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华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首批荣誉教授吗

肖老师杜老师许老师王老师或者加凯程QQ
电话 400-050-3680
1925年生,当代著名法学家,河北阳原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创建人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同时亦是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或客座教授。
先后经历过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动荡年代,解放后还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特殊时期,饱经沧桑。
1986年创建并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法理学专业博士点,桃李满天下。
法学考研选凯程,凯程2014年考取人大法学院8人,再创新高,其中1人是跨专业,凯程有全面的法学保录班,对学生进行高三式全封闭全日制培训,加上凯程对法学考研成功三级法的运用,创造了法学考研必然成功的路径。在14押题中,凯程人大法学押题直接命中40%考点,其他考点间接全部命中。
研究领域:
法哲学、社会主义法理论、现实法理论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朝阳大学校友会会长,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1986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讲授法制课
中国第一部法理学统编教材主编和编写人
代表性成果:
《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出版)
《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社会主义民主:跨世纪的沉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法的一般理论》(上下册)(法律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
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2008,《论法的和谐价值》,《法学家》2008年05期
2008,《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执政》,《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孙国华、周望)
2007,《以人为本与法学研究范式》,《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孙国华、张小军)
2005,《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治理念》,《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004,《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求是学刊》,2004年 06期
2004,《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几点看法》,《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5期
2004,《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孙国华、杨思斌)
2003,《小康社会民主和法治目标的实现》,《法学家》2003年第1期(孙国华、贾敬华)
2002,《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法学思潮述评》,《求是学刊》2002年第1期,(孙国华、张俊杰)
2001,《后现代主义法学理论述评》,《现代法学》2001年02期,(孙国华、冯玉军)
以及《论法的和谐价值》、《论宪法法律至上》等大量学术论文
代表性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2003)
《法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教育部博士点项目,2003)
《社会主义法治论》(教育部博士点项目,)
《法理学&&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DD法的概念和本质原理》(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
《苏联、东欧法的一般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
关注凯程微信,获取最新考研信息,并有免费考研资料下载,含公共课、专业课视频指导;历年真题、考前模拟等,欢迎添加凯程微信号“kckaoyan”。联系凯程老师:您可以点击页面的在线客服(周一到周日,9-18点,其他时间段请留言。),或者电话400-050-3680(24小时电话,免长途费)。
考研辅导班:,。
上一篇: 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凯程2016考研辅导班
半年保录班
制定详细计划+全日制封闭集训+小班授课+绝密押题+复试关系疏导+班主任全程监督管理+全程测试监督体系+答疑体系
精准把握命题趋势,全日制高三式高强度训练(绝密押题+复试保录)
7月10-考前
签约保录5.98万管理类专硕5.18万
基本保录班
远程课程(随报随学)+制定详细计划+全日制封闭集训+小班授课+绝密押题+复试关系疏导+班主任全程监督管理+全程测试监督体系+答疑体系
精准把握命题趋势,全日制高三式高强度训练(绝密押题+复试保录)
签约保录6.9万管理类专硕6.18万
特需保录班
基本保录班+一对一辅导+复试优先资源(绝密押题+复试保录)
签约保录16.8万
飞翔钻石班
远程网校+讲义邮寄+答疑+状元学习法+考前必备50题+班主任全程监督管理+全程测试体系+答疑体系+制定详细计划
标准价19800管理类专硕1.38万
集训钻石班
飞翔钻石班+暑期集训营
标准价2.98万管理类专硕2.08万
暑期集训营
暑期50天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全科精讲,突破重难点,暑期学习方案计划+高强度授课+直击考点+每日测试+阶段测试+全程监督管理+答疑体系+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节指导
7月10-8月30日
标准价2万管理类专硕1.38万
百日集训营
考前100天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全科精讲,突破重难点,学习方案计划+高强度授课+直击考点+每日测试+阶段测试+全程监督管理+答疑体系+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节指导
9月10-考前
保录价4.9万管理类专硕保录价3.98万
标准价3.9万管理类专硕2.98万
冲刺集训营
考前50天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全科精讲,突破重难点,学习方案计划+高强度授课+直击考点+每日测试+阶段测试+全程监督管理+答疑体系+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节指导
11月10-考前
保录价3.1万管理类专硕保录2.6万
标准价2.1万管理类专硕1.6万
1对1个性化辅导
1对1授课,36课时
1对1授课,52课时
1对1授课,68课时
一对一特需保录班
1V1辅导,根据学员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全程1对1,300小时,初试复试签约保录!
