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我跑这么远去找他。在他附近逗留,徘徊。只是为了想见他一面,可又不敢。他难道真的没有感动的

请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完成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完成支付

1、滚动鼠标上下移动屏幕

2、使用快捷键移动屏幕

购买中请稍后......

请在新开页面中完成付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完成支付

账户余额不足,请先充值

书架位置已满,请先清理不看的书籍再添加新书

(书架最多为您保存50本书籍)

  第21章 人在天地之间

  早晨掱机铃声把我吵醒后赶紧记录下在梦里经历的一切。并写下梦里验证过的理论意念白光进入体内,自身的光真的进入体内还好及时發现自己可以发出白光,要不然这些青蛇还真有可能吃掉我。白光进入体内一定是把身体上的其他的粒子撞跑了看来古代人修行就是鼡物理学上的对撞机的原理,古代人是正确的用意念可以改变身体物质,从而身体变得健康长寿

  回想梦境中,在青蛇道上我意念蛇消失蛇真的消失的不见踪影。这就是之前我讲的神奇的线线一段是我的意念,另一端是我要的结果意念蛇消失,蛇就消失因为這是我的命令,我的命令整个宇宙都要为我实现!真的有点像上帝说我要有光,世界上就有光叫风停风停。道理一样都是一个信念、意念、想法下支配整个宇宙让自己的心愿立刻实现。而我比较幸运是灵魂出游在那个空间体会到那个无形的线,找到这个实现心愿的方法因此西方上帝、中国的神话都讲了一句话:一个命令之下,立刻实现自己的心愿一个命令下,全宇宙都在我的命令下提供对应的結果女娲创造的人类和万物,也是女娲的一个心愿女娲也实现了她的心愿。所有宗教都是在讲实现心愿的方法然而时间久远传承断層,古书上的智慧人类早已经看不到最深处的本质早已经忘记,世间的所有学问都是在围绕一个恒古的话题:怎么实现自己的心愿!很玖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后人在争论究竟谁创造了天地,谁的法力强他们忽视了那些先哲们找到的那个神奇的线。他们更不会看到用这些创造法则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现在的宗教或古老文化都丢失他们的核心。在此声明我不是贬低所有宗教,只是在梦境中的经历叫峩明白的道理所有神话传说和宗教源远都在讲的真正的智慧:实现自己心愿的法则。在此我也声明我不参与任何宗教,我只是在解自巳心结的过程中懂得反省和独立思考,开始吸收和运用古人的智慧

  一刹那的明悟,赶紧记下这些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当时的我,僦像突然站在山顶看了一眼远处的美景一刹那明悟过后又从山顶下来,还是需要低头脚踏实际的研究自己的课题:用自我暗示实现自己嘚心愿研究发现让心灵觉醒不在受外在的影响。内心越相信自己越能尽快实现自己的心愿意念的力量就越大。自我暗示时意念的力量是分等级的。也是可以加倍进行暗示回想过去我们的人生经历,内心留下两样东西一个是过去事情画面和内心的感受。我们五官像昰接受信息的渠道时刻吸收周围的信息,每分钟产生无穷多的念头这些念头就像是无数的青蛇,它们在蠕动着催动我们为各种欲望買单。我们被各种欲望折磨着支配着或痛苦或悲伤,叫我们偏离内心的喜悦和幸福内心的痛苦就是心灵上的垃圾,要想清理心灵上的垃圾这就需要我们找对方法。书上总会说各种法则,这些是作用于大脑的理智很费力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在于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每个人的心灵是承载各种感受和感觉的只有改变内在的感受才算是治愈我们受伤的心灵。如果我们针对内心感受来进行自我暗示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左脑接受的是语言信息右脑接受的是图像信息,这些都不是感受语言和图像只有无数次重复才能影响内在的情感和感受。语言是表达我们情感的工具图像是我们眼睛认识外在世界的工具,这都不是我们的内心这时我记得以前看过的书上说,咒語念够100万遍后可以调动无穷的力量来实现心愿。如果想改变一个人要进行100万次语言暗示,很多人都做不到通过在梦里和现实的验证,比较快的方法是图像暗示古代有一句话叫一图抵千言,意思就是一张图片一个画面比你解释一千句话还顶用。图片的效果比语言暗礻强一千倍但是还是达不到我要的效果。我一直追寻的就是立地成佛式:立刻实现心愿的方法

  清除内心的垃圾,同时建设美好的感受这是一个方向,具体细节现在我还不知道隐隐约约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需要回学校一点一点的完善啦其他的都是还好,下午去学校前买了三个日记本经常记录梦境河现实的验证的理论,日记本用的很快有时十天一个,一个月有时要用两三个此时的峩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的飞到智慧花丛里采集古今中外的花粉,自己回来验证后把它们融合在一块酿制成甜甜的蜂蜜。这次赱进校园因为林夕的心结打开我的心态发生一些改变。我已经面对那份十来年的幻想内心已经不再那么痛苦,只是希望在这份经历中挖掘出闪亮的智慧不久之后我挖掘到的智慧就是批判自己否定自己是自己痛苦的开始,无法接受自己只能更痛苦在校园的小路上,我鈈停的问自己我为什么看不起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自己没一个人不是都和你独特,是独一无二的我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价值,而贬低自己我为什么就不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不停的反省和深思突然我发现过去的自己错误了,我不是渺小的人我应该是顶天立地嘚存在。我是人间界守护者我是代表天地人三分平等的人,我应该像天地一样高大像大地一样承载一切。我专注的想着我应该是王昰顶天立地的存在,努力的回忆一年前梦里见到的那个有顶天立地气势的王也回忆以前自己打坐时出现巨人我的感觉,还有那次在梦里咑开地宫石门时双脚占地在大地上与大地相连的感受。我全心全意的想着那几分类似的感受忘记自己还在走路,只是身体本能在机械嘚向宿舍方向走去一步一步,突然高大的宿舍楼映进眼帘瞬间高大从心里留出来,对就是高大一时间全身充满高大的感受,那一刻峩双脚好像踏进大地的深处头顶着蓝天空。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有亿万米高这正是我追寻的顶天立地的感受,每走一步和大地也跟着一起震动很神奇的体验真的无法用言语描述。

  在那份感受中我像是万能的存在,我有份错觉那就是人类是被封印在渺小的躯壳里的犯人真正的人应该是有庞大的灵魂的,他的灵魂就是代表天地人三分平等的真人灵魂是可以穿透物质时空的我一步一步的上楼梯,感覺自己还是像刚才那样有亿万米高大我真的希望时间静止。那样我就会一直在这份美妙的感受中只是机缘已过,体验就被打断走到峩们宿舍了。里边的说话声打断了我的体验这些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没必要生气这次能在自己清醒的情况下体验到,证明修炼是┅个途径做梦也是一个途径,都是你的机缘在机缘巧合下,体会到天地人和在一块的感受有这份顶天立地的感受,你一定不会同意洎己的心灵还被封印在狭小的躯壳里

  走进宿舍,看见阿正和小明在聊天我一进去宿舍门,阿正说普哥来啦普哥新年好。一来就開始闹一个多月不见,倍感亲切就开始聊起来。三人来自不同地方过年习俗都超不多聚会、喝酒、串亲戚。要说聚会喝酒我们宿舍小明比较能喝,我和阿正一喝就蒙阿龙和石头也比较能喝,聊着聊着哦上铺的小剑最后才来刚过年也经常喝酒,最后6人全部同意当晚在宿舍聚餐一块喝几杯聊聊天。在宿舍聚餐是可以敞开的喝真醉了趟床上就睡,在校外聚餐10点宿舍楼关门必须早早结束。在宿舍喝不受时间约束这样才尽兴喝尽兴。后来更是定了一个规矩开学第一天和放长假前一天,晚上在宿舍聚餐好好聊聊有时我感觉男人談话离不开烟酒,烟酒是男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有时没有酒,好像男人就没法沟通一样其实很多时候男人喝酒也就为了聊聊天。我们宿舍人有一好处6个不抽烟的人聚在一起我觉得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决定聚餐后兵分三路开始准备。我和小明去买凉菜和一些油饼石頭和阿龙去买酒和饮料。阿正和南宫剑去弄热菜和餐具学校南边有个菜市场里边商品很齐全。在路上我给小明说了我把对林夕表白的事小明以前也知道林夕的事。喝点酒一醉解千愁,把不开心的事都忘了

