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全国冰岛国家男子足球队甲级队A组铜牌有收藏价值吗

’94中国《三秦晚报》杯国际体操赛回眸--《体育世界》1994年09期
’94中国《三秦晚报》杯国际体操赛回眸
【摘要】:正 五月,是个充满希望而又五彩缤纷的月份,整整一个月,古城西安的体坛显得格外热闹,倍受注目。先是西安市第十届运动会,再是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接着是比利时皇家马林足球俱乐部与中国辽宁队的对抗赛,最后是’94中国《三秦晚报》杯国际体操赛。激烈的比赛,一个接着一个,一浪高过一浪,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记者在观赏、采访了上述比赛之后,觉得最值得向读者介绍的当是国际体操赛。《三秦晚报》杯的由来体操是我国奥运会重点项目,自1979年以来,我国体操运动员在五大洲的各种体操比赛中,屡次为国争光,仅在世界三大赛中就获得金牌41枚、银牌29枚、铜牌31枚。涌现出马燕红、黄玉斌、李月久、许志强、李宁、杨波、楼云、李春阳、李敬、樊迪、童非、陆莉、李小双等14个世界冠军。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又以高超的技艺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取得了2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在世界体坛上又
【关键词】:
【分类号】:G832【正文快照】:
五月,是个充满希望而又五彩缤纷的月份,整整一个月,古城西安的体坛显得格外热闹,倍受注目。先是西安市第十届运动会,再是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接着是比利时皇家马林足球俱乐部与中国辽宁队的对抗撰犷最后是’94中国《三秦晚报》杯国际体操赛。邀烈的比赛,一个接着一个,一浪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忠秋;;[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年02期
金德刚;张丽娜;;[J];才智;2011年19期
张俊保;;[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廖玑;;[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Z1期
杨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李继伟;邢文忠;;[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赵光强;李荣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J];体育博览;2011年11期
朱汐;张伟城;;[J];中国企业家;2011年15期
莫卓娴;;[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长江;梁承谋;王长生;刘改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张予南;刘峰;张予云;;[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李贵庆;杨继美;韩增敏;;[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宋雅伟;钱竞光;华宇飞;;[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庞乐;郝卫亚;姚侠文;;[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李静;成盼攀;马鸿韬;;[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马海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姚侠文;李伟;徐元玉;李吉;姚志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姚侠文;纪仲秋;徐元玉;陈雄;李吉;李伟;;[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张海燕;;[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继明;[N];中国体育报;2011年
杜文杰;[N];中国体育报;2009年
殷婷;[N];黄石日报;2007年
朱虹?付航菲;[N];人民日报;2008年
李长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余家傲;[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记者 谢漪珊;[N];中国体育报;2006年
