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大的固态硬盘选多大的多大

现在最大的硬盘有多大
内容为广告/垃圾,我要举报!
特聘专家具有协助内容审核的特权
举报后内容将不能在前台展示
错乱举报会导致该权利被剥夺
选择举报原因&
现在容量最大的一块硬盘的容量是多少,大容量的硬盘的价格一般是多少,我想买一块大容量的硬盘用来存储数据,有很多的数据需要转存。
已有1条答案
& & 现在单块硬盘可以买到的是4TB的硬盘,不过4TB的硬盘性价比相对3TB的硬盘低了一些,价格上涨与容量的上涨不相等。而且不建议购买容量太大的硬盘,一旦硬盘发生故障容量越大的硬盘丢失的数据将越多。& & 通过下面反应的价格与容量,还有品牌,推荐选择希捷3TB的硬盘比较合理,西部数据的3TB硬盘的转速虽然也是7200转,但是是一款绿盘,要知道西部数据的绿盘的转速是转,并不是一直都是7200转,大量拷贝数据的时候速度较慢,日立的4TB硬盘虽然在质量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价格相比3TB的涨了1倍,容量只多了1TB,而且4TB的硬盘在市场可选比较少。4TB硬盘:
参考价格:2388元3TB硬盘: 参考价格:1000元 参考价格:1150元可以关注我们问答堂的官方微博,参与讨论更多问题,点击右侧的微博。其它问题可以到更多的关于电脑和网络的问题请到交流分享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选择举报原因&
快速简答--编辑问题发送微博@ZOL问答堂
硬盘电路板损坏数据能否恢复,在保修范围内么
合并硬盘分区时导致数据丢失如何处理
硬盘分区突然变成RAW格式怎么办
硬盘自动停机
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那就登录提问吧Foremay发布2TB全球最大容量固态硬盘
来源:搜狐数码
&  【搜狐数码消息】1月17日消息,固态硬盘虽然速度飞快,但对比传统机械硬盘在容量选择上要小得多。在后者已经突破3TB的现在,固态硬盘的最大容量还停留在500GB。而现在,固态硬盘厂商Foremay通过新款产品的发布改变了这一局面。
  Foremay新产品的容量达到惊人的2TB,但大小还是2.5英寸没变,厚度也仅有9.5mm。这款硬盘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共有两个版本,分别针对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和内部计算设计。
  这款固态硬盘支持整合闪存管理技术,比如S.M.A.R.T、高级电源管理和高级错误纠正算法,还拥有快速擦除、军事安全擦除方法、硬件加密、以及保形涂料等可选功能。
  Foremay同时还推出了1TB的容量版本,最大读写速度都是260MB/s,性能应该和2TB版类似。产品的价格和上市日期尚未公布。(Eskimo)&
(责任编辑:丁伟)
家庭共享功能回归,系统菜单、音乐等多项UI改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三星发布SSD固态硬盘新品:最大1.6TB容量|三星|SSD|1.6TB_硬件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三星发布SSD固态硬盘新品:最大1.6TB容量
三星SSD全球峰会
三星发布SSD固态硬盘新品
  新浪科技讯 7月18日上午消息,三星电子在首尔威斯汀朝鲜饭店召开了“2013”三星固态硬盘全球峰会,正式推出了高性能普及型固态硬盘840 EVO和 企业级存储器2.5英寸 NVMe固态硬盘。其中840 EVO的最大容量为1TB,而企业级存储器2.5英寸 MVMe固态硬盘最大容量1.6TB。
  840EVO搭载了世界最小的10纳米级128GB高速NADN存储芯片和专用控制器,此外还采用了三星独创的Turbo Write技术。
  在容量方面,840EVO固态硬盘提供了120GB,250GBM500GB,750GB和1TB共5种容量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电脑的不同需求。该系列最终畅销的 250G固态硬盘的连续写入速度达到了520MB/s,是现在量产中的840系列同类产品的2倍以上,系统耗电量也大幅下降。品与去年9月上市的840固态硬 盘相比,连续写入速度最大可提升3倍。
  而容量最大的1TB 840EVO固态硬盘,持续读写速度分别提高到了540MB/s和520MB/s。
  三星还推出了基于企业级用户的企业级存储器2.5英寸 NVMe固态硬盘。新开发的超高速1.6TB NVMe SSD产品,持续读取速度高达3000MB/s,可以 在3分钟内处理相当于约100部全高清电影大小的500GB数据,比现有的高端存储器提高了将近6倍,于传统硬盘相比快了14倍。
  在容量方面,2.5英寸 NVMe固态硬盘提供400GB,800GB,1.6TB三个容量可选。目前关于上市时间和售价暂未公布。(于泽/发自韩国首尔)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6403|回复: 6
固态硬盘多大容量最值
& & 从市场的出货量能够看出目前消费者对于固态硬盘的需求量在明显增高,同时SSD三线规格(60/120/240G)同时价格下滑更是促进了用户选择大容量固态硬盘的信息。那么对于我们来讲,容量与容量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哪一款又更适合我们呢?
& &&&固态硬盘市场曾经一直受到价格的胁迫,那么120GB以上的容量根本无法合理的融入到普通消费级市场,对于首次接触SSD的用户来说,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60GB甚至更小的容量。当价格逐渐优化,当前的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倍的变化时,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选择一款容量更大的SSD为我们提供服务。
& &多大容量够用。这个问题在SSD上显的更有实际意义,容量决定了消费级用户只能够用其做为系统盘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分区是小容量产品不会选择的,毕竟只有几十GB的空间分划之后也没有实际意义。随着系统临时文件的增加,曾经30GB固态硬盘用户频频反映主分区过满,但不知道是否探究过满载的盘符是否会起到反作用力呢?
& &&&而容量更大的产品面对的就是高价位,无论实用度如何,消费者依然很难逾越价格的难关。所以至今为止,哪怕60GB和120GB仅有不足150元的差距,销量依然倾向于小容量版本,240GB就更不用说了。
& & 大容量SSD除去带来更多的使用空间以外,性能也是在逐渐提升,目前很多高端消费者愿意购买128GBx2组Raid0的方式来使用固态硬盘,比256GB便宜的前提下,还能够或得更为出色的性能提升。
&&60/120/240GB,我们首先来看看三者目前的价格对比:
& &&&60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400元~450元之间,例如浦科特的M5S等。
& &&&120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580元~650元之间,目前对数厂商在这个价位。
& &&&240GB(包括256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1000元~1500元之间,其中的水分较高。
价格对比优缺
1.jpg (42.02 KB, 下载次数: 5)
18:00 上传
& & 从上面的售价对比能够看到,120GB的容价比最高,同时可选的厂商数量也是最多的。虽然60GB目前的促销力度也很广,但相比120GB而言,在价格上优势不足。
& &&&最后说说为何240GB的水分高,首先就是价格差距较大,其次就是产品的分层不同,999元的240GB和1699元的240GB差在哪,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存在很多盲点。其次就是该容量适应人群还是占小众,性价比相比也存在缺失。
& &&&我们只能做个简单的说明。首先容量越大,闪存产品提供的性能越强,这从优盘时代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其次,大容量固态硬盘应用空间为本身提供了优势,这也是我们下面要重点说明的问题:50%降速是否存在?
