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具体的知道关于在审计各阶段对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水平的运用

如何理解审计中的重要性?在计划阶段如何运用专业判断?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运用重要性目的何在?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审计中的重要性?在计划阶段如何运用专业判断?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运用重要性目的何在?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例如被审计单位一项金额不重大的违法支付或者违反某项法律法规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该违法支付或签约行为,可能导致重大资产损失或者是重大或有负债,则审计人员认为上述经济事项是重要的。又如某公司产成品盘点短缺了100件,价值1万元。如果短缺是由于账簿记录错误或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的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仓库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引起的就属于重要错误。审计人员在分析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以下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所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是否涉及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体制或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是否属于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管理机关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等等。如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项目,一般不需要确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只对重要性作出定性判断。  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审计实务中对重要性的量化,可以用重大错报金额的方式,也可以用百分比的方式,即错报金额的差异率。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首先是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应根据业务惯例和审计经验,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通常是先选定一个合适的“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同行业经济环境状况;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例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通常选用主营业务税前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基准”。若某企业税前利润为500万元,审计人员根据业务惯例采用5%的固定比率,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为25万元,即财务报表高于25万元以上的错报是重要的,低于25万元的错报是不重要的。其次是对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也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对被审计单位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前期审计已识别出错报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前期已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预期。  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审计人员获得了新的重要信息,以及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生变化,审计人员可以修改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
重要性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审计毕竟不是会计,不能把所有的账目一一详细审计,因此提出了重要性的概念,即小于重要性水平的差错可以不予审计调整。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初步了解,做出风险评估之后,在计划审计阶段制定的;但是随着审计的深入,对被审计单位逐步地了解,应该逐步对原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修订,以此适应不断深入的风险评估结果。总之,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审计毕竟不是会计,因此提出了重要性的概念,做出风险评估之后;但是随着审计的深入。总之,即小于重要性水平的差错可以不予审计调整,在计划审计阶段制定的重要性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初步了解,应该逐步对原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修订,以此适应不断深入的风险评估结果,降低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对被审计单位逐步地了解。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不能把所有的账目一一详细审计
重要性水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_百度知道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cpa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变动幅度。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审计风险(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高。原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现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不明白追问我把~~~我是搞审计的~希望帮到你~~~ ..(1) 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 非营利性.
重要性水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审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审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快速登录 :
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15:58
来源:高顿网校
  中所说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理解这一概念,主要把握几个要点: (1)它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一项错报或漏报对报表公允性有影响的即为重要的;反之,则不重要。(2)它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3)对它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4)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既要看其数额,也要看其性质。常见的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有: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漏;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漏;改变收益趋势的错漏;报表使用者不期望出现的错漏,如现金与资本中的错漏等。
  从金额上衡量错漏是否重要,既要看单项错漏金额的大小,更要看合计金额的大小。重要性的金额标准称为重要性水平,它有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两个层次。前者是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后者是衡量账户总体中存在的错漏能否容忍的标准,即该账户的可容忍误差。
  重要性概念在现代审计中的用途主要是: (1)作为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用于评价审计结果;(2)作为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依据用于审计计划中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重要性概念在编制审计计划中的运用
  编制审计计划时之所以要运用重要性概念,是因为重要性水平与取证数量呈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额越小,可容忍误差越小,抽样规模应越大,取证数量就越多,计划的审计工作量就越大。因此.编制审计计划,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抽样规模,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可容忍误差即重要性水平。每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应根据财务报表总体的重要性水平来确定。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先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再据以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一般审计人员来进行。它包括如下工作:确定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基础,确定重要性水平对判断基础的相对数水平,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工作。
  (一)判断基础的确定通常的判断基础包括资产总额、、营业收、税前利润、净收益等。判断基础的选择主要依据审计的目的。不同目的的审计,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不同;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在作出经济决策时,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
