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毕业,想出国打拼。 有没有人在国外工作的 怎样凤姐怎么拿到美国绿卡绿卡?

在学业上优胜的亚洲学霸们,却在职场遭遇“竹制天花板”——顶着“勤奋”的刻板印象,被压制在美国同事之下,成为隐身人。《纽约时报》的一篇旧文,汇集好几个亚裔学霸故事,讲述他们在职场和美国社会中的不得志。外滩君并不完全赞同文章立场,但也觉得文中实例,适合在录取季与读者分享:当中国孩子进入美国学校,追求成绩的单一模式真的走得通么?正如文中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杰弗逊?毛所说,他现在更清楚自己高一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了:“学习上只要有一半的努力就够了,但在其他方面要做得更成功。亚裔隐形人有时候,我会向自己在玻璃窗上的影子投去一瞥,然后惊讶于自己的所见。漆黑的头发。斜长的眼睛。像煎饼一样平坦、黄中带绿的皮肤。类似爬行动物的漠然表情。我曾竭力让自己相信,这张面孔和其他任何面孔一样美丽。但这样想的时候我又觉得这张面孔很陌生。这是我的面孔。我没法否认这一点。但这张脸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有时候,我怀疑我的这张脸在其他美国人眼里显示出的是:一个隐形人,很难在一堆和他相似的面孔中将他辨认出来。一个站在人群中颇为显眼但毫无个性的人。一个美国文化貌似非常推崇但实际上是在鄙视与剥削的偶像。不只是那些“擅长数学”、会拉小提琴的人,也是一大群被憋得不行、被压得要死、被虐得快残了的循规蹈矩的半机器人,在社会与文化层面都没什么重要性。但我对这一切都感觉厌烦之极!几个月前,我收到一封来自年轻人杰弗逊?毛的邮件。他先是进了史岱文森高中,最近则刚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现在他更清楚自己高一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了:“学习上只要有一半的努力就够了,但在其他方面要做得更成功。”史岱文森是美国竞争最激烈的公立高中之一,完全依据考试成绩招生。这就是结果:仅占纽约人口12.6%的亚裔在这所学校中占据的比例高达72%。在史岱文森念到大概一半的时候,一种隐隐约约的不悦之感开始侵蚀毛的内心。他一贯都觉得自己是一群“没有名字、没有面孔的亚裔小孩”中的一员,这些小孩不起眼得“就像房间的装饰物的一部分”。他一贯都满足于埋头苦学,朝着史岱文森学生们共同的目标而奋进:哈佛。但是大约在他毕业班那年刚开始时,他开始怀疑这场通往学业成功的路是否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路。“你忍不住会觉得肯定还有其他的道路,”他边吃米粉边解释,“这就像是我们这群人被按着头和彼此较劲,而中西部的孩子却可以做着少得多的功课,还可以在车库玩玩乐队什么的——如果他们的智力还可以,在学校也还算努力的话……”“自在于我,还有好几代远”我们见面几周后,毛让我和他在史岱文森的密友丹尼尔?朱联系。朱去年从威廉姆斯学院毕业,他的诗歌还赢得了一个创意写作比赛的奖项。他从18000美元的奖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到中国旅游,但现在他回到布鲁克林的唐人街和他父母住在一起。朱记得他在威廉姆斯的第一学期时,他的大三学生辅导员时不时地会把他拉到一旁问,觉得一切都好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我还在适应这个地方,”他说,“我不是完全开心,但也不是完全沮丧。”但那时他新交的白人朋友也会说出相似的话。“他们会说:‘丹,有的时候,有点难看出你在想什么。’”虽然朱有着一张好看的面孔,但将他的行为定位为保守不算个错误。他声音轻柔,没什么音调起伏,面部表情也很少变化。他把这一切归咎于家庭气氛。“如果你在一个中国家庭长大,”他说,“你不会怎么说话。你会闭嘴听你的父母叫你做什么。”在史岱文森,他完全处于一个亚裔的圈子, 和谁交朋友是由你乘哪条地铁线来决定的。但当他到了威廉姆斯之后,朱慢慢地意识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在新英格兰走动的白人总是面带微笑。“呆在这样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变得很友善。”他决心要开始多微笑。“这是我必须通过积极练习的一项技能。”他说,“就像你在商业中进行一笔交易时,把钱交给对方———然后你微笑。”他说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任重道远。“我正在试着清空18年中国式教育。在威廉姆斯的4年有帮助,但是还不够。”他的父亲,一位IT经理的遭遇让他很在意。“他是办公室里最优秀的程序员,”他说,“但他的英语说得不太好,升职的时候就永远没他的份。”“我猜,我想成为在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人,那样我在社交方面的缺陷将不再重要。”他告诉我。朱是一个聪明、勤奋、文凭无可挑剔的在美国出生的年轻人。他对于凭借自身能力赢得世界尊重这一点充满信心,但他怀疑自己永远无法感受到那种在威廉姆斯的白人同学身上看到的自在。那种自在,他说———“我觉得离我还有好几代远。”职场天花板:亚裔=苦力?上个世纪90年代,当詹姆斯?