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练代金刚八段锦视频会放屁吗

练习八段锦的一些小建议_八段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139贴子:
练习八段锦的一些小建议
在吧里一年多,很多问题很多人反复的询问,感觉有必要集中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1、哪个版本好?建议新手练习流传广的,或者出于名门的,比较偏的,动作花里胡哨的不要学了;个人推荐两个版本:国体版杨教授的和师傅的;2、拳好,八段锦好?太极复杂属于技击,无人指点,难以入门,太极的基础是,云手,缠丝劲,而不是绕来绕去的套路,你练一辈子套路你练的也不是!八段锦简单可靠,不出偏,出效快,专业养生功法;3、练习次数:每个动作八遍,分左右的每边八次,八个动作共64次;4、练习时间,建议午前练习,午后不练;5、什么时候出效果呢,我怎么练了几个月了没有效果呢?问这个问题的建议以后就不要练了,患得患失,计较成果,你还练个什么劲呢? 6、练功的决窍是什么?诀窃是天天练习,不可一日不练!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不得;7、练功应注意什么问题:放松,放松,再放松!身松,心松,一切自然而然。不起愣,不用死劲;8、我练了一段时间怎么感觉身体更坏了,这疼了,那不舒服了,头晕了? 先检讨自己练的有没有大过错,没有大过错,那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传统叫“找病”,这样的反映可能会出现很多会,每过去一回,身体就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身体出现一点不适马上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我们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要淡定,这是练功的原则。出现问题就有疑问违背气功放松淡定顺其自然的大原则。9、练功应注意那些姿势问题:身体放松,头正,身正,下巴微收,膝不过脚尖(这点非常重要!!);多用气用意,少用力;动作圆活连惯,上下相随,心念专一;先谈这么多,仅是个人意见,供各位参考,不作典要。不足之处,请各位高手拍砖共同学习提高。
讲得太好了,这个一定要顶,很有收获。
学习了……
放松、坚持!支持兄弟!说得真好。
今天练完后感觉好累,因为做的时候一直配合提肛,力气稍微比平常大了些,明天做的时候还是听从身体感受,不要蛮练了。
已练了半年了,再练一段时间,也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谢谢!新手才练了3天。一定坚持!
一个月路过
听说来玩的都领了T豆!
练这是否会改变痛经啊??
真正的正能量
再来签到~
我是和太极拳一起学的 断断续续有两个月了 只是早晨练 感觉身上腿上轻松了 跑一会也不觉的累 体重轻了10斤 真个人状态都有起色 继续坚持每天练
不知你可看过吴清忠的书,
请问这个能练出毅力来吗
这个贴让我一个初学者有一个良好的练功心态,谢谢!
才练几天出现温开水般的热气往上来,不知道是好是坏,我压根就没想过要练气功,更别说什么气感了,就把他当作中式瑜伽来练的,随说那种感觉不难受,但很明显有没有,随说持续一两秒,但很吓人有没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打通了经络?
我是坐班的,一天到晚死在电脑前,坐久了就是含胸,会不会是胸口的经络拉开了,血液流畅了?哎,不想了,继续练吧!
为什么午前练习,午后不练?
我也想练,还没有开始呢
谢谢楼主的指点
有练习的图片么?
我是AS听说练这个有用,我以后每天坚持练,就是有一点担心动作不对!
每一段不是六个动作吗? 怎么八个了
为什么每次练完后两肾之间发胀的感觉
练三星期,小驼背没了,就是练完后出汗,背部较多
虽然还没有开始练习,但是觉得楼主的说法很有价值,果断六名。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查看: 15146|回复: 22
坐式八段锦很好,有很多按摩保健的作用,我把教程和视频给大家,真心推荐练立式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很好,有很多按摩保健的作用,我把教程和视频给大家,真心推荐练立式八段锦的朋友也来练练!
坐式八段锦教程请见《八段锦汇编》里的“第六章床上八段锦功法”
八段锦汇编在此处下载(感谢cuoziji这位朋友提供这么好的资料!
