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日语说 学习中的问题 急

学习日语的八大误区
日语作为我的第二外语学习已经两年了。我感到目前日语学习,尤其是作为二外来学存在着不少误区,如不指正,可能会误人子弟。
 1. "日语学习是先易后难"
  大错特错。
  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变成真理",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流传最广的谎言了,甚至不少老师也深以为然。
  比较日语与英语的学习,为何日语学习有现易后难之感呢?
  首先是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包括日语专业的同学),都已经有了英语学习的经验。无论水平高低,无论英日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这种学习外语的经验是最重要的,这是不知不觉中拥有的第一个优势。
  其次,从语音上讲,由于有汉语和英语作为基础,日语的5个元音实在是简单,有人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背过五十音图。但是,在日语能力考试中,听力却始终是中国学生的弱项;日语口语可以与日本人以假乱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如果日语语音真的如此简单,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日语的口语和听力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发音,它是附着在语法结构基础之上,同时又包含了众多日本文化特性的。所以,如果没有对语法及文化的深刻了解,即使能够听得出,说得出一个个假名又怎样?
  最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和外来语。对于已有中英文基础的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享受优势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外来语及汉字读音规律的总结。有人甚至将money自以为是的写作マニー,并认为比マネー要强多了。
  看到汉字也不去考虑音训读法--反正意思也明白。这样混过去,开始的时候的确很容易,但却为今后的艰难埋下了伏笔。如果教师不在一开始就端正学生态度,会走很大的弯路。因此,"日语学习先易后难"这种说法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可悲的是它还在毒害着许多人。
  2. "我学英语很多年了,受够了死记硬背的折磨,在日语学习中要彻底抛弃旧路"
  大错特错。
  毋庸置疑,我国英语教学存在严重失误,费时多而收效小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失误决不在于从语法入手学习英语。恰恰相反,在一个英语是外语的国度里,采用从"词汇+语法"作为突破无疑是最见成效的。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失误在于有了基础之后,高等教育中听说训练无法跟上,同基础教育无法衔接。
  但是,目前日语教学界,尤其是二外日语教学往往忽略词汇及语法的重要性。对于日语这门包含海量词汇和极其复杂的语法体系的语言来说,这样做是矫枉过正,得不偿失。如果说日语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口号下,还有时间和精力保证对词汇和语法的投入的话,那么对于二外学生而言,在短短二年时间中想要掌握基本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没有基础的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就无法在走出校门后进行自学。
  举例来说,在我校,经贸院和英语学院同时开有二外的日语课程,除去课时略有差异外,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差异是教材的选择。经贸院采用的是上外的《新编日语》,英语学院采用的是《标准日本语》,可以说是专业和二外的经典用书了。特例不算,最终结果是经贸院的学生至少能够在毕业时阅读简单的日语文章,而英语学院的学生的日语则基本上在毕业时交还给老师了。
  校内的学分课尚且如此,社会上的辅导班的教学成果就更不必说了,一个班能坚持听半年不逃课的人都寥寥无几。这实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比英语还要严重:英语教学无论多么失败,至少为大学的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础,而二外日语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基本是无用功。这不能不说目前我国二外日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的偏差。
三、学好日语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们学习的外语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学任何外语都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只是学习不同的外语所要注意的事项有所不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语里汉字很多,看起来要比其他没有汉字的外语容易得多。其实日语是典型的“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难功外语。下面我把在17年的日语学习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心得概括一下。
  助词是日语的关键!在听的时侯要注意助词。比如:彼は言いました(他说了。强调谓语“言いました”)。彼が言いました(他说了。强调主语“彼”)。彼に言いました(对他说了。表达对象)。这三个句子由于使用的助词不同,其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平时弄清助词的用法和意思,听的时侯注意助词”是提高日语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注意结尾词
  日语的谓语在句尾,不听到最后不能推测句子的大意。除了谓语(动词)外,结尾词也非常重要。想这样的结尾词有很多,常见的有:肯定,否定,意向,义务等等。
&记住正确发音
  平时在学习单词的时侯,一定要记住它正确的发音。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也有声  调。平时学习时记住正确的发音对于听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一个单词通过耳朵被输送到大脑里以后,在大脑里去寻找和它一样的词。如果找到了完全一致的词,就完成了它的任务,也就是说马上就明白了它的意思。但是,如果储存在自己脑子里的单词的发音有错误,那听到的词在脑子里去找和它一样的词就会遇到麻烦,找到这个了觉得不对,又接着找下一个,当然听懂就需要时间。
&要背就背得牢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听了以后发现有些词背过,可就是想不起来。为什么?就是因为没背劳。有时候老是在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与其记10个忘5个,倒不如只背牢5个。千万别图快,要扎扎实实地往前走。
&平时多听磁带
  平时多听磁带为的是让自己的听觉器官多适应日语环境。在听的时侯注意养成找到自己的盲点的习惯。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薄弱了,就有了去强化它的方向。
&平时多记例句
  做好“说”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但是对我来说,平时多记例句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爱把时间放在背单词上。单词固然重要,但是只背单词的意思了,而不知道它的用法也是徒劳。平时多背例句!如果背,就要做到背得能够脱口而出。如果想说得流利,就必须做到这点。
&注意文章的顺序
  除了小说、散文、随笔以外,文章一般有其规律。大致来讲,第一段是开端,也就是文章要说什么。第二,三&&&段是举例说明或论证,它们把开端具体化。最后一段是总结。首先脑子里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以后就容易推测下文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先做到心中有数。
&一边读一边作记号
  读文章时,养成一边读一边作记号的习惯对于理解日语文章非常有用。因为首先日语的语系和汉语不同。还有在日语文章里,修饰语一般比较长。句子一长,有时侯就弄不清了。作记号的时侯,比如如果遇到定语(修饰语的一种)把它用括号括上,助词用圆圈儿圈上,等等。在读每个句子的时侯,注意找出主谓宾。
&注意接续词
  顾名思义,接续词是连接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词。它们对于理解文章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接续词有表示原因结果的,有表示转折的等等。
&注意表达作者看法的词
  日语表示看法的词很多,但是不像汉语那样容易做出非常肯定或否定。日本的文化有比较暧昧的一面,也就是说喜欢把话说得比较婉转。在文章中这种表达非常常见,比如:~ないかと思います,~ないかと思われます,等等。注意这些表达作者看法的短句,对理解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注意文章的结构
  写文章和读文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写一篇小论文或说明文等文章时,就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段是开端,简单阐述自己要写的内容。第二,三&&&段是举例说明或论证,把开端具体化。最后一段是总结。
&注意接续词
  在文章中使用接续词非常重要。它使一篇文章看起来有连贯性。比如在举例的时侯,用“例えば”。在举几个具体说明时,用“まずは…,つぎは…,最後は…”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写小论文时做到多使用文章用语。比方说“しかしながら”等。
&注意句子成份的顺序
  写每个句子的时侯,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状语(时间,地点等),定语等的位置。日语的顺序大致如下:主语+{时间+地点+方法+对象+期间+方向+数量}+宾语+谓语。一定要注意助词的用法。
  以上总结了我的一些心得,但是学好日语和平时的练习是不可分割的。注重平时的积累无论对于任何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怎样记忆日语单词和句型
就英语学习和日语学习而言,我认为还是日语相对好学一些。日语的发音简单,所以入门相对比较容易,而且文字当中有大量的汉字,中国人学起来会有一点亲切的感觉。如果我们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的话,恐怕你的日语早已经佩啦佩啦(ぺらぺら叽哩瓜拉)的啦。
  任何一门外语学习都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这是很让我们头疼的一件事。在日语学习当中记忆这些大量的单词和句型除了长期不懈的勤勉以外,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巧妙的利用汉字。因为日语当中使用着大量的汉字。从这一点上来说日语是非常适合中国人学习的。
  我是刚学完《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8课就来到日本留学。最初与日本同学的交流就是通过汉字的写写画画开始的。而且日本的学生一般都对漫画非常感兴趣,许多男生从小就通过漫画了解到了许多中国的文学和历史,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史记》、《水浒》等。我的日语虽然只学了两个星期,但是当用汉字写下“孙悟空”、“猪八戒”、“刘备”、“关羽”、“刘邦”、“项羽”等人物的时候,我同寝室的日本同学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大家的交流就这样很愉快地开始了。在之后的日语学习中一遇到听不懂、解释不通的时候,我的日语老师就把汉字写在黑板上,配合着他那各式各样非常搞笑的肢体语言,我总是能够在欢乐的气氛中理解老师的意思。
  具体说,可以巧妙利用“合璧”的方法来学习日语单词。
  首先我们要熟练掌握一百多个日语常用汉字。如:“学”、“生”、“会”、“用”、“電”、“気”等,利用这些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根,然后把它们拆开重新排列组合,就变成了许多新的单词。
  例如:在学习“先生”这个词时,可以通过前面学过的“先週”和“学生”这两个词,把其中的“先”和“生”单独拿出来,重新组合,就是“先生”这个新词,而且和在原来词中的读音是相同的。这样记起单词来就方便了许多,不用逐一地去死记硬背,不但复习了前面的单词,这个新词也很容易就记住了。
  有些常用的字根会和许多词组合在一起。如“気”这个重要的字根就可以组合成“天気”、“電気”、“元気”、“人気”、“空気”、“景気”、“陽気”、“気候”、“気温”等常用单词,而且在这些单词中的“気”的读音(き)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在记忆单词的时候,不但要记这个单词整体的读音,而且组成这个单词的每一个汉字单个的读音也要记住,这样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个日语汉字的读音以后,记单词就变得轻松了。这就是“合璧”的方法。
  大家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会发现许多语法书都是通过一条一条的句型来展开和构成的。通过句型来学习日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是那么多的句型如何来记忆呢?
