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女排冠军奖牌怎么做价值

媒评:金牌要以高贵方式获得 女排夺冠带来无限荣耀_排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媒评:金牌要以高贵方式获得 女排夺冠带来无限荣耀
中国女排奥运夺冠
  闭幕了,中国代表团以26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三位,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中国代表团最差战绩。这也为国人提供了一次反思的机会,过去“唯金牌论”的观点正在动摇,取而代之的,则是“金牌无所谓论”。对此,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唯金牌论”和“金牌无所谓论”都是错误的。
  首先要说,我同意刘鹏局长的观点,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是有问题的。也许有人要问,这不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吗?要么金牌重要,要么金牌不重要,难道还有第三种可能吗?其实女排夺冠,就向我们展示了第三种可能:金牌很重要,而取得金牌的过程更重要。
  为什么说唯金牌论是错误的,我想问题就出在这个“唯”字上了。这种观点把夺取金牌作为了唯一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唯一的目标,我们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只要能够获得金牌,一切都可以原谅。无论这个手段是什么,是非人化的残酷训练,还是为了提高成绩服用兴奋剂,又或者是各种让球、消极比赛……金牌被赋予了很多本不应该由体育承担的宏大使命和利益诉求,而这个结果导向,又让实现它的手段变得激进而又残酷。
  举个具体例子,在上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双选手于洋和王晓理为了避免和另一对中国选手提前相遇,而在赛场上中消极比赛,最终被取消参赛资格。
  毫无疑问,运动员的行为是管理团队从力保金牌的大局考虑作出的选择,这选择显然违背了公平竞赛原则。但这件事事后没有任何人被追究,因为羽毛球队包揽五金的壮举掩盖了这一切。在这之前,羽毛球队也有让球事件,这让李永波成为了极具争议的主教练。这种争议,也延续到了这届奥运会。
  在央视的一次访谈中,李永波坦言:“在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的标准。”那我想潜台词就是,所有人都可以为这个“唯一”牺牲。这就是唯金牌论的问题所在,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都是被扭曲的,被玷污的。
  那么当我们认清了唯金牌论的本质,我们又该对金牌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无所谓吗?我恐怕不能同意这一观点,因为金牌有所谓啊。我们当然应该剥离掉那些强加于体育的精神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竞技体育本身的价值。我们来到奥运赛场不是做旁观者来的,是来夺取金牌的。竞技体育的价值,就是对抗,就是竞争,就是赢得荣誉。可以说,争强好胜是人类的本性,这个过程中,凝结了勇气、毅力、团结等等人性力量,这是人类能够不断挑战自然走到今天的根本所在。
  法国人顾拜旦之所以创建奥运会,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当年法国青少年那种普遍软弱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他希望通过奥运会重新召唤古希腊文明所讴歌的那种健美体魄和阳刚气质。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它试图重建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人类精神与价值。说到这里,也许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国人眼中,一枚女排金牌胜过了人间无数。因为那不仅仅是一枚金牌,在通往金牌的路上,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有干净、公平的竞赛原则,有家国一体的朴素情感,还有早已被平庸生活消磨掉的欢乐与荣耀。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金牌,金牌不是无所谓的,但它需要以一种高贵的方式获得。
  所以,反思金牌至上和追逐体育之美,本就不是一对矛盾,理智与情感完全可以一起在我们心中激荡。就像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所言:“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居于超验之所。我们甚至不可能完全懂得它的意义。狄奥提玛正确地敦促我们朝向美好,朝向更高的事物,但没有人会永远定居在阿尔卑斯山顶,我们将每天回到山下。经历了对事物真谛的顿悟,写下了一首诗歌之后,我们会去厨房,决定晚饭吃什么;然后我们会拆开附有电话账单的信封。我们将不断从灵感的柏拉图转到明智的亚里斯多德,否则等在上面的会是疯狂,等在下面的会是厌倦。” 本报评论员 牛角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中国女排太棒了,不怕输的人才能赢得漂亮!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 伊索资讯站
中国女排太棒了,不怕输的人才能赢得漂亮!
导读: 北京时间17日上午,里约奥运1/4决赛,中国女排实现大逆转,击败了两届奥运的卫冕冠军巴西队!中国女排再次挺进奥运4强,8年来逢巴西不胜的魔咒被打破!