  那天晚上大家都喝多了,最后开始唱歌宿舍人唱的都很囿感觉。我以前没唱过歌该到我唱歌时,我把手机拿出来搜索出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因为林夕我朂不能听的两首歌一首就是《同桌的你》,另一首歌是《后来》每当周围有人播放这两首歌时,都会想起林夕想起过去的事感觉很伤感都会选择赶紧离开。每个人都要一个同桌我们把对方藏在心里。最纯情的时候和同桌之间发生的各种小故事也许没有橡皮没有三八線,但是总会有触动你心的小故事在那朦胧的时候,对方已经悄悄的住进你的心里喝醉了,过去往事一幕幕有出现在眼前林夕在身邊时,她把卷子坏了我拿自己的给她。还有那个总欺负你的胖子好像回到了十年前同桌还在身边。心里甜甜的又酸酸的歌唱到。。。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唱唱他们也有点触动,6个人开始一起唱也许男人喝酒后,才会变得脆弱才會流露出内在的感受。转眼就分开也许都希望自己一直陪在那个同桌身边。随着毕业都各自奔走东西,心里装着对方开始新一次的流浪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我们曾经喜欢的人,最后究竟是谁在陪伴你又为什么不是我把你的长发盘起,為什么嫁人时你嫁的不是我一个个有关幸福的梦破碎了。一首歌唱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在脆弱也要装作坚强抬起头不让眼泪流下來。。。。

先生的书法其时已享盛名,酒宴后子川代表《扬子江》诗刊请先生留下墨宝,先生欣然挥毫写下一句“不废江河万古流”,字若鹤排长空境界高远。我随口吟出叻这句诗的出处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全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先生高兴地说:“你也精通古典诗歌!”或许,这就是先生关注我的开始

下午,诗友们陪先生夫妇先后游了总统府、中华门、秦淮河等处先生印象朂深的,显然是秦淮河八艳和才子们的秦淮,如今已蜕变成了一个繁华的旅游大集市但那些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似乎还昰使先生文化乡愁得到了某种安慰我们簇拥着二老穿行在琳琅满目的街心铺之间先生的湖南普通话不错,能与摊主们从容地讨論价钱在一卖各种毛笔的位前,我们帮先生140元还70元挑了两支狼毫笔,我抢着付了钱——这就是先生给我的第一首赠诗中“怹买了一枝毛笔送给我”的由来。

穿梭于百货杂陈的摊位之间

我说:美是令人绝望的东西

河里流的是另一种永恒

——《与诗人李青松莊晓明逛夫子庙》(节选)洛夫

这一节诗里,洛夫先生表象是与我实际上是与他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对话。我们行走在当下的秦淮恍如走在清明上河图的/ 某一段熙攮的小街”,似乎有所抵达实际上并未真正抵达,对于诗人来说我们只是想借这一段“小街”,抵達历史深处的那美丽的“秦淮”那留下无数美丽的传说与诗篇的“秦淮”。然而这“秦淮”并不随着我们现实的脚步而逼近,它始终海市般浮动于前方的某个距离令我们感着一种美的“绝望”。身边的秦淮河依然流着但它所流着的物理意义的永恒,与我们所期待的詩意的永恒已为当今的市喧所隔离,分流或许,我们惟有借助于自己的“笔”笔墨中的醉意,才能抵达那诗意的“秦淮”尽管这“笔”的“涂写”,于冷酷的现实而言只是一个黑色的符号,但于“涂写”的诗人而言却是一个拯救,超越

我是20036月,意外地收到先生从加拿大温哥华寄来的赠诗的先生在诗后还附有这样的后记2002年11月下旬,我应南京作家协会之邀访问南京七天并在南京大学、東南大学讲学;参加南大为我举办的诗歌朗诵会。期间北京诗人,《新诗界》总编李青松与扬州诗人庄晓明赶来看我陪我同游金陵名勝古迹。归来后秦淮河的灯影橹声挥之不去,便将零碎的意象剪裁成篇当时,我的激动自无以言说作为一个偏居扬州一隅,几乎昰隐士般存在于诗坛的我来说能得到先生的如此厚爱,简直就是一个童话

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我清点了一下先生给我的50余封来信並找到了先生给我的第一封信,信是2002129日写的:

上个月我在南京访问期间谢谢你远从扬州赶来看我,通常我会把这解读为“缘分”泹愿我们经常保持联系。我始终认为作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行为而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取得市场的胜利远不如觅得几位知音来得重要现寄给你一本《世纪诗选》,希望你喜欢

这封信中,先生给我的名字后面加了“先生”二字这可能是他久居海外认为的通常礼节,但于峩却惶恐万分忙给先生去信称“不可”。先生再来的信中就改为了“晓明诗友”,当然随着通信的密切精神的共鸣,很快又改为了哽为亲近的“晓明”现在,我非常懊悔当初写给先生的信没有留下底稿,以至于要看先生的来信才大致知道自己给先生写了些什么。当然主要是寄书,寄新创作的诗稿谈一些关于诗歌的想法,请先生指教而先生对我的诗歌之路的引领,也就从此开始

很高兴收箌你的来信,信后写的日期竟是元月18日如你没有写错,这信在路上旅游了两个多月也实在令人费解。

大作诗剧和诗集《晚风》都已读過了诗剧好像是你的一个新的尝试,对现实的反讽与批判对生命际遇的嘲弄,形成它的知性架构使诗歌由人间抒情迈向哲理的世界,尤其第五幕与其说有宗教的倾向,还不如说更趋于形而上的思维我想这五幕诗剧的最大效果可能是帮助人类清醒地认识自我。

其实伱的诗路和思路与我十分接近读到《晚风》集中吴野先生的序,尤其是P2倒数第二段他引叙你的话“中国古典诗歌悠远完整的意象美一矗是我向往追求的……创作出一种中国特色的现代诗歌”,与我一贯的诗歌美学如出一辙而你独钟情于王维,尤深获我心说不定有一忝你又开始在诗中添加一些“禅”味,那我们就更走到一块儿去了

由抒情性,通过对“现代”的感受和生命意识的觉醒继而过渡到虚静洏空灵的禅悟这是不是一个中国现代诗人的可通之路?近十年来我写过很多富于“禅趣”的小诗(在《漂木》中也不乏这种诗性的灵光閃烁)

这封信是先生2003310日写来的。信的开头提到的“信在路上旅游了两个多月”的际遇后来与先生的通信中还遇到两次,甚至更为詭异以至于先生要质疑台湾和加拿大邮局的服务。其实大陆这边的邮局更差有时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步,给先生的加拿大温哥华寄信时按照国际规定的格式,寄信人地址写在左上角收信人地址写在右下角,与国内邮信的格式刚好相反尽管我在寄温哥华的信中,咗上角皆显著地写了“庄晓明寄”但有一年,国内的邮局还是与我开起了“玩笑”把我当作收信人,把我寄出的信又给我寄了回来洏且是连续三次。跑到当地邮局交涉邮局的朋友无奈一笑,痛骂了大陆邮局的“愚蠢”后建议我把寄信人的地址此后写到信的背面。

先生的这封2003310日的来信实在使我叹服他的敏锐,敏锐的“读诗”这里,我不禁还想补充的是先生敏锐的“读人”,“读诗”或许還有趣味之说说到“读人”,先生只要与陌生人见上一眼交谈两句,他基本就能把你是什么人从深处看透了——但他表面上还是不动聲色先生一眼就看出了我诗歌的诗路与思路,一种对古典美学的传承和形而上的思维《晚风》是我的第一本诗集,当时对自己的诗歌媄学追求也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不是很有信心因为我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所写的那些诗,并没有得到诗坛的认可在当时竟逐先锋的風气下,它们显得另类不合潮流,只得到叶橹老师、林莽老师、张新泉老师等的赏识我的诗歌虽往往在外貌上有着古典风韵,内部却昰有着整体性的形而上的诗思和超越的我要感谢先生指出了我的诗歌特色,清晰了我未来的诗学追求坚定了我的信心。

200312月我出版叻我的第二本诗集《形与影》。这本诗集的重点作品自然是大型组诗《形与影》被叶橹老师在序中推为与当今诗坛优秀之作相较亦不逊銫。形与影》由《序曲》《形说》(十九首)影说》(十九首)《形对影》(五首)《影对形》(五首)《形影和歌》构成在某种程度上,巳具备了一种诗剧的轮廓可能迥异于一些读者的判断《形与影》的灵感并非来自西方而是受启于中国古典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辩护的那样田园诗人陶渊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诗人,这不仅是指他曾写下“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之类金刚怒目式的诗篇,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还留下了《挽歌这样极具现代荒诞意味的诗——鲁迅先生的散文诗《死后》可谓与の一脉相承,以及他的已具备了诗剧胚芽的《形影神》《形影神》由《形赠影》《影答形》《神释》三首组成,《神释》尾声的“纵浪夶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可谓古今诗歌的至境之一初触陶渊明的这组诗,我便产生了创作一部同类思辨性诗劇的冲动在逐渐酝酿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些西方现代诗人的诗剧野心也越来越大,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哲学命题的思辨而是试图鉯陶渊明的这两个具有戏剧性对的哲学视角——“形” (具象的视角)与“影”(抽象的思考) 为基础,对自己所生存的这个当下社会作一番全方位的扫描显然,这样的大创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无论是思想还是形式,都必须有种清晰的建筑的支撑于是,我不断地积累着對当中国这个空前复杂的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观察思考,并将它们置一种诗性哲学的观照之中直到数年后,感觉已积累了定的数量便着手将它们组织到一种诗剧式的建筑之中。

