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位诗人不是唐朝的a是王昌龄b是杜甫c李贺d王观简介

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186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9 p.20 p.14 p.19 p.12 p.20 p.17 p.18 p.13 p.16 p.17 p.20 p.19 p.20 p.17 p.15 p.20 p.19 p.16 p.21 p.16 p.16 p.                第一部分               教..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一、语音、汉字梳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痴想(chī)   诱惑(huò)   瞬间(shùn)枯干(kū)
耸立(sǒnɡ)
炫目(xuàn)啜泣(chuò)
茁壮(zhuó)酝酿(niànɡ)
迸溅(bènɡ)
沉淀(diàn)伫立(zhù)
绽放(zhàn)
脊梁(jǐ)洗濯(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日期:15-06-05 出处:太子头上的博客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张浩 使用日期: 编号: 001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课时)---思想感情
1.阅读古典诗歌,能够概括中心意思。
2.解读“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对诗词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准确把握
准确解读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概括诗人情感。
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答: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诗歌译文】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诗人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全在其中。 下片承“江边渔父”,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意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杳渺之情。“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远,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读懂→鉴赏→表达
注意正确的阅读思路:标题--作者--语言―意象―意境―写法---主旨(情感)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分)
答:“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附:精美文章选读
秋天的遐想
吹着秋天的风,淋过秋天的雨,温暖着深秋的缕缕阳光,感受着这个季节带给我的快乐与忧伤,在遐想的憧憬中徜徉,没有金钱与物质欲望,没有权势与政治较量,只有少许感伤和青春迷茫!
秋天的雨下的沉寂而又淅沥,来的悄然去的毫无声息;没有电闪雷鸣的帷幕,没有狂风大作高潮,一切都变得那么委婉那么寂寥,却总能够给予人淡淡悲凉与忧伤;像一首主旋律总能勾起内心些许记忆的过往,喜与悲,得与失,是与非;亲情,友情,爱情,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纠结煎熬。雨侵透衣衫打湿了发梢却冲淡不了回忆符号,就让所有记忆是随着雨中的落叶尘封心底,化作基石伴着我们走向人生的远方!
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慰藉了大地辛劳,却孤独了枝头依靠。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们对万物的感伤。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一切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光阴在四季轮回中穿梭,岁月却苍老了脸庞!岁岁年年皆不同,我们不能驻足青春留住年华,只能让记忆定格曾经的美好时光!
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孤独与惆怅。心灵在过往与现实中游荡无处躲藏,遐想一片田园风光,邂逅一段情感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袅袅炊烟起,品粗茶淡饭香;一起策马牧羊,一起望秋水长天,一起观满天星斗,小桥流水茅草屋旁,月下共饮一杯自酿美酒两情相依儿女情长好生浪漫……
岁月的年轮还在继续,一切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把所有的遐想放进行囊,伴着着青春的激情和力量继续前行远方,创造一个奇迹铸就一段辉煌。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张浩 使用日期: 编号: 002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课时)---意境
1. 了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2. 能由意象组成意境,并体会意境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能从意境特点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意象到意境,体会意境的氛围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意境的概念: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二.意境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听雨”: 孤独的小楼,作者整夜无法入眠,在那里听了一晚上的雨声
“深巷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三.答题规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还要加上“法”。
答题步骤:①指出用什么方法营造了什么意境(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方法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思想。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示例一】: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一)
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③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
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表现了自己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之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示例二】: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①这首诗虚实结合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③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 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首联描写一幅苍莽阔大的湘江暮色图: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从首联的“中流”“湘烟”“岸苇”“楚田”等意象可以归纳出诗歌描绘了苍茫辽阔的意境。
四.延伸拓展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五.课时作业
1.阅读并鉴赏这首诗。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请从意境的角度分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 江 月[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是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问: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答: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诗人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面扑来和煦的春风;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结合全词可发现全词写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以及“我”在这种美景中的活动。意象有“东风”“湖船”“杨柳”,这些景物或“吹”或“过”或“拂面”,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答: 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景物,渲染出凄冷、寂寞、伤感的氛围。(2分)全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由景而生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烘托。(2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拟人”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附:精美文章选读
哈佛大学自习室的名言(一)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而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而成功必排名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三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编号: 002
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课时)---分析形象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
2. 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3. 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
象的效果和作用。
1.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一.形象的分类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常见的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形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3.答题步骤:
①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人、景、物)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③结合诗句主旨分析诗人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④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
二.问题探究
【示例一】09年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⑴蔡家亲:表亲。 ⑵此时作者被贬而身居外地
问: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本文描写了一位晚年得罪权贵独居外地的孤翁形象。(什么形象)他不畏朝廷权贵,却被贬独居在异地,当作者在雨夜书房中苦读时倍感孤独落魄,此时亲人却来相见,在欣慰中透露出无尽的悲凉。(形象特点)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以乐事写悲情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落魄的境遇和凄苦孤单的感慨。(表达感情)
【示例二】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答: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什么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动作特点)含羞、好奇、爱恋等。(表达感情)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0年福建卷)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 (12,江苏)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提问: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四.延伸拓展
【答题套路】
这首诗通过描写********,表现了******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要知人论世,了解诗人遭遇、风格、流派、志趣、抱负。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时作业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 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步骤一,2分)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步骤二,2分)
2. (12,湖北)
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提问: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清正廉洁。(步骤一,2分)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然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步骤二,2分)
六.学习反思
附:精美文章选读
哈佛大学自习室的名言(二)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can 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的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and the will.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意志。
12. The time is passing.时间在流逝...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四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编号: 004
古代诗歌鉴赏(第四课时)----表达技巧(一)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一.常见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 (说明)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顺叙倒叙插叙2.对比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 主次 远近 通感 白描 绘声绘色等)描写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 对比、 对偶、 反问、设问、 引用
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二.考查点