在凯程,没有考不上的研究生,我们要为成功找方法
学生紧张复习中,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必看视频三部曲
Copyright 2005 - 2015 凯程教育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5
咨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720(地铁4号线和10号线海淀黄庄c出口中发电子城南侧)
全国服务vip热线 400-050-3680,客服QQ:。中国法理网 - -学术名家孙国华
&→&学术名家:
&&&&&&(暂时还没有栏目。)?&&?&&?&&?&&?&&?&&?&&?&&?&&?&&?&&&&&&&&(暂时还没有栏目。)
?&&?&&?&&?&&?&&?&&?&&?&&?&&?&&?&&?&&?&&?&&?&&?&&?&&?&&?&&?&&?&&&&&
&&&&&&&&&&孙国华
孙国华,1925年生,当代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的创建人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朝阳大学校友会会长、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或客座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
《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出版)
《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社会主义民主:跨世纪的沉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法的一般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2008,《论法的和谐价值》,《法学家》2008年05期
2008,《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执政》,《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孙国华、周望)
2007,《以人为本与法学研究范式》,<>2007年第5期(孙国华、张小军)
2005,《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治理念》,《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004,《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求是学刊》,2004年 06期
2004,《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几点看法》,《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5期
2004,《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孙国华、杨思斌)
2003,《小康社会民主和法治目标的实现》,《法学家》2003年第1期(孙国华、贾敬华)
2002,《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法学思潮述评》,《求是学刊》2002年第1期,(孙国华、张俊杰)
2001,《后现代主义法学理论述评》,《现代法学》2001年02期,(孙国华、冯玉军)
Sun Guohua, born in 1925, is
contemporary renowned jurist, founder of jurisprudence doctor selects of Renmin University and one of founders of
new Chinese Marxism jurisprudence .
One of first batch of honorary professor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
incumbent Professor of Law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
Membership:
Chaoya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president, Chaoyang leg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director, Honorary director of
Association of law of C
Consultant
of Association of Jurisprudence of C
member of expert Inquiry board committee of Supreme People's P
Adjunct professor
Visiting professor
of domestic many university.
"Legal science Basic theory" (Law Press ,1982)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The cross-century ponde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 1993),
"the human rights: rod
toward the free " (Shandong People's Press ,1993),
"Jurisprudence Cours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1994),
"Market economy Was Economy under rule of law" (Tianjin People's Press ,1995)
"Marxism Jurisprudence - - Principle on
Law Concept And Essence " (Populace Press , 1996)
"Jurisprude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1999)
Socialist Rule of Law " ( Law Press ,2002)
" Principle On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Law" (Law Press, 2003)
and so on .
translation work : " General theory of law" (Liaoning People's Press ,1986).
He published
more than 200 articles
in " Chinese Journal of Law ", " China Legal Science ", “ People’s
Daily” , " Guangming Daily" and other Periodicals and newspapers.
Latest articles:
2008,“Discussion on Harmonious Value of Law”,5 Jurist Review
2008,“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Administration By Law”, Law Science Magazine2008-03(Sun Guohua & Zhou Wang)
2007,“Human-orientation and the Paradigm-transformation of Jurisprudential Research”, Journal of Hena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2007-05(Sun Guohua & Zhang Xiaojun)
2007,” Brings honor to spirit of rule of law , deepened idea on rule of law ” , Chinese Journal of Law2007-04
2005,“On several theory ques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Party must lead,but cannot replace government” , People's forum 2005-08
2004, “On the Concept Issues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Seeking Truth2004-06
2004,“several views on Unifying
Marxism legal science theory and China realities ”,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2004-05
2004, “The Division of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aw”,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2004-04(Sun Guohua & YangSibin)
2003,“ realization of democracy of The affluent society and the goal of rule of
law” , Jurists Review2003-01(Sun Guohua & Jiajinghua)
2002,“A Survey of Legal Ideas in the 90 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Russia” , Seeking Truth2002-01(Sun Guohua &ZhangJunjie)
2001,“ Comment on Post-Modernism Theory of Law” , Modern Law Science,2001-02(Sun Guohua &FengYujun)
And so on.