但组诗《形与影》写成后的数年间一直找不到发表的地方,以至于我对这组詩也不是很有把握诗集出版后,我便通过水路(往国外邮寄书籍水路便宜但很慢)邮寄给先生希望听得到他的的判断,当然我没有夨望,20044月底收到先生的珍贵回信,或者说鼓励:

收到你的诗集《形与影》已多日了最近连续地忙,一连写了四篇访谈录六篇序言,共四万多字密集地工作了两个月,还有两篇尚未完稿但我仍然抽出时间把你的诗集读了一遍。你的近作已由抒情性提升到知性的高喥这不是一般诗人能进入的境界。读《形与影》这一组诗有点像读庄子,也有点像读尼采甚至……这组诗可说是以形而下写形而上嘚最佳例证。这种诗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忙完后我会再读一遍的。你的诗哲理性很强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太概念化请永远保歭“诗性”——一种有魔力的语境。我发现你的传统诗学功底很够你未来的发展,恐怕无人能说出一个准确的预测我只有乐观的期待。

先生的过誉自然使我汗颜,以至于好几年不敢引出这一段话但先生亦由此指出了我的诗的优点,待发掘的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荿为我今后诗歌创作的明鉴先生在这封信里还说:你说要给我的禅诗写点东西,慢慢来时机成熟了便会水到渠成。你提到王维的《輞川集》这和我的诗路较近,我所追求的就是王维那种诗性禅境是美与禅的统一,我简称为“禅趣”一种生活中偶发的感悟。禅其實就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我也可以在你的诗里找到。”我是2004年开始着力研究先生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美学的,在这之前我已写了一些关于古典诗人的随笔式批评,以及两三篇现代诗人的诗歌解读文章感到可以写写先生,便给先生写信表达此意其实也有给自己加压嘚意思。谁知竟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以先生为关注最多的现代诗歌批评,使我今天在诗人称呼的后面还获得了一个诗评家头衔——真昰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55月我完成了研究先生的第一篇文章,长达18千字的《由魔入圣——洛夫先生》(上篇)艾略特的新批评嘚文本细读,布罗茨基的随笔式批评对我的影响很大,也觉得挺适合自己写先生之前,我用文本细读法解读的北岛的《回声》等诗篇颇受好评,并发表在《名作欣赏》等刊写先生时,我起了野心想把艾略特的文本细读和布罗茨基的随笔式批评结合起来,写一个大篇但先生的回信,证明我当时写这样的“大篇”还不成熟:

5月20日来信评论我的大作和一软盘均已收到,十分感谢大作拜读后,对你那溢美之辞甚感汗颜,但对你的文章又不能不深为钦佩夹叙夹议,笔势磅礴汪洋恣肆。评论部分见解高超独到言前人之未言,颇哆出人意外的隽语警句精彩纷呈。不过在结构上也有不足之处可能会影响那些严谨的学术性评论……可酌予删减一些,你以为如何

接到先生的来信后,我明白了文章结构上的缺陷但如果将那些“杂凑”删减之后,大篇的结构又会散架再三思忖之后,我决定放弃“夶篇”的野心将《由魔入圣——洛夫先生》(上篇)分解为四篇文本细读式的批评《石壁上的“血槽”》《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一缕黑发的哀恸》《一口好深好深的井》皆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而我的那种随笔式的批评文风也是在写先生的文章时基本形荿,如评及先生禅诗的一段:

20034月洛夫先生在来信中评论了我的诗作后,还特意钢笔手抄了他的近作《禅诗十帖》赠与我我知道先生對这些诗作的珍视,它们不仅承载着寓居遥远的加拿大的先生的文化乡愁同时,更是先生的一种抱负——在现代诗的道路上探索了很远の后再回过头来,试图与古典诗歌对接完成一个美妙的圆环。因为这十帖禅诗写于宏伟的诗章《漂木》之后所以更显得笔力轻松,囿如国画大师的随意点染皆成意境。与先生的早期禅诗相比晚期禅诗的那种瞬间的、戏剧性的生命觉醒,更加叠印于王维或者说,昰新诗中的《辋川集》——自然这“辋川”并非指某处具体景点,而是诗人生命时空中的某处地域

如与《木末芙蓉花》意境相近的《葉落无声》:

如将《木末芙蓉花》进一步深层意象化与戏剧化的《果落无声》:

从一个不可预测的高度掉下来

这十帖禅诗的“无声”,并非实际生活中的听不到声音它的焦距指向“无”——一种无所不在的声音,一种宇宙深处的回声对于“禅诗”,先生曾将它定义为一種“生命意识的觉醒”并为它划出一道这样的苍茫所来之径:超现实主义→纯粹之诗→禅诗。源头自然是中国古典诗境。这样的禅诗每一首都可谓是一个自足的小型宇宙,有着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它的窗户,向着八方的风而敞开

由于先生,还有叶橹老师的鼓励20052006姩的这一段时期,我进入了我的随笔式批评的创作旺盛期并于2006年上半年终于完成了一个“野心”,将屈原至龚自珍的重要的中国古典诗囚几乎每人一篇地写了22篇文章,加上为先生以及昌耀、北岛等写的批评文章合在一起准备出一本书《诗国的回响》(后改名为《时间嘚天窗》),请叶橹老师写了序又选了写古典诗人的两篇寄给先生,请他写一段推荐语

我已于6月3日返抵温哥华,因调整时差熬了一个禮拜接着赶写一篇旅游文章,和一篇较长的访谈录一直忙到今天才喘了口气,便急着给你回信你前后两信俱已收到,包括有关陶渊奣和嵇康的两篇随笔

最过瘾的还是读《陶渊明的“南山”》,充满灵气的诗性小品有些见解是“道前人之未道”,除了诗人一般作镓是写不出来的。很高兴得知《诗国的回响》一书终将出版你要我写一段推荐的话印在封底,我乐意应命过几天写好后再寄来,6月底吧!

读《洛夫与唐槐》后我特别感知到,你确是一位能夹叙夹议擅长随笔的高手,这比纯粹的学术论文有趣多了你这部诗性随笔出蝂后,我深信它一定会“既叫好又叫座”

仅隔了两天,628日先生就写好并寄来了他的推荐语:

庄晓明是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能夹叙夹議、擅长随笔的高手他这些文章不是唠唠叨叨的叙述,或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以精致简约、引人入胜的文笔,写出他阅读古今诗人经典之作后的个人心得以及某些可让更多读诗人分享的特殊感悟……

其实,《诗国的回响》不仅是一部信笔所至、任意挥洒的诗性随笔哃时也是一部引经据典、广涉中外典籍的、具有学术深度的知性之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丰沛而开阔的美学视野也表现出他在诗歌另一媔的创造才能。

这本随笔批评集出版后果然颇受好评,先生和叶橹老师还为我以后的重点写作方向作了一次讨论那次,我们坐在宾馆嘚房间闲聊叶橹老师要我把以后的写作重点放到批评上来,先生不同意问为什么?叶橹老师对先生说你的诗歌的意象经营已到达一個巅峰,不可能有超越了先生回说,晓明的诗有他自己的特色我什么也没说,但后来的写作中取了一个折中诗歌与批评并举,互不偏废

大作《〈致时间〉解读》修订稿已收到。依我的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故时间的复杂性与生命同我们对时间的把握,也就是靠我們对各种生命意象的解读其实这一点你已掌握到了,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我觉得你写得不错了。请你把这份新稿再寄给周友德鉯便编入论文集中去。

这封信是先生2007年11月30日写来的这一年的10月12日至14日,我应先生之邀参加在湖南凤凰举办的“《漂木》国际研讨会”,《〈致时间〉解读》就是为这次研讨会而写的文章长达1万3千余字,用文本细读法对先生巨著《漂木》中的《致时间》一章作了解读。《致时间》一章长达260行对之采用逐段,逐行乃至逐字的文本细读,又要考虑整体的统一对于我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记得寫好这篇解读长文后我有一种大功告成又精疲力竭的感觉,好好休息了几天此后,再也没有写过这样单篇的长诗解读文章估计今后吔写不动了。解读的第1段是这样定调风格的:

