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其范围有何差异

导读: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的直接反映,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载体,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量化手段,设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至关重要,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指标-91号文件,具体项目评价时需考虑因素:,1.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2.重要性
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的直接反映,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载体,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量化手段。设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指标-91号文件
具体项目评价时需考虑因素:
1.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
2.重要性: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置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对于重要的指标,应进行适当细化和分设,并在分值(权重)上加以考虑。
3.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应与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绩效目标密切相关,与绩效的基本内容密切相关,重视评价的初始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与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绩效目标有密切的联系,不能因为容易收集就使用,例如某一项目的投入或产出的衡量相对容易,但如果与项目成果目标的相关性存在问题,单纯的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就不能很好地反映项目的实际影响。
4.可行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又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评价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收集信息。这就要求指标在满足评价目标的前提下要尽量精简,减少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复,选定的指标应承载尽可能大的信息量,从而可以降低指标信息收集的成本。如目标完成程度和效益指标之间,设置指标时就应注意重复的问题。
设置指标时就需考虑:数据来源、收集方法、谁来收集、数据成本、收集难度、如何使用、谁来使用。每个指标都应建立这样的信息,所有确定指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设置多少指标最适合:能够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科学合理地获得评价结果的最少指标。
5.可比性: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与运用。
6.其他考虑因素:实际上,根据近年实践,在指标的选择上除了上述的原则外,还应坚持以下几项标准:首先,所选指标在评价内容的度量上要具有精确性,不能模棱两可,能量化的指标应尽量予以量化;其次,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项目实施后的满意度,应设置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广泛征求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再次,选出的指标应具有可监控性,即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的修饰。最后,在设计指标时应当多征求多方意见。
财政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三)
二、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所谓标准,是衡量客观事物的标尺和准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测算而得出的标准数据。评价标准能够具体将评价对象的好坏、优劣等特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评价标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评价工作的基本准绳和标尺,是最后进行评价计分的依据,它决定了评价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评价结果是否公平准确。
评价标准的基本类型:目前财政支出的评价标准一般有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四种。在利用这些标准时,有的是定量标准,有的是定性标准。实际评价中具体选
用哪种标准,主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象的特点、评价的环境、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的适应范围等条件来确定。
1.计划标准:是以事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预计数据作为评价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准。
2.行业标准:是以一定行业许多群体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该行业评价标准。建立在基础数据较为完备的前提下。
3.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类指标的平均历史水平作为评价的标准。
4.经验标准:是根据长期的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的管理实践,由在财政管理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在经过严密分析研究后得出的有关指标标准。
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
1.定量标准:通常是建立在数据资料及有关统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按照资料的搜集、数据的整理、统计应用分析三个步骤,对标准值进行测定。但目前使用中更多的定量标准是计划数。
2.定性标准:是定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客观参照,一般根据评价指标的概念与内涵,运用一定的评语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结果。在绩效评价中,许多指标,尤其是许多效果指标都难以量化,所以定性指标和标准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3.没有标准怎么办?要根据具体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在目前实践中,标准的主要来源有:一是有关政策规定和预定绩效目标;二是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由专家直接判断;三是对相关数据汇总后计算平均值,均值以上为优秀或良好;均值以下为合格或不合格。
财政绩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是各种方法的交叉、综合使用的过程。
1.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国家,此方法主要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以及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2.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成本―效益分析”是指一系列指导公共开支决策的实践程序的总称,其核心是为公共开支的评价提供一个系统的程序,从而使政策分析可以确定一个项目总体而言是否有益。
