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一些作曲编曲入门到精通的书,比入门深一点的,电子编曲这样的(?喜欢hippop

首先,作曲的人未必会有很深厚的乐理基础;很多人可以把脑海中创作的旋律自己哼下来,也可以称为作曲;当然不否认一流的作曲家的优秀;可能很多一流编曲人最缺乏的就是一流作曲家对旋律和市场的敏感程度,以及自己风格的独创性。不过,在电影配乐,以及古典音乐届,作曲=编曲。只不过在流行音乐领域,由于旋律和伴奏区分的很明显,才有了作曲与编曲的区分。优秀的编曲人需要对和声、调式,以及全球的各种音乐曲风有深刻的理解。可以看到Hans Zimmer在功夫熊猫里面对中国音乐的应用让我们国人为之汗颜,Intersteller更是创造性的使用的管风琴和电音创造宏大的宇宙效果。当然,John Williams更是用古典乐为电影配乐的第一人,星球大战的主题曲第一次让大众把管乐和太空联系在了一起。放在华语流行乐市场,周董那些令人最留恋忘返的曲风,很多都是由台湾的钟兴民,也就是baby老师亲自操刀的,比如《双截棍》以及《菊花台》;而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更是把中世纪布拉格的感觉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样,新加坡的吴庆隆,也是把陶喆以及王力宏的演唱会的现场气氛塑造的无以伦比。当然一直觉得,即便如此,优秀的作曲家依旧是无可替代的;真正优秀的作曲家,对编曲和乐理,以及全球的最新的风格都有很自如的把握;比如王力宏的《不可思议》,自己操刀编曲与作曲,把Hip-pop和黑人音乐诠释的在当时的华语乐坛看来无以伦比;周董由于产量太高,无法首首歌曲做到自己编曲,但是《止战之殇》仍然是一个经典的编曲作品。总之,在产业化的时代,作曲的学习成本和难度比编曲要低不少;很多非常牛逼的音乐人都在幕后存在,知名度远远低于歌手甚至作曲,但是水平确实非常高的;Lady Gaga是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典型代表。不过,并不意味着作曲的水平一定比编曲差。Ed Sheeran作曲编曲能力都是一流,而Taylor Swift的Blank Space虽然不是自己完成所有的编曲,但是没有最初的作曲作词和旋律的构建,这些吐槽前男友的口水歌也不可能红遍全球。
通常我们开始编曲之前,拿到的东西是这样的:&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TMzNTk5Nzc2.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152F4BB75EFFC-E1D3-5A29-A37FF71555DB&&&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新一代神曲 打吊针原曲!自带神弹幕&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TMzNTk5Nzc2.html&/span&
&/a&&br& 编完以后一般是这样的:&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TM5NjQyMzMy.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8D561FE-BF33-B4E8-4F90-94EFDE3C3D60&&&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打吊针神曲 - 摩的叨位去【完整MV版】&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TM5NjQyMzMy.html&/span&
&/a&&br&您觉得应该我收的贵呢还是他收的贵?&br&&br&PS:这个是众多网友合力的一个纯恶搞项目,但是作为范例来说极佳。剪辑素材来源于《头文字D》电影,干声的演唱者是《我的滑板鞋》的庞麦郎~&br&此事件发源于某音频论坛年度神贴&br&&strong&&a href=&///?target=http%3A//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3Ftid%3D40295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求助老师们这歌怎么编曲?请做好心理准备&i class=&icon-external&&&/i&&/a&&/strong&&br&编曲版本收录见&a href=&///?target=http%3A//www.acfun.tv/v/ac6018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系列】【打吊针神曲】有人发了一首歌求编曲,然后神作出现了&i class=&icon-external&&&/i&&/a&,收录不完全,要听所有版本建议去翻原帖。&br&&br&大众所谓的『作曲人』,一般被叫做songwriter,即“写旋律的人”。学院不承认这种人为『作曲人』。&br&音乐学院所指『作曲人』一般是composer,是两码事,所有音符都自己完成才叫composer。&br&大众所谓的『编曲』其实相当于composer的工作,只是主旋律由其他人完成。&br&编曲通常需要完成十几甚至数十种乐器的写作,并做到互相协调,还要安排不同乐句的感情色彩起伏,工作量和写旋律不是一个等级的。而且很多时候低端编曲还要负责帮人修音高,处理人声,调整段落和节奏之类完全和编曲无关的事情。。。(比如上例)。另外有时候录乐器,进棚子,请乐手还要额外费用,这些硬性的成本都会算在编曲的钱里面,尤其管弦乐这个成本很高。&br&当然,如果请真正的『作曲人』来从0开始做出完整的音乐,而不是写个旋律就丢给你,其费用也是相当于编曲甚至更高的,比如一些游戏和电影的配乐。&br&毕竟,物以稀为贵。随便找个人多花点时间哼哼,也有可能写出完整的旋律,但是编曲的门槛很高,要求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很多,没学过的一般做不来。&br&而就算按耗费的人力物力来看,编好一个曲子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用个两三天甚至一星期都很正常,资深老手一般也要一天才能弄一首,毕竟那么多段落呢。只写旋律的话,受过职业训练的15分钟应该能搞定。&br&当然想写得更好可以无限拖,那就不计算在内了。&br&&br&说一下个人有限了解到的大概收费标准:&br&编曲的费用其实也不一定高于作曲和填词。