& &&&因为机械硬盘并不存在满容量降速的问题,导致SSD在这方面重视程度并不高,那么除了容量大性能强以外,本身大容量也提供了优势。
2.jpg (26.64 KB, 下载次数: 5)
18:00 上传
通过两项测试我们都可以看到满载盘符在读取速率要要低于空载转速10MB/s左右,想必性能的降低会随着磁盘空间越来越小而加剧。
& &&&为了查证容量负载带来的性能影响,我们下面将选用一款60GB做一次简单的测试。在做系统盘的情况下,我们进行简单的测试,然后在满载的情况下再度测试,看看掉速的情况是否存在。
项目一:驱动安装完毕后实测速率
& && &60GB硬盘,使用Win7/64位系统,在i5-2500处理器以及8GB内存的环境下完成测试。系统安装完毕后,我们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能够看到默认的Win7/64位的占用量,以及安装完毕后的主分区容量,60GB容量已经消耗了30%左右。
& & 驱动完毕后的盘符占用率下,最大读取与写入数值分别为555MB/s和493MB/s。最大的读取数值关系到产品的体质因素,这样的读取速率在目前的SSD产品中也属于比较优秀的成绩了。
& & 笔者考虑使用Fastcopy文件来检测盘符的实际拷贝能力,但为了更便于理解与比较,我们直接采用Win7复制写入的速度成绩来对产品进行衡量。在目前占用率的情况下,主分区C盘的复制写入速度可以达到82.4MB/s。
& & 30%占用率下,Win7/64位系统的开机速度为17秒。笔者用秒表记录了从屏幕亮灯后直到进入桌面硬盘灯不在闪烁为止,仅供参考。
& & 在本环节中,笔者仅拷入单个游戏来测试SSD的载入效能。能够看到战地3的文档进度读取速度为8秒,我们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运用同样的测试来考察其他不同占用率下的速率成绩。
& & 一定不要认为自己的主分区不会满载,系统缓存,下载文件会慢慢吞噬你的系统盘空间,我相信仅剩2GB、3GB容量一定是很多用户遇到过的情况。我们下面的测试环节将使用极限满载来测试数据,更直观的查看SSD性能。
极限满载容量后实测速率
& &&&我们将之前测试使用的720P高清电影复制,直至C盘容量满载。
& &&&在传输过程中笔者截取下了复制速率,速度稳定性极差,从最初的100MB/s左右的峰值不断下降,最后维持在40-50MB/s,这也是我们测试环节中第一次有明显的掉速现象测试。
& & 传输完毕后,C盘仅剩592KB容量,系统提示了“磁盘空间使用低”的现象。
& & 满载条件下,最大读取数值与前面的测试差距微弱,且数据稳定性也非常理想。
& & 从写入速度缓慢笔者已经猜想到开机速度一定会有变化,果然测试以25秒的成绩收尾,10秒的差距对于开机速度来讲还是十分明显的。
& & 在最后一项游戏测试环节,我们同样得到了与前面两项测试差异明显的结果,满载盘符以12秒的载入时间完成了测试,同样,对于一款游戏来讲,这样的性能差距同样不理想。
& & 在极限满载测试之后,笔者又进行了一次50%使用率的检验,并和前面相同的方法收集了数据,并且通过对比图的形势为读者朋友提供参考。虽然在进度环节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小细节问题,但在结论前我们还是先统计一下整体的测试数据,让三类环境做个数字对比:
& &&&注:如果使用60GB固态硬盘的话,系统识别容量换算后是56GB,所以基本我们安装完常用软件后已经能够达到50%左右的使用率(不算大型游戏程序)。
3.jpg (27.3 KB, 下载次数: 7)
18:07 上传
& & 为何产品在出厂时能标如此高的数值,全部是从ATTO最大读写性能测试软件中得出的成绩,而普遍SATA3.0接口产品在该软件下成绩也比较漂亮,其更直接的反映出了产品潜在体质情况。
& & 恩,满载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在之前的评论声音中有人猜测,关于固态硬盘占用率过高是特指某款产品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样的掉速现象本身就存在在SSD产品上,和闪存本身特性有关。
&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朋友,可以尝试用空优盘和满载容量的优盘进行对比测试,你会发现,优盘的掉速明显也会很明显。所以,目前USB3.0接口下,如果你直接使用优盘运行游戏或其他程序,会有明显的卡顿现象出现。其实这和固态硬盘的现象一样,所以如果你的SSD出现卡顿,不如看看是不是占用率过高的原因。适当的清理垃圾和整理桌面文件是十分必要的。
到底买什么合适
& &&&不敢说,还是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用户笔者不可能推崇去买大容量,本身就没有需求。但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那么120GB必然是你最佳的选择,没有之一,无论从价格还是性能的角度都是最具性价比的。
& &&&小容量产品目前也是厂商淘汰边缘的产品线,受到价格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年底时,120GB甚至更大规格价格依然会得到优化,那么60GB的压力就不单单实在性能的角度,一旦价格优势丢失,必然走进死胡同,只能等待淘汰。
& &&&大容量产品市场目前仍需要进一步规划,消费者认知少,市场给予的普及力度不够,虽然低至900元的价格的确很令人心动,但背后的风险谁来担当的。水分压力是目前甚至未来240GB以上容量产品威胁之一。固态圣经:SSD固态硬盘控制芯片天书
作者:小熊在线-宁道奇
【→固态圣经:SSD固态硬盘控制芯片天书←】
&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要有SSD,就有了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是一种基于永久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者非永久性存储器,例如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的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固态硬盘用来在便携式计算机中代替常规硬盘。虽然在固态硬盘中已经没有可以旋转的盘状机构,但是依照人们的命名习惯,这类存储器仍然被称为“硬盘”。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颗粒,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在SSD固态硬盘中,对于性能和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就是其控制芯片。目前的主流SSD控制芯片厂商有:Intel,Sandforce,Indilinx,Micron,Toshiba,Phison,Samsung,JMicron。今天小编我就给大家讲讲这固态硬盘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 本篇文章涉及固态硬盘的理论技术解析,2010年度技术趋势分析。在文章的后半段为大家整理和收集了目前主流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方案和所对应的零售产品。并且通过点击相应链接,你可以直接查看相关厂商的产品专题页面和详细的规格细则。希望大家看完此文能对当今的固态硬盘产业格局有个深邃而全面的了解。
先说说“固态”闪存
& 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的数据访问速度介于易失性存储器和常规硬盘之间。和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非易失性存储器一经写入数据,就不需要外界电力来维持其记忆。因此更适于作为常规硬盘的替代品。闪存是最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小容量的闪存可被制作成带有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亦即人们常说的“闪存盘”、“优盘”。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将多个大容量闪存模块集成在一起,制成以闪存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已成为可能。MLC(Multi Level Cell, 多层式储存)及SLC (Single Level Cell, 单层式储存) 使用MLC颗粒的固态硬盘成本较使用SLC的低,但是写入速度较低、使用寿命也较短。作为常规硬盘的替代品,固态硬盘被制作成与常规硬盘相同的外形,例如常见的1.8英寸、2.5英寸或3.5英寸规格,并采用了相互兼容的接口。
海盗船固态硬盘,你能看出它是哪家的解决方案么
【→伊甸园:固态硬盘的优点←】
& 和常规硬盘相比,固态硬盘具有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低热量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得数据能更加安全地得到保存,而且也延长了靠电池供电的设备的连续运转时间。例如韩国三星半导体公司(SAMSUNG Semiconductor)于2006年3月推出的容量为32GB的固态硬盘,采用了和常规微硬盘相同的1.8英寸规格。其耗电量只有常规硬盘的5%,写入速度是常规硬盘的1.5倍,读取速度是常规硬盘的3倍,并且没有任何噪音。
& 在2007 Computex中晟碟发表了64GB与32GB的固态硬盘,并有2.5吋、SATA界面与1.8吋、UATA界面两种规格。A-DATA现场展出的固态硬盘分为2.5吋与1.8吋两种,其中2.5吋采用SATA界面,最大容量可达128GB;1.8吋机种则是采用IDE界面,最大容量可达64GB,可分别使用在笔记本电脑与更小的UMPC上,用来取代传统的硬盘。现在,2.5吋固态硬盘已可达1TB,是由PureSilicon发表的。最初,高级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与最高速的传统硬盘互有胜负,但随着固态硬盘的不断发展,高级固态硬盘在大多数的性能指针上已超越了传统的机械硬盘;而固态硬盘在性能上的发展潜力比传统硬盘高。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成本和写入次数。
威刚100GB固态硬盘,它够高端么?