而在北京时间19号上午的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1的神速拿下了荷兰队。
回顾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行:五战三负,小组第四,跟巴西那场几乎…
北京时间17日上午,里约奥运1/4决赛,中国女排实现大逆转,击败了两届奥运的卫冕冠军巴西队!中国女排再次挺进奥运4强,8年来逢巴西不胜的魔咒被打破!而在北京时间19号上午的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1的神速拿下了荷兰队。回顾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行:五战三负,小组第四,跟巴西那场几乎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女排注定是个让人热泪盈眶的存在,这真的太不容易了啊!在赢得巴西队之后,郎平也是和姑娘们挨个拥抱:赛后,郎平接受采访,说了一句话:“打好每个球,今天我们没想太多,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if 姐认为这就是新女排精神,不想比赛结果,只是打好眼前的每一个球。▼中国女排:活生生的50后和90后 我们享受比赛,不纠结输赢自北京奥运后,中国女排历经了3次更换主教练,打法变来变去,在伦敦奥运会更是输给了此前的手下败将日本队,遭遇了12年来首次无缘半决赛的低谷。而在2013年,郎平却宣布第二次挂帅中国女排,惊呆了国人。不仅因为当时中国女排的低迷,还因为她早前已经摘除全部髌骨,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还有严重腰伤,双胯一边做过一次手术……这样的身体条件,其实并不适合再做国家教练。郎平自己也说:“做这个决定很不容易,应该是我职业生涯最纠结的事儿。”但到底是祖国需要她,她还是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而她在一次采访里表示:“老女排的这一批球员,还站在一线的只有我了。而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排球情结。”▲她说自己也不可能再教一个十年了,能把一线执教献给国家,也是应该的。郎平的神奇,就在于她敢——既然目标是世界冠军,那来次大换血又何妨?有什么好怕的?果断的,郎平就把队员换了她认为“更活泼、更聪明也更有激情”的90后甚至95后球员。她说:“既然选择了执教中国女排,那么我就定下目标,做好哪怕失败的准备。”在2015年5月,她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同年9月,中国女排一报之前输给日本的仇,在世界杯决赛中以3:1胜出,重夺世界冠军。而在本届里约奥运上,郎平说:“我们一直做运动员的工作,她们太年轻,摆正不了位置,没经历过这些。我一直在等待她们打个翻身仗,今天其实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不能表现出来,那就是遗憾。”▲没看比赛的小伙伴们,感受一下对巴西这么猛的攻势……但值得高兴的是,姑娘们表现出来了,开始了2:2的追平,最终以3:2扭转了之前对巴西的18连败。▲在还是2:2的时候,巴西队教练的小孙子就已经开了忍不住落泪。▲在中国女排险胜后那一刻,不仅巴西女排哭了,中国女排更是泪奔啊。就连一向淡定的郎平,在得知晋级后也激动到不行!▲跟自家姑娘们拥抱那一刻更是眼含泪光。于是在后期接受采访时,我们活捉了一只哭花了眼的“铁榔头”。▲其实郎平面对记者时,她已经有点说不出话来了……不过郎平在赢得巴西队后,还是说了句特别霸气的话:“在本届奥运会刚开始犯了错误后,今天我们证明了团队的实力。我们已无所畏惧。”因此,在对战荷兰时,抛开了思想包袱的中国女排,就像是解除了体内洪荒之力的封印——这次女排的强势回归,姐认为,比起技术,更多靠的更多是意志和心态。看看女排姑娘们的赛后日常就知道。郎平一直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所以,别看女排姑娘场上那么猛,场下却是喜欢上网、晒自拍,颜值还不低的美少女。▲一言不合就卖萌▲白富美队长、主攻手惠若琪▲95年出生的十头身美女张常宁▲96年出生,中国排坛女第一高(1.99m)袁心玥不仅如此,为了给姑娘们减压,郎妈甚至还会陪她们去香港血拼……▲看来女同胞们对买买买都不能免俗啊。所以说,if 姐觉得这支队伍除了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这一切都与郎妈对中国女排姑娘的教育有关。▼郎平:掌握自己人生的中国女排灵魂人物中国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这个世界女排的传奇,中国女排的灵魂人物,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这个年轻的女排明星惊讶和折服。▲在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郎平与中国女排一起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奖台。随着郎平的绽放,中国女排迎来了“黄金年代”,一口气实现了五连冠:▲1982年:第9届世界排球竞标赛冠军;▲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女排冠军;▲1985年:第4届世界杯女排冠军;1986年: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当时对于中国来说正是需要英雄的年代,所以女排成了全民的英雄,而“铁榔头”的称号也是在那之后传开的。铁榔头的洒脱人生然而,第一个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排球事业达到顶峰时,她选择了退役,去留学,直到1995年才被召回国执教中国女排。而在她离开的这9年间,中国女排从1986年的世锦赛冠军,掉到了1994年的第八。在祖国需要她的时候,她回来了。中国队也在她的调教下,在世界大赛上夺得两次亚军、一次季军。但其实,在1995年的时候,郎平正经历着感情的创伤,因为她需要回国,她选择和另一半分手。