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日宴会致辞致辞十六字

用心创造滤镜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14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毛泽东诗词讲解 十六字令',
blogAbstract:'毛泽东诗词讲解 十六字令\r\n
\r\n十六字令\r\n\r\n(三首)①\r\n\r\n年②\r\n\r\n其一\r\n\r\n山,\r\n快马加鞭未下鞍。\r\n惊回首,\r\n离天三尺三〔原注〕。\r\n\r\n其二\r\n\r\n山,\r\n倒海翻江卷巨澜③。\r\n奔腾急,\r\n万马战犹酣④。\r\n\r\n其三\r\n\r\n山,\r\n刺破青天锷未残⑤。\r\n天欲堕,\r\n赖以拄其间⑥。\r\n\r\n',
blogTag:'毛泽东诗词讲解,十六字令,赏析,山',
blogUrl:'blog/static/5',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6,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5',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1,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我当爸爸了,男孩 宝宝生日-16:28鄙人姓刘 宝宝光字辈 请大家帮忙取个好名_百度宝宝知道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中心,有十六个字说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你们讲儒家也好,什么也好,就是这里开始的。所以孔孟思想、老庄思想,统统从上古这里开始来的。
“人心惟危”,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最可怕了,后天的人心是很可怕的。
“道心惟微”,所谓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是“道”,儒释道三家最后所代表的,成佛是得“道”,道家成仙也是得“道”,这个道是什么“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中国文化这个“道”,道心是精微得不得了啊!
“惟精惟一”,他的方法是“精”跟“一”两个字。
“允执厥中”,做起来,实行中庸之道。
中国文化的道统,就是包括了儒家、道家,甚至于后来从印度进入的最高文化佛家都在内,原理就是我们祖先的传统十六个字(可以当咒子念)“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连大家喜欢学打坐啊,学密宗,学禅宗,学修身心的道理,大原则,都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
《南怀瑾讲演录》
-----------------------------
讲到圣贤,中国传统三代关于静定的修养。尧传给舜,舜传给禹,把国家交下来,这是公天下。大禹死前也想推位让国,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大禹死了以后,全国人民把他的儿子启推举出来,大禹以后从此变为家天下,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我们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三代以上主张的公天下,你看孔子、孟子,儒家、道家,随便哪一家,都是推崇公天下的。
尧、舜、禹三代除了传承国家政权以外,也传心法,这个心法就是我们说的修养,怎么样修心养性,也就是静定的道理,不要看到静定就认为是学佛修道,在中国文化中,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叫心法,由唐尧传给大舜,大舜传给大禹。他们传位的心法只有十六个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啊,世界上的人心是很危险的,人的心理有善恶,是相对的,不善则恶,所以说“人心惟危”。古文很简单,中国文字几千年保存下来,几个字就包涵了很多的内容。
“道心惟微”,你做皇帝要修养自己。做家长也同做皇帝一样,要先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心性的学问,太难了。“微”,你看不见摸不着的,自己的思想情绪太微妙了,这个微是代表微妙。等于印度释迦牟尼佛的佛经翻译过来,什么叫做微?“不可思议”,你不能想像,也不能讨论,我们这个心性的活动,这个思想情绪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在古文是那么简单的两句话,传位时就告诉继位的人:你注意哦,做国家的领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要找出自己修养中不可思议的那个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本身内在修养的工夫了,你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到。这个精字解释起来很难,你看到的是精神的精,但什么叫精?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同学们讲笑话,什么是精啊?吃了饭就精嘛,为什么?青字旁边一个米嘛,饭吃饱了就精了,这是小时候我们同学讲的笑话,因为精字很难解释。我们都晓得精细,这个讲起来容易明白,“惟精惟一”,修养方面是惟一,心性自己要专一,要是有一点不小心,我们这个心性就容易向恶,向坏的路上走。后来佛学传过来,古代禅师也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社会的环境、外界物质的诱惑,容易把我们自己清明自在的心性染污了,一个人学坏很容易,就是“染缘易就”。“道业难成”,自己回过来想求到惟精惟一这个修道的境界,很难成功,太难了。这是借用佛学的话,解释我们自己上古传统文化的“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不对,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相对的。譬如刚才我来以前,那位李老师给我唸一篇家长的报告,讲做善事、做事业的辛苦。其实,善与恶是相对的,我们没有智慧做事情,有时候因善因而得恶果,做善事变成很坏的结果;有时候无意做了一件不大对的事情,却有很好的结果。这个里头的道理太难了,作人处事,并不是一定说作好人就对了,那世界上好人都对了,坏人都不对了吗?不是这样。治理国家、作人做事、讲自己的修养,都很难,所以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把握中道。要治天下,有时候要用看似不善的方法来做,如何用看似不善的方法达到善的目的呢?这个是智慧了。