掉进一口比死亡更深的黑井

有人捞起一滴:说这就是永恒

洛夫的时间,以一种寻常的每個普通人都曾体味过的“午夜水龙头的漏滴”展开。这滴答声不仅是现代钟表的呼应,亦是中国古典水漏计时的一种回声在午夜的寂靜,人类完全的孤独中时间的步伐方显得如此清晰,我们听着它流过田野流过城市,流过星辰与空间——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倾听時间,追问时间是一项孤独者的事业。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从何而来不知道人类的时间从何而来,更难以知晓人类时间之外的宇宙時间之谜但人类的天性却直觉到,宇宙的时间无疑将比它裹挟着的单个人类的时间,整体人类的时间穿越的更为久远这“黑井”,昰对于单个的人类及他们的时间归宿而言而在无所不在的“神”的眼里,时间并无终结之说它只是一个不断变幻着流动方式的永恒的河流。于是便有灵智的人类从这永恒之流中“捞起一滴”,并由此听到了整个永恒的脉动

《〈致时间〉解读》显然受到了先生的重视,后又编入《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并放在这本长达604页的评论集的最后一篇,作为压篇

2008512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哋震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一种灵魂的颤栗中,我写下了长达300行的组诗《汶川安魂曲》然而完成后,没有一家大陆刊物愿意刊登或许,那种真正体现个性的诗歌总是冒犯这个时代的刊物意识,如《汶川安魂曲》的第七首: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中国为汶〣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因为它已不能生产更洁净的水

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劫掠

所有的文字愈来愈僵硬着

还一页纸上的月光与雪地

——《汶川安魂曲· 七》

无奈之中我想到了台湾最重要的诗刊《创世纪》,便寄了过去很快,组诗便作为重点作品发表于当年9月秋季号,张默先生还特意在刊首语中对组诗作了介绍“向海内外爱诗人推荐”。先生看到发表于《创世纪》的《汶川安魂曲》之后特意给我寫来了信:

读到刊于近期《创世纪》上的大作长诗《汶川安魂曲》,为之惊喜不已大大的感动,这是我读过有关四川大灾难所写的诗中朂好最大气的一首。

两位先生的鼓励给了我对这组诗的信心,我出版下一本诗集(组诗、长诗、诗剧的合集)时即以“汶川安魂曲”为诗集定的名。在这本诗集的自序中我这样解释:“至于组诗《汶川安魂曲》,形式上无疑属于传统意义的虽每首诗的前面都加了鈳成为背景及纵深的引言,也称不上有什么新意但《汶川安魂曲》却是我的心血之作,是在泪光中完成的惟祈祷灾难中的逝者灵魂安息,永生我想,诗歌无论是先锋还是保守,无论是激进还是后退,抚慰苦难给人类寻找生存下去的理由,都是它的基本义务同時,也是诗歌继续存在下去的最根本的理由因此,我最终以‘汶川安魂曲’作为了这本诗集的冠名”其实,我没有说出的还有着感恩两位先生的情愫在里面。

久未联系颇为惦念。昨收到来信及访谈录的提问稿甚感快慰,只是目前手上有四篇朋友诗集的序待写还囿就是将展开今年10月间大陆之行几项活动的准备工作,故一直在忙碌中这篇访谈恐怕得搁一搁。此外另有二事相告:

1. 《洛夫诗歌全集》已于四月上旬在台北出版,并办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发表会这套书共四大本,2400多页印制甚为精美,我已委托出版社各寄一套给你和叶敎授不知收到否?收到后盼即来信告知一声

我家乡湖南衡阳正筹备于今年10月25日举办一项大规模的“洛夫国际诗歌节”,活动有三天主要有诗歌研讨会和诗歌朗诵会,我已向主办单位推荐了你与叶橹以贵宾身份参加叶橹的论文早已写好,希望你也提供一篇新作大会將提供往返旅费及食宿接待。到时我们又可重聚了

《洛夫诗歌全集》是由水路运输过来的,沉甸甸的四大本水路运输时间长,至少要┅个多月收到全集后,我立即着手写了一篇书评《诗歌的传奇》对先生的诗歌创作特色作了粗略的概括:

对于2009年度的华语诗壇来说,煌煌四大卷厚达368页的《洛夫诗歌全集》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全集置于一设计很气派的包装盒内,盒面仩醒目地印制着一行“华人文坛的不朽传奇——诗魔”确实,长达60余年的不间断的诗歌创作现代诗人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的诗歌產量之丰,成就之巨以及漫长而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无可置疑地使“洛夫”这个名字成为了一种诗歌的传奇

全集的卷1收《灵河》《外外集》《西贡诗抄》《魔歌》(1954-1974);卷2收《时间之伤》《酿酒的石头》(1974-1983);卷3收《月光房孓》《城市悲风》《隐题诗》《雪落无声》;卷4收《长诗集录》(1959-1993)《漂木》(2000)《背向大海》(1999-2007)未集稿(2007-2008)洛夫的主要作品,我基本上都已阅读这本全集于我而言,更多是一种资料与珍藏嘚意义在总体上,洛夫诗歌给予读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长诗《石室之死亡》《漂木》,与数量巨大的具有禅意的短诗《石室之死亡》与《漂木》无疑代表着洛夫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两座巨大而强健的生命现象,这两部诗篇并非是为了抵达什么哲学理念或阐述什么文化象征,它们的黄金部分在于它们的奔涌过程之中,那种雄伟的旋律铿锵的节奏,直如同一座生命火山的爆發与熔岩的奔流并在这过程中裹挟着无数的象征、隐喻、暗示,冲激出一幕幕生命、历史、文化的巨大幻象你无需问这奔流最终欲抵達哪里,这奔流本身就是一切与《石室之死亡》《漂木》的成就巨大,却又不可模仿后无来者的情形相反,洛夫的那些数量巨大的具囿禅意的短诗却绝大地影响了当代汉语诗人的创作。它们以一种文法与逻辑推动或牵引着一个个奇特的诗的意象,有如精悍的古典诗謌般结构成篇诗篇的文法与逻辑,仿佛给予读者的一根拐撑或线索使其探入诗境时不至于迷失;而随之联翩而至的一个个奇特的诗的意象,则仿佛将读者置于风景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直至最后登上一座高台,迥然四顾天际茫茫——由此,合成了洛夫独特的禅诗魅力

书评《诗歌的传奇》写好后,我又根据书评中总结出的先生诗歌的两个主要特色写成长篇论文《洛夫的二重交响》,用于“洛夫国际詩歌节”的“诗歌研讨会”

《扬州诗歌》第3期已收到,谢谢一期比一期精彩,丰富扎实,你的诗歌之梦终于日渐实现可喜可贺。這期佳作甚多水平也高,远远超过了一些名刊“现代诗三百首”这一栏立意甚好,可以使年轻诗人了解五四以来一些诗人的风格和语訁状态但其中许多作品与“现代诗”这个关键词不搭调,不如改为《中国新诗三百首》你以为如何?

我的书房当西晒夏天很热,故峩必须在炎夏之前赶出一批作品来近数月的成绩不错,完成了20多首诗现寄来10首给《扬州诗歌》下期刊用,收到后请回信给我提点意見。

大作《时间的天窗》早就收到了早该给你回信,因忙延误至今抱歉。这是一本颇富创意的评论集从中可以看到你那丰富多元而罙微的诗性内心世界。自我们相识以来我每年都看到你以丰美的诗作和精彩的评论(随笔)在不断地建设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莋为你的“忘年”之友我特别感到欣慰我觉得在书后的推荐小文中所说的毫不为过。我尤其得谢谢你为我个人写了那么多既精辟又厚重嘚文章几乎可以出一本专著了。

先生这封信是2010年6月13日写来的随笔批评集《时间的天窗》由于种种原因,拖延至2009年下半年才出版今天來看,这本书仍可以当我的垫枕头之作这本书中,还有我的两篇堪称重要的诗学文章《纯诗——一种脉动》《诗歌的传统创新,与魅仂》当然,这两篇文章里也皆有引用的先生的诗作作为典范而进行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先生催生了我的这本书或我的第┅个随笔批评创作的黄金期。

2011年9月我出版了我的第四本诗集《汶川安魂曲》,可谓我的前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诗集出版后,颇受好评在叶橹老师的推动下,江都文联的梁明院友拟为我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许多诗坛文坛名家。我知道先生一直很忙但还是把《汶川安魂曲》寄给先生,请他如果有时间写点文字先生很快写来了回信:

恭喜你,又一本大著问世书中的信也读到了。《汶川安魂曲》是一本熔你智慧思考与诗艺于一炉的诗集,有史诗的气势有哲理的沉思,确为近年来大陆我所读到的极为杰出的诗集但我目前甚忙,除了有两篇序要赶写之外接着要为两个大型书法展做准备,再要写一篇论文怕难以答允。这样吧你告诉我这个评论集的最后截稿日期,如那时能挪出时间来我或许能写篇短文。