&br&一般正规大唱片公司所找的编曲,收费一般在五六千到一两万不等(但是国内许多网络歌手还在做三千以下的……大陆环境特殊除外),不包括录乐器等额外费用。定价权在于编曲人自身,一线的像吴庆隆老师那样起价过2WRMB(3000USD+)也很正常,只要有人愿意找,开多高都是个人自由。terence teo老师还能开到1W2新币,折合RMB6W左右,John williams/谭盾这类人的活更加是百万级,总之上限很高就对了……&br&下限的话,我们05年左右听到的主流流行歌基本都在万元级,现在这几年由于下载mp3和网络歌曲的存在,产业缩水严重,大家都能听见两三千甚至更低的了,编曲人也越来越不用心了,给钱少嘛。甚至某些热播电视剧里面的主题曲真是shit……说多了都是泪,请自行甄别。&br&甚至到了淘宝,还能看到几十几百的编曲,业余爱好者们也过来掺一脚,下限就更低了。不过只算正规的工作室和独立音乐人的话,两(独立)三(工作室)千是下限吧,再低估计没人愿意接了,周围很多朋友底线都开到五六千了。&br&(PS:此价位只代表2014年;以后物价涨了没编辑答案不要怨我TAT)&br&&br&而作曲收歌(仅指旋律+简易DEMO)的费用,通常大陆也能到五六千到一万,港台大公司会更高。定价权在公司,公司不收就是一文不值。但如下面评论所说,作曲收歌一般不买断,算上版税分红的话,一首火了的歌,分红远大于这个数。&br&当然,公司从众多歌曲中收到你作品的概率嘛……反正一个唱片公司签几百个作曲也很正常,选不上又不用给工资。&br&&br&至于填词,我完全不清楚,这里就留给他人解答了。&br&&br&&br&【附该曲编曲工程文件下载】:&br&&a href=&///?target=http%3A///share/link%3Fshareid%3Duk%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摩的叨位去.rar_免费高速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请使用studio one2.5以上版本在windows中打开。MAC可自行添加相关或类似的VST/AU插件。&br&&br&所需音色插件:&br&kontakt及其音色“KAWAI EX pro”,“lap steel guitar”&br&Spectrasonics Trilian&br&Spectrasonics Stylus RMX&br&hypersonic 2&br&Edirol HQ Orchestral&br&&br&所需效果器插件:&br&melodyne DNA&br&AVOX choir&br&WAVES 9&br&Fabfilter pro-L
通常我们开始编曲之前,拿到的东西是这样的: 编完以后一般是这样的:您觉得应该我收的贵呢还是他收的贵?PS:这个是众多网友合力的一个纯恶搞项目,但是作为范例来说极佳。剪辑素材来源于《头文字D》电影,干声的演唱者是《我的滑板鞋》的庞麦郎~此事件发…
“凭毛你写一个声部叫作曲,我写10个声部叫编曲?”
“凭毛你写一个声部叫作曲,我写10个声部叫编曲?”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半调子玩音乐、玩物理、玩技术谢邀。&br&您朋友说“复调技巧,赋格什么的现在做音乐几乎用不上”,其实只是他用不上罢了。&br&传统作曲技巧对现代流行音乐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一些以电子乐为基础框架的流行乐。但在管弦乐方面,如果想写更好的作品,传统作曲技巧十分重要。&br&当然也有很多配乐大师不是科班出身的(菅野洋子这类),但并不代表没有经过传统作曲训练,只是没在学校训练而已,该学的东西躲不过的。&br&当然以国内现在的流行和配乐市场情况而言,不学也能入行混……只是成不了大师而已。
谢邀。您朋友说“复调技巧,赋格什么的现在做音乐几乎用不上”,其实只是他用不上罢了。传统作曲技巧对现代流行音乐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一些以电子乐为基础框架的流行乐。但在管弦乐方面,如果想写更好的作品,传统作曲技巧十分重要。当然也有很多配乐大师…
谢邀!大致顺序:乐理、和声、旋律写作、对位、模仿、音型与织体练习、歌曲配伴奏、民歌改编钢琴小品、写前奏曲、单二、单三、复三、回旋、变奏、奏鸣、自由与混合曲式、调式和声、现代和声、20世纪复调、现代作曲技法……多听、多分析、多思考、多创作、多修改,一定会越来越好。
谢邀!大致顺序:乐理、和声、旋律写作、对位、模仿、音型与织体练习、歌曲配伴奏、民歌改编钢琴小品、写前奏曲、单二、单三、复三、回旋、变奏、奏鸣、自由与混合曲式、调式和声、现代和声、20世纪复调、现代作曲技法……多听、多分析、多思考、多创作、多…
卸腰~&br&&br&RD作曲法就是“任意律与对应法”,取其首字母。即使从未了解RD作曲法,从“九流学术源”的百度百科里也已能读知一二。&a href=&///?target=http%3A///view/276355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D作曲法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读完后继续看:任意律,意味创作中的声音基于任意的频率,是对应法的基础;对应法,是当年何训田提出的一套方法,意在将不同的任意频率上的音符(不同基频上的复合音)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用类似于“取桩打点”“画地为牢”的方式构造和搬运音符,形成可感知的整体结构,来生成人所能感知的音乐/音响片段。这些做法与频谱乐派(初步了解参考:&a href=&///?target=http%3A///p-682827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频谱音乐 - 豆丁网&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创作思想有所类似,跟与早期现代派兴起之初的一股狂潮 &a href=&///?target=http%3A///view/8308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序列音乐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有所共通,但又不完全一样。