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的名叫董2016奥运会奖牌排名

阜南5旬教师夫妻收养唇腭裂弃婴6年 为其治病曾住废品屋
来源:安徽财经网
董文新夫妇和6岁的董奥运。
2008年8月,奥运会开始前几天的一天深夜,阜阳市阜南县公桥乡陈庄村学校的教师董文新和同是教师的妻子李琳在村头捡到一个残疾弃婴。6年来,两位好心教师为给孩子治病,省吃俭用,四处奔波。3月8日,他们对记者说出自己的梦想: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到县城读书。
&父亲说&这么多孩子都养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咱养得活&&
日23时48分左右,正在酣梦中的董文新和李琳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邻居告诉我村头路边有个弃婴。&董文新匆忙穿上衣服跑到村头。
董文新赶到村头看到许多村民都围着路边地上一堆东西议论,他走到跟前看到地上放着一把断雨伞,下面放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孩子肚子上的脐带还没有掉,旁边放着一个奶瓶和一罐已经打开的奶粉盒。&孩子有唇颚裂。&
&农村风俗说&脐带没有掉的孩子不能抱回家&。&看到没有人抱养,董文新就弯下腰轻轻抱起孩子,随后他报了警,民警赶来询问事情原因后,就让他先把婴儿抱到家里,待到第二天处理。
&奶粉灌到嘴里,又顺着嘴边漏出来了。&董文新把孩子抱回家,看到孩子饿得&吖吖&哭,李琳就用奶瓶搅和好奶粉喂她,没想到孩子的唇颚裂很严重。&嗓子是平的,没有上颚。&试了几次后,她就用奶瓶直接对着孩子的嗓子眼倒。&整整一夜我们俩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董文新就抱着孩子到乡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诉他,孩子的残疾厉害,就是交给福利院也不好养活。
&以前那么多孩子都养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咱们养得活!&80多岁的老父亲得知情况后,啥也没有说,就把孩子留下来。
&邻居和孩子都不理解。&董文新说,邻居对他俩说,放着好好的平安日子不过找罪受,已经结过婚的孩子也劝他们不要收养。
&好好的孩子也没人丢弃。&李琳说,既然遇到了,就注定她和这个孩子有缘分。
&我们给她起个名叫董奥运。&董文新夫妇俩人说,刚好奥运会要开始了,他们就给孩子起个吉祥的名字。
&我已经办了收养手续。&董文新拿出到县民政局办理的孤儿收养证明。&工作人员说我是阜南第一个办理这个的。&
用鸡蛋箱装着孩子上课
&刚开始人家碰到我以为我是卖鸡蛋的。&董文新说,他和妻子都要去上课,没有办法带孩子,他就在自行车后面绑了个鸡蛋箱,小奥运刚好可以躺在里面,冬天盖上厚厚的被子,夏天就在箱子上面搭个遮阳的布。
&大家都羡慕说我带了个宝。&董文新一脸的幸福,当大家都知道事情原由后,纷纷称赞他。
2009年,董文新夫妇带着董奥运来到蚌埠市肿瘤医院附属医院进行唇裂手术,手术后效果很好。&人生地不熟,真是难为他了!&李琳很感激自己的丈夫,她有严重的香烟过敏症,他们在等待孩子手术时,李琳突然闻到一股香烟味,立即晕倒在地,丈夫又急忙抱着她去抢救。
住废品屋省下的钱可以治病
2010年元旦,他们从网上查找到北京有一家医院可以进行颚裂手术。
&我们就住在收废品的屋里。&董文新说,2010年腊月25日,他和妻子带着干粮抱着孩子来到北京,他们舍不得一天100元的住宿费,就赶到同村一个在北京郊外收废品的老乡屋里,老乡也刚好要回家过年,他们算是给老乡看门。
&医院给孩子免了手术费,还有给孩子钱。&董文新在北京等了10多天后,医院给孩子做了手术,当医生和护士了解孩子的经历后纷纷捐款给他,均被董文新和李琳拒绝。&我们没有钱,但如果拿孩子的病作为社会施舍的借口,我们不愿意!&
&她娘俩买一张卧铺票。&小奥运在北京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要求连续三年去北京复查和进行语音训练,两个人就靠着微薄的工资救助孩子。&我自己买一张站票。&
&我长大了好好对待爸爸妈妈。&今年6周岁的小奥运亲密地搂着李琳,李琳自豪地说,现在已经上一年级了,期终考试,数学考了93分,语文考了94分。
&从我身上取一块骨头给她补上,不想再让孩子受罪。&李琳说,这个春天,还要带小奥运去北京做上腭修复手术,需要骨头填补,每次看到孩子做手术都很痛苦,她想从自己身上取骨头,但医生说只能是她自身的骨头可以用。
&孩子要是能到县城学校上学就好了!&这是今年56岁的董文新和52岁的李琳最大的心愿。(吕乃明 记者 巩彬 杨文艺)
原标题:阜南教师夫妻收养残疾弃婴 6年坚持为其治病(图)
