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6A96a式主战坦克价格潜望镜观察时为什么有两个界面?

目前,96A坦克和都已经大量我军,由于二者外形相似,以致很多帖子或者新闻里面的贴图混淆了96A和99。这也难怪,两种坦克都是6对负重轮,且都加装了楔形,乍一看还真有点分不清。撇开性能不谈,两者外观的差别还是很显著的,下面我来详细说下。1.驾驶员位置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差别。96系列坦克的驾驶座是传统布局,在车体前部左侧;而99则是在中间,和T72类似。2.抽气装置96系列的火炮抽气装置位于炮管中部靠前,99的抽气装置位于炮管中部。3.负重轮99使用的是类似于T72早期的八瓣负重轮,这种负重轮在泥地行驶时易夹泥不易排除,因此将其摈弃,但不知为何我军最新的坦克却仍坚持使用这种负重轮;96的负重轮布局很有特色,这里很多人容易忽略的:96头尾两对负重轮和中间四对是不同的,中间的4对是沿用88式坦克的负重轮,轮沿上有一圈反凹(这样其实加工反而变得复杂,不知道用意何在),头尾两负重轮对则是96独有。4.99的履带是双销履带,挂胶或不挂胶都有,而96系列除了在阅兵时使用挂胶履带,标配仍是经典的1946年型580mm全钢履带,这种履带是T55,T62,59,69,79,88等的标配,看来我军对于零部件通用性还是很重视的。5.炮塔99的炮塔上比96多了车长周瞄,还有99最特色的激光干扰器,96的观瞄设备则较为简化,但96A的观瞄窗较大。另外,96的高机转塔和T72很相似。96A和99的反应甲块数量和形状也不同。从大外形上来说,99的炮塔比96更长一些,但这一点由于图片拍摄角度的问题,有时不容易看出来。6.车体96属于40吨级的坦克,发动机横置,车体长6.7米;99属于50吨级的坦克,由于发动机纵置,所以车体长达7.6米。99比96大出一圈。从外观上看,96的车体较紧凑,显得高一些,99的车体由于长,所以显得更低矮。7.涂装比较96和99的标配涂装,可以发现99的三色迷彩是块状迷彩,而96是条状迷彩。观察“北剑2007”、“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2010”等演习照片,以及媒体上出现的99照片,可以发现每辆车的迷彩色块分布几乎完全一样,96也是如此,不像59那样随心所欲。似乎我军的迷彩色块分布也是经过推敲的?暂时就想到这么多,欢迎补充。本文内容于
15:06:10 被天朝威武编辑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本文内容于
9:35:09 被天朝威武编辑
或继续填入附加装甲块。99车大灯在上方一点的位置,96在正前方。最明显的其实就三处:1、99的“机顶盒“——激光压制系统;2、99的车长周视观瞄镜;3、99的5具烟幕弹发射器。99采用8瓣轮镂空设计应该是为了减重,不过有点得不偿失。    俄罗斯坦克大赛落下帷幕,中国队获得铜牌,其中射击项目19发炮弹全中获第一,乘员体能也获第一。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后,中国坦克兵首次出国,在生疏地形上比赛,获此佳绩,实属不易。作为一名老坦克兵,笔者对这次比赛作简要评析,以飨军迷。  首先,这主要是一场坦克乘员素质的比赛,比技能、比体能、比心理素质。应该说中国坦克兵表现堪称完美。射击比赛第一,除了装备因素外,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全车乘员协调一致的动作,是获胜的关键。装备性能可以提供高命中率的客观条件,但在高速行进中(在视频中看,96A坦克行进间射击的时速应在20-25千米/小时)能发发命中目标,则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而T-72坦克行进间射击时速都不超过10千米/小时,甚至是短停射击,差距就大了。96A坦克上反式稳像火控的反应速度、精度和在复杂工况条件的稳定性,大大超过了T-72下反式火控。96坦克初期型号也是下反式稳像火控,远不至于在这次比赛中T-72坦克表现得这么差,这就是坦克乘员的素质在起作用了。只能说中国坦克兵的素质高于国外同行。另外,我军坦克兵射击训练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这次竞赛条件。譬如射击跑道是起伏的、弯曲的,目标间夹角不小于17密位(这次比赛也就1-2密位),打完一个目标后需要大角度、高速度调炮瞄向下一个目标;目标不仅是隐显的,还是隐蔽的,周围不能有明显方位物(这次比赛在靶标附近设立了一个独立家屋,便于搜索和指示目标);96A坦克在训练中以打运动目标为主,目标时速不低于12千米/小时(这次目标是固定的,目标色彩与背景反差也较大),如果换成运动目标,估计T-72坦克脱靶的更多。装备也是重要因素。在视频中看到,T-72坦克弹迹和弹着点都能看到,说明它的炮口初速不大于1000米/秒,而96A坦克根本看不到弹迹,弹着点烟尘也小很多,贯穿布靶时形成一个小洞,说明我炮口初速和钨芯脱壳穿甲弹的侵彻力远高于T-72坦克。我命中部位大多进入目标9区(井字格,四周8个区,中心为9区),说明我坦克炮千米立靶密集度集中,精度高、弹道稳定。  在速度竞技中看到,相对功率最小的96A坦克在越野中能跑到这个速度(大约30-40千米/小时)已经属超水平发挥。尤其是越过没顶的水坑,冲上坑沿后的油门控制堪称完美。如油门的掌控过小,可能因为动力不足引起倒车(就有T-72坦克倒车),油门过大则会引起“摔车”(即车头重重落下),容易摔坏行动、传动部分,也可能摔坏车内乘员。