这四句心法就是尧传给舜,舜传给大禹的三代修养的口诀,出自《书经》里头的《大禹谟》,谟就是谋略,也就是现在国家重要的文告。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尧在传位的时候告诉舜,这是天命,不是他尧个人的意思。我们看这句话的内在意义,尧把帝位交给舜,既非自己的亲戚,又非朋友,更非他的子孙,这就是古代的“公天下”。他经过几十年,多少次试验,培养一个人,等到自己真的年纪老了,(根据历史记载,古人比我们活得长久。)百把岁了,于是禅让,表示不是个人私见。历史的精神,就在这里。
“允执其中”这句话也有问题来了。经书上有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里只引用了一句话,我们讲中国思想,儒家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都用这四句话。也可以说中国文化讲人的学问修养的中心,教育的中心,都在这里,也可以只说一个字“中”。
“人心惟危”,人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危险并不一定是杀人的危险。凡是人都有欲望,而欲望是一个总称,现代说的“好胜心”、“荣誉心”、“有希望”、“生活有意义”这些都是好事情,归纳起来都是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欲望问题。
这里我们说一个阿拉伯文化中的故事。中东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有一个伊斯兰教的老阿訇退休,在山里修道。有一天一位中东的国王,带一批人去打猎,这位国王射中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箭负伤,拚命地逃奔,逃到这位阿訇的身后,阿訇回头见这只麋鹿负伤,知道有猎人在后面追杀,就将宽大的袍襟把受伤的麋鹿掩盖起来,不久国王的一名部下,先追到阿訇的身前,不见了麋鹿,就问阿訇有没有看见,阿訇闭目修道,理也不理;这名部将问几次都是如此,就说要杀掉阿訇,阿訇张开眼睛请问部将是什么人?这名部将报告了国王的名号,阿訇说:你的国王是我的奴隶的奴隶,这位部将听了大光火,要把阿訇杀掉。这时国王正好赶到,问明原因后,转问阿訇知道不知道犯了罪。这位阿訇说事实上你是我的奴隶的奴隶。
国王说:你的奴隶又是谁?你讲得出来,可以无罪。阿訇说,你不要生气,坐下来慢慢听。我以前给欲望当奴隶,现在我修道了,已经懂了,再不会听欲望的指挥了,我可以指挥欲望,所以欲望变成了我的奴隶。而你虽然当国王,却充满了欲望,连一只麋鹿都不放过,可见你还是听欲望的指挥,做了欲望的奴隶,所以你是我奴隶的奴隶。这位国王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拜这位老阿訇为师,追随他学道了。这是伊斯兰教流传的故事,这也就是人心惟危的一个例子,思想领导自己正就正,领导自己坏就坏。
我们现在说,思想形成了一个观念,如戴有色眼镜看东西,所看的统统不同,当我们怀疑有鬼,汗毛就竖起来了。佛经上就说,不必真的站到悬崖,自己坐着闭上眼,心想处身于万丈悬崖,如跌下去会没命,脚就会酸软起来,事实是这个现象。这就说明心中欲望的可怕。如果要把这种欲念平静下去,变成道心,那就太难,微妙得很,不可思议。怎样才是道心?我们中国文化中讲了几千年,四书讲道心,宋明理学家也讲道心,佛家、道家、老子、庄子一概讲道心,都微妙得不得了,怎样做到这个道心的境界?要“精”、要“一”,最后“允执厥中”,就是这一句话。
什么叫“中”?如果我们做知识的研究就很多了,如“中庸”就讲中道,在物理世界,讲一个茶杯的中心点,那是假定的。一个人站在房子的中间,说他是中,那是对四周而言;实际上还是边,因为在某一边看是中,在另一边看,他是站在左边或右边,或前边或后边,所以还是边。没有绝对中的。这是物理上的中,思想上的中更难确定了。自己脑子能够想的,停留在中,这个中在什么地方?力量均衡了就是中,拿一支筷子来说,不要以为筷子两端间的中心点就是中,筷子两端的粗细不同,重量不一样,将一支筷子搁在手指上,使筷子保持水平,两边均衡了,这筷子与手指的接触点,才是中。所以在思想上可以持平的才谓之中。
因此中是一个抽象的名称。也可以说是一个实际的东西,如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圆的道理,也就是太极的道理。并不如后世的解释中庸为滑头,而是要懂得持平的中心点。这个学问研究起来太难了,并且涉及人格的修养,所以我们作人处世要持平,真能做到平,则一个人平了就没有话讲,“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不平则鸣”,一不平就乱起来了。为政的道理在持平,可是求平很难,所以中国人讲究天下太平,太平实在难求。“平”就是“中”的道理,个人修养,作人处世也如此。
尧告诉舜要“允执其中”,“允”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一是平。就是告诉舜要坚持把握住公平的原则,不能有偏私,不可动摇,如果不把握这个原则,天下国家,四海之内,人也好,物也好,都会垮的。在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国家还没有建立完成,还有水灾,大禹治水之后,黄河、长江未开发,整个国家在水患中,还痛苦得很,是最艰困的时代,如果为政不能持平,整个国家就完了,假使做得不好,就“天禄永终”。这四个字可作两面解,做坏了不得好死,做好了上天给你的禄位,永远有好的结果。古文的美感在这里,讨厌难懂之处也在这里。“天禄永终”四个字是凌空的,每个角度看都是圆满的。所以好的古文用白话一作解释就完了,美感就破坏了,等于好的图画,没办法加一笔,也没办法减一笔。
这是引用当时尧舜禅让交接的时候,尧把中国文化政治思想的中心交待下来。等到舜也老了,大禹治水成功了。在中国文化史中认真讲,文化开创的功劳,首推尧舜;至于国家建设的奠基,则大禹的功劳最大,自他以后,固然政治上变成家天下了,但在他个人的功绩,真是千秋万载,由他建立了以农立国的基础。
《论语别裁》
----------------------------
《尚书》载尧舜十六字心传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所谓危者,即如佛法所称人欲无明的贪瞋痴等妄;所谓微者,即如佛法所称的微妙真心;惟精则须戒慎,即如佛法所称的戒学;惟一则须慎独,即如佛法所称的定学。
至于允执厥中的中字,明文记载,自未下一确定界说。寻绎中庸之旨,则与此十六字心传,可相贯串。后来朱熹批注中字,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以中庸位于独立不偏易之位,而显中道之义,可与佛法相埒无差,以显先圣之言道,早有明训,不独佛法擅长也。其立意固为高远,惜犹未尽其妙,何如明取佛法心要,以释其义,更易明了。
若依理学的诠释,其论中道义者,不但大逊于佛法,且亦不能尽先圣的心传,何以故?不偏不易方谓之中,则偏易皆非其中矣!而曰:“道并行而不相悖”,岂非自语相违?
若以“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中之大用,显中字的体性,则有中庸末章之旨,自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依此,经文自为贯串相注,则学庸孔孟之言,恰如佛说并无二致,何则?无声无臭为天之载体,此谓之至善,则原为“诸法空相”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谓之明德,则为法界重重无尽藏也,以此比类发明,则阐扬古代儒学,当尤胜于理学家所发见。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
