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联合中心小学和人一起参观的是叫什么名字

扬中市联合中学_百度百科
扬中市联合中学
扬中市联合中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为“两轨制”初中,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成为“四轨制”初中,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1982年后,又先后增招了水产、园艺、会计职业班,后因高中布局调整,1989年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停招,成为一所“六轨制”的初级中学。
45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最初四合院逐步建成了初具现代化规模的省级示范初中,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师资队伍雄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昔日莘莘学子,今日祖国栋梁。从地方到中央,从国内到海外,从到政界都有曾在联合中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970年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改造,拆除了部分老校舍,新建了一排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 1972年开始筹建当时扬中绝无仅有一幢两层共8个教室的新教学楼,1974年竣工投入使用。
1978年拆除部分老校舍,筹建一幢三层共37间12个教室的新教学楼,197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此间还新建了门楼、围墙及一些教学生活配套用房。
1985年,新征用土地10余亩筹建当时全县实验设施一流的实验中心,次年竣工投入使用。
1992年,拆除最后一排老校舍,新建一幢三层37间共12个教室的新教学楼,9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5年,新建造型别致的一幢新教学楼共四层53间16个教室的教学楼,同时建成三层空中走廊,将两幢教学楼连成一体。
1998年拆除实验中心,将进行调向改造,建成300M六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并同时建成两片水泥铺设的。新建了造型新颖的门楼,铺设了长180M宽6M的水泥大道,新建空心围墙150余米,在校园东边护校河边新筑250余米的石子通道,彻底解决了附近老百姓在校园内通行的历史,使整个校园基本联成一个整体。 1998年,学校添置了微机房。
2001年,用校庆40周年部分捐款新建了28台电脑的微机房,完成了对微机房的升级改造,并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每个教室安装29寸大彩电。
2002年在老三层教学楼新建拥有30台电脑的微机房。同时完成各专业教学的升级改造,并建多媒体教室一个。
2002年,完成教学楼北面的空地绿化园林工作。
2003年筹措资金百万元,完成对现有的18个教室的改造工程,每个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 2003年,新建造型别致的司令台,并完成了校园绿化补救工作。
2001年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的合格验收。
2003年通过省示范初中合格验收。
2004年先后通过了、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流生学校、收费规范学校等合格验收。
.扬中市联合中学校园官网.[引用日期]附近无结果!
附近无结果!
附近无结果!
附近无结果!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附近的公交站: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附近的公交车: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自驾去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怎么走: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
终点: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附近的热门地点
七哥蛋塔联合店
扬中市华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联合欣然指定专营店
江苏扬中农村商业银行ATM
现代重工电气公司-东门
安地兴电力科技公司
现代重工(中国)电气公司东门
新坝镇爱武电脑商务经营部
中国联通(联合公信河路营业厅)
公信河路17号
耐斯电器(镇江)
公信河路20号
镇江锅盖面
华涛电器辅材
镇江市瑾鑫电气有限公司
玛丽阿姨健康洗衣扬中店
花样年华花艺生活馆
爱尚台球俱乐部
世纪华联超市
荣事达电动车
公信村老年活动中心
非凡工坊扬中店
联中路16号
华康大药房(公信桥店)
联合路12号
大全路/兴业路(路口)
联合路11号
淮北驴肉馆
联合邮政支局
镇江金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中市盛达热处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请问一下,离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最近的地铁站在哪儿?
|(<span id="cccc5)
请问一下,我在长途汽车站,有直达去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吗?
顶!顶!顶!顶!顶!
|(<span id="yaolei)
我的看法(20-2000个字)请勿发表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
前往论坛发布你的想法!
& 附近地标
& 酒店名称
看这里的人还关注了…
镇江镇江镇江镇江镇江镇江
镇江市相关链接
镇江市旅游景点
镇江市酒店预定
网友们在找上传时间: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教师韵律操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北面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南面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联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的136个港口通航。全市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岛、雷公咀四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4万,在镇江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沿革清朝以前“河豚塔”地标东晋时期(317~420),扬中地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隋唐时期(581~907),几个小沙洲连成一长形沙洲。宋代(960~1279),始有小沙之称。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的成陆进程。明代()有新洲之名。姚湘《太平洲始末记·疆域志》云:“有明崛兴,真人斯起,其时海防扼要,中山(徐达)统兵于前,麻督(麻贵)镇守于后”。在扬中中部,为徐达的封地,徐氏后裔与民争田,曾发生乡民王福兴告御状一案,洲上徐氏庄房改名“达兴庙”,沙洲始称“细民洲”。清朝时期远看城市清代,沙洲逐渐相连。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归,淮水南下受到遏制,沙洲相对稳定,新洲续涨,至同治年间(),中心沙、雷公嘴相继出水。清末民初,新涨轮船沙露出水面,扬中陆地的雏形形成,统称太平洲。清光绪三十年(1904),两江总督端方奏准设太平厅,管辖原丹徒、丹阳、泰兴、江都四县在太平洲的属地。太平厅隶属镇江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丹阳县将鸣凤洲、抵额里洲、抵额外洲、团洲外沙老额、团洲外沙升科、大泡子、小泡子等地,划归太平厅。 