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一千零一夜下载 梁文道什么时候开播

梁文道:跟上年轻人的进化
梁文道(左三)陈丹青(右一)马世芳(右三)将推出网络文化视频节目。
昨天,梁文道、陈丹青、马世芳在京宣布,携手“看理想”影像计划、土豆网,各自推出一档网络文化视频节目,包括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陈丹青《局部》、马世芳《听说》,将在4月上线。此前梁文道主持的电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停播曾引发关注。对新节目梁文道表示,目前文化视频好像没有完全跟上年轻人视觉语言欣赏能力的进化。希望这次推出的节目是与以往的视频、电视台文化节目不一样的东西,希望大家能“换一种方式观看”。
三人各推“文艺范”视频
昨日,三人节目的宣传片率先发布,从目前发布的内容上看,“文艺范儿”风格浓厚。据介绍,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力图呈现“行走”的读书节目,“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在节目中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理解;陈丹青的《局部》,以画家之眼观看艺术杰作中为人忽略的局部,讲述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命的故事;台湾知名广播人马世芳的《听说》则透过台湾流行音乐讲述台湾历史与青年文化的演变。
不只是“我就在那儿说”
节目由梁文道担任策划人、张亚东担任音乐总监。梁文道说道:“年轻一代人都是很熟悉影像语言的,都很喜欢看网络上的视频节目。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视频里面好像没有完全跟上年轻人视觉语言欣赏能力的进化。假如我梁文道要在网络上做一个文化节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布置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我就在那儿说。说完以后,大家觉得节目真好看,为什么?因为段子够多。可不可以有另一种可能呢?不只是不一样的视频节目,而是一种不一样的看东西的方法。”
新媒体为文化节目提供“窄众”
此次梁文道对自己的节目提出在“行进的过程中”做读书节目,如地铁、公交、火车里面。“我希望看视频节目的人,那些正在上下学、上下班的人发现与我们与他们是同一个环境,而我们在读书。我只是发出邀请的人,我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经典。如果你看得进去,你会发现忽然整个世界变了。”
对于传统的电视台读书、文化类节目是否面临困境,比如《开卷八分钟》的停播,梁文道说道,全球出版界所出的书类的总量是在增加的。当大家都预言书要完蛋了,为什么书的印量还增加?而且阅读人口没有减少,只是换了媒体。他相信电视台或者电台做读书节目之所以有难度,恰恰是旧媒体的问题。电视台是大众传播,比如晚上9点多播一个节目,你怎么保证当时那一刻全国要看读书节目的人都会在那儿准时地去看它?不太可能。也许新媒体会找到不同的方向。互联网比较有可能聚焦,更窄众地粘着一群想看书、想了解读书的,而且又想看节目的一群人。
对于文化类的视频节目,是否只能叫好不叫座,甚至连叫好都难,高质量的文化节目是否与网络有天然的隔膜等问题,制作方表示,目前的文化视频大多不好看,或许不是因为先天缺陷,而是因为没有真的做好内容、找到观众。晨报记者 刘婷
梁文道:跟上年轻人的进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继续阅读梁文道马路上“夜读” 和你相约一千零一夜|节目|名嘴_凤凰资讯
梁文道马路上“夜读” 和你相约一千零一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梁文道的节目《一千零一夜》,“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用1001夜,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独特理解。让人饶有趣味的是,这些节目都在街头拍摄,还会与观众有真实直接的互动。梁文道说:“希望跟以前见过的节目不一样。我希望它永远都在户外。户外的什么地方呢?最好是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面,或者它的周边,它永远是在行进的过程之中来拍摄。应该在火车站、火车里面做节目。我希望所有看视频节目的人,那些正在上班、上学、下班、放学的人,发现我跟他在同一个环境里,而我们在。”梁文道还表示,“我们在