编辑:江蔓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安徽财经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客户端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看资讯,发爆料,关注身边大城小事
手机用户3001364
手机用户4792357
手机用户9974698
1556人关注
1286人关注
2046人关注
【万家旅游团】新春福利第二弹华丽丽来袭:2月18日 长...
情人节就来了! 现在的你淘宝大概已经翻了八百遍, 川...
2.14“爱情攻心?计”欢乐颂购物中心特别活动 品牌护 ...
净水器哪个牌子好?为什么要使用净水器?家用净水器什...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今年合肥的元宵节有哪些新花样呢,除了传统的饮食,...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去伦敦之后的路会怎么样,我也想象不到。&出征之前,女拳手董程的话听上去有点苦涩。
今天,女子拳击60公斤级选手董程出征伦敦,身边只有主管教练田东一个同伴。奥运拳击比赛正式开始前,连田东也要提前回国。虽然未来的奥运之旅只能靠自己了,但董程仍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把之前失去的东西一拳一拳地打回来。
只有教练一个同伴 奥运装备印着别人名字
今天上午10点,董程和主管教练田东一起从奥体中心出发前往首都机场,准备乘坐下午1点的航班奔赴伦敦。
和其他运动员跟随大部队出征时的热闹场面不同,董程此次前往伦敦,没有翻译,没有陪同人员,也没有欢送的人群,显得有点孤单。
据记者了解,中国拳击队的其他成员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出发。董程因为在最后时刻才获得外卡晋级奥运,被落在了后面。
记者上午9点半来到奥体中心董程的宿舍时,董程正在对行李进行最后的检查。&我们俩东西不算多,一共三个行李箱,就是一些必须带的衣物。&董程告诉记者,中国拳协会派车送他们去机场。
在董程的行李上,记者发现了一行字母。董程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行李搞错,特意用字母贴纸贴在行李上,本来想拼成自己的名字,但思量之后还是拼了dongshuai(董帅)在上面,希望自己能在奥运赛场上更帅一些。
董程告诉记者,自己的奥运装备是前一天才领到的,而且衣服的领口后面印的还是别人的名字,只是这个队员无缘伦敦奥运会,衣服才到了董程手里。
&拿到奥运装备很兴奋,只可惜很多衣服我穿着都不合身。&董程笑着说。
教练开赛前就回国 进奥运村后一切靠自己
昨天下午,记者在北京体育大学科研楼的低压氧舱里见到了董程,那也是她出征前的最后一堂训练课。
&这个低压氧舱可以模拟高原的氧气环境,在这里面训练就和在高原上训练一样,非常累。&董程告诉记者,&师傅说这样更有效果。&
董程说的师傅,就是她的主管教练田东。董程是田东一手带起来的,两人感情很深。但据记者了解,本次奥运会,由于董程是靠外卡入围的,拿到资格的时间较晚,所以田东没能报上名。
&我听说我们到了英国之后,会先到利兹调整两三天,然后进奥运村,因为师傅没进教练名单,可能一进奥运村,一切就要全靠我自己了。&董程说。
据记者了解,8月5日,奥运会女子拳击项目的比赛将正式开始,而中国拳协已经给田东买好了8月4日回北京的机票,到时他会和拳击队的几名陪练一起离开伦敦。
跟董程相熟的人都爱称呼她一声&董哥&,可以想象这个练拳击的女孩子平时有多么大气。但是这次不能和师傅一起出现在伦敦赛场,让董程感到心里十分没底。
&我这些年打比赛,每次都有师傅带着,我特别喜欢比赛开始前跟在他后面走向拳击台的感觉,觉得特别踏实。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却不能和师傅在一起,我还不知道谁会在现场指导我比赛呢。&董程说。
一位资深拳击教练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教练就好比修车工,虽说都是技术好的,但修奔驰的遇上宝马不一定就在行。&虽然都是中国队的教练,但董程平时的训练比赛都是田东跟着,换了别的教练,对董程的了解程度可能还不如研究她的对手。所以临场指挥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该教练说。
不过董程毕竟是在拳击台上摔打了多年的,虽然不知道在奥运赛场上会遭遇什么,但她还是表示:&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对我自己有信心。&
差点无缘伦敦奥运
失落中经历人情冷暖
其实,董程在奥运之旅中的难题远不止没有教练陪伴这一个,从资格赛开始,她这一路就走得颇为磕磕绊绊。
