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村正式秧歌队队

下田躬行强村富民 _ 东方财富网()
下田躬行强村富民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东营市地税局包村工作组人员在蔬菜大棚了解生产情况  去年6月14日,东营市的150个农村社区和村庄,进驻了228位“新村民”。这是东营市第十七批市直机关下派帮扶农村的机关干部,来自东营市120个市直单位。他们离开办公室走出高楼深院,卷起裤脚走进田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强村富民。  进村一年来,他们围绕创建生态文明乡村、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铺下身子抓党建强班子、抓产业上项目、惠民生造福祉,实践“帮民富、解民忧、利民生、保民安”,用栉风沐雨的黑脸膛诠释了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  扎根农村提高强村富民本领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这批驻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他们进村伊始,就把强班子、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  张健是东营市委宣传部派驻利津县前崔村的“第一书记”,经过在村里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体会良多。他说,实现所包村庄的根本变化关键在人,关键在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把人的思想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硬支撑,就能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激发村子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进村后,他着力从抓支部班子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帮扶活动,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到了致富门路,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新局面。  抓党建、强班子,各包村组的干部们都不遗余力。在帮扶工作中,包村干部与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升致富带富、治村管村能力。  几个月来,各包村组结合实际,选拔了一批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充实到村“两委”,150个帮扶的村都建起了强有力的班子,村庄发展有了“领头羊”。  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重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同样重要。这批所帮扶的村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大多是空壳村。  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就成为这批机关干部包村帮扶的重点工作之一。帮扶各个村的机关干部无不绞尽脑汁开展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各包村工作队都已经确定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项目,并着手实施,很多村已初见成效。  东营电力公司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所帮扶的村成立了一个劳务服务公司,利用村支书是一名有技术的电工这一优势,承接电器安装维修等工程,成为村集体一个有了稳定收入的村级企业。市海洋与渔业局选派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的“第一书记”黄学东,利用村里通过上农下渔模式开发,形成台田1500亩、养殖池塘2000多亩的资源,发挥部门技术优势,指导村里养殖南美白对虾、淡水鱼等水产品,投资60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1000立方水体育苗车间一栋,并与福建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育苗生产。去年,繁育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近3亿尾,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派驻村多半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村财收入,具备了“造血功能”的村财,对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保障村民切身利益,促进村里各项工作推进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包村帮扶重在强村富民,而强村富民特别是让村民尽快发家致富,需要产业带动,于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高投入、上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包村干部们为之殚精竭虑的中心工作。  在东营市地税局帮扶的利津县和平村的西边,流转的32亩地上建起了8个高标准的大棚,大棚项目预计投资120万元,全部由市地税局投资,8个高端鸳鸯棚,南向棚种植高端蔬菜水果,北向棚种植蘑菇菌类,单棚年产值预计达到15万元。通过8个高端棚的实验性种植及后期推广,带动整个大棚种植业向高效化、高收入方向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带动。  据统计,包村干部确定的产业项目大都实施或着手准备实施,这些产业项目成为这些村子长足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产业上项目,需要较好的生产生活设施,而所包扶的农村大多设施陈旧、条件差,包村干部都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位于东营区龙居镇老镇政府驻地的龙西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脏乱差情况较为突出,东营市环保局驻村“第一书记”郭东波,把改善村庄环境作为引进项目促进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的总体目标,着手硬化因德大铁路拆迁建设的新区块和为孤寡老人建设的安居房的土路及其他村庄道路,共计投入70余万元。目前,很多包村干部为所包村庄协调资金上百万元,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大大改观。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干部认识到,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必须要提高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和实用技术水平。  工作二队的河口区义和镇三合村、薄家村、梁家村的帮扶干部邀请理财专家给广大村民讲授贷款、理财、知识;市物价局帮扶干部组织薛家村“两委”及部分党员、葡萄种植大户等28人,赴北京 、河北昌黎实地参观学习,让他们学习实际操作的经验技术。通过开展生态养殖、绿色种植、家政服务、金融知识等专题培训,进一步增长了农民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  此外,工作队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帮助所帮扶村建设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市畜牧局驻庐山社区“第一书记”以“道德讲堂”为阵地,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建设,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市国土局驻东水村干部购置了乐器和各民族的舞蹈服装,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蹈队、舞龙队和乡村庄户剧团,代表广饶县参加了东营市民间文化汇演获一等奖。  