原标题:梁文道马路上“夜读” 和你相约一千零一夜这次,梁文道为网络新节目也是拼了!电视节目“闭卷”梁文道在电视台做的节目《开卷八分钟》做了7年后,近日暂停了。对于一些读者的遗憾,梁文道却说,“别难过,我上网带你一起去!”目前梁文道“下海”进军新媒体,与视频网站合作,以策划人身份,推出户外互动型节目“一千零一夜”。与此前节目都不同,梁文道将在户外带领大家一起“”,不介意读者现场挑错。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连线到梁文道。从以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到互联网视频节目策划人,梁文道坦言,“虽然比以前累很多,但也自由很多,开心很多,“除了、写作,我以后可能很多精力就放在这些节目上,以后将大量减少演讲和主持的邀约。”街头夜读:相约一千零一夜梁文道的节目第一季将于2015年4月初正式上线。与此前只是当“名嘴”不同,梁文道还要以策划人的身份,参与策划节目的整体包装和定位。他说:“不再只是主持自己的节目、写自己的文章、想自己的事,而是要想一个整体。不是找一个名人和名嘴做的节目,要有一个系列,才有整体效果。”梁文道的节目《一千零一夜》,“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用1001夜,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独特理解。让人饶有趣味的是,这些节目都在街头拍摄,还会与观众有真实直接的互动。梁文道说:“希望跟以前见过的节目不一样。我希望它永远都在户外。户外的什么地方呢?最好是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面,或者它的周边,它永远是在行进的过程之中来拍摄。应该在火站、火车里面做节目。我希望所有看视频节目的人,那些正在上班、上学、下班、放学的人,发现我跟他在同一个环境里,而我们在。”梁文道还表示,“我们在拍节目时,如果有人过来聊天,直接说这段说错了。我不介意人家说我错,我在想的是,怎么把这个场景能够吸纳进我们的风格设计。我还想到,在拍摄的过程中,邀请读者跟我们一起,比如《论语》。”梁文道还透露,他在互联网上做视频节目,“我们就是要与当下网上那些脱口秀不一样,我们是花费高成本,大心血,打造出影像艺术的品质感,而不是简单地拍摄一个节目而已。”《开卷》停播:纪录破不难过至于读什么书,梁文道也有考量,“大家一起来读经典,这些经典可能包括的是中国最古老的但也最少人读的一本书《尚书》,也很可能是《红楼梦》、《尤里西斯》。并不是我梁文道有能力、有本事告诉大家经典讲什么,而是我希望做出一种邀请的态度,我只是发出邀请的人,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经典。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同一个环境下读。”据其合作的出版人刘瑞琳透露,为拍摄《一千零一夜》,追求特别的镜头表现手法,梁文道在北京深夜零下二十度的低温和寒风中不断尝试,“由于长时间在北京深夜的马路上拍,梁文道两次拍摄都冻病了。”谈到“转型”的感受,梁文道坦言感到自由度更大,更快乐,“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媒体,在电视台做了十几年,都或多或少要迁就已有的条件。现在做互联网视频节目,从场景设计、摄影风格,到团队的搭建,我都有参与。可以说,这才算得上是我的完整创作。我也算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自由度更大,我本人也更快乐一些。”《开卷八分钟》停播以后,有读者表示很难过,很遗憾。对此,梁文道显得很淡定,“别难过,我都不难过,你难过什么。《开卷八分钟》开了七年多,已经打破世界纪录了。之前最长的节目是法国的《逗号》,1975年播到1990年,加起来是700多集。《开卷八分钟》已经做了超过2千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078650
播放数:438971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717
48小时点击排行
-------------..&&&&&&& 3月26日下午,名为“看见另一种可能”的《看理想》看片会在北京盛大举行,首先亮相的就是梁文道担任主持人的深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之前,梁文道在凤凰卫视主持了8年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停播,如今他在网络上再次“开卷”。  《一千零一夜》的名字自然是取自古代阿拉伯的传奇故事,那位自愿每天用故事换性命最终改变国王的勇敢姑娘,到了梁文道这里,变成了只在夜晚、只在街头、只读经典的文化节目。  4月10日上线之后,《一千零一夜》将会每周一三五隔天播出,已排在计划中的,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词话》、《蒙田随笔》、《复活》、《杨牧诗选》等各类中外经典,一年一百多集,真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密度与爆炸力量。说简单,这是一档边走边说的读书节目;说复杂,《一千零一夜》里可能蕴含着人类文明史。编者按1月27日,理想国与土豆合作推出的影像计划[看理想]正式召开发布会。[看理想]将聚合理想国众多作者的创意才华,由梁文道担任策划人、张亚东担任音乐总监,并与土豆独家深入合作,陆续推出多档风格不同的文化类视频节目。第一季将于2015年4月在土豆网首播,三档重磅节目分别是:陈丹青《局部》、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马世芳《听说》。这是怎样的三档节目?与现有的视频节目相比,它们有何特色?