两个月前,在秦皇岛女拳世锦赛暨奥运资格赛中,董程意外落选,没有拿到直通伦敦的门票。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董程的伦敦奥运梦就此破碎了。
世锦赛结束后,董程去北京和朋友玩了10天。&当时就想赶快把世锦赛上的事忘掉,然后重新开始训练,向2016年奥运会发起冲击。&董程说,没想到假期结束回到宁波体工队训练,境遇却已大不如前。
&之前都认为董哥是要去奥运会拿奖牌的,都把她当个宝,谁见了都鼓励几句。结果丢了奥运资格,那几天谁见了她都不愿意搭理。&董程在宁波体工队的队友曾告诉记者,&我们看在眼里,都替董程难过。&
求学之路也添坎坷 队友跟着&受连累&
在宁波待了几天,董程的思想负担反而更重了。她想到了暂时离开体工队,去中国海洋大学参加期末考试。2009年,董程凭借世锦赛亚军的身份被中国海洋大学特招,今年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
&刚到学校没多久,教务处就给我打电话,说我从大一开始就有好多课没上,要我从大一重新上起。&董程说,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一下子就蒙了。
董程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没想到她在宁波体工队的队友们也跟着&受连累&。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女子拳击队3名奥运级别的队员任灿灿、董程和李金子均出自宁波,但后来任灿灿和李金子先后被交流出去,只剩下董程一张&王牌&,结果还没获得奥运资格。
&董哥输了以后,我们好多待遇都变了,一些本来给报销的东西不给报了,食堂饭菜的质量也下来了,领个补液盐(夏季大运动量训练后防止脱水的药物)都费劲。&一名队员告诉记者。
降体重胜利在望 孤军奋战亦胸有成竹
就在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灰暗的时候,董程得到了好消息。6月19日,国际拳联的一纸传真发到了中国拳协,由于其他国家拿到外卡的运动员放弃了奥运资格,一张奥运外卡幸运地落到了董程头上,奥运大门再次向她敞开了。
&之前我幻想过这个事情,无数次幻想过,做梦都想。&董程告诉记者,&收到队里让我赶紧回宁波的通知,我高兴得都快疯了。&
但是短暂的兴奋过后,董程又遇到了难题,休息了将近一个月的她体重超标了。&其实那阵子我也没敢放开吃,但还是长了4公斤,必须降体重。&董程说。
降体重的痛苦,董程早有体会,每天饿着肚子训练,在这样的夏天,水都不能多喝。但这一次,董程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虽然身体上很痛苦,但是心里很快乐,而且还强迫自己练得更苦。
&之前虽然训练也苦、也累,但是有成绩做保障,自己就像个温室里的花朵,所有人都宠着我。世锦赛输了之后,我觉得别人对我的尊重都被拿走了,现在,我想把这些原本属于我的东西一拳一拳地打回来!&董程说。
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和控制,现在董程的体重已经由64公斤下降到了61公斤。剩下的1公斤体重,要在赛前突击降下来。
在体重顺利下降的同时,董程的训练状态也上来了。&世锦赛前我两次遇到俄罗斯的索菲亚,都是大比分输的,现在我感觉自己再遇上她一定能够赢。至于另一个对手泰勒(爱尔兰女拳王),师傅跟我说,你现在和泰勒打100次,可能会输99次,但唯一一次赢选在什么时候,你自己掂量着办。&董程说, 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就算孤军奋战,也已胸有成竹。
?31.6?33.5
?6.96?8.12
?69.9?86.8
| 将本文分享到:
网友爆料关注排行天下财经 >
& 董兆致:名人大全:董兆致简介,董兆致的照片资料
董兆致:名人大全:董兆致简介,董兆致的照片资料
作者:&&&&来源:www.5530.news&&&&&&&&
浏览次数:73312次
[导读]:董兆致:董兆致(—),广州人,擅长进攻,速度快,果断顽强,打法凶狠,与王海滨和叶冲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老“三剑客”。连续获得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和雅典奥运会男子花剑董兆致名人大全:董兆致简介,董兆致的照片资料
董兆致(—),广州人,擅长进攻,速度快,果断顽强,打法凶狠,与王海滨和叶冲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老“三剑客”。连续获得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和雅典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人物介绍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 国籍:中国 籍贯:广东 项目:花剑
