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怎么变大放大美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心灵童遥

&&&&1月22日晚,浙江省安吉县龙山体育馆内座无虚席,11位2013年度“安吉骄傲”走上领奖台,阵阵掌声使这批安吉好人收获了感动。这是连续9年安吉年度最受安吉人关注的颁奖典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这批安吉好人当晚就成了安吉人热议的话题。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起源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生态县。在安吉,美丽心灵成就美丽乡村。
“安吉好人”如何产生?
&&&&“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每个事迹都催人奋进,哪一个都舍不得,真是难呀。”作为2013年“安吉骄傲”评选活动组委会主任,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有娣今年要从97个预选人中筛选出20个候选人、最终评选出11个表彰对象。
&&&&“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信念,是支撑一个人、一个地方不断提升自身文明,引领社会积极进步的精神力量,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县委书记单锦炎说。
&&&&安吉县从2005年起,就开始寻找本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榜样,每年评选一次“安吉骄傲”,所有候选人由各级各部门推荐,经过组委会从每年上报的近百位预选人中筛选20个正式候选人,然后在当地媒体上同步用声、屏、报、网进行集中宣传,最后通过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现场投票和组委会36个成员单位投票,总票数按照60%民意票和40%成员单位票的权重,最终产生10个左右的年度获奖人物,并在每年安吉两会期间举行颁奖典礼。截至目前,安吉县连续9年已经评选产生了95名“安吉骄傲”和20名“道德模范”,由于是百姓评、评百姓,这115名安吉好人就像115面旗帜在安吉百姓身边高高飘扬,百姓随时看得见、听得着、信得过、学得快,因而也就产生了巨大的裂变效应。
一滴水汇成了一条河
&&&&说起梅溪镇石龙村的魏钧,熟悉的人不会太多,但提起“滴水公益”,却名声在外,全国现已有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11个省市321个县市区建立了“滴水公益”组织,一样的理念、商标、行动,而“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就是魏钧。
&&&&魏钧的公益梦始于2006年。有一次,朋友发来几张云南贫困孩子的照片,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怎么还有孩子读不起书?”这让魏钧甚为惊讶。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他从安吉县妇联了解到,安吉也有不少贫困孩子。
&&&&当年4月,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滴水公益”这个民间公益组织,名字寓意“点滴之水,汇而成河,润泽四方”。此后,魏钧辞去工作,把所有精力和积蓄都投入到自己的公益梦中。
&&&&日,汶川突发大地震,正在贵州开展爱心救助的魏钧,当天就赶到青川参与抗震救灾,因在一个星期募集到震区6000台板房学校急需的电扇,受到当时在灾区救灾、时任浙江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李刚的关注。魏钧回来后就到浙江省慈善总会上班,现是义工部的副主任,承担了招募义工的任务,通过他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浙江现已有77个县市区建立了义工组织,1600多支义工服务队和50多万义工长年活跃在浙江大地。截至目前,“滴水公益”帮助的困难人群已超过9万人次。
&&&&魏钧2007年被评为“安吉骄傲”,随后又获评“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浙江省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钟表工”语惊洋教授
&&&&出生在安吉报福镇统里村的任卫忠,是安吉港航管理局一名员工,为了保护环境,利用业余时间在村里实施自己的环保方案。他从不准卖一棵树、卖一块景观石做起,上街倡导拎竹篮买菜,终于将统里村建成全县第一个生态村,并成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实验基地,任卫忠因此被评为2005年的“安吉骄傲”。
&&&&在剑山村翠竹掩映的滩涂边,一幢幢崭新的民房建筑群拔地而起,与周边民房不同的是,眼前这幢幢楼房不用砖头却砌起了8米高壁墙,整幢房屋外围墙体材料全部由20%黄泥搅拌5%石灰用模板夯实而成,这是任卫忠不用一根钢筋和一滴水泥建起的两层楼房,房间不用空调却冬暖夏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办事处总代表史任达慕名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实地查看后认为:“这种建造理念和建筑模式可在全球各个国家大力推广。”去年12月11日,任卫忠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亚洲绿色建筑高峰论坛”上作的“吾乡吾土”的主旨演讲令亚洲九位建筑师惊叹不已。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榜样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在任卫忠和八位安吉民间环保人士的发起下,安吉环保公益协会应运而生,107名环保公益协会的会员长年行走在安吉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污水、黑烟偷排,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环保卫士的不懈努力,安吉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县和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政府的弘扬与民间自觉的行动形成了强大合力,安吉好人的裂变效应使得安吉真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心城市’。”安吉县长王树深有感触。(本报通讯员&陈毛应&本报记者&严红枫&叶辉)
馆藏&1293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浙江安吉:美丽心灵成就美丽乡村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1月22日晚,浙江省安吉县龙山体育馆内座无虚席,11位2013年度“安吉骄傲”走上领奖台,阵阵掌声使这批安吉好人收获了感动。魏钧2007年被评为“安吉骄傲”,随后又获评“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浙江省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滴水汇成了一条河
  说起梅溪镇石龙村的魏钧,熟悉的人不会太多,但提起“滴水公益”,却名声在外,全国现已有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11个省市321个县市区建立了“滴水公益”组织,一样的理念、商标、行动,而“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就是魏钧。