在何训田自己的音乐实践中,部分运用RD作曲法的作品可举《香之舞》系列 &a href=&///?target=http%3A///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香之舞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声音的图案》 (参 &a href=&///?target=http%3A///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复调织体形态及其结构功能何训田《声音的图案》之三音乐分析&i class=&icon-external&&&/i&&/a&),试听 &a href=&///?target=http%3A///album/3217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声音图案专辑_声音图案何训田&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 《如来如去》等。在他的学生(何训田自称“师傅”与“徒弟”关系)中,受他影响在这个道路上走得最深远的学生是宋歌(艾合苏摩),创办的阿秘厘音乐( &a href=&///?target=http%3A///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秘厘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虽然走的更加偏于印度音乐的路线,但是作为贯彻何训田创作思想最为热切的,受真传的。&br&&br&RD作曲法提出三十年,后人主要对它的不足提出了相当数量的一些评论。&br&&br&&b&从理性和作曲技法的角度,&/b&这套方法的提出已经过了三十年以上,由于当年中国的学者还未深入学习与接触国外最先端的音乐学研究,跨学科研究还未完善,RD作曲技法实际仍不是一套完善的任意律作曲技法。最重要的漏洞在于,当时提出的任意律音符是仅限于乐器上演奏的音符,而不是如现代电子音乐的频谱乐派(发展的事件更后些)那样基于纯音创作。然而,早期频谱乐派的实践中也证明,其实只有以纯音为基本单位,才能使得创作出的作品可能的组合方式覆盖到全频谱,即创造出一切可能。RD作曲法的基本思想,其实如果能够跟频谱作曲法和现代电子乐手段,如频谱分析等相结合,应该会取得相当巨大的应用前景。相当于,RD作曲法只是开了个头,在“大音响”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然而之后,包括我们现在这一代年轻学者和创作者,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br&&br&&b&从感性和音乐学的角度,&/b&这种方法,这如今在新音乐学 &a href=&///?target=http%3A///s%3Fwd%3Dpaperuri%3A%517643beb645eeb4ebfilter%3Dsc_long_sign%26sc_ks_para%3Dq%253D20%25E4%25B8%%25BA%25AA80%25E5%25B9%25B4%25E4%25BB%25A3%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8%258B%25B1%25E7%25BE%258E%25E2%E6%%25E9%259F%25B3%25E4%25B9%%25AD%25A6%25E2%E5%258F%%25B1%%25BB%25BC%25E8%25AE%25BA%26tn%3DSE_baiduxueshu_c1gjeupa%26ie%3Dutf-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新音乐学”发展综论&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音乐心理学 &a href=&///?target=http%3A///view/7482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音乐心理学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去解释,是属于一种格式塔
&a href=&///?target=http%3A///view/8563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格式塔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构成过程,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不可意会,只可言传”的技法。但某种程度上RD作曲法“不可意会,只可言传”也是对的,因为相比纯理性的思维,用这种作曲法能获得什么结果,更多与人认知和感知声音音乐音响的心理机制有关。因此反过来质疑这种方法是否正确。按照何训田本人的思想来说,是“曲无定法”、“无招之招”,因此何训田没有把这种方法做成非常严谨的理论样子,留出了“过多”的空间(我个人也认为是过多,因为提出RD作曲法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做法,需要更多的,至少是有实质性的解释才能自圆其说。这更让我想起了曹光平教授在《前卫·中卫·后卫》中所阐发的“自由创造” &a href=&///?target=http%3A///mianfeilunwen/shanghaimusicxueyuanlunw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新】《前卫?中卫?后卫曹光平教授论文及作品集》 序?跋?后记&i class=&icon-external&&&/i&&/a& 那些思想。这不是在说何训田,至少何训田跟谭盾一样都是有传统基础的,但&b&如凯奇在音乐界那样,以“无招之招”的华丽之辞来掩饰自己的无知,&/b&至少相比许多传统大师来说是无知,&b&这种行为的实质,其实是在利用艺术的随意空间在钻空子,犹如一个不懂基础代数几何的人,却因为自己的“秘方”研究而大谈特谈拓扑学,虽然他可能在拓扑学的某些命题上的确有非常独到见地,但不能因此而把他推到一个相比传统大师高出许多的位置。&/b&因此当年 &a data-hash=&e352b1c4c5a784d98f4ac& href=&///people/e352b1c4c5a784d98f4a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半璧& data-tip=&p$b$e352b1c4c5a784d98f4ac&&@半璧&/a& 同参加两网作曲比赛自带熟的《组曲》作品我是放弃评分的。至少我个人是这样想的。),何训田当年“出自于故意,也不是出自于故意”地,留出的那些“脑洞”,它们最后也许是在让给后人到探索出人脑的奥秘时再补上。&br&&br&总之,如果这个问题回答的是特色,那么回答就第一段就已应该停止了。然而,个人认为,对它的看法和后期继续开发它、应用它,比单纯了解它的特色和学习它的思想更加重要。因此继续回答了后面两段,问题变成了“如何评价何训田的RD作曲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卸腰~RD作曲法就是“任意律与对应法”,取其首字母。即使从未了解RD作曲法,从“九流学术源”的百度百科里也已能读知一二。 读完后继续看:任意律,意味创作中的声音基于任意的频率,是对应法的基础;对应法,是当年何训田提出的一套方法…
