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化教学的两大策略和高结构化教有哪些区别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浅谈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这两个层次分别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的重大的结构变化,并着重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这三个国际大趋势及日本国内的人口、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变化等,最后指出这次结构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健全的高等教育评价系统。
【摘 要 题】比较教育研究
【英文摘要】In the
一、结构变化与大趋势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至今还未结束。不,应当说才刚刚开始。这是自12世纪以来,大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世纪才有一次的大变化,并且它是世界历史变化的一部分,至今还未能看到这次变化的终结点。造成这种结构变化的基础,是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三大趋势。这三大趋势,发源于美国,传播、波及到全世界,使得整个世界的大学和高等教育产生了结构性变化。因此,应当特别指出,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美国化的现象,而不是别的什么。
(一)大众化
关于大众化,毋庸赘述。起始于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浪潮,20世纪60年代,波及到日本,并将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卷入其中,80年代以后席卷欧洲各国,现在又广泛蔓延到中国等新兴国家。拿日本来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18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37%-38%,大大超过了马丁&特罗(1976年)所定的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化阶段的指标。此后,由于在制定高等教育计划时采取了抑制发展的政策,高等教育入学率出现过一段停滞期。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入学率再次急剧上升,1999年已达到49.1%,离进入普及阶段50%入学率指标只一步之遥。然而,这个数字只包括大学和短期大学,如果再加上专修学校20%的入学率,日本实际已经大大超越了普及阶段的门槛。
根据特罗的学说,随着规模扩张,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学生的意识到课程、大学内部组织,还有高等教育制度与社会其他制度的接点,整个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都发生着性质上的、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首先从学生的价值意识开始,进而涉及到升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选拔制度。系统中的&其他构成要素与之相比变化速度要慢,有时还抵制变化。与规模扩大的决策、高等教育的定义、选拔的基准等主要由大学外部各种力量支配的要素相比,课程、管理运营的形态、教师的生涯、教学方法、学术的水平等等要素,则不完全由大学外部各种力量支配,而更多的是由大学内部的各种力量来决定。这种内部变化的过程,无论其好坏,可以说显示了极其保守的一面。这种保守性的根源&在大学管理运营的方式,二在大学教授自身的特性和倾向,舍此而无他&。(1976年,第84-91页)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验清楚地证明了特罗理论的正确性。60年代末期大学纷争风波的原因,不能不认为是由于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急剧上升,学生们的升学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即上大学从少数人的特权转变为多数人的权利。另外,高中入学普及化与此有着密切关系,它提高了普通科升学比例,使升学准备教育大众化,但却回避了入学者选拔制度的改革。70年代,考虑到入学考试竞争过于激烈,开始引入共同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并推进推荐入学制。正如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四六报告&)强调的那样(教育事情研究会,1992年),随着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由精英阶段迈向大众化阶段,结构变革迫在眉睫。然而&大学内部各种力量&的抵抗非常强劲,变革的课题一再推延,直到90年代才真正提上议事日程。
20世纪90年代是高等教育入学率再次急剧上升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课题尚未解决,又迎来了向普及阶段过渡的时期。1991年大学审议会发表咨询报告《关于大学教育的改善》,以此为契机,大学内部结构真正开始变化,这也表明要求变革的&大学外部各种力量&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临界点。
(二)市场化
大学和高等教育,在包括其发祥地欧洲在内的多数国家,基本上是由国家来负责设置和运营。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是最初的例外,它是先有私立大学的设置,后有州立大学的设置。众所周知,日本高等教育除了国、公立机构外,还有庞大的私立机构。同样,韩国与中国台湾也拥有庞大的私立机构,中国则设立了&民办大学&,菲律宾等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说有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东亚乃至太平洋模式,也未尝不可(天野,2002年)。
私立大学的经营,包括招收学生和募集资金在内,都要靠自己努力,它们不仅会相互竞争,而且有时还不得不和国立、公立大学竞争。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访问美国时发现,与受到国家保护的德国大学完全不同,美国私立大学显示出浓厚的&企业&特征(韦伯,1979年;天野,2000年)。竞争和高等教育总量扩大相伴随,这种竞争不限于私立机构内部,国立、公立部门也卷入其中。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是从私立机构开始发展起来的,私立机构处于优势地位,后来又产生了州立大学,这些大学围绕着学生、教师和资金等资源的分配和获得而相互竞争,早就有了&市场化&经验,并随着规模扩大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日本,国立大学受到国家的保护和管理,处于优势地位,私立大学则处于劣势地位,竞争及市场化长期局限于学生的分配和获得(入学考试竞争)方面。然而,即使在日本,以私立大学为主力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国立、公立机构也开始感到市场化的巨大压力。它们在规模巨大的私立机构压力下推动着日本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这种市场化也可以说是以&私学化&的形式在进行着。
市场化开始于入学者选拔系统。70年代以后,由于与私立大学在招生方面的竞争激化,国立、公立大学削减了5教科7科目的入学考试科目,以多样化的名义引入了学力考试之外的其他选拔方法,推进了入学者选拔的&私学化&,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由于政策因素而被压低的听课费和入学金,在&受益者负担&的名义下,年年大幅上涨,已接近私立大学的三分之二。还有,实行国立学校特别会计制度的国立大学,也在寻求获得外部资金,正在力争增加竞争性重点分配资金的额度。
