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突破入手与出手人性的枷锁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血液高凝、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膜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元凶。长途旅行人群由于没有及时补水,长期静坐,和前两个元凶都扯上了关系,因此更易形成血栓。
  而骨科大手术后人群由于受到三大元凶的集体威胁,临床治疗中往往被医生们定义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极高危人群。
  常规治疗存在挑战
  每年每千人中约有 1 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作为医院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急性 VTE 的治疗采用两种药物桥接治疗方案。
  常规情况下,患者同时接受注射用肝素(通常是低分子量肝素 [LMWH])和维生素 K 拮抗剂(VKA)至少 5 天,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 次检测均大于 2.0 后,停用 LMWH,继续维持 VKA 治疗。
  上述双药治疗的常规方案繁琐、有创、费时并且复杂。此外,华法林治疗除了必须注意饮食之外,患者还需要每日监测 INR,直至达到目标范围 INR(2.0~3.0)。而肝素治疗需每日注射,增加了患者的不便。
  新单药治疗方案变革
  尽管医护专业人员已经认识到需要改进 VTE 的治疗策略,但多年以来一直未能摸索出更好的备选方案。近年来,终于研发出一种新的单药治疗方案,非常有希望可以改进 VTE 的治疗。
  利伐沙班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批准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仅需每日一次口服维持治疗,不需要常规监测 INR,医生们可将过去因繁杂的两种药物桥接治疗方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投入到患者的教育和二级预防中去。
  最重要的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与传统两种药物桥接治疗方案(LMWH + VKA 随后 VKA 继续治疗)相同。
  单药治疗方案还有什么优势?具体方案是怎样呢?
  长按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如何突破职场心理枷锁
核心提示:行走职场,你经常觉得战战兢兢、垂头丧气、畏首畏尾吗?那么很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
  行走职场,你经常觉得战战兢兢、垂头丧气、畏首畏尾吗?那么很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
  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职场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但是,职场专家告诉我们,这些“心理奴隶”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打破心灵上的重重枷锁,重新获得职场上如鱼得水的自由。
  打碎第一重枷锁:肯定自我“管他别人怎么想”
  心理症状:
  “穿这套衣服上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卖弄风情呢?”、“今天加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表现呢?”、“和领导吃午饭,别人会不会误会打小报告的人是我呢?”、“如果现在发言,会不会被别人嘲笑呢?”……太多的“别人”,让肖琳终日进退维谷,烦闷得喘不过气来。
  专家把脉:
  在心理学上,当敏感个体严重被环境因素左右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的自信心建立主要依托于“外界肯定”的幼儿模式,而不是基于“自身认可”的成人模式。因此像肖琳这样心理奴隶经常由于自我成就感的缺失而加倍在意外界的评判标准,在行为上经常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职业对策:
  改善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使当事人建立起内在的自信心。
  第一步就是先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发现自己“优于别人”的特点,比如“我比某某更会砍价”、“这个报告我交的比某某早,我比他更有效率”、“下雨天我包里有伞,我更有先见之明”……第二步则是要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地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决定,比如“今天心情好,穿件粉色的上衣”、“明天下午要去逛街,索性今天加班多干一点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帮助你将行为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完成任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从而一点点摆脱“别人”的掌控与束缚。
  打碎第二重枷锁:
  积极思考否定“我肯定不行”
  心理案例:
  傅明很苦恼 为什么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整天那么乐观,就连做错了事也能“阿Q”一下,而自己总是想着“我肯定不行”这五个字:“这个报告就算写完了领导也一定不在意”、“新方案我肯定不适应”,“我干得再卖命也没人会表扬”……
  专家把脉:
  像傅明这样的心理奴隶,通常会认为自己缺乏机遇、缺乏赏识,以至于会“注定的”一事无成。当现实的确被他们言中的时候,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固执消极的自我认知。
  本身定位于消极,会使当事人由于缺乏对于“成功”的期待而倍加恐惧失败,从而在自怨自怜中无法竭尽全力,甚至拒绝努力。
  职业对策:
  挣脱这种消极枷锁的方法是培养出积极的思考方式。
  像傅明这样的人,往往容易看到很多潜在却并不一定发生的困难与阻碍。
  打消消极预期的方法就是将一件事拆分成具有若干步骤的“小事”,并且将这个过程落实成文字。比如你面临一个“提交个人企划”的任务,则可以在纸上写出如下步骤:“收集信息——明确思路——确定基本框架——下班后找到空闲时间——撰写——修改——递交——等待反馈”。然后在任务的具体进行中,完成一步就在纸上划掉步。这种“大变小”的处理方式,会使你很容易把握未来方向,并且在明确目标并付出努力的过程中,逐渐忽略那些困扰自身的“消极”因素。
首页上一页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女性在孕期情绪上的“癫狂”多少和体内荷尔蒙的变化有关,因为那个小家伙也要算是个“外来异物”,心理上的接受与排斥会同时存在。为了让宝贝成长顺利,丈夫帮助妻子通过发泄来达成情绪的舒缓是非常重要的。
约会是谈情说爱的一种浪漫方式,爱情也常因约会而不断升温。但在约会恋爱中的男女总会不断地猜测对方的心思,其实,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能反映出对方的内心世界,与其盲目猜测,何不留意对方的表情及其肢体语言?
