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赛山连绵数十里的短文五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题

这个村庄西、北两侧都是绵延数十里的群山,山上的树林茂密,溪水淙淙。山下是一片绿毯似的稻田,田边有一个湖_百度知道
这个村庄西、北两侧都是绵延数十里的群山,山上的树林茂密,溪水淙淙。山下是一片绿毯似的稻田,田边有一个湖
无论是漆黑一片,但也充满了生机,人们劳动的喜悦充满了。夜晚。白天湖水碧绿的小池塘。青蛙
提问者采纳
“湖水碧绿的小池塘”应该改成“池水碧绿的小池塘”“人们劳动的喜悦充满了”改成“充满了人们劳动的喜悦”“无论”改成“即使”“青蛙、山羊等”删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夜晚,人们劳动的喜悦充满了,“青蛙,无论是漆黑一片;
喜悦跟生机应该相反了,但也充满了生机&白天&quot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9、9.【断句和翻译】(10分)
& (1)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 (2)①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
②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5.【文言实词】(3分)
B(A、治:准备;C、状:描绘;D、举:飞)
6.【文言虚词】(3分)
C(都是连词,可译为“就”“便”。A、连词,可译为“因为”/连词,可译为“而”或不译;B、音节助词,凑成章节,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在/介词,对。)
7.【文言句式】(3分)
B(予以同志之友)至白云寺,谒魏公祠。
8.【内容归纳】(3分)
D(文章最后作者在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已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的同时,仍作旧地重游之期待。)
9.【断句和翻译】(10分)
& (1)每错断、漏断2处扣1分。“∥”处可断可不断。
& (2)①得分点:“不予继”宾语前置的翻译1分,句意2分
②得分点:“尤”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我高兴地停下车听,很久还不愿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谒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坠入水潭中,用瓢舀来尝尝,那味道极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个亭子,亭的名字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过了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盘绕,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山崖上有两间石屋:大的可坐十人,小的可坐六七人,都是空旷的石洞穴,有大石覆盖在上面使得石洞像个屋子一样。进入石洞,寒冷森然好像会被压在里面一样,于是互相招呼牵引着离开了。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于是又解散队伍分头行动,竞相追逐幽深美好的景色,继续登山的,停下来休息的,吟哦感叹的,疲惫喘气的,惊恐而哭的,怡然而乐的,俯仰之间怅然感慨像有所悲伤的:虽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我走在最前面,越往上,越觉得岩石更怪,路更窄,山的景色更奇,而人也更疲惫了。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山上才平坦宽旷,坐在平坦拂净的石上,只看见山顶白云流动飘荡,自然之风吹拂有声,太湖的水渺远悠悠。我超脱得就像要飞起来,恬静得像要睡着了,这样之后才知道这山没有辜负我此次游览了。接着想要下山,却发现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树隐石蔽,越找越迷,终被困在荒草乱竹之间。这时天将黑了,大风忽起,洞穴深谷空阔回响,鸟兽鸣吼。我心里恐惧,俯身向下大呼,有樵夫听到,终于引导我走出,到了白云亭,又与同游的人会合。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于是采来菊花在水边流觞饮酒,快乐地喝到一半时,我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天下混乱,十年中,不能保住自己封地的诸侯,不能保住自己的家的大夫和士人,在四面八方奔走离散的人很多啊。而我与各位承蒙皇恩,得以安心地隐居,在重阳佳节之际,登上名山眺望,饮酒尽兴,难道这是易得的吗!但是我担心盛衰无常,离合难保,请允许我把今天的游历记在石上,明年再来,能有所考证啊。”众人说:“好!”于是写下今天的事作为记载。
【作者简介】
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初著名文学家。性格疏放。不拘于礼法。元末隐居昊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初,被荐修《元史》,授户部右待郎,不受,赐金放还。后因作文有所讥讽,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南京,死时仅39岁。他是明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爽朗清逸,雄健浑涵,与杨基、张羽、徐赉齐名,称“吴中四杰”。部分诗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亦有数量不多的的散文。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二十五卷传世。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①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已曰:“我东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槁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预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释】①循绪:循:依照,绪,功业。②觛(dàn):小酒杯。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处结网,认为那是桀一样的人,于是告诫诚布网者即使对待禽兽也不要残暴。汤的这一做法让老百姓相信汤对他们一定会广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后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只要君主施德于民,就能得到民的拥戴。
C.楚昭王不愿遗弃一只鞋子在战场上,且从此之后,楚国便没有相互遗弃的习俗,这则故事说明了君主的行为对世风的影响之大。
D.周文王对待枯骨的事例并非说明周文王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说明了君主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豫让“徒事”智伯且杀赵襄子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④之。
(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①阴:通“荫”。②翕赫:显耀而乱纷纷的样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样子。此处形容多。④斫:砍。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顾见空桑中有土
(2)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3)以为神,转相告语(文中没有)
(4)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间一岁余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观鸭说??(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如也[2]。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3]鼋龟醯鸡[4]之于瓮、于坎、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 (有删节)
[1] 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 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
[4] 醯(xī)鸡:小飞虫。[5] 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竿之,则遂群奔水中&&&&&&&&&&&&&&&&&&&&&& 竿:用竹竿驱赶
C.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规范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反:违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畜不以水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 先入咸阳者王之
D.生养蕃息,既富且昌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家僮孵化出一窝小鸭子,它们稚嫩的叫声和洁净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这些小家伙玩。这是观鸭之始。
B.第②段写因为将鸭子放在盆里离水蓄养,小鸭子出现了倒毙的情形,其他的也叫声凄哀,羽毛散落。这里情节出现跌宕,为下文蓄势。
C.第③④段记叙放养小鸭子于水池之中。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水中鸭子的欢畅嬉闹和喜人长势。是记叙的重点。
D.第⑤段是作者由养鸭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强调顺从其本性,可使民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写作的落脚点所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 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3)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有人说,本文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辄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 & &&&&&&&&& 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 &&&&&&&&& 阅:观察。
