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钓鱼黑扎营什么时候拆

南京摆渡人兄弟:滁河渡口摆渡坚守二十多年
叶松在驾驶渡船。
叶云渡口,位于滁河苏皖交界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黑扎营与滁州来安县汊河镇张堡村交界处。这个连接着江苏和安徽两地的渡口,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一块钱渡口&,因为想要过河的人,只需要花一块钱就可以乘船到达对岸。摆渡人叶松、叶俊兄弟俩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服务过往乡亲。
天刚放亮,&轰隆隆,轰隆隆&&&柴油机动船的马达声在平静的渡口响起,此时河两岸已聚集着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村民和许多忙年的乡邻等待过河。&慢一慢,船头滑,大家要多注意安全。&摆渡人叶松提醒道。等车辆和行人一一上船后,兄弟俩一个手握方向盘,一个掌握柴油机动力,向对岸驶去。几分钟后渡船到达岸边,拋缆绳,放下船头板,兄弟俩又忙着指挥车辆和行人一一上岸,&下船了,注意脚下安全!&
叶松介绍说,叶云渡口曾经是滁河苏皖交界处的重要渡口,平日里乘船过河的主要是到南京浦口区盘城、高新区打工的几百名乡邻。为了方便大家过渡口,他们每天早上天一亮上船,晚上天黑才收工回家,有时还要肩负水上救援的任务。二十多年来他们与渡口朝夕相处,无论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他们依然日日守着渡口,为当地群众服务。乘这个船过来的,不管是骑着车,还是步行过来,坐船都很方便,如果没有这个小船的话,几百名乡邻都要绕十几公里的路。乡亲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动力,摆渡早已成为他俩生活的一部分:你敢停这一天,人都在这儿站着,两岸老百姓不方便嘛,这都是为人民服务。
数百名村民平安渡河是最大愿望
干摆渡这活,安全最重要,船体、船上的救生圈兄弟俩都要经常检查,交通海事执法管理人员每个月还不定时来检查。
&摆渡是小事,但每天安全是大事,时刻警惕不放松,几年前马鞍山渡口沉船事件是教训,安全责任泰山重。&叶松说,两岸数百名村民每天平安渡河是他们最大愿望,要求自己不喝酒不熬夜,确保安全。他说:&船一旦离开河岸,乘客的生命,便交给了我们。&小心驶得万年船,渡船现状成了他们每天检查的重点。多年前渡口还是一条小木船,靠船桨划水,小木船咿咿呀呀从河面驶过,木船要检查船桨有没有破损、船体是否漏水,每天都很担心。为了安全,1991年换上了5吨铁壳机械船,后来又换了8吨的船,2006年还是考虑到安全,一口气花十几万买一条13吨的铁壳船,安全有保障了,需要用心地保养发动机。
换船意味着换技术。&那时,所有的管理正规起来了,我们的驾船证都是经过海事部门培训考核过的,一点假也不行。&叶松说,培训让他俩长了不少知识,比如怎样开船更安全、怎么避开风浪、怎样救溺水的人&&&慢点来,小心看脚下。&&坐稳咯!&马达声里总夹着一句句高亢的叮嘱声。等人、车都安稳了,叶松再缓缓掉过船头开向对岸。
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坚守着这份简单信念
&有了机动铁壳船,开起来也轻松和安全多了。&二十多年平安摆渡,让兄弟俩倍感自豪,滁河上的风也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印记。而这二十多年里,陆上交通迅速发展,一批批老渡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出,和渡口命运相依相随的渡工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从前和兄弟俩一起摆渡的同事多已陆续改行。
每天一早,兄弟俩把几百名乡邻送往对岸上班,傍晚再接回来,中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无声等待,守在渡口的时光显得悠长而寂寞。他们常常站在渡口望着对岸,一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开船迎上前去接:&摆渡摆渡,就是为了给人方便。&在这平凡的一天天里,默默坚守着一份简单的信念。
&现在要是突然停下来不摆渡,我倒不习惯了。&兄弟俩这样解释他们与渡口错综复杂的感情,&我们兄弟俩都是在二十几岁时就干这一行了,与渡口很有感情。&提起从事这份摆渡的职业,兄弟俩有很多想要说的话。对于摆渡这份工作,他们有着特殊的情感。
关于的新闻