坐式八段锦视频在此
多谢楼主分享&&
第六章 床上八段锦功法
  古八段锦为赤足、单衣或赤背锻炼之功法。又古代为席地而坐,因此,古八段锦之练习,站势、坐势均很方便。随着历史的发展,炕,床、凳,椅的出现和鞋履的不断改进,八段锦的站势功法与坐势功法也逐渐分开。现代生活中,行路则穿鞋,故前章八段锦功法(亦可称之为站式八段锦),改为穿鞋练习。坐势之锻炼逐渐形成独立的功法——坐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中有数段可取平卧位练习,或半卧位练习,而且此种练法对于高年老人或重病不能起床者,很为适合,另外在睡觉前和起床前练习也很方便,故现称之为床上八段锦。
  床上八段锦,其基本姿势,原为盘膝之坐式。现代采用垂腿坐式也可。
  & && && && && && && && && && && && && && && && &第一节 动作和练法
  一、按摩头颈
  (一)动作说明
  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两手合掌搓热后,平扶于面颊两侧,行上下搓揉如洗面状(图41),如此搓揉8~16次后,两手十指稍分开,插入发际,似梳头状(图42),自前发际至颈部,双手在颈部时,头颈向后用力,而双手向前稍用力,以增加内气作用(图43),然后双掌自颈两侧,搓至颌下喉结前再分开,如此按摩8—16次,最后可作腹式深呼吸3~5遍即可。
  功后头脑清爽,颈部松活,久做此功后则面部红润,不易患感冒。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手之三阳经是从手定向头,手之三阴经是从胸走向手。手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起止点,而手足十四经均与头颈部有关,故此功法有疏通经络之作用。
  (三)练法
  此功法因动作简单,又很接近于生活习惯之动作,故可随时练习。若于静功前或后练习此法,则可增强静功之功法和其健身作用。
  二、叩齿鼓漱
  (一)动作说明
  全身放松,口微闭,凝神静气,自然呼吸,上下牙齿轻轻叩击,门齿、臼齿各叩击30余次(古书记载为36次,而现代多以4、8呼计数法,故成为32次也可),名曰“叩齿”。叩齿毕,随即用舌在牙齿外、唇颊内,上下左右运转按摩齿龈,反转,顺转各按摩8~16次,名曰“搅海”。搅海毕,口中津液(唾液)分泌增加,此时用两腮做漱口状片刻,名日“鼓漱”。鼓漱后口中津液更多,此时可慢慢随深呼吸之呼气而分二三次下咽,名日“咽津”。
  (二)作用
  中医学认为,牙齿不仅是骨之末梢,同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有密切联系。现代医学认为,牙齿为消化系统的第一器官,牙齿不健康可影响到全消化道的功能,消化功能不好则全身不得健康,故健齿之功法,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中属胃,舌之两旁属肝,舌之四畔属胆,可见舌与脏腑表里十二经均有关联。综上所述,此功法不但可固齿、健脾,而且也有调理其他脏腑之功能。咽津之作用,在八段锦的健身作用中已有叙述,故此处从略。
  (三)练法
  此法于各段功法前或后练习,均可增加其健身作用。单以此功法随时练习,也有明显之健身作用。
  三、刮眉揉眼
  (一)动作说明
  全身放松, 自然呼吸。双目闭合,双眼之眼球在眼睑内向上、向左、向下、向右旋转4~8次,再向其反方向旋转眼球4~8次,名日“转睛”。转睛后,双手以拇指按压两侧“太阳穴”处,以双手之食指中节横放于“印堂穴”处(图44),然后双手食指自内内外沿眉弓刮16~32次,名曰“刮眉”。刮眉后用双手掌之掌根(小鱼际肌之部位),分别按放在双眼闭合之眼睑上,轻轻按压和旋转按摩16~32次(图45)。最后以双掌之掌根,自双眼内眦向外眦按压数次,按压后即睁眼平视远方,名曰“揉眼”。
(二)作用  
  本段功法之作用,主要为保持视力,明目提神和防治头晕、目眩、头痛,眼胀等症。青少年练此法可防治近视,散光,中老年练此法可防治眼花、视力疲劳和老年性白内障等疾患。
  (三)练法