你有没有发现,在公交或地铁里似乎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即便平时脾气很好的人,也容易因芝麻大的小事而大动肝火。西装革履的帅小伙在地铁里因为被挤了一下与人大打出手,白衣飘飘的淑女在公交车上因抢座而与人恶语相向。
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节日,它的专属性会…… []
饮茶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分季节饮茶,还要依据个人…… []
肺功能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现象,肺功能失常引起…… []
夏天是一个热辣的季节,穿上背心、短裤、比基尼,完…… []
每年11月中旬左右,北方地区都会开始室内供暖,但随…… []
自立秋以来小编跟大家介绍过几道关于胡萝卜以及山药…… []
本期是由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联合39育儿为您推出的参与…… []
80%的孕妇都会出现心理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其中很多是‘杜拉拉’式的职场孕妇。做了孕妇的“杜拉拉”们,比一般孕妇更易有心理问题,这是身体生理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面对工作上额外的压力和挑战时所产生的。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学教育]突破意识的枷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学教育]突破意识的枷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突破意识的枷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突破意识的枷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打开心灵的枷锁--学佛网无明频道
打开心灵的枷锁
12:58:15&&&nbsp
热度:188 &&
打开心灵的枷锁宗性法师(日 )
蒙大和尚慈悲,给我这么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佛的一些心得。几天来,前面的法师、老师都作了非常到位的开示,通过昨晚的传灯法会,大和尚把每位自性的灯点亮了,这个枷锁可能已经打破了。我再画蛇添足讲点东西,会不会给大家再套一层枷锁,但是我反过来想,到柏林寺这几天来,吃用常住,好象不讲点东西,觉得有些过不去。因此,还是很冒昧地谈谈原来准备的话题,题目是“打开心灵的枷锁”。
一、认识我们的心灵
  首先,要打开内心世界的枷锁,必须对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只有当认识到心灵和内心世界的真实以后,才能够找到办法去解决、去打开、去面对、去放下。可以讲,要真正把自心、把这个内心世界认识清楚、了解透彻了,学习佛法、实践佛法才算是落到实处。佛法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解决心灵的问题。如何把内心的世界那些肮脏的、污染的、不平等的、分别的、妄想的东西统统都放下,让这颗心宁静下来,能够如是、自在地过好生活,很好地感受生命,很好地走完这一次人生旅程,让我们这次旅行走得很踏实、安心、自在、洒脱、无拘无束、无挂碍,佛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像那一首偈子:“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所说,就是要解决心里的不平衡,没放下的东西。禅宗有个偈子,“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纸上若能了生死,笔杆脚杆洞庭湖”,讲的是所学、所了解的佛法到最后都要回归到自心里面来,把自心改造好,使妄想停下来。外在的寻求、探索与追求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反观自心,从心地入手,功夫才最直接。禅宗讲的直指人心,就是达摩祖师所说的“全凭心地用功夫”的那颗心,心地功夫用成熟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光是文字上的功夫是不行的,最后要在应事接物当中把握好自心的当下,这才是最实际的功夫,仅是从文字到文字、从概念到概念、从名言到名言是不解决问题的。所以,有的人尽管学佛多年,各方面也能讲,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茫然了。