  我认为,日语只有语法,没有句型。句型只是总结出来便于我们学习的一种形式。我们把总结出的句型再重新拆开进行分析,通过直译的方式翻译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例如:“~てもいいです”这个句型,表示可以做某事。其中“て”是前面动词的“て”形,表示前面那个动词的中顿,“も”表示“也”,“いい”表示“好”,那么把这三个词合起来直译的话,就是做前面那个动作也好。
  比如这个句子:“行ってもいいです。”
  直译的话就是:去也好。从中引申出“可以去”这个意译。
)表示“不行、不可以”的意思。“な”前面要接动词或形容词的未然型。表示“必须做某事”。  再例如:“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这个句型表示“必须”的意思。其中“な”表示“否定”,“ければ”表示“假设”,“ならない”是“なる”的简体否定,日语汉字是“成らない”,即“不成”(还是老北京话
  比如这个句子:“学校に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直译的话就是:学校不去的话不成(不行)。那么句型书上所说的这个“必须”的意思,就是从上面这个双重否定句当中意译而来的,实际它本身的意思是“不做这个动词不行”。同时也体现了日语喜欢用否定的特点。
  把句型这样拆开一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就容易记忆了,所以说没有句型,但语法是有的,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而句型则可以灵活地记忆和掌握。
五、培养实用性听说能力的方法
实用性听说能力的培养向来是外语教学的一道难关。分析当前初级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并不是传授的知识太少了,而是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许多学生都深切地体会到尽管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可是却依然感到学习日语困难重重。词语、句型记是记了,可真正用起来就不是地道的日语。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因为其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解释清楚语言点在实际生活当中是如何运用的,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无法把一个个的单词、语法知识真正转化为鲜活的语言了。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工具,是拿来用的。这里的“用”,不仅指的是会看会读,还要求会听和会说。这就表明学习外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上,还要大量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要强调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即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初级阶段日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重点从传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来;而作为学生,则要理解“学会”的真正含义,即能够用来与他人交流才叫做“会”。
  那么,究竟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呢?结合多年来初级日语教学经验并应用心理学领域关于高效记忆的理论,我们推荐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利用汉语小背景的巧妙暗示,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日语听说的学习。汉语小背景的方法适合于引导初学者轻轻松松学习日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符合记忆的规律。具体作法是:
在教学中创造轻松的氛围
  初级阶段是整个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零起点的学生,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其对日语的运用能力。利用汉语小背景提示日语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教学法,可以在教学中创造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许多实用的内容,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时立刻就能派上用场。这势必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这种自信是顺利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前提。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信心。
利用母语作背景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母语来为初级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学习日语的人借助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的母语知识和理解能力,可以更快地理解日语的内涵和规律。这样的理解能力就为较短时间内学好日语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我们可以利用中文背景设置带出日语短句。用母语来说出背景,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语言应用环境,将母语思维与日语学习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
关键词学习策略
  很多人都认为学外语最头疼的事就是记不住,往往今天学的单词,明天就忘了,让很多日语爱好者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记单词的最好方式是放在句子中去记,因为只有在句子中单词的意义才会变得鲜活;只有在句子中单词的意义和用法才会变得明确;句子为理解和掌握单词提供了上下文环境和线索。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单词或语言点设计数个句子,充分体现该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特点,并且通过高频刺激,实现最好的记忆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反复研习各种场景下的日语句子时,不但充分领会了集中训练的关键词,更能利用这些词作为记忆线索,经重复后记住多个句子,当然也记住并准确理解了这些句子所适用的场景。
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 
  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是指:人的短期记忆每次最容易吸收的信息量是七个单位。据专家实验表明,通过短时记忆后,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词,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词,都不超过七个。(注1)因此,在设计日语内容时,尽量设计成较短的句子,这样,学生在听和跟读的过程中,既不感觉费劲,又容易记住。
  上述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设置成背景的主角,激发学习者说的欲望。汉语场景后多个句子的高频训练,使学生完全掌握句型、单词,为口语表达做好深厚的积累。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当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与背景相同的场景时,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说出纯正的日语。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听说能力,使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这种方法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附录:附上一个具体的例示。
  关键词:おねがい
  おねがい[お願い](名词):请求,拜托。
  おねがいします[お願いします](动词):请求,拜托。
  1.你今天第一天来公司上班,按照日本人的习惯,你客气地对大家说了一句: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2.你拜托同事帮忙打印一份文件,你客气地说:これ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这就麻烦您啦)。
  3. 有人打电话找姐姐,可姐姐不在家,你让他把号码留下说:お電話番号、おねがいします(麻烦您留一下电话号码)。
  4. 你想让利香帮自己查找一些资料,就走过来对利香说:おねがいがあるんです(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5. 同事正在办公室看报纸,你有事找他,于是就打断说:おねがいし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ですが(我有事要拜托你)。
  6. 静子正在忙着打扫房间,你想请她帮个忙,就说:おねがいできますか(我能麻烦你一下吗)?
  7. 你要出去买份报纸,就安排来家里做客的同学帮忙照看一下家,你说:留守番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请你帮我看一下家)。
  8. 你急着去听新年音乐会,可衣服脏了得洗一下,你解释原因后对淳子说:だから、おねがい(我就拜托你了)。
六、如何提高日语听力能力
日语听力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才能提高听力水平呢,我想这个答案人人都能回答,就是多听,但是听些什么呢?