【→失乐园:固态硬盘的缺点←】
& 成本及使用寿命是限制固态硬盘普及的最大问题。目前,无论是永久性存储器还是非永久性存储器,其每百万字节成本都远远高于常规硬盘。因此只有小容量的固态硬盘的价格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承受。而由于Flash RAM都有一定的写入寿命、而且寿命届满后数据会读不出来,因此成为大众接受固态硬盘的另一个障碍;解决方案是固态硬盘采用SLC颗粒,其使用寿命较长,但价格也较高;未来必须等待成本进一步的降低、或SSD架构改良(增加高速缓存及控制Flash RAM的IC更成熟),有效增加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 固态硬盘以往由于价格高昂,通常只使用在军事及工业用途上,不过拜NAND闪存成本不断下降所赐,如今固态硬盘已经使用在一般的笔记本电脑上,并预计于刀锋式服务器上逐步采用,提供全新的计算机使用体验。相较于传统的硬盘,固态硬盘具有速度快、耗电量低与可靠性较高的优点。由于硬盘早已是系统效能的瓶颈,因此改采固态硬盘,将可以带来令人兴奋的效能提升。固态硬盘数据损坏后是难以修复的。当负责储存数据的闪存颗粒有毁损,现时的数据修复技术是不可能在损坏的芯片中救回数据。而机械硬盘还能挽回一些数据。
& 另外由于SSD磁盘控制器的设计缺陷问题,早期的SSD在经过长期存取使用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磁盘碎片,由此造成磁盘存取性能极具下降。不过此后很多固态硬盘控制器设计厂商意识到要改善这样的情况。由此许多当今许多固态硬盘解决方案中加入了大容量SDRAM高速缓存机制。
【→TRIM新约:解决固态硬盘的碎片整理问题←】
& 在新一代的X25-M固态硬盘中,Intel还做出了一项非常重大的改进。Intel决心去除长期损害SSD性能的一个诟病——区块重写损失。在固态硬盘长期使用时,会产生许多磁盘碎片,其存取性能会远不如从前。这是因为在闪存芯片中,4KB的页会组成512KB的块。另外也可以直接对页进行写入,但他们必须是空的。在写入操作时,如果一个块中被一个页所占据,那么驱动器就会重写整个块。当读取较大区块的时候,它会被直接放在缓存中,然后在缓冲中进行修改,最后在将整个块进行回写操作。这样繁琐的存储区块操作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同时也会消耗缓存的写入性能。
& 有读者会发问,固态硬盘中有许多空闲的存储区域,这里有大量的未被占用的页,可以直接对其操作,这样不就行了?但小编我很遗憾的告诉你,这不可能。当Windows删除一个文件的时候,它并不会真的从驱动器上抹去这个文件。在闪存芯片中也是如此。它会被标记成“已删除”,但是其内容不会真的被抹掉。从技术角度而言它仍然霸占着这些存储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我们的SD、CF卡在数码相机中,不小心将照片删除后,仍然可以完美恢复的原因。因此闪存控制芯片会发现这些被“存储”着的已删除文件,并且将这些块视为大容量区块,并频繁的在缓冲中挪移。
& 在这里,Intel使用了几个方法来抵消随着SSD的使用不断产生出的磁盘碎片文件。首先一个方法就是垃圾收集算法,就像是磁盘碎片整理一样,它会不断的试图清洗SSD内的文件碎块。而上文提及的减少潜伏期对于SSD来说显得有效的多。而全新的大容量缓存也有助于改善块的重写性能,并且提升SSD的整提效能。
& 另外,Intel通过更新固件来支持一项新的技术TRIM,它是Windows 7中所特有的一项技术。通过TRIM,当闪存芯片内的文件被删除时,其真正的文件也一并被“洗劫一空”,固态硬盘控制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为文件添加上“已删除”的标记。保证驱动器内都是洁净的空闲空间。但令人遗憾的是Mac OS X并不支持这项技术。
& 但不幸的时候,Intel并没有针对以前50nm制造工艺的X25-M推出相应的改进固件。全新的固件可能还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中。而除了刷新固件支持Windows 7之外,Intel也推出了SSD工具箱,让你可以对固态硬盘进行微调。例如针对Windows XP和vista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等。目前Indilinx也提供类似的程序,而这些新生代SSD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还要经历AMD、NVIDIA和Intel各家主流芯片组的兼容性考验。因此在2010年,选购支持TRIM技术的SSD固态硬盘才是更加精明的。
【→哈鲁利亚:2010年容量将呈倍数成长←】
& 现在,2.5吋固态硬盘已可达1TB,很多固态硬盘厂商都已经发布了高容量的解决方案,有的固态硬盘存储阵列甚至可达8TB。最初,高级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与最高速的传统硬盘互有胜负,但随着固态硬盘的不断发展,高级固态硬盘在大多数的性能指针上已超越了传统的机械硬盘;而固态硬盘在性能上的发展潜力比传统硬盘高。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成本和写入次数。
& OCZ在2009年台北国际电脑展的第一天展示了新款3.5英寸Colossus系列固态硬盘,容量分别有500GB和1TB。据OCZ介绍,本次展示的500GB和1TB Colossus系列3.5英寸固态硬盘采用了新的设计方式,也就是说,固态硬盘的PCB板上安装有闪存芯片和固态硬盘控制器。同时还采用了两颗Indilinx公司的内存控制器芯片,不过OCZ已经在以往推出的Vertex固态硬盘系列中使用过。
OCZ展示3.5英寸1TB SSD
& SSD在整体的储存容量、元件耐用性等性能表现,目前与HDD仍有段差距,成本较高也是其待突破的限制,就连作业系统对SSD的支援现况,仍有待技术持续提升,目前SSD也仅在重视轻量的高阶机种,有较显著的预装数量,另在低价笔电所使用的SSD,虽然在SSD应用也属多数,但此类产品多着重成本压缩要求,效能反而不是重点。
& 在NAND Flash制程不断微缩,SSD相关厂商在技术方面,持续改进,让SSD在成本与效能双方面要求均有长足进展,这也使SSD于2010年,预估对NB渗透率逐年攀升。此外,SSD模组化产品均朝向大容量规格(目前主流规格为128GB)趋势下,预估年SSD容量将以每年攀升1倍快速成长。截止到本文发稿时,市面上的主流固态硬盘均在128~256GB之间,价位在400~500美元之间。
固态硬盘的容价比,在短时期内难超传统机械硬盘
【→阿门:采用PCI Express打造顶级SSD←】
PCI Express接口应用
& Fusion-io是一家专门生产高性能固态硬盘的厂商。他们所提供的高性能固态硬盘解决方案采用的是PCI Express接口,要比现在主流市场上所常见的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快很多。2009年3月他们又发布了全新的极速固态硬盘——ioDrive Duo。
& 这款全新的固态硬盘,成功的将以往两块ioDrive合并在一张PCB基板上。再通过桥接芯片将两组固态硬盘进行RAID。由此就得到了近乎2倍的性能提升。可以说目前的这款ioDrive Duo是已知的市面上最快的固态硬盘。单卡ioDrive Duo的数据传输能力达到了1.5GB/s。它支持PCI Express 2.0 x4接口,其接口本身可以提供高达20Gbps的数据带宽,足以轻松喂饱ioDrive Duo。
&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对存储设备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ioDrive Duo的出现,让很多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各种大型管理应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性能水平。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快和最有创新型的服务器固态硬盘解决方案。使用四个ioDrive Duo系统组成的RAID阵列,它的数据吞吐量达到了6GB/s,IOPS更达到了。