这说明佛法的文字、语言都是工具,我们要通过这个工具,直接指向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仅在文字上下功夫,将和生命的净化走的是两条路线,是不相应的,发生的作用会很小。在坐的都很年轻,大部分人有知识、有文化,但不要把此作为优势,学习佛法不存在此优势。佛法的优势是能否在内心用功夫,我认为真的要学佛,就要把以前所谓的优势统统都放下。在佛法用功夫方面,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要以文化高、知识多作为资本。有很多年轻佛教徒看不起老居士,包括有些文化的人批评佛教徒都是愚夫的行为,认为老头老太婆没有文化,水准不够档次,我经常鼓励那些老居士们,没有文化好,六祖大师是榜样,我们千百年来都受大师的法乳之恩,但一定要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成功一半了。
  我想问问大家来柏林寺是为了什么?回答参加夏令营是没有错,但没气概,当年五祖问六祖是来干什么的?六祖回答是来做佛的。大家敢拍这个胸脯吗?我们有人去寺里找师父,有人问他干什么,他小心回答学佛,还害怕别人听见,这说明内心的力量很小,更有人说是来看看,就像去逛商场,看柜台里有什么合适的没有,这样的学习不会有用的。因此我们学佛就要有六祖那种气概,自心是佛,干吗不敢承当?要像六祖一样,从开始学佛起,就要发大心,要有高起点,有自信心。在自信心和用功夫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年龄的大小、文化的高低、身份的不同,而在于有无决心与自信心。有自信心,跑步的动力就大了,不要徘徊,不要错过修行的机会,要把目标、方向树立起来。我们要敢于承当自己的佛性与佛是平等的。但我们现在还不是佛,不要以为什么都可以不干了,否则就会走极端。在学佛的实际中,内心的力量大小和对内心认识的程度,决定了能否成功、得道。
  上次小组座谈,有个营员讲自己对佛法的了解很多,但不归依行不行?六祖作佛都敢承当,连归依都不敢,这点信心都没有,还怎么往下走。当然,有些人有具体情况,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也是勉强不得,但总的一条是:如果你的条件允许,确实对佛法生起了认识,就应该大胆地跨出这一步。社会上有一批人,对佛法很有了解而没归依,认为按佛法去作就行了,但碰到问题时,与佛教徒一比就看出距离来了,因为他们的理由是:管他呢,我又不是佛教徒;而佛教徒则会提醒自己是佛教徒,不能干不好的事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我们要认识我们的内心世界,大家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看我们的心跑向何处,恐怕有人在想明天要回去,不知火车票订好了没有。真的,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在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心态就是这样,什么分别、妄想、嫉妒、人我、是非、不平等等,让我们不得自由、自在。正是由于有这些染污的东西,把我们的心给束缚住了,使我们在家庭中感觉很麻烦;在社会中觉得到处是一片黑暗;在单位里提不起精神工作,看许许多多事物总是与自己格格不入;觉得眼前有很多对立的东西;总觉得眼前有那么些碍手碍脚的东西一直束缚阻挡自己;让自己好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施展不开一样。这完全在于我们心里有种种束缚,这个枷锁把我们给套住了。套在人我、是非、妄想、分别等一切上,这一层层枷锁使我们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不能认识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在生活上很彷徨、很困惑、很迷茫,当面临抉择困难的时候,毫无办法,不知道路如何走,这根本在于我们的智慧没有打开,有种种束缚使我们内心的力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佛多年问题依旧,这是由于一些枷锁太长太久了,惯性很大,人的妄想、分别、习气一直干扰着我们,即使学佛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还觉得问题解决不了。有人跟我讲他天天拜佛、学佛,但佛菩萨好像不知道,其实佛菩萨天天管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就像房间点了千盏灯,瞎子进去还是什么也看不见。我们整天被枷锁锁住了,处在迷茫、困惑当中,那里还会知道外面的光明。佛菩萨时时刻刻在护养、照耀着我们,而我们在睡大觉、在迷惑,认识这个层面得靠自己去努力。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台电视机,佛菩萨好比电视台,电视台天天在在播放节目,电视机能否收到节目,关键看频率对准了没有。当我们象佛菩萨一样发愿、修行时,我们的心与佛菩萨的心相应,就会时时刻刻感到佛菩萨光明的照耀,我们心灵的境界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改变现状,不能再迷茫、困惑。