  每日早晨和晚间各练习一次即可。如学习时或工作中感觉视力疲劳时,可随时练习,以解除疲劳。如已有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时,可多练此法,久之则有明显防治疗效。
  四、耳鸣天鼓
  (一)动作说明
  双手掌心紧按两耳,然后快速松开,如此3—5次后,双手掌心紧按两耳不动,两手中指与食指在枕骨后轻轻弹动,此时双耳内如闻巨鼓之敲声,故名曰“鸣天鼓”(图46)。鸣天鼓30余次(古书记载为36次),然后双手以拇指食指分别捏着双耳耳轮,食指在内,拇指在外,搓揉耳廓8~16次(图47)。
  此为古传之功法。头后枕骨处,名日‘玉枕关”,内为十二经络中的诸阳经聚合之所,双耳轮通全身脏腑,故练此法后,感觉头脑清醒,并能保持听力和防治耳鸣眩晕等症。高血压患者搓耳轮时,以拇指自上而下搓擦降压沟(位于外耳轮背侧自上而下之凹形长沟),可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三)练法
  此法于每日清晨和睡前各练一遍即可。若已患有耳鸣、耳聋,头晕等症之患者,则每日需练3~4次。此法在其他动静内功功法后练之,均可提高功法的健身作用。
  五、运臂健腰
  (一)动作说明
  端坐位(盘膝或垂腿坐均可),不可靠背,自然呼吸,左手半握拳,托住右肘部,以右手按摩左肩部,揉按8—32次(图48)。然后两臂稍放松,同时深吸气,吸气足而改呼气时,左拳用力上托,右臂随左拳之力屈肘、绕颈,伸向后背,摸到右肩胛为度,同时头稍向右转(图49),并用右手掌按摩背部8~16次即可。换臂用右拳托左肘,以左手按摩右肩及背部,动作完全与按摩左肩背相同。两侧肩背按摩后,双手掌扶于腰部“命门穴”处,随呼吸上下搓擦,吸气时手掌向上搓动,呼气时手掌向下擦摩(图50),如此8~16次。最后,两手交换拍打肩及腰背,右手掌拍打左肩,同时,左手背&或拳背)及前臂甩至背后拍打腰背(图51),左右交换拍打约8~16次。拍打时可采用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气进行,即拍打时为呼气,拍打后为吸气。
  此法运双臂,使指、腕、肘,肩之各关节均得到锻炼,而且锻炼的运动方向,包括各生理功能方向。老年入坚持锻炼此法,可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等老年多发病。命门为后丹田,肾俞位于腰部命门穴两侧,故本功法有健腰强肾之作用。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每日清晨和晚间睡前各练一遍即可。如已有肩、颈、腰部疾患者,则需要每日锻炼3—4遍,方可起到治疗作用。
  六,伸筋扳足
  (一)动作说明
  上身端坐,两腿并拢伸直,足尖向上。两手平伸,掌心向下,置于小腹前侧大腿之上方(图52)。闭口垂目,先做深吸气,待深吸气后,随呼气双手向前平伸,上身前顷,双手之手指扣着两足之足趾,渐用力扳之,使腰部尽量向前弯曲(图53),呼气尽,稍停或不停(均按其自然),双手指放开,随吸气两臂收回到小腹前,同时上身也恢复成为端坐姿势。如此练习8~16次或更多也可。
  此功法除可以健腰、舒筋、补肾、安神外,有使手足十二经气通畅之作用。老年人坚持锻炼此法,可使身直、步稳,手灵、腰活,是维持老年人肢体健康及灵活性的有效功法。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早晚各一遍即可,唯练法可随功之深浅而不同。初学时,手指稍扣住足趾即可,功深后,则双手扳足尖,并可使双腿尽量伸,而双臂尽量屈,此时腰部的动作与体内的作用均增大。所以次数不必增加,也可增强其健身作用。
  七、双通气海  
  (一)动作说明
  此功法采取卧式坐式均可。练时意守丹田,用右手掌平扶于脐部上方“中脘穴”处,左手按于右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图54,55)。双手以脐部为中心,用意引导,由上向右、向下、向左、再向上,如此轻轻推按8~16次。然后仍双手重叠,放于脐下丹田处,仍以意引导旋转揉按32次乃至100次(图56)。两种揉按,均可采用自然呼吸或配合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进行。
