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滑轮组计算题,滑轮,如图,为什么一个是G/16,一个是G/15,怎么算的啊?谢谢大家。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90.9%(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得出结论后小明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于是用另一滑轮组做了第四次实验(如图乙)并将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66.7%比较实验1和实验4,小明发现虽然所挂钩码相同,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同,这是因为两次实验所用滑轮的重力不同,于是小明得出另一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滑轮的重力有关.但小华认为小明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还不够合理.请简要说明小华的理由:.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基本实验回顾(1)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40%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选填:“左”或“右”).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一是使杠杆的重力的力臂为零,二是便于测量力臂.(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这两个力有怎样的关系.实验时,需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若实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则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可能”或“不可能”).(5)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根据现有知识,你认为原因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科目:初中物理
某同学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中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3(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2)根据上表可算出,W有=0.2焦,W总=0.12焦.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有用功大于总功(或机械效率大于100%);(3)结合图1中的乙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不合理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错了.(4)小红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40%①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学年广西省桂平市中考模拟考试物理卷.doc
题型:计算题
(8分)“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4所示。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5.0×102kg,密度为2.5×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那么(1)当海宝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2)在一次运输过程中,若该海宝不慎跌落到水中,则海宝受到的浮力大约是多少?(3)由于海宝的质量大,要把它捞起需用如图14所示的滑轮组装置,该滑轮组每个滑轮是等重均为10 kg。不计绳重和摩擦,在海宝未露出水面前,该滑轮组吊起海宝时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学年广西省桂平市中考模拟考试物理卷
题型:填空题
(8分)“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4所示。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5.0×102kg,密度为2.5×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那么
(1)当海宝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在一次运输过程中,若该海宝不慎跌落到水中,则海宝受
到的浮力大约是多少?
(3)由于海宝的质量大,要把它捞起需用如图14所示的滑轮
组装置,该滑轮组每个滑轮是等重均为10 kg。不计绳重
和摩擦,在海宝未露出水面前,该滑轮组吊起海宝时的
机械效率为多少?高中物理,运动学一个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20m/s开始竖直运动,求它运动15m所需的时间.设A点以上为正方向.如图,到C的时间是1S,B为2S,E点是直接从A点向下运动的,E:-15=20t+0.5(-g)t^2.这是老师列的.我_百度作业帮
高中物理,运动学一个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20m/s开始竖直运动,求它运动15m所需的时间.设A点以上为正方向.如图,到C的时间是1S,B为2S,E点是直接从A点向下运动的,E:-15=20t+0.5(-g)t^2.这是老师列的.我
高中物理,运动学一个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20m/s开始竖直运动,求它运动15m所需的时间.设A点以上为正方向.如图,到C的时间是1S,B为2S,E点是直接从A点向下运动的,E:-15=20t+0.5(-g)t^2.这是老师列的.我想问下加速度为什么是负的如果这是是负的,那为什么上抛时也是负的,老师说答案有三个,那D点呢?,D点我算出来是根号7.
你要理解题意,既然规定A向上为正,自然向下为负,不论向上抛还是向下抛都只受向下的重力,即加速度总是向下的.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如下表).实次数验物重&G/N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1/N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11.000.600.6521.501.100.9022.001.601.15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本中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造成使用定滑轮时F1≠G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2)该实验中造成使用动滑轮时F2≠G/2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3)请你对小明做“研究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应该挂在绳子自由端.(4)请你对小明做“研究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5)几天后,小明同学又做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此实验中他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此实验他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3个,其中动滑轮有2个.②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2.5%,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12100.8402551.520
解:(1)对定滑轮图中的测力计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向上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向下受到测力计外壳的重力和手向下的拉力.图中手拉测力计挂钩,因此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而不是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 F1的测量会小于物重,所以使用定滑轮时F1≠G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2)动滑轮的使用:“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不考虑动滑轮和摩擦的理想情况下才成立的,在实际实验中,动滑轮的物重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加,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但比物重的一半要大,这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3)改进: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应该挂在绳子自由端,其读数才是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值.(4)改进:可以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5)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重物升高高度的几倍,所以由n===4可知,动滑轮和重物由4股绳子承担,即动滑轮必须有两个,定滑轮至少有一个,所以滑轮共至少需要3个.第一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用η1=1有用W1总×100%=1h1F1s1×100%=×100%=62.5%,第二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用η2=2有用W2总×100%=2h2F2s2×100%=×100%=83.3%,所以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故答案为:(1)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2)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应该挂在绳子自由端;(4)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5)3;2;62.5%;大于.(1)滑轮组中如果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力的大小,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如果考虑动滑轮自重,则F=(G动+G物).根据对测力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找到问题所在.(2)使用定滑轮时,改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法;使用动滑轮时,要考虑到动滑轮的重力.(3)使用滑轮组时,在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力的条件下,动滑轮和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拉力为重物的几分之一,而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力时,拉力就不再是重物的几分之一,但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仍为重物升高高度的几倍,据此分析判断即可,机械效率利用η=有用W总计算.物理,如图,请问这是什么滑轮?怎么算受力?谢谢大家。_百度知道
等效于下面的滑轮组。共有三根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G物+G滑)/3。
亲,这里的F与G有角度啊
不影响,总共有3更绳子承担物重就是了。期待您的采纳!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滑轮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滑轮组,两定一动,力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亲,这里与竖直方向有角度哦
定滑轮 F等于物块重力一半
哦错了 三分之一
亲,这里与竖直方向有角度哦
亲 这个真不影响
不用管定滑轮 动滑轮上有几股绳,就是几分之一
力是原来三分之一。
滑轮组,俩定一动,三分之一
有公式吧,我学的全忘3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是8N,滑轮重1N,则() 这是一道选择题,拜托了A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5NB拉力F的大小为16N,物重G的大小为16NC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6ND拉_百度作业帮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是8N,滑轮重1N,则() 这是一道选择题,拜托了A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5NB拉力F的大小为16N,物重G的大小为16NC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6ND拉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是8N,滑轮重1N,则() 这是一道选择题,拜托了A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5NB拉力F的大小为16N,物重G的大小为16NC拉力F的大小为8N,物重G的大小为16ND拉力F的大小为16N,物重G的大小为15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滑轮计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