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三大类,举例说明bcnf范式一说

,人均.(2)水资源属于资源(可再生、不可再生),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请写出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资源“开源节流”的建议.(各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开源的建议:.(4)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双选).A、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B、多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D、将垃圾分类回收.
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也称“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于日-20日举办,展会会场实行“1+3”方案,主会场设在湖南省长沙市,分会场设在湖南省株洲市、湘潭市、张家界市.材料二:湖南省略图(1)第七届“中部博览会”的主会场设在湖南省市.(2)参加第七届“中部博览会”的代表从长沙去张家界开会,乘火车走最近的路线经过的铁路是石长线和线.会后代表们可以在附近游览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风景区.(3)湖南省有“三湘四水”之称.其中“四水”是指、资水、沅江和澧水,他们从不同方向汇入湖.(4)位于湖南省南部边境,呈东西走向的山脉是.(5)长株潭正倾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措施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是A.湘江上游地区大力开采、冶炼有色金属B.建设湘江生态风光带,保护沿江湿地和山水景观C.推广节能建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D.三城区之间保留大面积的生态绿地.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77°06′58″E,80°25′01″S),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这是我国继长城站(62°13′S,58°57′W)和中山站(69°22′S,76°22′E)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材料二:见图1(1)在图1中左上角弧线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这儿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3)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南极第3站的是,它位于长城站的方向.(4)三个科考站中,见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5)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A是.(6)玲玲的爸爸是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他通过卫星通讯给玲玲传回了四幅图片(图2),你认为不可能在南极地区拍摄的一幅图片是.(7)选择l月份在南极建设昆仑站,是因为.A.新年伊始,有较多的筹划时间&&&&B.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C.在春节期间,向全国人民献份厚礼& &D.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8)某极地科学考察船需要从我国中山站到长城站卸货,如果沿着南纬65度附近,走最近的航线,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9)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50℃,而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l8℃,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77°06′58″E,80°25′01″S),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这是我国继长城站(62°13′S,58°57′W)和中山站(69°22′S,76°22′E)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材料二:见图1(1)在图1中左上角弧线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这儿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______.(3)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南极第3站的是______,它位于长城站的______方向.(4)三个科考站中,见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5)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A是______.(6)玲玲的爸爸是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他通过卫星通讯给玲玲传回了四幅图片(图2),你认为不可能在南极地区拍摄的一幅图片是______.(7)选择l月份在南极建设昆仑站,是因为______.A.新年伊始,有较多的筹划时间  B.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C.在春节期间,向全国人民献份厚礼   D.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8)某极地科学考察船需要从我国中山站到长城站卸货,如果沿着南纬65度附近,走最近的航线,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___.(9)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50℃,而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l8℃,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______.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77°06′58″E,80°25′01″S),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这是我国继长城站(62°13′S,58°57′W)和中山站(69°22′S,76°22′E)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材料二:见图
(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这儿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南极第3站的是________,它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_方向。(4)三个科考站中,见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5)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A是_________。(6)玲玲的爸爸是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他通过卫星通讯给玲玲传回了下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你认为不可能在南极地区拍摄的一幅图片是______。(填字母)
(7)选择1月份在南极建设昆仑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A.新年伊始,有较多的筹划时间B.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C.在春节期间,向全国人民献份厚礼D.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8)某极地科学考察船需要从我国中山站到长城站卸货,如果沿着南纬65度附近,走最近的航线,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9)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50℃,而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l8℃,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梳理
二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式为: {{H}_{2}}C{{O}_{3}}={{H}_{2}}O+C{{O}_{2}}\uparrow .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_{2}}+C{{O}_{2}}=CaC{{O}_{3}}\downarrow +{{H}_{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CO+O2点燃?2CO2.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例如,CO+CuO△?Cu+CO2,Fe2O3+3CO高温?2Fe+3CO2.3.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家拉瓦锡.
氧化碳的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如图所示:.也就是,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用作化工原料和气体肥料,其固体(即干冰)可作制冷剂.可见,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相似的试题还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能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因为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能直接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冷冻麻醉的氮气
D.用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34~36题。34.下列自然带中..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34~36题。34.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条件严酷 C.难以通行? D.技术条件落后36.有关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B.植物生长的速度很快C.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复D.植被成为雨林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ADD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完成19-21题.材料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材料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①石油 ②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完成19-21题.材料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材料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①石油 ②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完成19-21题.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材料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⑥D.④⑤⑥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④气候资源、生物资源、②水资源和③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故选:B.
本题考点: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问题解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被浏览1190次
快一点,我急等着用!!!
拜托!!!