同年,丹徒县将乐生洲、宝晋洲、育婴洲、德兴洲、细民洲、永安洲、请佃洲、蒋家沙、新涨轮船沙划归太平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泰兴县将复生洲、复德洲、在我洲、太中洲划归太平厅。同年,江都县将补漕洲、益寿洲,划属太平厅。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太平厅改名太平县,原太平厅抚民府改称太平县民政长公署。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太平县民政长公署改称太平县知事公署。民国3年(1914)1月,为避免与安徽、浙江等省之太平县同名,改称扬中县,取“扬子江中”之意。属金陵道。民国16年(1927),扬中县知事公署改称扬中县政府,直属江苏省政府。 民国22年(1933)3月,扬中县隶属江苏省第一督察专区,12月,改属江苏省溧阳区督察专区。市区民国27年(1938)2月,B本侵略军侵犯扬中,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解散,汉奸顾仙痴等组成伪政权,称扬中县地方治安维持会。民国28年(1939)3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进驻扬中,击溃贾长富部。4月,平定叛军方钧部。5月,成立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县府设在老郎街西北的龙王庙。民国29年(1940)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顾仙痴等再次组成伪政权,称扬中县地方自治委员会。 日伪侵占扬中后,扬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扬中县成为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同年2月,扬中县抗敌委员会成立。4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四县抗敌委员会领导。同年6月,原属武进县的中心沙,归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成立新六区。民国30年(1941)1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属镇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又改属江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3年(1944)初,中心沙复归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同年12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属苏中第五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消灭日伪政权,扬中县全境解放。同年11月5日,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奉命北撤。12月,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进入县境,原县抗日民主政府留守人员,在中国共产党江南留守处的领导下,转入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属淮南行署;抗战胜利后,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专署管辖,直至1949年4月解放。解放之后1949年4月上旬,扬中县人民政府在江都县嘶马镇鲍家庄成立。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扬中全境。扬中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员公署。扬中县人民政府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大乡建制,恢复抗日民主政府时期的区乡制,同时废除保甲制,改称村组(1953年村又改称选区),并对少数乡镇的划分,作了调整,全县划分为4个区,58个乡(镇),527个村。日,扬中县人民政府改称扬中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2月改属扬州专员公署。日,扬中县人民委员会改属镇江专员公署。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区的设置,实行县乡两级制,并将万太、新坝合并为新坝乡;建设、大众、三茅镇合并为三茅乡;将幸福乡的轮船片划归八桥乡。全县共12个乡。即:新坝乡、联合乡、丰裕乡、三茅乡、三乡、兴隆乡、长旺乡、油坊乡、同德乡、永胜乡、八桥乡、幸福乡。1958年,扬中县人民委员会改属常州专员公署。日,成立政社合一的新机构,扬中县人民政府改名扬中县人民公社,撤销乡的设置,成立县属人民公社。三、长旺、兴隆三乡合为兴隆人民公社;同德、油坊两乡合为油坊人民公社;全县共有新坝、三茅、联合、丰裕、兴隆、油坊、永胜、八桥、幸福9个人民公社。日,县属各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1960年,扬中县改属镇江专员公署。日,原属镇江市的姚桥、儒里、大路3个公社,划归扬中县,日,复归镇江市。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日,撤销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江苏省扬中县革命委员会。日,扬中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扬中县人民政府,仍属镇江地区行政公署。日,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扬中县属镇江市管。1983年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1镇11乡,取代人民公社的行政权。各乡镇成立经济联合委员会,管理工农业生产。原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三茅乡的金星村划属三茅镇,其它区域划分未变。1985年,市政府批准原新坝、兴隆、油坊、八桥、西来桥5个乡为建制镇,则全县共6镇6乡和1个良种场。1994年9月,撤县设市(县级),改名为扬中市。天桥俯瞰1996年,扬中市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28.3万人。辖11个镇:三茅镇、新坝镇、联合镇、丰裕镇、三跃镇、兴隆镇、长旺镇、永胜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市政府驻三茅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扬中市总人口301672人,其中:三茅镇79229人,新坝镇35255人,联合镇20445人,丰裕镇19939人,三跃镇21760人,兴隆镇14929人,长旺镇16511人,油坊镇30533人,永胜镇16941人,八桥镇18854人,西来桥镇16702人,扬中经济开发区10574人。2001年3月,将三茅镇、丰裕镇合并为三茅镇,镇政府驻三茅;将新坝镇、联合镇合并为新坝镇,镇政府驻新坝;将兴隆镇、三跃镇合并为兴隆镇,镇政府驻兴隆;将油坊镇、长旺镇合并为油坊镇,镇政府驻油坊;将八桥镇、永胜镇合并为八桥镇,镇政府驻八桥。调整后,全市辖6个镇:三茅镇、新坝镇、兴隆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2005年,撤销兴隆镇、三茅镇,合并设立新的三茅镇,行政区域面积133.19平方千米,人口13.09万人,辖36个村、15个社区,驻地设在扬中城区文化北路。区划调整后,扬中市辖5个镇:三茅镇、新坝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镇域平均面积66.4平方千米,平均人口5.5万人。市政府驻三茅镇。日,扬中市撤销三茅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三茅和兴隆两个街道办事处。三茅街道办事处管理大众、企东、营房、普济、三桥、明华、指南、友好、锦程、兴华、滨江、永和、民主、中华、兴阳、永勤16个村委会和丰裕、同心、建设、广宁、江洲路、文化新村、英雄、金星、中桥、扬子新村、新扬、新胜、港联、新民14个居委会;兴隆街道办事处管理福源、兴城、恒跃、新星、德云、双跃6个村委会和兴隆、三跃2个居委会。