5月9日,记者在东邻和记洋行旧址的火车主题公园施工现场看到,这座以“绿皮小火车”和站台、候车厅为主要景观的公园,目前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滁河苏皖交界处兄弟俩摆渡20年(图)
(原标题:滁河苏皖交界处兄弟俩摆渡20年(图))
叶松在驾驶渡船。
  寒冬的凌晨寒气袭人。6时多,晨曦未露,50多岁的摆渡人叶松、叶俊兄弟俩已早早起床,来到位于滁河苏皖交界南京浦口叶云渡口,开始他们一天的摆渡生活。新春佳节到来前,南京晨报记者走近了他们,一条简易渡船,在这悠悠滁河上,兄弟俩坚守了二十多年。
  滁河渡口摆渡坚守二十多年
  叶云渡口,位于滁河苏皖交界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黑扎营与滁州来安县汊河镇张堡村交界处。这个连接着江苏和安徽两地的渡口,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一块钱渡口”,因为想要过河的人,只需要花一块钱就可以乘船到达对岸。摆渡人叶松、叶俊兄弟俩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服务过往乡亲。
  天刚放亮,“轰隆隆,轰隆隆……”柴油机动船的马达声在平静的渡口响起,此时河两岸已聚集着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村民和许多忙年的乡邻等待过河。“慢一慢,船头滑,大家要多注意安全。”摆渡人叶松提醒道。等车辆和行人一一上船后,兄弟俩一个手握方向盘,一个掌握柴油机动力,向对岸驶去。几分钟后渡船到达岸边,拋缆绳,放下船头板,兄弟俩又忙着指挥车辆和行人一一上岸,“下船了,注意脚下安全!”
  叶松介绍说,叶云渡口曾经是滁河苏皖交界处的重要渡口,平日里乘船过河的主要是到南京浦口区盘城、高新区打工的几百名乡邻。为了方便大家过渡口,他们每天早上天一亮上船,晚上天黑才收工回家,有时还要肩负水上救援的任务。二十多年来他们与渡口朝夕相处,无论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他们依然日日守着渡口,为当地群众服务。乘这个船过来的,不管是骑着车,还是步行过来,坐船都很方便,如果没有这个小船的话,几百名乡邻都要绕十几公里的路。乡亲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动力,摆渡早已成为他俩生活的一部分:你敢停这一天,人都在这儿站着,两岸老百姓不方便嘛,这都是为人民服务。
  数百名村民平安渡河是最大愿望
  干摆渡这活,安全最重要,船体、船上的救生圈兄弟俩都要经常检查,交通海事执法管理人员每个月还不定时来检查。
  “摆渡是小事,但每天安全是大事,时刻警惕不放松,几年前马鞍山渡口沉船事件是教训,安全责任泰山重。”叶松说,两岸数百名村民每天平安渡河是他们最大愿望,要求自己不喝酒不熬夜,确保安全。他说:“船一旦离开河岸,乘客的生命,便交给了我们。”小心驶得万年船,渡船现状成了他们每天检查的重点。多年前渡口还是一条小木船,靠船桨划水,小木船咿咿呀呀从河面驶过,木船要检查船桨有没有破损、船体是否漏水,每天都很担心。为了安全,1991年换上了5吨铁壳机械船,后来又换了8吨的船,2006年还是考虑到安全,一口气花十几万买一条13吨的铁壳船,安全有保障了,需要用心地保养发动机。
  换船意味着换技术。“那时,所有的管理正规起来了,我们的驾船证都是经过海事部门培训考核过的,一点假也不行。”叶松说,培训让他俩长了不少知识,比如怎样开船更安全、怎么避开风浪、怎样救溺水的人……“慢点来,小心看脚下。”“坐稳咯!”马达声里总夹着一句句高亢的叮嘱声。等人、车都安稳了,叶松再缓缓掉过船头开向对岸。
  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坚守着这份简单信念“有了机动铁壳船,开起来也轻松和安全多了。”二十多年平安摆渡,让兄弟俩倍感自豪,滁河上的风也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印记。而这二十多年里,陆上交通迅速发展,一批批老渡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出,和渡口命运相依相随的渡工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从前和兄弟俩一起摆渡的同事多已陆续改行。
  每天一早,兄弟俩把几百名乡邻送往对岸上班,傍晚再接回来,中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无声等待,守在渡口的时光显得悠长而寂寞。他们常常站在渡口望着对岸,一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开船迎上前去接:“摆渡摆渡,就是为了给人方便。”在这平凡的一天天里,默默坚守着一份简单的信念。