采纳率:47%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其他定义: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有关《鹿和狼的故事》的故事
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我国常见的庭院绿化植物葛藤,到了美国却像野马狂奔,迅速占领了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许多植物没有了栖身之地。
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
在英国人刚刚进入澳大利亚时,随船将老鼠带到了澳大利亚,于是引进猫来捕鼠。猫是把老鼠消灭了,可是由于澳大利亚缺乏大型肉食动物,使得引进的猫没有天敌,于是泛滥大量繁殖,后来不得不人为猎杀。
中国大陆50年代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原产于南美的仙人掌,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澳大利亚,没料到这些植物迅速蔓延开来,飞快地占领了澳大利亚2500万公顷的牧场、田地,人们用刀切、锄挖、车轧,均无济于事。
在英国有个小岛,岛上的田鼠比较多,人们为了除去田鼠,就在岛上放养了一批蛇。短短两年时间,岛上的田鼠全部让蛇吃光了。而这时岛上的蛇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威胁到人们的生活……
水葫芦原产南美,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被引入我国大陆,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7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最多。
到过昆明的人都看到过水葫芦的威力。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盖度近100%,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人怕老鼠、耗子吃猫、老鼠吃鸡——生态平衡的故事
太湖中的最大的岛——西山岛,朋友的岛是太湖中的小岛——大沙岛。朋友派了快艇来接我们,快艇不到20分钟就到了大沙岛。
大沙岛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原来是太湖中的秃岛,长满茅草,湖边长有芦苇。20多年前我登过一次岛,是为了土壤普查去的,留下的记忆是岛上老鼠非常多。所以,我一上岛就问他们,你们是怎样战胜老鼠的?然后,他们讲述了在岛上所有恳荒故事多与老鼠有关。其实,就是岛上的生态平衡问题。
他们刚上岛的时候,岛上老鼠非常多。而且,因为岛上是没有人居住,老鼠没有见过人,所以老鼠是不怕人的。当岛上老鼠是主人,人碰到到处是不怕人的老鼠的时候,你想人会有什么样感觉?人会怕老鼠!
他们捉了小猫上岛去养,没有过几天,小猫不见了,找到猫的尸体后,分析小猫可能是被老鼠咬死的。后来捉了数只大猫上岛,经过半年的猫鼠战争,老鼠明显减少。2年后,猫繁殖到了几十只,老鼠很少了。
开始的时候在岛上养鸡500多只,有300只是被老鼠咬死的。到了3年以后每天都发现猫在吃鸡。而且,还经常发生在猫追鸡的时候,有许多鸡被吓死了。他们发现,猫开始吃鸡是猫看到老鹰吃鸡以后,发现老鹰吃剩鸡,猫去尝了味道可能不错,就开始吃鸡了。但最大原因是,猫多了,老鼠少了,猫的食物链发生了变化。
当猫开始吃鸡的时候,开始治理猫了。但猫是功臣,不想赶走猫,于是,保护鸡作为措施。他们想到了养狗,用狗来看管鸡,不让猫吃鸡。狗很尽责,管住了鸡,饿坏猫,半年以后,有许多猫病死了。现在的猫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岛上有3只狗,已经发现狗在追鸡了。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老鹰还是那么4、5只,每个月都会发现有鸡被吃和被吓死。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呵呵!
蜣螂的故事
蜣螂,俗名屎克郎,以牲畜粪便为食。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种臭不可闻的无用的昆虫。可是1982年,它们却远涉重洋,从中国去到了澳大利亚,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为什么澳大利亚不顾千山万水要从我国引进蜣螂呢?原来,澳大利亚这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饲养着几千万头牛,这些牛每天要排出几亿吨粪便,覆盖着百万英亩草场,同时牛粪还滋生蝇蛆,很不卫生。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问题。他们从我国引进这些屎克郎,就是让它们在那里吃牛粪。那么澳大利亚原来没有蜣螂吗?有,但他们那里的土著蜣螂不吃牛粪,而只吃袋鼠粪。澳大利亚现在引进了我国的蜣螂,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
从这个事例可知,所谓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即相对平衡阶段。在自然界,维持这种相对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一个棉花产区,其棉蚜虫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受瓢虫、草蛉、蚜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数量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致影响棉花的产量,但如果长期使用农药,大量杀灭了天敌,棉蚜也产生了抗药性,就破坏了棉蚜与天敌之间的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棉蚜大发生,从而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这并不是说,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平衡,都是合理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某些情况下,人类为了自已的需要,可以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主动地去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生态平衡。上述蜣螂南行就是一个实例 。但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破坏了生态平衡,倒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比如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十万二千平方公里,占西北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百分之二十四,年输沙量五亿多吨,等于平均每年有五至六毫米厚的一层肥沃土壤白白流失掉了。我国目前仅长江,黄河每年带走的泥沙就有26亿吨,相当于损失了沃土良田六百万亩,所以有的科学家说,它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天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量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