  首先,听课文,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日本语能力考试的重点,因为有原文对照,这点非常重要。
  其次,听日语广播,没条件经常上网的朋友可以买个带短波的收音机,天天坚持听NHK的广播,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浏览NHK的网站,该站每天均提供大量的新闻视频,全都是rm格式,文件不大,而且提供的带宽也不错,56k的猫也可以看的比较流畅。就算几乎听不懂,也没关系,有一段简单的文字可以对照大意。听完后可以查查感兴趣的单词,对于积累单词量也是很有好处的。相信坚持几个月以上,语感与听力能力一定能大幅提高。(当然,是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的)
  最后,就是考前的突击。考前天天听前几年的全真试题的听力部分(现在书店里都有卖的)
  好了,考试时100分拿他个75分也就差不多了,你的听力就已经相当出色了。据我所知,好象还有不少考生考听力时干脆全选一个答案,惨,如果这样的话,通过的几率就太小了。况且听力能力太差,以后真正与日本人交谈也会感觉很困难的,还是好好练习吧。
七、学习日语的一些小感想
有同学问我,是否有一些好的学习经验可以告诉他们。其实,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学习的方法应该说是属于比较传统,或者说是比较笨的那种类型。在这里,我作为一个比大家早学了几年日语的人,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当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觉得,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快。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读写听说”这几个方面勤勤恳恳,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所谓“读”,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熟读单词、课文,尤其要尽量养成晨读的习惯。这样的大声朗读不是一种机械性的活动,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专心,留意自己的发音、所读的单词和句型,这可以使我们的舌头变得灵活,有利于我们纠正发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更便于我们对学习过的东西形成条件反射。“读”的第二层意义是指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读一些难度相当的语言材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留意保持敏感,注意积累新的词汇、语法现象和句型,培养语感。同时,这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日本各个方面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因为我们今后在运用日语的过程当中,不单单是会用语言本身,还要使我们的谈话有更多的内容。
  这里的“写”,包括笔记、归纳总结和笔头练习。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遇到重点、难点,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随手记下来。在做笔记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善于动脑子,多比较,多归纳,只有这样才会使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能吸收。培养写的能力的外语学习中的一大目标,多做笔头的练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通过做练习,我们还能尽快地发现自己掌握得不牢的地方以及其他缺陷。
  “听”通常是外语学习当中的一个难点。听力需要单独地培养强化,而又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与个人掌握的词汇量、句型等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所以,要想提高听力,首先需要牢固掌握在精读课上以及平时的学习当中遇到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要提高在听力课上的学习效率,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快而全地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在课下,最好是将听力课上的内容重复听,并跟着磁带进行复述。同时,在听写、复述的时候,留意培养快速记忆的能力,将听到的内容尽量快而准确的记录下来,遇到听不懂的词,也最好是尽量听清发音,并把假名记下来。无论听什么,都要专心并尽量记住。这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对今后的学习翻译起到一定的帮助。除了课堂上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应该主动地多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例如听一些简单的日语材料,或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听听日语广播等等。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听懂不了多少东西,但至少这会让我们对发音、语流、语气的感觉。长时间坚持下去,对我们语感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说”是我们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最难提高的一种能力。在初学日语的时候,我认为说的基础在于我们所学习的课文。课文熟悉,并且清楚各个句子、词汇所使用的语境,我们就容易准确地使用它们。在练习说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经常犯的毛病是缺乏勇气和半途而废。也许我们无法做到随时都尽量地用日语思考,但是在学习一个新的句子之后,我们应该尝试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它。读、听、复述其实也同时在为说打基础。例如,我们在上语法课的时候,可以复述老师和同学造的正确句子,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口头复述例句。利用听力磁带进行跟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不提高说的能力,就不可能算是真正学好了一门外语。
  我觉得我们学习外语最终的目的是运用。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尽快找到对自己来说合适的、效率高的那种学习方法。
九、日语单词记忆方法
学习日语的人常感记词困难。日语词确实难记,因为难寻规律。学习印欧语系诸语,可用词素分析法将词分解为词干和词缀,加以整理,即便利于记住。日语词不是这样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词素分析法用不上。日语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有和语词,有汉语词,有混合词,有派生词;此就其来源而论。在读音方面,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为音读,尚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等。因而日语词的状况复杂,难读难记。学习者以记词为苦,是有基因的。
  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词的关键。只要抓住音和训,记词即非难事。但因音读和训读状况极其复杂,不加深究,则无法弄清其实际,所以学习者感到无从下手。同一汉字,在这个词里音读,在那个词里训读;况且音读和训读都有数种读法,更使人无从掌握。
  为了顺利地记住日语词,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音读和训读。自从汉语和日语发生关系以来,就在日语中引起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除音读和训读外,还有音训混读,就是在一个词内,有的汉字音读,有的汉字训读,形成音训混合全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汉字的读法,而主要是由于日语中的造词所引起的。
仅据以上简述即可明显看出日语词呈现复杂现象的根源,同时也说明要解决日语词的难记,就必须抓住音和训这个根源。否则,抓来抓去,总在枝节上转圈子,终究不得出路。
  我们列出了五十音图“あ”行至于“わ”行的全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虽然各行的音读和训读有多有少,甚至多少悬殊,有的音读汉字多而训读汉字少;有的反之,音读汉字少而训读汉字多;有的两者多少大体均等。情形虽是千差万别的,但不论情形如何,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那就是:日语汉字的读音——包括音读和训读——是稳定的,固定的,大体上是不变的。如前所述,汉字的读音稳定,构成词时,词的读音也是稳定的。例如汉字“生”字,它的音读为“せい”,所以它所构成的词:“学生”、“先生”、“生活”、“生物学”等,它们的“生”字都读做“せい”。音读是如此,训读也是如此。例如“手”字训读为“て”,于是它构成大量训读词如:“手痛い”、“手利き”、“手提”、“手塩”……等等,“手”字都训读为“て”。
  由此我们找到记住日语的关键,寻得记住日语词的窍门。因为不论汉字是音读或是训读,在构成词时其音相当稳定,这正是我们发现的窍门,找到的关键。西文的语言,印欧语系诸语,它们的词可依词不达意素分析法而划分为词根(词干)和词缀(后接部分);这样划分,即可形成条理,找出规律,得出构词的要领,以便于记住单词。日语与印欧语系诸语完全不同,其构语法是另一个样子,词素分析法用不上。况且日语中有和语词(日语固有的词)、汉语词(来源于汉语的词)、外来语词(主要指来自西文语言的词)以及其他等等。同是汉语词,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是音读,有吴音、汉音、唐音、宋音、现代汉语音,还有在汉语音的基础上加以日语音韵化而形成的惯用音,等等。因此,日语单词的读法确实是千状百样,使人弄不清,摸不定。于是学习日语的人对于记住单词甚感困难,因而迫切希望得到简便的记词法。
  诚然,日语词的状况极为复杂,况且完全用不上西文语言的词素分析法;只有另外找寻一个办法,取得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简便可行的记词法。根据日语的特点,日语单词的来源和构成,我们找到音训记词法,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不论日语词的来源多么复杂,构词的状况如何多种多样,我们只要抓住音和训二者以为纲,就可形成规律,得到系统。