&b&严正抗议「没在回答问题的答案」排在「在回答问题的答案」的前面。&/b&&br&===========================&br&第一个问题的回答:&br&&br&&a href=&/ongakuriron/& class=&internal&&主音化概观 - 音乐理论一二事 - 知乎专栏&/a&&br&===========================&br&第二个问题的回答:&br&&br&看上面那张五度正进图,你就知道:&b&可以自一个主和弦直接出发到任意一级和弦&/b&。&br&这基本上就是打游击战见招拆招的过程,每个固定音名的和弦均可能扮演任何一种角色。&br&===========================&br&第三个问题的回答:&br&&br&Solo好写。确定和声进行之后,重拍使用和弦内的音(确定在重拍与重拍之间的属主关系链上遵循限定进行音的规范)、轻拍的话怎么好听(前后衔接顺畅)就怎么来(鉴于你没确定要求古典音乐的话,就不需要顾虑太多)。&br&&br&比较靠谱的入门方法就是找来卡农八小节的纯伴奏片段然后自己练哼唱…&br&黄金八小节基本上就是五度D进活用。&br&黄金八小节基本行是4736251,可以变成1473625,再简化成1-7-6-5-,&br&再变成1-7-6-51,拿最后的1当做属和弦用的话可以直接接上4736251…&br&于是就变成了:|1-|7-|6-|51|47|36|25|15…&br&你想怎么玩都可以,玩腻了直接找个5和弦或者砍掉根音的5和弦回到1就可以。&br&如果是4回到1的话,4音可以延展到1和弦演奏一两拍再回到3音,&br&做出这种限定进行可以确保IV-I结尾可用。&br&就看你怎么用了,只知道用黄金八小节而不知如何变通使用的话是很可耻的。&br&你看太多人在长调当中用黄金八小节,你可以再试试短调黄金八小节。&br&&br&弦乐?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有限,&br&建议在牢固掌握前面的知识之后自己另行提问、请大家帮你推荐比较好的弦乐写作教材。&br&===========================&br&第四个问题的回答:&br&&br&这牵扯到西方音乐史,不属于我熟知的领域。建议单独询问对此有了解的人士。&br&===========&br&最后建议:&br&今后所有问题请分开提问。
严正抗议「没在回答问题的答案」排在「在回答问题的答案」的前面。===========================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第二个问题的…
&p&先放结论:&/p&&p&音乐方面&strong&彻底的零基础&/strong&的人,是几乎不可能自学作曲的。&/p&&br&&p&具体点说,如果你:&/p&&p&&strong&1 既没学过至少一门乐器&/strong&&/p&&p&&strong&2 又没有基础乐理方面的知识&/strong&&/p&&p&&strong&3 连五线谱都看不懂&/strong&&/p&&p&,,,&/p&&p&以上,谓之&strong&彻底的零基础&/strong&,&/p&&br&&p&------------------&/p&&p&好嘛,游戏音乐作曲,,,嘿嘿,&strong&门槛其实很高的哦,&/strong&&/p&&br&&p&编曲配器都得自己上手吧?&/p&&p&&strong&什么?没学过某种乐器,一种都没学过?那你怎么构思配器?&/strong&&/p&&p&会多种不同类型乐器的人,会有额外的效果加成哦亲!&/p&&p&譬如会 钢琴(键盘乐器本身对乐理认知有帮助)+吉他(拨弦乐器触类旁通)+小号(铜管乐器触类旁通)+小提琴(弓弦乐器触类旁通)+++比起钢琴来说,如果你要是会合成器就更帅了。&/p&&p&&strong&P.S. 至少会一种乐器的演奏,能够帮你从纯听众至少升格为演奏者,然后再基于演奏者方便你升格为作曲者,三者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具体不多赘述。另,会多种乐器的人更容易学好配器。&/strong&&/p&&br&&p&虽说人人都可以购得&strong& Cubase 或者 Logic&/strong& 这类音乐制作软件,&/p&&p&即便你有钢琴+吉他+唱歌方面不错的基础,乐理也都熟悉,&/p&&p&但是真的要操作它们制作音乐时,你仍然会发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p&&p&所以,可想而知,,,&/p&&p&&strong&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了解一个软件的操作界面,&/strong&&/p&&p&&strong&你必须懂音乐的内在逻辑,才能明白每个按钮下一层套一层的功能和选项。&/strong&&/p&&br&&p&midi键盘得自己操作吧!&/p&&p&什么?连一种键盘乐器都没学过?钢琴都不会弹?&/p&&p&那你怎么理解音程和铉,&strong&乐理学不扎实,只怕连读谱都会有障碍啊,记谱又咋整呢?&/strong&&/p&&br&&p&别跟我说你只会唱歌,但就是不会任何一种乐器。&/p&&p&那不是一码事,前者很难构成自学作曲的基础。&/p&&br&&p&&strong&你可以改问:&/strong&&/p&&p&有乐器演奏及基本乐理基础,可以自学作曲么?&/p&&p&&strong&答案是:&/strong&&/p&&p&可以,但是你需要把剩余部分的知识补齐,先期短板越多,后期操作时难度越大。&/p&&br&&p&------&/p&&p&暂时写到这里,先去睡了&/p&
先放结论:音乐方面彻底的零基础的人,是几乎不可能自学作曲的。具体点说,如果你:1 既没学过至少一门乐器2 又没有基础乐理方面的知识3 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以上,谓之彻底的零基础,------------------好嘛,游戏音乐作曲,,,嘿嘿,门槛其实很高的哦,…