胡晶珊;[N];湖北日报;2005年
李中文;[N];人民日报;2002年
余子荣;[N];黄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延林;[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保拉 克莉斯蒂娜 凤塞卡 菲蕾娜;[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李思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佳岚;[D];山西大学;2012年
陆海林;[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惠小庆;[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潇寒;[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张甜甜;[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张泽军;[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厚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王继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卢明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朱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缅怀那些仙逝的足球楷模
重发此片的目的在于普及大连足球历史知识,更希望年轻人能够多出效果。
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热爱。尽管目前中国足球处于落后阶段,但是国人从上至下挚爱足球者之心不仅赤诚依然不减而且颇众。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足球一度出现了假黑赌现象,负面的东西多了,足球界似乎如同“洪洞县里无好人”似的,媒体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也大都是出自爱之深责之切的原因。“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足球仍然不乏楷模式人物,不能数典忘祖,应当将这些精英人物的事迹告诉后人。人们常说教书育人,必须德者为范。为此,将中国足球界老一代精英式人物的球艺、球风、球德、球品的事迹告诉少年足球爱好者,就是作者多年的夙愿。
中国足球界不乏风范人物,譬如50年代老国脚年维泗、陈成达、陈家亮以及80年代被称为“南容北迟”的容志行和迟尚斌等,本可以收录在册,但是按照中国盖棺定论的传统,这次收录的是已故的那些足坛先辈的事迹。虽说是为大连少年绿茵工程撰写的读物,考虑到扩大范围的广泛性,收录了全国足球的精英事迹。假如撰写的这些浅显文字,果能为少年足球的启蒙能尽到,则不胜荣幸之至。
这次收录的中国足球坛楷模共计10位,按出生年月排序,分别是李惠堂(1905)、李凤楼(1912)、王赞瑛(1914)、王寿先(1918)、霍英东(1923)、史万春(1925)、孙福成(1927)、姜杰祥(1932)、张宏根(1935)和李富胜(1953)。
德高为范系列综合
德高为范之一
(又名十位仙逝的足球楷模人物)
球王李惠堂
球王贝利、马拉多纳是人们艳羡的世界级的著名球星,足球处于落后的中国有球王吗?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贝利和马拉多纳都还没出生的时候,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李惠堂就被世人称之为“球王”了。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一道再次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李惠堂祖籍广东五华。1905年9月18日出生于香港,卒于1979年7月4日。