由于在驶上坑沿时,潜望镜被泥水糊住,即使不被糊住,也只能两眼望天,是看不到潜望镜底沿下的路面的,驾驶员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判断坦克重心越过坑沿的瞬间,从全油门收到不给油,坦克利用发动机减速的制动力,迫使坦克低头,平顺通过坑沿,随即加油加速离开。我坦克兵一气呵成,让我这个老坦克驾驶员佩服。但在竞速中也有缺憾,这就是道路高速驾驶训练不足。笔者在当驾驶员的六七十年代,城乡道路(碎石路、土路)坦克都是可以上路行驶的。笔者驾驶62式轻型坦克一般都能跑40-50千米/小时,超越大卡车、大客车习以为常。现在坦克部队无法进行真正的道路行驶,因此需要在驾驶场内建设模拟道路,让坦克把高速跑出来。  再来看看体能和心理素质。坦克内工作环境恶劣,高热(高寒)加上强烈的颠簸和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噪声,以及坦克火炮射击后逸出的火药气体淤积在车内,是相当消耗体力的。对体能的要求就是对持续作战能力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是坦克兵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笔者从视频中看到这次赛场上体能比赛的场地和器材,比我军平常训练的体能训练差了不少,我军拿到第一,应是手到擒来,当仁不让。别忘了,俄罗斯军人素以体能和体能训练自豪,五十年代还是我军装甲兵的师傅,我军装甲兵重视体能训练的传统,可以说是前苏军传给我们的。再看看心理素质,这个无法比赛,但从比赛全过程可以充分感受到。第一阶段比赛,由于不适应地形、不熟悉场地和规则,我军从未进行过专跑速度的训练,再加上坦克一下子进入从未有过的大强度使用,故障较多,对我乘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我参赛团队肯定是发挥了我军优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开展思想互助、心理疏导,克服负面情绪,振奋精神,找到对策,结果是越赛越好、越赛越自信,发挥了超高水平。我为我老部队的年轻战友自豪!   在比赛乘员素质之外,当然也离不开比赛使用的装备——坦克。关于参赛的96A坦克,我已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对其作战需求、战技性能和优劣点进行了评价。这次比赛结果也充分证实了我的预计和评价。这里对大赛中的故障和故障排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是坦克战技性能的重要指标。这次比赛对96A坦克的这两项指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的打分是:可靠性——及格;可维修性——优秀。   可靠性之所以算及格,是在12天高强度赛程里,发生故障20多起,应该说可靠性总体上是合格的。T-72坦克中途退赛的有7辆,因为有40多辆坦克参赛,应该说表现良好,可靠性高于96A坦克。96A坦克发生的大多数是轻微故障(轻损),如前叶子板翘起,潜渡发动机排气管固定不牢等,不影响作战行动。平常在越野驾驶训练中,为了少损坏叶子板,往往把叶子板先取下来,训练完再装上(这次笔者在视频中也看到有些T-72坦克拆下了叶子板)。潜渡排气管在不担负潜渡江河任务时,往往拆下来,与坦克其它附件在后勤车队里运送。履带断裂两次,其中一次是与其他队T-72坦克侧面相撞,随机相撞的位置不好,造成损坏,只是意外事故,不能算故障。据不完全了解,真正影响作战行动的故障有四起。一是一次履带断裂,原因是铸造履带中含有砂眼,属于质量不合格。二是坦克急转弯时,履带脱出,原因除了驾驶员对地质条件不熟悉外,主要是履带强度不够,转向扭矩过大时,整条履带变形脱出,这属于设计问题,当然也就是质量问题。三是发动机过热停车降温。对“发动机过热”我的判断是,在发动机功率不如人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车速,把发动机转速提到额定转速之上。如果瞬间或短时是可以的,但较长时间超速运转,发动机肯定吃不消,就会“开锅”。为了保护发动机,车内会发出警告,强制降低转速或被迫停车降温,这是“人为”造成的故障,属于驾驶员不够老练,急于提高车速,反而欲速则不达。四是有一次射击中断,这是由火控故障引起的。系统中有一处节点脱焊,接触不良,火控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对高强度使用预计不足,强烈颠簸造成的,仍属于质量问题。上述故障说明,96A坦克的软肋是平均无故障小时过低,可靠性较差,还需大力提高,否则在战场上要误大事。尤其是在严酷条件下的高强度使用,应增大各部组件(元器件)冗余度,使装备更加皮实、可靠。   坦克可维修性之所以给出优秀成绩,主要理由是在维修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影响比赛。随队只派出5名维修工,仅有一辆维修工程车跟随保障(维修资源全要素,应是一个由5-8辆工程车组成的工程车组)。坦克维修工可细分为底盘修理工、军械(枪炮)工、电工、无线电工、充电工和车载计算机工程师等。5个人根本不够用,只有每个人“一专多能”,并且准确携带有限的易损件和零备件,才可能完成现场修复任务。据了解,这个维修组创造了十几个工时更换发动机的记录,比1-2个工作日的规定时间快了几倍。战场装备再生率是一个国家装甲兵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以色列装甲兵在中东战争中,除重损装备外,其余中、轻损装备全部在战场上修复,随即再次投入战斗,甚至创造了越打越多的奇迹(把缴获敌方的坦克修复后也加入本方作战),而阿拉伯方面则是战损一辆少一辆,最后阿方的数量优势变为劣势。我军装甲兵也极其重视战场再生率,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创造了75%的修复率,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列。这次对比赛坦克的现地修复,说明96A坦克的可维修性和我装甲兵维修能力都堪称优秀。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不懂别瞎说。。。  
