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求解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凝炼的语言、深刻的内容、深远的意境、真挚的情感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学之林。学习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新课标出台后,初中语文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编排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这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在用语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初中生很难把握古诗词的魅力,使得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读、品、悟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作者单位:
灵寿县北洼乡中学 河北 灵寿 0505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3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50篇_百度文库
2013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50篇
2013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50篇
新浪教育(微博)讯 新学期即将开学,那么准初三生如何备战2013年中考(微博)呢?新浪中考站总结出2013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50篇,供同学们参考: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百度攻略&新浪教育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1
贡献者:dkjt63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史上最全语文古诗文答题锦囊,看完想不考满分都难!
我的图书馆
史上最全语文古诗文答题锦囊,看完想不考满分都难!
都说语文学习是“慢工出细活”,要长期的投入才能得高分,尤其是语文中的古诗文,简直是语文的难中之难,很多学生还没开始学呢,就已经泄气了!其实,古诗文学习也是有套路的,掌握这些规律,对学习绝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汇总了古诗文的常见知识类型和常考题目,带来满满的纯干货,还在为古诗文而犯愁的各位,赶紧get起来吧!诗歌鉴赏题1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2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3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4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5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6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文言虚词题(1)、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 &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 & & & &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 & & &&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 & & &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 &&2.朝野服焉 & & & & & & & &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 &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 & & & & &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 & & & & & & & &&2.所谓因人成事也(3)、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 & &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 & &&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 & & & & & &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 & & &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 & & & & & & & & & & & &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 & & & & & & & & & &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 & & & & & & & &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 & & &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1)、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2)、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3)、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4)、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5)、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6)、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7)、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8)、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9)、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①、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②、表比较,“比”;③、表被动,“被”。(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古今异义题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文言文翻译题: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②、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④、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更多初高中学习干货,敬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学习宝APP,把名师装进口袋里!转载须知:本文由学习宝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习宝(ID:xxbwxpt)” ;并附学习宝微信二维码图片。否则,我们将视作侵权处理。学习宝地方公众平台地区 & & & & 微信名称 & & & & & & & & & 微信ID辽宁省 & & 学习宝辽宁公司 &xuexibaosy大连市 & & 大连家长汇 & & & & &dljiazhanghui长春市 & & 长春家长慧 & & & & &ccjiazhanghui戳原文,查看更多学习干货!
发表评论:
馆藏&40572
TA的最新馆藏古诗词及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古诗词及解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考常用的古诗词及解析,很实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