洪还是伯克利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时,他到IBM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面试。一位年长的亚裔研究员看了看洪的简历,问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然后,他一言不发地站起来,走去关上办公室的门。“听着,”他告诉洪,“我会很坦白地跟你说。我们这一代来到这个国家,是因为我们想给你们这群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用尽全力,离开家国,来读研究生,那时连英语都还说不溜。如果你得到了这份工作,你将会和我们这一辈遭遇同样的‘天花板’。他们只当我是一个亚裔的博士,而永远不是做管理的料。你将会得到一份工作,但是你不要接它。你们这一代必须比我们走得更远,否则我们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这位研究员谈的正是一些人所说的“竹制天花板”——种隐形障碍,用于维系美国大公司金字塔状的种族结构,在其中,许多亚裔位于金字塔底层,少数位于中层,而几乎没有人位于高层,掌控领导权。这是亚裔美国人生活中苦涩暗流的一部分:众多名牌大学的亚裔学生发现,他们所熟悉的精英即领导的制度在毕业后便陡然终结。如果每个美国常春藤盟校毕业班学生中亚裔占15%至20%,如果常春藤盟校是美国社会领导人的孵化器,那么推论说亚裔将在公司领导层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应该是站得住脚的。然而,统计数据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事实。根据最近一项调查,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大约5%,但在企业管理层中仅占0.3%,在董事会中还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约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在一些亚裔集聚的特殊产业,情况也大体相似。硅谷中1/3的软件工程师为亚裔,然而在圣弗朗西斯科湾一带的25所最大型的公司中,仅有6%的董事会成员是亚裔,仅有10%的公司管理人员是亚裔。根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终身聘用的科学家中有21.5%为亚裔,但实验室或分部主管中只有4.7%是亚裔。在一个名叫Yellowworld的网站的评论区中出现过这样一条简洁的感慨,概括了这个现象: “如果你是东亚裔,你需要上一所顶尖的大学来才能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即使你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那个全家都是普通州立大学毕业的白人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你上面,仅仅因为他是白人。”竹制天花板一部分阴暗叵测的本质在于它看起来并不是由公然的种族歧视引起的。这种数据上的不平衡更有可能是由无意识的偏见导致。比如,没有人会肯定地说个子高的男人天生就是更好的领导。也许这只能归咎于传统的亚裔成长环境。要成为领导需要个人主动,需要思考一个组织可以采取怎样不同的工作方式,需要搭建人脉关系、自我推销和自信的主张。如果断言任何亚裔都不擅长创造性思维或不愿承担风险,显然是种族主义的观点。但如果说一个在教育上向来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灌输的群体,在整体上不大可能造就很多倾向于挑战当权者、或打破传统行事方式的人,那么这只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观察。Sach Takayasu曾是IBM纽约市场营销部升迁最快的成员之一。但是大约7年前,她觉得自己的晋升慢了下来。“我超额完成任务,工作很长时间,但这样的努力就算再多也无助于我向上走。”她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参加了由一个名叫“亚太裔领袖才能教育”的机构举办的研讨会。Takayasu在2006年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最初的练习中有一项是由小组教员请大家列表展示他们所认同的亚裔价值观。学生们的回应包括:光宗耀祖,孝敬父母,克己慎行。接着教员让同学们列出心目中的领袖要具备的品质,然后提示他们注意到:两个表格鲜有交集。法律教授兼作家蒂姆?吴在加拿大长大,母亲是白人,父亲是台湾人,这使他在白人与亚裔如何看待彼此的问题上能够获得一个有趣的见解。 “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在亚洲人天生适合做‘辛苦工 作’”,他说,接着他定义了“苦力”,也就是中文里代表“辛苦工作”的词。“在这种古怪的自我选择现象,亚裔员工总是向那些最艰苦繁重的工作部分迁移。”相比之下,他遇到的白人律师总是擅长把自己描绘成高人一等,超越“苦力”。“白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直觉:要给人一种他们只会去做真正重要的工作的印象:你就是一个四分卫。这种傲慢却是亚裔在不曾被灌输的。在搬到纽约后不久,有人告诉我,要成功,你必须了解什么样的规则是你要打破的。如果你打破了错误的规则,就完蛋了。因此,最简单的就是遵守所有的规则。