二、 心灵枷锁表现的形式
  心灵枷锁表现的形式很多,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时时刻刻在束缚着我们。我们可以从我见、我慢、我爱三个方面来看枷锁是如何约束我们的。
  1、 我见,按现代话讲就是固执。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立场,而固守自己的成见。我们无论是当领导、家长,还是群众、孩子,都没离开这个固执。比如学生想老师总为难我;老师认为学生老不争气;群众认为领导武断、办事不公平;领导认为群众不听话,一开会就讲自己主张,而不是先听听群众的意见。我们一般不懂得改变立场,不懂得接纳别人,把自己画地为牢,圈在圈子里,听不进反面意见,总以个人决定为主导意识,往往对对方的猜度多数是错的。举个例子,古时候,台湾叫琉球国,每年都向中原进贡,国王觉得很不舒服,很不高兴。有个大臣出了个注意,给中原出道题目,如答得上就继续每年进贡,如答不上以后就不再进贡。于是,琉球国国王就派人把此话传给了中原的国王,并讲我们国有个人很会心理功夫,要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就继续进贡,否则就不再进贡。中原的国王就把文武百官找来,看谁有本事迎接挑战,结果无人敢出来。后来就贴出了皇榜告示,好几天也没有人揭榜。有一天一个补鞋匠喝醉了酒,从皇榜前走过,看到有那么多人围着,很是好奇。由于他不识字,问别人后还是没搞清是怎么回事,乘着酒兴口出狂言。看守皇榜的人好不容易等来一个敢揭榜的人,就带他去见皇帝。皇帝很高兴中原有这么本事的人,第二天就派人通知琉球国。琉球国国王带着那个会心理功夫的人来到了中原,中原国王就带着补鞋匠选了个地方开始应对。琉球国那人往胸口上拍了三下,补鞋匠就往背上拍了三巴掌,琉球国那人想这人还真有本事;他又往天上一指,鞋匠就往地下一指,琉球国的那人一看就吓坏了,就拉上国王赶快跑,并讲中原真有能人,我想什么他都知道,我们再不走,他们有那么多兵在,别上来攻击我们。中原的皇帝很高兴,心想补鞋匠真是厉害。琉球国国王跑着跑着觉得很纳闷,怎么比一比就输了,就问那个人是怎么回事,那人讲我往前胸拍三下是指前面有朱崔,他在背后拍三下指后面有玄武,我往天上指表示上有三十三天,他往下指表示下有十八层地狱,看人家就是对得好。中原皇帝也问补鞋匠,你真有本事,文武百官都不敢去,只有你能解决,得给你封官,但你是怎么知道的?补鞋匠告诉皇帝,那很简单,我是补鞋的,那人往胸口上拍三下在问补鞋用牛肚子上的皮好不好,我告诉他牛肚子上的皮薄,牛背上的皮厚,补的鞋牢固些;那人往上一指是问,我补不补帽子,我告诉他我只补皮鞋。这个故事说明了别人的想法,我们是很难揣测准确,倒不如不管别人在想什么。要先把固执放下,多去了解、多交流、多沟通,否则我们在家里、单位、社会上生活得很难如意。把固执放下,就是把自己的观念放下,有个故事讲: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婿,大女婿以卖伞为生,小女婿以卖鞋为生,老婆婆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感到很不高兴,因为她的观点是,下雨时,她小女婿的鞋卖不出去;天晴时,她大女婿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点,调过来想,下雨时,大女婿的伞卖得好;天晴时小女婿的鞋卖的好。这说明了由于自己的观念放不下,导致在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这些矛盾、人我是非完全是由于固执、不肯改变而引起的。   2、 我慢,是指贡高我慢,用现在话说叫骄傲,就是老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高、比别人了不起,老觉得自己比别人行些,不论是知识的、财富的、名誊的、地位的,甚至学佛方面的都有,而不愿意把自己的谦虚表现出来。我慢有多种,表现在方方面面,有的人本来没多大本事,不怎么会,旁边的同事可能比自己好些,但在谈论时会说他和我也差不多,比我好一点点而已,老怕别人说自己不行。再就是两人职称什么都一样,是平等的,但会觉得别人的本事算什么,我知道的他不知道;还有的是别人比他高出很多,又会觉得别人不就知道那么些东西。