4时故居。再次,由于少小时代就喜爱足球,至少年时期无论身体素质还是球艺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同龄人。1921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这是一所早期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自古英雄好出少年,翌年17岁时即被香港著名的南华足球队看中,担任前锋。18岁时入选中国足球队赴日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自此开始先后访问过多个国家,。1925年上海,称霸的到来,立即扭转了这个局面。1再次被世人广为赞叹。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战绩彪炳,载誉而归。1928年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他以超群的技术获得&“亚洲球王”称号,从而声名鹊起。梅兰芳是著名的戏剧大师,踢足球的李惠堂能如此之高的评论,足以说明李惠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直到40岁时还能披挂登场比赛,长1/4多个世纪不是一般能所能做到的。除了外,第一次是936年作为主力队员赴德国柏林,第二次是刚刚挂靴后的第二年的1948年作为主教练,率队参加了伦敦奥运会也就是这一年他获国际足联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裁判。他一生共射进近2000个球,获得了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奖章和120多座奖杯。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在那个年代他用自己的双脚踢出了传奇。
他的技术全面,运球技术非常协调、熟练,在当时身高已经达到1米82的他,堪称难得的足球身材了。凭借这一身体的优势,经常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冲撞、倚靠、挤压等动作较好的控制皮球,尤其在高速带球奔跑当中能够自由的运用左右脚,利用小腿的弹射突然起脚射门,他的挑起凌空射门以及倒地卧射也很出众,屡屡斩获。他的球品极高,由于屡有破门战绩,被对手往往死缠乱打,粗野对待,但他从不回敬报复,而且能做到宁失一球绝不误伤一人。
李惠堂的可贵品德还表现在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后,为了躲避与日、伪要求合作,他只身潜回湛江,然后辗转回到故乡五华。然后组织家乡球队访问广东各地,为后来梅县地区成为足球之乡打下了基础。
李惠堂有着扎实的国学功底,而且精通外语。他不仅球踢得好,而且足球专著颇丰。曾先后出版过《球圃残菜基》、《足球裁判》、《足球经》&&、《》&《足球规则诠释》、《足球读本》&等足球论著,“人使球动,技之上者”就是他的心得。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秘书长。
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德高为范之二
新中国足坛鼻祖李凤楼先生
与球王李惠堂齐名的有当时被称为“南北二李”的李凤楼。1912年6月15日李凤楼先生出生于北京通县,
李凤楼先生自幼酷爱体育,尤其是足球运动。1934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先后在辅仁中学、辅仁大学任教。1944年开始任辅仁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
30年代初和40年代是李凤楼先生足球运动生涯的鼎盛时期。青年时代曾参加北方著名的“北华”、“北宁”、“紫星”等足球队。辗转国内外进行比赛,以他的高超球技、良好球风、高尚的体育道德修养,赢得了同行们的尊敬,受到了广大足球爱好者的热爱,在我国足坛享有盛誉。
今年(2012年)是凤楼先生百年华诞,打开辅仁大学网页,介绍的第一位体育人物就是李凤楼。1927年升格为辅仁大学的这所学校,后来堪称中国足球的一朵奇芭,这与李凤楼先生的贡献不无关系,截止到1952年还在大陆存在的这所大学,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代的国脚就占有7人之多。
李凤楼先生不愧为新中国足球鼻祖他是新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访的主教练(1951年率领解放军足球队访问捷克),也是,1952年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爱了第十五届奥运会,与代表团一起把五星红旗升起在奥林匹克上空
他还是第一位既担当过主教练又出任过足协主席的足球人。
李凤楼先生从这一期间他在京津足坛声誉极高。当时辅仁大学在外籍教师引导下,开始成立了“友谊”队,因为辅仁大学队员多,后更名为“辅友”队,其后又组成了“紫星”足球队。“以球会友,切磋球艺”发展足球运动是该队的宗旨。为参加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凤楼先生与谭富祯被选为华北地区到南方参加全国足球优秀选手选拔赛的代表。
这期间北平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社会上业余队之间的联赛和辅仁、清华、燕京、师大、北大五大学足球联赛等传统比赛。每年赛事颇旺,观众如潮。辅大紫星队在两大联赛中,以它的纯熟球技和优良球风,多次夺冠,享誉。&