但这样一来,你就把自己困在底层。真正的诀窍在于懂得哪些规则不是为你制定的。”这是一种由规则来管理的规则打破游戏——在规则手册并未提及,但是在内在的文化意识中代代相传——这也许是我听过的对于竹制天花板如何在现实中运作的最好解释。好文章!快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关注滴答留学liuxuewik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随着海外移民的日益增多,职场上越来越多华人身影。他们在澳洲职场上过得怎么样?日前,1三分钟吞拿芝士焗饭第一分钟:把剩饭平铺在碟子上,然后撒上tuna in oil罐头(还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口  到美国念书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从当初准备出国留学时的杂乱无章,到后来初到美国时的懵懂无知,然后惊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虽然出国留学远离了地道的家乡菜,但外国的菜品也未必不能给你新鲜的舌尖体验。如果留学/read/220766.shtml导语:英国人的绅士气度,融合在整个国家的氛围当中,很多人对英国的迷恋都由此产生。这种优雅由上而下,从英国皇室/read/220667.shtml  貌似前段时间留学圈一直在被一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刷屏,也是再度引发了对于藤校教育的激烈讨  首先报一下我的两次托福考试成绩:第一次79,第二次102。  通过一个半月的努力,我的托福成绩从79提到  很多人都不能忍受美国大学自助食堂的饭菜吧,同时因为很多学生在学校很忙,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还没等食堂开饭  7年前第一次到访牛津,6年前住在大学的边缘地带,3年前幸运的以学生的身份回到这里,对牛津城和这所大学的情/news/.shtml  呵呵,想十天就备考雅思?除非你基础很好,不然少年还是好好拉长线备战吧。根据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习惯制定适合  有的童鞋说,去美国到处都是《Gossip girl 》里面曼哈顿般的大都市!如果留学再这样的繁华城市可能  我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  又到了一年申请签证的高峰期,对于学生来说千万要禁忌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让面试官直接把你pass掉,  又到了一年申请签证的高峰期,对于学生来说千万要禁忌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让面试官直接把你pass掉,选择留学,十二种不同星座的小伙伴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你是不是中枪了?出国舍不得男朋友双鱼座双鱼的浪漫:爸爸本来周末是出行好日子,应该是美好愉快的,但是,很不幸,有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周末1名中国留学生在悉尼东南部  以此文分享给每一个独自在海外求学的你。其实我们都是英雄你是不是也在手里攥着飞往国外的机票跟护照的时候强忍  一些在澳大利亚经营的私立学院,被指从留学生和外国工人处获得回扣,为他们提供虚假文凭以便他们可以申请澳大利最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1200多人参加第一学期的BUSS 5000 Critical Thinki大家都认为朝鲜是一个保守而神秘的国家,很少听说有人去朝鲜留学的,到底在朝鲜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最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1200多人参加第一学期的BUSS 5000 Critical Thinki  在南澳洲云塔(Yunta)附近的蒂图尔帕牧场(TeetulpaStation),来自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  据报道,澳洲大学新生退学率8年来创新高。  最新联邦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大学新生的退学率达到  联邦法令对信用卡和借记卡(debit card)提供的保护不同,虽然使用借记卡不用付利息,但是在如下六个  一枚拿到了墨尔本大学与悉尼大学offer的学生的提问,想去中国留学生少的地方,其实留学君想说,想去中国留  据报道,澳洲大学新生退学率8年来创新高。  最新联邦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大学新生的退学率达到澳洲的网友在滴答论坛发起了一个投票引来一大波留学生的关注,也引起了澳特慢的思考。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到澳洲留学吗?大家都认为朝鲜是一个保守而神秘的国家,很少听说有人去朝鲜留学的,到底在朝鲜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澳洲的网友在滴答论坛发起了一个投票引来一大波留学生的关注,也引起了澳特慢的思考。