在评价时,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3.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成本效益法的延伸,最终也是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进行评价的。
4.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
5.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6.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价;专家们在通过实地勘察、查看项目资料,充分了解掌握项目情况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给相应的指标计分。专家的独立性、工作时间的限制。
7.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但应用范围有限且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一些公共服务、公共投资项目上可设置目标群体满意度或公众满意度指标来评价绩效。
8.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是其他方法应用的基础。
财政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绩效评价具体操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确定评价对象
2.成立评价工作组
3.下达评价通知
(二)实施评价阶段
1.资料审核
2.现场和非现场评价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外语学习、考试资料、办公文档、教学教材、人文社科、计划方案、专业文献、旅游景点以及财政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七章 财政支出效果.ppt 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跑部钱进成思危:“中秋节前北京堵车很严重,都是送月饼的,什么时候中秋节前北京不堵车了,我们的政府可能就好多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行政成本高居不下公共资源浪费严重封杀过路财神问责无效财政第四章财政支出效果财政支出效果评价概述财政支出效果评价的方法外国财政支出效果评价介绍我国财政支出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财政支出效果评价概述一、财政支出效果评价指向财政支出VS私人支出1.满足公共需要2.税收保证总支出私人支出财政支出个人收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差异性微观效果分析宏观、微观效果分析分析内容、重点、范围、选优方法等有所差异。财政支出的“效果”1.宏观效果安全评价内容:稳定发展(可持续)2.微观效果评价内容:个体消费、投资等行为选择上的变化二、财政支出效果评价作用1、决策参考,加强项目管理。2、进入财政信息库。3、有利于实施奖惩。4、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三、财政支出效果评价原则1、相关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重要性原则。四、财政支出效果评价要点财政透明度原则1.作用和责任的澄清、涉及确定政府的结构、职能、关系等的明确确定部门支出合理性2.公众获得信息的难易、强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全面财政信息降低财政风险3.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的公开4.对真实性的独立保证§2财政支出效果评价的方法一、斯蒂格里茨政府支出分析解释认为这种分析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提供一种公式,而是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或者说提供一种思考方式。1、为什么需要这项政府支出,即需求源是什么?2、这项支出会对私人和厂商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3、这项支出最终的受益者和损失者是谁?4、是否还存在其他更好的替代项目?分析框架1、为什么需要这项政府支出?首先,是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如是否存在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外部性、不完全或不对称的信息、社会分配不公平、有益或有害物品等。其次,如果由政府替代,那么,是选择直接由公营生产,还是私营生产;而且,不论公营生产还是私营生产,都涉及到价格、质量、效率的确定、规范以及监管,税收或补贴等优惠如何鼓励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尽管存在市场失灵,但是否存在政府替代后的政府失灵,如果存在,二者相较的利弊得失,孰大孰小?2、这项支出会对厂商行为产生什么影响?(1)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食品券或收入补贴)a2其它商品Xb0b1a0a1f0x0x2x1f1f2u0u1u2p0p1p2o(2)支出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住房补贴)(3)支出的直接或间接效应。青藏公路自驾车增多藏羚羊迁徙面临威胁(4)支出的累进或累退效应如低收入补贴、高等教育资助等。(5)支出的跨代效应;公平或效率效应;各种利益集团对政府支出决策的影响等。扶贫支出计划扶持重点选择:为了避免跨代贫穷,扶助弱势社群亦应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就开始。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成本、效益含义1.真实的成本、效益及个人损益2.直接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与无形成本、效益边境儿童学费与国防安全4.中间与最终成本、效益:案例:火山爆发与美国农业5.内部与外部成本、效益社会成本=内在成本+外在成本社会效益=内在效益+外在效益社会净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成本直接成本与效益,间接成本与效益等案例:某公共防洪工程的成本和收益构成成本与收益的类型成本收益
的 直接的有形的 建筑该工程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该工程的管理维修费用农产品增产、水力发电 无形的田野的损失美化环境、增进健康间接的有形的 水的转向所造成的损失 减少了土壤侵蚀,养鱼业发展 无形的野生资源的破坏保护了农业社会 中间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旅游设施建设农具厂投入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本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农具厂的收入 最终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该工程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田野的损失控制洪水、灌溉便利,发电,减少土地侵蚀,农产品增产 内在的建筑、管理和维护该工程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对本地区提供的直接福利(包括以上全部)外在的下游地区对该工程建设的支持帮助下游地区控制了洪水 金融的因地价提高,农具厂职工工资提高而使工程造价提高土地所有者增加了收入,农具厂职工工资提高讨论成都市修建地铁的成本与效益?(二)计算方法方法一:净现值法(把将来的钱折合到现在)净现值=∑Bt1/(1+i)t1-∑Ct2/(1+i)t2 选取的条件:净现值&0Bt1代表t年的收益;i代表贴现率;t1代表收益的时间Ct2代表t年的成本(投资+费用);t2代表成本支出的时间。方法二:内部收益率法∑Bt1/(1+r)t1=∑Ct2/(1+i)t2 选取的条件:r&kBt1代表t年的收益;r代表项目收益率;t1代表收益的时间Ct2代表t年的成本(投资+费用);t2代表成本支出的时间;k代表市场融资成本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