40年代至50年代初,凤楼先生一直在辅大任教,并担任辅大紫星队教练工作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超人的球艺,使他不仅团结了辅仁大学广大足球队队员“以球会友”,也博得了社会上足球名手对紫星队的向往,先后又有不少华北著名足球队员加盟了紫星队。
作为辅大紫星队教练的凤楼先生,对队员要求很严格。凡是学习不好,课程欠缺,作风较差者,哪怕是可作主力的学生,也决不准入队参加练习和比赛。因此,参加紫星队的学生队员不但技术娴熟,勇猛善战,而且作风正派,同时大都品学兼优,成绩上乘。这跟李先生平时的谆谆教诲,严于纪律是分不开的。这期间凤楼先生,不仅率队参加一系列的传统比赛,还积极带队参加每年秋季为冬季救济贫苦民众在北平举行的各种义赛。并多次率队应邀赴天津、青岛参加这种性质的比赛,为劳苦大众募捐,而球队在凤楼先生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所有队员从不计较物质报酬。&
李凤楼先生1956年他作为匈牙利足球专家鲍尔合作,举办了两期全国足球教练员培训班,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足球专业人才。从此中国足球走向了专业化的理论阶段。期间他领导工作人员制定、规范全国足球比赛各类制度,功勋卓著。从1958年代表中国足协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积极为中国足球回复国际足联合法席位的斗争。
李凤楼先生足球理论建树颇多,譬如1951年出版的《足球基本技术》,1954年又出版了《学习匈牙利足球的高超技术》等。
德高为范之三大连少年足球的启蒙者王赞瑛
日出生于大连,卒于文革结束后不久的日。
他是多名大连至今年龄已过古稀老教练的教练,在大连足球界人们称呼他为“王老太爷”,他就是大连50年代第一任少年足球教练王赞瑛老师。
曾是他第一任少年队队长、后来担任过中国足协副主席的盖增圣如是评价王老师:王赞瑛老师在选苗、育苗方面的经验,为大连足球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当中国足球终于实现了“走向世界”的夙愿时,我们不会忘记先辈做出的贡献。&&&&&&&&另一位文革前的得意门生、担任过中国队主教练的戚务生说过:王老师带领我们训练的日日夜夜,就像昨天、历历在目。王老师胸怀宽广、忠厚为人、艰苦朴素、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和敬业务实、契而不舍的工作作风始终是我遵循的工作准则------。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就是说慧眼识珠的大师级人物太少。“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被发掘出来。自古英雄出少年,建国后大连足球人才比比皆是,这也是伯乐去发现、挖掘和辛勤培育的结晶。
大连人才辈出,从最初的开山鼻主罗仙樵先辈发现新中国第一代中锋郭鸿宾起,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足球幼苗宛如层出不穷的雨后竹笋般茁壮成长&,原因诸多,除了浓厚的足球氛围、青少年自身的良好素质外,不能不谈到的是大连的足球园丁呕心沥血的付出,园丁们辛勤的育苗才使得建国后大连足球人才不断涌现。
大连的足球园丁的动人故事无论用多少笔墨恐怕也只是挂一漏万,因为实在太多太多。建国后先后在大连业余体校、体训班(后来的足球学校)从事过专职青少年足球教育工作的有、谭学高、清汉、赵鲜凤、朱作富、王克民、孙连璋、贾凌福、王有成、丛润芝、王立惟、丛安庆、孙元云、孙凤玉、王亮等等,这还只是点到仅仅是在大连足球运动学校和体训班的已经年过古稀的一批老教练。何况区体校、基层学校等等诸如孙重兴、王冬青、陈俊、张斌、盖曾军、柳忠云、宋元栋、程先飞、何军等等,各个年代都有一大批辛勤育苗的代表人物。但是不能不提的是50年代最早从事大连青、少年队的老教练王赞瑛。这样说吧,直到1964年出生之前的大连籍足球队员,凡是从大连体校出来的国脚,几乎都得到王老师的真传。
出生于1914年的王赞瑛老师,早在30年代就是与郭鸿宾等齐名的均系大连足坛名将,素有“小白帽”、“草上飞”之称。当时曾接受在大连的德国企业老板乌尔茨之邀,出面组建了斯巴达克队。包括老板乌尔茨在内队中不乏数名外国队员,当然也力邀了包括大连足坛名宿杨振增、郑广禄、安邦有等参加该队,曾远征沈阳,大获全胜,由此可见实力不俗。
建国后王老师在医药公司工作,仍不放弃一生挚爱的足球,尤其对大连少年足球热心非凡。1955年,辽宁省举行过一次少年足球调赛,他受市体委委托临时组建了大连童子军出征沈阳,这是大连第一支少年队的雏形。1955年,辽宁省体委下发通知称:“拟于1956年举办第一届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得到这个消息,当是大连体委决定在下半年组建大连少年队,以备打好次年在锦州举行的比赛。这个组队的重任不二人选就落在了当时还在医药公司工作的王赞瑛老师身上。翌年大连业余体校成立时把调入体委系统,这是大连建国后首批从事专职少年足球教练工作的园丁。关于大连市业余体校成立的始末大致如下:日市体委制定了“旅大时青少年业余体校章程”(草案),7月15日市业余体校在六中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当时设有田径、足球、游泳和体操四个班级。