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到澳洲留学吗?  “本地人,家有空房且好客易于相处,有意成为寄宿家庭(Homestay)招收学生”;“帮国内朋友孩子寻找澳liuxuewiki滴答网是中国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专业留学移民网站,为大家推荐最新最全的留学资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iuxuewiki滴答网是中国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专业留学移民网站,为大家推荐最新最全的留学资讯。福建人安琪历尽艰辛偷渡到美国,辛苦打拼十年,拿到绿卡,开了一家中餐馆。直到二女儿出生前一个小时,她还在店里炸鸡块。自她的家乡,数十万人翻山越洋,背后饱含辛酸、恐惧和奋斗。27岁的安琪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也是这家名叫长城饭店的餐馆的主人。做餐馆的每天早上十点起床,十一点到店工作,晚上十一点下班,一天工作11个到12个小时,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十年前,不满17岁的安琪离开位于闽江口的小镇,开始投奔新世界的冒险旅程。辗转数国,历险半年,终于抵达美国。之后,她和1999年进入美国的福建同学Danny都取得了绿卡并结婚,生育两个女儿,目前在纽约曼哈顿经营着一家名为“长城”的中餐外卖店。长城餐馆在24小时运行的地铁出口,价格低廉份量又足,生意不断。这样的餐馆,纽约有数千家。近二十年间,“做餐馆”是每一个在美福州人的图腾。安琪店里的伙计也几乎都是偷渡出身。小柯是安琪的妹夫,在2010年经墨西哥进入美国,由蛇头带领在得克萨斯州徒步疾行三夜,走到双腿浮肿、神智不清,并躲避追踪,才抵达休斯顿,再转车到纽约。幸运的是,有家人接应,他在一年内拿到绿卡。炒锅师傅东东来自长乐金峰,出来已有4年时间,妻女都在国内,暂时还未取得“身份”,所以无法回家。他每周工作6天,月薪3000美元,几乎都积攒下来,一部分寄回家,余下的清偿偷渡费用。安琪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出生,也都在三个月大时送回福建,交由父母抚养。2009年送别大女儿依依时,安琪难以忍受思念之苦,决心脱离打工,尽快赚钱将女儿接出来,长城餐馆才由此开张。餐馆如,一天工作12个小时,动作快得风驰电掣。安琪身兼数职,随时都要替补上,炒锅、打包、炸鸡样样都得干。作为老板娘,她的唯一特权就是干得更多。外卖店两部电话此起彼伏,安琪常常要一边打包外卖,一边接新的电话,而餐馆吃的就是地段的饭,加上安琪英语好,对人热情,声音甜美,在周边社区有很多老顾客。24点过后,深夜执勤的警察来点外卖吃。刚到纽约的华人见到警察会害怕,但时间久了便知道,在纽约只要不违法,警察几乎不检查身份。对于很多新移民而言,纽约就是天堂。墨西哥裔员工布法罗。餐馆后厨狭小,员工间互相开玩笑成了最好的解闷方式。通常针对偷渡客的报道含有偏见,执着于人口走私,而他们真正的想法往往只是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好点。布法罗的妻子留在墨西哥,他说自己的最大梦想是就是再干几年,回到村里盖一座大房子,和老婆孩子生活在一起,工作不用那么辛苦。点击率过1万奖励50工分,感谢您一直对国际图区的支持本文内容于
14:54:22 被笑忘忧编辑
他们在海外拼搏,并不是少数人想象的“背叛祖国”“替洋鬼子卖命”,他们攒下来的钱大部分都会拿回国内,不管是用这些钱消费也好、盖房也好、开店也好、供子女读书成家也好,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经济建设做贡献,不拖国家和社会的后腿,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有什么不好呢?不过……我在国外飘了十几年,饱尝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利用这个机会劝告想要出国发展的人:但凡在国内有条活路,别出国。因为,出国就意味着牺牲,出国就是一条不归之路。出国?你想好了吗?本文内容于
17:32:34 被photonet编辑
美国人均工资四,五千美金一个月。美国的统计人均年薪是三万五千美金,这好比是高盛2009年人均薪酬77.5万美金,但是我认识的在会计部门工作的员工加奖金刚到10万美金,所以说人均是被拉起来的。律所,投行,基金,银行,医生等行业的薪资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大城市的收入也会比中小城市和农村高一些。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一份正常行业白领工作的薪水在4.5-9万美金,但是由于税收很高,到手只有60-70%,可支配月收入在2.5k-4.5k之间,当然你家一堆孩子老婆又不上班的话可以退不少税回来,但是那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下面谈到教育的时候再详谈。大城市的服务业人员薪资在3.5-6万美金,而小城市的大部分人在沃尔玛这样的地方工作。一年收入大概3-4万,除去税和保险,一年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就算一年能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乡下)也要10年。