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案例如何治理?

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及路径选择
> 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及路径选择
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及路径选择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网络发展使舆论空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舆论空间里语言暴力等负功能的现象日益突出。该问题即受到网络自身的影响,也与主亚文化冲突、自我在&场效应&中沦失的因素有关。但是对于解决该问题我们既要以法治作为基础,又要从网络技术自身和社会安全阀的角度谋求解决途径。
  [关键词]网络;成因因素;解决路径;语言暴力
  特克在《虚拟化身:网络世代的身分认同》中讲:&进入虚拟世界的新作为,引起有关社会与我们本身的若干基本问题,科技改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因为它们触及我们最复杂而且最难解的社会问题的核心:认同、治理、平等与暴力等问题&。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发展的成果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等负面信息也逐渐的显现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但要引起我们的注视,更需要深度的了解其成因,以便客观的看待和处理。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
  从孟子《辟杨墨》中的&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式廉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到诸葛亮三气周瑜,让其暴毙而亡。我们既看到了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更看到了它的&辉煌战果&。在网络之中,这种语言暴力行为比比皆是如&中国猪(足)球&、&ZF式腐败&、&虐猫&等。网络,事件、事件当事人及其周围人,不文明语言,网络水军等构成了网络语言暴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对其分析和总结后,可以理解为网络语言暴力即在网络人际关系或公开的网络平台中,就某一事件或事件当事人,一方运用带有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语言、音频、视频、表情、图片、符号等信息伤害另一方身心、名誉的行为。
  二、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是网络空间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其产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本文拟从安全发泄渠道缺失、网络的自身特点、主亚文化冲突及自我在&场效应&中沦失四个角度来分析。
  (1)情绪安全发泄渠道缺失
  社会转型期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多元化。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在被群体中无法引起同龄群体或周围人的重视时,总会有一种失落感。特别是以年轻人为主的&键盘族&,在交流的过程中缺乏换位思考,极易引发网络暴力语言。在互联网空间,一些不理性的观点和力量极易聚集在一起,产生共鸣,经过发酵继而演变成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语言暴力。此外,在社会矛盾敏感的环境里,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不顺等问题,使的人们的心理变得比较脆弱,易引发&仇富&、&仇官&&仇上司&等心态。再加上沟通不畅,使得在生活及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找到安全渲泄的出口,因此网络就成为各种不满、偏见最便捷和隐私的发泄渠道。在这种带有言论宣泄式的网络空间聚散地,通过厌世情绪的谩骂和行为来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快感,以此来发泄自身的不满和压抑,找到自我存在感。
  (2)网络的隐匿性
  在虚拟的社会网络中,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结构都已发生变化。在网络社会人际互动中,信息传播与人际互动完全是开放和发散的,人们超越现实生活中身份、地位、阶层的等级差别,它掩盖了网民真实的社会标签,使其放下了思想的包袱和法律的束缚,可以毫无顾忌地从事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行的行为,而平等的获得信息或交往,由此产生新型的有高应变能力的次网络组织。这种虚拟性网络组织为暴力语言行为提供了可能,从而使网络暴力语言等行为更难控制和预防,意味着在网络空间,群体的暴力语言等行为是不可预测的,极大地增加了网络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网络的这种特性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虚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如网游中各种带有攻击性和暴力色彩的语言。在论坛、BBS、MSN、IRC、NEWSGROUP等网络平台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受到煽动性语言的刺激和鼓动下,产生与现实社会角色不相符的言行暴力。
  (3)主、亚文化冲突
  文化是人们世代相传的社会生活的结晶,它是由主文化与亚文化构成。主文化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亚文化则相反,为社会部分人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不同文化类别的价值观念必然存在差异或冲突。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念决定行动者的态度和行动,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价值观一旦形成,个人会按照即成价值观来进行社会行为。网络暴力语言作为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结构过程所凸现的是网络视角下的社会分化与整合模式,人们行为、认识及价值观念等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距离。网络亚文化群体所凸现的是一种新的空间支配模式正在塑造。网络暴力语言的使用者多是青年群体,他们个性呈现多元化,看待问题的角度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缺乏监督的网络环境里,其缺乏冷静、自私的一面就凸显出来,以谩骂、嘲讽、讥笑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暴力语言就成为了价值观念冲突的导火索。他们的这种行为规范偏离了主流文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被主流文化引导下的社会大众难以接受和理解,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被主流文化视为越轨行为,但是他们的行为在网络语言暴力的亚文化及其群体中却是被肯定的,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4)自我在&场效应&中沦陷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代表理性和机制,并指导人们的行为。场效应意指在人群聚集的公开场合,个人言行往往会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在网络世界中,博客、论坛、游戏平台等就成为网民交流的&场&,在场里人与人之间消除了社会标签差异的特性,个人的暴虐和放纵等语言暴力不良行为在&场&流动性群体中逃避了责任,场效应为个人的语言暴力提供了隐身衣。弗洛姆认为如果这种暴虐得以假正义之名,则群体的放纵更会受到崇高感的鼓励而愈发膨胀,并最终导致群体暴力。在此基础上形成骂人、毒咒、各种粗俗语言等粗暴特性的场域式生活语言。这样,在虚拟和开放的网络空间中,放浪形骸已占据了理性的高地,借助于网络渠道,脏话等带有煽动性的网络暴力语言,可以迅速的制造出&场效应&,营造极具感染力的环境,让参与者针对攻击对象可以忘我的发表自己的情绪。
下页更精彩:1
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及路径选择相关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⑨MASTER’STHESIS
本文以网络语言暴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共时的层面上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
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共分为四章。
引言部分界定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介绍了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考察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本体出发探究其语言特征,
即沿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暴力词语,使用詈骂性语言及恶意滥用“人肉搜索”等。网
络语言暴力的特征也建立在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上,以简单化、口语化、修辞方
式多样性、暴力词汇的附会性等为主。
第二章从社会层面、个体层面、网络传播层面等多个角度剖析网络语言暴力产
生的原因。