等火车的时候来扯几句知道的…说错请指正。&br&&br&关于作曲天赋,绝对是一流作曲家,我听过的他的交响作品相对少一些,但从我曾经接触过的钢琴作品,从他的第一钢协、幻想小品集、音画练习曲,到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狂想曲,技法我了解不多不敢说,但从音乐上讲,绝对是天才。特别是幻想小品集里面的悲歌、前奏曲两首,从感情上真是很难想象那是19岁的人写的啊。&br&&br&然后抛开天赋说,拉赫是非常聪明的作曲家。有一点特别关键的是,他懂得如何把旋律的高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从而很好的掌控整个作品的架构(其实这跟演奏天赋也有关我觉得)。据说跟他同期有个比他还有天赋的就因为这个比他笨被埋没了- -&br&&br&他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柴可夫斯基,嗯甚至李斯特贝多芬的影响都有。&br&&br&他的音乐给人以波澜壮阔、悲情的感觉,再看他一生的命运,从三字概括就是:受不了。【至少对我来说】&br&&br&好喜欢他>3<
等火车的时候来扯几句知道的…说错请指正。关于作曲天赋,绝对是一流作曲家,我听过的他的交响作品相对少一些,但从我曾经接触过的钢琴作品,从他的第一钢协、幻想小品集、音画练习曲,到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狂想曲,技法我了解不多不敢说,但从音…
卸腰。&br&&br&当然是有不同的审美观,这才是不同人的音乐听上去风格不同的原因啊,也是音乐艺术如此丰富多彩的保证。&br&&br&创作技法是有一个大致的客观标准去衡量的,和审美相关的风格是没有标准的。
卸腰。当然是有不同的审美观,这才是不同人的音乐听上去风格不同的原因啊,也是音乐艺术如此丰富多彩的保证。创作技法是有一个大致的客观标准去衡量的,和审美相关的风格是没有标准的。
谢邀~ &br&&br&适度的培养是必要的,且是自然生发的,就如&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tony2901&&琴辉&/a&所说,我完全赞同。但这里我想说&b&一个题外话&/b&,就是,我们需要避免对曲式的“定数”过度强调,不能把曲式看成“板上钉钉”的“唯一标准答案”,而不留讨论余地。我在音乐学院当助教可以见闻很多,例如曲式分析考试时,教师颁布标准答案,一口咬定某首作品就是某某曲式,其它解答即使证据充分,也只能遭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命运。我明白学院行政上有通过这种“正统宣示”去保留“苏联体系继承下来的威严”的必要性,但作为艺术工作者必须从心里知道,&b&艺术不可能只有唯一的答案。&/b&&br&&br&&br&&b&***** 注意!这不是对该问题的回答,只是由问题引申开去的一些想法!折叠可,但请勿删! *****&/b&&br&&br&曲式这个概念本身,多少有点“人为成分”。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各种乐理和作曲技法概念,也或多或少是“人为”的。在音乐的历史和音乐风格发展的周期(*1)中,从来都是先有作品,后有技法的归纳(即理论,含曲式),理论家们从对大量作品的分析中归纳出来的概念体系,这些体系成形以后被记录在著作里,成为后世对那些衰退期较长的仍有影响力的风格模式(*2)用以参考的标准,例如在共同创作时期和声中常见的五度进行与五度终止,再现单三部曲式 A B A 等。它们都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人为归纳的产物,因此这些标准及其定义方式不是唯一的,它们也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b&然&/b&&b&其背后的更多的缘由和道理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b&为了说明其中的社会背景,可能会把话题扯很远,但又不得不说,下面大家就暂且当额外的资料阅读吧:&br&&br&&blockquote&(这段论述可以用《飞碟说》的风格讲解。 )&b&在艺术领域中&/b&&b&不存在与科学领域类似的层级关系和背景权限&/b&&b&。&/b&自然科学和艺术外人文科学的工作者,他们的层级关系和背景权限是由于知识阶段一环扣一环的“串联结构”而自然形成的,例如不懂加减乘除则不可能学会微积分,一个连微积分都不识的人又不可能进入天体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人文科学领域,一个连近代史都不懂的人不可能进入历史学系当教授……等等不可尽数,简言之,若不能完全满足“下级”条件,则无法获得向“上级”进发的权限;艺术则不然,艺术是一个“并联”的结构,其实际没有“上下”之分,情况就大有不同了,以音乐为例,例如印象主义音乐,虽然印象主义音乐语言在学院教学进度中是比排得较后的(因为按时代或复杂度排列),属于“高级内容”,一般会在专业作曲科和声科的后半才会去讲,但是,一个人只要小听印象主义音乐并有意识去模仿,则不用从头学和声基础——甚至不需要任何基本乐理基础,也能轻轻松松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创作出非常纯正的,全新的印象主义风格作品来。这对于他来讲不仅不是“高级”,而且简直是“最初级的”,自然而然的“本能”。(注意,这并不是说印象音乐语言用理性表述出来就不复杂,就不“高级”了,其目的只是为了阐述一个大多数人都忽略的艺术创作事实。)某种意义上,这个人是踏了一层空,没有任何乐理和传统音乐基础却能胜任高度复杂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这在科学领域和科学工作者的圈子里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就如让一个连加减乘除都不会算的人去参加导弹弹道计算,然而在艺术领域中,这种“荒唐”的事情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因为艺术上,这些人的“本能”的“运算能力”,本身就已胜过那些“技法理性”的“超级计算机”,运算的是“模糊数学”,是“超高速量子计算”,效率是如&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tony2901&&琴辉&/a&所说“没有亲切感”只会运用理性理论技法的人的千千万万倍。(但莫名其妙的是,在许多人眼中,艺术知识的层级之分仍然存在。例如大多数人认为二十世纪和声比传统和声难学,其实不然。)如此推而广之,&b&只要一个人在相应的风格上&/b&(如,动漫ACG;地下音乐,如次文化的电子舞曲等;爵士乐;各特色民族乐等。