当然这是中国人的算法,美国人是存不了一半的钱的。这样算来,一个月可支配收入在4K-5K是相当富裕的,在纽约这种地方除上述几个特殊行业,其他行业只有多年资历,做到中层管理及以上才能拿到这么多。小城市我就不知道要多久了。另外因为“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并不是很多华人可以做上去,我认识的许多华人,工作到四五十岁了,还卡在8-12万的区间,这个收入养家糊口是不容易的。美国的奖金是按45%-50%交税的,工资税一般要交联邦税,州税和市税,加起来大概在25%-40%。所以说人均工资四五千的同学们,你来美国找一个这样的工作试试…误导二:房子:北京上海的房子比美国贵不要拿北京上海的房子和美国方圆50里不见一个人影的地方比。你要说上海市中心房子四万了,那我是不是应该拿曼哈顿中央公园旁边的房子出来比呢?那边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动辄七八百万,上千万美金,有可比性吗?二十万美金的确可以买套别墅还带游泳池的,但这种地方是在中西部,去个最近的超市都要开车一个多小时。。。这样的房子放在大城市周围开车两小时能到的地方,至少三百万美金起。我们工薪阶层就不谈别墅了,纽约周边(不含曼哈顿,太贵不考虑)的两室一厅在40-100万美金左右,当然看区,也有30万的,在黑人区。。。买房后有一项重要开支我从没看见这些人提过(想想也是,人家是来美国旅游的,看看羡慕羡慕就走了,哪了解这么多。。。),那就是地产税。这个根据你房子的价值,所在区域的学校好坏而定,一般每年在六千到两万美金,更好的社区还有其他的管理费等。想想你住三十年,房产税就够再买一套一样的房子了。。。所以请比较房价的时候别忘记了这个重要支出。。。就算你工作很好,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极其抠门,可以存3-4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20年的时间在纽约外围买一个两室一厅。再说租房子吧,我是住不起曼哈顿的,喜欢去酒吧的美国人往往愿意住在曼哈顿,这样凌晨回家比较方便。住在曼哈顿的往往是两室一厅把客厅隔出来然后三个人住,这样一个人分摊1.2k-1.6k的月租。纽约周边的房子稍便宜,合租的话每个人摊800-1.1K。这样算来,每个月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钱就交房租了。前面说了,中小城市房价稍低,但问题是那些地方工作机会很少,除了低等体力劳动,外国人很难生存下去。绝大部分的第一代移民都还是在大城市周围的,所幸的是美国并没有结婚必须买房的习俗,大部分人都会到三四十岁才攒够首付,开始买房,还有许多人一辈子租房,到退休的时候去小地方买个房子养老,也是不错的选择。误导三:车和交通:美国车极其便宜,且没过路费是,美国车是便宜,但是看到网上人说“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宝马Z4,报价29881美元”,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可以去宝马店里问问嘛,看最后不花3万6能不能买到一辆最低端的宝马3系。二手车估计有可能…中国进口车100%关税,高档车当然比美国贵。但是像本田雅阁这样的本地车,美国出门价在28K-30K之间,差异没那么大了吧?最重要的是,赚钱的不是靠卖车,是靠养车。因为保险和维修费用才是大头,全保一年在2.5K-3.5K之间,修车就更贵了,换四个闸皮需要200-350美金左右,因为修日本车和美国车每小时人工就80美金了,欧洲车就更离谱了。例:我一个朋友的奔驰空调坏了,去修了一下花了三千美金,另一个朋友的宝马敞篷车去换了个篷花了两千美金,还有一个奥迪A4换了个前保险杠花了两千美金。至于过路费,说在美国开车从没遇到过收费站,我只能说作者就没靠近过大城市吧。。。纽约进城是八美元,其他高速也常有收费站,倒是不贵。但是美国的高速公路和中国的省道条件差不多,大城市周围的跟县级的差不多,相当毁车。在中国多年不见的大桥收费站我在美国倒见过几次。出租车,纽约是两块多起跳,具体怎么计价不知道,但我从公司打车回家二十多分钟,三十多块,当然还得给20%的小费。所以除非是去机场,否则公司不报销的时候我是绝不打车的。。。导四:通讯:iPhone 299美元,手机免费拿iPhone的确是299美元,但是为啥到ebay就卖到七八百了呢?因为要签两年合同才能拿到,每个月是450分钟白天时间,500分钟晚上和周末时间,2G的数据流量,加上各种税费,每个月在80-110美金,算一下两年下来得多少钱。同理,许多手机是免费拿,但是最便宜的合同也要50多块一个月,两年下来,运营商早把钱赚回来了,呵呵~ebay上面的机器都是找非法移民去排队签合同骗回来的,因为他们没有信用记录所以也不怕影响以后买车买房的利率。。。然后又有人说了,美国话费便宜啊!用网络电话卡从美国打到中国每分钟只要几美分。是没错,但别偷换概念,给中国打是便宜,但有本事你在美国生活,只给中国打,不拨美国电话号码。。。误导五:上学:免费教育美国从小学到高中的确有全免费的公立学校,但问题是你敢不敢把你小孩儿送进去。我今年做过一个义工,是去曼哈顿一所公立高中给他们讲金融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该校紧挨着中国城,我却没看到一个华裔学生,因为这里毕业率只有33%。当然也有不错的公立高中,但是第一要考试进去的,第二要看你住的地方在不在那个区,前面提过,好区的房子会贵很多,税也高,记得不?