睡着硬床板拉近干群距离  包村帮扶,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村民,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需要问计于民,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取信于民,这是包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应有之义。  东营市发改委驻盐窝镇新合北村帮扶干部田国海,在进村之初,苦苦找不到工作突破口。一天,他信步向滩区走去,边走边想帮扶的事,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户养殖户门前。一问男主人才知道是一名老党员,通过了解得知,老人已养殖绵羊3年,这期养了400只羊,效益可观。走在回驻地的路上,饲养成本、规模化养殖、合作社销售、风险防范等几个词在田国海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产业帮扶的思路渐渐形成。  搞调研,摸情况,定规划,找项目,根据群众的意愿,集思广益,成为广大包村干部工作常态和思想源泉。  思路既定,包村干部铺下身子,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用辛苦换取群众满意。  田国海给我们讲述了他和群众一起排涝的事。去年雨季里,村子的地里庄稼积水,生产路上变成一片沼泽,部分大棚进水。他通知村支部书记召集党员群众,与大家一起展开了排涝工作。经过了解得知,造成附近几个村排水难的主要原因是沿黄泄洪渠被个别村承包给了村民搞养殖,泄洪渠成了死水湖。他跑前跑后找镇上和相关村协调,终于解决了问题。  “作为民政干部,始终要把民生放在心上。”东营市民政局驻东营区东隋村的包村干部赵国际说。  今年44岁的隋桂兰是东隋村的一个困难村民,有一儿一女,30多岁时,丈夫出意外不幸去世。“她自己拉扯着两个孩子十几年,因为要管孩子,只能靠种地养家。”赵国际说,2011年隋桂兰的家庭人均收入只有1800元,非常贫困。  隋桂兰说,“去年赵书记给申请了两次救助金,一共6000元,今年又申请了1000元,对我们家的帮助很大。”  这仅是赵国际帮扶村民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赵国际协调民政部门,为东隋村的8户患重病的低保户申请康复救助资金2.8万元等。  他在调查中发现,村里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48名,占全村总人口的19%,属于标准的老龄化村居。去年10月份,他将这一农村养老的现状向市民政局党组和牛庄镇党委做了汇报,利用国家给养老机构的各项政策,投资60万元建设 “东隋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村里的老年人白天去养老,晚上回家住。  许多包村干部感慨地说:“深入群众问计于民,听取民声化解难题,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群众认可,虽然睡觉的床板硬了,但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汗流多了,与群众更贴心了。”
(责任编辑:DF127)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当前位置:&>&
东营义和镇薄家村秧歌起舞 欢庆元宵佳节很热闹
&&& 作者:陈海涛&& 来源:大众网综合
关键词: 东营;薄家村;秧歌舞;排练;河口区;视觉盛宴
[提要]连日来,河口区义和镇薄家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该村秧歌队正在排练由100多名队人组成的秧歌舞《圆梦》。为欢庆元宵佳节,该村专门从河口区文体广新局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吕新江排练了大型秧歌舞,突出了“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的主题。
  排练现场
  大众网东营3月3日讯 连日来,河口区义和镇薄家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该村秧歌队正在排练由100多名队人组成的秧歌舞《圆梦》。
  为欢庆元宵佳节,该村专门从河口区文体广新局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吕新江排练了大型秧歌舞,突出了“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的主题。
  据该村支部委员路永明介绍,薄家村秧歌将于正月十四代表义和镇参加全区油地军港闹元宵大联欢活动,正月十五将代表河口区参加全市闹元宵活动,届时该村秧歌队将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责任编辑:王真真
新闻热线: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5号(大众日报社东营分社)112室 邮编:257091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义和镇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市区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义和文化产业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今后三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幸福大镇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义和基本建成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设施基本完善、文化产业初显成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美丽、文明、幸福城镇。
  2、发展目标:着力解决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文化人才三大问题,建立起科学、规范、有序的文化管理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发展均衡、服务优质、广泛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15分钟文化圈&;文化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人均拥有文化设施面积、体育设施人均拥有量位于全区前列;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好&红色教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义和庄大集文化&三大文化活动品牌和&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义和镇历史文化展馆、镇区文体健身广场&三大文化阵地;完成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并有序推进;文化在区域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现,文化形象得到进一步展示和提升。
  二、今后三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3、深化全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征集、讨论、提炼,形成义和新一轮发展的精神导语,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形成合力。加强&四德&工程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深化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完善镇级农民学校功能,进一步完善镇、村(社区)二级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新增注册志愿者500人。三年内志愿者服务点达10个,并形成服务品牌。