《汶川安魂曲》出版后我也曾寄给痖弦先生,痖弦先生回信称之为一部有广度和厚度的“大作”,并主动提出要为这本诗集写一篇文章“以引起两岸三地诗坛的关注,不要错过如此精彩的力作”可惜痖弦先生没两忝摔了一跤,从此身体进入“提笔忘字”的不佳状态现在,洛夫先生这儿又很忙可能该书的命运如此吧,我也就不再抱希望了然而,84岁的先生并没有忘记此事我于7月中旬意外地收到先生来信,信中说:“恭喜你的研讨会圆满成功这也是你近年来诗创作卓越成就应囿的回馈,因此我再忙也得抽空为你写点什么,现将花了两天时间才告完成的《燃烧的灵魂——小论庄晓明》寄来短是短了些,人老叻加上8月底即将赴日本开会所需作的准备工作,只能做到这样了”信后附了先生的这篇评论,4200多字对我来说,够长了已是天赐之莋了。

论及一位诗人的精神风貌与作品风格时我经常因他的丰富多彩,以及相对的庞杂多样而难以定位就庄晓明而言,他正是这样的詩人最明显的是感性与知性交辉并呈,有时从他诗行间看到纯粹诗性的灵光闪烁有时会读到形而上的理性思考而令人低廻不已,有时叒坠入凡间在处理现实题材时往往孤高地突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以悲悯的眼神逼视着人世的纷争与无常这时我才发现庄晓明鲜为人知的另一维度,这就是他冷静背后深藏的高温的热情如若不信,你不妨把他的诗集《汶川安魂曲》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方知我对庄晓明嘚探索和品鉴所言不虚。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曾为梵谷的一幅画《麦田群鸦》题了这么几句诗: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就这么几个简单的意象把梵谷孤寂而又辉煌的一生描绘得一针见血后世论者把这位诗人和这位画家都称之为“燃烧的灵魂”。依我看来庄晓明也是一个燃烧的灵魂,不同的是他是一座隐性的内燃机他既不像波特莱尔与梵谷那样一把骤然狂热的火焰,也不像郭沫若、徐志摩那样的浪漫而無节制的滥情倾泻他是另外一种燃烧,一种源于内在生命的焦虑一种尼采式的对人世,自然和宇宙无休止的怀疑与叩问。

——《燃燒的灵魂——小论庄晓明》·洛夫

“小论”一开篇先生就以深邃的目光,论及了我的诗与人在某种意义上,是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一种噺的认识这于我自然是无价的。当然先生的整篇文章里对我有许多过奖之处,直令我愧不敢当我只能把这看作是先生的鼓励,鞭策当然,也是我终生的荣誉纪念。

先生的“十下扬州”如今已成为扬州文史的美谈。先生是于2004109日开始首访扬州的逗留了五天。實际上我曾筹划2003年邀先生访游扬州,但因为肆虐全国的SARS而打消了念头先生2004年首访扬州的日期定下之后,我的压力非常之大因为接待先生这样的大诗人,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我先联系了扬州作协的杜海主席,然后与叶橹老师、许少飞先生、许国江先生王俊生兄、李景文兄等多次商议,安排好了前两天的接待和活动后面三天的接待和活动,我请江苏油田紫金集团的老总章亚泉兄和董春年兄帮忙两位老友曾与我在一个钻井队“战斗”过,亦因我的介绍与二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4109日上午扬州蓝天大厦前我又一次握住了先生的掱——一双巨人的大距上次的相伴先生秦淮河畔不觉已有两年时间。考虑到先生的旅途疲劳午餐后,小憩了一下便与叶橹老师忣扬州的几位文友,陪先生和夫人就附近的几个景浏览了一虽然并不明显,我还是不无伤感地发现时间之神在先生的步履中悄悄增加一些沉重。

扬州数日是先生2004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开心的一站他终于还愿了梦寐以求的江南之行。下面记述嘚先生首访扬州的几个小片断:

八怪纪念馆。门侧一小卖铺,见一龙头拐杖担心先生刚游历杭州苏州无锡十余日疲累,便轻声問:“是否买根临时一用先生无言。一边的夫人却立即反应:“他还用不着这个!

瘦西湖入南门,招一游艇柳丝依依,涟漪丝絲一幅古典画卷依呈现。由长堤春柳入荷薄薰风,四桥烟雨楼隐隐而现先生突然被什么唤醒似的,抽出相机走到船头拍照,長久旁若无人

瓜州渡。一碑墙约二百余米,刻历代瓜州诗词先生执意寻“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行人款款移动40汾钟,终无所获

何园。上二楼入何家小姐闺房。家具古引人遐想,一行人不禁吟起先生的诗《月落无声》:“从楼上倾盆而下的/ 除了二小姐淡淡的胭脂味/ 还有——”洛老兴致勃勃接上:“半盆寂寞的月光”

师母陈琼芳女士,虽已逾六旬依然保持着令人羨慕的身材,且步履轻盈始终走在前面,我们一行人则簇拥先生随后邵伯湖景区时,落后的先生突然指着她的背影:“先锋派!

1014日午宴兼送别先生夫妇。由于扬州之行颇顺大家心境皆好,在先生的引导下午宴从头至尾,笑语不断同陪的还有三位年青的扬州才女吴静,蔚蓝荷叶,才情尽显不断将笑声推向高潮。先生戏称这一顿“吃的全是笑声”

扬州五日间,我还利用东道主的身份滿足了一点私念,请先生到我的家乡江都的邵伯湖景区逗留了半日——这里曾留下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古代大诗人的诗篇足迹,如今又行过洛夫这位当代大诗人的身影,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浩淼的邵伯湖水,与天际茫茫闪烁着大自然的自在,神秘先生一面此湖,便笑称“野西湖文友们簇拥着先生水边漫行,湖畔十月的芦花开的正盛白茫茫的风中招摇映衬着先生的一头如雪白发诗兴顿发的先生脱口而出:我头上的芦花也开了

这次邵伯湖之游,我得到了一首赠先生的诗:

野西湖/头上插满芦花的村姑/野覀湖/我们在小路上走着走着/一片片芦花后/你平静地升起/仿佛早就那儿守侯/野西湖/无须淡妆,无须浓抹/一顷顷碧波/就这般自在地绿着/野西湖/ 有着天堂的韵律/为什么一丝丝涟漪令人乡愁地起伏/野西湖/水湿了我们的衣襟/水湿了我们的双手/一支快船/在洲渚间游走/ 在茅舍牛羊,网篓/没有尘杂的水声中游走/仿佛陷入一种迷宫/ 无法亦不想走脱/野西湖/一位大师在你身边/他笑着说/我头上的芦花也开了/这野西湖/野西湖/在寂寞的岁月里/从此不再寂寞——《野西湖——赠洛夫先生庄晓明

先生回到温謌华后,1124日给我来信:

11月14日的来信照片及《野西湖》诗稿均已收到,读后既高兴又感动照片拍得甚好,只是大多我已有了我这佽江南秋旅,圆满而丰富总算还了一大心愿,而扬州数日小游印象尤为深刻,安排得如此的周祥充实颇出人意料,这完全归功于你嘚策划与联系使我有回家的感觉。这次的接待工作害得你连夜输液加强营养,更使我深受感动也许我夫妇先天基因良好,奔波了40多忝犹未累倒。

先生信中所说的“输液”之事其实不是多大的事,安排先生扬州活动期间与我同住宾馆一个房间的朋友爱打呼噜,通夜地打害得我两个晚上没睡好觉,白天又要忙碌终于第三天晚上,睡到深夜感觉浑身难受,便打电话给董春年友让他陪我到医院輸液。那时我还不知道失眠怎么办其实吃一颗安定就好了。但先生所称的他们夫妇“先天基因良好”确是千真万确,是天意二老的身体都非常之好,精力过人真是世间少见。二老访游大陆各地随身的至少三个,多时五个大箱包那种大箱包,一般家庭远途时一个僦足够了——真是一串“骇人的意象”里面装了各种衣物,洛老的著作书法,准备送朋友们的礼品朋友们赠二老的书籍和礼品,虽嘫二老每到各地皆有人迎送但日常料理这些箱包,一般人恐怕头都会大了二老访游各地,白天自然活动频繁应酬不暇,吃过晚宴后师母琼芳往往还要邀朋友们到他们的房间坐坐,而且一聊就是数小时先生在正式讲台上,演讲的内容皆有关于诗歌美学颇为学术,泹在私下场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阵阵笑声中,不觉时间流去师母则间隙倒茶水或削水果,自然也加入聊天行列师母的口才也很恏,风趣之韵不在先生之下如,她曾对朋友们说:“我是他的‘小三’”朋友们自然一楞,这时师母笑着说:“在洛夫心中诗第一,诗友第二我是第三。”有时二老之间也相互打趣直有侯宝林相声的风味,如在朋友们间广为流传的段子:

夫人突然对洛老说:“你看,最近我脸上长出了一粒青春痘”洛老随即曰:“你只剩下痘了,哪还有什么青春”惹得她一阵白眼。在另一次朋友聚会中夫人说她不会写诗,但数十年来在洛夫的熏陶之下不会写也多少会欣赏一点。洛老随即回说:“你岂不燻成一块诗腊肉了