1993年七运会男子花剑个人第三; 1994年世界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第三; 1994年广岛亚运会男子花剑个人冠军; 1994年&广岛亚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1995年&亚洲锦标赛男子花剑个人亚军; 1995年&亚洲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1995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1996年世界杯七强团体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199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花剑团体第三; 1998年&曼谷亚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199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花剑个人及团体冠军; 1999年&世界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2000年世锦赛男子花剑个人冠军,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2001年亚锦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大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2002年亚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2003年世界杯上海站团体亚军,世锦赛团体亚军; 2004年世界杯葡萄牙站团体第3名,上海站、法国站团体第3,西班牙站团体亚军,上海站男子花剑个人冠军。&
董兆致擅长进攻,速度快,果断顽强,打法凶狠,与王海滨和叶冲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老“三剑客”。
悉尼奥运会不进攻只因教练部署
2000年在悉尼,中国男子花剑队第一次闯入了男花团体的决赛。作为第二个出场的运动员,董兆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朝着冠军的这个方向去走。每个运动员都是这样想,都想拿金牌,”回忆起七年前的一剑封喉,董兆致依然豪情万千。&   “一开始他进攻我就得分,后来他不攻了。我开始进攻,结果他就得分。”就在双方渐渐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董兆致的剑击中了对手的后脑勺,顷刻间法国人罗塔迪埃尔血流如注,只能下场接受治疗。“我们也交手很多次了,彼此间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当他表示受伤之后我还不太相信,特意跑过去看了一眼,”尽管比赛出现了意外,但董兆致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保持着一个剑客应有的警惕。&   经过短暂治疗,罗塔迪埃尔又重新回到了比赛中。不过令观众没有想到的是,董兆致这一次却基本上放弃了进攻,“这其实是我们教练的安排,因为当时是谁进攻谁就失分,而我们还有三分的优势,所以就希望把比赛耗到结束,这样对后面的比赛应该相对来说是比较有利的,”董兆致回忆到。&   也许对于中国男子花剑队来说,当时保持优势比扩大比分更为稳妥。但是最终中国队没有能够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一剑之差,他们只能屈居亚军。&  
雅典奥运会 对手阴招断送大好江山
四年后的雅典,董兆致又一次和队友们闯进了决赛,这一次他是最后一剑。 面对意大利名将桑佐,董兆致一度与对手的分差高达七分。然而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他反而冷静了下来。一剑、两剑、三剑……一直到五剑、六剑、七剑,董兆致奇迹般的扳平了比分。这让一向沉稳的他也在赛场上狂奔了起来。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意外发生了,桑佐要求换剑,而裁判答应了他的要求。 “后来我考国际裁判的时候老师就拿这场比赛来做分析,”回首三年前的往事,董兆致平缓地说,“他说这个时候裁判应该给桑佐出示一张黄牌。但是裁判没有这么做。”由于自己当时已经有一张黄牌在身,董兆致担心与裁判争辩会换来又一次的处罚。这个时候,他选择了静默。 比赛重新开始,但是气氛已经大不如从前!最终经验丰富的桑佐又一次从中国人的手中抢走了金牌。在与对手礼貌性的拥抱之后,董兆致走下了那个舞台,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舞台。
