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求斜边pqr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等要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条边上,记三角形pqr三角形abc的面积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
练习题及答案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运动,过点P作PQ⊥BC于Q,过点Q作QR∥BA交AC于R,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设BQ=x,QR=y。
(1)若B、K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5,5),C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求经过K、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求点D到BC的距离DH的长;(3)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点P,使△PQR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模拟题
所属题型:解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找答案上)
解:(1)在Rt △ABC中,BC= ∴点C的坐标为(10,0),设经过K、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a≠0),将点K(5,5)、B(0,0)、C(10,0)代入得 解得 ∴经过K、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2x;
(2)∵点D为AB的中点,∴BD=AB=3, ∵∠DHB=∠A=90°,∠B=∠B, ∴△BHD∽△BAC,∴∴;
(3)∵QR//AB,∴ ∠QRC=∠A=90°, ∵∠C=∠C,∴△RQC∽△ABC, ∴∴∴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4)存在,分三种情况: ①如图(a),当PQ= PR时,过点P作PM⊥QR于M,则QM=RM, ∵∠1+∠2=90°,∠C+∠2=90°, ∴cos∠1=cos∠C=,∴,∴∴, ②如图(b),当PQ=RQ时, ∴x=6, ③如图(c),当PR=QR时,则R为PQ中垂线上的点,于是点R为EC的中点, ∴CR=CE=AC,AC=2, ∵tan∠C=,∴∴ 综上,当x为或6或时,∴△PQR为等腰三角形。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数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b,c是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是常数,a&0)
(3)交点式:y=a(x-x1)(x-x2)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x1和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
(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二次函数应用解题技巧
(1)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2)应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即解二次函数最值应用题,设法把关于最值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按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时,要注意求得答案要符合实际问题。
考点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是指至少有两边等长或相等的三角形,因此会造成有2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边称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边称为底边,相等的两个角称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其余的角叫做顶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重心、中心和垂心都位于顶点向底边的垂线上。该线也是底的垂直平分线及中线,以及顶角的角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可以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是底边和腰等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特殊形式。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直角,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
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等腰三角形定理
若一三角形的二边相等,则二边的对角相等,此定理列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称为驴桥定理,也是等腰三角形定理。驴桥定理是在几何原本的前面出现的较困难命题,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门槛[3],无法理解此一命题的人可能也无法处理后面更难的命题。
驴桥定理的逆定理是若一三角形的二角相等,则二角的对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全等
若二等腰三角形,其腰相等,底边也相等,即可以用SSS全等证明二个等腰三角形全等,而三角形的角可以用余弦定理求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
1、二个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鹞形,此鹞形有一个对称轴,即为二等腰三角形的高。
2、二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菱形,此菱形有二个对称轴,包括二等腰三角形的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3、圆锥的投影图中有一面即为等腰三角形。
4、将扇形的二半径和扇形的弦相连,也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名称:
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s)。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定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与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二、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相似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六、两三角形三边对应垂直,则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7)若a/b =b/c,即b2=ac,b叫做a,c的比例中项
(8)c/d=a/b 等同于ad=bc.
(9)不必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
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定理推论: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其他类似试题
(高三数学)12.过曲线
处的切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
是坐标原点,
(高三数学)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抛物线C1:
=2x与栖圆C2 :
在第一象限交于
x+m与椭圆C2交于B.D两点,且A.B.D三点两两互不重合
(1) 求m的取值范围;
(2) △AB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求证:直线AB.AD的斜率之和为定值.
(高三数学)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另为a.b.c,若向量
sinA,sinB),
+cos(A+B).
a, 求△ABC 的面积S.
(高三数学)13.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腰长 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用
个这样的几何体可以拼成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知识点梳理
【的判定】①&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④&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也称。等边三角形与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在AB上取点D,在AC上取点E,...”,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C边上的点D作DG∥BC,交AB于点G,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DC,连接AE,BD.(1)求证:△AGE≌△DAB;(2)过点E作EF∥DB,交BC于点F,连AF,求∠AFE的度数.
如图所示,AB上有一点C,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CBE,连接AE、BD,分别交CD、CE于P、Q两点.求证:△CPQ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AD=BE.AE和CD相交于点P,求证:∠CPE=60&.知识点梳理
1.定义:就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然而只要其形状相同,不论大小怎样改变他们都相似,所以就叫做相似。2.判定:&&(1)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3.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的性质:1.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3.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性质:&&(1)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6)全等相等。&&(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相等。
【等腰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显然具有三角形一般的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度,稳定性等,此外还有很多特殊的性质:1.两直角边相等,两内角均为45度;2.斜边中线和垂,直角角平分线三线合一;3.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三条边的比例关系是1:1:\sqrt[]{2}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AC是对角线,点P是AC上一点,...”,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一直角三角尺PQR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移动,直角边PQ经过点D,另一直角边与射线BC交于点E.(1)试判断PE与PD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连接PB,试证明:△PBE为等腰三角形;(3)设AP=x,△PBE的面积为y,①求出y关于x&函数关系式;②当点P落在AC的何处时,△PBE的面积最大,此时最大值是多少?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AC是对角线,点P是AC上一点,连接PB,以PB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BE,PE与直线AB相交于点F,连接PD,设AP=nPC.(1)如图1直接写出:=______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一直角三角尺PQR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移动,直角边PQ经过点D,另一直角边与射线BC交于点E.(1)试判断PE与PD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连接PB,试证明:△PBE为等腰三角形;(3)设AP=x,△PBE的面积为y,①求出y关于x 函数关系式;②当点P落在AC的何处时,△PBE的面积最大,此时最大值是多少?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顶点在矩形边上的菱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