-------------------------------------------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后来佛学传过来,佛经上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我们习惯被社会环境、被外在的物质诱惑,或者被情绪、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静自在的心性挡住了,一个人学坏非常容易,要回过来恢复“惟精惟一”的境界、修养,很难。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乱了,那个时候不但中国乱,印度也在乱,欧洲也在乱。这时候中国出来孔子,孔子整理六经,但最重要的是传心法,孔子怎么讲?“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死后,他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南怀瑾: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瞭望东方周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监理十六字方针是什么_百度知道
监理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监理十六字方针是: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随着监理队伍的不断壮大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指导施工监理原则是十六字方针也由原来的“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变为现在的“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这更贴近了公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有效地指导监理队伍健康向前发展,从而也对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事业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监理方针的理解“优质服务”在热情服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1) 为承包人举办学习班:例如,检测试验学习班,计量与支付学习班,技术规范学习班,监理程序学习班。通过学习,使承包商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明确本工程的监理规定、要求,使双方能更好地协调积极配合,以利工程合同目标的实现。(2) 主动监理。即监理工作不要停留于事后的检验,而要积极指导,把可以预料的问题预先告诉承包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积极做好事中监理,当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不使问题扩大、发展。妥善做好事后监理,当事故出现后,应按规定及时处理,稳妥解决并及时通知承包人使其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应突出作好事前监理,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认真处理质量问题。对于承包商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人员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又要促其解决问题,尽量避免损失。例如,笔者曾经监理的一个承包商浇筑13 m空心板时,个别空心板的连接筋没有凿出来,造成了质量问题,但作为监理没有简单地宣布作废,而是根据规范规定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补救措施建议,结果使这批空心板达到要求,被批准使用。(4)
“科学公正”。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和懂法律。同时,只有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有实践经验,或者有经济工作,管理工作的经验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监理单位才能具有足够的科学技术能力,即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提供科学的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公正性体现在监理工程师处理承包合同中甲、乙双方利益关系时,必经以第三者的立场。坚持以法律责任和职业为准,根据合同实事求是地分辨是非,公正地维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偏袒任何一方。(5)
“廉洁自律”。监理工作无形中赋予了监理人员很大的权力,质量要求,计量支付等。这就要求监理人员不得接受业主所支付的酬金外的报酬及任何回扣,不得提高津贴或其他间接报酬,不得受贿。严格自律,不折不扣地执行廉政合同和相关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形象,健康有力地开展监理工作,确保工程按合同及规范要求进行,监理队伍壮大发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指导施工监理原则是十六字方针也由原来的“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变为现在的“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
应该是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社会不正常,个别地方实际是见机行事,吃拿卡要,
“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
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
监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游击战十六字诀_百度百科
游击战十六字诀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关于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产生过程,党史学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说”、“说”、“张世熙说”和“毛泽东、朱德共同提出说”。