传递圣火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董兆致成为广州站末棒火炬手。
董兆致曾在七运会获得男子个人花剑赛事季军、世界锦标赛花剑男团季军、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金牌以及男团银牌。于1995年获取亚洲锦标赛男子个人花剑亚军与男团赛冠军,也包括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团金牌。1年后赢得了世界杯七强团体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董兆致于1997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了男子花剑团体赛铜牌。1年后在曼谷亚运中夺得了男子花剑团体金牌。其后于1999年在世界军人运动会中成功蝉联男团花剑金牌以及赢得了个人花剑金牌以及世界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2000年,董兆致在世锦赛中的男子个人花剑项目取胜,又在悉尼奥运中不敌法国,仅得一面男团花剑银牌。1年后的亚锦赛男团花剑中,董兆致分得了冠军、之后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首次赢得了金牌。 2002年,亚运会男团花剑成了董兆致的囊中之物。1年后在上海分站的世界杯获得了团体赛以及世锦赛亚军。2004年,董兆致在化表中国参加世界杯葡萄牙站中的团体赛得到季军,又在上海、法国站中获得团体赛季军,西班牙站团体亚军,最后在上海站中赢得了男子花剑个人冠军。其后与叶冲、王海滨参加雅典奥运,在男团花剑决赛中因裁判问题失去了夺金机会。 2009年初,董兆致正式出任国家击剑队的助理教练,协助主教练王海滨。
董兆致的父亲长期都没有和他住在一起,而是单独住在靠近伟伦体校的一座老房子里。“那里环境不错,住着挺舒服的。”董兆致说。为什么不和儿子住一起呢,这样一来也有个照应啊,算起来董老都快七十二三了。“嗨,别提了,曾经一起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觉得不习惯,不喜欢和我们这些小的一起住,所以就回去自个住了。”董兆致说。据董兆致分析,父亲之所以不习惯和他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人的性格和脾气。“我的脾气已经是很直的,不会转弯的那种了,可我老爸的脾气更直,更火爆。平时我和熟人朋友说说话还会拐弯,委婉一点,我老爸可是一点都不会。”记者打趣道:“如果是和人吵架,你老爸岂不是马上就要拍桌子啦。”董兆致哈哈的说:“说不定早就冲上去了。”两个直性子住在一起,自然是不大习惯的了。&  
正是董老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培养了董兆致的正直、直爽,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来一点含糊。也正是由于董兆致为人太直,不那么圆滑,所以他在平时的生活中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是董兆致丝毫不计较这些。剑客,也是侠客,自然要行得正,站得直。&  虽然,没怎么和父亲住在一起,但是父子俩经常电话沟通。孝顺的董兆致每次都会问“老爸,身体怎么样?”“老爸吃得怎么样?”等问题。董老总是让董兆致放心,自己好得很。对于自己的儿子,老爷子自然是非常的了解,他也会经常问董兆致:“最近生活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啦?”他这是怕董兆致的性格误事。可是董兆致每次都会用一句话回答:“这个你就放心了。”如今董兆致的父亲已经70多,他自己也已经年过30。练击剑20多年了,对于父亲一直以来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辛苦。“回想起来真是不容易啊!他是一家之主,要为一家人的生计而操持,把我们下一代5个人抚养成人。多不容易啊!我那时候练击剑,除了学费,每个月还要交伙食的。那个时候,我们还要交粮票的啊,粮食可是配给的啊!”董兆致有些激动的说。“父亲当时是远洋公司建筑队的,当时好像是在二建吧。干到干不了,就退下来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隐约勾勒出了当时一位父亲为了孩子的生计和未来,拼命干活的情景。很想知道有什么细节能够让董兆致记忆犹新的。