此后很多厂商都推出了消费级的PCIe-SSD
& Z-Drive板载的RAID控制器,它是一颗纯“硬”的芯片,LSI SAS1068E 8-port SATA/SAS。这8个SATA/SAS接口可不了得。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SATA,更可以让设备工作在SAS串行SASI模式下。另外它还板载有Supermicro AOC-USAS-L4I控制器,这颗芯片带有256MB的高速缓存。目前最强的的HDD也不过是64MB的高速缓存吧。同时PCI Express x8接口可以为我们的SSD提供足够的吞吐带宽。同时组成RAID阵列的硬盘也绝非俗物,是4块64GB的OCZ Vertex style SSD。就是这样可怕的规格,存储怪兽就此诞生了。
【→大洪水:采用DRAM芯片打造最强SSD←】
DRAM芯片应用
& 事实上,DRAM SSD是SSD固态硬盘的一种可以追溯的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很多企业多年来都在研发DRAM SSD。下面就是对DRAM SSD的一个简单介绍。这个领域的坚决拥趸者Texas Memory Systems公司在1976年推出了首批SRAM SSD,将DRAM向前推进了一步。
&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步时钟,内部的命令的发送与数据的传输都以它为基准;动态是指存储阵列需要不断的刷新来保证数据不丢失;随机是指数据不是线性依次存储,而是由指定地址进行数据读写。因此DRAM SSD在企业中经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目前由NAND触发的DRAM价格下跌大战的波及。
技嘉i-RAM卡
& 虽然主流SSD大多透过NAND Flash架构,加上整体出货攀升有助于压低NAND Flash元件的采购成本,而用于SSD的NAND Flash,观察全球NAND Flash使用趋势,也将使SSD在全球NAND Flash总用量不断向上提升,有助于压低每GB的单位购买成本,让SSD与HDD的成本差距持续缩小。
& 但毕竟SSD的模组单价,与同价位的HDD相较,若不评估效能差异、重量、功耗等因素,HDD在相同购置成本可较SSD获得近5倍的储存容量,模组市场也开始朝向另一种思考逻辑推出SSD产品。例如,同样拥有SSD的耐震、耐摔特性,但NAND Flash却改用DRAM重新架构,这类产品也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推出。
【→摩西之子:传统硬盘厂商杀入SSD企业级领域←】
& 2009年3月,硬盘巨头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宣布,该公司已经以6500万美元现金的代价完成了对SiliconSystems公司的收购。SiliconSystems是嵌入式系统市场知名的固态硬盘(SSD)供应商,此番收购明确意味着作为传统机械硬盘厂商的西数已经盯上了新兴的SSD固态硬盘市场。
& 被西数收购的SiliconSystems公司在嵌入式系统市场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的产品包括了支持SATA、EIDE、PC Card、USB以及CF等接口的2.5英寸及1.8英寸固态硬盘,当然也包括了CF及其他尺寸的产品。本次收购完成以后,SiliconSystems将会被整合到西数内部,未来将会以西数固态存储业务部门的新面目出现。
& 2009年6月,西数终于展示了旗下首款SSD固态硬盘产品,不过西数的固态硬盘似乎并非针对高端市场,而是专注于嵌入式及数据流应用系统市场,正是此前SiliconSystems专长的领域。西数新推出的固态硬盘属于SiliconDrive III SSD系列,该系列产品包含了2.5英寸的SATA及PATA产品以及1.8英寸的Micro SATA产品。
& 西数2.5英寸SiliconDrive III SATA固态硬盘最大读写速度分别为100MB/s和80MB/s,容量为30GB到120GB。最小的1.8英寸SiliconDrive III SSD Micro SATA固态硬盘读写速度与上一款产品没有区别,不过其容量仅为30GB到60GB。2.5英寸的SiliconDrive III SSD PATA固态硬盘读写速度仅为85MB/s和65MB/s,容量为30GB到120GB。这三款固态硬盘均支持西数的PowerArmor、SiSMART以及SolidStor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在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的时候保护硬盘不受损坏、实时监控硬盘的可用寿命以及保证硬盘数据的完整性。西数本次推出的SiliconDrive III系列固态硬盘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均为300万小时,均可享受5年质保。
& 2009年12月,希捷终于正式推出了Pulsar系列固态硬盘产品,从而正式进军SSD领域。与此前业内人士的预测一样,希捷的首款Pulsar固态硬盘产品将会主打企业级市场。目前希捷在企业级市场仍然占据主动优势,而且企业级客户往往也更愿意付出高价来获得更高的硬盘速度。
& 希捷Pulsar系列固态硬盘的最大容量为200GB,此系列产品采用了高性能单层单元(SLC)闪存芯片,采用标准的2.5英寸封装,适用于普通2.5英寸硬盘槽。接口方面,希捷Pulsar系列固态硬盘采用了3Gbps的SATAII接口,这款产品实际的峰值读取速度可达240MB/s,峰值写入速度则可达220MB/s。不过其持续写入速度就低了许多,最高阶的200GB版也仅为160MB/s,100GB版仅为80MB/s,50GB版更是仅为40MB/s。
希捷Pulsar系列固态硬盘
& 另据希捷透露,Pulsar系列固态硬盘的峰值IOPS(每秒读写操作次数)分别为30000次和25000次,测试的文件为4KB碎片。此外希捷还透露了Pulsar固态硬盘的一些企业级功能,比如断电情况下的数据保护、低至0.44%的年错误率以及长达5年有限质保。不过希捷并未透露Pulsar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哪家的NAND闪存芯片,也未透露Pulsar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何种控制器技术。
& 尽管希捷近日才正式发布首款固态硬盘Pulsar,不过希捷同时也承认,该公司早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特定的OEM厂商出货固态硬盘产品了,所以Pulsar固态硬盘很可能已经可以在某些服务器厂商的产品里找到。目前希捷暂未透露未来是否会针对主流市场推出基于MLC闪存芯片的固态硬盘产品,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希捷中短期内应该不会考虑这样做。希捷近日还表示,随着移动PC开始升级到7200转普通硬盘,预计未来三年内固态硬盘份额仍然很难突破10%。
【→出埃及记:SSD向着消费级与企业级市场分化←】
& 当NAND Flash随SSD需求挹注,让价格不断向下修正的同时,SSD控制晶片的技术也不断提升,在现有NAND Flash技术下尝试将Flash的效能与耐用度提升至极限,而消费性的产品在单位成本的要求前提下,多采更具性/价比的MLC(Multi- Level-Cell)型产品架构,而企业用途在耐用、稳定要求前提下,则多半应用成本较高的SLC(Single-Level-Cell)型产品,成为目前SSD市场的两大应用范畴。
& 而NAND Flash为采电子式读写、储存的应用架构,完全无机械结构与装置,在重量可减至硬碟十分之一,虽然存取寿命仍有其限制,但在SLC结构的NAND Flash具至少十万次存取次数,相对于MLC结构,SLC均有近三倍的读写效能差距,唯独成本也是居高不下,目前多为伺服器或是专业商用应用,而消费性应用多采具大容量的MLC架构,搭配控制晶片的平均读写技术(Wear Leveling)改善MLC的寿命问题。