理想国为何携手土豆推出这一影像计划?今日微信选摘了发布会上嘉宾们的部分发言,虽然很长,但相信你如果细细阅读,会很有收获。《尚书》并不遥远,地铁就是《荒原》。只有晚上,只在街头;读不完的人类经典,说不完的文明故事,梁文道导读,回到人间的读书节目。不是艺术史,亦非绘画入门。只有一盏台灯,重新点亮了视觉。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幽微辽阔的万华世界。一方水土,种出了一片唱歌的田,唱出了一座美丽的岛。听说马世芳,听说音乐中的台湾。“出版”的本分,或者说它的天职,就是要把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观念公之于众。不论是做书、做活动,还是做视频,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观念公之于众。“我们不仅仅是希望能够做视频,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能改变视频。”这个不是夸海口,而是我们这个团队聚在一起的初衷。我想象着,也特别期待今后有很多年轻人,用[看理想]陪伴他们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在马桶上、在睡觉前的时光。当然了,能不能做到,大家都可以拭目以待。——刘瑞琳(“理想国”品牌创始人)我们发现土豆上的用户,大概有65%在20岁左右。互联网上大部分受欢迎的节目是打擦边球的、段子,还有一些可能会迎合人性需求的,比如迎合低俗的需求。25岁-35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反而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保持着对于知识的强烈的欲望,保持着分享的态度。我们有没有可能做一些高品质的节目,请或者是在出版行业,或者是在知识领域被公认的高品质的匠人,或者是内容制作人,做高品质的视频节目,能够在互联网上被年轻人所关注、分享和讨论呢?这个答案,我不知道是不是百分之百肯定发生,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杨伟东(土豆总裁)梁文道:年轻人是真正做文化的人最应该尊重的“我们这样做这些项目,让我非常快乐。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媒体,在电视台做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过的一种自由,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刚刚文坛讲到宣传片中三亚的海景,我们当时就想要拍这样的海,要有这样的海景,沙滩该是什么模样,我要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当时在国内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三亚。我们马上查天气情况,马上看有没有机票、酒店等等。当天决定了之后,第二天下午,我们团队就去了三亚。去了三亚以后,打电话回来说正好那边阴天,天气不够好。我说再留。诸如此类的,节目制作过程中有太多了,就是为了要拍刚刚最后看到的海景。 我想说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做整件事情都是很努力很努力,很尽力在做。尽力到一个程度就是有一天我还中途进了医院,他们把我送去据说是国内最好的心脏科医院。年纪大就是这样,对不起各位年轻人。我们很努力在做。我不太喜欢人家告诉我说你做电视有多费力、多努力。费力又怎么样?费力不一定做得好。但我觉得起码我们努力做的东西,做出来人家看见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我今天站在这里没有自信说我们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情,多好的节目,将来多受欢迎。我只有自信说我们很努力地尝试做了一些我们觉得跟目前互联网的视频和电视台上见到的所有文化节目都不太一样的东西。这个自信我有。 但是,我要坦白地告诉大家,我们还没做好,真的还没做好。等一下会看到我自己节目的宣传片。这个节目的样片,改到目前为止要做第三版。每一版,北京零下八度,在晚上半夜的时候拍,站在那边十几个小时,摄制组十几个人散布在马路上的不同角度。那天最悲惨的是我看到一个小伙子,站在对面马路。后来我们发现原来那五个小时我们忘了他的存在。我们做节目的时候都是这么做,十几个小时去做一个12分钟的节目。到底这么做下去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现在还不够好,还要再磨,哪怕一个镜头不够好,就要重新来过。这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方法。 我想说的是我们媒体这个行业,都有太多枷锁在自己的脑海里。这些枷锁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你并不相信你的观众,你没有相信你的听众,你没有相信你的对象,你没有相信你的受众。你总是倾向于相信他们的品位不应该很高,你总是倾向于相信他们的理解能力应该很低,你总是倾向于认为他们应该是坐在椅子上很肥胖的小娃娃一样去喂他就好了,不要让他费劲。