  咱家这次出国的坦克都是驻守小城市的简配.
  楼主分析的很到位,技术贴必须顶,有不足就要改进!
  有道理。
  呵呵http://www.acfun.tv/v/ac1342741
  差不至于,好也不至于。  
  内行看门道,精辟。  
  @zjywchenhui 6楼
12:56:28  呵呵http://www.acfun.tv/v/ac1342741  -----------------------------  看过了
  meiren
  96坦克是垃圾,可以说就是辆歼击车,根本没法在实战中完成突击任务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中将:六要素逐一对比96A坦克与M1坦克系列火力
  日前,笔者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提到,我96A坦克的火力,不逊于美制M1坦克系列(M1A1、M1A2、M1A2SEP),有些网友提出质疑。俄罗斯坦克大赛96A
  日前,笔者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提到,我96A坦克的火力,不逊于美制M1坦克系列(M1A1、M1A2、M1A2SEP),有些网友提出质疑。俄罗斯坦克大赛96A坦克19发全中的战绩,证明了笔者此言不虚。近日已经拉开帷幕的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4&军演,我99坦克重装上阵,正所谓好戏连台。借此机会,我把&96A坦克火力不逊于美M1坦克系列&作一详解,请军迷以此为参照,评估96A坦克的表现。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坦克火力所谓强大,通俗来讲,就是&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快,就是先于敌人发现对方的目标,先于对方坦克射击;打得准,就是力求首发命中,确保次发命中;打得狠,就是命中必摧毁,不给敌人还手之机。
  &三打&综合成火力的六个要素:一是观瞄和火控系统,二是火炮威力,三是弹丸侵彻力,四是装弹速度,五是夜视夜瞄,六是炮射导弹和激光压制。下文分别就这六个要素,逐一把96A坦克与M1坦克系列作对比。
  1、观瞄和火控系统。96A坦克和M1坦克系列都配备了激光测距测角速度、射击诸元解算计算机,性能差别不大。双方都采用了&上反式稳像火控&,而俄制坦克用的是&下反式稳像火控&,稳定整个瞄准线并通过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稳定火炮,由于稳定的部件多,所以精度较差。激光测距和测角速度功能双方也差不多。96A的火控加装了自动跟踪和锁定功能,射手只要搜索到目标,加以锁定,按下射击按钮(即打开&射击门&)等待数秒,只要各参数符合要求,火炮会自动发射。只要对方坦克所处地形不十分复杂,基本是跑不掉的。所以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对静止目标19发全中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射击诸元解算计算机把测得的目标距离、角速度和气压气温、风速风向、弹种和火炮倾角等因素加以解算,并自动赋予火炮射向、射角,修正误差,双方坦克相差不大。96A还可以加装360度周视潜望镜,实现与M1A2相当的 &猎-歼&能力,所谓&猎-歼&,就是紧急时车长可以超越射手,直接使用车长观瞄系统射击,减少向射手指示目标的时间。因为车长较射手位置更高,使用360度周视潜望镜,发现目标的概率比射手高不少。如果双方都有性能差不多的&猎-歼&系统,车长的素质就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实际是在比人的素质,装备因素倒是其次了。关于信息化战场管理系统,美M1A1和M1A2坦克不具备,而M1A2SEP坦克是全数字化的,我96A坦克具有车际信息系统,有一定的数字化战场管理能力,但与全数字化的美M1A2SEP坦克有一定差距。坦克的信息化水平虽然不直接涉及火力强弱,但它可以通过系统的发挥,让车长了解看不到的战场情况,尤其是敌方对本车的主要威胁在什么方向,有助于加强本车对这一方向的打击和防护。
  2、火炮威力。96A坦克装备的是125毫米口径火炮,比M1坦克系列大5毫米,先天占有一定优势。我国工业从八十年代引进西方制炮技术,采用了新的炮钢冶炼技术、锻造拉伸技术、身管自紧技术、全膛镀铬技术和热护套,全炮重量大大减轻,而承受的膛压大大增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炮口动能,为弹丸的侵彻力提供了前提条件。别看96A坦克和T-72坦克系列都是125炮,但技术不在一个层次上。96A坦克炮的炮口动能高于T-72坦克45%,比美M1坦克系列也高30%以上。我国军工为新的火炮创新了火炮驻退和复进技术,电控、炮控技术,使坦克炮威力得以充分发挥。由于炮口初速增大,使得弹道低伸、平直,射弹分布集中。可以这样表示:把一个胸环靶放在1000米处,用96A坦克炮使用脱壳穿甲弹,可以保证发发命中,绝不脱靶!