& Intel作为当今SSD固态硬盘的领军人,其固态硬盘控制器性能堪称一流。成为各大厂商追捧和赶超的对象。根据MLC和SLC两类不同的闪存颗粒,将产品线分为X25-M和X25-E两大系列。此后Kingston抛出暧昧的声音,在市场中又出现了Kingston版本的X25-M和X25-E。不过之前Intel主要是与PQI合作,但是最终谈判破裂。
Intel X25-E 企业级固态硬盘
【→神人合体:希捷Momentus XT混合硬盘又大又快←】
& 日——希捷科技(NASDAQ:STX)日前宣布渠道和OEM厂商共同出货世界上最快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Momentus XT。该款硬盘可提供类似于固态硬盘的性能和传统硬盘的超大容量和超低价格。Momentus XT硬盘还支持一项新的Adaptive Memory技术,能够针对每个不同的用户学习和优化硬盘的性能,通过将用户的常用信息存入闪存以实现更快速的读取。Momentus XT固态混合硬盘的速度比主流笔记本硬盘的5400RPM转速提升了一倍,为笔记本和游戏系统的实际系统性能建立了新的标准。
& 现在,用于移动计算的高性能固态硬盘比同等容量的传统硬盘在价格上要高出10倍以上。例如,一个250GB的固态硬盘的价格甚至超过了许多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和系统构建商不愿意或者无法为了寻求固态硬盘的更高速度和低噪音操作来支付更多的费用。此外,相对于传统硬盘,固态硬盘提供更少的容量选项。
& Momentus XT硬盘整合了7200RPM转速、4GB固态内存以及希捷的Adaptive Memory技术,提供无与伦比的硬盘性能。独特的Adaptive Memory技术可以监测数字文件的使用频率,并将最常用的信息存入固态内存部分,以实现更快速的读取——为每个用户及其应用有效地定制硬盘性能。
希捷Momentus XT混合硬盘
& IDC公司硬盘研究总监John Rydning先生表示,“对于那些期待获得更高性能,而不减少容量或增加成本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希捷的新款Momentus XT硬盘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款产品是为笔记本电脑专门设计的首款兼具容量、性能且经济实惠的存储产品。”
混合硬盘PCB
& 希捷公司市场营销和产品线管理执行副总裁Dave Mosley先生表示,“我们认为Momentus XT硬盘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它的推出预示着一个固态混合硬盘新时代的到来,使笔记本电脑用户不再为速度、成本或容量而做出取舍。客户、行业专家以及早期的产品评测均对这款产品的评价非常高,希捷公司也将不断进行创新,为用户提供具备更多价值以及更好计算体验的产品。”
Momentus XT硬盘为华硕新款游戏系列笔记本电脑带来非同寻常的速度体验
& 华硕宣布将在其推出的玩家国度ROG系列G73Jh新款笔记本电脑上配备Momentus XT硬盘,作为升级选项。该华硕笔记本电脑系列采用了英特尔酷睿i7 720Qm四核处理器,具备8GB DDR3内存并搭配支持DX11效果的 ATI Radeon Mobility HD 5870显卡。
& 华硕系统事业群组副总裁王炳钦表示:“借助Momentus XT硬盘,华硕满足了那些喜欢ROG系列G73笔记本电脑的游戏玩家们对于容量的需求及高性能的渴望。希捷推出的创新型的固态混合型硬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高价值、大容量及类似于SSD的性能体验。”
4GB闪存芯片
& 新款Momentus XT硬盘的安装和传统9.5mm笔记本硬盘一样简单,可轻松实现系统和电脑的升级。此外,和以往混合硬盘不同的是,Momentus XT硬盘的运行独立于操作系统和主板芯片组的支持。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Sandforce篇(上)←】
& 在2009年,也凸显出一家优秀的控制芯片方案,那就是SandForce。凭借着SandForce SF-1200芯片,横扫大江南北,让Indilinx的Barefoot也安然失色。在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厂商采用了这个方案。例如:Corsair Force,RunCore Pro-V,Patriot Inferno,OWC Mercury Extreme Pro-RE,G.Skill Phoenix Pro,OCZ Vertex-2,PhotoFast G-Monster 2,OCZ Agility-2和Mach Xtreme SSD系列。
最流行的SF-1200芯片
& SandForce面向不同的市场阶层推出了2款固态硬盘的控制芯片方案。一款是SF-1500面向企业级,一款是SF-1200,面向消费级市场,目前最新的芯片标号为SF-1222TA3-SBH。在拆解的图片中,你也可以看到,威刚S599的主控芯片编号正是SF-1222TA3-SBH。
& 它是一颗TFBGA封装的小巧芯片,具备364个针脚,芯片面积为13*13mm,内部集成有Tensilica Diamond Core DC_570T处理器。另外它支持两大先进的技术,DuraClass,可以增加SSD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减少功耗。DuraWrite可以大幅延长闪存芯片的耐用性。可以擦写次,让SSD的使用年限长达5年。
& 另外它也支持目前主流的SATA 3Gbps接口规范和NCQ、SMART、ECC奇偶校验等技术。最关键的还支持Windows 7的TRIM碎片整理技术,可以让固态硬盘自动回收写入时的文件碎片。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Sandforce篇(下)←】
除了SF-1200和SF-1500之外,还有更高端的PCIe X4接口的X2版本
CSSD-F100GB2-BRKT
CSSD-F200GB2-BRKT
CSSD-F60GB2-BRKT
CSSD-F120GB2-BRKT
CSSD-F240GB2-BRKT
FM-25S2S-100GBP1
FM-25S2S-60GBP1
FM-25S2S-120GBP1
FM-25S2S-240GBP1
Phoenix PRO
FM-25S2S-60GBP2
FM-25S2S-120GBP2
FM-25S2S-240GBP2
MKNSSDCL60GB
MKNSSDCL120GB
MKNSSDCL240GB
MKNSSDCL60GB-DX
MKNSSDCL120GB-DX
MKNSSDCL240GB-DX
PI100GS25SSDR
PI200GS25SSDR
OCZSSD2-2AGT50G
OCZSSD2-2AGT100G
OCZSSD2-2AGT200G
OCZSSD2-2AGT400G
OCZSSD2-2AGT60G
OCZSSD2-2AGT120G
OCZSSD2-2AGT240G
OCZSSD2-2AGT480G
OCZSSD2-2VTX50G
OCZSSD2-2VTX100G
OCZSSD2-2VTX200G
OCZSSD2-2VTX400G
OCZSSD2-2VTXE60G
OCZSSD2-2VTXE120G
OCZSSD2-2VTXE240G
OCZSSD2-2VTXE480G
OCZSSD2-2VTXP50G
OCZSSD2-2VTXP100G
OCZSSD2-2VTXP200G
OCZSSD2-2VTXP400G
OCZSSD2-1VTXLE50G
OCZSSD2-1VTXLE100G
OCZSSD2-1VTXLE200G
OCZSSD2-1VTXLE60G
OCZSSD2-1VTXLE120G
OCZSSD2-1VTXLE240G
OCZSSD2-1VTXEX60G
OCZSSD2-1VTXEX120G
Sandforce x2
OCZSSDPX-1RVD0120
OCZSSDPX-1RVD0240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Micron篇(上)←】
& 2010年3月,又有新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厂商宣称推出了全新的高速方案。正如你所期待的,Marvell电脑存储解决方案的大鳄,也推出了全新的产品——Marvell 88SS9174-BJP2控制器,这是一款全新的固态硬盘方案。它首次被应用于Micron RealSSD C300系列固态硬盘产品中。它原生支持当今最为先进的SATA 6Gbps接口。同时结合美光的NAND闪存芯片,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款性能惊异的产品。