▲在感情上,这位铁榔头也展现了她坚强的一面, 不拖泥带水,把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事情上。1996年,奥运会国际排联把当年最佳教练颁给了郎平。第二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那一年,郎平辞职了,说中国女排现在已经不那么需要她了,而她人生中还有许多别的事情要完成。在之后的时间里,她执教意大利队,拿到意大利联赛和欧洲杯赛所有的冠军;执掌美国女排,把美国队带到了2007年世界杯第三名,以及北京奥运会上的银牌。而第三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在事业风生水起时,又辞职回了家,陪伴自己的女儿白浪,她说 “得世界冠军的机会很多,而女儿只有一个。”▲受她影响,1991年出生的白浪,从14岁开始打排球,并且还入选了美国少年队,成为主力 。▲不仅如此,在她的陪伴下,白浪还考取了斯坦福大学,并顺利毕业。是铁榔头,更是好郎妈拿过N个世界冠军,也看过世界的郎平,在面对自己挑的90 & 95后娘子军团时,也常常在教练与妈妈间玩角色扮演,严厉与温和都成了她的必备属性。在场上,她是严格的教练,遇到该亲自示范的一定会上场,哪怕后来要花上长时间做理疗恢复。然而面对这样一群美少女,曾经果敢杀伐的铁榔头也成了郎妈,“我现在的年龄比她们有些父母还大,我带她们就像是带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是一些18、19岁的队员,可不都是孩子吗?”“其实要说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由于在世界杯夺冠,在今年1月份举办的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整个女排也都是大丰收。▲最佳团队奖:中国女排▲最佳教练奖:郎平▲当郎妈牵着姑娘们一起走上台时,脸上的笑容仿佛在说:They are my girls!郎妈曾经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如今,中国女排仍旧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象征,但是在郎妈的呵护与包容下,女排姑娘们并没有完全的沦为比赛机器——作为精神创造者的女排,也同样需要更多呵护、关爱,而这个重要的滋养来源,就是郎平。彭凯平《优秀、好的和一般运动员的区别在哪里?女排精神的心理学解读》中写到:“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有天赋,更要有专注心、自主意识和迎接挑战与失败的积极态度。虽然一个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保姆型教练也许能让青少年运动员很早出成绩、拿奖牌,但不一定能保证这些人将成长为优秀运动员。因为优秀是在无数次的挑战、失败和磨难之后自然养成的一种心理素质。”▲虽然是个50后,但郎平却用90后的方式来教育她的姑娘们,没有给她们过多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我们希望之后看到更多放下精神枷锁去比赛的奥运健儿。▲我们不想再看到因为失误而与记者抱头痛哭的场景。▲也不想听到运动员获胜后,必须先说感谢国家感谢培养感谢教练,最后才能感谢自己的父母。最后,姐想说的是:真正的体育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运动员只是人生某段时期的角色,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家除了要学习女排的拼搏精神,更要学习她们享受比赛与生活的乐趣。反正,周日的决赛,不管结果如何姐觉得你们已经赢了!本文内容为if 微信公众号原创反正在哪儿也是乱花钱,不如来这里聪明买if 姐的App,有毒又有爱的种草机解决你所有买买买的难题~来吧!给if 姐一颗充满爱的赞~比金牌更闪亮的是女排精神
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女排3:1逆转女排,强势夺冠,这是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久违了,中国女排!为尊严而战,为梦想而战,金牌属于你,光荣属于你!多久没有盯着电视荧屏目不转睛?多久没有为一场球赛饱含热泪?昨天上午,中国女排让亿万观众重拾失落的记忆,重燃久违的激情。35年来,中国女排早就成为一种图腾,内化成国人浓得化不开的情结,12年的曲折,显得太久太久。作为中国体育的一面大旗,征战里约的中国女排满载期望前行。命运却在考验着中国女排,小组赛输了三场,以第四名身份艰难出线。于无声处听惊雷,就在不为人们看好的情况下,中国女排接连上演逆袭好戏:力克上届冠军、东道主队,拿下“苦主”队,完胜塞尔维亚女排,12年后重回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一定有一种精神支撑着中国女排,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中国女排。《感动中国》给荣膺2015年“年度感动人物”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颁奖词写道,“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这是郎平的传奇写照,又何尝不是女排精神?1/4决赛,中国女排战胜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后,郎平说:“我们一直在等待,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正是这种面对强敌不气馁、面对困难不弯腰、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气神,引领中国女排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演绎“王者归来”,重上层楼最高处。35年来,《广州日报》也一直跟随中国女排脚步,多次头版甚至整版报道中国女排比赛盛况。全媒体时代,仅仅8分钟,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就发出中国女排夺冠的深度报道!