当时大连的初中学校中,8中、6中、铁中以及新华中学等开展足球活动尤为出众,于是王老师就以这些学校为主,正式组建了第一支少年足球队。
俗话说良好的选材就是成功的一半,王老师选材很有一套自己的一套独特办法:以他自身多年踢球体味,虽然属于老式经验,但是在当时缺少与外界交流机会,国际科学训练模式得不到吸纳的环境下,那一套老办法还是蛮管用的,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因为他的弟子出了众多人才。
少年足球队员的选材,最初稚嫩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脑子好使,就是会踢意识足球、身体柔软、反应机敏、那种鬼精灵、可塑性强的应为首选。他很看重少年队员的意志品质,品行是否端正、是否肯于刻苦训练、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能与队友密切配合,是否品学兼优等等都要细致观察。那种脑子乱呼呼一摊浆糊式的、虽然身高马大一时还挺好用,但是发展前途不大的则不予录取。当然动不&&&&当时大连踢球的孩子挺多的,例行的比赛可以选材,但是要真正发现好苗子还要向基层学校老师询问、沟通,了解更多的细致情况,而且长期私下里跟踪考察。同行的几位晚辈教练形容王老师选材时的形象是:每天骑个自行车,大街小巷不断地寻觅。裤都两个口袋,一个是装着大生产牌香烟,一个是笔记本,见到在马路上或者胡同里踢球的好苗子,立马记录下来,经过数月考察,通过打比赛考核才最后确定收入队中。您甭说这招还真管用,从中真还挖出了“珍珠”,即后来的球星。
苗子选出来了,如何训练这些小队员呢?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都说教书育人,王老师在教会少年队员踢球时,也是先教队员如何做人,然后才教如何踢球,教人教球,育人于教球中。
1955年下半年组建的大连少年足球队,就是以大连足球先辈的优良传统,譬如红黄队大战国家队、譬如造船队出访享誉神州大地等许多优秀品质都是小队员学习的榜样,这是少年队建队初期最主要的思想教育内容。那时王老师还在医药公司上班,他每天下班后,赶到体育场训练小队员,小队员也是在放课后从四面八方坚持到体育场接受训练,这种业余训练当然很辛苦,但是此前因有旅大红黄队的先锋榜样作用,小队员们都能自觉的接受训练。
真要让这些足球少年可造之才虚心受教,在足球之外,还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只对他们教授足球,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足球这个行业,如同任何其他社会行业一样,如果一名队员仅仅只懂足球,那就难以成功,失败概率甚大,唯有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为了少年队员的成长,王老师几乎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训练上。像导师、教球育人,道理上自然不错,但要真正执行起来,谈何容易!不付出百倍努力,是万万不行的。他的三女儿、大连体操著名教练王明华回忆自己的父亲的事迹印象时说:就是一个痴迷足球的人。她小时很少能看到父亲,星期天从来没有在家的时候,整天都是在足球场。王老师老伴刘菊梅老人说:“他就是一个不回家的人。”家里大小轻重活诸如买煤买粮买菜试想,全都抛给了老伴。
王老师教球育人,一打开始训练初期,就进行礼仪教育,“不学礼无以立”,包括穿衣带帽、待人接物、语言行为等等,简直包罗万象,良好的素质养成教育正是绿茵场上一种无形的战斗力。王老师不仅训练比赛要管,而且生活当中的事无巨细也亲力亲为,还一刻不放松的抓紧小队员的学习成绩。队中有一条规定:凡是功课掉队的都要停止训练。所以热爱足球的队员们非常珍惜训练比赛机会,没有一个不用功学习的,真正做到了踢球学习两不误,而这些正是打下了队员们后来成才的基础。
这些小队员虽然有踢小皮球的经历,但是由于都是踢马路足球出身,没经过正规的基本功培训,还是有点野路子的不很正规踢法。王老师认为去掉不合理的成分、发扬原有的技术特点首先就是应该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基本功越扎实,才容易打牢基础,长期会起作用。但是,这个基础要打牢,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踏踏实实的一招一式的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掌控到手,磨斧不误砍柴工嘛!