C.故事,以兵完筑&&&&&&&&&& & &&&&&&&&& 完:修缮。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 &&&&&&&&& 奉:供养。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他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小题1:C小题1:A小题1:B小题1:(1)敌人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就会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2)豫州百姓李昇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皇帝)下令同意。小题1:陈:陈列小题1:A项,介词,均为“被”的意思。 B项,代词,“那”“那个”;还是,表婉商语气。C项,介词,跟、同;动词,依靠。D项,表转折关系,但是;表递进,而且。小题1:陈庆之只是隶属于领军曹仲宗,“亲自统领大军”错误;大获全胜主要凭借智谋,而不只是“凭借勇气”。小题1:得分点:(1)锋、轻锐、捷、沮,大意各1分,共5分(2)表、诏、许,大意各1分,共4分。附参考译文: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大为震惊。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杀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杀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担任都督。陈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县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湘地区各州郡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两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大同二年,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进军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昇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谥号为“武”。陈庆之性情谦恭谨慎。每次奉接诏书敕令,必定先洗澡再拜而受之。他生活节俭朴素,不穿绢绸衣服,也不爱听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马也不是很擅长,但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拼死作战。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充马士!”高祖闻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垒,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于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乃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子国才嗣。国才卒,子慧度嗣。慧度卒,无子,国除。(选自《宋书》列传第九)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舍刍于地舍:放下B.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益:增加C.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陈:通“阵”,列阵D.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善:认为……好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蒯恩“不避艰险”的一组是(&&&&)①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②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③虏桓仙客,克偃月垒&&④恩击破之,封都乡侯&&⑤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⑥恩断后,力战连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征讨孙恩时,蒯恩被征调充当担任杂役的士兵。蒯恩力气很大,他时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B.蒯恩曾在查浦击败卢循,随后和王仲德等在南陵打败卢循的别将范崇民。其骁勇善战可见一斑。C.蒯恩任太尉长兼行参军时,曾跟随朱龄石讨伐蜀兵。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击败敌军,平定了成都。D.高祖北伐,蒯恩奉命侍奉保护世子。其间,蒯恩敬重朝臣,抚慰士卒,谦虚自律,很有亲和力。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5分)(2)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0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B.为巡船所物色物色:盘查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体:死者的尸体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见故相江万里相如因持璧却立B.君其勉之乃使其从者衣褐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则纵情以傲物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日与北骑马相出没于黄淮间小题3:下列加线字和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A.万里素奇天祥志节B.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C.天祥方饭五坡岭D.天祥夜亡入真州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抓。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拓展阅读(7分)小题1:用“/”给下面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5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①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小题2:这篇短文的寓意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仆自卜固无取卜:占卜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D.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中:心中小题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抗颜而为师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至无雪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D.其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3分)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或师焉,或不焉小题4: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B.不拘于时,学于余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小题5: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小题6:翻译:(9分)(1)(3分)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2)(3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3分)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苏辙传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选自《宋史.苏辙传》)【注】①坰:(jiōng)遥远的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óu)一种莸臭味的草。④噬脐:用嘴咬自己的肚脐,喻不可及。小题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辙面斥其非非:过错、错误B.沮之则引退沮:败坏、贬损C.吕大防、刘挚患之患:厌恨D.人臣被祸被:遭受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出淤泥而不染B.知虎豹之欲食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且放白鹿青崖间 D.勿为流言所惑公为我呼入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有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6分,共12分)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无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3分)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黟、歙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又遣使间道奉表。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仍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助王僧辩镇防。迁吴兴太守,未行。绍泰元年,授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助防京口。随周文育西讨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拘。明年,与侯安都等逃归。高祖崩,王琳前军东下,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余乘。侯瑱等败王琳于栅口,灵洗乘胜逐北,据有鲁山。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是时周遣其将长胡公拓跋定率步骑二万助皎攻围灵洗,灵洗婴城固守。及皎退,乃出军蹑定,定不获济江,以其众降。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选自《陈书·列传第四》,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县苦之       苦,以……为苦B.灵洗乘胜逐北北:向北C.周迪重寇临川寇:侵犯D.因进攻周沔州,克之克:战胜,攻破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程灵洗“战功”的一组是(3分)①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②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③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 ④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⑤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⑥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灵洗年少时勇猛有力,闻名远近,擅长步走和骑术,后来当海宁、黟、歙等地出现盗贼之患时为官府重用。B.侯景叛乱,程灵洗聚集众人守卫黟、歙两地,抗拒侯景叛军;新安太守萧隐投靠他,程灵洗被尊奉为抗拒侯景的盟主。C.程灵洗曾随周文育讨伐王琳,但战败被王琳所拘,后成功脱逃,在南陵打败王琳前军,并在侯瑱等打败王琳后,乘胜占据鲁山。D.程灵洗性情严厉急躁,对待下属非常苛刻,但因他赏罚分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大家都依顺归附他。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2)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②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ò)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③,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④!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⑤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读本)『注解』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③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④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⑤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立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⑥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恤死荣生荣:使……光荣,荣封B.淳已自分必死分:料想C.至今而零极矣零:消失D.但为气所激气:正义之气小题2: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以身报母矣以薪救火B.如我父子者几人哉人马烧溺死甚众者C.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填然鼓之小题3:下列对文段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小题4: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4分)(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4分)(3)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