  3、弹丸侵彻力。评估弹丸侵彻力,就是把各类型装甲都换算成匀质钢装甲,穿深大的,侵彻力强。双方坦克都使用榴弹、碎甲弹、破甲弹和尾翼稳定钨芯脱壳穿甲弹。此外,美M1坦克系列还能用贫铀弹。由于前三种弹不要求初速,弹丸侵彻力主要是比穿甲弹。谁的初速高,弹芯的长度长,刚度、韧度好,谁的侵彻力就强。96A坦克由于是125炮,口径比美制M1坦克系列120炮大,装药多,在火药性质相似的情况下,侵彻力比M1坦克系列大。但M1坦克系列使用贫铀弹。贫铀弹的密度与钨芯弹差不多,都是19多一点,按理说,同样的动能穿深应该一样。但贫铀弹有一个钨芯弹不具备的特点,即当它击中装甲时,不仅有与钨芯弹差不多的凿通功能,还另有高温燃烧功能,在撞击和燃烧的双重作用下,有比相同质量和密度的钨芯弹更深的穿深能力,大约高出10%。美军都是在海外作战,从不顾及贫铀弹给战场造成的核污染,至今伊拉克老百姓大量的白血病、骨股病、呼吸病等,都是贫铀弹造成的。由于M1坦克系列还大量使用贫铀装甲(抗弹能力也提高10%),所以美军大量退伍士兵患有&战争综合症&,也与贫铀装甲和车内的贫铀弹脱不了干系。贫铀弹的制造技术我国已经掌握,一旦今后战争需要,也不难批量生产。到那时,在现有钨芯弹穿深的基础上再提高10%,就可以击穿世界上所有三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不论它是钢质、复合、贫铀或反应装甲。
  4、装弹速度。96A坦克是自动装弹机装弹,M1坦克系列都是人工装弹。96A每分钟装弹10-12发,M1坦克系列每分钟人工装填6-7发。换句话说,如果双方首发都没有命中的话,算上重新瞄准速度和次发弹需要耗费的装弹时间,那么96A坦克肯定要比M1坦克系列更早射出下一发炮弹。
  5、夜视夜瞄。热成像是三代坦克的&标配&。96坦克开始是微光夜视夜瞄(即把星光放大,照亮目标),视距不能满足作战要求。随着热成像技术过关,价格也大幅下降,96A装备的热成像在性能上逐步接近M1坦克系列,尤其是常温(非致冷型)下的成像能力,不需依靠极低温的致冷器,热成像的可靠性有了进一步保证。在探测距离和目标温差上,96A坦克热成像仪还不如M1A2SEP坦克的热像仪,需要进一步提高。
  炮射导弹和激光压制。 96A坦克可以有两个M1坦克系列不具有的优势。一是稍加改进,就可以发射125炮通用的炮射导弹,打击四五千米以远的目标。我们都知道,坦克与坦克作战大都在3000米以内的距离上展开。当在战场上双方坦克遭遇,在四五千米距离上发现对方时,M1坦克系列由于距离太远,无法有效射击,而96A坦克射手则可以操作炮射导弹,对M1坦克系列实施精准打击。在随后一两千米的接近距离上,至少可以发射数枚导弹,M1坦克系列在其射程外即遭到毁灭性打击。二是96A坦克可以安装激光主动压制系统。该系统能探测到敌方坦克照射过来的测距激光,并对准激光方向发射强激光,可以在瞬间烧毁敌观瞄系统的光电元器件,甚至烧伤敌射手眼睛,使其暂时失明,失去战斗力。这个系统不需乘员操作,自己可以主动应对。
  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笔者说一辆99式可以买三辆96式坦克,说的都是&标配&,好比我们买汽车时最低配置一样。现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不同性能的系统。比如我们国家出口的 &外贸坦克&,有安装乌克兰生产的1200马力发动机的,也有安装国产的新型1500马力发动机的;火控系统可以安装&猎-歼&系统,也可以安装车长和射手分别独立的观瞄系统;夜视夜瞄可以安装一代热成像仪,也可以安装二代热成像仪;可以安装发射炮射导弹的装置,也可以不安装;可以安装激光主动压制装置,也可以不装。当然不同配置价格就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可以说,99坦克上的很多高新技术,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移植到96坦克上,当然96坦克的价格也就上去了。
  综合上述六个要素,96A坦克和M1坦克系列各自的优长和短劣都大体呈现出来。
  上个世纪末,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作战仿真实验室,在计算机仿真交互平台上,进行了一场99坦克与M1A2坦克的对抗。对抗由两名教员各操作一台99坦克射击模拟器和美M1A2坦克射击模拟器,战场是一个虚拟的宽阔的河谷地带,两辆坦克从相距10千米相对而行,自主发现目标,自行射击。双方在米距离上都能发现对方,在行进到3000米时能识别敌我并进入有效射击距离,首发弹先敌开火者占优,大样本量的仿真下来,双方基本上打个平手。次发弹99坦克占绝对优势,因为99坦克是自动装弹,而M1A2是人工装填。因此,M1A2坦克只有一次发射机会,未命中则预示着自己被击中。在双方坦克被弹面上,99坦克正面射弹相当一部分射弹击中的不是要害部位,不能确保摧毁。而M1A2坦克正面上射弹部位,一次命中即被摧毁。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得出&96A坦克火力不逊于美M1坦克系列&的判断,请军迷们评定。
本栏目最新文章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词第三方登录
中将:中国坦克兵素质超国外 96A不可靠或误大事