王老师特别采取了通过经常打比赛的实践法,来提升球队的能力,这一招效果很好。少年队曾数次在大连或者旅顺与当时旅大学联代表队旅顺中学交手,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还与青年队、成年人等各种球队打比赛,这时甚至就连成年队都打不过少年队了。
由于王老师本身就是一位资深裁判,在市内许多重大比赛中他都担任主哨,深知理解足球规则对于球员发展的益处,因此经常安排小队员学习足球规则并让他们担任裁判工作,因此那批少年队员对于足球规则掌握很深,基本没有因为欠缺规则知识而吃“苍蝇”的事件发生。吃苍蝇也是大连话,人人都懂得的,就是如同糗事,干傻事悔之莫及。
在王老师无师自通的训练法启迪下,这批小队员由于选苗准确,心有灵犀一点通,靠着足球的才华、悟性加上自觉刻苦训练,小队员很快掌控了足球技战术真谛,半年多后已经判若两队。
当时18名少年队中的守门员之一、来自8中的张承瑛副教授,后来到沈阳体育学院专攻足球,成为了培养众多守门员的教练。他经过多年精心探讨,总结了王老师的许多选苗育苗以及培养少年队员的经验。统计数字表明,第一批少年队后来专门从事足球的比例,成才率极高。其中包括盖增圣、桑廷良、陈文芳、初钦章、阴合源、孙凤玉、张承瑛、于业昌等,或者入选国字号队员、或者获得运动健将、国家级教练、国家级裁判、体育教授等称号。即使从事其他行业的,也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或者国家干部等,就是说都成材了。
这支少年队1956年5月获得了辽宁省全省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载誉归来后被誉为全国农民“足球之乡”的大连前关村邀请前往参观比赛,受到了热情款待。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闻讯特意赶到现场拍摄了纪录片,并于当年10月在全国公开放映,一时大连童子军足球事迹传向全国各地。
是年8月,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大会在青岛举行,大会主要进行田径和体操比赛,但是足球被列入了表演项目。共有三支少年足球队参赛:一是东道主山东队,二是新疆队,三就是辽宁队。由于大连少年队此前在5月获得了全省冠军,当仁不让的代表辽宁参加了这次足球表演赛。开幕式表演的是辽宁少年队与东道主山东队的比赛,1比0取胜;次战5比0大胜新疆队,两战皆胜而且不失一球。他们的突出表现深受媒体和观众青睐,当时也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北京体委负责人,因为北京也在此前早已建立了业余体校足球训练体系,觉得与大连少年队比试肯定受益匪浅,于是立即邀青大连少年队进京表演。这完全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天下第一美事!50年代的少年没有太多的出远门机会,谁不想去首都啊!事情来得太突然了,这足足让小队员高兴地如同骑毛驴吃豆包,此话怎讲?乐颠了馅呗。一颗颗童心早已飞向了北京、飞向了天安门!于是不待大会全部结束,王老师就率领全队开赴北京,迎接着即将在首都赛场上的新考验。
在北京全队下榻在什刹海(SHICHAHAI)业余体校,受到热情的首都人民的款待。当然小队员在比赛中的卓越表现,也非常得到喜欢足球的京城观众的喜欢。在对北京业余体校、北京少年宫和什刹海体校的三场比赛中,都是净赢3球以上的大比分获胜。在京期间,共青团中央书记、北京体委负责领导还接见了大连少年足球队一行,并合影留念。那时国内还没有专业的体育报纸,中国青年报是报道体育的比较多的报纸,该报记者采访了大连少年足球队,并将全队集体照片发表在该报上,于是大连少年足球队就更加名扬全国了。也就是在此时,全国足球专业队,纷纷来大连物色优秀足球苗子,盖增圣、孙凤玉等被沈阳体育学院竞技科足球队、初钦章被北京队、阴合源等被八一队选走,后来都成为了一代足球名将。
送走了一批足球苗子,王老师又继续一批又一批的不间断的培养着大连少年足球苗子。说来还有一个趣事:当年在体育场内场训练,有时训练结束后,总发现丢失训练用球,究竟啥原因?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思考后,王老师有一天在训练结束前,自己提前走了。当全队都离开内场后,只见常来观看训练的几个小孩子,从体育场内的跳高、跳远的沙坑里将踢到界外埋在沙子里的足球挖出后,高兴地向场外走去。原来如此!这些小家伙也太鬼了。其实王老师并没离开体育场,而是在室内通过体育场看台留下的透气孔观察,终于发现了是一傍观看训练的小孩子把足球藏在沙坑内拿走的。这时王老师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孩子们当然知道错了,吓得哇哇大哭。王老师于是耐心的告诫他们,喜欢足球并不是坏事,但是用这种方式得到足球就不对了。如果想踢好球,一定要做好人。而且如果愿意的话,他们当中有可造之才,也可以跟着训练。您别说,从这些孩子当中,后来还真培养出了小球星。