如果做宣传片是我们这样的,这不是很成功的宣传片,因为他看都看不懂。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你为什么要看不起你的观众?你凭什么看不起他们?你为什么不能尊重他们一点?你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把他们看得比你自己还聪明?他们很多时候是比你聪明,他们比你有教养,他们比你有学问,你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角度来看他? 今天这个社会太流行看不起年轻人。就像伟东讲到的故事一样,做出版、做书的人都知道,你的主要对象就是年轻人。各位在场的朋友,你们去电影节、音乐节看一看里面的听众、观众多大岁数,都是十几岁,最大的也就是40岁。为什么有“文艺青年”这个名词?是因为一个人只在他青年的时候才文艺,他一中年就不文艺了。我们出版界出的一些很厚的很深奥的书,都是谁在买?都是年轻人在买。因为只有年轻人还葆有对世界的好奇,他还相信大海彼岸有着一些什么东西,山的那一面大概还有些别的什么。他要去的那段路是很困难的,但他花得起这个力气,他花得起这个时间,他愿意看这样的书。等到他40多岁看什么书呢?他看《曾国藩谋略》,他看如何赚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再也不要看《尤里西斯》了。 年轻人才是真正做文化的人最应该尊重的,最应该看得起、最应该相信的人。这就是理想国跟土豆合作最核心的一点:相信年轻人。我们这个东西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会不会失败,我不知道。我自己估量它成功、失败的标准不在于最后的点击率有多少,也许真的不会太多。怎么衡量它的成功呢?是几年以后我碰到一个人,他在拍东西,他在做某种创作,他告诉我,梁文道,我们当年看过你做的节目,我们很喜欢,但我们觉得你做得不够好,我想自己做。他果然做得很好。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一切兑现了很多很多。我们做整件事情,花了很大的力气,有太多很重要的人帮我的忙,有太多太多的朋友,就是因为大家相信这个事情。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我完全不能想象的。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宣传片好像没看出来是要干嘛,它是个读书节目。当节目出现之后,我希望大家会发现我们宣传片里面已经很明显看到我们节目的所有元素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当初在做这个读书节目的构思的时候,我跟伟东、刘总和整个团队在聊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这个读书节目跟以前见过的读书节目不太一样。我希望它永远都在户外。 户外的什么地方呢?最好是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面,或者它的周边,它永远是一个在行进的过程之中来拍摄。它应该在地铁、地铁站、公交、公交站,它应该在火车站、火车里面做读书节目。因为这是一个视频节目,我希望所有看视频节目的人,那些正在上班、上学、下班、下学的人发现我跟他在同一个环境里,而我们在读书。 我们读什么书呢?我希望可以重新跟大家一起来读一些经典,这些经典可能包括的是中国最古老的但也最少人读的一本书《尚书》,很可能是《红楼梦》,说不定就是《尤里西斯》。并不是我梁文道有能力、有本事告诉大家经典讲什么,而是我希望做出一种邀请的态度,我只是发出邀请的人,我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经典。我们大家都是平等地在读这个经典,所以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下来读。 第二,我们希望这个节目是在晚上的。所以为什么我们总在半夜拍。因为那个世界是很独特的,它虽然仍然是日间我们见到的那个世界,但你明显发现它已经有点不一样了。我觉得那就像是读书的感觉。当你在地铁里面看书的时候,你仍然在这个地铁里面,周围仍然是人来人往,但如果你能看书,你看得进去,你会发现忽然整个世界变了,它把你带进不一样的地方,它几乎就像哈利波特的那个神奇的四又三分之一车站的月台,是平常你看不到的月台,但那个入口其实就在那儿,你一翻开就进去了。我们想找到这种感觉。 由于这样一个读书节目必然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不停地说,所以它很合理地叫做《一千零一夜》。因为《一千零一夜》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关于什么叫做故事,什么叫说故事,一个说故事人的命运的最好的、最美的一个故事。想想看,一个女孩子,因为她要活命,她每天必须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能够吸引到让人家愿意听一天,再听一天,直到天。这也是我们对这个节目的愿望。我们今天做了一夜,说了一个故事,我们再做一夜,直到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之后是不是大功告成,我们就宣布结业呢?现在还不知道。