  为了讲清音训记词法,本书(《日语词汇的奥秘》)列出了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自“あ”行至于“わ”行的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而且每一个音读和汉字和训读汉字列举了例词。从所列材料即可明显地看出:(1)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2)总地说(就大体而论)音读或训读的一般规律是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以上两条是总的规律,可以概括日语单词的一般状况。首先说音读和训读相当稳定这一特点。就是说,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前已举出,例如音读方面,汉字“生”读做“せい”,在“生”字构成的音读词中,“生”字都读“せい”。“生”字训读为“いき”,于是“生”字构成的训读词中,“生”字都读“いき”;这是训读方面的状况。可见不论汉字的音读法或训读法,其音的读法(音读或训读)都相当稳定(固定),而不是时常变化的。举例如下:
  汉字“生”的音读为“せい”,在其所构成的许多音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せい”:
  生活(せいかつ)、生产(せいさん)、 生物学(せいぶつがく)、学生(がくせい)、 先生(せんせい)……,等等。
  汉字“生”的训读为“いき”,在其所构成的许多训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いき”:
  生き馬(いきうま)、生き字引(いきじびき)、生き恥(いきはじ)、生き別れ(いきわかれ)……,等等。
  由此明显看出,由汉字构成的日语词,其构成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法;音读汉字构成音读词,训读汉字构成训读词。二者明显有别。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进入日本后由日本依汉字原音以反切法读出,这时不免受到日语音韵的影响,也就是将该汉字的原来的音加以日语音韵化,这样读出的汉字音,就是日语汉字的音读。汉字训读与该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毫不相关,而是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根据该汉字的字义而以相应的日语词与之对应,可以说是用日语词将该汉字译而读之。例如,汉语的“油”和“脂”字,日语汉字的训读都是“あぶら”。写汉字“油”或“脂”,训读为“あぶら”,这岂不是译而读之吗。由此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以汉字原音(在汉语中原来的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成,所以它们或多或少总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语音有近之处。当然,由于日本人在古代接受汉字时是以古汉语音为根据,而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可用现代汉语(特别是普通话)的语音与日语汉字音读相比。纵然为此,日语汉字读音与现代汉语的汉字读音仍有某些相近相似之处。至于训读汉字,它是由汉字字义来的,也可以说是该汉字的日语释义,或说是该汉字的日语翻译,所以它与汉语音全然无关。
  日语汉字读音的稳定性,对于我国人学习日语大为有利,因为这与汉语汉字的读音稳定性相同。在汉语中“生”字读sheng,在“生”字构成的词中,“生”字读做sheng。
  再说第二个特点,就是说,一般而言,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这可以说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词,亦即日语固有词,也就是说,汉语尚未进入日本时日语中原已有此词了。例如,“山”字训读为“やま”,就是说,汉语的“山”字进入日语之前,日本人称山为“やま”。和语词作训读是日语的一个规律。例如“言”字训读为“いい”,这是从“说”这个意思来的,和语词有“言い合い”、“言い掛かり”、“言い値”、“言い伝え”、“言い渡し“等等。这些都非汉语词,而不是自汉语来的,而是和语词,就是说,这些词是日本语言中固有的,而不是自汉语来的,它们都是训读词。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日语词分为两大类,一为汉语词,是来自汉语的;另一为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固有的,非源自汉语的。一个汉字,有音读,有训读。音读依汉语原音,训读则是以日语译该汉字之义。这就是我们的音训记词法的基础和根据。
  我们由此而找到规律,寻出记住日语单词的窍门。
  请注意,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不要一个词一个词单记,而要以汉字为基础,以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根据。这是个好办法,完全可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汉字为纲,形成系统,构成胺络。一个汉字足以带起千百个词。记住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一般说,绝大部分的词都依此规律,例外是少数。音读有时可能不仅一种读法,但总有一个读法是主要的,即由该汉字所构成的绝大部分单词都照此音而读,而其他一个或数个读法则是次要的,只有少数词照这次要的读法读音。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首先要记住汉字音读中的主要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多数的词。然后再记其他一个或数个次要的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少数的词。训读一般不像音读那样,极少出现一个汉字数种训读法,大多是一个汉字一个训读法。
  当然还应看到,日语词的构成杂乱,符合规律的终属多数,例外则属少数。采用我们的音训记词法,完全可以解决记住绝大部分日语单词的问题,至于属于例外的那些词,只要在记住绝大多数词的同时加以注意,即不难记住了。任何规律都是概括绝大多数,而允许有例外存在。这不但在语言方面是这样的,在其他方面莫不如此。
  音训记词法以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基础,是循着日语词的构成和发展而来的,因而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它不仅行之有效,而且简便有序,有条理,成系统。以音训为纲,自然能够以一个汉字带起(贯穿)其所构成的所有的词。这个道理十分明显,合情合理,切合实际。况且这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记单词。因为我们中国人学习一个一个的汉字,记住汉字的音,在任何场合,在任何词里,一见着这个汉字,就读这个音。学会一个“飞”字,遇见“飞机”、“飞行员”、“宇宙飞船”等只要有“飞”字的词,都有会认识这个“飞”字。因此中国人学日语记单词更适合于采用音训记词法。总之,记日语词以汉字的音和训为纲,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日语中引入汉语词,称为“字音语”,另外又创造出打新的词,称为“和制汉语”;二者皆用汉字和假名书写。不仅这些,还有日本人依照汉字而创造的新字(汉字中原来没有的字),称为“和字”或“国字”。这样一来,日语词就在复杂之上更加复杂起来;难分条理,难辩体系,实在难记。在如此而已复杂混乱的状况下,只有抓住音和训这个总纲,才能化繁为简,以纲带目,记词的难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为便于记词,掌握音读和训读是十分必要的,已如上所述。从日本人创造汉字看,也可看出读音与日语词的关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学习汉字造字法而创出新字,称为国字或和字;这种字是训读的,举例说明如下:
  俤(オモカゲ):由“人”和“弟”二字组成。意为“面貌”、“影像”。
  働く(ハタラク):由“人”和“動”二字组成。意为“寒风”。
  凪(ナギ):由“風”和“止”二字组成。意为“风住,风停”。
  峠(トウげ):由“山”和“上、下”三字组成。意为“山顶”、“山岭”。
  噺(ハナシ):由“口”和“新“二字组成。意为“故事”。
  榊(サカキ):由“木”和“神”二字组成。意为“寺庙的树”。
  颪(オロシ):由“下”和“风”二字组成。意为“山风”。
  毟る(ムシル):由“少”和“毛”二字组成。意为“揪毛发”。
  畑(ハタ):由“火”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畠(ハタ):由“白”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辻(ツジ):由“十”和“和“辶”二字组成。意为“十字路”。
  躾(シツケ):由“身”和“美”二字组组成。意为“教育”。
  鱈(タラ):由“鱼”和“雪“二字组成。意为“鳘鱼。
  除了上列诸例外,还有一些,如椙(スギ),樫(カシ),糀(コウジ),柾(マサ),襷(タスキ),なまず(ナマズ),ぶり(ブリ),麻呂(マロ),等等。这些都是在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依照汉字造字法而创造的字,即国字(和字)。这些国字多依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方法创造而成。例如,用“人”和“动”二字相合而成为“働”,以表示“劳动”。以“口”和“新”二字而为“噺”,以表示“新鲜的话儿”,转而为“故事”之意。(这里对原文有一小部分省略——因为我的日语输入法写不出部分日本汉字。)
  如前可述,音和训是日语词的重要因素,因而是记词的关键。只有从音和训入手,才能找到日语词的构成。找到词的构成才能由此分析归纳而求得规律,进而据此规律而形成体系。这样,日语词的状况再复杂再繁乱,也可理之井然,纳入轨道,化千为百,理百为十,终于在杂乱无章中找到明晰的头绪,自可分别归类,记住单词就不难了。
十、日语听力应试技巧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一)
去年刚考了一级,好像打仗一般,累得筋疲力尽,三月总算拿到了对得起自己汗水的分数。现在想想每年这时还有许多朋友正忙于应付鬼子的刁钻问题,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当然高手可能不以为然,不过对象我一样没去过日本又非日语专业的学友可能会有些用吧。
中国、新加坡等同属汉文化圈的国家地区,学起日语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汉字。即便是从未学过日语的中国人,拿到一份日文报纸,瞎蒙也能猜懂不少。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学外语时弃英从日的主要理由(当然也包括我)。同样道理,也有不少日本人因此而选择学习中文,我有个日本朋友来中国留学,分班的摸底考试结束后竟给分到C班去了,本来象他这样除了“你好”“谢谢”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只能去入门级的F班。