固态之王:Micron RealSSD C300
& 从官方的配置规格表中,我们就能看出,Micron RealSSD C300支持高达6Gbps的SATA 3.0接口,当然也会向下兼容SATA规格的硬盘接口。持续的读写性能可以达到335MB/s和215MB/s。这个标称性能着实叫人惊叹。虽然伟大的规格参数不能转化为同样伟大的实际性能,但是335MB/s的读取性能还是非常让人期待……
Micron RealSSD C300规格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Micron篇(下)←】
虽然C300在外观方面与其他SSD并不独特之处,但是在这个小小的驱动器内部,却隐藏着惊人的实力。它使用了256GB的美光MLC闪存颗粒,支持ONFI 2.1界面,采用的是先进的34nm制造工艺技术。而 Marvell 88SS9174-BJP2控制器界面具备SATA III 6Gbps的接口速率。它的内部使用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核心。虽然这一切看上去已经非常强大,但是C300的PCB上,还集成有一颗128MB的DRAM高速缓存芯片。当然身为现代固态硬盘产品,C300还支持TRIM自动磁盘碎片整理技术,它可以在Windows7下自动对SSD内的存储单元进行垃圾回收整理工作。这些算法可以提高硬盘的响应时间和寿命,同时也有助于笔记本型移动设备提高电池续航时间。
SSD PCB正面特写,你能看到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特写
MicronC300
(SATA 6Gb/sec)
CTFDDAC064MAG-1G1
CTFDDAC128MAG-1G1
CTFDDAC256MAG-1G1
& 另外:就在笔者截稿的时候,互联网上又传出最新小心,MicronC300又有廉价版本发布,容量分别为128GB和64GB。囊中羞涩的玩家,也可以一亲香泽了。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TOSHIBA篇(上)←】
& 两年前,生产固态硬盘的厂商在全世界不超过5家。而2010年1月的今天,全球已经有超过140家固态硬盘厂商。毫无疑问,SSD市场一直以来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并且它将保持一种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态势。
&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整个固态硬盘产业已经创新和再创新好几次了。在SSD的控制器方面,许多厂商已经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并且控制器的架构还在不断快速革新着。不过虽然固态硬盘厂商比较多,但是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的设计厂商却是寥寥无几。。目前的主流SSD控制芯片厂商有:Intel、Indilinx、Samsung、JMicron。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还有第二大半导体厂商,东芝!
& 东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东芝是世界上芯片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员。在1980年代东芝与NEC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自1990年代至今东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芯片厂。2005年东芝排名第4,仅次于英特尔、三星电子、德州仪器,但排在意法半导体之前。2008年,根据IDC统计,东芝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设计制造厂商。
& 除三星之外,东芝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NAND闪存生产商。在2007年,东芝就表示将生产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闪存固态存储硬盘(SSD Solid State Drives)。东芝的固态硬盘采用了高速并行传输技术,读取速度最高在100MB/s左右,写入速度40MB/s。另外在2009年2月,东芝并购富士通硬盘部门。萃取了富士通多年在存储领域的专利和技术精华。同时自2008年至今,东芝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线中,已有大半机型使用大容量高速固态硬盘。由此可见,无论是闪存颗粒、存储技术、还是笔记本存储媒介,东芝的每一步战略发展,都与固态硬盘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在这个群雄四起的年代,东芝也推出自己的T6UG1XBG固态硬盘控制器。同时,在第一时间,金士顿采用这套东芝的固态控制器方案,推出了一个Kingston SSDnow V+ SNV325固态硬盘产品。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TOSHIBA篇(下)←】
& 从这张照片看,东芝的控制器方案,布局非常紧凑。整个SSD固态硬盘的PCB中,我们仅仅可以看到少数电子元件,其他全都是NAND闪存颗粒和SSD控制芯片。除了四周边沿之外,很难再有多于的空间。东芝称,这样的布局优化更有利于芯片之间的散热。IC芯片与外面的金属外壳仅有4mm的空间,这些空间足够放置导热材料的。同时在PCB的设计方面,也极大的考虑了人体工学设计。尤其是在SSD的生产时,所有的闪存颗粒仅仅贴在PCB的一面,无论是电子眼,还是工人目测质检,都会简单快速的完成工作。由此可以减少生产时间,降低制造成本。
& 东芝T6UG1XBG这颗固态硬盘控制芯片采用了43nm制造工艺技术,同时支持TRIM技术。提供了最大230MB/s的读取速度和180MB/s的写入速度。
& 东芝发布的HG2系列SSD是在2009年末,同时采用32nm制程的HG3固态硬盘预计会在2010年。东芝的TH58NVG7D7EBAK0闪存芯片(TH58NVG7D系列)使用的是相较HG2而言全新的设计,不过我们这里并没有它的资料。但是根据可靠情报,闪存芯片会采用的是RoHS无铅标准,具备48个引脚,使用多层单元的64Gb容量,3.3v工作电压的芯片。
(HG2-Series)
SNVP325-S2/64GB
SNVP325-S2/128GB
SNVP325-S2/256GB
SNVP325-S2/512GB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Phison篇(上)←】
& 群联电子于2000年11月成立于台湾新竹。从提供全球首颗USB快闪记忆体随身碟单晶片控制IC起家,群联目前已经成为USB随身碟与记忆卡控制IC领域的领头者。作为NAND快闪记忆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品牌厂商系统与OEM服务。
& 群联卓越的工程能力使得公司成为业界标准制定组织的一员。群联是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 (ONFI)的创立者之一,同时也是non-Volatile Memory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NVMHCI) 组织的积极参与者,这两个组织均是由Intel所领军的标准制定团体。
采用群联方案的PS-100系列固态硬盘