第三章阐明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主要涉及现代汉语、人际传播原则、礼
貌原则、真实原则和传统道德等。
第四章从法律、监管机制、舆论、监测等视角提出稀释网络语言暴力的对策,
以期通过网络他律和网民自律来实现互联网价值的最优化。
网络语言暴力表现形式危害性稀释对策
硕士学位论文
⑧MASTER’STHESIS
focuses onnetwork violenceasitsresearch
object.At
the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network
synchronic
violence.The
isdividedinto chapters.
thedefinitionofnetwork
violenceand
introductorypartgives
introducesthestatusoftheresearchonit.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防范与治理-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7版:理论·实践
&& 往期回顾 & && &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防范与治理
新华社发 高 微/图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办公、交友联络、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微博、博客、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网络论坛的兴起和应用,更使网络传播成为当今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秘性,网络也成为负面情绪宣泄的主场所。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益处和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网络上具有攻击性的暴力语言。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内涵特点、表现形态及产生根源
&&&&所谓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以网络媒介为基本载体,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歧视性和侮辱性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对他人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语言,使他人人格尊严、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的行为。网络语言暴力具有随意性、简单化、非理性和情绪化等特点,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软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比传统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攻击性,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破坏当事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秩序,严重污染了整个网络的舆论环境。
&&&&一般来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态:一是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不负责任的恶意传播,不仅侵害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还会成为触发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粗暴的谩骂和攻击性言论。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或对社会上的不满现象,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这些语言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一旦被恶意滥用,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一些网民非理性的传播中,它逐渐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合力造成的。首先是网络传播者的理性缺失。从社会认知过程来看,大多数传播者无法参与具体事件的发生过程,他们主要借助网络媒介来获得相关信息,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作出不理性评论。从社会心理角度看,传播者的从众心理是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助推器,如果传播者的语言与主流非理性情绪和暴力言论不一致,就会招来大量言语攻击,呈现出情绪化、缺乏正常判断力等非理性盲从特征。其次是网络把关人的职能缺位。从网络传播机构角度看,有些网站缺乏有效的内容审核机制,把关意识不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毫无顾忌地转发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从网络传播者角度看,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的兴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布信息发表见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评论员,这对网络把关提出了巨大挑战。最后是网络管理者的制度疏漏。虽然我国出台了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但这些文件缺乏明确的侵权判定标准和执行细则,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常常造成一些制度性的疏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预防和治理对策
&&&&网络语言暴力就像病毒,它侵犯着网络的肌体,残害着人们的灵魂。我们要净化网络环境,实现网络价值的最优化,解决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就必须从文化、法制、道德、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进行防范和治理。
&&&&以文化建设为导向,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当前我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我们要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正确观点要热情赞扬;对错误言论要批评规范;对辱骂言行要及时惩处。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是遏制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方法,对整治网络语言暴力有着“釜底抽薪”功效。
&&&&以法律建设为核心,从法制制度上进行约束治理。网络立法能够为公民的合法网络传播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是防范和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建立起了网络侵权的基本法律规范体系,但仍需强化实施细则,加强法律的执行力。
&&&&以道德建设为根本,从思想素质上进行提高防范。在网络传播中,要明确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道德,不得传播有伤社会风化和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通过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通过推行网络媒体的职业规范,加强网民的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文化素质和网络素养,培养广大网民文明健康上网的习惯,为互联网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提供诚信支撑。
&&&&以管理把关为手段,从行动上进行规范治理。一是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对那些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恶劣、缺乏理性的网站,要进行有效的惩处和管理。二是对网络把关人和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监管和约束意识,确保网站的规范经营和良性运行。三是推行网络实名制。实名制上网没有破坏网络的虚拟性,不会对正常人合法上网造成影响,但对那些没有责任感、知法犯法的人就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若想从根本上减少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就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公平、不平等、贫富差距等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困难群体的心理挫折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必定会得到有效治理,网络环境也必定会更加健康文明。(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环境下流言传播的规律与对策”[编号:09SJB860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拒绝网络语言暴力,你准备好了吗?-中国网专家博客 -
拒绝网络语言暴力,你准备好了吗?