行政区划扬中市行政区划列表名称行政区域代码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政府驻地社区数(个)行政村(个)三茅街道.1610.6文化北路1416兴隆街道(扬中经济开发区).042兴隆路26新坝镇.25.3新政路212油坊镇.934.6政前路216八桥镇.583.7华生路缺12西来桥镇.52.0人民东路16三茅街道辖:社区居委会(文化新村、扬 子新村、江州路、英雄社区、广宁 、中桥、建设、金星、同心、丰裕社、新民、港联、新胜 、新扬);村委会(民主 、中华、友好 、锦程、三桥、大众、滨江、企东、兴华、指南、兴阳、明华、营房、永和、永勤村、普济)兴隆街道(扬中经济开发区)辖:兴隆社区、三跃社区、新星村、德云村、双跃村、福源村、兴城村、恒跃村新坝镇辖:村委会(新安、新坝、双新、五一、向阳、丰乐、新宁、新江、立新、治安、华威、红联、公信、联丰、联盟、联合、联治、永平、红胜、新跃农场)。油坊镇辖:村委会(油坊、良善、老桥、晨光、如意、阳太、解放、同德、和平、太平、中滩、长沙、四墩子、同乐、建华、六墩、长旺、老郎、振兴、头墩子、新圩、邻丰、积善、二圩港)。八桥镇辖:村委会(八桥、同胜、长胜、幸福、新农、利民、庆丰、创新、先锋、齐家、永胜、红旗、得胜、干劲、红光、万福、永前、永新、胜利)。西来桥镇辖:村委会(西来、东来、三新、北胜、新程)、幸福社区。地理环境区域位置扬中江苏省扬中市地处东经119°42′~119°58′,北纬32°~32°19′,扬中市政府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圌山东侧的扬子江中。由长江主航道南侧的雷公嘴、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个沙洲组成,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市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7公里。东北与泰兴市、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邗江区隔大江相望,西南与丹徒区、丹阳市、常州市武进区依夹江为邻。全境总面积332平方公里,除水域外,实际陆地面积为2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6.66万亩。扬中市是由扬中岛、雷公咀岛、西沙岛、西来桥岛组成的城市。扬中岛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且是长江中第二大岛,位于南京东面的长江里。雷公咀岛位于江苏省美丽的岛城扬中北端。西沙岛,又称为 “小泡沙”,是扬中市四座岛屿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扬中岛与镇江新区之间,隶属于扬中市和镇江新区。西来桥岛是扬中市第二大岛,镇域位于东经119°5′,北纬32°06′附近。岛上年均温度15℃,年均降雨量1066.2毫米,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扬中卫星图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的特点。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水稻、棉花、麻类等喜温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三麦、油菜等耐寒作物安全越冬;众多的喜温性和耐寒性的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可以在不同季节正常生长。由于扬中四面环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同纬度临近各县比较,具有春季升温、秋季降温略慢、夏季高温天数少、梅雨期大暴雨出现次数多的特点。扬中市冬季受北方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风(冬季风)控制,11月至次年1月,盛行西北季风。1月份西北风频率为9%;夏季受海洋吹来的东南风影响,天气炎热多雨。4~8月盛行东南风,6、7、8三个月东南风频率分别为17%、17%、18%。春季多晴雨相间、冷暖多变的天气;秋季常有天高气爽、久晴少雨的天气,但少数年份也有较长连阴雨天气出现。据1959年至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扬中常年平均气温15.1℃,最高年达16℃,最低年14.3℃。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有1月、2月、3月、11月、12月5个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的月份没有。扬中降水量年均1000毫米左右,常年降水日数116.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3。由于四面环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春、秋两季达80左右。常年日照数为2135小时。地质地貌扬中市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扬中市无山丘,地势低平。海拔4~4.5米,相对高度1米左右,全境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扬中市各沙洲的基岩是扬子古陆的组成部分,上层为长江冲积层,表层物质较细;中部为沙洲核,核的周围是由较粗物质组成的鬃岗。它们全是长江沉积物,属新生代,第四纪,全新统现代沉积物(次生黄土)岩性,黄色、褐黄色砂粘土。第四纪开始,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长江水流等外力对塑造扬中的雏形起了主导作用。自然资源扬中市拥有长达长江岸线102公里,境内未发现地下矿藏,自然资源以动、植物为主。水资源扬中扬中拥有长江岸线102公里,其中沿江深水岸线长达53公里,占江苏省境内未开发岸线总量的2/3左右。岸线等级较高,多属贴岸深水岸线。-10米等高线距岸边为40米左右,具有良好泊稳和作业水域条件,适合建设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泊位可达5-10万吨级。西江流域的长江浅水岸线约50公里,水流平缓,岸线顺直,江堤外有大面积的滩涂,面积达6万亩,是渔猎、休闲、旅游及农业相结合的综合场所。扬中市通航港口有栏杆桥港、万福桥港、联丰港、何家大港、沙家港、二墩港、兴隆港、东新港、头墩子港、六圩港、团结港、思议港、三岔港计13条,在通江口均建闸控制。主要港道有12条,其中通航的有新坝大港、联丰港、三茅大港、东新港、长旺港、六圩港、红旗河、团结港、思议港、穿心港;不通航的有水勤港、双龙港。主要排灌河有前进河、丰收河、新联河、全红河、杜家港、营房港、铁皮港、向阳河、扬子河(大寨河)、建中河、三河、光明河、红星河、战斗河、胜利河等15条,均建有机电排水站。港河闸距一般为1~2.5公里,港河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占有港河0.53公里。生物资源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鲥鱼、鱽鱼、河豚、黑鱼、鳗鱼、鳜鱼、鲇鱼、黄鳝、虾、蟹、甲鱼、乌龟、泥鳅、刺鳅、鲫鱼、螺、蚌、蟛蜞、青蛙、田鸡、蟾蜍、红鳍白、鱼、麦穗鱼(罗汉筒)、虎头沙、鲈鱼、鮰鱼、鳑鮍、鳡鱼、鲻鱼、赤服(红眼)、江豚(江猪)、蛤蜊、野鸡、野鸭、麻雀、燕子、黄莺、乌鸦、喜鹊、布谷鸟、斑鸠、画眉、白头翁、猫头鹰、啄木鸟、鹧鸪、八哥、鸽、黄鼠狼、水獭、刺猬、鼠、猪獾、狗獾、叫天子、水蛇、赤练蛇、青草蛇、蝮蛇、黄蜂蛇、乌蜂蛇、蜻蜓、蜜蜂、胡蜂、蝴蝶、螳螂、蜗牛、蜈蚣、蝉等。人口数量2012年末扬中市户籍人口28.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79万人,女性人口14.2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98‰,比上年上升1.56个千分点;死亡率8.95‰,比上年上升1.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3‰。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1787人,比上年末增加917人,其中:男性人口138276人,女性人口14351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3‰,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死亡率8.32‰,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51‰。城市交通  建国前,扬中县交通很不发达。由于四面环江,交通以水路为主,除少数客运轮船航班外,全靠帆桨木船。境内无公路,无机动车辆,运输靠人推独轮车和肩挑手提。建国后,先 后建立扬中县船舶管理所(后改为扬中县市区航运管理所)、木船社和县航运社、渡船合作社、 搬运社等集体组织。1957年开始建造公路,使用汽车客运、货运。