私立学校多少钱我不知道,听说跟大学差不多贵。然后说到美国的大学,排名前二十的四年下来光学费都得20-25万美金,普通美国人根本负担不起,想申请到奖学金非常困难,想问银行贷这么多钱也非常困难。而只有这些学校毕业出来,或者是名校MBA出来,才比较容易进去前面提到的那几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所以这就是恶性循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去读名校,然后出来进好的公司,继续做有钱人。当然也有穷人家孩子靠聪明奋发翻身的,但是总体来讲,美国的教育非常昂贵,穷人的孩子能做到中层管理就不错了。说到这里,你就知道挣10万美金的家庭想让孩子念名校进好公司有多么艰辛了。误导六:吃饭便宜美国和欧洲/国内的一个巨大不同是,处处要交税,处处给小费。吃饭的小费一般是16%-20%,当然麦当劳这样的快餐不用。然而你来这边看到天天吃垃圾食品人都长成什么样的时候,就会彻底打消去吃快餐的准备了。午餐随便吃点健康的东西至少要8-10美元,去趟普通餐馆人均在18-40美元,所以很多美国人中午都是带饭吃的,两片面包夹一片火腿一片芝士一片西红柿两片生菜叶子,就是一顿饭。遍布美国的街头中餐外卖店基本是最便宜的能吃饱的办法,一般5-7美元吃得很饱,然而味精很多,原料也不太新鲜。虽然做饭吃会便宜不少,但是大城市的节奏太快,花在交通上的时间也长,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买饭吃。。。误导七:电器和日用品便宜美国电器和日用品的确便宜,但问题是:除去上面说的房子,车子,通讯,吃饭等,还能剩多少钱买电器和日用品?Levis的牛仔裤的确30多美金就可以买到,但你一年需要几条呢?美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有人提出“松下54等离子平板电视,1499.99美元,以美国人的收入,月工资可以买两、三个。”,首先月收入能买两三个的肯定去买LCD或LED了,谁还买等离子;其次月工资能买两三个的还真的不多。。。且有线电视很贵的,每个月基本的plan需要税后40块左右,有人说也有10块的plan,好吧,你其实找根金属线把电视接在暖气管上也能收到那几个台的,而且还能收到一堆西班牙语高清晰频道!有人提出“干洗,所有衣服每件2.99美元。”这不知道是哪个地方促销吧,我的西裤是3美元干洗,西装11美元,羽绒服。。。您还是回国再买一件吧,比干洗便宜一些。。。有人提出“Kirkland Signature牛仔裤,每条12.99元”。首先进去COSTCO要每年50美元的会员费,然后这种牛仔裤和国内集镇80块人民币一条的质量相似,最后仔细去翻的话会发现没有你穿的号,即使有,你试试看,是不是裆特别大…有人提出“阿迪耐克15到30刀”,15块的我还没见过,30块的有,要么巨难看要么没号,你愿意穿出去的大概在50-70美金,真没比国内打折的时候便宜多少。好吧,下面讲讲说美国多好多好的人没留意到的东西。1.美国看牙特别贵,拔牙和补牙还好,种牙,做牙套这样的治疗保险是不管的,动辄两千三千美金,我的不少美国朋友都去国外看牙,加上机票都比美国便宜…2.美国配眼镜很贵,一副眼镜在300-700美金左右,我每次回国都去北京眼镜城…3.美国人有个很大的日常支出是去酒吧喝酒,每次20-60美元不等,每周至少一次…4.旅游是生活中的另一大开支,很多人省吃俭用几个月就为了夏天能去趟海滩…5.酒店很贵,大城市在160-200美元一晚,小城市在100美元一晚。。。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一批又一批的国人冲出国门,有钱了又回来找孙子。。。
他们在海外拼搏,并不是少数人想象的“背叛祖国”“替洋鬼子卖命”,他们攒下来的钱大部分都会拿回国内,不管是用这些钱消费也好、盖房也好、开店也好、供子女读书成家也好,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经济建设做贡献,不拖国家和社会的后腿,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有什么不好呢?不过……我在国外飘了十几年,饱尝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利用这个机会劝告想要出国发展的人:但凡在国内有条活路,别出国。因为,出国就意味着牺牲,出国就是一条不归之路。出国?你想好了吗?本文内容于
17:32:34 被photonet编辑
美国人均工资四,五千美金一个月。美国的统计人均年薪是三万五千美金,这好比是高盛2009年人均薪酬77.5万美金,但是我认识的在会计部门工作的员工加奖金刚到10万美金,所以说人均是被拉起来的。律所,投行,基金,银行,医生等行业的薪资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大城市的收入也会比中小城市和农村高一些。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一份正常行业白领工作的薪水在4.5-9万美金,但是由于税收很高,到手只有60-70%,可支配月收入在2.5k-4.5k之间,当然你家一堆孩子老婆又不上班的话可以退不少税回来,但是那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下面谈到教育的时候再详谈。大城市的服务业人员薪资在3.5-6万美金,而小城市的大部分人在沃尔玛这样的地方工作。