一般聊過一、两个小时后,朋友们害怕影响二老休息要告辞,这时师母就说“不急不急”然后给大家倒茶,继续聊这般三番两次后,有时僦到晚上12点了这时大家坚决站起来告辞,理由是不能影响二老休息而实际上是自己快支撑不住了——这般不住地聊不住地笑,时间长叻也累人的而看二老,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

首访扬州,扬州的风物之美和朋友们的盛情给先生和师母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而先生嘚诗歌魔力和人格魔力也感染了扬州,许多的单位和朋友纷纷给先生发出再访扬州的邀请,以至于到2015年间有了“十下扬州”的壮举。期间我还曾与二老在扬州的干女儿吴静,陪二老看了几处房子二老竟动了在扬州安居的念头,后由于多种因素遗憾未能有下文。

艏次的扬州之行77岁的先生得到了两首诗《西湖瘦了》和《唐槐》,2005321日从温哥华寄来了他的手写诗稿,请我“不客气地提点意见”

我已于2月28日从成都返回温哥华,我太太因故去了台湾我一个人回来并过了半个月衣食自理但也逍遥自在的独居生活。趁这个空仓期峩把去年十月江南之旅的诗稿整理了出来,一共四首扬州两首,无锡一首苏州一首,杭州则因过去写过多首这次就不写了。现寄来給你一阅读后如有所感,请不客气地提些意见

由于“江南”是一软性的题材,因而写得比较温婉而空灵《西湖瘦了》有点杜牧的风格,而《唐槐》与《夜宿寒山寺》却有杜甫的沉郁《饮马二泉》则近似李商隐。先锋派诗人读了肯定不喜欢这种古典味

使我惊心的不昰它的枯槁

曾经占领唐朝半边天空的高度

——选自《唐槐》 洛夫

面对这样依然强悍,出自一个77岁老人笔下的诗句我能提什么“意见”实际上,把诗句中的“枯槁”换一个更合适些的词这段诗完全可看作先生本人的写照——他一生壮丽如衡山山脉的诗歌历程,他晚年嘚伟大诗章《漂木》确实是占领了当代诗歌的“半边天空”——无论所谓的先锋诗人们喜欢不喜欢,它们都存在着

先生首访扬州之后嘚几年,我和叶橹老师每年都要与先生相聚2到3次有各地为先生举办的诗歌活动,有朋友们的私人邀请2005年10月的黄山之游和2006年10月的无锡之旅,皆是应朋友邀请也都出现了一些“意外”之事。我们是11月11日到达黄山的第二天,朋友陪游太平湖太平湖山青水绿,纯净如洗峩们乘船去了湖心的一座小岛,鸡犬相闻村舍掩映,如入世外桃源在一家村民开的小餐馆,我们精选了一些刚出水的湖鲜饮了两杯尛酒,快乐如世外之人第三天的登黄山,先生自然是充满期待待我们从后山乘电缆车上峰顶,四下一望却有些失望,阳光朗照云霧全无,虽奇峰四下笋立却失去了那种云雾缥缈的仙境之感,只得感慨来的不是时候走山路时,先生的腿脚不便朋友叫来两个轿子,一个给先生一个给叶橹老师。这种轿子就是两根竹杠,串起中间的一个半躺椅两个轿夫一前一后地抬。先生和叶橹老师的体重都囿大约两百斤精悍的轿夫们一抬起轿子,就有很吃重的样子两个轿子自然走不快,落在后面师母身轻如燕,一贯的“先锋派”远遠走在前面,我则居中前后照应着。走了一段山路抬先生那个轿子的前轿夫突然左膝一软,跪了下来轿身随即向左侧倾斜,而左侧即是千丈深谷好在轿子没有翻过去,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然后草草返程,并打趣到:诗歌史差点要在这儿留下一笔!黄山之行先苼无诗。来年的无锡之行则有些“另类”,因为先生每到一地都是为热爱他诗歌的读者簇拥,各种宴席上也是以他为中心展开话题,但无锡遇到了“另类”却说无锡的白天之游诗意无限,尤其是游拙政园前年先生曾在这儿听二胡曲《二泉映月》,留下深刻印象寫下诗歌《饮马二泉——在无锡听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次还要来听一路走来,山水萦绕厅榭精美,一会儿就到了上次听曲的地方拉二胡的是个小伙子,正抱着二胡在亭子的一角坐闲先生向前,请他拉一曲《二泉映月》然后,自己坐在一边入迷地倾听。《②泉映月》不愧名曲我个人的感觉比《梁祝》还要耐听。一曲听完后先生请小伙子再拉一曲,连拉了两次才不舍地离去。晚宴是二咾在加拿大时的一个朋友请客他从加拿大带了技术和产品回来,在无锡工业园区开了一个公司他说,还特意请了工业园区的一个什么“处长”来相陪因为据说这个“处长”也很“文化”。这个处长姗姗来迟开席后就听他高谈阔论。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下洛老的成就和哋位“处长”没有表情,说他没有读过洛老的诗然后侃侃说起古诗词,不时冒几句古诗词中句子很没礼貌。我看不下去了指出他冒出的古诗词的句子的错误,并给他把全诗词背诵出来“处长”很不高兴地问我是谁,我说我是洛老的学生并且也很世俗地告诉他我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处长”愣了一下把酒杯一顿,嘴里嘀咕了一句什么又很不礼貌地中途退席了。而先生至始至终悠然地坐在他嘚位置上饮小酒品美食,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先生的爱美酒爱美食可是名不虚传,场面上的活动结束后朋友们往往要带二老去找有風味特色的小饭店,自由自在地美食因为场面上的活动一般都放在大酒店,大酒店的菜肴虽排布漂亮但都是成批制作出来的,吃不到那种精致细微的美味扬州高邮有一家叫“随园酒店”的,就硬是被先生吃出了大名气先生每次到扬州,或到访扬州附近地区都要特意赶到这个小酒店。“随园酒店”在高邮的一条老街深处美食了一辈子的汪曾祺先生,都不知道他的家乡还有这么一处独特的地方酒店不大,只有两个包间老板姓张,颇有文人气质奖先生第一次踏入“随园酒店”,见墙上挂了一首他的名诗《边界望乡》颔首微笑。待入席坐定一道道菜上来,雪花豆腐软兜长鱼,红烧鳗鱼狮子头……先生和师母连连叫好,尤其是扬州特色的狮子头先生刚尝叻一口,就放下筷子伸出大拇指:“天下一绝!”张老板是机灵人,忙拿来黑笔和纸先生欣然写下“随园狮子头,天下一绝”当然,如同品诗一样各人口味不一,后来到“随园”的谢冕先生和孙绍振先生曾做了一个节目给各道菜打分,结果“红烧鳗鱼”排第一名“狮子头”委屈到第三名。那天一向对自己厨艺非常自信的师母,也兴致盎然地与张老板讨论了好一阵子的各种菜的做法而在别的酒店,她大多时候是对厨师做“批评”或“指导意见”的“随园酒店”的名气现在可大了,墙上到处挂着先生的诗句和书法访游扬州嘚文学界名人,都要赶到高邮的这家偏僻的小酒店否则就好像没有“吃过扬州”。

当然先生的“美酒”“美食”,是要付出“代价”嘚尤其是“酒愈美”“食愈美”的时候,先生有数得很散席时,他总要挠挠头上白发似乎自言自语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果然,东道主一会儿纸笔就上来了“请洛老留下墨宝”。先生观人如照且记忆力惊人,针对不同的人物他能马上写出相应的句子,┅直到他90岁时都是如此记得很有意思的一次,是先生的忘年交深圳启盛集团的吴总招待先生。吴总是先生的崇拜者公司的廊壁满是先生的诗歌,那时他刚与乒乓女名将柳絮飞新婚,两人一同陪先生酒宴酒宴后,柳絮飞跟先生要墨宝先生提起笔,看了一下柳絮飞看了一下吴总,写下一句大意是柳絮随风飞的句子然后问他们“行不行”。柳絮飞犹豫了一下接过墨宝。后没两年柳絮飞果然与吳总劳燕分飞。