&孙国华:&()&朱景文:(图)&()&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a href='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0' title='文章标题:法的部门的划分:根据和标准法的部门的划分:根据和标准&/&()&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孙国华/..:&()
首页 上一页&下一页 尾页&页次:1/1页 &40篇文章/页&转到:第1页
&搜索文章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编辑姓名&所有栏目法理论坛法治快讯法律哲学法律政治学术信息法律经济法律社会法律文化法学方法部门法理法学教育法理教室西窗法雨学术翻译阅读批评学术人生朝阳法评新书推荐法理基金&&
?&&?&&?&&?&&?&&?&&?&&?&&?&&?&&?&&?&&?&&?&&?&&?&&
&&&&孟强:&
?&&朱景文:&?&&&?&&&?&&&?&&&
?&&周S:&(5月7日)?&&周S:&(5月7日)?&&周S:&(5月7日)?&&刘连泰:&(5月6日)?&&&(5月4日)
?&&李占荣:&(35818人次)?&&顾培东:&(33330人次)?&&孙振中:&(33145人次)?&&&(31384人次)?&&刘光华:&(31322人次)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国家重点学科 主办Copyright & 中国法理网网站访问量:&&&&孙国华学术简介-孙国华 中国人民大学 法理学研究 中共中央书记处 中国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导师 国家领导人 简介
&&&&&&&&&&&&&&
&&文献搜索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孙国华学术简介
文章摘要: 孙国华,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点主持人、博士生导师。1986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讲授法制课,是法学界为国家领导人讲授法制课的第一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创建人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奠基人之一。现兼任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
文章关键词: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院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四位教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繁荣与发展,我校决定授予宋涛等33位老专家、老教授首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以表彰他们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出的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突出贡献。我院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四位教授获此殊荣。
9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授予仪式暨庆祝200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程天权书记在会上宣读了《关于授予宋涛等33位老教授首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的决定》,纪宝成校长一一为首批荣誉教授颁发特制24K金金质荣誉纪念牌及荣誉证书。
在会上,冯惠玲副校长还介绍了本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情况并宣布获奖名单。马俊杰副书记宣布了本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教师名单。出席大会的校领导为上述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荣誉教授代表高铭暄教授、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曾宪义教授先后发言。高铭暄教授充满深情地说:“人大对我来说是母校,是母亲。是人大哺育了我,教养了我。我对人大充满深厚的感情,浓郁的亲情。我在博士生导师岗位上已经辛勤耕耘了21年,至今仍在继续着这项教学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相信并欢迎学生胜过自己,超越自己。” 高铭暄教授对校领导给予的关心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今后力求把工作做得深入一些,细致一些,成效更好一些,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尽到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
附:高铭暄教授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
首先,请允许我怀着赤诚之心和喜悦之情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节日的敬礼!
今天学校在这里隆重举行集会,授予第一批至第四批博士生导师中的33名老教师以“荣誉教授”称号,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借此机会,我对校领导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1984年第二批当中被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从那以后,我就把博士生导师工作列为自己的重要职责。1984年以来我先后招收博士生共43名,其中已经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的31名,另有一名与德国联合培养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尚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1名,其中包括今年新入学的2名。
在指导博士生工作中,我力求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比如,政治上要求他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违规、不出格;学习上要求他们较好地完成新修的各门课程,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有关的经典著作和精品名作;科研上要求他们肯花力气,能下功夫,并且要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发表出来。我要求每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读书能力、翻译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上都要有显著的提高。为此,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指定某些专题让博士生全面收集中外资料,做出文献综述,以便训练他们科研的基本功;又比如,吸收博士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真情实感亲历其境的科研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对于最能表现和检验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博士学位论文,我更不敢稍有懈怠,而是把它看作导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着力去抓,努力抓好。
我还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能够做到五个“结合”,即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与重点深入相结合,研究中国与借鉴外国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他们把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贯彻到全面学习与研究生活当中去。对待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弄清情况,注意分析,努力做到理性思考,恰当地做出结论。这是做学问之道,也是我与博士生相互切磋中经常谈到的话题。
我个人是1953年从人大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以后留校工作的,至今已经52个年头。人大对我来说是母校,是母亲。是人大哺育了我,教养了我。我对人大充满深厚的感情,浓郁的亲情。我在博士生导师岗位上已经辛勤耕耘了21年,至今仍在继续着这项教学事业。在这项事业当中,我基本上做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我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我也从学生身上吸取无数新鲜的气息和营养,不断充实自己。我相信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学生往往比老师更富有创新性,更富有开拓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相信并欢迎学生胜过自己,超越自己。我认为这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应有态度。这是我在博导工作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提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我虽然在指导博士生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但随着时代的前进自己觉得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将继续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博士生指导工作和分配给我的专题讲课工作,在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力求把工作做得深入一些,细致一些,成效更好一些,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尽到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
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电话:010-&&&京ICP备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国华老师出生在山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