90年广州亚运会取火达娃央宗两边的摸特是谁

[亚运会]《亚运记忆》:火炬女孩——达娃央宗
多终端看高清体育直播
还记得20年前那个点燃北京亚运会圣火的美丽藏族女孩达娃央宗吗?
【】【】【一键分享
责任编辑:刘岩“火炬之女”结缘广州再传圣火(组图)_网易新闻
“火炬之女”结缘广州再传圣火(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手持广州亚运吉祥物的达娃央宗。  20年前达娃央宗将火炬交给体操王子李宁。  达娃央宗(右)拍摄《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的剧照。  达娃央宗祝愿本报读者吉祥如意。  达娃央宗在自家的小院与本报记者合影留念。
  20年前为北京亚运会成功采集火种的,是一个来自拉萨的14岁藏族女孩——达娃央宗。今日上午,广州亚运圣火的光芒将第二次照亮神州大地,而达娃央宗成为首个确定身份的广州亚运火炬手。
  在亚运圣火再次点燃之际,本报记者远赴拉萨,辗转找到昔日闻名世界的亚运“圣女”,追寻她二十年与圣火结缘的传奇人生,倾听她对广州亚运的期待与祝福。
  文/图 本报特派拉萨记者 杨明、石善伟
  今天上午,广州亚运会的圣火将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隆重采集,亚运圣火的光芒将第二次照亮神州大地。抚今追昔,时光回溯到20年前,在念青唐古拉山下的雪域高原,为北京亚运会成功采集火种的,是一个来自拉萨的14岁藏族女孩。更为传奇的是,在此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又两次传递奥运火炬,成为名副其实的“火炬之女”。
  她就是达娃央宗,即将到来的广州亚运会,她成为首个确定身份的火炬手。在亚运圣火再次点燃之际,本报记者远赴拉萨,专访了这位闻名世界的亚运“圣女”。
  年少时:
  意外成为亚运采火圣女
  一晃二十年,昔日采集圣火的雪山少女,如今已是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并且担任了西藏大学的团委副书记。在一间藏式风格装修的宽敞屋子里,坐在记者面前的达娃央宗回忆起当年采集亚运圣火时表示,“从被选中到完成点火,总共还不到一天时间,来得太突然,自己很幸运。”
  日凌晨,当时还是西藏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的达央(她的昵称)和工作人员即启程前往念青唐古拉山进行火种采集仪式。“那一天阳光好,风很大,特别冷。九点多钟,采集正式开始,我把火把放到太阳灶中间,十几秒钟就点着了,非常顺利。”达央将火种交给体操王子李宁,顺利完成任务。
  随着电视直播,一个手举亚运圣火,面带迷人微笑,身穿藏式长裙的少女形象,成了国人永恒的亚运记忆。四年后,在念青唐古拉山的这一取火位置,竖立起了一座达央手举火炬的雕塑,定格了这一经典镜头。
  此后,达央成了国人瞩目的圣火女孩。当时达央有很多机会去北京发展,但因为生活习惯、天气和对家乡的思念,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雪域高原。即使如此,“圣女”光环还是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她结识了台湾歌手张洪量等明星朋友,还为西藏一家企业做代言;有导演找到她,她接连拍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拉萨往事》、《西藏风云》等几部反映西藏历史生活的电影和电视剧。
  再牵手:
  两次传递奥运火炬
  让所有人最羡慕的,仍是达央与火炬的不解之缘。2004年,达央当时在西南民族大学进修,被学校推荐为奥运火炬手,到北京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再次成功当选火炬手。北京奥运会时,达央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100名西藏大学生志愿者的领队,并获评优秀志愿者。这些藏族大学生在奥运乒乓球馆服务20多天,主要负责统计比分。高原地区的学生来到平原,除了天气太热不习惯,还出现“醉氧”等不适反应,生病的比较多。团队最终克服困难,考核实现“零失误”,达央本人也获评优秀志愿者,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表扬。
  新角色:
  不喜欢学生叫“央宗书记”
  “圣女”回到人间,走的仍是寻常路。达央17岁毕业留校任教,在学校教民族舞。2000年,雪山少女嫁作他人妇,与在西藏民航局工作的男朋友结婚。同年,西藏艺术学院和西藏大学合并,达央被调到学校团委工作,后来担任了团委的外联部长。去年她又履新职,任学校团委副书记。
  “我更喜欢学生叫我央宗老师,而不是央宗书记。”做舞蹈老师和当团委书记,在达央看来并不是两回事,因为面对的都是学生,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况且,有时她还需要上课和负责学校的艺术团,“不同在于,以前主要是单独上课,上课的都是舞蹈班的学生;现在更多时间在组织活动和宣传工作,要面对来自11个学院的7000多名各民族学生。”
  广州缘:
  成为首个确定身份的火炬手
  随着广州亚运会的临近,达央在学校团委的任务之一,就是举办各种活动宣传亚运。不久前,学校接到通知,要推荐人选参选广州亚运点火“圣女”,不少有意一试的女生纷纷找到央宗老师,向这位前“圣女”取经。
  达央不好意思地笑了,“现在的选拔竞争太激烈,不像20年前,我当时稀里糊涂就被选中了;如果按照现在的条件,可能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这一次,学校最终确定3名女孩报给广州亚组委,一人还去广州参加了最终的决赛,可惜最终落选,达央对此也很遗憾。
  学生落选了,老师却早在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就成为首个确定身份的火炬手。达央说,她至今还没有接到广州亚组委的通知,不知将在哪个城市哪一位置传递火炬,“不论在哪,都会服从安排,但我很期待与你们在广州再见。”
  “喝早茶习惯好,广州人挺前卫”
  对话达娃央宗
  “喝早茶习惯好,广州人挺前卫”
  记者:你认为自己因为什么被选中,成为北京亚运会的采火“圣女”?