中国坦克兵,好样的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王洪光俄罗斯坦克大赛落下帷幕,中国队获得铜牌,其中射击项目19发炮弹全中获第一,乘员体能也获第一。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后,中国坦克兵首次出国,在生疏地形上比赛,获此佳绩,实属不易。作为一名老坦克兵,笔者对这次比赛作简要评析,以飨军迷。首先,这主要是一场坦克乘员素质的比赛,比技能、比体能、比心理素质。应该说中国坦克兵表现堪称完美。射击比赛第一,除了装备因素外,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全车乘员协调一致的动作,是获胜的关键。装备性能可以提供高命中率的客观条件,但在高速行进中(在视频中看,96A坦克行进间射击的时速应在20-25千米/小时)能发发命中目标,则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而T-72坦克行进间射击时速都不超过10千米/小时,甚至是短停射击,差距就大了。96A坦克上反式稳像火控的反应速度、精度和在复杂工况条件的稳定性,大大超过了T-72下反式火控。96坦克初期型号也是下反式稳像火控,远不至于在这次比赛中T-72坦克表现得这么差,这就是坦克乘员的素质在起作用了。只能说中国坦克兵的素质高于国外同行。另外,我军坦克兵射击训练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这次竞赛条件。譬如射击跑道是起伏的、弯曲的,目标间夹角不小于17密位(这次比赛也就1-2密位),打完一个目标后需要大角度、高速度调炮瞄向下一个目标;目标不仅是隐显的,还是隐蔽的,周围不能有明显方位物(这次比赛在靶标附近设立了一个独立家屋,便于搜索和指示目标);96A坦克在训练中以打运动目标为主,目标时速不低于12千米/小时(这次目标是固定的,目标色彩与背景反差也较大),如果换成运动目标,估计T-72坦克脱靶的更多。装备也是重要因素。在视频中看到,T-72坦克弹迹和弹着点都能看到,说明它的炮口初速不大于1000米/秒,而96A坦克根本看不到弹迹,弹着点烟尘也小很多,贯穿布靶时形成一个小洞,说明我炮口初速和钨芯脱壳穿甲弹的侵彻力远高于T-72坦克。我命中部位大多进入目标9区(井字格,四周8个区,中心为9区),说明我坦克炮千米立靶密集度集中,精度高、弹道稳定。在速度竞技中看到,相对功率最小的96A坦克在越野中能跑到这个速度(大约30-40千米/小时)已经属超水平发挥。尤其是越过没顶的水坑,冲上坑沿后的油门控制堪称完美。如油门的掌控过小,可能因为动力不足引起倒车(就有T-72坦克倒车),油门过大则会引起“摔车”(即车头重重落下),容易摔坏行动、传动部分,也可能摔坏车内乘员。由于在驶上坑沿时,潜望镜被泥水糊住,即使不被糊住,也只能两眼望天,是看不到潜望镜底沿下的路面的,驾驶员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判断坦克重心越过坑沿的瞬间,从全油门收到不给油,坦克利用发动机减速的制动力,迫使坦克低头,平顺通过坑沿,随即加油加速离开。我坦克兵一气呵成,让我这个老坦克驾驶员佩服。但在竞速中也有缺憾,这就是道路高速驾驶训练不足。笔者在当驾驶员的六七十年代,城乡道路(碎石路、土路)坦克都是可以上路行驶的。笔者驾驶62式轻型坦克一般都能跑40-50千米/小时,超越大卡车、大客车习以为常。现在坦克部队无法进行真正的道路行驶,因此需要在驾驶场内建设模拟道路,让坦克把高速跑出来。再来看看体能和心理素质。坦克内工作环境恶劣,高热(高寒)加上强烈的颠簸和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噪声,以及坦克火炮射击后逸出的火药气体淤积在车内,是相当消耗体力的。对体能的要求就是对持续作战能力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是坦克兵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笔者从视频中看到这次赛场上体能比赛的场地和器材,比我军平常训练的体能训练差了不少,我军拿到第一,应是手到擒来,当仁不让。别忘了,俄罗斯军人素以体能和体能训练自豪,五十年代还是我军装甲兵的师傅,我军装甲兵重视体能训练的传统,可以说是前苏军传给我们的。再看看心理素质,这个无法比赛,但从比赛全过程可以充分感受到。第一阶段比赛,由于不适应地形、不熟悉场地和规则,我军从未进行过专跑速度的训练,再加上坦克一下子进入从未有过的大强度使用,故障较多,对我乘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我参赛团队肯定是发挥了我军优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开展思想互助、心理疏导,克服负面情绪,振奋精神,找到对策,结果是越赛越好、越赛越自信,发挥了超高水平。我为我老部队的年轻战友自豪!在比赛乘员素质之外,当然也离不开比赛使用的装备——坦克。关于参赛的96A坦克,我已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对其作战需求、战技性能和优劣点进行了评价。