张亚东:所有有趣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我跟文道开会的时候,我被这个团队所有的做事感动,在我看来所有有趣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不是不费力,想都不用想的,这是不可能的。”主持人:我还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在音乐出来之前,其实已经定了,但亚东是半夜说它不行,还得再改改,又改到半夜的时候才出来。 张亚东:是,那天本来先交了一版。说实话,因为我们的片子还是比较简洁,有很多隐藏在里面的含义,我觉得简单,要不要再做一点儿什么。晚上我又做了大概四五段音乐,有比这个复杂很多的,你们看到会感觉我用了很多力气的,管弦乐队的,我都做了。在夜里,我又自己开车送到编辑室。我心里觉得应该再努力一点儿。看了以后,又觉得这是最贴切的,比较简单。 我跟文道开会的时候,我被这个团队所有的做事感动,在我看来所有有趣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不是不费力,想都不用想的,这是不可能的。我看他们对节目的要求、对音乐的要求,比如对版权意识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比如丹青老师的片子,用巴赫的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巴赫已经没有版权了,文道特别快地说那它的演奏有版权。他对这个实在太较劲了。我们没办法,只能找国内大提琴演奏家重新拉巴赫的曲子。做一个节目,说实话,那个曲子摘一段没人能听出来,大多数人不会在意这个细节,可是他们完全不行。哪怕出现一点儿音乐,都得是不要侵权的、完美的。 我希望这个节目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自己能够跟他们一起,一直合作,做一些努力。反正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个节目。我在做的过程里一直是非常感动。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个节目。[看理想]制作总监杨亮。他带领的拍摄团队用到的所有的设备,包括镜头,都是电影镜头,在现场拍片的时候都是要严格的拿皮尺测量物距,是非常电影化的工作流程,后期也是这样。他说他努力想做到的就是让每一个文字变成画面当中的每一个像素。谢梦茜(中)、谢徽(右)。谢梦茜是陈丹青节目《局部》的导演,很年轻的女孩,不要看她年轻,她已经得过很多奖了。梁文道说,他跟丹青开始都记不住她的名字,后来简称哥伦比亚,因为她在哥伦比亚念书的。谢徽是梁文道节目《一千零一夜》的导演。在帮梁文道拍宣传片的时候,一两分钟的宣传片拍摄用了3个晚上,还不算后期,其中一个晚上,他也入院了,他说可能就是焦虑。陈丹青:第一次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谁也没料想到媒介变化这么快,我现在口袋里装着刚刚买的iPhone,是6号,真是与时俱进。”(宣传片场景)在我的工作室里布置了个钟头,我看着这个也很难为情。文道是做媒体的,我不是媒体人,我是长期单干户。我发现已经卷入一个我不太熟悉,又不太愿意介入的地方。你们总是说团队团队,这一帮人在那儿做事情,我得在旁边等着,时间到了我就上去装逼。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我刚回国那些年,其实电视采访也挺多,但我很少被人认出来,很少很少。可是这三四年来,我出国的时候,哪儿都有人会拦住我拍照,我真的特别讨厌这种情况,所以我不想做视频。当然,恨我的人,就说你小子出去又到处装逼,其实我非常厌恶这个情况,等于一天到晚裤子都是被人脱下来,裤裆里摸来摸去,我很不习惯这种状况。 怎么办呢?文道叫我做,刘瑞琳是我老板,被很多东西给裹进去了,没办法。我在回想看理想,我忽然想到十五年前,我刚刚回国在清美教书,我被要求开一个课,他们要有说法的,你开课要有一个什么什么玩意儿。我的课程题目就叫“研究观看与架上绘画的关系”。这里一定有画画的人,美术界长期以来,大家关心的就是怎么画画,一切的一切都是怎么画画。我出去转一大圈,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你怎么看。 这个题目出来以后,第一轮考博士生,所有人都无所适从,观看是什么意思?他们都已经是硕士生了,出来以后说老陈你玩儿这个,什么是观看?是不是指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又是一个技巧词语,还不是我指的那个观看。这是我回想到的一个情况。 我遇到的另外一个情况,也是在我身上的一个悖论,也是我这一代画画人的悖论,也是所有今天美术学院的悖论——大家还是太关心绘画,培养了太多的人去画画。我一再说这不是一个绘画的时代,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这也使我遭遇各种不理解,尤其是年轻人,你喜欢看照片,你喜欢看电影,你让我们也喜欢看电影,你画了一辈子了,不让我们画。这其中也有很多误解。这牵涉到第三个问题,媒介改变一切。当初当油画起来的时候,壁画就慢慢完蛋了;摄影起来的时候,油画就慢慢完蛋了。画画不会死亡,只要有人在,就会有人画。它慢慢变成自己享受的手艺。 我们活在假象当中,这个社会好像需要很多绘画。