与王海滨和叶冲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老“三剑客”的董兆致,以擅长进攻、果断顽强、打法凶狠著称。四年前的悉尼决战,中国队遥遥领先,董兆致在法国选手让·诺埃尔·费拉里意外受伤、头部流血的情况下,停止了进攻,将比赛的时间消耗完毕,结果以颇有争议的一剑惜败于法国队,饮恨悉尼。悉尼奥运会后,董兆致退役,到广州伟伦学校担任教练。可是在击剑圈内,对当年输给法国的那一剑非常不服气,觉得应该去争那一剑之气。就这样,“三剑客”又重新回到14米剑道之上。复出后,董兆致的状态很好。雅典奥运会对于董兆致来说,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奥运会赛场上拼杀,他期望着能有个好的结果。&  
董兆致的表现无愧于他的努力。在团体比赛中,压轴出场的董兆致顶住巨大压力,面对意大利名将桑佐连得七分,把比分从35比42追到42平。这时,桑佐使出非常规的一招:换剑。一如悉尼奥运决赛场上面对受伤的对手引剑不发,董兆致没有提出抗议。再度交手,得到教练点拔的桑佐连得三分取胜。赛后董兆致情绪很有些低沉,“如果我前两场打得好些,就不会这样……”&  “谁不想拿冠军?奥运登顶可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我们练得苦啊,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复出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我们想这块金牌已经从亚特兰大想到现在了……就差一点点啊。”&董兆致言语中流露出可惜。&  
然而,人们都把掌声送给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剑客。面对裁判明显的不公,中国剑客表现出的冷静和君子风范,赢得了众人的理解和尊重。&  
依旧那么沉稳,一如当年的优雅。雅典的领奖台上,中国剑客没有了眼泪,只有自豪。
出征雅典前,女儿在广州出世,为董兆致的雅典之行多增了一份牵挂。董兆致曾对记者说:“我很感激瑞玲,也欠她很多。上届奥运会是她替我照顾妈妈,这届,又得劳烦她照顾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了。”董兆致的妻子于瑞玲,谈起丈夫是一脸的自豪,“其实我没有期望他拿什么,他能够去打奥运会已经说明实力了。我只是希望他平平安安。”&在家中坐月子的于瑞玲观看了整场比赛。当记者让她对董兆致的表现做个评分时,于瑞玲坚定地说了两个字:“满分”。不仅在剑场上,更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戴着击剑面具的董兆致,给人一种神秘感。电视解说员说董兆致是“冷面剑客”,于瑞玲却坚持她的丈夫是一位“柔情剑客”。于女士说,“董兆致是一个细心、体贴、健谈的人。”&  
1999年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他们很快开始“拍拖”,但由于董兆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训练,两人相处的时间很有限。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电话成了两人主要的联系方式。因此他们被朋友们戏称为“牛郎织女”。&“他不管去哪里,中午一个电话,晚上一个电话。而且我们打电话不是一报平安就挂机的,还要聊很多,说说他,说说我,一说就不知道多长时间了。这几年来,我们都不知道花了多少电话费了。他这次去雅典,也是每天都打电话回家。”& 
董兆致喜欢钓鱼,以前总是于瑞玲陪董兆致钓鱼,如今钓鱼变成了两个人共同的兴趣。据于瑞玲介绍,董兆致的性格比较急,钓鱼可以让他保持心情平和,这对击剑是有好处的。钓鱼成了夫妻俩最浪漫的事。&  