  “现在要是突然停下来不摆渡,我倒不习惯了。”兄弟俩这样解释他们与渡口错综复杂的感情,“我们兄弟俩都是在二十几岁时就干这一行了,与渡口很有感情。”提起从事这份摆渡的职业,兄弟俩有很多想要说的话。对于摆渡这份工作,他们有着特殊的情感。
  记者卢斌摄影报道(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滁河苏皖交界处兄弟俩摆渡20年
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07:51:16
         分享到:
  叶松在驾驶渡船。
  寒冬的凌晨寒气袭人。6时多,晨曦未露,50多岁的摆渡人叶松、叶俊兄弟俩已早早起床,来到位于滁河苏皖交界南京浦口叶云渡口,开始他们一天的摆渡生活。新春佳节到来前,南京晨报记者走近了他们,一条简易渡船,在这悠悠滁河上,兄弟俩坚守了二十多年。
  滁河渡口摆渡坚守二十多年
  叶云渡口,位于滁河苏皖交界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黑扎营与滁州来安县汊河镇张堡村交界处。这个连接着江苏和安徽两地的渡口,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一块钱渡口”,因为想要过河的人,只需要花一块钱就可以乘船到达对岸。摆渡人叶松、叶俊兄弟俩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服务过往乡亲。
  天刚放亮,“轰隆隆,轰隆隆……”柴油机动船的马达声在平静的渡口响起,此时河两岸已聚集着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村民和许多忙年的乡邻等待过河。“慢一慢,船头滑,大家要多注意安全。”摆渡人叶松提醒道。等车辆和行人一一上船后,兄弟俩一个手握方向盘,一个掌握柴油机动力,向对岸驶去。几分钟后渡船到达岸边,缆绳,放下船头板,兄弟俩又忙着指挥车辆和行人一一上岸,“下船了,注意脚下安全!”
  叶松介绍说,叶云渡口曾经是滁河苏皖交界处的重要渡口,平日里乘船过河的主要是到南京浦口区盘城、高新区打工的几百名乡邻。为了方便大家过渡口,他们每天早上天一亮上船,晚上天黑才收工回家,有时还要肩负水上救援的任务。二十多年来他们与渡口朝夕相处,无论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他们依然日日守着渡口,为当地群众服务。乘这个船过来的,不管是骑着车,还是步行过来,坐船都很方便,如果没有这个小船的话,几百名乡邻都要绕十几公里的路。乡亲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动力,摆渡早已成为他俩生活的一部分:你敢停这一天,人都在这儿站着,两岸老百姓不方便嘛,这都是为人民服务。
  数百名村民平安渡河是最大愿望
  干摆渡这活,安全最重要,船体、船上的救生圈兄弟俩都要经常检查,交通海事执法管理人员每个月还不定时来检查。
  “摆渡是小事,但每天安全是大事,时刻警惕不放松,几年前马鞍山渡口沉船事件是教训,安全责任泰山重。”叶松说,两岸数百名村民每天平安渡河是他们最大愿望,要求自己不喝酒不熬夜,确保安全。他说:“船一旦离开河岸,乘客的生命,便交给了我们。”小心驶得万年船,渡船现状成了他们每天检查的重点。多年前渡口还是一条小木船,靠船桨划水,小木船咿咿呀呀从河面驶过,木船要检查船桨有没有破损、船体是否漏水,每天都很担心。为了安全,1991年换上了5吨铁壳机械船,后来又换了8吨的船,2006年还是考虑到安全,一口气花十几万买一条13吨的铁壳船,安全有保障了,需要用心地保养发动机。
  换船意味着换技术。“那时,所有的管理正规起来了,我们的驾船证都是经过海事部门培训考核过的,一点假也不行。”叶松说,培训让他俩长了不少知识,比如怎样开船更安全、怎么避开风浪、怎样救溺水的人……“慢点来,小心看脚下。”“坐稳咯!”马达声里总夹着一句句高亢的叮嘱声。等人、车都安稳了,叶松再缓缓掉过船头开向对岸。
  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坚守着这份简单信念
  “有了机动铁壳船,开起来也轻松和安全多了。”二十多年平安摆渡,让兄弟俩倍感自豪,滁河上的风也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印记。而这二十多年里,陆上交通迅速发展,一批批老渡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出,和渡口命运相依相随的渡工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从前和兄弟俩一起摆渡的同事多已陆续改行。