  达央:很突然,很幸运。具体说,可能因为我练过舞蹈,看起来有“圣女”的感觉吧。也有人曾经说,我有时看起来像藏族,有时看起来又像是汉族或维吾尔族,可能我看起来有多民族的气质吧!
  记者:从今天回头看,自己点燃北京亚运圣火意味着什么?
  达央:当时点火的时候没有太多想法,后来想想也挺害怕的!这是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在展示中国的风采,我不单代表我自己。
  记者:几次与大型赛事火炬有关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达央: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为北京亚运会采集火种。
  记者:间隔20年,中国两次举办亚运会,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达央:这一次广州亚运会,广州、广东筹备工作做得很好,说明中国国力强大很多。
  记者:对广州和广州人有什么印象?
  达央:冬天去的时候,气候特别舒服。喝早茶的习惯很好,各种美食都很不错。广州人挺前卫的。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90年亚运会采集火种的是谁?_百度知道
90年亚运会采集火种的是谁?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个聋人小朋友把取火棒给一个残疾人,然后由她引燃,然后再给金晶,然后再给刘淇,最后又温家宝总理点燃火炬台,开始正式传递
参考资料:
帮助人我很快乐
采纳率:25%
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火炬之女”,1990年,达娃央宗只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回忆18年前被选为亚运会火种采集手的故事时,她说,她在北京传递火炬;日,并将火种交给了体操王子李宁。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也许组织者考虑的比我要多得多,当时组织者考虑的不一定是要找非常漂亮的,她在家乡拉萨布达拉宫前传递北京奥运会火炬。她就是32岁的藏族火炬手达娃央宗,是想找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人采火,我就被选上了。
达娃央宗,现为西藏大学教师。能够三次参与体育盛会的火炬传递,在火种采集手选拔原则上,达娃央宗可以说是藏族同胞中独一无二的“火炬使者”。
由于多次参与火炬传递:“1990年亚运会藏族姑娘达娃央宗
1990年,她为北京亚运会取得火种;2004年,作为雅典奥运会火炬手,但对于我来说,就是很简单的,当时我比较小。取火仪式在念青唐古拉山进行,当时我采集完火种后很激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亚运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广州孙女的亚运缘--记火种采集使者康辰晨_网易体育
广州孙女的亚运缘--记火种采集使者康辰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镜宇 公兵)12年前,康辰晨曾经跟妈妈一起来过著名的居庸关长城,还在这里拍照留念。不过,当时只有10岁的小姑娘没有想到,12年后她会再次来到这里,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采集圣火。
“真没想到12年后有这个难得的机会能再来这里,我很激动,也很兴奋,”康辰晨在8日下午的彩排之后说。“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让我更好地去完成采集仪式。”
康辰晨今年22岁,是云南艺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今年8月底,经过全国学联的推荐,康辰晨参加了广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使者的选拔。9月中旬,全国各地高校28名大学生代表在广州进行总决赛,康辰晨和另外5位女孩表现突出,成为采集使者候选人,到北京参加训练。最终,康辰晨脱颖而出,成为最幸运的那个人。
广州亚组委火炬传递运行中心团队总导演王若实透露,选中康辰晨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她的心理素质好,不怯场,其次是她的动作、形体好,再一个就是她的自身条件比较好。据王导介绍,各大高校推荐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康辰晨也不例外。
跟同龄的女孩一样,康辰晨喜欢逛街、唱歌、聊天。她是学美声唱法的,最拿手的是出自歌剧《唐乔瓦尼》的意大利歌曲《你就会看到》。爱美是女孩的天性,身高1米75的康辰晨体重才52公斤,可她还说自己要减肥。
康辰晨不仅和居庸关有缘,跟广州也颇有渊源。“我有四分之一的广州血统,”她说。康辰晨出生在昆明,她的奶奶是广州人,叔叔家也在广州。每年春节,康辰晨都随父母来广州,广州美食双皮奶、虾饺、凤爪都是她的最爱,她最喜欢的就是陪着爷爷奶奶喝早茶。
当采集使者可不是件轻松的差事,康辰晨和伙伴们到居庸关长城排练的时间只有两天,她需要穿着七、八厘米高的高跟鞋从一、二号烽火台之间的斜坡上往下走,走到举行采集仪式的一号烽火台。穿高跟鞋在长城上行走的难度比在平地大得多,不过康辰晨在训练中走了十几个来回也没摔过。
为了准备采集仪式,整个采火团队曾一起观看了以往大型体育盛会的采火仪式,包括1990年北京亚运会达娃央宗的采火片段。康辰晨说:“我看过一些关于她的资料,也学到了很多细节,这些对我很有帮助。”
9日的采火过程长达两分多钟,正应了好事多磨的老话。成功取火之后,一向开朗乐观的康辰晨掉泪了。她说:“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很多,这对我是一次很好的人生历练。”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亚运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