一年收入大概3-4万,除去税和保险,一年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就算一年能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乡下)也要10年。当然这是中国人的算法,美国人是存不了一半的钱的。这样算来,一个月可支配收入在4K-5K是相当富裕的,在纽约这种地方除上述几个特殊行业,其他行业只有多年资历,做到中层管理及以上才能拿到这么多。小城市我就不知道要多久了。另外因为“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并不是很多华人可以做上去,我认识的许多华人,工作到四五十岁了,还卡在8-12万的区间,这个收入养家糊口是不容易的。美国的奖金是按45%-50%交税的,工资税一般要交联邦税,州税和市税,加起来大概在25%-40%。所以说人均工资四五千的同学们,你来美国找一个这样的工作试试…误导二:房子:北京上海的房子比美国贵不要拿北京上海的房子和美国方圆50里不见一个人影的地方比。你要说上海市中心房子四万了,那我是不是应该拿曼哈顿中央公园旁边的房子出来比呢?那边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动辄七八百万,上千万美金,有可比性吗?二十万美金的确可以买套别墅还带游泳池的,但这种地方是在中西部,去个最近的超市都要开车一个多小时。。。这样的房子放在大城市周围开车两小时能到的地方,至少三百万美金起。我们工薪阶层就不谈别墅了,纽约周边(不含曼哈顿,太贵不考虑)的两室一厅在40-100万美金左右,当然看区,也有30万的,在黑人区。。。买房后有一项重要开支我从没看见这些人提过(想想也是,人家是来美国旅游的,看看羡慕羡慕就走了,哪了解这么多。。。),那就是地产税。这个根据你房子的价值,所在区域的学校好坏而定,一般每年在六千到两万美金,更好的社区还有其他的管理费等。想想你住三十年,房产税就够再买一套一样的房子了。。。所以请比较房价的时候别忘记了这个重要支出。。。就算你工作很好,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极其抠门,可以存3-4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20年的时间在纽约外围买一个两室一厅。再说租房子吧,我是住不起曼哈顿的,喜欢去酒吧的美国人往往愿意住在曼哈顿,这样凌晨回家比较方便。住在曼哈顿的往往是两室一厅把客厅隔出来然后三个人住,这样一个人分摊1.2k-1.6k的月租。纽约周边的房子稍便宜,合租的话每个人摊800-1.1K。这样算来,每个月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钱就交房租了。前面说了,中小城市房价稍低,但问题是那些地方工作机会很少,除了低等体力劳动,外国人很难生存下去。绝大部分的第一代移民都还是在大城市周围的,所幸的是美国并没有结婚必须买房的习俗,大部分人都会到三四十岁才攒够首付,开始买房,还有许多人一辈子租房,到退休的时候去小地方买个房子养老,也是不错的选择。误导三:车和交通:美国车极其便宜,且没过路费是,美国车是便宜,但是看到网上人说“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宝马Z4,报价29881美元”,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可以去宝马店里问问嘛,看最后不花3万6能不能买到一辆最低端的宝马3系。二手车估计有可能…中国进口车100%关税,高档车当然比美国贵。但是像本田雅阁这样的本地车,美国出门价在28K-30K之间,差异没那么大了吧?最重要的是,赚钱的不是靠卖车,是靠养车。因为保险和维修费用才是大头,全保一年在2.5K-3.5K之间,修车就更贵了,换四个闸皮需要200-350美金左右,因为修日本车和美国车每小时人工就80美金了,欧洲车就更离谱了。例:我一个朋友的奔驰空调坏了,去修了一下花了三千美金,另一个朋友的宝马敞篷车去换了个篷花了两千美金,还有一个奥迪A4换了个前保险杠花了两千美金。至于过路费,说在美国开车从没遇到过收费站,我只能说作者就没靠近过大城市吧。。。纽约进城是八美元,其他高速也常有收费站,倒是不贵。但是美国的高速公路和中国的省道条件差不多,大城市周围的跟县级的差不多,相当毁车。在中国多年不见的大桥收费站我在美国倒见过几次。出租车,纽约是两块多起跳,具体怎么计价不知道,但我从公司打车回家二十多分钟,三十多块,当然还得给20%的小费。所以除非是去机场,否则公司不报销的时候我是绝不打车的。。。导四:通讯:iPhone 299美元,手机免费拿iPhone的确是299美元,但是为啥到ebay就卖到七八百了呢?因为要签两年合同才能拿到,每个月是450分钟白天时间,500分钟晚上和周末时间,2G的数据流量,加上各种税费,每个月在80-110美金,算一下两年下来得多少钱。同理,许多手机是免费拿,但是最便宜的合同也要50多块一个月,两年下来,运营商早把钱赚回来了,呵呵~ebay上面的机器都是找非法移民去排队签合同骗回来的,因为他们没有信用记录所以也不怕影响以后买车买房的利率。。。然后又有人说了,美国话费便宜啊!用网络电话卡从美国打到中国每分钟只要几美分。是没错,但别偷换概念,给中国打是便宜,但有本事你在美国生活,只给中国打,不拨美国电话号码。。。误导五:上学:免费教育美国从小学到高中的确有全免费的公立学校,但问题是你敢不敢把你小孩儿送进去。我今年做过一个义工,是去曼哈顿一所公立高中给他们讲金融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该校紧挨着中国城,我却没看到一个华裔学生,因为这里毕业率只有33%。