  此外,在选择判断基础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1)用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时,若被审计单位亏损、不盈不亏或盈利较少,可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计算的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被审计单位各年的净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时,可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时,也可改用其他判断基础;(2)如编制审计计划时,被审计单位尚未编制完成,审计人员可根据中期报表推算年度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作适当调整后,以其中某项指标作为判断基础;(3)非盈利组织宜以总收入或总支出作为判断基础,高科技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宜以总资产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二)重要性水平相对数确定通常由审计人员考虑下列因素后确定: (1)有关法规对的要求。要求越严格,相对数就应定的越低;(2)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所处行业的性质,规模越大,竞争性越强,相对数应定得越低;(3)如果客户情况与往年相似,则可参照往年的百分数确定;(4)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控较有效,评估风险水平较低,则相对数可定得高些。判断基础的金额大小和前后的波动幅度。金额和波动幅度越大的,相对数应定得越低。
  在实务中可以用判断百分比来表示重要性水平相对数,目前可选用的重要性百分比(经验数值)的参考数值有: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净利润较大时用5%);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收入的0.5%-1%。具体的重要性百分比,需要审计人员考虑上述因素后,在这些参考数值内确定。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是将选定的判断基础(如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乘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办法。变动比率法是根据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收人中较大的金额确定不同的比率以计算相应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越大,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所采用的比率就越低。如果根据不同报表的判断基础及其百分数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选择金额较低者,以体现谨慎。
  (三)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在实务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1)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由于采用复式记账法,的错报也会影响,而且错报、漏报涉及最多的是资产负债表账户,因此,在实务中审计人员较多地选择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中分配;(2)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这可以根据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取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其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时,审计人员需考虑以下因素。 (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对于重要的账户或交易,应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低一些,以便执行更详细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证据降低审计风险;对于容易出现错报或漏报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些,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2)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人员有限,需要适当考虑控制审计成本。在分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可以考虑对那些审计程序比较复杂、涉及项目较多且单价较低、业务数量较多而单笔业务金额较低的项目分配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如、;对于审计程序简单、涉及项目较少且单价较高、业务数量较少而单笔业务金额较大的项目分配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如。(3)各账户或交易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由于账户或交易可能被高估,也可能被低估,二者会自动抵销,因此,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合计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并不一定正好相等。
  采用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账户的方法时,各账户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般情况是,资产和所有者项目的错报或漏报多为高估,负债多为低估,而且负债的低估与所有者的高估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甚至可以相互抵销。因此,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会被突破,主要取决于资产项目的错报或漏报。
  二、重要性概念在评价审计结果中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其理由是:如果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调低了重要性水平,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调整审计程序的内容(如由原来的较多依赖分析程序改为更多地执行函证、检查实物资产、重新计算等成本较高的程序)将执行审计程序的时间和人员来匹配这一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因此,在评价审计结果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已查明的错漏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提请客户调整,从而决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包括三个环节:
  (一)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由于审计过程中往往采用抽样的方法,注册会计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并不代表被测试的对象(账户)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根据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金额采用比率估计法或差额估计法推断被测试的对象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水平。
  (二)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漏报汇总数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各账户的总体错报,以考虑其金额号陛质是否对财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各账户错报(或漏报)时,还应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三)比较错漏总额与重要性水平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财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后,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搜集更多的证据用以确定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或者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从而使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远远低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其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但由于这些错报或漏报并不重要,所以,即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应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管理层舞弊和违法行为、制度变迁和制度规避等因素对重要性的影响。
Android Pad版
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课程
按知识点选题
05月15日09月12日09月12日01月05日01月14日
讲师:魏老师11:05-15:05
直播项目-自主研发直播房间测试
讲师:xujunjie09:09-09:09
高顿网校ACCA课程咨询直播间——Zhouyi
讲师:高顿老师09:09-09:09
高顿网校FRM课程咨询直播间——Avena
讲师:高顿老师20:01-22:01
CMA即时直播答疑
讲师:jinny13:01-20:01
CFA全球在线直播说明会
加入你感兴趣的讨论群
题库交流群
注册会计师
咨询热线(9:00-21:00)
400-825-0088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gaoduneclass
一手掌握财经学习资讯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审计与会计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10大行业账,一律7折!报优惠码再减50元!活动日期:1月23-2月29日
你现在的位置:> >
审计与会计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会计重要性是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一种需求特征,其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报表使用者只需要重要的会计信息。2企业管理当局按报表中是否存在重要的遗漏或错误承担法律责任。实务中,企业管理当局依据这样的标准对外编报会计报表,法官依据这一质量标准判