到了1958年7月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全国共有38个城市的少年队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在沈阳、重庆、保定、郑州、南京和武汉六个赛区举行,只有取得小组第一名的6支球队才有资格参加于8月17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阶段决赛资格。大连少年队不负众望,击败了沈阳、延边、长春等劲旅,终于获得了进军首都参加决赛的机会。
当时在北京的大连籍国脚孙福成、陈家亮、王克斌和丛者余都到现场观看、指导来自家乡的童子军,见到这些足球健将和昔日心中的偶像,小队员们甭提多高兴了!四位大连籍国脚还与全队合影留念,国脚的到来的确给了小队员极大地鼓舞。
在北京的六强循环赛中,大连少年队再次以5战4胜1平不失一球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冠军。那时上海少年队中就有包括王后军、蒋耀章等好手。这是继1951年以大连人为主组成的东北队0失球获得全国足球冠军和1955年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会足球决赛大连造船厂足球队0失球获得冠军之后,大连童子军也是0失球再次获得的全国冠军。国家队中后防线上,历来不乏大连籍国家队员。譬如第一代的王寿先、王礼宾、王政文三王、姜杰祥以及后来的王克斌、戚务生、迟尚斌、郭新源、林乐丰、刘志才、张群、臧蔡灵、贾秀全、朱波、赵发庆、徐弘、朱晓东、张恩华、孙继海、张耀坤、冯潇霆等等,守门员中的马绍华、桑廷良、李富胜、许建平、傅玉彬、徐涛、程强、陈东、王大雷、刘殿作等等。防守是比赛取胜的重要一环,当然要靠全队的整体集体协防了,但是不能不提后防线上的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预判意识和位置技术,以及强悍的身体条件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拼搏自我牺牲的精神。
请看这次少年队决赛时的具体比赛成绩:
大连少年队4胜1平0负积14分,得失球14/0,获得冠军,
(当时计分办法是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
上海队2胜3平0负积12分,得失球13/2,获得亚军,
天津队2胜2平1负积11分,得失球4/2,位居第三。应该说这三支球队实力伯仲,后来都输送了多名专业队员。
旅大&&&&&上海&&&&&天津&&&&&广州&&&&&重庆&&&&&&郑州&&&
旅大&&&&&&&&&&&&&&&&0比0&&&1比0&&&&1比0&&&&7比0&&&&&5比0
上海&&&&&&0比0&&&&&&&&&&&&&0比0&&&&1比1&&&&3比1&&&&&9比0
天津&&&&&0比1&&&&&0比0&&&&&&&&&&&&&1比0&&&&0比0&&&&&3比1
广州&&&&0比1&&&&&&1比1&&&0比1&&&&&&&&&&&&&&4比0&&&&&6比0
重庆&&&&0比7&&&&&&1比3&&&0比0&&&&&0比4&&&&&&&&&&&&&&0比0
郑州&&&0比5&&&&&&&0比9&&1比3&&&&&&0比6&&&0比0
由于大连少年队的出色表现,各支球队纷纷来大连物色人才,桑廷良、徐来贤等去了辽宁队,陈文芳等则去了北京队,陈福祥等则入选了八一队------。
这支夺取全国冠军的少年队的主要成员有:陈文芳、桑廷良、高春武、徐来贤(即央视足球之夜加冰徐阳之父)、陈存才、李德周等。
从1955年执教盖增圣等第一批30年代出生的少年队开始,直到后来的戚务生、李应发、王积连再到文革后执教1964年出生的关门弟子孙伟等为止,王赞瑛老师可以说是大连少年足球训练的开山鼻祖,可以说足坛弟子已经桃李满天下了。
德高为范之四王寿先老师&
贺老总点将他西行
小记大连足坛名宿王寿先老师
&&&2000年,党中央发出了开发西部的号召,全国各方支援大军纷纷奔向西部地区。&笔者认为在大连足球名片说之前,更看中大连足球种子说,大连人确实在中国播种足球。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年,西部地区足球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陕西国力队,冲A一举成功。五年前由贾秀全带去的多名大连籍老将已经淡出,但大连小伙朱永胜、李国旭、孙峰、王楠、陈家楠等却不折不扣地挑起了国力半壁江山。大戚也领着多名大连战将在云南保级成功。特别是四川足球,不仅有全兴、隆鑫两支甲A,而且名列季军和殿军席位,还有五牛和绵阳两支甲B,称为不折不扣的足球重点之地。在这几支球队中,大连人也尽了一份力,如全兴的史永强、徐辉、宋振瑜,隆鑫的徐弢、赵发庆、石雪清、吴政等,五牛的于景连等等。提起四川足球,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王寿先老师。