热度 1已有 3192 次阅读 22:07
|系统分类:|
拒绝网络语言暴力,你准备好了吗?& &&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互联网也广泛普及,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从日常工作(无纸化办公)、生活(网购、学习),还是娱乐(交友、新闻、论坛),甚至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工具(QQ、微信、微博)。很显然,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它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 && &然而,当我们享用网络的便捷、及时资源共享等甜美果实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潜在的危险。比如信息泄露、侵犯个人隐私、网络暴力等等。就信息泄露、侵犯个人隐私而言我不做过多的介绍,大家或多或少的会有所体会。我想重点谈谈网络语言暴力。& &&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人数迅猛增长,尤其是微博的兴起,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暴力的泛滥。就网络而言,大家大都基本保持防范的态度,知道网络是虚拟的,此种认识也是个“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会导致对自己的言语不负责任,甚至辱骂。& && &记得莫言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为自己开脱的一个借口。为什么上网就变了呢,还是自己本身有个小我在内心深处,只不过因为现实生活中法律的制约、道德的束缚,而被关在了法律和道德的牢笼里了。就因网络没有实名制,言辞就变的随便了吗?您可否想过,您的一个词,几个字,甚至会造成一个生命的陨落?您可否想过,您的一个词,几个字,会造成多少网民随意跟风,三人成虎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明白,为什么到了网络中,就变的什么都不是什么了呢?难道我们生活中是正人,在网络中就不是了吗?& && &近年来,网上“自杀现象”丛生微博兴起的三年间,利用微博“晒自杀”事件已经超过20起。大都是年轻的生命,他们只是很简单的通过网络向大家求救,在他们通过网络向大家求救时候,大家的冷漠甚至教唆自杀的言语,将他们一步步推向死亡之路。他们是新生代,对人生的意义还不是十分了解,都还没有认清楚,网络上大家的话语是否是正确之时,就被其影响,最终结束生命,这惨痛的结果,我想每一位回复的人都不想看到的!但,事实是,大家随口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担负不起的。& && &文明上网、构建健康网络,政策性的制约必不可少,语言暴力严重或可致人死亡的,建议“追根求源”,可考虑入刑。同时我倡议作为一名网民,应有的素养不是光靠制约、束缚完成的,我们更应该主动宣传网络正能量,共同抵制低俗、网络语言暴力,共同铸造文明的网络田园,“个人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滴水终汇成江河,文明上网,需要大家共同完成!&& && &亲,你准备好了吗?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向网络语言暴力说“不”--IT--人民网
向网络语言暴力说“不”
王刚&&&&来源:
  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言论空间,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语言暴力和谩骂让人觉得我们似乎依然处于“大字报”漫天飞舞的时代。  目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随便上一个门户网站,看看里面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就会发现人们不是在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更不是对事件给出建设性意见,而是在对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漫骂,更有胜者对事件中的人物进行人身攻击。事实上,中央和各级精神文明办对网络文明的倡议已有过多次,但每次都收效甚微,不少人依然习惯于谩骂。网络语言暴力似乎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和难症。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能否克服这一顽症,取决于我们每个网民的勇气和毅力,取决于我们网民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人们常说:“认识你自己。”我们网民当下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弱点,认识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向网络语言暴力说“不”。  网络是一个的虚拟世界。人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相互交流和对话。在这里,尤其是在各种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和微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本限于语言,大家彼此间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再加上,网友之间大多互不相识,都是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相互之间理性平和地交流应该没什么问题,甚至都应当非常客气才对。但是,奇怪的是,一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应有的客气全没有了,我们的网络上竟充满了污言秽语和谩骂攻击,更可怕的是如果人们不能在没有利害关系的虚拟世界里和平共处,如何在充满利害关系的现实世界里和睦相处。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理性交流与对话的良好平台,而我们一些网民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它,依然沉浸在网络语言暴力中。用充满了污言秽语和谩骂以泄自己心里的私愤,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网络语言暴力的泛滥,让人们不仅容易使人们丧失最基本的道德感和公义心,而且容易导致整个网络世界陷入“以暴易暴”、“相互谩骂”的恶性循环。这样任其发展,网络文明将彻底被语言暴力埋葬。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作为网络世界公民的网友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为了网络文明健康发展,大胆的向网络语言暴力说“不”,并且身体力行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地远离和拒绝语言暴力,倡导和平、理性、有建设性的对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滋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土壤清除,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宋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暴力语言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