  每天一早,兄弟俩把几百名乡邻送往对岸上班,傍晚再接回来,中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无声等待,守在渡口的时光显得悠长而寂寞。他们常常站在渡口望着对岸,一有村民需要摆渡,就开船迎上前去接:“摆渡摆渡,就是为了给人方便。”在这平凡的一天天里,默默坚守着一份简单的信念。
  “现在要是突然停下来不摆渡,我倒不习惯了。”兄弟俩这样解释他们与渡口错综复杂的感情,“我们兄弟俩都是在二十几岁时就干这一行了,与渡口很有感情。”提起从事这份摆渡的职业,兄弟俩有很多想要说的话。对于摆渡这份工作,他们有着特殊的情感。
  记者卢斌摄影报道
编辑:刘 明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查看: 2697|回复: 34
周末滁河小钓
马上注册,和南京钓友一起吹牛逼!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0月25日周末,难得有空,早早和家里打好招呼就出发了,在门口吃完早点大约7:35到达黑扎营,本来是想到上周杨墩老钓位(黑扎营往104国道方向2公里不到)继续的,但在黑扎营那看钓的人也不少,就下车到河滩摆开家伙开始。
今天滁河水位从8点开始到下午3点,总体一直在下降,总共下降了约1米,钓位也需要经常往前挪,没穿水鞋不是很方便。
本来想看看能不能搞拐子的,线组就稍微粗了些,谁知道一个拐子也没钓到,全是小鲫鱼和小昂刺,大大小小20多个,详细见图
image.png (77.22 KB, 下载次数: 0)
09:45 上传
image.jpeg (55.38 KB, 下载次数: 1)
09:50 上传
赏你点金钱,鼓励一下!
赏你点金钱,鼓励一下!
小鲫鱼也不错啊,毕竟是野生的
鲫鱼我很喜欢,不过10月份连去了几周,就想搞条大点的拐子给老婆显摆显摆的,可惜没达成愿望啊,哈哈&
小鲫鱼还不错,就是吃起来麻烦
我吃鱼没问题,昨晚基本上都是我吃的,家里其他人不喜欢吃小鱼,就喝喝鱼汤,小鲫鱼汤还是不错的&
很棒的鱼获
~~小鱼儿~~ 发表于
小鲫鱼还不错,就是吃起来麻烦
我吃鱼没问题,昨晚基本上都是我吃的,家里其他人不喜欢吃小鱼,就喝喝鱼汤,小鲫鱼汤还是不错的
小鲫鱼杀起来麻烦,刺多。烧汤我只喝汤,不吃鱼&
我吃鱼没问题,昨晚基本上都是我吃的,家里其他人不喜欢吃小鱼,就喝喝鱼汤,小鲫鱼汤还是不错的
小鲫鱼杀起来麻烦,刺多。烧汤我只喝汤,不吃鱼
滁河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哈哈,改的妙&
现在家里无人杀鱼了,一般钓了都放。
不在于吃点鱼,过瘾就行&
[免责声明]
信息均由注册会员自行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版本:Discuz! X3.3 &技术支持:Copyright
苏ICP备号-2查看: 1699|回复: 18
南钓网第一帖---滁河走起!
马上注册,和南京钓友一起吹牛逼!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终于熬到周末了,一早开车带上老爸和老丈人滁河走起!中间走错了路,到钓点都7点多了,赶紧观察环境,布阵下竿,虽然天有点小热,但鱼获还不错,总算没白跑,上部分鱼获,到家正好碰到打扫卫生的阿姨,送了她4条翘嘴和2条鳊鱼。早上7点半到13点,一共收获半斤以上鳊鱼6条,半斤以下4条;翘嘴5条共计2斤不到;2斤草鱼一条;餐条N条,都扔了。上照片
161300jied1notdx2e3h11.jpg (86.94 KB, 下载次数: 0)
16:12 上传
161300yzz00777v7qaxzqv.jpg (64.68 KB, 下载次数: 0)
16:12 上传
sm4f5rhhnh5533.jpg (110.35 KB, 下载次数: 0)
16:12 上传
来自苹果客户端
牛,好鱼获。
鱼获不错,求钓点
岩石 发表于
鱼获不错,求钓点
浦口滁河,在余家湾和黑扎营中间,我也叫不上具体名字
来自苹果客户端
滁河水位貌似比较低
扯扯淡 发表于
滁河水位貌似比较低
还行,浅的地方40公分左右,深的也有1米多,再深就够不着了
1米也算很低的了&
来自苹果客户端
现在河里好多鱼,现在随便一条河里都有鱼,今天去谷里一条30厘米深的小沟,也钓了几条扁鱼
来自苹果客户端
[免责声明]
信息均由注册会员自行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版本:Discuz! X3.3 &技术支持:Copyright
苏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扎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