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
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二是集体创造的经验;三是毛泽东在作战实践中形成和提出来的。
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
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刚好赶上江西敌军前来“进剿”。5月间,朱德连续取得了五斗江、高陇、草市蛔、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在这些战斗中,朱德有的用的是突击战,有的用的是伏击战,实际上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1944年,朱德在《在编写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等打仗,打了十年,总是以少胜多。记得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了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在《西行漫记》中,朱德曾经说过“我用以攻击敌军而获得绝大胜利的战术是流动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是我从驻在中法边界时跟蛮子牙和匪徒作战的经验中得到的。”在刘白羽的《朱德将军传》说到十六字诀时说:“朱德同志是这发明者与执行者。”美国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说:“朱德把军事战术归纳为这样几个要点:(一)敌进我退;(二)敌驻我扰;(三)敌疲我打;(四)敌退我追。”据当时任二团党代表的龚楚回忆,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作战略性的报告时说,朱德对游击战术,提出一、敌进我退:……保存实力,待机转移攻势。二、敌退我进:……打击其士气,积小胜为大胜。三、敌驻我扰:……以疲惫敌人,造成对我有利之形势。三、敌疲我打:……应集中兵力,主动进攻,以歼灭敌人。
是集体创造的经验
因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不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其它革命根据地也有这一经验,如,当时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洪湖地区,在游击活动中,曾采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游击战中,曾采用“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等等。
是毛泽东在作战实践中提出来的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后,他对井冈山上绿林头子朱孔阳(朱聋子)对付官军的“打圈子战术”法子进行了改造。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并在遂川县城召开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当年的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后来在《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一文中回忆说:“在遂川时(即1928年1月)就听到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个字原则了,特别是这年的上半年,听得就更具体了。”当年参加会议的万安县委委员、县苏秘书长许大权也回忆说:“1928年古历正月初,毛主席在遂召开赣西南农民暴动联席会议,由张世熙、刘兴汉、郭定元等人参加,会后在罗塘的沙窝里召开了会议(名称忘了),讨论了毛主席在遂川的指示:1、十二字密诀。……”当年参加会议的万安县委委员曾华英也回忆说:“毛主席在遂川联席会议上,教导我们对付敌人的办法,要看敌人多少,了解敌人的情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人来了我们就退,敌人退,我们就后面追。”  朱、毛会师井冈山,经过游击战争的实践,使“十二字诀”发展成“十六字诀”。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的《前委致中央的信》,信中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踪,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这封信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十六字诀”,也是“十六字诀”第一次见诸于历史文献中。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在小布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会前,毛泽东曾亲笔写了一幅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上面的三种说法,哪一种最合理呢?最有发言权的理应是当年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党和红军最主要的领导人,特别是朱德、陈毅、彭德怀三人,他们都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概括的。1962年6月,朱德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说:“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1937年,彭德怀在《八路军怎样作战》一文中说:“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的十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939年,陈毅在《论游击战争》一文中说,红军游击战争“其战术特点包括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内,又可包括在黄公略的‘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之内”。还有当年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肖克、何长工等老同志,他们也在回忆中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和概括的。
毛泽东的说法