反正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总要突出自己,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佛的人也是这样的,学佛时间长的就骄傲,让刚学的人听他的,说自己如何如何学得多,越修行慢心越容易出来。有人好像放眼世界人家都不修行,言下之意就我一个人在修行,这种慢心有多大。很多在寺里学佛时间长的人对刚入门的就喝斥,让别人这样、那样。其实人家是来学佛求解脱的,这么一整,又增加了一层迷茫,弄得很灰心。比如有人在礼佛时,不在前面过,但刚入门的并不知道,学佛时间长的人就会大声喝斥别人真罪恶,结果使别人感到不仅没学什么,还带来了罪恶,晚上会翻来覆去想着自己的罪恶,又多了层心病。我倒认为,走的人没罪过,喝斥别人的人才有罪过,他给别人加了罪过,罪过更大。人家不懂,完全可和颜悦色地去和人家讲清楚。
  讲法是要对机,要讲时节因缘,不能强调别人都和自己一样。佛在世时都没达到一样,也不可能达到一样,而是我要向大家学习,才能把我慢的心放下去,不要处处昂首挺胸,突显自己。《坛经》里有个叫法达的出家人,见到六祖顶了一半的礼就抬起了头,六祖便问他平时修习什么?法达讲已念诵《法华经》三千部,六祖就讲:“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中国人讲头是最珍贵的,把所谓最尊贵的东西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因此,佛教讲要把头放下,五体投地把头与佛的足接触,表示要折服慢心。在法达的思想里,就像他自己讲的,诵了多少遍《法华经》,诵了多少年,而六祖一字不识,向你顶礼不合算。这种我慢的心态非常普遍,就像学佛的人喜欢拿着念珠和人比亮度,意思是自己的功夫深;别人讲一天念五千佛号,自己就要讲每天念二万句佛号;别人讲打坐十五分钟,自己就讲每次打一个小时等等,这些都成了骄傲的资本。这些东西只能说明你在用功,但并没有到家,只是在旅途中的人,只代表你走在了前面,并不代表已经成功了,就像六祖对法达讲的是‘心迷《法华》转',而不是‘心悟转《法华》',使得法达的慢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没有一点骄傲。生活中的我慢更是厉害得多,如比穿衣服,什么名牌、质地、式样、价格等等,老要凸显自己的优势;满街上的染发,今天像山,明天又是波浪滚滚,后天再是小辣椒式,弄来弄去不就是个头发。生活中有如此多的束缚,我们的心怎能安定下来?我慢就是骄傲,不愿意放下,总想凸显自己的优势,不管是学佛不学佛,都有这种毛病。我自己也有慢心,比如碰到刚出家的小和尚,就想你才当几天小和尚,我都十多年了,我当小和尚时比你清苦得多。老和人家比,就很麻烦,这种慢心的存在,就让很多很多的东西把心给锁住了,就给障碍住了,内心的结就没法打开。
  3、 我爱,这个更是不得了,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不愿意奉献。我的亲人、朋友、财产、地位等等,全都是我的,觉得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是我的就不允许别人占有,是我的就舍不得放下,这就是“我爱”的心理。我碰到一位老居士,他说自己念佛都八年了,现在一点感应都没有,也没看到阿弥陀佛来接自己,他还告诉我早、晚课是如何诵经念佛的,我就问他平时都干些什么?他讲他家隔壁有个麻将馆,他有空就去搓两圈。我一听就知道他的功夫肯定是没有到家,我便问他假如阿弥陀佛现就站在你面前,让你和他走,你去不去,他摸摸脑袋,说怎么也得和家里交待一下,我说完了,阿弥陀佛来接你也没有用。我又问他要和家里交待什么,他回答他有个女儿在美国,有张存折在他这儿,不然找不到,还有他的孙子是由他在家里照管,要和佛走了,得先给孙子找个保姆,我就讲这个问题严重了,存款单、孙子等已把你给拴住了,阿弥陀佛来接你都不愿去,难道还有救吗?他改变了想法讲,那我可以去,我说晚了,阿弥陀佛已经走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是我的、朋友的、亲人的,我要天天把守好,当然,并不是说要把家庭、社会、工作这些东西全都不管了,你们要干什么自己干,我就管自己,这样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所谓放下,是要打破那种自私的心理,要打破界限,没有亲与疏、恩与仇之分,要破除自私去爱每一个有情众生。我认识不少老居士,没学佛前在家里做饭、扫地、买菜、接孩子什么都干,学佛后家里的事情什么都不管,只管自己诵经念佛,家里人看不惯,认为学佛肯定有问题。我便对老居士们讲应比原来做得更好才对,人家喜欢什么就给做什么。学佛后,一定要把家庭处理得好,要放下自私心,容纳一切人,要让一切众生闯入你心里,对一切要关爱,而不是只去爱那几个人。借用俗话讲: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我们可以讲,爱几个人是爱,爱天下人也是爱,所以我们要打开心量,去掉“我爱”。