不仅如此,90年代末期,有关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废止特别会计制度及民营化的讨论越来越多。作为行政机构一部分的国立大学将改而赋予其法人身份,不仅是学生,还有资金等等其他资源,都将开始通过自身的经营努力去获得。
这种市场化的波涛,不仅发生在拥有私学机构的国家,而且也波及到欧洲诸国。国立大学的法人化,外部资金的引入,政府资金的竞争性分配,等等,都在这些国家进行着,少数国家还开始设立私立大学。韦伯20世纪初在美国看到的大学的企业化,在欧洲也开始出现。
(三)全球化
大学自12世纪诞生以来,基本上是世界主义者的世界。这种世界主义,最初只限于欧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知识和学问的普遍性,或者也由于拉丁语作为大学所使用的语言的共同性。然而,随着大学在从新大陆到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还有中东、近东、非洲诸国的设立,丧失了使用语言的共同性,世界主义只能靠知识、学问,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普遍性来维持。
约瑟夫&本-戴维(1971年)提出了学术中心的时代转移说。根据其理论,寻求最先进的知识、学问的研究者和学生,是跟着成为&中心&的国家的大学转移的。不仅如此,他们在回国后,还会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大学理想化,并以之为模式来设想革新落后的本国的大学,这种倾向性非常强烈。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法国、德国,不言而喻,如今&中心&已经转移到美国。
英语,取代了以前的拉丁语,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与此相关联,各国的优秀研究者和学生也汇集到美国。美国作为大学世界中新的世界主义的旗手,占有中心的地位。不仅如此,就像以前德国的大学那样,美国起到了向世界提供作为学习目标的最先进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模式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大学改革,主要以&美国化&的形式展开,道理就在这里。
事实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信息化及以信息化为支柱的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中,也发挥着中心的作用。交通手段和信息媒体的惊人发展,使得知识、信息,乃至人们之间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显著缩短成为可能。今天,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者和学生,都是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中,编织成知识的交流网络,这是不可避免的。各国大学不仅可以成为全球化了的研究者和留学生市场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超越国境、超越大学之墙实时地参加在美国大学教室里举行的教学活动。进而言之,各所大学提供的教育课程自身,例如在工学或经营学等部分专门职业教育的领域,不管是否愿意,都正在寻求全球标准。作为&美国化&的全球化,可以说将在&全地球&广阔地域中看到。
毋庸赘述,日本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受到美国的极大影响。日本在占领期曾&被强制性地&美国化,以后在此基础上徘徊。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日本大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希望增加吸纳留学生,改善外国人教员的任期制,充实外语特别是实用英语的教育。后来,不说&国际化&,改说&全球化&,再然后就是按美国模式改革,&第二波美国化&,不过这回是自发地、主动地推进,表明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大学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日本的变化要因
对于在这种大趋势之中的日本高等教育90年代所发生的结构变化,还有三个具有日本特征的重要原因必须考虑。这三个要因是:(1)人口变化,具体地说就是18岁人口的减少,(2)经济变化,即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因经济结构原因所致的不景气,以及和它密不可分的(3)政策变化,具体地说是放宽政府控制和结构改革政策的展开。
(一)人口变化
作为高等教育入学适龄人口的18岁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达到160万人左右,1992年迅速达到205万人的高峰。此后正如所预测的,逐年减少,到2000年末只有120万人。由于担心人口激增所引起的升学竞争激化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文部省80年代中期放弃了持续执行的抑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政策,以将入学率维持在36%左右的必要范围,所以转而允许规模扩大。但估计到1992年的高峰之后将面临长期的人口减少期,文部省设想,新增入学计划额的一半作为临时性的,待第二次生育高峰所产生的波涛过后再调整到原来的状况。
然而,以私学机构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与文部省政策意图相违的情形。也就是说,由于私学增加了临时定员,不仅规模远远超过了文部省的预想,而且入学率也上升了。不仅如此,人口高峰过后,由于私学方面的强烈抵制,文部省不得不许可将临时定额固定,因为私学此前随着学生数的增加,相应地教室数和教师数也都增加了,此后不得不继续维持这一招生规模,具有合法地&稀释入学&的意味。这也就意味着文部省事实上放弃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所坚持的抑制规模扩张的政策。而随着18岁人口减少,入学率急剧上升。换言之,日本的高等教育急速迈向普及阶段,并不是有意识的政策选择的结果(天野,1995年)。
虽然放弃抑制政策和入学率急速上升非常重要,但是,大学和短大在1992年达到81万人的招生高峰后,再也不能维持这么高的招生规模,1999年已减少到76万人。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伴随着人口变化,入学人数减少从幼儿园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阶段,彻底结束了明治以来日本学校教育数量在政府主导下持续向上增长的时代。
毋庸赘述,这一事实对于高等教育、对于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正在产生极大的冲击。持续100多年&规模扩大&政策,正在转向&规模缩小&政策。持续100多年的与&规模扩大&相对应的各种政策,正在转向与&规模缩小&相对应的各种政策。已经习惯于增长的大学和其他学校,将如何发生变化呢?众所周知,在90年代末,已经有近半数的私立短期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陷入了生源不足的状态。与初等、中等教育以公立学校为中心不同,高等教育是私立学校占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形下,作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和短期大学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竞争不可避免,国立、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也不例外。取&计划时代&而代之,&市场时代&来临了(天野,1999年)。
