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数学学科教学数学考研的育人功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章节习题:小学数学学科知识
第二章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1952年,我国颁布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确立了直观几何知识在我国小学算术课程中的地位。《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2.A【解析】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是我国第一部把小学算术课程拓展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大纲。它第一次从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3.C【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4.B【解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5.A【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6.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7.D【解析】《课程标准》统筹考虑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课程总目标和学段总目标都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的。8.B【解析】祖冲之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9.A【解析】由李淳风等人审定并注释了汉朝以来的十部算经,统称为《算经十书》,它是我国国家审定数学教科书的开端。10.B【解析】因为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所以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b。11.B【解析】众数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是指对一组数进行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从题中观察可得8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对该组数字进行排序(从小到大)为:7、8、8、8、9、9、10、10,中间两个数是8和9,所以其中位数是(8+9)÷2,即8.5。12.B【解析】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加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作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作小数部分。13.D【解析】矩形是一种平面图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而且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14.A【解析】通常加热到100℃,水沸腾是必然事件;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是不确定事件;明天会下雨是不确定事件;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恰好遇到红灯是不确定事件。15.C【解析】小学数学以探索为主线,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16.A【解析】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二、材料分析题1.【参考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做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2.【参考答案】该案例适用于第二学段的各个年级,要求可以不同。可以分小组活动,分工调查关键数据(如调查学校到北京的距离,如果是北京的学校就要改变长跑的目的地,比如,可以把目的地改为延安),学生分组集体讨论后,可以制订一个计划,自主提出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长跑方案”,比如,可以给男、女生提出不同的日跑量,提出哪一天跑到“中途某一个城市”,等等。因此,这是一个灵活的开放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不同方案,同学之间评价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3.【参考答案】(1)两位教师的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2)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平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三、教学设计题1.【参考答案】(1)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发展智慧。教学目标:①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③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举出实际例子。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我们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4.大观园这么好玩,请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5.学生回答(略)师:现在,我知道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师: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师:课的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我们一起从学校出发……3.【参考答案】(1)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的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运算能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快速、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上,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形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换上。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①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②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④加强练习,严格训练。(2)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妈妈要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l2块钱。妈妈买了15斤,妈妈带了200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学生好奇、好学的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测来获得答案,从而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4.【参考答案】(1)解法1为正向思维,解法2为反向思维。(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是转化。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为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的具体表现。运用转化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其关键是要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回顾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转化的含义。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和转化技巧。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成功的体验。(4)创设情境,揭示“转化”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的开始,我先跟学生讲了一个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助手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计算灯泡的体积,也没有算出来,爱迪生能很快地算出来,让学生猜一猜爱迪生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小结:把灯泡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作“转化”。【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推荐: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不过免费重学!赶紧报名吧!交流区(点图快速加群):(教师群:)微信号:lxhlxh233
移动端/互动交流强化学科教学育人功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强化学科教学育人功能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您现在的位置: >
海派文化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主题教研活动实施强而有力——教育部在沪举办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暨上海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活动到场的各级领导干部