  此法可加强消化功能,消除腹胀,并有壮阳固精,调和气血的功能。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每日早,晚各一遍即可。体胖或腹胀者,可多练习,无坐卧之处时,此法也可采用站式练习(图57),效果亦佳。此式放于静功前后练习,可明显加强其功法作用。
八、丹田运转
  (一)动作说明
  宁神静坐,头正颈直。下顿微收,头顶百会穴处微有顶意。垂目或闭目(但眼球仍垂视状)。口微闭,舌舐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松腹,双膝自然盘叠。沉肩垂肘,双手合抱于丹田前方,掌心对气海穴(图58)。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静默呼吸,约10~30余次即可。此功法久练丹田气足且下行至会阴时,可随吸气稍提肛,将气引至命门(即后丹田)再随呼气将内气引回前丹田而成丹田运转法,如此8~16次即可收功。次功法也可平卧练习(图59)。如无坐卧之条件而想练此功法时,也可采用站式练习(图60)。
  此段虽然简单,所用时间不长,但因前各段功法已起到通经络、活气血、滋阻助阳、健脑强肾之作用,所以接做此法,只需片刻,即可收到一般坐式气功的效果。
  (三)练法
  接上段练习,每日早、晚各一遍即可。如单练此功法时,则时间应稍放长些,其效果方可同于一般坐式内养气功。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呼吸和意守
  床上八段锦功法,可大体分为保健按摩和保健气功两部分,当然也有两者合于一势者。但本功法之呼吸与意守,可按此两部份分别叙述。凡属保健按摩部分,多采用自然呼吸,即鼻吸鼻呼,舌舐上腭,而保健气功部分,则应采用内养功呼吸法,即鼻吸口呼,舌随吸气而向上舐上腭,随呼气放下于下门齿内,并随动作而进行呼气、吸气及停止呼吸等变化,以加强其内功作用。自然呼吸与内养功呼吸法均应以腹式呼吸为主。但初学者可不必强求,久练后,自然气沉丹田而成腹式呼吸。以意领气,仍为本功法之特点,但学练时除各段注明意守部位外,均可意守丹田,待丹田气足而下行时,则逐步形成丹田运转法,甚至打通大小周天。此时意领则气随之。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注意事项
  一、床上八段锦,顾名思义,以坐,卧姿势为主。故每于晚间睡前或早晨起床时练之。中午于午睡前后练习也很方便,但应在饭后半小时后进行为宜。
  二、锻炼此功法时,应注意室内空气要新鲜。
  三、练功者不可吸烟、饮酒,室内有烟酒之气味时不宜练功。
  四、练本功法时宜赤足或只穿袜子(不可穿鞋),赤背或只穿单衣,以便于引导气血。
  五、练功时由于穿衣单薄,故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可受凉。
  六、本功法简单,所用时间只10余分钟,故最好为全套按顺序练习。
  七、床上八段锦按顺序练习,可为两种情况,即按顺序进行或按逆顺序进行。如晚间睡前练习即可按顺序进行,最后为静功,练毕收功,正好入睡。而清晨起床时练功,则可按逆顺序进行,即就卧势练丹田运转和双通气海,随坐起练伸筋扳足,运臂健腰,最后按摩头颈以提神而起床。
  八,床上八段锦也可作为站式八段锦的弥补功法。如在火车卧铺间等不便行站式八段锦时,可暂以床上八段锦代之,其功法及健身作用仍连续未断。但单以本功法锻炼时,则仍应坚持连续锻炼,不可间断。
  九,偶遇功法间断时,可继续锻炼,只是作用不如连续者好,但也可产生明显的健身作用。
第六章 床上八段锦功法
  古八段锦为赤足、单衣或赤背锻炼之功法。又古代为席地而坐,因此,古八段锦之练习,站势、坐势均很方便。随着历史的发展,炕,床、凳,椅的出现和鞋履的不断改进,八段锦的站势功法与坐势功法也逐渐分开。现代生活中,行路则穿鞋,故前章八段锦功法(亦可称之为站式八段锦),改为穿鞋练习。坐势之锻炼逐渐形成独立的功法——坐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中有数段可取平卧位练习,或半卧位练习,而且此种练法对于高年老人或重病不能起床者,很为适合,另外在睡觉前和起床前练习也很方便,故现称之为床上八段锦。