同年,各公社、大队开始 办集体运输,交通进一步发展。1958年成立县运输公司(水陆运输合并)。1960年建成栏 杆桥汽渡码头,汽车可直接过江。1971年开始经营公路、铁路联合运输业务。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繁荣,个体运输业逐渐兴起,成为一支重 要的运输力量。1985年,全县公路客运总量376万人次,周转量7283万人公里;渡运客流 总量1268573人次;水陆货运总量196.84万吨。2012年,扬中市完成客运量2179万人,比上年增长18.9%,客运周转量134599万人公里,增长19.5%;货运量807万吨,增长18.7%,货运周转量44698万吨公里,增长19.3%;水运量35万吨,增长12.9%;水运周转量9106万吨公里,增长19.4%。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  扬中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距国际 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136个港口通航,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可充分接受上海、南京及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接辐射。水运水运  扬中在水运、空运方面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物流中转经营的理想场所。当前已有两座跨江大桥分别与上海、南京方向相通,连接泰州、扬中和常州的泰州长江大桥已经合拢,该大桥通车后,扬中将真正成为连接苏南苏北的交通枢纽。日上午,泰州大桥举行通车仪式,17时正式通车,往来大江南北的车辆即可由泰州大桥过江,便捷到达江两岸的泰州、常州、镇江等地方。
泰州长江大桥通车后,泰州、镇江、常州三市,特别是位于南北桥头堡的扬中、大港、丹阳、泰兴和高港等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带来全新的机遇。
根据中长期规划,扬中将形成“一岛五桥”的格局,真正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中心链核”。市内道路四通八达,整个岛城已经建成了“半小时经济圈”。扬中拥有镇江港兴隆港区,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136个港口通航,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可充分接受上海、南京及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接辐射。公路境内有S238、S231等省道以及泰镇高速公路穿过。跨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是扬中市地方政府筹资建造的大桥,全长1172米 ,宽 15米 ,共有30个墩台,总投资1.52亿元。该桥于1992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车。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扬中长江二桥:扬中长江二桥总投资2.2亿元,含引道总长为 6.5公里,其中桥长1761米,桥宽17米,最大跨度为120米,通航净高18米,结构形式为普通的梁桥。扬中长江二桥连接扬中主岛与西来桥镇附岛,竣工通车后,扬中至上海、苏锡常的距离缩短了30分钟,为扬中进一步接受上海和苏南经济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扬中长江三桥(在建,预计2014年上半年通车):建设中的扬中三桥位于扬中一桥下游3公里处,由北接线、夹江大桥和南接线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工程起自镇江新区金港大道与大姚线相交处,跨过长江夹江,终点为外环南路与中电大道交叉口。路线全长6.036公里,南、北接线路基宽46.5米;夹江桥全长2.503公里,主桥将采用75+4×125+75米连续梁桥方案,桥面宽34.5米,双向六车道加辅道。项目概算投资9.36亿元,其中夹江大桥概算投资5.7亿元。项目计划2013年12月建成通车。泰州大桥泰州长江大桥(长江主航道高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日开工建设,日正式通车。工程全长62.088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项目总投资93.7亿元,用了主跨2×1080米的三塔双跨钢箱梁悬索桥,系世界首创。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及其接线全长约62公里,其中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长约7公里,将长江北岸的泰州与江心的扬中、江南的镇江、常州连成一体。大桥位于长江江苏段的中部,连接京沪、沪陕和沪蓉等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在长三角地区和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联络和辅助作用。扬中大桥(扬中西夹江高速跨江大桥):扬中大桥属高速大桥,位于扬中西夹江,跨越扬中西沙岛,连接泰镇高速。航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镇江大路机场(军用)、扬州泰州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扬中距扬州泰州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3小时的公路车程。铁路距镇江火车站30分钟车程。公交智能公交全覆盖。2013年扬中已经形成城乡一体化智能公交全覆盖的公共交通格局,提前3年率先实现了镇村公交100%通达省定指标。而且,扬中是公交票价江苏省惠民力度最大的县级市。经济概述2012年,扬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0.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02.69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46.24亿元,增长1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3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1%,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7117美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11年的3.3:57.3:39.4调整为2012年的3.1:56.3:4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2%。第一产业扬中市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85年,原扬中县共有耕地16.66万亩,全县人口26.08万人,人均耕地0.64亩。境内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沿江地带耕地系漏沙地,土质粘度轻,保水保肥力较差,粮食产量较低。中心地带耕地肥沃,且水系配套,产量较高。建国前,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亩产100~200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公斤。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集体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程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年粮食产量平均年递增3.32%,1958年起,全县粮食开始自给有余。年和年,农业增产幅度较大。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受“共产风”、“浮夸风”的影响,年遭受自然灾害,年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生产发展遭受挫折,粮食产量1962年下降接近1949年水平,1970年比1966年下降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85年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6.19%、1.14%和91.3%,农用化肥量平均每亩折纯氮20.3公斤,农村用电量6388.48万度;全县粮食总产11714.17万公斤,为1949年的3.14倍,1965年的1.47倍;全县人均占有粮食449.1公斤,为1949年的2.17倍;农业产值(纯农业)4423.62万元,为1949年的3.09倍,1965年镇江南站的1.51倍。