& & & 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暨上海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教育部、各省市以及上海市静安区代表8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 & & 上海的数学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今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上海召开了数学教育改革经验的交流会,总结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探讨交流我国中小学数学的改革方向和推进策略;再次在上海举行研讨和观摩会,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上海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教研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介绍说,上海已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二期课改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率先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形成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建设强有力的教研教师队伍,是上海的数学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三大“法宝”。
&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总结上海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时认为,上海首先坚持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体现数学学科本质,不断丰富数学基本内涵,由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拓展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充分发掘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次是聚焦了课堂教学,在规范与创新的循环当中,持续地改进教学,在形成了教学规范的同时,注重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完善学习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是大力推动教研工作的转型,坚持以校为本、完善机制、传播经验,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平台、促进发展,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教研员的决策方面实现了全面转型;最后是转变教育教学的评价观念,攻坚克难突破评价的瓶颈,以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一致性为指导,积极推进指向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正面导向的作用。
& &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对基础教育数学改革提出希望: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学科育人;要强化课程改革机制的完善。
& & &&当天的活动在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上海市风华中学三个会场同步展示。
& & & 小学——课堂处处可见数学核心素养
& & &&在小学分会场,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数学教师陈铸辉和李雯分别上了两堂小学数学展示课,主题为《平行四边形》和《奇数与偶数》。两位教师均通过情境设计、动手操作,以及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来贴近学生的认知风格。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的李雯老师授课
& & &&课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姚剑强介绍了上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经验:持之以恒,聚焦课堂,在规范和创新的循环中持续改进教学,围绕基础、过程、方式,抓规范,抓创新。核心特点包括育人为本、遵循规律、因材施教。
& & &&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在点评陈铸辉的课时认为,这堂课体现了上海的一些特色,目标和过程都非常清楚。其一是核心素养怎么落实在课堂上,核心素养好像比较抽象,但陈老师做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数学活动经验来落实;二是抓住了数学的本质,陈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发现图形间的关系,这对逻辑推理的要求是较高的,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数学的本质;三是数学学科中的德育要素如何去体现?这堂课做了很好的探索,课堂中充满了德育的要素,包括了对理性思维的培养、对数学文化的感受等;四是这堂课上学生和学生的互动被很好得体现出来了。陈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和质疑,学生之间的讨论能够进行起来,这点非常不错。
& & &&对李雯的《奇数与偶数》课,孔企平教授对这堂课“基于生活经验”和“设计情境”印象深刻。特别是设计情境,一开始是剧院看戏,设计得非常好,从生活实践中引出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兴趣,接下来“谁能够获得大奖”引出了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接下来的三个数学命题。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体现了数学知识不仅是生成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成问题。最后,同学们相互赠送贺卡的例子,反映出数学周密性,“一个同学回送了怎么办,两个同学回送了怎么办?”正是这些开放式问题,成为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非常重要的方法。
& & &&在《奇数与偶数》课后的主题教研环节,来自静安区的教师们就“怎样促进儿童的数学理解”展开讨论。教师们不仅对李雯老师的这堂课的设计特点做出肯定评价,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静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敏燕认为,老师的授课充分调动了生活经验,激活生活经验理解引进数学概念有其必要性,并且,通过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也是值得借鉴的。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点评道:什么是理解?理解作为一个过程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直至揭示其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理解是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理论和概念的能力。因此,促进儿童数学理解的有三条基本路径,分别是依据已有知识、激活生活经验、借助几何直观。
& & &&北京市教科院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表示,这次来上海观摩课堂教学,主要就是为了了解上海老师为什么教得好,特别是想看看上海教师教研讨论的过程。教师打造一堂成功的课,其中的教研过程是自己最为期待的。在刚才的主题教研活动中,参与的教师都没有事先准备发言主题,而是在现场直接对整堂课做出反思,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令他印象深刻。
& & &&孔企平教授说,主题教研活动在上海推广的力度非常大,讨论过程中要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其核心就是直面问题,因此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主题教研:反思,互动,总结。孔企平认为教研最重要的是三件事:肯定优点,看到不足,找到解决方案。其中,改进是重要的,反思是必要的。在主题教研当中,交流一定是双向的,必须是互动讨论,有时候还会有些争论,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上海的主题教研活动在这些方面做的很不错。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姚剑强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经验&
& & &&初中——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
& & &&初中分会场设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来自该校的樊允朴和吴海燕两位老师为学生们上了《可以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漫谈“出入相补原理”》。
& & &&樊老师以一道京沪高铁为背景的应用题引入,学生很快就投入了问题解决的探索与尝试中。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学生既获得了分式方程的定义,又初步体会了将分式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转化思想。
