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mLco2和naoh反应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第一小题只是问通入CO2后的情况又没说

当前位置: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 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白色固体A分别与5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组别①②③盐酸的体积mL505050固体A的质量g3.806.207.20气体体积mL89613441344&小题1:上表中第&&&&&&&&&&&&&组数据表明加入的50mL盐酸有剩余,其理由是?小题2: 通过计算讨论判断固体A是什么物质?其成分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第一组有剩余,盐酸的量相同但产生的气体比2 ,3组少,说明盐酸过量。小题2:A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55.8%,NaHCO3的质量分数:44.2%小题1:实验②比实验①中固体质量增加,同时生成的气体也增加,这说明在实验①盐酸是过量的。实验③在实验②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固体的质量,但气体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这说明在实验③盐酸是不足的,固体过量。小题2:因为CO2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所以如果固体中只有碳酸钠,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是<896ml,这说明A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然后根据实验①列式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第一组数据,若只有Na2CO3,则气体产生的量为<896ml这就说明A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设原有的碳酸钠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为Y,依题意得&解之得x=0.02mol& y=0.02mol所以 Na2CO3的质量分数: ,则NaHCO3的质量分数为44.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量: 物质中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符号:n 计算公式: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常用量间的关系:n=N/NA=m/M=V/Vm=cV=ρV/M 使用物质的量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适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物质的量的相关解法:
&问题探究:
(1)1mol氢这种说法正确吗?如何表示1mol氢原子、1mol氢分子、1mol氢离子?答: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离子的种类,1mol氢的说法不正确,因其咩有指明是氢分子还是氢离子、氢原子。1mol氢原子、1mol氢分子、1mol氢离子分别表示为1molH、1molH2、1molH+。(2)阿佛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mol-1在实际使用上有何区别?阿佛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而6.02×1023mol-1只是阿佛加德罗常数的一个近似值。在关于概念性描述时要求非常准确,要使用阿佛加德罗常数,而在涉及计算时,则用6.02×1023mol-1进行粗略计算。二者关系类似于数学上的圆周率∏与3.14的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25982353669319321390299309569318212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20:34:44&&来源:
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①、NaHCO3+NaOHTNa2CO3+H2O ②、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6.(10分)(2015&大庆)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①、NaHCO3+NaOHTNa2CO3+H2O
②、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Na2CO3
猜想2:溶质为 Na2CO3和NaOH  (填化学式,以下同)
猜想3:溶质为 NaHCO3和Na2CO3 
猜想4:溶质为 NaHCO3 
【实验方案】Ⅰ甲组同学为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Na2CO3或Na2CO3和NaOH .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NaHCO3 .
(3)(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NaHCO3和Na2CO3 .
Ⅱ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象确定溶质成分.
实验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根据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进行类比分析;
【实验方案】根据CaCO3为白色沉淀,Ca(HCO3)2可溶,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查阅资料】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能为①二氧化碳不足,反应后的溶质组成为Na2CO3和剩余的NaOH;②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反应后的溶质组成为Na2CO3;③二氧化碳稍过量,由于部分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反应后的溶质组成为NaHCO3和Na2CO3;④二氧化碳过量,由于全部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反应后的溶质组成为NaHCO3;
【实验方案】(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并且已经被除尽;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NaHCO3;则溶质为Na2CO3或Na2CO3和NaOH;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没有Na2CO3,并且已经被除尽;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NaHCO3;则溶质为NaHCO3;
(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并且已经被除尽;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NaHCO3;则溶质为NaHCO3和Na2CO3;
Ⅱ根据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B图可以看到随着加入盐酸立即又气体产生,说明溶质为NaHCO3;
C图对比A图来看,比只有Na2CO3时多消耗了一些盐酸才有气体产生,说明溶质除了Na2CO3外还有NaOH;
D图对比A图来看,比只有Na2CO3时生成气体时多消耗了一些盐酸,说明溶质除了Na2CO3外还有NaHCO3;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Na2CO3和NaOH;NaHCO3和Na2CO3;NaHCO3;
【实验方案】(1)Na2CO3或Na2CO3和NaOH;(2)NaHCO3;(3)NaHCO3和Na2CO3;
B、NaHCO3;C、Na2CO3和NaOH;D、Na2CO3和NaHCO3;
本题为未知物的推断,主要考查了未知物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较大,明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是解题关键.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NaOH、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NaHCO3、Na2CO3,标准状况下,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0.56L.(3)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75mol/L.
分析: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根据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计算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进而计算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进而计算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解答:解: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由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故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5mL:25mL=1:1,故答案为:NaOH、Na2CO3;1:1;(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该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为0.05L×0.1mol/L=0.005mol,故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0.005mol/L×50ml10ml×22.4L/mol=0.56L,故答案为:NaHCO3、Na2CO3;0.56L;(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0.075L×0.1mol/L=0.0075mol,故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0.0075mol0.01L=0.75mol/L,故答案为:0.75mol/L.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分析图象中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关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2?保定一模)大气中硫、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Ba2+、NH4+、Al3+、Cl-、SO32-、SO42-、NO3-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澄清试液分成3份,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试液
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
第二份试液
滴加用盐酸盐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第三份试液
滴加溶液,加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与生成的沉淀、产生的气体关系(n)如右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酸雨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SO32-、Ba2+.(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I-+2NO3-+8H+=3I2+2NO↑+4H2O.(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再慢慢通入O2,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喷洒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则NO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5)在0.5L密闭容器内加入NO2和SO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NO2(g)+SO2(g)?NO(g)+SO3(g)的反应速率,在t0C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2和SO2浓度如表(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c(NO2)/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SO2)/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①前2s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3.75×10-4mol?L-1?s-1.②t℃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3.
科目:高中化学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中学化学常见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1)完成下表,且实例按以下要求填写.①只能由&H、O、N、Si、S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物质;②每种元素只能出现一次,化合物中最多含一种原子团;③所填物质必须能够回答问题(2)和问题(3).
实例的化学式
Na(2)取上述表格中A、B、C三种晶体中某一晶体溶于水得W溶液,写出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硫酸氢钠与W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写出上述表格中熔点最高的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确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现操作如下:①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24mL.②另取15.00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112mL.上述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根据上述操述及实验数据填空:(1)写出操作①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2)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少量溶解忽略不计)(3)将n mL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溶液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混合,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取25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mL,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取15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25mL,共收集到112mL(标准状况)气体。(1)判断:甲是&&&&&&&&&&& 溶液,乙是&&&&&&&&&&& 溶液;(2)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将n mL甲溶液与等体积乙溶液按上述两种实验方式进行反应,所产生气体体积为VmL(标准状况下),则V的取值范围是&&&&&&&&&& &&&。
科目:高中化学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完成下表,且实例按以下要求填写。①只能由H、O、N、Si、S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物质;②每种元素只能出现一次,化合物中最多含一种原子团;③所填物质必须能够回答问题(2)和问题(3)。ABC晶体类别金属晶体实例的化学式Na(2)取上述表格中A、B、C三种晶体中某一晶体溶于水得W溶液,写出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硫酸氢钠与W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上述表格中熔点最高的具体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同学拟用50mlnao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