  现实生活中,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离开我见、我慢、我爱,这些东西就像沉重的枷锁把我们的心给拴住、给束缚住了,使得心量狭隘,举步维艰,到处碰壁,生活没有一点自在与安祥。当我们把内心的枷锁放下后,就已经超越了狭隘、自私、污染的范畴,就已经和佛菩萨宽阔、奉献的心相应了,这样的话,学佛就容易上路。我见、我慢、我爱只是共性,大家都有的,当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每一个个体的枷锁表现的形式很多,不是千篇一律,上面讲的仅是总的原则,每个人的我爱、我慢与我见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要反观自心,认识内心有多少枷锁,只有认清之后,才好慢慢地一个个解决。修行是不容易的,就像两军对垒,一会儿这方占上风,,一会儿那方占上风,智慧与枷锁也是如此。有句话讲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自己是最大的枷锁,把我们给套住了,而超越不出来。修行中智慧是一个阵营,烦恼是另一个阵营,两个阵营对立时,能不能把握得住是最关键的,内心的阵地,不是智慧多,就是烦恼多,就要看我们在智慧上用心,还是在烦恼上用心。
  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我见、我慢、我爱这些枷锁的束缚,使得我们的生活在应事接物当中,表现得不和谐、不自在,充满着许多迷茫。我们在生活中一旦有了枷锁后,就很难客观、冷静、全面、整体地认识事物的真相,总是在取舍、分别、计较当中。在明末清初的重庆,出了位弘扬禅法声望很高的破山祖师,参访他的人很多,有一天一个学道的人来到了庙门口,看到一位穿的又脏又烂的老和尚,正坐在那里补衣服,学道的人想大祖师的道场,收这样的人在庙里,有些煞风景。于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位学道人就去了客堂,知客师问他干什么来,他回答是来参访破山祖师,知客师问他是从哪里进到庙里来的,他回答从庙门口进来的,知客师便告诉他祖师就在门口,他就问是门口哪一位,知客师回答是在补衣服的那一位,学道人心又想,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作祖师,于是就又去了门口,问那个补衣服的老和尚,听说你是破山祖师,老和尚没答理他,又问了一次,老和尚把针拿出来讲:“此针本是铁造成,一头尖来一头沉,你眼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破山祖师的话意味深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我见、我慢、我爱这些枷锁,就把我们的智慧束缚住了,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外在的表现,因此我们要记住祖师的话,把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全部放下。
三、 打开心灵的枷锁
  佛法是对治众生病的法门,由于我们的内心充满着那么多的阻碍,充满着那么多枷锁,佛就给我们开了两个药方:一是菩萨的四无量心;二是四摄法。我们在生活中能很好地实践这两个药方,心灵的枷锁就会迎刃而解。
  1、 四无量心:我们的心由于有枷锁,变得狭隘、自私和污染,菩萨的心则是无量的,是广阔、圆满、奉献和清净的,把佛法拿来就是要开启我们的心灵枷锁,开启智慧之门,四无量心由慈、悲、喜、舍四部分组成。
  第一、 慈,令众生欢喜,就是令佛欢喜,当众生在最困惑、迷茫的时候,我们给他鼓励、给他力量与希望,这就是慈的表现,要勇于承担众生的担子。我们往往在生活中不是这样的,我曾经在成都碰到了一位很知名的北京居士,他在庙里住了有几天,有辆车要去峨眉山,他就想乘车去拜普贤王菩萨,便找到知客师,知客师告诉他,可以搭乘那辆车,但需带上《普贤菩萨行愿品》在车上诵,他虽不知道为什么,出于对知客师的信心,就按他讲的做了。车上有几个人是去旅游的,一路天南海北地聊天,他一路上就诵着《普贤行愿品》。快到峨眉山的夹江县境内,有一座坡度很大的大桥,突然从桥上有辆拖拉机冲了下来,寺里的车子还没有来的及刹车就被拖拉机给撞到了桥下,车上几个人虽没亡命的,但伤势都很严重,有断胳膊少腿的,唯有那位居士只是摔破了眼镜,身上一点没有受伤,,去医院检查也是好好的。他回成都就特别得意,逢人便讲自己诵《普贤行愿品》一点伤都没有。后也和我讲了,我就补一句说,要是我,就不愿讲这件事,要讲的话就加上如果受伤的是自己就好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佛的人常自豪得到菩萨保佑,拿着佛的感应,到处为自己宣扬贴金,而没想到众生在最苦的时候,需要挺身而出,给众生勇气和力量,帮助别人不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本来人家好好的,再给一点意义不是很大,只有在人家最需要帮助和最困惑、迷茫、徘徊的时候,你应像风一样悄悄走近,给他力量、勇气与鼓舞,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行菩萨道,给众生以快乐,这才是慈心。对真正需要帮助的,按一曲流行歌的歌词讲,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度众生。对修行有感应,是好事要肯定,还需推进一步往上上一台阶。