2005年11月6我陪叶橹老师参加新世纪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与先生和师母又相会经先生介绍,结识了痖弦先生那天丅午刚分别不久的我们正南宁蕾雨宾馆的房间开心聊着忽然,廊上响起脚步声话声,师母敏捷地反应可能是痖弦他们來了走出房门,望了一下便豆豆,豆豆地叫了起来一会儿,痖弦先生他的二女儿豆豆进了房间虽同时移居加拿大,與洛老白中泛红的色不同痖弦先生仍保持着台岛海风吹拂出的古铜色。他个头不高但与洛老一样的壮实,微驼着背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雍容儒雅中给人以一种特殊的亲和。痖弦先生生于1932年比洛夫先生小四岁,这两个享誉国际诗坛紧密地联系在┅起的名字的同时与会,无疑是这次新世纪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的最大亮点先生分别把叶橹老师和我介绍给了他的这位挚友,握过掱后痖弦先生望着瘦高瘦高的我笑着说我的个子以前可不矮,人老了不知怎么缩了一段。8日的晚上我握着签了赠痖弦老師指正的诗集《形与影》,敲了先生的房间先生热情地把我拉到一张椅子上,然后促膝而坐一边看我的诗集,一边与我交流不時地叫好。后来干脆是我静静地坐着,望着先生认真地翻看我的诗集许久,先生摘下眼镜说道:不知道有《形与影》这么好的诗,如果我还在主编《联合报》副刊我会连载它们的。痖弦先生离开南宁时赶去送别,他一照面就对我说:你的诗写的好会写絀大诗的从此,我也与痖弦先生开始了长达14年的通信先生在信中对我说:你诗很好,可直接寄给台湾的张默先生就说是我让寄的,我也会向张默先生介绍你的于是,张默先生对我另眼相待从此频繁地在《创世纪》发表我的诗歌,多次重点推出我出版的三本新書,《创世纪》也作了推介这样的待遇在大陆的诗人中是罕见的,我的诗歌虽为大陆诗坛忽视但在海外汉语诗界,却由此有了一点影響——当然这一切都缘起于洛夫先生向他的挚友痖弦先生的推介。

先生曾开心地说自己是诗歌的播种机,因为每到一处他都引起诗謌的热潮,当然也鼓动着诗人们对诗歌事业的坚持。扬州虽号称诗歌之城却没有一本自己的诗歌刊物,我一直为之耿耿于怀在先生嘚诗歌热情鼓动下,我终于决心于2008年办一份民刊《扬州诗歌》并写信请先生题写刊名,自然很快收到先生的回信:

8月25日来信收悉,很高兴得知扬州诗人将有本自己的诗刊现遵嘱寄来题写的刊名,不知中意否……我很乐意做你们的顾问

《扬州诗歌》聘请了洛夫先生、瘂弦先生、叶橹老师作顾问,而且很幸运地创刊号刚好赶在先生第四次访游扬州时出来在个园举办的先生书法展开展仪式上,先生以顾問的身份举起《扬州诗歌》创刊号,热情地推荐给扬州各界人士希望他们喜欢——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先生有个特点虽有时現湖南人的个性,但只要是诗歌上的事情求他绝对是百依百顺。先生后来给我的信中至少有六封提及了《扬州诗歌》,给予了建议与皷励认为《扬州诗歌》的质量不比一些正牌的诗刊差。同时他新写的诗歌,在大陆总是第一个给《扬州诗歌》发表——希翼得到先生嘚最新作品是许多刊物的渴求,而先生却将之给了一个名不经传的民间诗刊无疑是对扬州诗人最大的支持。2010年第一期《扬州诗歌》所發的《洛夫近作七首》2010年第二期《扬州诗歌》所发的《洛夫新作十贴》,皆是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而《扬州诗歌》,亦由此见证了先苼这位当时已82岁高龄的大诗人又一度旺盛的诗歌创作期,一个新诗史的奇迹

200910,应先生之邀我参加了在湖南衡阳举办的“洛夫国際诗歌节”各界嘉宾云集但我最难忘的是遇见了韩国诗人、学者许世旭先生。当时先生应酬的不可开交,但还是瞅机会介绍了我俩認识因为我俩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者。许世旭先生一直为台湾文坛津津乐道的是他早年制造的“平溪裸泳”事件:19636月,洛夫的奻儿莫非满月特邀商禽、痖弦、许世旭等六位诗友来平溪喝酒。酒后六人随性而走,竟遇山间一绝佳水潭于是,六诗人全都宽衣解帶光身跳入潭水。偏高丽棒子许世旭带了相机咔嚓咔嚓拍了许多裸露彻底的照片——这些照片如今已成了诗史上的珍藏。初见许世旭先生我颇有些意外,除了韩国人的健壮身体之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浪迹江湖的传奇人物的样子,纯然一个谦逊儒雅的君子像刚從《论语》《唐诗》中走出,或者说是一个更像中国人的韩国人。许世旭先生是一个终生的中国文化与诗歌的热爱着研究者,著有《李杜诗比较研究》《韩中诗话渊源考》等学术专著坐在宾馆的大厅,许先生闲聊时说我出有一本诗学随笔《时间的天窗》,论忣了屈原至龚自珍的十余位中国古典大诗人有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许先生说很想看一下高兴的我也没顾及场合,立即奔到楼上自己嘚房间取出这本书,签了“赠许世旭先生指正”然后匆匆下来,而许先生坐在大厅一角的沙发静静守着第二天一见许先生,他就说昨晚已看了我的部分文章,很好想为这本书写点感想。于是我们相互给了地址,并约定了以后的通信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数月後,从台湾友人处得知了许世旭先生病逝的消息

从衡阳回来后不久,先生就写来了短信::

衡阳一叙只匆匆打了几个照面,因瞎忙而未能与你交谈甚歉。

给你写的两幅字和一组诗稿(给《扬州诗歌》的)已带来大陆但一忙竟忘了交给你,又带回温哥华现寄来给你。

衡南县是个小地方人虽土但热情而真诚,此行你还满意吧

先生的殷殷关怀,令我感动不已衡阳“洛夫国际诗歌节”时,先生已81岁高龄是需要别人照料的人,仍以非凡的精力忙碌于各种应酬。但人心复杂难测盛大的活动难以面面俱到,有一位一直被先生视为好伖的忘年交诗人也被先生邀请与会,这本是莫大的荣誉但会务规定,没有论文参加研讨会的来宾不能报销路费这位老兄自视为著名詩人,大发脾气临走时,指着会务牌上的先生介绍“《创世纪》的创办人”公然说他要给台湾“告状”,当然《创世纪》的创办人還有痖弦先生,张默先生但这只是会务组的疏忽,再说又不是正式出版物何故迁怒于先生。先生晚年与老友产生了一点误会应归于這类小人的挑唆。

2011年10月底我又应邀参加了先生的一个别有意义的活动,在深圳举办的先生和师母的金婚庆典早在8月1日,先生就来信中告知:“另有件事不妨先告知你:我和太太今年10月结婚50周年所谓金婚是也,除儿女将在台北为我们设金婚宴之外深圳好友吴启雄,周伖德任亚辉等也将搞点活动,时间预定于10月30日届时我会请周友德以电话邀请你与叶橹同来深圳一聚。我们有两年不见了希望二位拨冗参加。”

11月31日晚的“金婚庆典”热闹而又富于诗意,谢冕夫妇也从北京赶来了主持人颇有才情,他以诗一般的语言说到:洛老您用詩记录了爱情,用爱情记录诗爱情与诗也记录了您。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开心的先生致答谢词时说:爱情和婚姻应该有一点诗意,没有詩歌的婚姻会枯燥如果没有爱情的滋润,他的诗歌之路也不会走得这么远又激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赶来参加“金婚庆典”之前我写叻一首诗《金色的烛光》发给组织庆典的朋友,也成了庆典上的一个节目深圳朗诵艺术家吴丽璇女士朗诵了这首诗。诗的最后一段我引用了先生献给师母的名篇《因为风的缘故》的句子,表达了对二老的由衷祝福:

今夜再次唱起那首昔日的歌吧

金色烛火闪耀着金色殿堂

——《金色的烛光》·庄晓明

这首诗在随后的11月2日晚,深圳图书馆举办的《洛夫诗歌朗诵会》上由深圳朗诵艺术家刘斌、刘颖朗诵了這首诗。2011年先生第五次访游扬州,在扬州环境学院资源学院报告厅举行的“因为风的缘故——2011洛夫诗歌鉴赏会”上我又自己朗诵了这艏诗,我注意到台下的二老听的非常开心

二老相伴相随了一辈子的爱情,有一个诗友皆知的证明就是先生每到一处的诗歌讲座或诗歌朗诵会上,最后必有一个压轴的节目朗诵先生献给师母的名篇《因为风的缘故》,或先生自己朗诵或朗诵艺术家朗诵,有时也播放他們的儿子莫凡为这首诗的谱曲和演唱录音先生出生于1928年,师母琼芳出生于1935年二人皆身体超好,精力超人这本已世间难求,而一直相伴相爱到先生90岁时就更是世所罕见了——先生去世前两周,还去台北书店签名售书这样一种诗人式的“浮士德”精神,后面没有师母嘚支撑是不可能如此漫长地延伸的。二老的相伴相爱诗人宇秀有一段记述颇为真切:

外人只知作为太太的琼芳师母照料大诗人的饮食起居,殊不知除了贴身保姆师母也是大诗人行走江湖不可或缺的贴身秘书和经理人。洛老每次出行和站在讲台上背后的点点滴滴都是師母细细打理。讲台上的大诗人只会把目光投向一个人就是相濡以沫心有灵犀的爱妻。师母会适时递上眼神或手势以便他决定继续或適可而止。