可以推广到美术和新媒体领域的那些奇异新颖的想法等)&b&接触足够深刻&/b&(指达到一般人所认为的“深刻”以上,以至于深刻无比的程度,如从小耳濡目染三十年、参加社团上千次、阅尽动漫影片无数等)&b&,那么,即便他完全是作曲理论的门外汉,完全是业余的&/b&(指没有学过乐理和作曲理论,只会演奏乐器和在乐器上即兴创作),&b&创作出来的音乐&/b&&b&作品也可能让许多富有教学研究资历的专业学院教授都目瞪口呆、自叹不如。&/b&甚至乎,这些教授转而作为理论归纳者拜他为师,把他给“请”来,做研究的对象。(反观自然科学领域,例如物理,会有哪个没学过物理的小学生做出过让那些做过许多伟大项目的物理教授都目瞪口呆、自叹不如的成果,让这些大物理教授转而拜这小学生为师的事情么?明显几乎不可能有。)&br&&br&&小插曲:在音乐学院,每年都常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光临,他们当中许多都是只会表演即兴演奏演唱,而对乐理和作曲技法理论一字不识,但校方给他们比教授更高的荣誉和礼遇,教授反而殷勤地在旁记录请教,这也是这种观点的证明,不是教授“不耻下问”,更不是“屈尊纡贵”,而是,教授掌握的那些连续性的只能最终转化成产能,为研究这些非连续性的东西而服务了,最终归宿还是落在了非连续性的,本能的,不需要通过“读书”获取的那些东西,真是笑cry。&&br&&br&反之亦然,例如一个音乐学院教授,特别是作曲技法分析等学科的教授,他可能可以讲出很多精辟的艺术道理来,但如果在他脑海中消化的只有文字和乐谱,而甚少思及音响与模仿创作;他在作为连续结构的理论部分的修为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实践濡染的非连续修为却比较薄弱,那么这位教授实际创作的作品质量,可能还不如一个涉理论未深但已建立音乐想法的中学生。&br&&br&讨论至此,现在我们再回看最初提到的那个结论,&b&在艺术领域中&/b&&b&不存在与科学领域类似的层级关系和背景权限&/b&&b&。&/b&中国两大原创钢琴音乐交流平台网站(P站和G站:流行钢琴网、虫虫钢琴网)上的“住人”们,他们的创作和他们最终的去向(音乐学院,著名音乐工作室和公司等),就是鲜明的佐证。什么把“业余中的业余”转化为“专业中的专业”?又是什么让“专业中的专业”都要对“业余中的业余”敬避三分?利用现在的科学条件“牵线搭桥”,这种成员相互交流升级的社团结构实现了,同时留下许多难解的谜题。只不过,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blockquote&&br&补以上两个*,&br&*1 音乐风格发展的周期:出现—发展—成熟—衰退。&br&*2 那些衰退期较长仍有影响力的风格模式(style idiom):较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在特定主流文化中传播的条件的风格,如西方音乐共同创作时期的和声风格。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此不讨论。&br&&br&&br&“&b&在艺术领域中不存在与科学领域类似的层级关系和背景权限。&/b&” 因此,在历史上,直到现在的作曲家大多都不会买理论家的账,至少不会刻意买理论家的账——更多情况是理论家根据作曲家们的新创造而改变和完善他们的理论。在&b&严肃音乐领域,&/b&那部分买理论家账的作曲家,也大概只是出于某种情结,或在他们的初学时期做一个“敲门砖”用,而通过“登门”达到一定境界便开始放手。当然也有不放手的,他们就犹如精雕细刻的篆工,不断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复古品,但那些都只不过是复古品而已,应该不会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严肃音乐领域大部分创作者还是不买账的,他们本身追求的艺术,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由抒发感情意向,汪洋恣肆无所顾忌。而在&b&应用音乐领域&/b&,曲式等等,理论家提出来的概念,会被他们作为一种理性思考布局其作品的工具使用(“白箱工具”),然而&b&应用音乐的创作主要不是依靠理性,而是依靠感性&/b&。而现在音乐学院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固守那套“苏联继承”模式培养那种“考试的标准答案”或定数(“黑箱结果”)的思想的做法,只能产生更多的误导。毕竟,&b&艺术是无意识,或无意识与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而技法理论,包括曲式理论,则彻彻底底是意识的产物。&/b&关于无意识与意识,参阅下面一段摘自百科的资料(知道者可以跳过):&br&&br&&blockquote&以下内容摘自 &a href=&///?target=http%3A///view/6893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意识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提出关于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假设,亦即所谓所谓“&a href=&///?target=http%3A///view/107657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山理论&i class=&icon-external&&&/i&&/a&”: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 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仅占1/7),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6/7)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那些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识,也许会转化成我们的命运。” 弗洛伊德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冰山理论”中的水面,或者严格地称分界线)和无意识。这一理论被继承到之后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并持续影响至今。&br&&br&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出其存在。