这次比赛结果也充分证实了我的预计和评价。这里对大赛中的故障和故障排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是坦克战技性能的重要指标。这次比赛对96A坦克的这两项指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的打分是:可靠性——及格;可维修性——优秀。可靠性之所以算及格,是在12天高强度赛程里,发生故障 20多起,应该说可靠性总体上是合格的。T-72坦克中途退赛的有7辆,因为有40多辆坦克参赛,应该说表现良好,可靠性高于96A坦克。96A坦克发生的大多数是轻微故障(轻损),如前叶子板翘起,潜渡发动机排气管固定不牢等,不影响作战行动。平常在越野驾驶训练中,为了少损坏叶子板,往往把叶子板先取下来,训练完再装上(这次笔者在视频中也看到有些T-72坦克拆下了叶子板)。潜渡排气管在不担负潜渡江河任务时,往往拆下来,与坦克其它附件在后勤车队里运送。履带断裂两次,其中一次是与其他队T-72坦克侧面相撞,随机相撞的位置不好,造成损坏,只是意外事故,不能算故障。据不完全了解,真正影响作战行动的故障有四起。一是一次履带断裂,原因是铸造履带中含有砂眼,属于质量不合格。二是坦克急转弯时,履带脱出,原因除了驾驶员对地质条件不熟悉外,主要是履带强度不够,转向扭矩过大时,整条履带变形脱出,这属于设计问题,当然也就是质量问题。三是发动机过热停车降温。对“发动机过热”我的判断是,在发动机功率不如人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车速,把发动机转速提到额定转速之上。如果瞬间或短时是可以的,但较长时间超速运转,发动机肯定吃不消,就会“开锅”。为了保护发动机,车内会发出警告,强制降低转速或被迫停车降温,这是“人为”造成的故障,属于驾驶员不够老练,急于提高车速,反而欲速则不达。四是有一次射击中断,这是由火控故障引起的。系统中有一处节点脱焊,接触不良,火控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对高强度使用预计不足,强烈颠簸造成的,仍属于质量问题。上述故障说明,96A坦克的软肋是平均无故障小时过低,可靠性较差,还需大力提高,否则在战场上要误大事。尤其是在严酷条件下的高强度使用,应增大各部组件(元器件)冗余度,使装备更加皮实、可靠。坦克可维修性之所以给出优秀成绩,主要理由是在维修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影响比赛。随队只派出5名维修工,仅有一辆维修工程车跟随保障(维修资源全要素,应是一个由5-8辆工程车组成的工程车组)。坦克维修工可细分为底盘修理工、军械(枪炮)工、电工、无线电工、充电工和车载计算机工程师等。5个人根本不够用,只有每个人“一专多能”,并且准确携带有限的易损件和零备件,才可能完成现场修复任务。据了解,这个维修组创造了十几个工时更换发动机的记录,比1-2个工作日的规定时间快了几倍。战场装备再生率是一个国家装甲兵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以色列装甲兵在中东战争中,除重损装备外,其余中、轻损装备全部在战场上修复,随即再次投入战斗,甚至创造了越打越多的奇迹(把缴获敌方的坦克修复后也加入本方作战),而阿拉伯方面则是战损一辆少一辆,最后阿方的数量优势变为劣势。我军装甲兵也极其重视战场再生率,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创造了75%的修复率,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列。这次对比赛坦克的现地修复,说明96A坦克的可维修性和我装甲兵维修能力都堪称优秀。透过现象看本质:96A在俄表现 火力更胜一筹坦克两项赛总算是结束了,中国代表团在经历了“被撞趴窝、误判罚分”等一系列突发情况之后,还能以稳定的发挥取得主炮全中的成绩,凭借着超群的体能和96A坦克优良的火控系统在比赛后半段奋起直追,最终获得比赛第三名。从比赛的结果看,96A的表现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主炮射击全中,跑圈成绩落后于T-72B3M。当然有些人更关注96A的故障率。从96坦克到96A坦克,最大的升级就是将炮长的下反稳线观瞄升级成先进的上反稳像观瞄,这使得96A坦克动对静、动对动射击时的命中率均大大提高,同时反应速度也有所加快。无论对方的坦克多快,96A坦克火控系统都足以保证对其精准命中。在本次比赛中,96A的火控系统不负众望,发挥了应有的效能。当年发明坦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野外环境下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士兵安全,同时向敌人发起有力的攻击。消灭敌人是目的,保护士兵和适应野外环境是要求。100年来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不消灭敌人,坦克再坚固、跑得再快也不能保证士兵的安全。从坦克本身的角度讲,坦克对外界的感知能力、火力反应速度、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坦克先进与否的公认标准。对于这次比赛,实际上更多的是俄罗斯方面对于其坦克装备的一次广告而已,随处存在这有意放大优点、刻意掩盖缺点的地方,完全不必靠比赛的结果来断定坦克的性能。除了上面提到的火控优势之外,我国96A坦克的信息化水平、防护性能、主炮和炮弹的威力也不能得到施展的舞台,如果算上这些,我国的96A相比T72BV坦克是有明显优势的。