  魏钧的公益梦始于2006年。有一次,朋友发来几张云南贫困孩子的照片,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怎么还有孩子读不起书?”这让魏钧甚为惊讶。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他从安吉县妇联了解到,安吉也有不少贫困孩子。
  当年4月,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滴水公益”这个民间公益组织,名字寓意“点滴之水,汇而成河,润泽四方”。此后,魏钧辞去工作,把所有精力和积蓄都投入到自己的公益梦中。
  日,汶川突发大地震,正在贵州开展爱心救助的魏钧,当天就赶到青川参与抗震救灾,因在一个星期募集到震区6000台板房学校急需的电扇,受到当时在灾区救灾、时任浙江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李刚的关注。魏钧回来后就到浙江省慈善总会上班,现是义工部的副主任,承担了招募义工的任务,通过他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浙江现已有77个县市区建立了义工组织,1600多支义工服务队和50多万义工长年活跃在浙江大地。截至目前,“滴水公益”帮助的困难人群已超过9万人次。
  魏钧2007年被评为“安吉骄傲”,随后又获评“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浙江省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钟表工”语惊洋教授
  出生在安吉报福镇统里村的任卫忠,是安吉港航管理局一名员工,为了保护环境,利用业余时间在村里实施自己的环保方案。他从不准卖一棵树、卖一块景观石做起,上街倡导拎竹篮买菜,终于将统里村建成全县第一个生态村,并成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实验基地,任卫忠因此被评为2005年的“安吉骄傲”。
  在剑山村翠竹掩映的滩涂边,一幢幢崭新的民房建筑群拔地而起,与周边民房不同的是,眼前这幢幢楼房不用砖头却砌起了8米高壁墙,整幢房屋外围墙体材料全部由20%黄泥搅拌5%石灰用模板夯实而成,这是任卫忠不用一根钢筋和一滴水泥建起的两层楼房,房间不用空调却冬暖夏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办事处总代表史任达慕名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实地查看后认为:“这种建造理念和建筑模式可在全球各个国家大力推广。”去年12月11日,任卫忠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亚洲绿色建筑高峰论坛”上作的“吾乡吾土”的主旨演讲令亚洲九位建筑师惊叹不已。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榜样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在任卫忠和八位安吉民间环保人士的发起下,安吉环保公益协会应运而生,107名环保公益协会的会员长年行走在安吉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污水、黑烟偷排,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环保卫士的不懈努力,安吉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县和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政府的弘扬与民间自觉的行动形成了强大合力,安吉好人的裂变效应使得安吉真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心城市’。”安吉县长王树深有感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毛应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叶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编辑:forhaina南宁晚报多媒体数字报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宁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闻搜索:
第18版:本地·专题
&&&&&&&&&&
“清洁乡村” 最美人物报道
美丽乡村 美丽心灵
“第一书记”带动村民搞清洁 ■本报记者 赵敏
通讯员 孔德亮 实习生 梁慧君 在青秀区伶俐镇那樟村,说起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黄性龙,村民无不对其赞赏有加。虽然那樟村位于青秀区东北部和伶俐镇的北部山区,距镇政府18公里,从镇里到村里得穿越蜿蜒的山间小路,但为了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黄性龙积极牵线搭桥引资,以实际行动给村子带来喜人变化,赢得了村民的爱戴与尊重。 昨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那樟村。提起最初为何选择这样一个较为偏远的贫困山村驻村,黄性龙说:“什么事都得有人干,既然选择来这里驻村,就应干一行、爱一行,尽力把工作干好。”黄性龙是青秀区卫生局副局长,现在也是驻那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但他从来不摆架子,而亲力亲为参与每一次的清理整治,铲牛粪、挖污水引流沟、下池塘捞垃圾、进到山区村坡清理路边杂草,都有他的身影。在村民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位贴心的领导。 除了将村里的卫生做好 ,黄性龙还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比如推广中草药牛大力的种植,并为村民争取了几十万元的产业扶持金,还进行了坡与坡之间的道路硬化,不断为那樟村的道路硬化筹集资金,为那樟村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道路硬化了,坡里面的水渠干净了,修建好了,之前村子的老旧废弃垃圾堆得比较多,大家也没有垃圾不能随地乱丢的理念,经过书记的言传身教,现在村民们的卫生理念提高了,村子确实干净了非常多。”说起黄性龙,那樟村村支书杨宗林对此赞不绝口。 城里老师教会村民信息化办公 ■本报记者 赵敏
通讯员 孔德亮 实习生 梁慧君 以往,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的工作人员都是用传统的手抄方式办公,自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蒙邦威到来之后,给村委办公注入了新鲜力量。蒙邦威手把手地教大家学电脑操作和打字等,帮助村里实现了信息化办公,此外,他还在村里成立腰鼓队,通过文艺宣传、信息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带动大家做清洁乡村。 今年28岁的蒙邦威是南宁市六职校的学工处干事,他刚来到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时,看到南阳镇二田村的办公人员不会使用电脑,办公室里的电脑处于闲置状态,他便马上着手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有了电脑办公,就更容易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在村容村貌改造方面,起初来到这里见到村庄道路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再加上各种家畜动物的粪便,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此,蒙邦威积极组织村民出义务工配合村里的保洁队伍进行大扫除,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变。 在南阳镇党委组织委员孙坚华的印象中,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的到来,不仅仅让村里的村容村貌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鲜血液,比如信息网络知识,文化活动等,像腰鼓队、电影放映室这些,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方面也做得极为突出。今后,蒙邦威还计划在村里建一个便民网吧,打破他们对农作物传统的销售模式,多借鉴外地经验,从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转变过来,使村民更好地查阅资料,包括学习种养技术、联系商家、为农作物谋销路等多种便利之处。 小小卫生宣传员推广清洁理念 ■本报记者 赵敏