  4、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化文明系列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企业)单位和&和谐家庭&系列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城乡社区携手创建&活动,三年内完成全国文明镇创建目标,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村)2个,市级文明单位(村)5个,以及一批区级文明单位(村)、文明社区。建立文明系列创建考核机制、奖励机制。
  5、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城镇化规划及功能布局,三年中新(改)建3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013年建成颐和社区文体中心,2014年完成仁韩社区文体中心建设,2015年完成第三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并达到省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功能布局要求。
  6、加大公益性文体设施投入。2013年前建成义和镇颐和文化健身广场,并达到省级示范点标准。完善中心学校少年宫建设及功能、义和镇历史文化展馆、义和镇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
  7、实施村(社区)标准化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好村(社区)标准化文化设施达标工程,全镇重点村(社区)小康书屋、电子阅览室、健身广场等文体活动阵地建设,重点村(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室内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8、打造文体活动品牌。打造广场舞、腰鼓、秧歌、高跷、乒乓球五大文体活动品牌。普及乒乓操、广场舞运动,普及率在中老年和青少年中均达到70%以上。丰富唢呐、秧歌等各类特色文化。
  9、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一年一届的群众文化艺术节、阅读节、全民健身月活动,组织两年一届的少儿文化艺术节、团队展示月、创作节目文艺会演等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每年组织文化下乡不少于10场,免费电影不少于150场,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达10场次 。
  10、推进团队建设。重点培育扶持好梦圆艺术团、蔡氏兄妹艺术团、农家乐艺术团、东北村和东南村广场舞健身队,出精品、育人才。新建义和庄业余剧团(东北村)1个,王集村秧歌队、三合村秧歌队、薄家村秧歌队、梁家村秧歌队4支,并在河口形成一定的知名度。继续提高业余文体团队的组建率,形成骨干队伍5&6支。三年内,全镇文体骨干成员达到 人,每个社区建有2支以上文体队伍,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组织企业业余团队不少于2支。
  11、加强文艺精品创作。2013年完成镇文联组建工作。2013年内出版《义和镇志》一书,2013年上半年建成义和镇历史文化展馆、颐和文化健身广场文化墙及孔子雕像,并对外开放。年内组织舞台剧《义和庄惨案》巡演2次。
  12、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三年内申报3项(腰鼓、秧歌、凉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成腰鼓、唢呐2个特色民间文艺阵地。
  13、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确定2013年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年&,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办实事品牌。完成镇、片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
  14、切实维护低收入群众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施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众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要,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活动。
  15、规划发展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方向、项目推进、保障措施,精心整合申丰农庄、博丰菜业、大山西瓜基地、义和农庄、锦绣园生态农业区、小围子红薯基地、梁家苹果基地、北大屋葡萄基地、西韩无花果基地等生态园资源,打通沿西黄河故道产业路,重点培育扶持西黄河故道特色旅游文化休闲区。
  三、今后三年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6、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实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明确综治、文化、公安、工商、卫生、通讯公司等成员单位职责,加大联合执法整治力度。
  17、扩大文化宣传和交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立文化、体育交流机制,做好文化推介工作,提高文化影响力。逐步引进外来优秀文化,定期邀请优秀团队演出节目。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主动与特色文化乡镇建立文化友好协作关系,交流文化信息,共享文化成果。
  18、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文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党委、政府半年一次专题研究文化建设工作,完善政府主要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文化工作合力,切实把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
  19、加大资金投入。镇级文化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向上级争取文化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并及时拨付。
  20、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进行培训,三年内轮训率达到100%,力争引进专业对口人员1&2名,建立文化实习基地1个,建立文化指导员队伍,村和社区及业余团队指导员配备率达80%以上。
  中共义和镇委员会
义和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Email 推荐】东营河口区义和镇闹元宵活动异彩纷呈
关键词:河口区 东营 元宵节 闹元宵
[提要]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连日来,义和镇处处欢歌笑语,富裕起来的农民用扭秧歌、舞狮子等表演形式,来欢庆元宵佳节。
  东营3月5日讯(记者 陈海涛 通讯员 吴吉新 张猛)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连日来,义和镇处处欢歌笑语,富裕起来的农民用扭秧歌、舞狮子等表演形式,来欢庆元宵佳节。  为欢庆元宵佳节,该镇王集、东北、东南、寿光等村的秧歌队、舞狮队、高跷队,早早行动起来,排练起了元宵节的节目,在本村和周边村庄进行巡回演出。薄家村秧歌队专门排练了由120人组成的大型秧歌舞《圆梦》,突出了全镇&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的主题。由荣鑫化工等企业舞狮队的精彩表演,引得在场观众拍手叫好、掌声不断。整个元宵期间,全镇共有9支表演队伍活跃在全镇各村进行表演,大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林月梅、李亦婧]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秧歌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