比金牌更闪亮的是女排精神,比奥运金牌含金量更高的是“精神金牌”,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女排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没有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运动员如何实现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现实层面,其一,年轻运动员需要女排精神。本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是近三届奥运会最年轻的一届。年轻一代运动员有朝气、有活力、有想法,这是他们的长处,但也需要更多的考验、磨炼,从体能、技能到精神,从拼搏精神到团队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塑造,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其二,更多体育项目需要女排精神。在里约奥运会上,乒乓球、跳水、举重等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仍是中国代表团争金夺奖的主力军,但也受到了挑战,田径、男子足球等非优势项目仍在艰难跋涉,未见太大起色。一些体育项目并不缺钱,也不缺人,缺的恐怕就是女排精神。
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女排精神。1981年,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教练指导下,首夺世界杯冠军,“女排旋风”从体育界刮向社会,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产生过深刻影响。35年过去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大到简政放权、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小到房价调控、节能减排、交通整治等,面临诸多挑战。在涉险滩过深水的改革重任、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亟需不畏险阻、攻坚克难、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女排精神。
“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中国女排的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郎平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是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值得薪火相传。(练洪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女排夺冠 珍视超越金牌之上的价值
来源:综合
作者:京华时报 连海平
原标题:女排夺冠 珍视超越金牌之上的价值
  北京时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3:1逆转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这是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12年,等得太久了。当中国女排完成最后一击、完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那些一直被旅游照、鸡汤文、微商等占据的微信朋友圈也瞬间爆屏,满格正能量。35年来,中国女排早就成为一种象征,内化成国人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女排夺得的不过是中国代表团的第26枚金牌,但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它却是那枚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金牌。这不仅仅出于对女排的偏爱,更有一种超越金牌之上的价值。1/4决赛,中国女排战胜巴西队后,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女排运动员夺冠后接受央视采访也都不约而同提到女排精神。如果了解35年的女排奋斗史,也许就明白女排精神是什么、为何唯独女排能获此“殊荣”以及国人何以如此器重它。
  往事不远,仍可为鉴。1981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年头,一切都在摸索之中、起步阶段。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战绩为中国首次夺得三大球比赛的世界冠军。是夜,许多城市万人空巷,所有的激情和自豪感在这一刻喷薄而出。仍处于“世界包围之中”的中国,太需要这样一场集体的情绪宣泄与精神激励。事实也证明,女排精神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典型的精神特质,激励着亿万国人,不畏艰难险阻,朝着改革开放之路甩开膀子大干,杀出一条血路来。
  女排精神过时了吗?没有,体育事业发展仍需要它。客观讲,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老交替,年轻运动员唱主角。年轻一代运动员有个性、有活力,这是好事,但也有缺点,需要更多的考验与打磨,从体能、技能到精神,从拼搏精神到团队精神,都需要女排的精神附体。此外,一些传统弱势项目发展亦需要注入女排精神,比如男子足球,要钱有钱,要人有钱,就是成绩上不去,缺的不正是一股劲么?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女排精神。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带上高速发展之路,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普遍出现畏难情绪、懈怠情绪,甚至滋生享乐之风。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行政改革、经济转型、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社会治理等等领域,呈现复杂局面,多种挑战并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我们更需要不畏险阻、攻坚克难、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女排精神。此外,随着经济活动深入,投机取巧心理、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行为有抬头趋势,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女排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中国女排的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郎平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是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
  本报特约评论员连海平
(责任编辑:齐贺 UN656)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军奖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