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2亿元,比2011年增长13.9%。其中:种植业产值8.89亿元,增长16.5 %;林业产值0.71亿元,增长16.4%;牧业产值2.78亿元,增长10.8%;渔业产值2.36亿元,增长15.7%。粮食种植面积14.2千公顷,比2011年持平;粮食总产量11.02万吨,比2011年增长0.8%,其中秋粮产量7.26万吨,增长3.0%。油料种植面积0.68千公顷,比2011年增长6.3%,油料总产量0.15万吨,增长31.4%。蔬菜面积3.26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1100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9585吨,比2011年增长4.45%;出栏家禽99.6万只,增长2.2%;蛋类产量3194吨,增长7.4%;水产品总产量6806吨,增长0.8%。第二产业建国前,扬中市无近代工业,以个体手工业为主。1949年解放前夕,(原)扬中县共有商户847家。1950年建立土产公司、百货公司等7个国营商业机构,成立供销合作社。国营商业、供销商业在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直线上升,1950年为11.2%,1955年上升至67%。1956年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农副产品收购量、商品销售量与日俱增。1957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950年的4.9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950年的11.4倍。1956年(原)扬中县有国营工厂7个,年产值149.94万元。集体所有制工厂18个,年产值59.93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部分工厂无法生产。1969年,全县工业企业53个,职工1473人,总产值仅过千万元。1970年,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被勒令停产关闭,全民企业处于无政府状态,造成企业亏损。1971年,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援农业”的思想指引下,工业形势开始好转,全县工业总产值上升到4437.21万元,比1970年增长57%。至1980年,轻工业产值比重降为69%,重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手工业逐渐发展。除传统的芦、柳、竹器外,手工业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加。推行经济 责任制,全县工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企业逐年增多。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2892个,总产值60796万元,实现利税9088万元(不含合作,个体经营工业)。扬中公交由于乡村工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得到双重就业 和双重收益。1985年乡、村工业企业(含村以下工业)职工共7745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 57.22%;农民从企业直接得到的工资收入5740.34万元,占农民收益分配的64.73%,农民每人平均收入612元,比1978年的101.20元增长5.06倍。2012年,扬中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73.06亿元,比2011年增长23.75%,其中定报工业实现产值871.54亿元,增长17.62%;完成工业增加值295.14亿元,比2011年增长23.97%,其中定报工业完成增加值208.88亿元,可比增长15.0%。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2.92亿元,比2011年增长23.68%,其中定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33.03亿元,增长17.66%;实现利税111.21亿元,比2011年增长23.64%,其中定报工业实现利税94.47亿元,增长18.5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3.7亿千瓦时,比2011年增长2.57%,其中工业用电量9.99亿千瓦时,下降3.17%。第三产业建国前,(原)扬中县商业发展缓慢。民国13年(1924)11月,《江苏省公报》3887期《江苏省各县工业概况》一文中论及扬中:“该县幅员迫狭,孤悬江心,几无商业之可言。金融往来,均以镇江为归宿,纯处于被动地位。典钱两业,均不发达。幸俗俭民勤,尚足自立。”私营商业独占市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在扬中开设过“丸山洋行物资交换所”和“华东烟草组合”,进行经济掠夺,均于1944年关闭。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恶性膨胀,市场混乱,投机盛行。1949年解放前夕,(原)扬中县共有商户847家。建国后,商业逐渐繁荣。1950年相继建立土产公司、百货公司等7个国营商业机构,成立供销合作社。国营商业、供销商业在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直线上升,1950年为11.2%,1955年上升至67%。1956年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农副产品收购量、商品销售量与日俱增。1957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950年的4.9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950年的11.4倍。“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的影响,两度将供销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并入国营商业,关闭自由市场。商品流通领域“统”得过多,管得太死,商品供求矛盾突出,市场冷落。农副产品收购采取派购、预购、换购、奖售、加价收购、议价收购等办法,对紧缺商品采取限量计划供应,控制供应、高价供应等办法,以缓和矛盾。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后,商业购销渐有起色。1976年后,生产逐步发展,商业也随之繁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贯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方针,推行奖励制度,试行责任制,允许私人经营,个体商业有了发展。商业发展迅速,商业网点、商业人员大增,商品日益丰富,高档商品普及城乡,票证逐步取消,市场繁荣兴旺。1985年,全县有商业网点2049个,从业人员427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954万元,为1950年的114倍,1966年的5.8倍;农剐产品收购总额1713万元,为1950年的19.7倍,1966年的2.6倍。2012年,扬中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4.26亿元,增长1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5亿元,下降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7.32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44亿元,增长31.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财政收入】清末至民国时期,(原)扬中县工商业甚少,虽加重田赋及各种附加税,财政仍连年赤字。1933年农民反抗苛重田赋,进行抗税斗争,迫使国民党县长冯沛三投江自杀。