(二)经济变化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展使世界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在适应这一变化上明显地落后了。丧失了自信心的经济界,重新认识到教育和研究作为对应变化手段的重要性,对教育改革寄予了强烈的关心。自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日本商工会议所等经济团体,开始竞相发表教育改革的构想,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浅议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的对策 
  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第三是重视生物活动的开展,以活动的结构化促进知识教学的结构化。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与学科理论课程相结合。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二是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三是生物活动课程做到了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起到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学促进作用。
  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第四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先学知识的强化、体现和贯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知识的联系点,或是注意剖析先学知识在以后学习中的充分体现,使知识结构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知到知识的生命力。如学习蛋白质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后,应注意对细胞膜、各种细胞器、细胞核以及染色体等重要结构成分进行剖析,真正感到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分析主动运输、线粒体内的呼吸作用、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的合成等都应强调与蛋白质的关系,从而感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通过这样的剖析和分析,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蛋白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明白。
  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第五是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串联已有知识。在教学中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复习“物质代谢”时举例“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可以在干燥的沙漠里行走一个多月而不需饮水,那么它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从何而来?它为什么能在缺水的环境中长期生活?……”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生物体内水分代谢过程、三大有机物中化学元素含量分析以及氧化分解时生成的水的比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知识,把看似不相干的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水”而串联起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第六是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组成的双边统一活动。高中生物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以生物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忽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终身发展和需求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谈不上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采取探究式教学,以学生周围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第七是认真重视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综合开发利用好生物新课程的资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要根据具体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发挥各自的学科课程资源优势,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由于生物学科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当地的生态农作物、养殖的资源等等。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必须了解课程资源的来源(学校资源、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非物化的课程资源),在学校争取更多的生物课程资源,时时关注社区课程资源变化(图书馆、展览馆、研究机构、环保机构、农 市场、医院等资源变化)。
  总之,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为指导,充分思考生物学科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教学联系,协调生物学科知识中的各种因素,创设结构化教学的条件,确保学生在模块化、生活化、探究式和资源利用的教学过程中学好与运用好高中生物的知识。
摘自:   
更多关于“浅议高中生物结构化教学的对策”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视频: 高一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课堂教学优秀课例教学实录)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高一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课堂教学优秀课例教学实录)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高一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课堂教学优秀课例教学实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击我用户名《听课网》然后点首页的《全部专辑》观看所有名师课堂内容涵盖从小学到高中所有比赛视频,本空间有上千教学视频,丰富您的教学方法,完善您的教学手段,尽在【中华听课网】,欢迎加我Q成为好友。通过后加优酷好友即可观看所有比赛视频实录。 Q:
万万表情系列(VIP会员专享)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提高地方高师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结构化学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揭示微观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地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由于结构化学的研究对象是难以理解的微观体系,内容难度大;再加上地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数理基础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具有“结构无用论”的思想。因此,在此类院校中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提高地方高师院校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目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对于结构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结构化学课程主要是反映上世纪初以来,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物质微观体系得出的诸多令人兴奋的化学理论和规律。其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要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专业基础知识,方能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能之关系。地方高师结构化学教学困境主要源自两方面。客观上,结构化学内容涉及难度大,研究体系更是难以触摸的微观体系,再加上这些年大规模扩招,学生素质总体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在主观上,相当一部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学好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学科知识已经足够。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很多学生甚至戏称结构化学为“天书”。实际上,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国内有一些学者已开展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1-6]。针对长期以来结构化学教学存在的困境,结合自己在结构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多年经验,现就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提出如下五...&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结构化学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揭示微观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1][2]。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结构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逐渐被材料、环境、能源以及生命科学、药学等研究领域所应用。因此,结构化学课程是一门在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课。通过结构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原子、分子和晶体层面上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完善化学专业知识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探讨宏观与微观世界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际问题。然而,结构化学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强、涵盖面广,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知识,还需具备过硬的数学、物理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历届学生都将结构化学视为最难学的课程,普遍存在畏惧和逃避心理,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的学科特点,积极深入教学研究,更新...&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1],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结构化学的原理对化学学科及相关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如,催化原理)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也对学生思考和解决科研问题的深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知识,理论模型大多都很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课程难度较大,授课较为枯燥,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产生排斥情绪,从而造成知识结构的缺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结构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简化数学推导过程,着重把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整体思路结构化学课程中有着大量的理论推导,其过程中频繁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而繁琐的数学推导容易令数学基础相...&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加快我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l、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中考分析结果表明(见附表一),中差生面大,过差率高,合格率低,学生成绩两级分化,这必然造成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地学习,得到全面地的发展。 2、由于学校内外部环境、教材教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刁质量的主要障碍。 教师能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地优化丰智力因素,是教学改革中...&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基础化学是皖西学院化工工艺、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专业课程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基础课程[1-2]。基础化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一方面,基础化学承担着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另一方面,基础化学还担负着衔接高中化学任务,承担培养大学新生从高中的被动学习模式向大学的主动学习模式转变的神圣职责,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学生能否适应大学学习,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化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首先,基础化学教学对象是刚刚入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未来专业方向了解不多,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学习仍然习惯于高中时期的被动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对其督促...&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