  第二、 是悲,悲就是当众生在受苦受难时,内心也滴血流泪。如果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还在幸灾乐祸,心存总等到这一天、早该遭报应的思想,说明菩萨行还远远不到位。有幸灾乐祸的心,就是有我见,就是固执。不论是亲人,还是仇人,,只要看他受痛苦,内心有滴血流泪的感受,恨不得此时此刻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全部奉献给他,说明悲心才起来,这样的悲心才上路,正如一首诗里写的:“万幻唯汝泪是真,轻淌能湿大千尘”。记得我还在宝光寺上学时,学校组织看了场惩处贪污犯张青山的电影,虽然张青山是建国后被判死刑的第一个级别较高的罪犯,但犯人最后很是悔恨,看完电影,老师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电影是假的,老师则告诉我心量还不够大,并讲那人多惨,要洒几滴同情的眼泪。我们平常洒的多数是痛苦的泪和欢喜的泪,很少有同情的泪,只有当别人的痛苦好像痛在自己的身上时,我们滴血的泪、同情的泪才能生起来,才能想办法去救度他。在生活中行菩萨道时,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有时看到人家作的事很可恶,这是愚痴所至的,我们要同情他,有责任去爱护他,悲心就是要多洒几颗同情的泪。
  第三是喜,就是看到人家有成就的时候,不要生嫉妒心,要有高兴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能人的心态。由于我们内心我慢心没有放下,总觉得一不留心,他又超过我了,他成了正职,我还是副职,这个家伙又出了风头,这样的心常让自己感到苦恼、压抑。在生活中,看到人家有成就,我们要认同,要赞叹人家的成就,随喜也是这个道理,但随喜很不容易。在南方寺庙大殿里,都放有功德箱,功德箱有的写广种福田,也有的写随喜功德,我记得作小和尚时,有人问一位师父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那位师父回答就是往功德箱里放钱。所以随喜功德很难做到的,不是菩萨心量随不起来,有的人不仅不随喜,看到人家好,心里还很不平衡,就要去嘀咕、排挤人家。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位中央领导人妻离子散,看到另一位领导人是妻贤子孝,家庭和睦,心里非常嫉妒,后来硬是把人家给打倒下去了。学佛的人看到人家好,不仅不要嫉妒,而且还要鼓励人家,想办法创造条件让人家好。
  第四是舍,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后,把它忘掉。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生活中是很难的,老想在最难的时候,我帮助过他,现在却把我给忘掉了,怎么不带些东西来看我,来感谢我。这种心理是在索取,你对任何人给他奉献,而不要去索取,这才叫舍。不要老是想着我那天帮了他,他却无情无义、恩将仇报。不图回报,也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舍只是奉献,不要图回报,不要图感恩。   慈悲喜舍四个方法用活了,我见、我慢、我爱这些枷锁就可以对治掉,四无量心像激光扫描一样对那些枷锁一扫,自然就会烟消雾散。简单地讲,慈就是要雪中送炭;悲就是要多洒同情泪;喜就是要认同人家的成就;舍就是只讲奉献,不图回报。
  2、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和同事。布施有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浅层次的是给人家一些财物,而高层的如法施、无畏施是指当人家恐惧时,给他力量;人家失望时,给他希望,给人家打气、鼓掌。在生活中行布施,一定要突破心量小的框框,现在乞丐很多,给人家钱时,一般人会考虑是不是在骗自己,其实不论乞丐是真是假,他伸手就已是乞丐,布施后不要有后悔、被骗的想法。布施应是心甘情愿,不要强迫、勉强,如在功德箱前,人家拿出了五元钱,我就拿出十元钱,这就不是发自内心。成都有句话是,当你干不情愿的事情,就像钝刀割肉。对那些喜欢问这问那的学佛人,我们应耐心地回答,而不是碍于面子,敷衍了事。我的看法是不要化缘,人家要布施会自然送来,人都是怕化缘的。《西游记》里有个故事讲,有一天来了个妖怪,妖怪很爱钱,到处抢了不少钱。别人都没办法,神仙告状告到观音菩萨那里,观音菩萨让神仙去找佛,佛就派孙悟空去,孙悟空也没招,又向佛报告,佛便派了位小和尚,并给了他一个背包,里面放了张纸条。小和尚就去了妖怪那里,并打开包把纸条给了妖怪,纸条上写着“我想找你化缘”这几个字,妖怪一看赶紧跑了。这个故事讲的是魔鬼都怕化缘,化缘有时会使人痛苦,化缘应让人心甘情愿,让人主动地去做。