提到家人,董兆致就会由衷地绽开笑容:“老婆来时就没给我‘任务’,她只是嘱我平安就行。有她,我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我要把银牌送给她”。奥运刚结束,董兆致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广州石牌的家,看望他时刻牵挂着的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和尚未有名字的女儿,也许他想陪妻子吃传统的姜醋炖猪脚,以作为他无法陪伴妻子临盆的补偿。正如他所说,对妻子很内疚。如今暂时告别比赛的董兆致,有更多时间享受天伦之乐。据他说回来日夜看女儿都看不够,晚上一听见她哭就紧张,哄完后自己又睡不着了!他每天早上都等着女儿睁开眼睛,每天都为她拍一张照片,细心地记录下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世界冠军到“杰出青年”,这是一个漂亮的转身。如今,这位昔日叱咤体坛的“剑客”在广州开始了另一种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从赛场上果断顽强、出招迅猛的剑客,变成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爸爸。他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1、“小庙”里当校长助理
石牌长大的孩子,决心报效天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董兆致家的客厅里挂着这幅字,用来形容董兆致退役后的心态恰如其分。&  
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转型期是最痛苦的,曾经的辉煌已被抛在身后,要适应一种平凡人的生活,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迷茫和困惑。可是董兆致却没有这样。刚从奥运会回来,很多人都叫他“世界冠军”,他只是淡淡地说:“别这样,我只是普通人。”当一切归于平淡之际,做足了心理准备的董兆致感到的是轻松和平静。&  
董兆致是2004年底退役的,他选择回到广州。2005年6月,董兆致走马上任,出任天河区体育局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助理。&  
上任伊始,很多朋友都劝董兆致,堂堂一个世界冠军,当一个少儿业余体校的校长助理,“这庙也太小了!”可是董兆致却不这么看,他说:“我从小是从天河石牌村长大的,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天河是我的根,我现在正是抱着报效天河的心情回来的!”&  
董兆致从小在天河区石牌村长大,那里的街道、房屋,都在他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岁月也无法改变,所以当他能够报效天河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来。&  
当了校长助理之后,和原先的运动员生活完全不同,但是董兆致“干一行爱一行”,开始踏踏实实地在这个岗位上干起来了,天河区有多少中学,有多少小学,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怎么样,哪些学校有好苗子,哪些学校是训练点,董兆致在半年时间里已经掌握得七七八八,介绍起情况来滔滔不绝。当记者夸他对工作上心时,董兆致却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个劲地说:“业务上还需要再熟一些。”&  
也有朋友劝他,练了20多年的剑,退役后当教练不是更好吗?喜欢突破的董兆致并不这样看,他表示以后打算从事行政工作,同时又反复强调:“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做好。”从对工作的负责仿佛可以看到他当年训练时的认真劲。无论在哪儿,董兆致都在履行着“自强不息”。& 
2、电话线“牵”回外来媳妇
现在最向往就是双休日一家三口在一起&  
董兆致是一个幸福的男人,因为他有一位贤淑温婉的妻子和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儿。1998年,董兆致回家探亲,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认识了从山东来石牌打工的女孩于瑞玲,第二次聚会又见到了她,这样一来二去,大家就熟了。于瑞玲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女孩,但是却非常内秀,接触多了,董兆致就被这个女孩的善良、孝顺、朴实、直率所打动,而成熟稳重的董兆致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但是关系还没有挑明,董兆致就匆忙赶回北京训练去了。&  