  会计重要性是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一种需求特征,其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报表使用者只需要重要的会计信息。2企业管理当局按报表中是否存在重要的遗漏或错误承担法律责任。实务中,企业管理当局依据这样的标准对外编报会计报表,法官依据这一质量标准判定管理当局应否承担法律责任,审计人员依据这一标准来确定自己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  审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使用  企业外部人需要重要的会计信息,审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使用就是根据各项法规、准则的规定及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判断,检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是否遗漏或错报了企业外部人需要的重要的会计信息。  审计人员对重要性的运用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以重要性水平作为判别会计报表质量状况的标准,并依据这一标准对会计报表的质量状况发表审计意见;第二是作为审计行为(工作)的准则,即:只检查会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符合“三性”(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  我们知道,国内外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往往是审计人员(CPA)的一种主观行为,尽管他们也会根据有关资料和以往经验来确定他认为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但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并没有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立场出发,至少分析问题的起点没有考虑特定的环境下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特别是我国审计理论界在引进国际上“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时,只注重结果,而没有考虑在不同环境下会计报表使用者对重要会计信息的需求是有差异的。笔者认为,审计人员要从会计报表使用者使用会计报表的目的出发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而不应该脱离这一特定的目标与要求,就事论事地仅从报表本身和审计人员的感觉出发。一般来说,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分为投资者(包括国企的主管部门或国资公司或者说是以所有者身份出现的国家或政府)、债权人、市场管理者(工商局、税务局及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经营者、企业一般员工。他们欲实现使用会计报表目标进而对会计报表判断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委托的不同目的,参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规定,再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行业组织(如 CPA协会)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内从统计学意义上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使用会计报表的目的及会计报表使用者相应的判断与决策标准进行研究,并依此确定参考性的有关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发布。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审计人员就事论事地从会计报表本身及自身的感觉出发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簿记工作原则与编报工作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会计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决定一项经济业务(信息)是否纳入会计报告时,要看它是否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反过来说,如果某一项经济业务不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该项信息是否就可以不编报呢?显然,会计人员不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或使用会计重要性原则。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分类累积的信息,单一的经济业务信息的遗漏是不重要的,但累积的同类经济业务信息却可以是重要的。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对信息需求差异越发明显,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报务于企业外部人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内部人特别是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的需求更多地转向簿记或内部报表。于是人们自然会问,簿记是不是也只需记录重要的会计信息;我们说,所谓的重要与不重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会计产生过程来看,“簿记”只是半成品,会计人员要按照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簿记的基础上加工出不同的最终产品。会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肯定要贯穿到簿记行为(生产)过程中。但是,簿记对经济业务的反映必须连续且不能遗漏。不然,簿记将不能满足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管理需求,也不便于以它为基础加工出满足企业内外部人所需要的不同的最终产品。因此,簿记行为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只是按照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在序时、连续地登记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时,判断经济业务如何分类反映。如企业购置一项设备,价值2000元,是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还是纳入低值易耗品核算,这就有一个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问题。  当然,簿记中也可能遗漏一些会计信息,但这种遗漏主要考虑的是成本效益原则。以企业折旧为例:很多企业采用的是综合折旧法,即报表上纳入成本、费用核算的折旧额并不是将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出来后,再累加求和计算当期折旧额,如果那样的话,核算成本太高。按综合折旧率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折旧额,已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这就使得在簿记中不会登记某些具体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既然簿记中不能漏记,为什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会计重要性的定义中要强调“漏报”?笔者以为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一定义直接受到了判例法系国家法官判案影响。因此,它只是法官判案时判定企业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应否承担法律者责任的原则,或者是审计人员审计时,据以确定审计意见类型的原则,而不应以此作为会计人员日常会计行为的原则。  其次,会计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差错:——错记或漏记,并最终在会计报表中产生错报或漏报。这种错漏既可能有主观故意也可能出于疏漏。从法律上来讲,只要这种错漏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伤害,就应当追究信息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第三、会计报表编报与簿记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1.簿记要考虑“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相对变化;2.管理人员需要从簿记中获取信息。例如,在簿记中将原材料、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分类反映,而报表中将这些信息合并为存货反映,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木同需求。因此,簿记不能允许有因成本因素以外的经济业务的量的漏记。而会计报表的编报涉及到一些会计报表中数据的性质(报表项目的认定)发生变化时的披露问题:如企业资产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企业是否被起诉?是否存在或有负债?等等。投资者关注这些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很重要,不披露就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这些信息重要时不能遗漏。不重要,可遗漏。  因此,按照笔者的观点,会计重要性作为约束会计行为的准则,与审计(或司法)重要性作为CPA发表审计意见或追究信息提供者法律责任的准则是有差别的。会计重要性从量的角度考虑不应强调“遗漏”或“不报”,只能强调“每个重要项目应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重要的金额应与具有类似性质或功能的金额汇总,不必单独列报。”(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29条)。“如果某项目单个看不重要,则应将其与财务报表内或附注中的其他项目汇总。但是,其重要程度不足以在财务报表内单独列取的项目,对于附注而言,却可能是足够重要的,从而应在附注中单独列报。”(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30条人在会计报表项目的性质(认定)的变化上,可以强调不重要则不报(披露地如果为了保持与司法及审计的一致性而在会计重要性标准的表述上强调了“如果信息的漏报……”,则在将其作为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时,只能理解为量的信息不能漏报,而会计报表中数据的性质变化不重要时可以不披露。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