&因为汉字,我们学习日语开始时进步飞快,学完《标日》初级(上)后(相当于日本语能力试验4级水平),普通的夜校只需30多个课时,就能看懂一般的指示性文字如简介、导游图,甚至一般的新闻,以及和日本人做简单的交流。这在一般学英语的人眼中看来,是决不能及的神速。
然而恰恰正因为这样,汉字就成了一副墨镜,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让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水平。想起几年前考4级得分竟然不足160(满分400),这怎能不令我汗颜。衡量日语水平高低的标志就是听力,因为听力没汉字,你没学好就是听不懂,猜都没法猜。有个学医的朋友日语学习10年,水平已经令人望而生畏了:1级试验文字语汇满分(100),文法读解满分(200),听力30分。每年国内考生的听力平均分总在40分左右徘徊,而在日本的留学生往往都能及格,为什么?你没有不得不听日语的环境,你没有对听力进行专门训练,光靠背词汇语法,你就没法提高,听力不高你就无法使用日语交流。那样的日语无非是“屠龙之技”罢了。
&  常听老师说“学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大抵暗示日语的难度远胜英语,学英语的恐怕会给我仍臭鸡蛋了。不过学习语言其实等同于学一种文化(吴老师语),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文化渊源越深,表达方式就越复杂。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不足百年历史,为了便于和非英语母语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选择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是理所当然的。倘若遇上研究英国文化的专家,恐怕就会对英语真正的难点有深刻感触。而日本这样长期以单一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才会对诸如“对不起”的十几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微妙差距有着清晰的定义。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二)
 当年让吴老师对我们这班学生煞费苦心的不是教我们日语,而是要改变我们这些理科生的思维方式。“I&U=
P”是众所周知的功率公式,它表示电流和电压的乘积等于功率,它具有唯一性,已知电流电压只能得出唯一的解,而不会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语言却不是这样,它没有唯一的规律只有相对的规律。大家都知道“果物がすきだ”表示“我喜欢水果”,这里“果物”是名词,“すきだ”是形容动词,所以两者之间应用助词“が”连接,而有些书上却堂而皇之写着“果物をすきだ”,这是怎么回事呢?“を”不是连接谓语和宾语的吗?是印刷错误吗?不是,“这是例外,日本人就这么说”每当问到此类问题时,老师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这老师怎么这样啊?嘴上不说心里却老嘀咕。等到随着时间地流逝,掌握地词汇、句型多了,慢慢拥有了所谓“日语思维”时,这些问题全都不再是问题。
有次我问日本朋友一个词是形容动词还是动词,那朋友张着大嘴“啊”了半天也没说个所以然来。反倒问我一个中文词的词性,这次轮到我瞠目结舌了。原来自己的中文语法也是一塌糊涂啊,可这并不影响我们看电影电视,也不影响我们交谈或是争吵。有人说大学的英语教授说的英文没有纽约街头收破烂的流利,虽然有些偏激,但抛开教授应有的学识价值不谈,就语言的应用来说倒也不失偏颇。
所谓语法,不过是造出来给初学者学的。就如同孩子学走路,开始需用学步车一样,等你会走了,甚至会跑了,还用学步车只能束缚自己,到头来哪儿都去不了。所以学语言到中级以后就应该大胆抛弃语法,注重听说,除非你有志做语法专家,或语言教师。
学习语言要讲究语感。在学日语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汇,倒是有个游泳的”准专业人士”教我学游泳时大谈“水感”。在我短短的三年高中排球生涯里,拿过两届市排球冠军,当时的教练常和我们讲“球感”。所谓“语感”、“水感”、“球感”听起来好像容易明白,不过是种感觉,真正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比如排球简单说只有“发垫传拦扣”五大基本功,训练只有这么单调的几项,尤其以素质训练最为艰苦。等到比赛时,球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却经常会有戏剧性的时刻,明明救不到的球救到了,明明扣不到的球扣到了,明明拦不到的球拦到了。所有这一切是训练场上都不会有的训练姿势,竟然都能做到,也只有这时才会深深理解“球感”的真正含义。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三)
正是因为要讲究“感”,语言的学习就和理工科的学习就有了截然的不同。在理工科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个公式或是一个解题思路,水平就会上升,因此如果来绘图的话,学习水平是一条随掌握的知识量上升的曲线,而语言的学习却是阶梯线。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遇上不管怎么背课文、背单词、读、听、说,水平不见上升反而略有下降的时候。这种现象在日语里叫“かべ(壁)”,常用“壁を突き当たる、壁にぶち当たる”来形容学习工作遇到了障碍。只要突破了这层障碍(壁を仱暝饯&耄⒂镅缘难熬突嵊幸桓龊艽蟮奶岣摺R虼擞镅匝暗慕韧【鲇谕黄普习氖奔洌飧鍪奔湟蛉硕欤械暮芏蹋械暮艹ぃ踔燎钇湟簧嘉薹缭健D敲慈绾尾拍芡黄普习扒蠓⒄鼓兀?/FONT&
"量的积累才是引发质变的关键!"吴老师常这样对我们说。没有坚实的量作为基础,谈什么都白搭,那样的日语是“砂上の楼閣(空中楼阁)”。增加量其实就是要大量练习,练习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習うように慣れろ)。因此你要提高交流能力呢,就要多和日本人交谈;你要提高词汇量呢,就要多背单词;你要提高听力呢,就要多听写;你要提高日本语能力试验呢,当然就要多做题了。这次能力试验还没考,我就有信心能过,事实上的点数也在估分的范围内。为什么?就是因为有量!为了备考,我做完后订正、并完全弄懂的习题集有15公分厚。91年-01年的日本语试验听力问题全部听写订正完,总时长495分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试题全部上传供大家下载,并且听写原文全部发表在论坛供大家参考)。做题做的多了,逐渐会有奇怪的事发生,明明你你没看懂这道题的意思,明明你并没有完全听懂,你却能准确无误地给出答案(恐怕是“题感”吧(玩笑))。这并非是机缘巧合。刚学日语时最头痛的就是听力,当时的老师也是轻描淡写地说“慢慢听吧,听得多了就听懂了,听到后来日本人还没说出口你就会猜到他会说什么”。这就是真正的“语感”,没有量,你甚至连他这句话的意思都无法理解。
 记得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位老人谈学英语的经验,当他把听坏的17部录音机拿出来时(当时还没有复读机),那场面及其震撼人心。这是多么大的量?我的启蒙日语老师说他读大学时背单词用掉的纸有几十公分厚,这又是多大大的量?吴老师说她每天早上练30分钟”速口言葉”(绕口令),十年如一日,又是多大的量?现在对于学外语,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个人蹦出来倡导一种方法,方法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实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重视词汇的,如我的启蒙老师,词汇量大,自然阅读厉害;有重视听力的,如那位老人,听力超群;有重视读说的,如吴老师和李阳克立兹,发音标准交流能力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量。听坏的录音机是量;用掉的纸是量;20岁每天读课文20遍,30岁读30遍是吴老师要求我们的量。天下武功异路同途!
所以学习语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再选择学习方法,最后加上量,耐心等候质变的到来。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终)
 刚学日语时,老师常叫我们要加强阅读训练,要精读、泛读一起抓。训练听力也不妨“精听”、“泛听”双管齐下。
 “泛听”可以选择电台、电视上的日语节目。我在北京时经常听调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晚8-10点,节目比较丰富,通常是一中一日两位播音员主持。语速适中,很适合初学者。NHK就比较恐怖了,原汁原味的日语,只有谈话类节目能听懂些,而且内地还不一定收得到。还有可以去网络上去找日本电台电视台的网站,本站的新闻类资料就是从日本网站上收集而来。另外就是看日本的电视剧动画片,这就是语言专业的视听课。怎么样,学语言挺好玩的吧。“泛听”不要求每个字都听明白,主要锻炼的是“感觉”,关键要体会说话人的感情,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语言色彩。电视剧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是此类训练的上上之选(能力试题中有不少模糊的说法,不从日剧中培养语感还真没法答,——可恶的日本鬼子)。应选择现代题材的生活剧(MM们肯定喜欢,GG们就……),历史的就算了吧(古语一大堆,可怜我本国古文还未必明白呢)。有决心每天看一个小时,保证一年后听力呱呱叫。
 “精听”当然就是我所说的听写了。把听到的每一个词都反复听懂并听写下来,不懂的要查词典确认,完全订正为止。如果要参加日本语能力试验的话,必须把历年的题尽可能全部听写完毕,如果是一级的话还必须找一些模拟题库来加餐。本站会把92-01年的一级听力试题逐步推出,听写答案(全是我备考一级时听写的哦)全部贴到论坛里供大家参考。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个听坏十几部录音机的老头吗?现在可以没那么恐怖了,——有复读机了嘛。可以一句一句,一个词一个词反反复复直至听懂。只不过太过笨重,加上词典,每天好像背两块砖头去泡图书馆,真是苦不堪言。考完后就换了个mp3复读机,小巧玲珑,只有半个香烟盒大,还是立体声,没事可以听音乐。一些资料我都录成mp3格式(录音软件本站“相关下载”中有),挂在脖子上可以走到哪儿听到哪儿,美死我了。不过价钱也令人咋舌,——600多元呢。后来发现网上有复读机软件,不仅可以复读还可以边复读边输入听写文档(文档味rtf格式,用word就可以编辑,本站“相关下载”中有),关键是便宜啊(注册费不过20元),唉……
好了,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两点:正确的思维方向+正确的训练方法。祝大家都能顺利过关!
 在此对北京语言大学的吴晓璀老师致敬,感谢您的教诲,让我受用一生!