,这个时代早已是影像的时代。可是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仍然落后了,那是上个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刚刚出现网站,我记得刚回来的时候,公路上的广告都是,中国开始有网站了。谁也没料想到媒介变化这么快,年刚出现博客,可是现在博客都没有了,微博都没有了,一切一切都归结为手机或者是。我现在口袋里装着刚刚买的,是号,真是与时俱进。 我其实是一个很落后的人,我从来不会上网,也不想上网,因为我老了嘛。刚刚文道说年纪大了,我现在有资格说我是一个老人,我没那么多时间泡在里头。我一想到土豆,我就真的想到两个土豆,江南人喜欢吃小的土豆,就是煮熟了放点盐,什么都没有,就空口吃。这是一个年轻人打开和手机看这个世界的时代,未来还要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我现在返回去想“观看和架上绘画关系”,主语就是观看,观看方式变了,观看媒介变了,大家的碎时间和无聊时间都被手机夺走了。我们现在要往手机里面灌东西进去。好多东西已经灌了,咱们又多了一项,就是你们这帮家伙在这儿弄这个事,把我拖进来。 我对大家说老实话,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这样跟大家胡扯一会儿可以,访谈也还可以,我需要一个情境,需要有张脸在我面前,我比较放松。叫我一个人在那儿讲,我非常差。大家不要看刚才那个预告片以后就抱太多期待,现在已经拍了集了,下面还要拍集,他们交给我集的任务。我写文章也是这样,做了一件事,根本不知道下一件事做什么,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第集在哪里都不知道,讲哪张画、哪个国家,一点概念没有,现在只讲了幅画,每讲一次分钟。 我困难的就是,第一它会不会变成在上课,有点像易中天在这儿讲三国,“袁绍怎么样”,我还要学会这个动作。我不会讲课,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清美的同学,我是不会上课的一个人,我本人就很讨厌上课。 第二,我要写稿子的,大家见笑。我脱口讲几分钟就会讲乱掉,可是我又被这个气氛弄得很紧张,我觉得我们在做一个很重要的节目,所以每分钟,我都要写千字左右。问题就来了,小导演他们很委婉地说“剪起来很困难,你头抬起来这么讲”,可是我一会儿又要往下看了,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我个人希望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手机你看就看,关就关。我现在有点想向高晓松学习,他们说他讲得很好。我真的第一次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虽然这是我十几年前自己鼓吹的,但我根本不知道在鼓吹什么。现在我掉进去了。暂时掉进去了,我希望能脱身。 我见过高晓松,我们参加活动,一起在一个化妆间,他就是北京爷们,哗哗就往下讲,你不能想象塞一个稿子在那儿。大家已经习惯我的作风,一个老不要脸的,忽然在上面正经起来,看看稿子讲两句。其实我认真的讲演都是写稿子,基本上都是照念,我并不是能说会道的人。眼下还可以,等到一讲课,我就很紧张,这是个问题。马世芳:把音乐背后的故事说清楚“一个好的音乐人就像好的电影演员一样,或者是一个厉害的导演,他的艺术生命可以延续到生命的终点。”我做广播,今年是第二十六年,小弟出道稍微早一点。我挺习惯自说自话的。忽然在我习惯自说自话的小房间里挤进好多人,打光的打光,拍片的拍片,我要假装一个人在自说自话,跟陈丹青老师的困扰刚好相反。我们现在试着做了第集出来,一个分钟的节目,到目前为止也是拍了十几个小时,可能后面还要做很多的处理和修正。 今天的导演团队都不在现场,是在台北找的摄影团队和导演。这个团队跟理想国也很有渊源。在几年前,我想在座很多朋友知道,台湾曾经拍摄过一系列作家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这个团队就是《他们在岛屿写作》计划的执行团队的成员。很多事情最后兜兜转转,同一批人,趣味相投,最后就会聚在一块。 理想国的同事说帮我想好了一个点子,刚好最近李宗盛的《山丘》,选秀节目有人唱了,挺火的,要不你就说说这首歌。我昨天晚上在饭店里打开电脑看了那一段,我还是喜欢李宗盛的原创。既然提到这个方式,我们就用这个方式试试看,怎么看李宗盛这个人。今天我预备了十来分钟的内容,就算是现场直播吧。 为什么要说李宗盛这个人,这也是我做《听说》这档节目的出发点。不夸张地说,从台北创作录制的流行歌曲,大概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至少影响了几十亿人次的声音,这大概是台湾这个小岛有史以来渗透力辐射出去影响最大的文化输出了。可是这么多年来,认认真真说这件事情的人好像不是那么多。好多故事要是再不说,大概迟早就要被忘记了。 我做广播节目,这些年试着写点文章,我知道有人可以比我做得更好,但好像也没有人做这件事情。所以文道找我做这件事,理想国也帮我出了几本书,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试试看的事情。 我在这些年,常常上豆瓣这样的网站。我发现大陆的文艺青年,八零后、九零后的,他们对台湾流行音乐如数家珍的热情、投入和考究的精神远远超过台湾的同代人,我看得都嫉妒起来,我一路看一路觉得脸红,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嫉妒。