  床上八段锦,其基本姿势,原为盘膝之坐式。现代采用垂腿坐式也可。
  & && && && && && && && && && && && && && && && &第一节 动作和练法
  一、按摩头颈
  (一)动作说明
  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两手合掌搓热后,平扶于面颊两侧,行上下搓揉如洗面状(图41),如此搓揉8~16次后,两手十指稍分开,插入发际,似梳头状(图42),自前发际至颈部,双手在颈部时,头颈向后用力,而双手向前稍用力,以增加内气作用(图43),然后双掌自颈两侧,搓至颌下喉结前再分开,如此按摩8—16次,最后可作腹式深呼吸3~5遍即可。
  功后头脑清爽,颈部松活,久做此功后则面部红润,不易患感冒。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手之三阳经是从手定向头,手之三阴经是从胸走向手。手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起止点,而手足十四经均与头颈部有关,故此功法有疏通经络之作用。
  (三)练法
  此功法因动作简单,又很接近于生活习惯之动作,故可随时练习。若于静功前或后练习此法,则可增强静功之功法和其健身作用。
  二、叩齿鼓漱
  (一)动作说明
  全身放松,口微闭,凝神静气,自然呼吸,上下牙齿轻轻叩击,门齿、臼齿各叩击30余次(古书记载为36次,而现代多以4、8呼计数法,故成为32次也可),名曰“叩齿”。叩齿毕,随即用舌在牙齿外、唇颊内,上下左右运转按摩齿龈,反转,顺转各按摩8~16次,名曰“搅海”。搅海毕,口中津液(唾液)分泌增加,此时用两腮做漱口状片刻,名日“鼓漱”。鼓漱后口中津液更多,此时可慢慢随深呼吸之呼气而分二三次下咽,名日“咽津”。
  (二)作用
  中医学认为,牙齿不仅是骨之末梢,同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有密切联系。现代医学认为,牙齿为消化系统的第一器官,牙齿不健康可影响到全消化道的功能,消化功能不好则全身不得健康,故健齿之功法,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中属胃,舌之两旁属肝,舌之四畔属胆,可见舌与脏腑表里十二经均有关联。综上所述,此功法不但可固齿、健脾,而且也有调理其他脏腑之功能。咽津之作用,在八段锦的健身作用中已有叙述,故此处从略。
  (三)练法
  此法于各段功法前或后练习,均可增加其健身作用。单以此功法随时练习,也有明显之健身作用。
  三、刮眉揉眼
  (一)动作说明
  全身放松, 自然呼吸。双目闭合,双眼之眼球在眼睑内向上、向左、向下、向右旋转4~8次,再向其反方向旋转眼球4~8次,名日“转睛”。转睛后,双手以拇指按压两侧“太阳穴”处,以双手之食指中节横放于“印堂穴”处(图44),然后双手食指自内内外沿眉弓刮16~32次,名曰“刮眉”。刮眉后用双手掌之掌根(小鱼际肌之部位),分别按放在双眼闭合之眼睑上,轻轻按压和旋转按摩16~32次(图45)。最后以双掌之掌根,自双眼内眦向外眦按压数次,按压后即睁眼平视远方,名曰“揉眼”。
(二)作用  
  本段功法之作用,主要为保持视力,明目提神和防治头晕、目眩、头痛,眼胀等症。青少年练此法可防治近视,散光,中老年练此法可防治眼花、视力疲劳和老年性白内障等疾患。
  (三)练法
  每日早晨和晚间各练习一次即可。如学习时或工作中感觉视力疲劳时,可随时练习,以解除疲劳。如已有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时,可多练此法,久之则有明显防治疗效。
  四、耳鸣天鼓
  (一)动作说明
  双手掌心紧按两耳,然后快速松开,如此3—5次后,双手掌心紧按两耳不动,两手中指与食指在枕骨后轻轻弹动,此时双耳内如闻巨鼓之敲声,故名曰“鸣天鼓”(图46)。鸣天鼓30余次(古书记载为36次),然后双手以拇指食指分别捏着双耳耳轮,食指在内,拇指在外,搓揉耳廓8~16次(图47)。