在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是失败了,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井冈山。然而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页。)
“十六字诀”形成于1927年冬和1928年春的游击战中,在会师后的1928年5月得到了广泛宣传。
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在1928年5月之前产生不了“十六字诀”?毛泽东说得很明白:“当时根本没有经验。”这个“根本没有经验”,指的是他本人和当时的党内大多数人。秋收起义的军事指挥是卢德铭、余洒度等人。起义的组织相当混乱,刚刚发动就失败了。毛泽东带领剩余部队于日上了井冈山。日,他率领部队攻占了敌人守备薄弱的遂川县城,2月17日打下宁冈县东北部的新城。当时党内大多数人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上井冈山是他们军事生涯的开始。而朱毛会师之前,朱德已经身经百战。他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参战时间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导人。
朱德于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参加的云南重九起义,由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年,他作为营长率部在云南蒙自、个旧、临安一带剿匪两年。在此期间,他结合以往学过的军事理论和《孙子兵法》,研究过“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法,形成一套与众不同的流动游击战争理论。这种在特殊环境中所总结出来的理论,是过去军事教材中没有的。
后来朱德又经历了护国讨袁战争和川滇两省多次剧烈的军阀混战,成为滇中名将。四川大军阀曾要给朱德一个师长的位置,朱德没同意。他后来回顾这件事时说:“我用以攻击敌军而获得绝大胜利的战术是流动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从我驻在中法边界时跟蛮子(旧称)和匪徒作战的经验中得来的。我从跟匪兵的流动集群作战的艰苦经验中获得的战术,是特别有价值的战术。”(〔美〕宁谟·韦尔斯:《续西行漫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19页。)
1925年7月,朱德赴苏联学习军事。当时教官曾问他回国后如何打仗,他提出要实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的战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6页。)朱德在苏联期间,先入东方大学学习,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游击战思想。
在井冈山反围剿战争中,朱德根据我情与敌情,集中主力于主要方向,用于打攻坚战、伏击战和歼灭战;非主力部队安排于次要方向,担任警戒、掩护、阻击、骚扰等任务。一打永新,红四军先集中兵力于一路,然后声东击西在五斗江设伏。二打永新,红四军避其锋芒,敌进我退,然后再次声东击西,在草市坳设伏。“十六字诀”就是在二打永新取胜之后正式提出来的,是游击战争理论的具体运用与集中体现。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毛泽东具有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极善于把经验条理化,形成言简意赅、振聋发聩的见解。他还特别擅长宣传鼓动,后来不但经常宣讲“十六字诀”,还写成脍炙人口的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29页。),使“十六字诀”更加鼓舞士气,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辨析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妨碍它成为的重要内容。正是毛泽东的概括、宣传、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红军主要的作战方针。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兵:民兵游击组织遍布敌后
战争史上创造奇观 毛泽东十六字决山地游击战战法大显神通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各根据地的广大民兵和自卫队,活跃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依托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和青纱帐,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原始的大刀、梭标、斧头,自然界的水、火、石头,都变成了他们杀敌的武器。他们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在人民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活剧,创造了许多灵活巧妙、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晕头转向、丧魂落魄、顾此失彼、疲於应付,像一条野牛陷入我人民战争的沼泽泥潭中不能自拔。
麻雀战。这是民兵在抗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主要和基本的作战方法,也是最能发挥民兵特长的游击战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少量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出没在山野密林、狭窄隘口、街头巷尾、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一样,东一枪、西一枪,忽聚忽散,忽来忽去,一会跳到这里,一会跳到那里,出敌不意,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消失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使敌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掉,吃又吃不好,睡也睡不著,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苦境。麻雀战打得最出色的,就是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李殿冰领导的北岳区曲阳县尖地角村民兵游击小组。在1943年的3个多月里,他们先后对敌作战27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00多名,缴获步枪3支、电话3部、牲畜47头,战利品一批。