十一、日语能力测试
近日,有考生向记者反映,今年日本语能力测试报名困难。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海外处的负责同志,其答复说:
“日本语能力测试是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考试,由于日方出资赞助等原因,考试收费较低,考生总额有限。为满足考生报名需求的增加,我中心自1994年举办该考试以来,每年都与日方协商增加考试名额,今年考生总额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5%,应能够满足广大考生的报考需求。但我们认为,有关教学单位强制在校生必须参加此项考试是非常不妥的,该考试是外方社会性证书考试,不具有评估国内学校日语教学水平的功能,教育部也没有将该考试与学校的教学评估、考生学历或学位挂钩的任何规定。
“为向考生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报名渠道,日本语能力测试自2003年起实行网上报名。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为缓解网络流量压力,今年采取了分地区、分级别报名的措施;为提高报名网站处理考生并发访问的能力,对网上报名系统也进行了优化。全部考点和级别开放后,我们又根据各考点和各级别报名情况及时进行具体名额的调配,并重新投放预定但未缴费考生所占名额。在报名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机构和少数考生在网上进行恶意抢注,对此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其相关注册信息。希望考生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跨地区、跨级别报名,以免给本人参加考试和他人报名缴费造成不便。”
十二、培养实用性日语能力的感想
实用性听说能力的培养向来是外语教学的一道难关。分析当前初级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并不是传授的知识太少了,而是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许多学生都深切地体会到尽管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可是却依然感到学习日语困难重重。词语、句型记是记了,可真正用起来就不是地道的日语。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因为其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解释清楚语言点在实际生活当中是如何运用的,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无法把一个个的单词、语法知识真正转化为鲜活的语言了。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工具,是拿来用的。这里的“用”,不仅指的是会看会读,还要求会听和会说。这就表明学习外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上,还要大量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要强调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即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初级阶段日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重点从传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来;而作为学生,则要理解“学会”的真正含义,即能够用来与他人交流才叫做“会”。
  那么,究竟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呢?结合多年来初级日语教学经验并应用心理学领域关于高效记忆的理论,我们推荐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利用汉语小背景的巧妙暗示,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日语听说的学习。汉语小背景的方法适合于引导初学者轻轻松松学习日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符合记忆的规律。具体作法是:
在教学中创造轻松的氛围
  初级阶段是整个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零起点的学生,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其对日语的运用能力。利用汉语小背景提示日语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教学法,可以在教学中创造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许多实用的内容,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时立刻就能派上用场。这势必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这种自信是顺利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前提。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信心。
利用母语作背景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母语来为初级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学习日语的人借助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的母语知识和理解能力,可以更快地理解日语的内涵和规律。这样的理解能力就为较短时间内学好日语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我们可以利用中文背景设置带出日语短句。用母语来说出背景,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语言应用环境,将母语思维与日语学习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
关键词学习策略
  很多人都认为学外语最头疼的事就是记不住,往往今天学的单词,明天就忘了,让很多日语爱好者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记单词的最好方式是放在句子中去记,因为只有在句子中单词的意义才会变得鲜活;只有在句子中单词的意义和用法才会变得明确;句子为理解和掌握单词提供了上下文环境和线索。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单词或语言点设计数个句子,充分体现该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特点,并且通过高频刺激,实现最好的记忆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反复研习各种场景下的日语句子时,不但充分领会了集中训练的关键词,更能利用这些词作为记忆线索,经重复后记住多个句子,当然也记住并准确理解了这些句子所适用的场景。
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 
  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是指:人的短期记忆每次最容易吸收的信息量是七个单位。据专家实验表明,通过短时记忆后,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词,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词,都不超过七个。(注1)因此,在设计日语内容时,尽量设计成较短的句子,这样,学生在听和跟读的过程中,既不感觉费劲,又容易记住。
  上述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设置成背景的主角,激发学习者说的欲望。汉语场景后多个句子的高频训练,使学生完全掌握句型、单词,为口语表达做好深厚的积累。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当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与背景相同的场景时,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说出纯正的日语。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听说能力,使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这种方法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附录:附上一个具体的例示。
  关键词:おねがい
  おねがい[お願い](名词):请求,拜托。
  おねがいします[お願いします](动词):请求,拜托。
  1.你今天第一天来公司上班,按照日本人的习惯,你客气地对大家说了一句: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2.你拜托同事帮忙打印一份文件,你客气地说:これ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这就麻烦您啦)。
  3. 有人打电话找姐姐,可姐姐不在家,你让他把号码留下说:お電話番号、おねがいします(麻烦您留一下电话号码)。
  4. 你想让利香帮自己查找一些资料,就走过来对利香说:おねがいがあるんです(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5. 同事正在办公室看报纸,你有事找他,于是就打断说:おねがいし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ですが(我有事要拜托你)。
  6. 静子正在忙着打扫房间,你想请她帮个忙,就说:おねがいできますか(我能麻烦你一下吗)?
  7. 你要出去买份报纸,就安排来家里做客的同学帮忙照看一下家,你说:留守番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请你帮我看一下家)。
  8. 你急着去听新年音乐会,可衣服脏了得洗一下,你解释原因后对淳子说:だから、おねがい(我就拜托你了)。
十三、快乐学日语
学日语对东方人来说应该都有那么一点熟悉之处,尤其是韩国人,因为韩文的文法和日文很像,所以阿里郎学起日文更是得心应手哧哧叫,而和欧美国家比起来,咱们中国人所占的优势就是对日文里的"汉字"非常熟悉,很多阿里郎日文讲得行云流水,可是一旦遇到汉字就写不出来,不然就是"相见不相识",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好好抓住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卯起来给它学好才是!
  其实你说日文难吗?我是觉得还好啦,但是要说出一口文法漂亮又流利的日文,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很多功能都被日语助词和所谓的谦逊语给弄?务刹刹"的,而且日语还有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再加上他们外来语增加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叫人背不胜背,把留学生搞得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桃太郎腔英文
  所谓"外来语",就是指从外国译音过来的单字,外来语如果学不好,那你的日文就等于只学了一半,就连欧美国家的金毛仔也是要强迫自己忘记原先标准的英文发音,去背这种"桃太郎腔英文",所以有人说在日本住久了,英文会变得很奇怪,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外来语对于英文本来就不怎么样的东方人来说,倒是没啥差别。
  我个人因为常看一些流行杂志,因此他们的外来语很熟,再加上我喜欢吃西餐,所以到餐厅也看得懂菜单。如果你不把外来语当作是在背书,而幻想自己是在念诗的话,这样应该会比较容易记得起来,总之不管死背活背,你就是一定要给它背起来啦!
  不过,我认为不管是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没别的窍门,绝招就是要多听、多讲,不要去管文法、句型对不对,一逮到机会就给他讲,不要害羞,脸皮要厚一点,只要多说就会进步!
  日语哧哧叫绝招大曝光
  多看电视
  日本的电视和台湾不同,它是没有字幕的,想要听懂电视上的人讲什么,明星在演什么、唱什么,可真得要有超强的听力和理解力!不过这对于想学日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听拢无",但是你可以将听不懂的字或话先抄在纸上,再去查字典或是问老师,多听就会渐入佳境了,而且还可以顺便纠正自已的发音。
  不敢下问
  中国人常有个毛病,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听不懂也不敢举手发问。听不懂就听不懂,你一定要抱着非问个水落石出才罢休的精神去学习,不然的话那真是白白浪费你缴出去的钱。还有,因为有的课程是互相关连的,一旦一个小地方弄不懂,接下来的怎么可能会通呢?如果你已经尝试发问,但最后还是脸皮太薄、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的话,那就下课时单独去问老师吧!再不然就问学长或是室友也可以。
  工具齐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语言一定要随身携带字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赶快翻一翻、看一看,这样才会进步,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人用不用功,看他的字典脏不脏就知道了,翻得越勤,表示他是一个学而不倦的人。另外你平常没事坐电车时也可以背背单字,或是听听教学录音带什么的,这样也能够事半功倍唷!
  常谈恋爱
  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啊!一旦你和日本人谈起恋爱,为了想能够尽量快一点和对方沟通,表达你的心意,所以每天一定会用日文交谈,最好那个人也对中文一窍不通,这样一来你除了上课之外,下了课时不管是约会还是讲电话,不论是情话绵绵或吵架,你都得用日文!长久下来你的日文怎么会不进步神速呢?
  远离同胞
  不要老和朋友或同胞黏在一块儿,只要和同胞在一起就会有依赖性,毕竟讲国语当然比讲日语轻松多啦,到日本念书结果都在讲中文,那你何必浪费钱跑去日本呢?在台湾念一念也就算了!你应该让自己随时处在只有日本人或外国人的环境之中,让自己没机会讲中文,那时就算你讲不出知该如何表达,你还是得说日文,没有任何的退路,所以你便会逼自己想尽各种方法,将你所学的精华在最短的时间之同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学习功效。
  能讲就讲
  不是到处讲八卦,是讲日文!一逮到机会可以说日文就不要客气,不管买东西也好、问路也好,能多和日本人做"实地演练"就尽量说,我就是一有空就抓住管理员叔叔找他聊天或是问东问西的,你知道吗?这样一个月下来,远比我在台湾学半年还有效哩!我的日文从一知半解到可以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且说出来的会话也很流利,由此可证就算是闲聊打屁、瞎扯蛋都行!抓到一个目标,就不要白白给他浪费掉,不管是卖东西的欧巴桑、超市的收银小姐、车站的工作人员,甚至睡在公园的流浪汉,都可以算是你的日文老师呢!只要多讲,你的日文会话和反应就会更熟练!