T54坦克炮塔被穿甲弹射击后惨状,最厚的炮塔正面也被洞穿。1956年我国获得苏制T54坦克图纸并开始仿制,1958年底第一辆59式坦克正式下线。在引进苏制T54坦克的同时,我国也引进了配套的Д-10ТГ式100mm线膛坦克炮以及БР-412式穿甲弹、БР-412Д式被帽穿甲弹、ф-412式榴弹。其中БР-412式穿甲弹全重29.6kg,弹丸重15.88kg,在1000米距离上能击穿14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具备摧毁二战后期大部分中型坦克的能力,但是面对T55,M48这些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时,却面临严重的火力不足的问题。59式坦克装备不久,文革爆发,我国的军事工业陷于停滞状态,面对北方的装甲集群的威胁,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就是靠着这样的老装备坚守国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70年代末,国家秩序恢复正常,科研工作再次步入正轨。1979年,100毫米破甲弹研制成功,为59式坦克增添了新弹种。随后,我国又研制了100毫米口径钨头穿甲弹,该弹初速为1435m/s,直射距离1640m,穿甲威力相比БР-412式穿甲弹有很大提高,可以击穿T55等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但100毫米钨头穿甲弹也是全口径穿甲弹,在命中倾角大时容易发生跳弹,要击穿T55等坦克的流线型炮塔正面,仍没有把握。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现在坦克的主战弹种。8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钨芯脱壳穿甲弹,相继攻克了难度极大的高密度钨合金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及闭气环等关键技术。可由59坦克发射的1986年式100毫米线膛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其弹体的长径比为18,截面积动能是此前穿甲弹的9.5倍,直射距离和穿甲厚度均有较大提高,可击穿当时苏军主力T72型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功用于滑膛反坦克炮的86式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弹威力更强,可在24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50毫米/65度的装甲钢板,能在2000米距离上轻易击穿临时加挂了反应装甲或沙袋的M60以及T72型主战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近距离可击穿早期型T72的炮塔正面,为我军炮兵的反坦克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的军事工业也开始和国外具备先进技术能力的厂家广泛接洽,引进了着名的英国L7型105毫米坦克炮和与之配套的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碎甲弹,并实现自给自产。自行生产的105毫米坦克炮被命名为83式105毫米坦克炮,发射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1455m/s,在2000米距离上具备击穿340毫米钢板的能力。在随后的十余年中,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105坦克弹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在装备部队的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55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试验中,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穿透了由4块100毫米厚匀质靶板叠加在一起的重型靶标和靶标后放置的6块10毫米厚的后效靶板共计460毫米匀质钢板。在当时这一穿透深度超过了德国最新型号的同口径脱壳穿甲弹,堪称世界顶尖水平。在其他测试中,该弹在4000米距离上可以轻易穿透北约三层靶板,完全能够满足正面击毁当时装备的现役坦克的要求。在89式自行反坦克炮装备部队后,科研人员又对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1993年国家靶场的测试中,改进过的120毫米穿甲弹在1800米距离上击穿了530毫米厚的重型靶板,这个深度已经和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有着&银弹&之称M829A1脱壳穿甲弹的2000米/550毫米穿深非常接近,堪称当时最有威力的坦克杀手。