  此为古传之功法。头后枕骨处,名日‘玉枕关”,内为十二经络中的诸阳经聚合之所,双耳轮通全身脏腑,故练此法后,感觉头脑清醒,并能保持听力和防治耳鸣眩晕等症。高血压患者搓耳轮时,以拇指自上而下搓擦降压沟(位于外耳轮背侧自上而下之凹形长沟),可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三)练法
  此法于每日清晨和睡前各练一遍即可。若已患有耳鸣、耳聋,头晕等症之患者,则每日需练3~4次。此法在其他动静内功功法后练之,均可提高功法的健身作用。
  五、运臂健腰
  (一)动作说明
  端坐位(盘膝或垂腿坐均可),不可靠背,自然呼吸,左手半握拳,托住右肘部,以右手按摩左肩部,揉按8—32次(图48)。然后两臂稍放松,同时深吸气,吸气足而改呼气时,左拳用力上托,右臂随左拳之力屈肘、绕颈,伸向后背,摸到右肩胛为度,同时头稍向右转(图49),并用右手掌按摩背部8~16次即可。换臂用右拳托左肘,以左手按摩右肩及背部,动作完全与按摩左肩背相同。两侧肩背按摩后,双手掌扶于腰部“命门穴”处,随呼吸上下搓擦,吸气时手掌向上搓动,呼气时手掌向下擦摩(图50),如此8~16次。最后,两手交换拍打肩及腰背,右手掌拍打左肩,同时,左手背&或拳背)及前臂甩至背后拍打腰背(图51),左右交换拍打约8~16次。拍打时可采用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气进行,即拍打时为呼气,拍打后为吸气。
  此法运双臂,使指、腕、肘,肩之各关节均得到锻炼,而且锻炼的运动方向,包括各生理功能方向。老年入坚持锻炼此法,可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等老年多发病。命门为后丹田,肾俞位于腰部命门穴两侧,故本功法有健腰强肾之作用。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每日清晨和晚间睡前各练一遍即可。如已有肩、颈、腰部疾患者,则需要每日锻炼3—4遍,方可起到治疗作用。
  六,伸筋扳足
  (一)动作说明
  上身端坐,两腿并拢伸直,足尖向上。两手平伸,掌心向下,置于小腹前侧大腿之上方(图52)。闭口垂目,先做深吸气,待深吸气后,随呼气双手向前平伸,上身前顷,双手之手指扣着两足之足趾,渐用力扳之,使腰部尽量向前弯曲(图53),呼气尽,稍停或不停(均按其自然),双手指放开,随吸气两臂收回到小腹前,同时上身也恢复成为端坐姿势。如此练习8~16次或更多也可。
  此功法除可以健腰、舒筋、补肾、安神外,有使手足十二经气通畅之作用。老年人坚持锻炼此法,可使身直、步稳,手灵、腰活,是维持老年人肢体健康及灵活性的有效功法。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早晚各一遍即可,唯练法可随功之深浅而不同。初学时,手指稍扣住足趾即可,功深后,则双手扳足尖,并可使双腿尽量伸,而双臂尽量屈,此时腰部的动作与体内的作用均增大。所以次数不必增加,也可增强其健身作用。
  七、双通气海  
  (一)动作说明
  此功法采取卧式坐式均可。练时意守丹田,用右手掌平扶于脐部上方“中脘穴”处,左手按于右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图54,55)。双手以脐部为中心,用意引导,由上向右、向下、向左、再向上,如此轻轻推按8~16次。然后仍双手重叠,放于脐下丹田处,仍以意引导旋转揉按32次乃至100次(图56)。两种揉按,均可采用自然呼吸或配合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进行。
  此法可加强消化功能,消除腹胀,并有壮阳固精,调和气血的功能。
  (三)练法
  接上段或单独练习,每日早,晚各一遍即可。体胖或腹胀者,可多练习,无坐卧之处时,此法也可采用站式练习(图57),效果亦佳。此式放于静功前后练习,可明显加强其功法作用。
八、丹田运转
  (一)动作说明