当然也有不错的公立高中,但是第一要考试进去的,第二要看你住的地方在不在那个区,前面提过,好区的房子会贵很多,税也高,记得不?私立学校多少钱我不知道,听说跟大学差不多贵。然后说到美国的大学,排名前二十的四年下来光学费都得20-25万美金,普通美国人根本负担不起,想申请到奖学金非常困难,想问银行贷这么多钱也非常困难。而只有这些学校毕业出来,或者是名校MBA出来,才比较容易进去前面提到的那几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所以这就是恶性循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去读名校,然后出来进好的公司,继续做有钱人。当然也有穷人家孩子靠聪明奋发翻身的,但是总体来讲,美国的教育非常昂贵,穷人的孩子能做到中层管理就不错了。说到这里,你就知道挣10万美金的家庭想让孩子念名校进好公司有多么艰辛了。误导六:吃饭便宜美国和欧洲/国内的一个巨大不同是,处处要交税,处处给小费。吃饭的小费一般是16%-20%,当然麦当劳这样的快餐不用。然而你来这边看到天天吃垃圾食品人都长成什么样的时候,就会彻底打消去吃快餐的准备了。午餐随便吃点健康的东西至少要8-10美元,去趟普通餐馆人均在18-40美元,所以很多美国人中午都是带饭吃的,两片面包夹一片火腿一片芝士一片西红柿两片生菜叶子,就是一顿饭。遍布美国的街头中餐外卖店基本是最便宜的能吃饱的办法,一般5-7美元吃得很饱,然而味精很多,原料也不太新鲜。虽然做饭吃会便宜不少,但是大城市的节奏太快,花在交通上的时间也长,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买饭吃。。。误导七:电器和日用品便宜美国电器和日用品的确便宜,但问题是:除去上面说的房子,车子,通讯,吃饭等,还能剩多少钱买电器和日用品?Levis的牛仔裤的确30多美金就可以买到,但你一年需要几条呢?美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有人提出“松下54等离子平板电视,1499.99美元,以美国人的收入,月工资可以买两、三个。”,首先月收入能买两三个的肯定去买LCD或LED了,谁还买等离子;其次月工资能买两三个的还真的不多。。。且有线电视很贵的,每个月基本的plan需要税后40块左右,有人说也有10块的plan,好吧,你其实找根金属线把电视接在暖气管上也能收到那几个台的,而且还能收到一堆西班牙语高清晰频道!有人提出“干洗,所有衣服每件2.99美元。”这不知道是哪个地方促销吧,我的西裤是3美元干洗,西装11美元,羽绒服。。。您还是回国再买一件吧,比干洗便宜一些。。。有人提出“Kirkland Signature牛仔裤,每条12.99元”。首先进去COSTCO要每年50美元的会员费,然后这种牛仔裤和国内集镇80块人民币一条的质量相似,最后仔细去翻的话会发现没有你穿的号,即使有,你试试看,是不是裆特别大…有人提出“阿迪耐克15到30刀”,15块的我还没见过,30块的有,要么巨难看要么没号,你愿意穿出去的大概在50-70美金,真没比国内打折的时候便宜多少。好吧,下面讲讲说美国多好多好的人没留意到的东西。1.美国看牙特别贵,拔牙和补牙还好,种牙,做牙套这样的治疗保险是不管的,动辄两千三千美金,我的不少美国朋友都去国外看牙,加上机票都比美国便宜…2.美国配眼镜很贵,一副眼镜在300-700美金左右,我每次回国都去北京眼镜城…3.美国人有个很大的日常支出是去酒吧喝酒,每次20-60美元不等,每周至少一次…4.旅游是生活中的另一大开支,很多人省吃俭用几个月就为了夏天能去趟海滩…5.酒店很贵,大城市在160-200美元一晚,小城市在100美元一晚。。。
但千万个她为什么砸下钱,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 还不是因为想普通的做个‘人’都很难?您所谓的---美国的社会福利本身就不算太好,---------------是和北欧,英国们相比?还是和中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呢?-----这家伙还是一代移民,很多政策还享受不到-----------所以他们到了欧美,立马生孩子,没有计划生育罚款什么的不说,孩子生下来就是美国公民,(非法移民的孩子也一样,正所谓‘人人生而平等’,不用为上户口犯愁,也不用为这个跑关系,行贿,也没有城乡,地域,就学的种种歧视,更没有每年几万的‘择校费’‘赞助费’)父母相应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所以很多外国人不理解当地很多中国新移民年纪轻轻的,都生孩子。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安琪离开中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是什么理由使是这样一个17岁的女孩义无反顾的离开生她养她的家乡,无从而知,但中国这个社会真的很有些问题。不说广大普通中国人了,就说那些"先富起来的“的那一部分中国人,据统计有近七成的人已经移民或者正在考虑移民,这些人一旦大量的移民,势必带走大量的财产,而这些富人肯定还会有一个留在中国,继续挣钱,再接着转移更多的财产到国外,这就像抽水机一样,不断的抽取财富离开。当然人家有这个本事在中国捞钱,谁也管不着。这就是当今中国社会普通存在的裸官和裸商现象。比如好像有个某省的公安厅副厅长出事了后才知道,他的家庭在国内只剩他一个人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拿到美国绿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