此后政府采取让步政策,直到民国25年(1936),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建国后,(原)扬中县人民政府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方针,采取多种措施,扩大财源,增加收入,并对税制税种多次进行调整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财政积累不断扩大。年,财政收入年年增加,平均年递增率12.27%。“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财政收入也大受影响。年财政总收入17816.6万元,超过1978年以前28年收入的总和。1985年财政收入3749.6万元,为1950年的57.3倍,1965年的12.3倍,1978年的2.1倍。2012年,扬中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5.97亿元,比2011年增长7.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7亿元,增长15.20%。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5.49亿元,地税收入12.64亿元。全年财政支出42.89亿元,增长9.9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36亿元,增长14.34%。城乡公共服务支出稳步提高,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7.79%。文化艺术建屋风俗:民间建造新屋,旧习一般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吉地建房,选择吉日动工,选择吉日吉时上梁。上梁时有“暖梁”、“抛梁”、“祭梁”等仪式,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庆祝。是日,亲友送金花、喜幛、鱼肉、馒头、粽子等礼物以表祝贺,主家摆宴席款待亲友。建国后仍沿旧习,70年代后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的渐少。寿庆:寿庆一般自三十岁始,十年一庆。扬中有“做三不做四”之说,即三十岁时可庆寿,四十岁时则不庆寿(因“四”与“死”谐音,不吉利)。庆寿前一夜,亲友前来送礼,放鞭炮,称“暖寿”。庆寿正日,中面(中午吃面条)夜酒,款待宾客。寿礼一般为鱼、肉、寿桃(面或糯米粉做成)、寿面、鞭炮,还有送衣料、寿幛者。现渐有送生日蛋糕的。生育:妇临产前,娘家送桂元、鸡蛋、红枣、筷子等至婿家,谓之“催生”。枣子意即早生子,筷子意即快生子,取谐音。婴儿出生后,女婿送红蛋给岳父母及其他亲友,称为“报喜”。娘家为婴儿赶制新衣,并带鸡蛋、红糖、陈酒之类和婴儿尿布等至婿家,叫“分三朝”,亲友送“月子礼”。婴儿出生一月,外婆送摇篮、布被、蚊帐、披风来吃满月酒,舅舅替婴儿剃去胎发,产妇归宁,婴儿出生百天,外婆送婴车(又叫坐车)和烧饼(有的用糯米做)给婴儿“箍腰”。婴儿一岁生日称“抓周”,舅舅须送儿童衣帽鞋袜给外甥。所获荣誉荣誉称号颁发部门颁发时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总局2000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科技部2001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统计局2001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文化部2002全国计生协一百名先进县国家计生协1998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中宣部2001全国电话小康市国务院1997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县(区)国家卫生部1999全国平原绿化标准达标(县)市国家林业部1989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政府1999江苏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2001江苏省爱婴市1997江苏省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县)市2001江苏,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00江苏省文化先进县1997江苏“十五”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市2001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2000江苏农业科技先进集体2002江苏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03第三届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03江苏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2004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市,区)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中国烹饪协会2010国家卫生城市环保部2015科教事业科技1978年以后,扬中县科研队伍日益壮大,至1985年科技人员达1050人。这些人才,来源于国家分配、招聘引进、定向培养和自学成才四个方面,分布在工业、农业、卫生等各个系统。 工、农业系统科技人员共510人。其中大学生122人,大专生90人,中专中技生241人,高中生25人,高中以下32人;职称为高级工程师的1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兽医师等中级职称的37人,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等初级职称的257人。卫生系统科技人员共540人。其中主治医师14人,医师146人,医士78人,护士77人,助产士77人,中药人员37人,西药人员42人。1978年恢复成立扬中县科学技术协会后,相继建立所属“教育”、“农业”、“水利”、“机械”、“医学”、“水产”、“林蚕”、“畜牧兽医”、“土木工程”9个学会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柳竹工艺品创新”两个协会以及幸福、八桥、油坊、永胜、长旺、兴隆、三、三茅乡、三茅镇、联合、丰裕、新坝12个乡镇科协,共20多个群众科技团体,有1000多名会员。2012年共获国家、省级科技项目8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3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47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全省领先。知识产权基础进一步夯实。申请专利1791件,其中发明专利458件,专利授权110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件,全省领先。载体建设强势推进。新增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成功通过“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市”验收,成功获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全年获批国家“千人计划”2项,省“双创”7项,省“博士集聚计划”5项,省科技创新团队2项。教育扬中市第一中学扬中建置前的教育由六邑分管。清康熙年间,泰兴知县宋生在太平洲建立“义学”1所(今永胜乡红光村王家埭),三间五架梁平瓦房,门楼镌刻“太平义学”。光绪前早废。原屋保存至1951年时,被拆去用于建造八桥中学。清同治五年(1866),六邑共建“太平书院”于龙王庙(今长旺中心小学处),郡守李仲良经建。院有匾额三块:一为“太平书院”,巡抚李鸿章书;一为“学海观澜”,总督曾国藩书;一为“六邑观摩”,郡守李仲良书。共拨圩田2274 亩、滩地1404亩,以供活动经费。书院后改称“太平校士馆”,民国初期活动废止。田产由 县收作学产。日,龙王庙与书院同被日本侵略军焚毁。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4),上洲富绅田佩绅在太平庵(今人民小学)创办蒙学堂1所,教授新学。是为扬中新 学教育之始。清末时期,扬中私塾教育遍及全邑,两三自然埭(圩)即设私塾1所,共有私塾 300余所,就读学生7000余人。