  宁神静坐,头正颈直。下顿微收,头顶百会穴处微有顶意。垂目或闭目(但眼球仍垂视状)。口微闭,舌舐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松腹,双膝自然盘叠。沉肩垂肘,双手合抱于丹田前方,掌心对气海穴(图58)。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静默呼吸,约10~30余次即可。此功法久练丹田气足且下行至会阴时,可随吸气稍提肛,将气引至命门(即后丹田)再随呼气将内气引回前丹田而成丹田运转法,如此8~16次即可收功。次功法也可平卧练习(图59)。如无坐卧之条件而想练此功法时,也可采用站式练习(图60)。
  此段虽然简单,所用时间不长,但因前各段功法已起到通经络、活气血、滋阻助阳、健脑强肾之作用,所以接做此法,只需片刻,即可收到一般坐式气功的效果。
  (三)练法
  接上段练习,每日早、晚各一遍即可。如单练此功法时,则时间应稍放长些,其效果方可同于一般坐式内养气功。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呼吸和意守
  床上八段锦功法,可大体分为保健按摩和保健气功两部分,当然也有两者合于一势者。但本功法之呼吸与意守,可按此两部份分别叙述。凡属保健按摩部分,多采用自然呼吸,即鼻吸鼻呼,舌舐上腭,而保健气功部分,则应采用内养功呼吸法,即鼻吸口呼,舌随吸气而向上舐上腭,随呼气放下于下门齿内,并随动作而进行呼气、吸气及停止呼吸等变化,以加强其内功作用。自然呼吸与内养功呼吸法均应以腹式呼吸为主。但初学者可不必强求,久练后,自然气沉丹田而成腹式呼吸。以意领气,仍为本功法之特点,但学练时除各段注明意守部位外,均可意守丹田,待丹田气足而下行时,则逐步形成丹田运转法,甚至打通大小周天。此时意领则气随之。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注意事项
  一、床上八段锦,顾名思义,以坐,卧姿势为主。故每于晚间睡前或早晨起床时练之。中午于午睡前后练习也很方便,但应在饭后半小时后进行为宜。
  二、锻炼此功法时,应注意室内空气要新鲜。
  三、练功者不可吸烟、饮酒,室内有烟酒之气味时不宜练功。
  四、练本功法时宜赤足或只穿袜子(不可穿鞋),赤背或只穿单衣,以便于引导气血。
  五、练功时由于穿衣单薄,故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可受凉。
  六、本功法简单,所用时间只10余分钟,故最好为全套按顺序练习。
  七、床上八段锦按顺序练习,可为两种情况,即按顺序进行或按逆顺序进行。如晚间睡前练习即可按顺序进行,最后为静功,练毕收功,正好入睡。而清晨起床时练功,则可按逆顺序进行,即就卧势练丹田运转和双通气海,随坐起练伸筋扳足,运臂健腰,最后按摩头颈以提神而起床。
  八,床上八段锦也可作为站式八段锦的弥补功法。如在火车卧铺间等不便行站式八段锦时,可暂以床上八段锦代之,其功法及健身作用仍连续未断。但单以本功法锻炼时,则仍应坚持连续锻炼,不可间断。
  九,偶遇功法间断时,可继续锻炼,只是作用不如连续者好,但也可产生明显的健身作用。
坐式八段锦初体验
立式八段锦已经练了两个多月了,动作基本熟练,刚开始注意呼吸,还没有加入意念。练了以后有效果,但折磨我的鼻炎和哮喘问题还没解决。
现在开始练习坐式八段锦作为补充,觉得坐式八段锦很不错,坐公交、上班都可以练,而且坐式里面的按摩保健动作对头面部舒经活血的作用更为直接,这是立式所没有的。从教程里可以看见这是古传坐式八段锦,真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每个按摩动作都很科学,针对了人体的经络气穴:按摩头颈有助于治疗感冒;叩齿鼓漱可以滋养五脏;刮眉揉眼可以舒缓眼睛疲劳,预防近视;耳鸣天鼓不但能提神醒脑,其中按摩耳朵的动作更能降低血压(因为按摩了耳部的降压沟)。
坐式和立式正可以取长补短,我决定现在开始早晚各练一遍坐式一遍立式。
阿弥陀佛。祝您功德。
感谢分享,功德无量。
谢谢分享好资料!
感谢楼主分享,功德无量,望更多人得成大道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八段锦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