& 2007年,立基于TI DM350平台的数位相框、DVR、Photo Bank解决方案开发完成。在由数位时代双周刊发表的“2007台湾前一百大资讯产业”中名列第二。2008年6月,发行私募普通股33,000,000元,使实收资本额增至新台币1,044,802,610元,并因此引进策略合作伙伴Kingston及Hynix。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Phison篇(下)←】
& 率先应用群联这颗固态硬盘控制芯片的是Patriot,他们推出了PS-100系列固态硬盘。容量有32GB、64GB、128GB、256GB可选。从图中你可以看到PS3016-S3控制器。旁边是海力士的64GB高速缓存芯片。官方声称128GB的PS-100固态硬盘,读取可以达到210MB/s,写入可以达到150MB/s。
PS3016-S3控制器,旁边是海力士的高速缓存芯片
M-Class (2.5")
27510 (Kit: 27515)
27511 (Kit: 27516)
S-Class (2.5")
M-Class (3.5")
27513 (Kit: 27517)
27514 (Kit: 27518)
S-Class (3.5")
27523 (Kit: 27527)
27524 (Kit: 27528)
PS32GS25SSDR
PS64GS25SSDR
PS128GS25SSDR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Intel篇(上)←】
& 固态硬盘的控制器解决方案并不多,由此也制约了固态硬盘的产品多样性。下面小编我总结出了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消费级的固态硬盘产品的规格和参数。希望对广大购买固态硬盘的用户有一些帮助。
& SSD固态硬盘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底,三星和Intel都在研究让闪存和硬盘“混交”的方法,而微软预计将在Windows Vista中推出一种“ 超级缓存”(SuperFetch)技术,据说可利用闪存大大提供系统性能。与此同时,三星还在研究将大量闪存芯片组合在一起的固态硬盘,三星相信固态硬盘能取代笔记本电脑中的传统硬盘。作为全球首款采用16GB固态硬盘的便携PC,Sony VAIO UX90S从发布之初就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Sony VAIO UX90S采用Intel Core Solo U1400处理器,主频1.2GHz,512MB内存,支持蓝牙和CF插槽。此后SSD已经迅速在移动领域普及开来。
& 2008年6月,Intel将兑现其承诺提供固态驱动器,和即将面世的迅驰2平台捆绑发行。第一块X25-M固态硬盘也随之诞生。该项目被描述成为一种正将SSD融入主流的计划。现在,总的说来SSD比那些配置了一个硬盘驱动器的同等级的笔记本电脑有一个明显的较高的售价。Intel公司正在使用捆绑销售驱动器的计划来降低其使用SSD的成本。
Intel原厂SSD
金士顿贴牌的Intel SSD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Intel篇(下)←】
& Intel作为当今SSD固态硬盘的领军人,其固态硬盘控制器性能堪称一流。成为各大厂商追捧和赶超的对象。根据MLC和SLC两类不同的闪存颗粒,将产品线分为X25-M和X25-E两大系列。此后Kingston抛出暧昧的声音,在市场中又出现了Kingston版本的X25-M和X25-E。不过之前Intel主要是与PQI合作,但是最终谈判破裂。
Intel X25-M固态硬盘配有DRAM高速缓存
SSDSA2MH080G1
SSDSA2MH160G1
SSDSA2SH032G1
SSDSA2SH064G1
SNM125-S2/80GB
SNM125-S2/160GB
SNE125-S2/32GB
SNE125-S2/64GB
SSDSA2MP040G2 (R5)
SSDSA2MH080G2 (01/C1/R5)
SSDSA2MH160G2 (01/C1/R5)
SNV125-S2/40GB
SNM225-S2/80GB
SNM225-S2/160GB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Indilinx篇(上)←】
& INDILINX是一家韩国公司,专门生产制造SSD固态硬盘为主。在日,由三个雄心勃勃的工程师创立。INDILINX的研发和测试部门设立在韩国,而商务部则设立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这家公司在业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其设计的固态硬盘传输速度超过230MB/s。但是这主要是由于SATA硬盘接口的限制,在未来他们将可以生产基于SATA3界面的固态硬盘,其速度更是会高达600MB/s。
& 2008年8月,Indilinx宣布,它们已经完成了IDX22(产品名称:Barefoot)固态硬盘控制器的开发。这种固态硬盘控制器采用90纳米工艺制造,它所实现的230MB/s的读取速度已. 经超越了当时市面上出售的所有产品,并且,可以支持最大512GB容量的多级单元(MLC)NAND 闪存。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Indilinx篇(下)←】
& INDILINX的诞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公司的创业元老仅有三个人,他们包括Bumsoo Kim、Guiyoung Lee、Hyunmo Chung。一个共同的信念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那就是SSD固态硬盘控制器。他们的第一个办事处设立在韩国的盆塘。在公司刚刚成立不久,2006年12月,INDILINX被韩国最大的合资投资技术基金——KIBO基博科技基金看重。2007年2月他们移师到韩国的Seangnam City,这里是韩国最先进的技术研究中心。很快,基于INDILINX闪存控制器的解决方案固态硬盘开始浮出水面。而很多如OCZ这样的固态大厂也纷纷宣布使用该解决方案。
(64MB 缓存)
CMFSSD-128D1
CMFSSD-256D1
FM-25S2S-128GBF1
FM-25S2S-256GBF1
(Intel 34nm)
FM-25S2I-128GBF2
FTM32GX25H
FTM64GX25H
FTM28GX25H
FTM56GX25H
FTD32GX25H
FTD64GX25H
FTD28GX25H
(slower flash)
OCZSSD2-1AGT120G
OCZSSD2-1AGT250G
OCZSSD2-1VTX120G
OCZSSD2-1VTX250G
OCZSSD2-1VTXT30G
OCZSSD2-1VTXT60G
OCZSSD2-1VTXT120G
OCZSSD2-1VTXA30G
OCZSSD2-1VTXA60G
OCZSSD2-1VTXA120G
OCZSSD2-1VTXA250G
OCZSSD2-1AGTEX60G
OCZSSD2-1VTXEX60G
OCZSSD2-1VTXEX120G
OCZSSD2-1CLS120G
Indilinx x4
OCZSSD2-1CLS250G
OCZSSD2-1CLS500G
OCZSSDPCIE-ZDM84256G
OCZSSDPCIE-ZDM84512G
OCZSSDPCIE-ZDM841T
OCZSSDPCIE-ZDP84256G
OCZSSDPCIE-ZDP84512G
OCZSSDPCIE-ZDP841T
OCZSSDPCIE-ZDE84256G
OCZSSDPCIE-ZDE84512G
OCZSSDPX-ZD2M84256G
OCZSSDPX-ZD2M84512G
OCZSSDPX-ZD2M841T
OCZSSDPX-ZD2P84256G
OCZSSDPX-ZD2P84512G
OCZSSDPX-ZD2P841T
OCZSSDPX-ZD2P88512G
OCZSSDPX-ZD2P881T
OCZSSDPX-ZD2P882T
OCZSSDPX-ZD2E84256G
OCZSSDPX-ZD2E84512G
OCZSSDPX-ZD2E88512G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Samsung篇(上)←】