地雷战。地雷战首先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发展起来的战法。1940年春,河北省安国县东赵、西赵两村的民兵,在反“扫荡”中把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死了两个敌人。於是,各村纷纷效仿,利用废铁壶、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炸药,以杀伤来犯之敌,取得了显著的战果。此后,各地民兵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制造了铁、木、石、瓷地雷等,发明了拉火雷、踏火雷、电火雷、定时雷、连环雷、绊雷、跳雷、飞雷等几十种埋雷方法,各式各样的地雷和雷阵,对於打击运动之敌、杀伤“扫荡”之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赫赫战果。北岳区阜平县五丈湾村著名的民兵爆炸英雄李勇和他的爆炸组,利用地雷战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山东海阳县赵?村的赵守福和於化虎,带领民兵用地雷战炸死炸伤日伪军303名的事迹,全国闻名,威震敌胆。
地道战。抗日战争中期,由於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处在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没有山林和水泽可依,於是就发明了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联、不怕水淹、不怕毒气,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战,成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大法宝。仅1944年冬季,各抗日根据地的平原地区就挖地道达1.25万公里,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条伟大的地下长城。冀中清苑县冉庄民兵,就是因为运用地道战打了许多漂亮仗而驰名中外,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了电影《》。英雄的冉庄民兵先后作战157次,其中进行地道战17次,依托地道进行伏击、追击战斗55次,配合地方武装出村作战85次,共毙伤敌267名。当时,日伪军曾传出这样的禁令:“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太行地区磁县山底村民兵、晋察冀地区满城县石井村民兵、北京市顺义县焦庄户民兵,都是利用地道战取得辉煌战果的英雄群体。民兵们曾用打油诗颂扬地道战:“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敌人钻地道;明里打,暗里挑,消灭敌人最可靠;鬼子气得干瞪眼,抗日军民哈哈笑”。
破袭战。这是广大民兵和群众创造的又一战法,它不仅适用於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如公路、铁路、桥梁、车站、码头等,而且适用於对敌人的仓库、工厂、矿山等进行破坏和袭击。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民兵经常以隐蔽、突袭的战斗,配合正规军对敌人的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进行破坏,挖路基、扒铁轨、炸桥梁、打火车、割电线、平围墙、阻河道、毁码头等等,有些地方在一夜之间就出动几万或几十万民兵和群众,把数百公里长的铁路、公路全部破坏,将电线割断,电杆锯倒,使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陷於瘫痪。1939年,安徽省肖县就出动20多万民兵和群众,参加了陇海铁路大破袭,一夜之间将100多里的铁路全部拆掉,枕木、铁轨、和电线、电杆一起运回根据地,日寇被迫停车10天,使其西运计划流产。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仅冀中的民兵和群众,就有35万人参加了破袭敌交通线的斗争。1941年至1945年间,晋察冀全区共捣敌伪碉堡1140多座、炮楼300多个,炸毁敌汽车360多辆、火车头40多个,破坏公路3.76万公里、桥梁730多座。
围困战。就是对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实行封锁,把敌人围困在据点和碉堡里,使其没吃没喝、走投无路,最后将其挤跑、赶跑或歼灭。太岳沁源围困战,就是广大民兵和群众围困封锁、制服敌人的一个典型战例。1942年9月,日寇纠集了1万多人,分14路进犯我只有8万人的沁源县抗日根据地,并在沁源县城安了据点,妄图把沁源划为“剿共实验区”。这里的民兵在敌人到来之前,一面把人民群众转移到山里,一面实行“坚壁清野”。敌人占领沁源县城后,见不到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一切供应全靠外地。广大民兵和游击队又密切配合,到处截击,袭击敌人的运输队,无奈,敌人只好外出四处抢粮,可又遭到游击队和民兵打击,只好呆在据点杀马充饥……这场围困战,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终於把敌人困出了沁源县城。在此期间,沁源民兵共作战2700多次,毙伤俘敌4250多名,涌现出了民兵杀敌英雄100多人,爆破能手200多人,沁源县获得了民兵对敌斗争“模范县”光荣称号。
伏击战。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待伏,是在得知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设埋伏,待机歼敌。如1944年农历4月的一天,太岳区安泽县风池、高壁等地的民兵,获悉日寇骑兵运输队要给府城的敌人送粮弹,民兵们便在距府城西12公里的柳寨村做好埋伏。当鬼子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区时,地雷“轰轰”地爆炸起来,一时浓烟滚滚,杀声四起。仅七八分钟时间,33个鬼子就被消灭了32个,只有一个受伤的逃进了府城据点。诱伏,就是先以主要力量在有利地域设伏,然后以少数民兵诱敌深入,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将其歼灭;或者佯攻一个方向,引诱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如冀南区隆平县民兵自卫队在河上伏击鬼子汽艇,山东平原县塘坊民兵伏击日寇一小股机械化部队,都是采用的这种战法。
此外,抗战8年中,广大民兵和游击队还创造了窑洞战、联防战、捕捉战、水上游击战、拔点战、攻心战、坚壁清野等战法。这些神奇巧妙的战法,对於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50岁生日致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