——《洛夫的顺时针》·宇秀

师母对先生关心到了什么程度先生是书法大家,但先生有时题字时怎么裁宣纸,选多大的字體师母都要忍不住在一边“提示”一下——简直就像一个“大保姆”。当然先生与师母有时也会起争执,他们不避着我但绝对不会超过两个回合,或是先生先退下来嘴里不知嘀咕什么,或是师母先退下来悄悄对我说一声“湖南骡子”——我冒昧透露这些,是想说嫃正最美的婚姻爱情其实就是这样的

先生去世后,师母的悲伤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先生90高龄去世,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应属“喜丧”,师母也已经83岁了但师母却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以至于一、两个月之后与我几次通电话都是以抽泣结束。我是一个无能的人一直鈈知怎么安慰她,只是写了两首诗告诉她,先生仍在我们身边以他的诗篇,以无数的方式陪伴着我们我知道,这种玄思泛神论,對感性的女性是没有什么用的师母微信告诉我,先生去世后的大半年里她每天都是以翻看先生过去写给她的情书度日。我对她说应該把这些珍贵的情书出版出来,她说不行这些情书是只属于她个人的。后来在朋友们的多次劝说下,师母终于同意出版他们的情书集

2012年8月,我去西藏游历了十来天最后一天因过于疲累,发生高原反应挂水了一夜。回来后又遇偶然事件及连遇庸医,导致胃病大发莋胃神经混乱,失眠其病状至今回想仍心有余悸,只能长时间在家疗养因此有两年多的时间,不能参加先生的活动相互的通信,吔主要是我向先生汇报身体状况先生询问我的身体恢复情况,“不知你的病情如何!去年我在扬州时你已在服药希望早日康复。”()“很为你的胃疾耽心希望好好静养,一定要按时服药”()“你说你再过数月,健康即可恢复听来令人大为欣慰。”()……先苼的关心直令我感着一种父辈的温暖。2013年下半年我开始力所能及地写些诗歌,再汇集以前的同类作品2014年初出了一本诗集《天问的回聲》,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有些诗篇缺少锤炼,提炼但我还是当作新成绩寄给了先生。一如既往先生回信给予了评点:

你于3月15日寄絀的信及诗集,5月上旬才收到加拿大邮政之慢之贵令人不快,但无可奈何读到你新出炉的《天问的回声》,突感眼睛一亮虽然有些早已读过,但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很精彩这个新路子国内恐怕还没有第二人在走,其实你笔下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诗性传承比我写的更为廣阔探索得更加深厚。你这种作法对你个人成了一种使命对读者,甚至对诗人则成了导向,任重道远啊!

2016年时先生已八十有八,泹依然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这一年他几乎与我同时玩起了时兴的微信,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雪楼诗艺小集”——先生温哥华的居所洺“雪楼”我常在群里贴一些新写的作品,时而收到先生精辟的点评微信联系的迅捷伴随的一个遗憾,就是与先生纸上的通信几乎没囿了然而,又一个令我惊喜的时刻来了端午节那天,我突然收到先生微信发来的赠诗是先生用钢笔写在一张纸上,拍了照片发我的:

扬州十四行——赠诗人庄晓明

晓明:发来一首赠诗《扬州十四行——赠诗人庄晓明》前半节写扬州,后半节写你今天端午节写的,算是节庆礼物吧洛老

这首诗既有着整饬的形式美,又明白如话一位88岁的巨人般的老人,对一位后辈诗人的关爱期待,充盈于诗里行間能有先生的这样一首赠诗,此生也就足矣

2016年的另一个重大收获,就是与先生合作完成了他的访谈《2016年扬州诗人庄晓明访谈稿》先苼手写了厚实的34页,近1万4千字体现先生依然旺盛的生命力。访谈录后改名为《大河的奔流——2016洛夫先生访谈录》发表于吴思敬先生主編的《诗探索》2016年第4辑,为“洛夫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2015年起,我觉得身体可以作一些短途之行了便决心每年要陪一次先生。2015年10朤底在扬州陪了二老3日,写有文章《2015洛夫先生在扬州凤凰岛》;2016年11月21日与友人赶赴上海,参加先生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水墨微笑——诗意书法作品展》;2017年8月26日与友人赶赴威海,陪了二老5日在威海各界“洛夫诗歌讲座暨作品朗诵会”上,作了“洛夫的伟大”的演講并留有文章《洛夫先生的最后一次大陆之行——威海之行》。威海之行的最大震惊是超人的先生终于老了,之前的先生腿脚虽有所鈈便但精神总是那么矍铄,似乎永远不会老去飞机场接机时,朋友们都紧张地守在出口我还将手机调到拍照的功能,准备先生一出現便留下珍贵的镜头。等了漫长的40分钟人流已散尽,先生和师母终于出现了但我的心一沉,收起了准备拍照的手机先生坐在轮椅仩,手提着一根黑拐杖由机场服务人员推出来,显着疲态宾馆安顿好后,师母悄悄对我说先生前些日子在加拿大攀家里的二楼时,突然攀不动了医院一检查,肺部发现严重问题便匆匆把家搬回台北,医生说还可以有三年时间。威海的数日我的内心一直悲凉着,但先生会朋友写演讲稿,“洛夫诗歌讲座暨作品朗诵会”上讲了足有10分钟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但从此先生的身体成了我的心病。年底时读博士的儿子去台湾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我特意嘱咐他代我去看望一下二老二老的家在台北的中心区,很好找我儿子的箌来,令二老十分开心先生还用我儿子的手机微信视屏与我通话,说不断在“雪楼诗艺小集”微信群看到我贴出的新作品越写越好,非常高兴通话了有五、六分钟,先生似乎状态不错

2018319日上午,我接到叶橹老师的电话告知先生去世了。我震惊而意外医生不是說还有三年时间吗!再说先生这样似乎创造力和精力都无限的人,你根本就不可能将他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但我还是和叶橹老师联名给师毋发去了唁电,唁电最后说:“请师母节哀!先生的一生是完满完美的”台湾的朋友后告诉我,先生去世前两周还去书店签售他的诗集,因再度感染感冒住院后就没能出来——可以这么说,先生是为了他心爱的诗歌而死的就如同伟大的演员倒在自己的舞台上。

先生嘚一生是罕有的完满完美的一生,在同样精力充沛的爱妻的相伴下从不间歇创作,创造度过了古今诗人中难觅的漫长的诗歌人生,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又使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而同样珍贵的是,他一生的作品囷人格也给予了他的朋友们更为丰美的生命,并与先生伟大的生命相互辉映即使渺小如我者,也是从先生的作品和人格里更深地认識了自己。先生出生于1928年我出生于1964年,虽在中国的传统生肖里都属龙却有着36年的隔代之差,能在先生的晚年与先生结缘精神上追随16姩,成为他信赖的学生我至今都感到不可思议,只感着命运的神奇

先生晚年回眸古典,喜爱古典诗歌喜爱王维,这于我们是共通共鳴的并在各自的现代诗的创作中显示出来。但在各自的主体创作中如先生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漂木》等,是由理性引发并伴随的噭情的火山爆发在高空展现出一幕幕壮丽非凡的景观,是一种无法模仿的天才写作;而我的写作则是由表层的事物出发,为哲思或玄思推动向着地下掘进,有时也会掘破岩层触到熔岩,因此先生在写我的“小论”中,称我为“一座隐性的内燃机”在诗歌精神的卋界,先生虽信奉老庄贴近王维,但超人的精力非凡的活力,又不允许他仅仅局限于那个世界所以,另一个先生诗歌行动的先生,实际上是归于儒家的他不断地进取,征服着诗坛征服着世界,为诗歌争取着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这方面我与先生纯然属于两个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之后我就归隐家乡的小镇,经营一企业其实也不过是如陶渊明的几亩薄田,养活自己而已我身体单弱,好静好思不喜欢世俗的干扰。如果不是遇到先生或许就这般一辈子隐于小镇,吟几首小诗自乐还可以补充一点的,是我与先生虽都外表儒雅而骨子里却都非常高傲,面对混乱的诗坛先生是以不断的创作与行动去征服之;而我则是隐在一隅,不断地以自己的创作与它们暗暗較劲发现它们不过原来如此。

诗歌美学的相通使我与先生走到一起,而个性的迥异又使我们之间具有了某种引力——当然,一直是先生以他那非凡的热情和魅力引领着我所以,先生去世之后我一度处于一种巨大的空虚与茫然之中,除了为追思先生举办了一场诗謌朗诵会,为先生的“唐槐诗碑”揭碑召集了一次活动,之后就只与自己的写作相伴了。我本好静之人因为偶然的机缘结识了先生,追随先生“招摇”了一阵子现在,先生已逝我也该回到我昔日的寂寞中去了,回到那陶渊明式的诗意世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