④出于无意识层面的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之后的种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许,得不到满足而被压抑到暂时的“忘记”之中,但它们并没有消灭,而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b&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指后两种,因为前两种无法进入艺术创作因为它们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记忆。&/b&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正是无意识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blockquote&&br&此外,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 - 补充问答中说明,用意识的产物去研究无意识的产物,就犹如以卵击石,因为当今最快的电脑的运算速度,也不及人类大脑量子运算力的沧海一粟。是否所有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作曲者都必定有意在当中构造理性的曲式,使用这种慢速而线性的运算方式,而不是启动大脑的灵感喷涌,以超高速的方式创造出来?可以轻易举出反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原名《依心曲》,阿炳在即兴演奏中创作这首乐曲的时候,脑中就从未有意识想过如何去“结构”它。即兴创作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曲式就是固定的,多段体。因此某种意义上,引导“听乐必先注意曲式”,或“听音乐必须先以理性的观点去听”,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使在学术的讨论中,同一首作品,给不同的人,也会划分出不同的段分结构,因此曲式分析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在段分明显的较小型作品中,讨论曲式问题仍具有意义,因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争议。但如果稍微复杂一些,段分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唯一标准的,因此几乎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但使用曲式作为结构作品的工具始终有意义)例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斯》是延长的再现单三还是回旋曲式?这个问题几乎不具意义,但就像被营养师们争了二十年的“到底能不能多喝牛奶(多吃鸡蛋)”一样,在学术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狂澜。但这些吹毛求疵的问题,个人认为,还不如去讨论些更实际的问题更好。&br&&br&不知不觉说了那么多。希望能够激发后人对这些话题和领域问题的思考吧。
谢邀~ 适度的培养是必要的,且是自然生发的,就如所说,我完全赞同。但这里我想说一个题外话,就是,我们需要避免对曲式的“定数”过度强调,不能把曲式看成“板上钉钉”的“唯一标准答案”,而不留讨论余地。我在音乐学院当助教可以见闻很多,例如曲式…
卸腰&br&&br&他开了很多小号,继续做着跟时间众筹有关的工作,也在很多美国的政治话题上侃侃而谈,只是你们不清楚而已。这些话题下很多你们点过赞的高票答案很多都是出自他之手。不过这些账号基本上也被封禁了,目前他并没有一个很稳定的新账号,知乎目前的环境确实让人有些失望。&br&&br&在此提醒大家一下,他以前的一些专栏文章和音乐话题下的回答大家还是多收藏吧。&b&他以后应该不会再为知乎贡献任何音乐类的专业答案和独到的见解了。&/b&&br&&br&有意需求他帮忙做混音编曲、影视或游戏配乐,或者其他音乐类商业合作的朋友可以联系我,我会去梁山帮你们联系到他的,谢谢大家对他一如既往的支持。
卸腰他开了很多小号,继续做着跟时间众筹有关的工作,也在很多美国的政治话题上侃侃而谈,只是你们不清楚而已。这些话题下很多你们点过赞的高票答案很多都是出自他之手。不过这些账号基本上也被封禁了,目前他并没有一个很稳定的新账号,知乎目前的环境确实…
学乐器,学作曲。本科读音乐学院,最好是作曲系。然后一直读到中央院或上音的作曲博士。或者出国一直读到作曲博士。如果你硕士读的是茱莉亚这种级别的学校,读书过程中又拿过重量级的国际比赛或国外比赛的大奖,有人开始委约你写作品,不读博士也行(当然还是推荐读)。&br&&br&以上说的是大方向。中间具体流程的每一步你可以自己再去找人咨询到底怎么实践。其他需要做的东西,在你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个圈子里泡久了,应该都会知道怎么做。
学乐器,学作曲。本科读音乐学院,最好是作曲系。然后一直读到中央院或上音的作曲博士。或者出国一直读到作曲博士。如果你硕士读的是茱莉亚这种级别的学校,读书过程中又拿过重量级的国际比赛或国外比赛的大奖,有人开始委约你写作品,不读博士也行(当然还…
卸腰。&br&&br&各个国家的版权法规定的public domain的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我知道美国是作曲家死后70年,音乐作品就可以随便用了。中国是多少年,我也不太清楚。&br&&br&但说可以随便用,并不是说你可以随便拿一个这个作品的录音去当背景音乐,因为如果你找一个现成的录音,十有八九版权是在这个录音的演奏者和录音者或者唱片发行商的。如果你真想用,你可以拿这些作品的乐谱自己演唱演奏然后录音,再去用。对于这些public domain的音乐作品,你可以不用向作曲家取得使用授权。
卸腰。各个国家的版权法规定的public domain的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我知道美国是作曲家死后70年,音乐作品就可以随便用了。中国是多少年,我也不太清楚。但说可以随便用,并不是说你可以随便拿一个这个作品的录音去当背景音乐,因为如果你找一个现成的录音…