& 在2005年5月,三星第一款固态硬盘抢先出货。三星宣布已开发出了首款基于Nand闪存技术的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disk)。三星称,这款SSD能耗不到今天使用的硬盘驱动的5%,这意味着下一代移动PC电池续航时间有望再次提高10%。此外,SSD还具有重量轻、噪音低、发热少、读写数据更快(读写速度分别可达每秒57MB和32MB)等优点。当时所使用的控制芯片就是传说中的SamsungG2。
& 此后三星研发出了全新的SamsungG3控制器。除了供奉自家的固态硬盘产品之外。这颗控制器也提供给海盗船、芝奇、OCZ等著名的固态硬盘厂商。2009年3月,三星PB22-J系列SSD首次登场,此款型号MMCRE64G5MXP-0VB的SSD容量为64GB,目前已经上市,价格是298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080元。 此款产品满载功耗为1.5W,待机的时候0.15W,实体尺寸幅度69.85×9.5×100.3mm,重量80g。采用3Gbps Serial ATA接口。 PB22-JS3采用MLC类型的闪存,单面8个K9HCGZ8U5M闪存颗粒。写入速度可以达到200MB/S以上,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20MB/S。此后采用了MLC类型闪存的128GB容量SSD日本上市价为49800日元。
海盗船新款的SSD固态硬盘,采用三星SSD控制器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Samsung篇(下)←】
三星最新的SSD解决方案,配有三星的高速缓存
(128MB 缓存)
OCZSSD2-1SUM120G
OCZSSD2-1SUM250G
SAM64GM25S
SAM28GM25S
SAM56GM25S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JMicron篇(上)←】
& JMicron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台湾新竹科技园区。作为一家没有晶圆制造工厂的IC设计公司,JMicron侧重于高速串行连接技术。如原生的SATA、PCI-Express、USB接口、RAID控制器和其他存储应用。JMicron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当今的主板和笔记本电脑中,颇受电脑厂商的喜爱。如华硕、技嘉、宏碁、惠普、戴尔、东芝、联想等国际知名厂商。而JMicron也是全台湾第一家无晶圆制造工厂的半导体公司,在台湾也是唯一一家可以提供SATA II应用产品的公司。
JMicron的网站主页
& JMicron一直在研发固态硬盘的相关技术,并自2006年推出了第一代SSD固态硬盘控制器。在2007年年底,完成了JMF601A/602A控制芯片。JmicronJMF601/JMF602的固态硬盘芯片,功能非常强大兼容性好,JMF602B版芯片的最高读速度170M/s,写速度135M/s(SLC)。与其它同类方案比有明显的优势,此后市场在广泛应用。因为这颗控制芯片可以为固态硬盘制造商提供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应用解决方案。在2008年3月正式的产品上市之后,JMicron开始受到关于潜伏期的投诉和询问。所有的问题只发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条件下,当系统数据已经全部饱和,并且主机保持数据等待时。这时内部碎片收集器开始工作,将数据合并和进行整顿管理。
& 此后JMicron修正了硬件芯片的架构,在2008年6月重新发布了新款JMF601B/602B控制芯片。JMF601A/602A是旧版本的芯片,而JMF601B/602B是它们的改进修订版本。目前JMicron所贩售给客户的所有SSD固态硬盘控制芯片,都已经是带有“B”后缀的改进版本。这包括华硕的笔记本和EeePC、OCZ、Super Talent、Transcend等公司。“B”版控制芯片主要改进了写入潜伏期,大幅提高了硬盘的写入速度。此外新的控制芯片可以保留更多的存储空间,由此在使用固态硬盘存储数据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硬盘的容量。现在许多固态硬盘厂商不可能将硬盘的容量作的很大,因此从这一点看来,JMF601B/602B的改进之处确实有着实际意义。
【→主流SSD固态硬盘福音书:JMicron篇(下)←】
& 目前JMicron为一些客户已经推出了更为高速的固态硬盘硬盘解决方案。JMicron出品了一款名为JMB390 RAID控制器,它可以将两个JMF602B控制器联合起来,组合成性能更强的SSD RAID存储模式,这也就是传说中的JMicron
602B x2 RAID。新的SSD固态硬盘性能飞航强大,读取速度可以达到233MB/s,而写入速度可以达到166MB/s。
使用JMF612加强版的西数固态硬盘
& JMicron目前还在研制更新型的SSD固态硬盘控制器,基于ARM架构的JMF612控制器的雏形基本已经确定。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能在市场中看到它的身影。它也会采用全新的高速缓存机制,这使得固态硬盘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已经可靠性将有一个新的飞跃。并且西数的首款消费级固态硬盘SiliconEdge Blue,也采用的是JMicron
& 此后,JMF618的出击让很多人眼前一亮。金士顿就曾有JMF618的方案产品上市销售。名为Kingston SSDNow V系列2代。
SNV425-S2/128GB
(mini-USB)
(mini-USB)
OCZSSD2-1SLD30G
OCZSSD2-1SLD60G
OCZSSD2-1SLD120G
OCZSSD2-1SLD250G
FTM16GL25H
FTM32GL25H
FTM64GL25H
FTM28GL25H
FTM56GL25H
FTD16GL25H
FTD32GL25H
FTD64GL25H
FTD28GL25H
CMFSSD-64N1 (M64)
SNV125-S2B(N/D)
SNV125-S2/128GB
SNV125-S2B(N/D)
FM-25S2S-128GBT1
FM-25S2S-256GBT1
OCZSSD2-1APX60G
OCZSSD2-1APX120G
OCZSSD2-1APX250G
FTM28GE25H
FTM56GE25H
FTM12GE25H
FTD28GE25H
FTD56GE25H
【→启示录:混合王道←】
& 固态硬盘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我们看到一款固态硬盘卖的比主流产品便宜很多,那你一定要小心谨慎。首先要问清楚使用的是哪家的控制芯片,具体型号是什么。然后在网上搜搜它属于什么年代的产品。最近小编发现,网上充斥着早期国外低端固态硬盘产品,价格非常廉价,容量一般在32GB至64GB之间。但是他们所使用的控制芯片都是很早以前的,无论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相差很多。
& 现在很多人都对SSD固态硬盘抱有幻想,都想体验一把急速的快感。而敢于吃螃蟹的人,也确实不少。但是小编在文章的结尾处,还要再次提醒大家两点。第一,买固态硬盘,很容易被误导。第二,很容被山寨货诱人的价格所蒙蔽。
& 另外就是山寨问题,现在各大固态硬盘控制芯片厂商有许多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山寨固态硬盘有了可乘之机。山寨SSD所使用的闪存颗粒,一致性不好,某些闪存颗粒可能会提前挂掉,那样就意味着整个SSD就报废了。山寨厂追求低成本利润,因此在做工用料和产品质检方面都无法与国际大厂想媲美。固态硬盘受到闪存颗粒成本的制约,即使是山寨厂也很难将价格压的很低。消费者千万不可因为节省几百元的细小差价,而被寨商所魅。
& 最后,现在的存储行业新老产品交替迅速,虽然现在固态硬盘速度很快,但是也许……未来是混合硬盘的天下。
虽然现在固态硬盘速度很快,但是也许未来是混合硬盘的天下
网友评论(仅供参考与本站立场无关)
即刻发表你对本文的意见和看法(1000字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买多大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