2000年,董兆致的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当时董兆致正在北京备战奥运会,根本无法分身,于瑞玲得知后主动帮董兆致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当时董兆致的家只有一室一厅,妈妈睡房间,瑞玲就睡在客厅的长木椅上,白天她帮妈妈煮药、擦身、按摩,晚上扶妈妈去洗手间。因为没有蚊帐,瑞玲总是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这一照顾就是8个月,从妈妈生病到去世,一直陪在妈妈身边的都是瑞玲。这让董兆致感动不已,而且让他看到了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好姑娘。于是他决心把瑞玲娶回家。&  
两人分隔两地,董兆致开始每天打电话,就是靠着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着两人的爱情。2002年,董兆致和瑞玲登记了,但是为了备战比赛,婚礼又往后拖延,直到2003年才举办了婚礼。一年后,日,妻子生下了一个六斤七两的女儿,当时董兆致正在雅典备战奥运。&  
现在女儿已经1岁多了,粉嫩的小脸蛋,乌亮的大眼睛,实在招人喜欢,小家伙也总喜欢缠着爸爸玩。家里摆满了董兆致帮女儿拍的照片,董兆致一回家就把女儿抱在怀里。可爱的女儿,温柔的妻子,董兆致幸福的三口之家让人艳羡。&  
在经历了登顶的辉煌之后,董兆致说现在最向往的生活就是周末有双休日,能和家人在一起。这就是他对幸福的定义。&  
3、当上“负翁”生活不易  
要供楼要读书,压力让他瘦了5公斤&  
一般的运动员退役之后都会发福,而董兆致不但没有发福,还瘦了5公斤。董兆致说,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的压力。除了新的工作环境需要适应以外,还有来自学业和经济的压力。&  
虽然董兆致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却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有钱。现在的房子是向银行贷款买的,每月要供楼,而现在董兆致的工资和普通教练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我很有钱。”他笑着说。&  
此外,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充电也很辛苦。董兆致在中大的行政管理本科已经读到三年级,还在广州体院读体育产业专业研究生。因为在当运动员时,文化课拉下了很多,现在想重新学感到非常吃力。但是董兆致觉得自己的优势在于有更多的人生经历,更容易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  
对于未来,董兆致尚未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但是他很清楚:脚下的路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走好;分内的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做才能做好。这是他当“剑客”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青少年朋友的告诫。& 
在董兆致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奖杯,结婚照上他和妻子笑得正甜。从董家的阳台望出去,万家灯火透着温暖的光,静静的珠江正缓缓流淌。
又过了4年,董兆致这回真的是退役了。男子花剑的团体项目也在去年4月和女子重剑一样受到“裁剪”,被请出奥运会的大家庭,中国男子花剑队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奥运团体金牌梦,这也成为了中国队在奥运会上一抹没有办法弥补的遗憾。当年并肩作战的队友王海滨已是中国国家花剑队的主教练,吴汉雄仍然站在前线,但也已经是被认为“不复当年勇”的老将了。&  
回到广州的董兆致,只是低调地在广州体校从事一份管理工作,同时还在广州体院攻读体育人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现在的工作算是很稳定了,但也非常忙。”除此以外,董兆致还在为奥运火炬广东站传递,以及为奥运前举行的击剑世界杯做裁判等工作忙碌。
[简介]:董兆致:董兆致(—),广州人,擅长进攻,速度快,果断顽强,打法凶狠,与王海滨和叶冲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老“三剑客”。连续获得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和雅典奥运会男子花剑董兆致名人大全:董兆致简介,董兆致的照片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运名将黄晓敏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