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在 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应考中式者,有文举人何士俊,武举人郭万松,秀才30余名。扬中金山学院民国初,县设立教育管理机构。民国7年(1918),开始官办新学。但因经费、师资及习 惯势力等影响,新学发展十分缓慢。民国23~26年(),县长洪康燮主政期间,增收、增拨教育经费;主张“废私塾,兴学校,推行义务教育”;在各学校设立“强迫识字班”,开展民众识字教育;采取自办塾 师讲习班、师资培训班及委托代培等办法,加速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时期为建国前扬中教 育事业发展的兴盛时期。至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时,全县公办小学及改良私塾 共413所,学生104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41%。抗日战争时期,教育事业遭受日伪严重破坏,农村学校停办,私塾恢复旧观,学生人数 锐减。民国28年(1939)县政府在镇海庵创办中学生补习团。民国29年(1940)抗日民主 政府组织“文教抗日联合会”,恢复农村学校,抵制奴化教育,并于民国34年(1945)创建八 桥初级中学。此外,还在广大农村举办各种成人学习班,进行识字和抗日救国教育。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学校教育有所发展。民国37年(1948),全县有公立初级中学1 所,学生135人;中心国民小学及国民小学109所,私塾218所,学生共17104人,学龄儿 童入学率近60%。建国以后,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幼儿教育,1949年前是空白;1985年全县有幼儿 班216班,入园幼儿(5~6岁)7636人,入园率达87.9%。小学教育,1949年初公办小学的 学龄儿童入学率约33%;1982年小学教育达到国家规定的普及要求,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9.9%。中学教育,1949年仅有初中1所,3个班,学生106人;1985年全县有初中23所, 完中10所,共有班级288个,在校中学生13605人,为1949年在校学生的128倍。小学毕 业生升学率达92%,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达30.38%。中等专业教育,也相应发展。其 中师范教育,至1985年共办师资训练班9期,初等师范2班,中等师范3班,先后为全县 培训小学教师728人;1958年起,开办农业中学,1965年全县有农中31所,在校学生 1155人;1980年起,实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兴办职业技术教育,1985年中学有职业技术 班13个,学生521人。成人教育,50~60年代以扫盲为主,1975年全县已完成国家规定的 青壮年扫盲任务;1982年转向以科技教育为重点,至1985年,各类文化技术学校学员 4050人,电视大学在校学员234人。截至2012年,扬中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45张。卫生技术人员1280人,其中医生696人,注册护士517人。2012年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收入3.51亿元、门急诊167.27万人次、住院23.57万床日,分别比上年增长14.33%、6.13%和11.18%。扬中市教育机构幼儿园扬中市实验幼儿园扬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扬中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扬中市三跃中心幼儿园油坊中心幼儿园扬中市大地双语幼儿园小海龟幼儿园永胜中心幼儿园新坝中心幼儿园联合中心幼儿园三茅中心幼儿园中盛路幼儿园扬中市丰裕中心幼儿园智慧树,亲子园油坊中心幼儿园长旺中心幼儿园三茅镇新扬幼儿园兴隆中心幼儿园小学扬中实验小学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新坝中心小学三跃中心小学丰裕中心小学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同心小学八桥中心小学联合中心小学兴隆中心小学永胜中心小学油坊中心小学西来中心小学中学扬中市第一中学扬中市外国语中学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新坝中学扬中市西来桥学校兴隆中学八桥中学丰裕中学联合中学扬中市卫校新坝,职业技术学校同德中学扬中中等专业学校大学/大专金山学院江苏电大扬中分校旅游景点景点所在地区地理位置类别城北公园三茅街道环城北路和翠竹北路交叉口中等城西公园三茅街道扬子西路和中电大道交叉口中等扬中滨江湿地公园三茅街道迎江,大道一直往南大型国土公园(现已改为,扬中国际影视城,)三茅街道杨子,河东路江边大型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新坝镇丰裕兴阳村中等新坝公园新坝镇新坝集镇中等扬中渡江文化园新坝镇新坝中等新坝梓阳园新坝镇新坝中等扬中园博园兴隆街道,/开发区开发区园博大道西大型(4A级景区)油坊中心公园油坊镇油坊集镇中等景点介绍景点图片扬中国土公园(现已改为扬中国际影视城)位于扬中市东北部,它背依长江,南迎山,北与扬州,泰州,盐城,南通(如皋)隔江相望,南和镇江,南京,常州带水相连,南有大桥,北有轮渡,距铁路和高速公路仅半小时路程,出入便利,公园所有景点围绕一座巨大曲折的池塘展开,分布有国土碑亭,碑林,百米长廊,假山,荷香居,清风亭,怡然亭,动物园,跑马场,双屋亭,吊脚楼等,大型展览馆内,展示有史以来各种农耕工具,农作器械,池内放养数万尾长江鱼种,供游客观赏,垂钓扬中国土公园扬中园博园,是围绕“水韵·芳洲·新园林——让园林艺术扮靓生活”这一园博会主题,投资15亿元,在918亩地块上建设的一座拥有4A级景区标准的城市园林,已开工“一核(河豚主题景观核)一脉(湿地水脉和水上游览线)一轴(由主入口广场,湿地网桥,景观湖,主展馆,滨江广场组成的景观轴)四区(入口服务区,山水展园区,湿地展园区,滨江观光区)”的园博园主体工程扬中园博园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是由江苏朝阳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斥资3亿元打造的具有生态园林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项目全部占地2000亩,是一个集长江渔文化名贵鱼类繁育,养殖,销售,科普展示,长江渔文化研究,以及农业观光体验,旅游休闲,生态餐饮酒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业项目,依托扬中“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万里长江第一岛”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把长江渔文化生态园全力打造成“中国渔文化第一园”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扬中滨江湿地公园,位于该市城区以南,毗邻夹江,总面积1000余亩,一期工程面积约415亩,投资约1,2亿元,主要建设迎江阁,栈桥,迎江广场等,公园建设开发与保护并重,修缮与提升同步,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物景观,融入扬中特有的文化元素,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展示,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长江湿地游憩公园扬中滨江湿地公园地方特产  河豚——“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对盛产河豚时鲜的赞誉。河豚古名“鱼规”,俗名吹肚鱼,能“咕故”作声,体呈纺锤形,紫鳍青背白肚皮,头圆尾小眼睛细,无鳞有荆刺,无胆含剧毒,盛产于清明前后,历来为“长江四鲜”之首。 河豚味美,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桌上珍品。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东坡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河豚含剧毒,其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卵巢(鱼子)、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血液、眼睛和皮,新鲜鱼肉则基本无毒。