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作为台湾人,我只能说这些歌是从我们这里出来的。但好多故事我们自己来说,我会觉得好像比较对一点,趁这个机会,试试看。刚刚提到木心先生的诗被谱成曲,类似这样的事情,早在年代中期的时候,台湾的文艺青年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曾经尝试过把几乎不可能唱的诗也谱成曲来唱,而且唱到了街知巷闻,比较好唱的可能是余光中。现在过了这么多年,好多事情也忘了。 李宗盛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我认识他的时候,李宗盛还不是大哥,他还叫小李。他这些年都在做手工吉他。我觉得做手工吉他这件事情,跟他写歌是有共同之处的。他是用一种几乎类似于钟表师傅的耐心在打造一把一把的木吉他,在打造一首一首的流行歌曲。他对于词曲咬合、对于旋律和语言、对于遣词造句的用心跟他现在在做手工吉他、变成一个手艺人的活,这中间绝对是有共通的精神的。 我认识李宗盛的时候,他当时是这个造型。这是年代中期,在我们家的客厅拍的照片。左上角是我的母亲,下面是郑怡。李宗盛在年的时候,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这张专辑的封面是一个包裹,当年的黑胶唱片和卡带的包裹形式不一样,那个时候李宗盛的头发很多,录音室里还可以抽烟,他常常在肩膀上挂着毛巾,一边叼着香烟,一片在录音室里反复地弹木吉他。 这张唱片,我们公认它是台湾流行音乐史的经典,但当年卖得不是太好,因为大家不习惯李宗盛唱歌的方式。他唱歌的方式跟所有人都不一样,是用介乎于说与唱之间的方式在传达情绪。大家就会觉得你念歌,还是唱歌,这不是我们习惯的样子。经过这么多年,我们现在知道李宗盛的厉害了。 接下来想分享一首歌,写流行歌,词和曲之间的关系是有学问的,李宗盛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先有了歌词,然后才有了旋律。他的文字必须顺着韵律的呼吸去发展出合理的线条。有很多歌只有李宗盛自己能唱,别人唱了就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只有他自己能够把那种呼吸、口气和吐纳掌握到最精致的状态、最准确的状态,你觉得这个歌者真的经历过这些。他也能够用对的口气去唱。流行歌曲有前奏、主歌、副歌、间奏、段、段,李宗盛知道这些,但你听了他的歌,你会忘了这些。你听听看这首歌的歌词就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可以翻唱的跟李宗盛一样好,而李宗盛唱这首歌的时候,这个小伙子才岁。 这些句子: 这些年学会的一点点成熟稳重就要被你统统化解。因为想要你而有的苦坚持就要被你统统发现。 这种长句子,貌似口语,但其实不是口语,是经过提炼之后的口语化的歌词。在他之前没有人这样写歌,就算是罗大佑也不曾用这样的方式写歌。这样的长句子得怎么唱进去,李宗盛掌握了这中间非常奥妙的东西。 从长句子到后面的排比句,这一段到现在还是能抄在情人的分手信里面。以前我们可能要买信封、信纸,寄到她家去,现在只需要用短信发一下。李宗盛写很多厉害的情歌给别人唱,当他写给别人唱和写给自己唱,是不同的身份。他经常用生命的不同阶段用歌去表述或者坦诚自己当下的情境和状态。 接下来这首歌是在年的第一张专辑之后又过了三年,滚石唱片有一个新专辑《新乐园》,是滚石要求旗下男歌手一个人贡献一首歌,没有主题和范围,就是把当下的状态老老实实唱出来。当时他们还一块在台北的一家酒吧合拍了一个照片,现在看来还恍若隔世。陈升把他最体面的毛衣穿出来了。 李宗盛贡献的那首歌叫《阿宗三件事》,是三件事的歌,完全不相关,串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主题:孤寂百年——重寻我们心灵史上的十二星辰 嘉宾:雷颐、刘瑜 时间:6月7日周日14:00—16:00 地当魔幻铺子今日休息谈马尔克斯非魔幻作品中的现实性主讲嘉宾:伊格言主持人:刘道一地点:理想国书房时间:6月5日“我无言以对,因为这也是曾经的我,试图要告别孩子式的‘幼稚’,走入成人的世界。但是电影改变了我,在别人的故事●●●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孩子绘画不同于成人绘昨天,《离线·科幻》在北京首发,“相会银河系公民”活动上,小编觉得讲得最有意思的,是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赵勇,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无论科技青年还是文艺青年,都有一颗向往太空的心。离线X理想国 科技人文周第每次坐地铁,遇到捧书的姑娘或小伙,就会打量,好奇他到底看的什么书。同样,有时遇到捧手机(发现十有七八都是拿手5月20日,在理想国微博发起活动,问大家如果只给喜欢的那个Ta送一本书,会送哪本书?未想,留言达八百条。当时*大鱼()是一家风格清新,做台湾、日本特色住宿的自助游网站,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场地、咖啡当“小说”只是“短篇”门罗、卡佛比较谈主讲嘉宾:伊格言主持人:刘道一 地点:理想国书房 时间:6月2日周二1很多人熟悉舒国治是从《理想的下午》开始,他似乎总是处在一个太过于让人羡慕的状态,看看那副标题——“关乎旅行,理想国 X 离线 科技人文周 第三期你是科技青年还是文艺青年?