通讯员 孔德亮 实习生 梁慧君 在老师眼里,韦柳菁是一名乖巧懂事、工作认真的小女孩;在同学眼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热心助人的好班长。来自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2班的韦柳菁,虽然只有12岁,俨然一名勤劳能干的小大人,她积极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成为“乡村最美青少年”。 3日下午,在南阳镇中心学校里,记者眼前的这个女孩看上去格外清秀阳光。小姑娘不仅外表美,而且她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最美的一面。自从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后,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她利用节假日,参加了镇政府和学校组织的“小小卫生宣传员”,和其他队员一起,上街分发宣传材料,耐心向群众解释这一项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使许多群众了解校外清洁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围墙边,街上或乡村等清理垃圾,清扫道路。“同学乱丢垃圾我会上前制止,如果他不听,我会自己捡起来,然后再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了。”韦柳菁说,只有将清洁卫生的理念宣传出去,环境才能变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舒服。 “这个孩子特别乖,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来,她在我们班就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公认的好学生。每天做检查工作时会主动引导同学保洁,还会到街上宣传。”韦柳菁的班主任梁秋萍说,她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认真,勤勤恳恳,不怕脏、不怕累,每天进入教室后就开始组织同学打扫教室内外卫生,在班级的劳动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主办:中共南宁市委&承办:南宁日报社
新闻热线:&广告热线:
地址:南宁市云景路28号南宁新闻网当前位置: >>
精神文明塑造乡村“美丽心灵”
发布时间: 来源:成都文明网
& &8月22日至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8月23日《光明日报》)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关系到每个乡村的命运,也切实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必须能够跟上。所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积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让精神文明能够唱响其中的主旋律,这就是必选题。因为,只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塑造乡村的“美丽心灵”,让乡村有精气神。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分析,美丽乡村的魅力,不仅存在于表面上的功夫上,即看上去很美,更应该赋予内涵美,即心灵之美,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够让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乡村“美丽心灵”呢?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做好教育先行工作。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内,教育是必要的环节,在这里,每个乡村学校的存在都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能够将乡村陋习割除掉。有鉴于此,各地在开展乡村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能够进行这样的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其中的利弊所在。发展乡村教育的过程,需要完善其中的细节:其一需要确保乡村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学校都有优质教师资源可以配置;其二需要确保教师的保障和待遇不下降,留得住乡村教师;其三对于那些没有纳入编织的乡村教师必须能够恪守原则,逐步将其纳入范畴中来。只有如此,乡村教育才能够有明天,才能够让我们看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或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文化部加快推动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实更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各地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就是制度保障、细节跟进几个方面,让人们能够看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所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进程,让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呈现一种有效措施,来疏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来说,需要明晰的内容就是,必须坚持以点带面和循序渐进的方针,即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让优秀的地方形成所谓的榜样力量,从而能够有效传递其中的价值,让人们能够纷纷效仿。这样,就能够由榜样的力量,传递出巨大的价值,让人们能够懂得其中的意义所在,不断将乡村的“美丽心灵”塑造出来。(吕芳)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眼睛变大眼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