  “爱语”就是要说柔软、善解人意的话,语言要像春风拂面一样。当然,爱语与奉承、拍马屁的话是不一样的。我去河北丰宁坝上,曾经见过驯马师拍马的大腿和马屁股时的用意,就是让马感到舒服,当马陶醉的时候,就一脚跨上去骑住,说明拍马是为了骑马。对别有用心的好听话要有所警惕。爱语不是讲奉承的话,把黑的说成白的是不对的。爱语是要讲善解人意、贴近心理的话,爱语就是平常讲话不要大声张扬,话说重了会伤人家的自尊,说话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利行”就是凡对大众有利的事都要做,对大众没有利益的事坚决不做,比如贩卖毒品是不可做的;研究科技项目、解决环保问题这样的事情要多做。同事,就是与众生打成一片,但不是混同,如一起搓麻将,一起走私等那不是同事,而是同流合污。同事是要有共同的心愿、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我们在坐的共同的心愿就是成佛。有时家里人与自己没有共同的心愿,则要慢慢地引导,要学会当卧底去摸清他们的情况,逐渐引导他们走向共同的目标。
  总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个法门,是菩萨行的准则,按照这四个法门去做,就完全可以消除我见、我慢、我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及四摄法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钥匙,我们要在生活中的在在处处,应事接物、举心动念等各个方面将这把钥匙对准自己、解脱自己。要不断地完善、不断的升华、不断地提高,把这个方法掌握好,心灵的枷锁就会逐渐解除掉。本来枷锁都是自作的,正如古语所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那些东西都是自己找上去的,所以我们应想办法把那些东西卸下来,心灵的枷锁被卸下以后将会是一片光明、一片新天地。打开心灵的枷锁,就要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得自在,就要净化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放下不是什么都不管,筷子、碗不能放下,只是让把筷子上的枷锁统统放下,放下的是枷锁,而不是具体的事情。生活中应更加有智慧,让智慧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现在的生命是单一的、个体的,应与大众融为一体,要和大家在一条起跑线上。学佛一是要修智慧,二是要修福报,有了这两条,学佛的道路将会走得很平坦。生活禅倡导的觉悟人生是智慧,奉献人是福报,生活中缺少哪一个都不行,佛的两足尊就是具足福德与智慧,所以才功德圆满。佛经上讲:“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四摄法和四无量心就是智慧的体现,没有智慧是做不到的,但缺了福报也不行,福德与智慧是同时进行的,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等是等不来的,大家要好好用功夫。
  今天所讲的题目是要落在实处,要打开心灵的枷锁,首先要认识心灵的现状,认清我们的心为什么会跑、会烦恼、会迷茫。是由于有这些枷锁造成的,我见、我慢、我爱是这些枷锁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要想打开这些枷锁就要行菩萨行。发四无量心和行四摄法是打开枷锁的工具和方法,解除枷锁的束缚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宽阔,心量更加博大。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使生活处处充满自在;要净化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座的诸位能够随时随地在内心里如此下功夫,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成功的,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命的枷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