  听过许多前辈学日文的心得;有人每天跑去公园和小孩子聊天,有的强迫自己听新闻,有的租一大堆录影带回宿舍猛K,或是在每个东西贴上日文单字的念法等等……呵呵!不管你采取什么怪招,只要不犯法,能让日文进步的地方都值得你努力去尝试!
十四、我是怎样学日语的?
(我们从这里看到的其实不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精神,这对我们更重要。)一
  学日语并不难,难是难在你有没有信心学好日语,有没有恒心学好日语.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我劝你还是趁早死心,在语言世界里没有任何的捷径,有的只是艰辛和不懈的努力.
  我自认为自己在学语言方面很有天赋,大三时就很轻松地过了英语六级.大学毕业后进了厦门一家很有实力的日资企业,又很幸运被公司选派到日本来学习.在这之前根本一点都不懂日语.只是在来日本前学了初级日语第一册来了日本以后才体会到那种什么都听不懂无法交流的痛苦.业务上当然就进展很慢.那个时候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发誓要把日语学的比日本人还要好.我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早晨5点起床大声朗读课文,并背下所有教材中的例句;白天上班过程中尽量多找日本人交流,大胆开口说日语;晚上下班回来,7点到10点啃日文教材或小说,请记住不是看是啃,就是搞懂每个句子的语法,每个单词的意思不懂的查字典或记下来第二天问日本人;10点到12点看电视练习听力.看的过程中一定要聚精会神注意听他的表现手法和发音,有必要时做点笔记,比如记下发音再去查字典.
  就这样我几乎陷入疯狂的境界每天都坚持不懈,从不给自己找借口头懒.半年下来日语水平简直突飞猛进.不仅工作上的交流基本没问题就是电视也基本都能看懂.在会议上能比较流利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写出教好的业务报告.在日本人睁大眼睛对我说信じられない时,我只是笑笑,有谁会知道这个背后的艰辛.
  现在我仍然每天不懈的坚持着,只为实现自己的诺言把日语学的比日本人还好.我个人认为在听,说,读,写中说应该是最难的。
  接下来是听,写,读.现在看日文小说99%能看懂,但是请千万记住看懂不等于你懂因为你还不会用,你还不会说.你会用时你会说时还不等于你会.因为你还不会象母语那样随心所欲地使用.
  所以说学日语要一个一个层次来,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得意忘形.看懂离会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另外我想说学日语当然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外语多一份竞争力,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日语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风俗,这比什么都重要.了解日本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了解他的国民性为什么那么令世人讨厌,又为什么不得不佩服他的工作精神.这些我想才是学日语的根本.
  当然这只是个人愚见,总之希望我的这点意见能对大家学习日语有帮助. 关键是要有信心和恒心.
虽然是老套点但也不失是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
  最近大家似乎都比较关心自学这个问题,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学.
  首先,我想说自学当然比正规的上课,由老师来教来的困难些.但既然是没办法找老师教,又想学日语,那只有自学了.
  说实话自学绝对可以把日语学的很好,只要你有信心和恒心. 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了上面的条件接下来就开始学习了.
  首先要找好的自学教材,最好是正规日语教学用的教材,因为这样的教材往往比较系统.
很遗憾,我自己本身当初来日本比较急并没带什么教材过来,也不清楚哪些教材比较好.我所知道的就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分初级和中级.这套书真的很不错,语法很全面.我精研这套书以后,感觉在以后的自学道路上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强烈推荐!
  但这里我想说怎么学这本书,这套教材我粗看了三遍,精读五遍,最后在把他背起来.真正做到里面的各种用法都能随手拈来.或许有人会认为在一套书上花这么多时间不是太浪费了吗?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要学语言精读一本书比泛读十本书来的有效的多.
如果要扩大知识面那就去泛读了,当然精度和泛读都必不可少.在初学阶段最好多花点时间在精读上面.到现在我读日文小说有时一个晚上才看4,5页.不是我看不懂.实在是那些句子还有表现手法太妙了.每一句都读几遍再默写下来,
第二天一早又去大声朗读.这种学习效果真的太妙了! 写起文章来也比较正统,不会成中国式的日语.
  学语言一定要说出来.我当初刚来日本时,自以为学了点日语,跟日本人讲话时心理明明想好了怎么说,可说出来却错误百出搞的人家一头雾水.语言这东西要真的说出来才是你的东西,心里想的和说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目前早读成了自学必修课了.
  我觉的在国内的朋友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可以买到大量的参考书.这个很关键.由于是自学,不懂的东西只有*阅读参考书来解决了.
我很后悔当初没有买大量的参考书过来.建议朋友们多买些参考书来看.
  另外想说在听力方面,要想听比较正式的日语最好是新闻之类的,这类都比较规范.用的大都是敬体.要想听日常的生活方面,就去看日剧.这类比较随意,语言简单轻松.
  建议初学者最好先学敬体,不会敬体等于你不会日文.不要以为日剧里面才是真正的日文,里面也有好多垃圾.
另外想说说听力.听一盒磁带最好做到每个单词都听懂,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一开始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也不要一味追求量多.搞懂一盒再听下一盒,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这个很关键.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自学并不是不好,既然你下定决心想学日语,又管他自学还是他学呢?
  愿与大家共勉!
十六、中国人学日语的常见病句
中国人学日语的常见病句之寒暄交际——
  病句【3】  起立、先生こんにちは。(见下文)/起立!老师好!
说明  上午十点十分开始上第二大节课。教师跨进教室,班长就十分精神地喊:“起立”同学对教师说: “先生,こんにちは/老帅好”瞬间,教师感到不知所捞,于是倒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只好说: “それでははじめましょう/现在开始上课”为什么教师会感到不知所措呢?
  无论哪一种日语教科书,第一页的寒喧用语中总有介绍下列用语:
  1.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您早(早晨寒喧用语)
  2.こんにちは/您好!(白天寒喧用语)
  3.こんばんは。/晚上好!(晚上寒喧用语)
  而且有的教科书还把时间具体分段,说明“从早晨到上午十点钟左右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十点以后到傍晚用‘こんにちは’,“晚上用‘こんばんは’”。因此,在教室天天见面,一起上课的同学之间,每天都重复说“こんにちは”。其实,这三个寒喧用语的使用对象是有所不同的。
  (一)“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这对任何关系的人都能使用,无论对关系不太密切的人,还是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者天天见面的伙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均可使用。只要早晨见面,彼此都可以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对十分亲密
的人,或彼此较随便的人,可只说“おはよう”。
  (二)“こんにちは” “こんばんは”
  这两个寒喧用语与“おはよう”不同,不用于伙伴之间。如每天在教室里见面,或天天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一起工作的人员之间是不说的。如果说了,就给人以关系疏远的感觉。使用上述用语的场合是,对方个作为伙伴关系的人,如既不是家庭成员,也不是同一工作岗位的伙伴,又不是同学关系。换句话说,即使时常见面,彼此脸熟的人,但是为了有必要明确表示各自的立场不同,或者要与某人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下,每次见面时可以重复“こんにちは”或“こんばんは”。如主妇对每天到厨房来推销生活用品食品的推销员,每次都说“こんにちは”的吧。又如定期去银行存、取款的存户,大概每次都说“こんにちは”的吧。以后,当彼此脸熟了,达到能攀谈几句闲话时,这个招呼用语就为“あら、ご苦?さん/啊,辛苦啦。或“今日は忙しそうね/今天挺忙哪”所代替。
  (三)代替“こんにちは” “こんばんは”的寒喧用语
  那么,伙伴之间,白天和晚上的寒喧用语应该怎么说明呢?如果是男子,往往使用更亲切的寒喧用语,如“やあ!/喂,早!”或“おっす/早!”等。但通常是为了不使对方感到不愉快,采取路带笑容注视对方或点头示意的方式。当感到不开口不好意思时,可说说与天气有关的事。例如“いいお天?ですね。/今天天气真好啊。“暖かくなりましたね。/天气转暖啦。”“冷えますなあ”好冷啊。” “そろそろ梅雨も明けるでしょう。/梅雨天快过了吧。”等,这样的季节时令用语很多。另外,当见到对方带着孩子时也可以说:“ずいぶん大きくなりましたね/长得这么高啦。”或“御一?にお散?ですか/一起散步明啊。如果对方披着盛装,可以说“どちらへ/出门哪”等。
  总之,随着时间、地点不同,能否随机应变,运用自如地选择代替“こんにちは” “こんばんは”的寒暄用语,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善于同别人交谈。
  病句【4】  先生、欲しければ、切符をあげます。(见下文)/老师,您想要的话,这张入场券给您。
  说明  学生这样说,是主动关心日籍教师(我)的文娱生活。因为他知道在北京的外籍教师很难买到入场券,所以热情地给我弄来了音乐会票。然而,听到“欲しければ……/如果你想要的话……”后,我还是感到吃惊。因为在教室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不会突然改用关系十分亲密的朋友之间的语气说话。
  按照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对关系不太亲密的对方,通常不用“ほしい/(我)想要”或“……たい/(我)想要……”等表达方式直接说出自己的欲望、要求。当听到对方问“ほしいですか/你想要……吗?”后,马上回答“ほしいです”就感到有所不慎,一般不便说出口,因此最先说“ほしい/是不懂礼节、老脸皮厚的行为。
  那么,对尊长应该怎么说呢?要采用使对方可以避免回答“ほしい”的说法,这才是对对方有礼貌,又关心的表达方式。例如:
  “先生,音?が御好きですか。/老师,您喜欢音乐吗?”