【考查点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段】
1.设题角度:一般考查方式是指出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以及有何表达效果。
2.知识储备: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
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
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秋思 》 唐代 张籍 )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 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 第三步 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 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
【考查点二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1.设题角度: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请简要分析。
(2)本诗是如何描写×××的?
(3)请从×××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知识储备: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正面、侧面
侧面描写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也叫侧面烘托。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
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诗歌中的“虚”包括: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④对面落笔。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
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视角的变化
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
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规范答题:
■ 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 第三步简析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答题范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二.问题探究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三.限时训练
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 [元]白E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五.课时作业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六.学习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五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编号: 005
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课时)----表达技巧(二)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能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考查点三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设题角度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知识储备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 第二步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 第三步 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 答题范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点四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1.设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规范答题:
■ 第一步 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
■ 第二步 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
■ 第三步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 答题范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解答技巧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洞使用套话。
二.问题探究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诗,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并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①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定 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四.拓展延伸
【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的辨析】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五.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五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编号: 005
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课时)----表达技巧(二)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能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考查点三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设题角度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知识储备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 第二步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 第三步 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 答题范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点四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1.设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规范答题:
■ 第一步 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
■ 第二步 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
■ 第三步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 答题范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解答技巧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洞使用套话。
二.问题探究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诗,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并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①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定 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四.拓展延伸
【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的辨析】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五.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六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编号: 006
古代诗歌鉴赏(第六课时)--语言特色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重点: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鉴赏语言的角度。
☆难点:理解语言的方法;表述要清晰规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诗歌语言风格方面的常识:
①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子钪妫然泶铮趾辏钚海坪棋切畚啊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
②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例杜甫之诗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⑤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⑥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⑦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限时训练
一.(200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①D ②C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足见山水美丽可爱,用语清丽戏谑。“春归”让人满怀伤春之愁,“人归”再添别恨,而“千万和春住”寄寓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还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四.拓展延伸
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
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课时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 试对“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景象描绘作简要分析。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借“茅檐”、“蓬窗”、“风雨”及“人静”、“灯暗”,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宇”的出场作铺垫。(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②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七课时)
主备人: 张浩 审核人: 张浩 使用日期: 编号: 007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炼字及分析关键字
1、了解炼字和分析关键字诗歌提问方式
2、掌握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掌握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诗歌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设问方式一:字词的表现力
①诗中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定向赏析型)
②诗句中用得最好的词是哪个,请赏析? (自主赏析型)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型)
设问方式二:内容、结构
①诗歌的“诗眼”“关键词”是哪个?
③这个词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关键字(诗眼)型
诗眼常识:1.“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2. 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在诗题中为“题眼”)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特别注意:寻找诗眼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案结构:①关键词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绕绞备用髁炼崮浚挥晁逑春蟮娜荷剑谔粽找隆氨谭濉毙愠觯痈挥胁愦巍#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小结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注意:应重点关注修辞,据此分析语言特色。【有时要关涉音韵(平仄、押韵、节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南宋)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1) 首句“萧索”二字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①点明秋天景物的特点; ②为抒发游子孤寂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2)拟人。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将它拟人化,似乎它可以离开人而独立存在。它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表达了游子深重难遣的离别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1) 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综合应用】读诗答题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2)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的含义及作用。
参考答案(1)第二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 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入微, “下来”“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写了柳条桃枝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之情。(2)“恼”有“恼火”“羞恼”之意。还家五年已五次见过春天了,春容的鲜妍美好与病翁的衰老形成对照,所以“恼”。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爱慕之情和叹老不服老的情绪。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卜算子王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