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在本周微信专题的第昨天全方位的推荐,为理想国的“科技人文周”开了个重量级的头(可点击“阅读原文”)。你有好好看完吗?要勇于挑战之前理想国几次推荐过微信公号,有时一多,难免杂乱,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文章只推荐一个微信,认可的优质公共微信。不知有多少读者朋友参与了2011年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可记得那年9月11日晚,一场由马世芳主持,周云蓬、MC周国平:人生不较劲 《觉醒的力量》《人生不较劲》新书沙龙 时间:5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阅读许倬云·北京】主题:今天该如何谈论中国?——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视野中的天下与国家 嘉宾:杨念群、许相会银河系公民——科技、文艺与我们的未来(需报名)
CAFAM艺术与科技系列论文艺青年 vs 科技青年朋克、放客、黑客、极客,都是客!去年,一部不算太好看的电影《末日哲学家》,话题倒是有 读过梁实秋散文的人,必定会知道他在川西那间房子实在不能算是雅舍;读唐鲁孙、汪曾祺的人也未定真的抱定行走天下最近……理想国出了本作品,在几个网站销售平台以及微信后台被反映“错字连篇”“这是一次严重的出版事故”……究竟这篇微信,很多图片,耗流量,做好心理准备。这是投稿给“起艺”的作品,理想国作为其中一员,拿过来,与大家共享。左:寇德卡,右:森山大道当把两位摄影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摆在一块对比时,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呢?最早在“理想国出版的《大数据》多次加印,今天这篇文章,是作者涂子沛为该书最新版特意撰写的序言。涂子沛,著名信息管理专古代中国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代中国为何丧失弹性和可塑性?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即将和大台湾的出版与文创环境以《文讯》及“纪州庵文学森林”为例主持人:刘道一主讲嘉宾:封德屏、杨宗翰地点:理想国书房杨照×许知远:托克维尔之夜(需购票) 嘉宾:杨照、许知远 时间:5月27日周三19:30—21:00 地点:白先勇上海中华艺术宫活动信息上次做了一次白先勇老师题上款的活动,反响挺不错。当时因为考虑到白老师的时间和体力台湾之于我们的印象,可能更多是文艺。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书,“台湾制造”似乎都漾着一种温情但又不羁、野性的味看到的一句话:满足是轻度智障的表现,笨蛋才可能幸福,所以,挑剔只不过是对更高品质的追求。也不知哪位说的...今天的微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赏花”,选自《目客001:花朵与我》,第二部分“赏书”是主页君邀请摄影师主题:平乐镇的伤心故事 【创作者现场】 嘉宾:阿来、颜歌 时间:5月23日周六15:00——17:00 地点1.主题:读书、看电影、听音乐、过日子 【方所创作者现场】 主讲:杨照 时间:5月24日周日15:00—17主题:关键十六天,白崇禧与台湾二二八事件 [中华艺术宫·艺文会 NO.3]
嘉宾:白先勇、廖彦博 时间:5主题:刘小东、王小帅:闯入现场 ——《一公分:刘小东日记》新书沙龙(可参与视频直播,点击阅读原文) 当当阅享当提起知识分子,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主页君想到的“毕竟是书生”“最是文人不自由”等带着无奈悲凉的话。余英时写有“一年前,我独自飞到纽约,只为在杰克逊高地无人居住的木心旧寓前站一站。一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一人从西岸来到纽约,为了他的纪录片首映。”【活动信息】周国平:觉醒的力量 当当第九届网络书香节系列活动 周国平《觉醒的力量》《人生不较劲》新书沙龙 北这是理想国和新浪女性策划的“女·士”沙龙,定的主题是“拼脸时代的阅读”。联系桑格格时,她说:“我只会老老实实“全国起艺”第三波艺术家作品放出ooo诗影子(蒋琳瑶)我假想到了你所有的出场方式从天上落下来,从地下冒出来,从那时起二十年过去了,确实再没有人去观看我赠送的图书和海螺了。仿佛它们都已悄悄返回书店和大海里去了。【活动信息】主题:独立记者的前世今生主讲:张翠容时间:5月10日周日14:00-16:00地点:单向空间(大lixiangguo2013想象另一种可能。主要致力于图书出版的文化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成员之一。独家策划有趣有料的话题;首发分享写作者的原创文章;阅读没有边界,同步呈现海内外的言论报道、提供丰富的图书和沙龙讯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