  “今度の音?会の切符はもう御持ちですか/您已经有这次音乐会的入场券了吗?”首先了解对方的心思,摸清对方心情,以后就可以说:
  “先生,宜しかったら立たしが券を御持ちします。/老师,如果您合适的话,我把入场芬给您送来好吗?”
  “宜しかったら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か。先生の分の券も手に入りますから。/如果您愿意的话,一起去好吗?您的入场券我也可以解决的”
  这样,接受入场券的入可以避开对晚辈说‘券がほしい,/我想要入场券”之类的话。总之,赠与者表达“差し上げたい/想赠送”的心情时,要做到不让尊长直接说出欲望、要求等活。按日本习惯,这是一种了理想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
  另外,有时能听到有人打算帮助尊长做事时,以郑重的口吻说这样的话:
  “先生,お荷物を御持ちしましょうか/老师,要不要我给您提行李?”
  “私?が手?いましょうか。/我们帮您做事好吗?”
  用“?ましょうか”这种疑问方式,仍然要对方回答“ええ、?てください”/好,请……”或“?てほしい/请你给我……”之类的话。这样的发问方式,会使对方不好意思开口提出要求。应将“?ましょうか”改为“?ます”。
  “私?がお荷物を御持ちします。/我替您提行李。”
  “私?が手?います/我们帮您做事。”
  这样,可使人感到“私が持つのが当然です/我给您拿(行李)是应该的”,“私?が手?うのは当たり前のことですから/我们帮您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因而这是一种更谦虚又圆满的发达方式。
中国人学日语的常见病句之寒暄交际——
  病句【1】  先生、いつも私?のためにごくろうさま。(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①老师,您总是为我们操心,谢谢您。
  类似病句
  奇?な切手ですね。ごくろうさまで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①/这张邮票真漂亮,谢谢!
  说明  (一)用法
  “ごくろうさま”是说话人对对方的行为表示感谢,特别是对对方为作某事而付出的劳动、克服的困难表示感谢时使用的用语。
  例(1)母亲对孩子
  おつかいごくろうさま。寒かったでしょう。/孩子,你出门办事,辛苦啦,外头冷吧。
  例(2)教师对学生
  テ?プレコ?ダ?はここへ置いてください。重かったでしょう。ごくろうさま。/把录音机放在这儿。挺沉的吧,受累受累!
  例(3)上级对下级
  ??:君?もう五?だよ。私に?わず、先に?ってくれ。/科长:诸位,已经五点了。别管我,你们先回去吧。
  社?:じゃお先に失礼します。さようなら。/科员:那么,我们先走啦。再见!
  ??:ああ、ごくろうさんでした。/科长:啊,各位辛苦啦!
  由上可知,“ごくろうさま”是上对下表示感谢时使用的用语,如母亲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即尊长向晚幼表示慰问的意思。其次,在“ごくろうさま”一词中,包含着这样的评价:做某件事,是“作为孩子应该做的”、“作为学生应该做的”、“作为公司职员应该做的”但“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后完成得很出色”。因此,超出“父(母)子(女)关系”“工作关系”“师生关系”,纯属于个人好意而作的事不能用“ごくろうさま”,要用“ありがとう/谢谢”,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尊长或对应该使用郑重语的对方不能用“ごくろうさま”。比如,放在自行车上的行李掉在地上散开了。这时,后面过来一个陌生人热情地帮助拣了起来。这种场合下,应该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或“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でした/谢谢您”,决不可说“ごくろうさま”。如果说了,就显得说话人态度很傲慢。
  (二)特殊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同别人打招呼时往往说“ごくろうさま”,例如对早晚送报纸来的人、邮递员,定期末收款的电视台、保险公司的收款员等。这时,在“ごくろうさま”一词中,体现着一种关心体贴的心情:“虽说这是你的工作,但冒着严寒工作,真够辛苦的。”因为这种场合的上述行为
并非纯个人好意,而是本职工作。
  另外,电视台、广播台的解说员常常对首相或从海外远征归来的体育代表队以及其他代表团说“ごくろうさま”。这不是解说员对首相个人、运动员个人而说的,而是对他们作为国家的公仆、国家的代表为国尽力一事表示敬意时使用的“ごくろうさま”的一个用法。因为这同样可以认为,对方肩负重任完成了使命。
  (三)关于上述病句
  说“先生,いつも私?のためにごくろうさま”这句话的学生,就意味着站在高于教师的地位,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旨定、表扬,即“先生は仕事をよくやりましたね。/老师,你工作做得很好。”在日本社会中,学生的地位高于教师这样的现氛至少在使用语言方面是不存在的。当教师听到学生说“ごくろうさま”时,内心会感到不悦,心想‘我也不是被你雇用的”。
  类似病句的说话人是个爱好集邮的宾馆服务员,他正在学习日语。某天,我把从信上揭下来的精致美丽的邮票送给他时,他用日语说了“ごくろうさま”。也许他认为揭邮票是很麻烦的事,因而对这一行为表示感谢吧。
  其次,有时也能见到有的人对一起工作的同事爱用“ごくろうさま”这一说法,对先回去的人说“ごくろうさま。/辛苦啦。”这是一些“爱摆老资格”“爱摆架子的人”。当听到这话时,别人肯定会这么想的:“你算老几? 我也不是为你干的。”同事之间一般应该说“さようなら/再见”或“お疲れ?/您受累啦”。
  ①注:病句和类似病句中划底线部分为该句的误用词,括弧中的词为正确答案。译文正确。
  病句【2】  先生お疲れでしょう。どうぞおすわりなさい。(见下文)/老师,您累了吧。请坐!
  说明  听别学生这么说,教师为之一楞。尽管把“?なさい”改为“お?なさい。这一郑重说法,缓和了语气,但毕竟还是命令形,学生对教师是不应该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
  命令形有以下两种:
  1.?め!/喝!
  2.?みなさい!/请喝!
  二者都用于“上对下”关系。例如,先生から生徒へ/教师对学生,?から子供へ/父母对孩子,兄?から弟妹/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
  当然,如果关系特别亲密,同事之间有时也可以用命令形。如请朋友吃东西时,朋友客气,不好意思吃(喝)。这时主人一定要对方喝饮料或吃点心,如果双方是男性,便可用直接命令形??“?め”或“?めよ”。如果说话人是女性,应该用恭敬说法??“お?みなさい”或 “召し上がれ”等,以增添亲切感。
  那么,在上述病句的情况下,即对尊长或怀有敬意的对方有所要求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呢?应该用“依赖文/请求句”,即请求对方的表达方式。例如:
  “先生,どうぞ座ってください”/老师,您请坐!。
  “先生,どうぞおすわりください。/(同上)
  不过,这样说还不够。 “座る”的恭敬语为“かける”,如果说成??
  “先生,どうぞおかけください。/老师,您请坐!”
  “先生,どうぞおかけになってください。/(同上)
  那就完美无缺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