中北大学校庆时展示的125毫米、120毫米和105毫米脱壳穿甲弹。随着我国第三代坦克研制项目的启动,与之配套的125毫米口径坦克炮及配套弹药的研制工作于1985年底开始进行,为了稳妥起见,研制过程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坦克炮膛压保持和120滑相当(或略有提高),保留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使用一期弹药(全钨芯)时,2000米可以穿透220毫米/65度的匀质钢板,并保有近距离击穿250毫米/60度匀质钢板的能力。第二步在本世纪初完成,采用了更新的炮钢材料和加工工艺,膛压比上一代125炮提升了30%以上,采用新型弹托材料和静液挤压一体成型工艺的钨合金弹芯的全新穿甲弹之后,我国三代主战坦克的攻击能力达到了2000米/650毫米以上,位列世界一线水平。这一代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是我国96、99系列坦克的主战用弹。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在当时已居世界前列。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三代坦克的&甲弹之争&中,由于复合装甲技术的突飞猛进,目前胜负天枰倾向于装甲。特别是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2、我国99A三型坦克,炮塔正面装甲厚度非常大,抗穿能力估计都在700毫米均质钢装甲之上,除美军M829A3外,各国现役穿甲弹都难以击穿这3款坦克炮塔正面。由此我国仍继续发展新型125毫米脱壳穿甲弹,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按照设计要求,新型弹药具备在2500米距离上摧毁任何一型现代坦克的能力。据称,在某次极限穿深试验中,该弹还曾创造了接近4位数的侵彻深度,透出一股一览众山小的王者霸气。
美军M829A2/3穿甲弹,M829A3是现役穿甲能力最强的炮弹。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罗马尼亚获得了一辆T-72坦克,我国坦克专家对其展开了全面的测绘研究,并独立绘制了这辆T-72的全部图纸。研究项目中,自然包括其2A46型125mm滑膛坦克炮,也就是T-72BV使用的2A46M的基本型号。我国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坦克炮是仿制英国着名的L7型,装备在59-2式坦克和79式坦克上的ZPT-83型105mm坦克炮。科研单位很快组织了两型火炮的对比试验,发现2A46由于口径更大,拥有更大的药室容积,因而炮口初速确实更快;但是其1000米外的弹丸存速性能远不如ZPT-83,导致实际穿深并无明显优势;且身管工艺较为粗糙,中远距离射击精度不如ZPT-83。
T-72 主战坦克经过详细分析论证,专家们认为2A46型坦克炮暂不适合我军装备。因此,90年代初服役的88B式坦克仍沿用了ZPT-83,而90年代中期服役的88A式和59D式坦克则使用了身管更长,穿深增加10%的ZPT-94型105mm坦克炮,几乎榨干了L7这门一代名炮的全部潜力。因此,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专家们也看到了2A46及其配套的转盘式自动装弹机的巨大潜力。在我军自用坦克继续装备105mm坦克炮的同时,国内也开始了对2A46及其配套弹种的仿制,初步国产化的2A46首先装备在面向出口的“风暴”2型主战坦克上试验,几经改进,于1992年装备在出口巴基斯坦的85-IIAP型主战坦克上。可以说,巴基斯坦充当了我国125mm坦克炮发展的“小白鼠”。
96A主战坦克
96式主战坦克通过2A46的国产化,国产105mm坦克炮技术的发展,以及和西方的技术交流,我国逐渐掌握了125mm坦克炮的特性及其改进发展的方向。工艺上经过重大改进的ZPT-96型坦克炮于90年代中期定型,发射国产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处的穿深达到了600mm,足以击穿三代坦克炮塔正面装甲。2A46M配备的俄式穿甲弹无论是炮口初速、飞行稳定性还是穿甲深度均不如我军装备的二期型125mm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虽然本次比赛中没有对炮弹穿甲性能的考核,但我军坦克炮和炮弹的性能优势已经在比赛中依靠主炮射击19发19中的完美成绩得到体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6a式主战坦克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