谢邀!调性在此可以理解成主音。调性音乐都有一个或几个音高的中心,其它音相对不稳定,倾向或曲折倾向于主音。&br&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主音的音乐,十二个音地位均等,没有主次。&br&勋伯格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最后研究出一套程序保证每个音的重要性不大于其它音。他把十二个音排成一个序列,以此作为音乐的材料,将序列作各种变形(逆行、倒影、逆行倒影)与移位,构成音乐作品。具体还有一些手段,如:一个序列十二个音呈示完毕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个音,避免能够暗示调性的旋律进行与和弦排列等。
谢邀!调性在此可以理解成主音。调性音乐都有一个或几个音高的中心,其它音相对不稳定,倾向或曲折倾向于主音。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主音的音乐,十二个音地位均等,没有主次。勋伯格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最后研究出一套程序保证每个音的重要性不大于其它音。他…
贝多芬还说过“用痛苦换来欢乐”&br&其实只是他出门坐的马车不舒服而已
贝多芬还说过“用痛苦换来欢乐”其实只是他出门坐的马车不舒服而已
首先,James Newton Howard和Jonny Greenwood受过传统音乐教育。(题主已修改,本条作废)&br&&br&其次,Trent Reznor和Daft Punk的配乐主要还是以自己擅长的手段为主,所以是否受传统教育意义不大。&br&&br&再次,Danny和Hans说明,即使没受过传统教育,自己补习外加找一堆小弟还是能够写出像样的作品的。&br&&br&最后,有些人确实不会配乐,就是瞎凑热闹而已。至于是什么原因参与进来么,市场主导吧。&br&&br&所以无非说明:&br&&br&1. 现在电影配乐对传统作曲手段的依赖降低了。&br&&br&2. 传统技法未必一定需要科班才能掌握。&br&&br&3. 现时代入此行,某些能力比传统技法的水平重要。&br&&br&4. 行业热门,所以有混子。&br&&br&P.S. 个人认为Trent和Jonny入行是给配乐届注入了相当强力的新鲜血液的。《社交网络》和《大师》的配乐都是不落俗套的杰作!
首先,James Newton Howard和Jonny Greenwood受过传统音乐教育。(题主已修改,本条作废)其次,Trent Reznor和Daft Punk的配乐主要还是以自己擅长的手段为主,所以是否受传统教育意义不大。再次,Danny和Hans说明,即使没受过传统教育,自己补习外加找一堆…
谢邀!现在也有像肖邦 莫扎特 贝多芬那样的天才,只是我们不再把他们那样对待。&br&公认的“天才”需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价值观,也是被塑造出来的。现在社会早已经是多元价值观,每个人关于天才的概念不同,也就没有公认的“天才”了。
谢邀!现在也有像肖邦 莫扎特 贝多芬那样的天才,只是我们不再把他们那样对待。公认的“天才”需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价值观,也是被塑造出来的。现在社会早已经是多元价值观,每个人关于天才的概念不同,也就没有公认的“天才”了。
百度赵季平。
百度赵季平。
构思的灵感是乐思,坐钢琴前100小时都没用没有的话就是没有的。&br&&br&而旋律的发展有一套极为规范的准则,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这就叫风格。&br&&br&在面对一个好的乐思动机时,往后发展的每一句是上是下,是长是短,如何上如何下,都要遵从每个人自己的规范。&br&&br&通篇都依靠灵感的支撑只有三种,一是天赋极高亿里挑一,二是写不成大篇幅作品,三是写得跟狗屎一样不知所云。
构思的灵感是乐思,坐钢琴前100小时都没用没有的话就是没有的。而旋律的发展有一套极为规范的准则,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这就叫风格。在面对一个好的乐思动机时,往后发展的每一句是上是下,是长是短,如何上如何下,都要遵从每个人自己的规范。通…
这么穷的行业,念过书的人才不会来呢哼哼
这么穷的行业,念过书的人才不会来呢哼哼
谢邀!我就说很多网友太初级,仅仅听过一些流行歌。流行歌大多是分节歌,就是重复多遍,不同歌词仍旧是相同旋律,逼着听者熟悉。&br&艺术音乐中有通谱歌,不重复,每段歌词都有不同的曲调,用高超的技术手段统一。如:舒伯特的《魔王》、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br&勋伯格的十二音音乐甚至不允许音的重复(在12个音交代完毕之前),以保证每个音的地位相当,从而取消主音。
谢邀!我就说很多网友太初级,仅仅听过一些流行歌。流行歌大多是分节歌,就是重复多遍,不同歌词仍旧是相同旋律,逼着听者熟悉。艺术音乐中有通谱歌,不重复,每段歌词都有不同的曲调,用高超的技术手段统一。如:舒伯特的《魔王》、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
麻绳理工学院的Diana S. Dabby 用混沌算法(洛伦兹吸引子)对一些古典音乐进行变奏作曲。&br&她还在《自然》上发文介绍了各种变奏的方法。&br&&br&参考:&br&Dabby, D. S. (1996). Musical variations from a chaotic mapping. Chaos, 6, 95-107.&br&&br&&a href=&///?target=http%3A//www.sciencemag.org/content/320/5872/62/suppl/DC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ciencemag.org/content/&/span&&span class=&invisible&&320/5872/62/suppl/DC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麻绳理工学院的Diana S. Dabby 用混沌算法(洛伦兹吸引子)对一些古典音乐进行变奏作曲。她还在《自然》上发文介绍了各种变奏的方法。参考:Dabby, D. S. (1996). Musical variations from a chaotic mapping. Chaos, 6, 95-107.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曲与编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