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是水平面 ab是斜面上放置质量为M=50kg的三角形斜劈,斜面倾角为37,斜面部分光滑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m2+M)g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南通模拟
A、只说向下运动,没说明是加速向下还是减速向下还是匀速向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一、若m2加速向下运动,则m1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m1和斜面看作一个整体,则整体有沿斜面向上的加速,该加速度可正交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量,则水平方向加速度由斜面受到的向左的摩擦力提供,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由地面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故斜面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二、若m2减速下滑,则m1减速沿斜面上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把m1和斜面看作整体,则属于整体有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有水平向有的分量.该加速度分量由摩擦力提供.故斜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三、若m2匀速下划,则m1沿斜面匀速上划,加速度为零.把m1和斜面看作整体,整体没有加速,处于平衡状态,故地面对斜面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B、由于m1加速下滑,故m1加速度沿斜面下滑,把m1和斜面看作整体,整体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有水平向右的分量,所以斜面受到向有的摩擦力.故B正确.C、同样没有说明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故C错误.D、同样没有说明向上加速向上减速还是向上匀速,三种情况绳的拉力不同.需要讨论.故D错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主要考查你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
静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判定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方法: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以发生摩擦作用的物体中施加摩擦力的物体为参考系,受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一个临界值,是判定接触面间是否出现相对滑动的重要依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317425394225269361073343732119583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推斜劈,恰使物体m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则斜劈对物块m的弹力大小为:(& )A.mgcosαB.C.D.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D试题分析:两者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m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左,对m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正交分解:,可得,支持力,B正确,A错误;将两个物体做为一个整体,可知,将加速度代入得:,D正确,C错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主要考查你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方法 a.作图法:选取统一标度,严格作出力的图示及平行四边形,然后用统一标度去度量各个力的大小; b.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合力或分力的大小。一般要求会解直角三角形。力的分解的几种情况:
分解方法:几种按效果分解的实例:由力的三角形定则求力的最小值:(1)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两个分力垂直,如图甲。最小值。 (2)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乙。最小值。&(3)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 F同方向。最小值。由圆的切线求力方向的极值:(1)当已知两分力F1、F2的大小时,合力,的方向与较大分力间夹角有最大值,与较小分力间夹角有最小值。如图所示,设两分力中F1较大,则合力F与F1之间最大夹角θ满足。 (2)当已知合力F与其中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若F &F1,则另一个分力F2与合力F的方向间夹角有一最大值。如图所示,其最大夹角θ满足。若F&F1时,则另一个分力F2与合力F间夹角无极值,可在0。~180。之间变化:当F1与F同向时分力F2与合力F之间夹角最大,为180。;当F1与F反向时分力F2与合力 F之间夹角最小,为0。,但两分力间夹角有最大值,其最大值满足。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8795379956422772160941384918160116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光滑绝缘直角三角形斜劈ABC被固定在水平面上,其斜面长L=1.5m,倾角为θ=37°.有一个电荷量为q=3×10-5C、质量为m=4×10-3kg的带电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恰能静止在斜面的顶端A处.g=10m/s2,sin37°=0.6,cos37°=0.8.求:(1)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小物块从A下滑到B的时间t.【考点】;.【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对小球受力分析,有共点力平衡求的电场强度,由U=Ed求的电势差;(2)【解答】解:(1)对小物块静止在斜面的顶端A处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物体平衡条件有:Nsinθ-qE=0…①Ncosθ-mg=0…②UAB=ELcosθ…③联解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UAB=1200V…④(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则有牛顿运动定律有:…⑤2…⑥联解⑤⑥并代入数据得:t=1s答:(1)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为1200V(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小物块从A下滑到B的时间t为1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场力作用下的共点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关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蒙山老师 难度:0.80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单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2向下匀..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单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2向下匀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 m2+M)g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B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是水平面 ab是斜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