& & &&吴海燕的课上共有三组学生做现场汇报,每组学生都由代表上台对各自的展示内容开展了具体的讲解和说明,台下其他学生也通过提问与汇报人互动。整个讲解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频频,内容有趣精彩。课后的自评环节,吴海燕老师围绕“把发展留给学生,把创新留给老师”的主题介绍她的备课思路:一是注重挖掘阅读课不可替代的数学价值。虽然阅读课的教学不做刚性要求,但是用好阅读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的数学阅读变成数学审美的过程;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这节课以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教师只做相应的点评及把控。在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却并不简单,需要设计学习单,将学生按兴趣分组,从倾听出发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以及优化小组讨论流程把控细节;三是重构教学目标与评价。基于阅读课和常规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不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转变,以及优化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刘达做了“上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刘老师从落实基础、丰富经历、重视育人和强调规范四个方面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成果和实践思考做了简要的介绍。落实基础,主要体现在挖掘基础内涵,加强变式研究;丰富经历,主要体现在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习方式。在重视育人方面,刘老师则引用了史宁中教授曾提出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作为价值导向。强调规范,则主要体现在对于备课、上课、作业、指导和评价等五个重要环节的系统优化以及标准、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上。刘老师还借用流行语,以学生的问题去哪儿了?教师的点拨去哪儿了?思维的品质去哪儿了?育人的功能去哪儿了?等四个“去哪儿了”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框架,引发了听众的共鸣。
▲风华初级中学的吴海燕老师授课
& & &&在专家点评环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根初老师点评指出,所谓的海派数学课堂的特点,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有层次地推进教学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展开各种尝试及探索。对于樊允朴老师的展示课,黄根初老师认为,首先课上的很有趣,从一道应用题关联到教学的知识点,和现实接近,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课堂上樊老师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水到渠成地形成新的概念;第三,樊老师设计的针对难点问题的小组讨论,这是上海数学教学比较强调的课堂对话的形式之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刘达介绍主题教研活动
& & &&高中——不忘概念方能真正理解数学
& & &&上海市风华中学是此次活动的高中分会场。风华中学陈志良和顾镭两位教师分别上了数学概念课《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高三复习课《曲线方程观点下的直线方程复习》。两名教师不约而同将课堂焦点落在数学概念上,强调问题驱动和概念掌握,显示出上海高中数学教学重视推理和逻辑培养,以及对当下重解题技巧、轻概念巩固的纠偏。课后,陈志良老师与风华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陈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风华中学问题驱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顾镭则进行了自评,总结了这堂复习课在设计上加强“理解”、注重“表达”、突出“评价”的特点,尝试摆脱传统复习课强调练习的束缚,探索了在复习中强化概念理解的风格。
▲风华中学的顾镭老师授课
&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详细介绍了上海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具体有三方面认识,一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主要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引起和保持,提供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提问、质疑、讨论、交流、反思、总结的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 & &&二是对教学方式的认识。数学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定教学方式的因素包括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学科特点;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的风格和特长。教师要把把教学视为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基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成功的教学常常是多种方式结合运用、恰当配合。
& & &&三是对数学过程教学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是课程目标内容,也是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现基本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原理的归纳和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数学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黄华老师认为,抓好基础、重视基础是上海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上讲究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黄华老师认为,抓好基础、重视基础是上海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上讲究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
&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泠沅认为,展示课很好地呈现了上海数学教学某些方面的特征,例如问题驱动,强调概念掌握;驱动比较有层次,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教学语言比较精准,能转化为学生比较积极的反应。同时,教师从具体生活角度来形式化抽象,有数有图,还是用了迁移方式让学生接受,注重学生的理解,效果比较直观,显示出教师比较深厚的教学功底。
& &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点评表示,海派数学的教学特点,就是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现在有些教师上数学课不教概念,不重技能,只注重解题技巧。这样的教学不能把握数学本质,学生也不能真正掌握数学,最终反而不利于考试。史宁中说,希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简单且能引发思考,要抓住本质且能有效拓展。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介绍高中数学改革经验
& & &&揭开上海数学教研的奥秘
& & &&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教师而言,本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亲自看一看上海数学教研究竟是如何开展,教研活动中大家都谈些什么,得出怎样的结论。为此,三个分会场分别呈现了三场主题教研活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位教研员也对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上海数学教研的奥秘,在全国教师面前逐渐露出真容。
&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姚剑强介绍了主题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实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上海市数学学科教研正在按照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要求,积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研究领域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研究;研究方法从基于经验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研究路径从“自上而下”培训式路径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与式路径;研究起点从“理论验证式”教学研究转向“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教研员角色从个人权威转变为“合作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
& & &&初中数学教研员刘达介绍说,上海从2011年起形成了主题教研的模式,通过每年对一个主题的挖掘和持续的实践来形成经验。回顾这些年教研活动主题关键词的变化,总结得出数学阅读是问题驱动,数学交流表达是明确的抓手,通过聚焦课堂产生对话理解,并抓住“学科育人价值”这一课程育人核心。刘达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和教材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感受分享同学的见解与交流的喜悦。
& & &&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介绍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对教研工作提出的四方面新要求,即教研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基于标准”观念,使其成为教研话语体系的关键词;教研工作要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加重视引导社会对立德树人形成教育共识;教研工作要下移重心,着力解决“理念好、落地难”的问题;教研工作要从纵向(系统回顾历史)、横向(广泛国际比较)、内向(深入分析现状)三个视角聚焦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说点什么吧……
新闻热词榜
数据加载中……
厉害了word大浦东!
且不说昨晚阿联扔鞋是演了一出戏还是演了一出戏。在篮球场上,其实有...
近日,浦东一名七旬阿婆在公交车站候车时遭遇“顺手牵羊”,一转身,...
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学科教学改进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