仅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正由如此,河豚长期被禁,美味不能成席中珍甚是可惜。自从人工养殖河豚技术达到国家认可后, 河豚又回到了餐桌。  刀鱼——产于长江中下游、珠江及天津海河一带,为名贵的回游鱼类。平时生活在海内,每年2-3月份入江回游。清明前质量最佳。刀鱼鳞片小,可食,刺多细软,肉味鲜美,是长江三鲜之一。烹制方法:清蒸、煎、红烧均可。  丁贵鱼——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共有黄、绿、蓝、白等多种表现色,在营养价值上具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尤其富含脑黄金,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世界,属淡水鱼。烹制方法:豉油蒸。丁贵鱼  胭脂鱼——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又名一帆风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色有所差异,胭脂鱼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千克,体长超过1米,胭脂鱼肉质鲜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为重要的经济鱼类。烹制方法:红烧、清蒸。  倒刺鲃——又名光鱼,属鲤科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其抗病能力强,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得人们喜爱。烹制方法:红汤、香辣汁。  淡水苏眉——属隆头鱼科,学名称为波纹鱼,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其体色随栖息环境呈艳丽色彩,苏眉鱼既是一种高级观赏鱼,也是一种高级食用鱼,其肉质细腻、鲜嫩异常,适宜高档宴会选用。烹制方法:清蒸、炒球。  鸭嘴鱼——为长江流域主要淡水鱼类,其嘴扁平酷似鸭嘴却比鸭嘴长几倍,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鱼身似小海豚,无鳞片,其肉质鲜嫩,味美可口。烹制方法:剁椒、红烧。  江仔桂——学名鳜鱼,又名鲈桂,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桂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烹制方法:过桥、清蒸。  鮰鱼——亦称江团、白吉,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鮰鱼体修长,吻呈锥形,显著前突。前部扁平,腹圆,后部渐细,大者可达1米以上,背灰腹白,体表无鳞,鱼膘肥厚,可做上等鱼肚,是长江四鲜之一。烹制方法:黄焖、奶汤。  长江白虾——产于长江下游江边一带,每年端午节前后为产卵期,壳薄而软,全身均呈淡青色,体长4-8厘米,头有须,胸前有一对螯足,两眼突出,尾呈叉形,肉嫩壳薄,味鲜美。烹制方法:白灼、椒盐。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长江三鲜之一。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  三叶草——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三叶草是优质豆科牧草,茎叶细软,叶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既可放养牲畜,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是扬中特产之一。著名人物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祖籍扬中,国籍澳大利亚,2007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06年中国首富。水上花园城 中国河豚岛马伟明: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包信和: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顾保南: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62年7月生,江苏扬中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铁道学院讲师、副教授,2001年6月起任同济大学教授。出版著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等,发表论文40余篇。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汉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视窗网总监,南京艺术学院、深圳大学、吉首大学特聘教授。
有微友问:扬中金海鑫源这家企业怎样?环境,待遇等.有知道的吗?谢谢![爱你] 还是蛮不错的 待遇一般 点击好评,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祝你事事顺利. 这家还是蛮好的啊
扬中市实验小学, 前身是&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创建于1912年,为扬中县第一所完全小学 .学校位于市区园丁路900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000 平方米.扬中实验小学 扬中市实验小学, 前身是&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创建于1922年,为扬中县第一所完全小学 .其间学校几易其名,1981 年被省教委确认为第一批实验小学,更名为&扬中县实验小学&.学校现位于市区园丁路900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00
是为了举办第八届江苏园博会而建设,以&江魂绿岛,水韵芳洲&为主题,是涵盖园林花卉.休闲旅游.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和商贸交流的综合展会.这不仅是全省园林园艺界的盛会,更是促进扬中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大机遇.园博地址扬中经济开发区方家埭.到三跃桥就能看到园博主副展馆了.简介扬中园博园是为了举办第八届江苏园博会而建设,园博园围绕&水韵·芳洲·新园林--让园林艺术扮靓生活&这一园博会主题,扬中计划投资15亿元,在918亩地块上建设一座拥有4A级景区
扬中长江大桥公路桥.扬中长江大桥是一座由民间集资建造(扬中市地方政府筹资建造)的大桥,全长 1172米 ,宽 15米 ,共有30个墩台,总投资1.52亿元.该桥于1992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车.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但扬中长江大桥未跨长江南北,只是长江中的扬中岛与长江南岸的连接桥(详见扬中市地图),因此我个人认为该桥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越长江的&长江大桥&(长江的江心岛很多,有些离江岸较近,建一座几十米或一两百米的桥就可以连接,南
基本内容刘扬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02.7., 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 化学系,博士99.7., 挪威卑尔根大学化学系,硕士9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工作经历 :2006.10.-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06.9. 美国仁斯里尔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
友情链接:
&#169; 2016 jeepun.net 版权所有
管理员邮箱:info@ jeepun.net
13 q. 0.026 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扬中市水泥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