&&&&&&&&王寿先老师1918年生于金州,在金州公学堂读小学时,在启蒙教练石洪玉指引下就开始踢足球。30年代到大连读商业学堂时,该校球队是大连地区与旅顺高公齐名的劲旅之一。后加入大连著名的隆华队,司职左前峰。他个子不高,只有1米7,但他速度快,技术全面,踢球稳健。后来到长春、沈阳等地发展。1946年至1948年,他是东北风三次出征华北、华东的主力队员。1949年10月1日,他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并荣幸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1951年12月,他和多名大连籍球员,代表东北队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足球比赛大会。当时队中并无教练,而是由他和郭鸿滨、王政文、丛安庆、马绍华五位大连人组成了核心小组,取得了六胜一平,进30球不失一球的辉煌成绩,获得了冠军,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队,并出任队长。他与五政文、王礼宾组成的后卫线,以及中锋郭鸿宾是在沈阳效力的大连名将。他的得意门生,后来成为中国国家队守门员继而担任足协要员的笔杆子马克坚在著述中把他们称为“三王一郭”,因此这个名声就叫开了。&
1952年夏天,就在即将出征赫尔辛基奥运会时,突患阑尾炎,最终未能成行,引为终生憾事。回忆这段历史时,老年(年维泗)这次来大连参加元老足球赛时提到,还是他在北京找了辆三轮平板车,把王老拉到医院去的,那时的国家队条件也太艰苦了。
关于王寿先老师前往四川执教足球,是贺龙元帅亲自点将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贺老总一生喜爱体育,全国解放不久,他与邓小平在大西南地区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西南和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从1952年足球队成立伊始,没有像样的足球教练。当时西南区足球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成绩不理想,只排在倒数第二位。球员形容说,大家都是教练,大家又都不是教练。如何带好如同一盘散沙的球队,贺老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也让部下物色教练,当听说球王李惠堂的名字时,就说那就请李惠堂吧。当听说球王身在香港,老总也只有叹气的份了。&
贺老总亲自邀请国家队到四川表演。1952年末,参加完奥运会的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国家队)来到了重庆参加西南地区第一届运动会作表演比赛。&
国家队抵达重庆后,第二天就进行了表演。贺老总到场观看,李凤楼教练专门&在主席台上作讲解。
时任国家队队长的王寿先老师,带领全队做赛前热身示范,贺老总看得十分认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眼前这位国家队王队长不就是十分理想的教练人才吗!
表演赛甫一结束,贺老总就迫不及待的向李凤楼询问关于王寿先的情况。并让国家队教练和领队回京后,向中华体育总会领导报告,务必作王寿先的工作,让他到四川执教足球。
回到北京后,体总负责人黄中以及李凤楼先生等开始做王老师的工作。离开北京谁能没有想法?但是,几天后王老师终于想通了,终于在日,来到了重庆,落户大西南,成为了四川足球的真正教父。
从那时起,他出任西南地区足球队教练,后来是总教练,一干就是20多年。四川,含西南地区的一些著名球员,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可以说,王老在四川是足球桃李满天下。王寿先的名字,在四川叫得很响,四川足球界,也非常尊重这位大连足球前辈。马克坚、王凤珠这些西南国脚,谈起王老,都非常感动。直到80年代初期,王老才落叶归根,回到了故乡辽宁。年过七旬的王老,回到家乡后,任辽宁省体科所副研究员,省足协副主席。一直从事足球运动训练科研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体委足球运动选材课题研究一等奖
&&&&前年在拍大连足球百年忆凤华时,王老还谈笑风生,无比健谈。但前不久陈家亮(前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也曾任过国家队队长)来连时,告诉笔者,老人已走了。笔者为大连又失去了一位足球老人而痛惜,更认为有责任尽快抢救大连的足球历史。家亮还告诉笔者,王老师生前有一个愿望,想和他等几位金州的足球老人一起回家乡看看。而金州体委的于吉川主任也非常欢迎这些足球先辈们常回家看看,没想到王老师已经走了。
&&&&&&&&但可以告慰的是,在四川播下的足球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了。大连人和四川人在新世纪中将继续联手开发天府之国的足球资源。让我们期待美好的未来。
职业联赛以来先后在四川队效力的大连人有迟尚斌、许建平、梁勇、吴永君、徐辉、史永强、宋振瑜、刘明、张永海、李国旭、周挺等等,在其后备队中也有一批大连童子军。&
德高为范之五霍英东先生
霍英东先生与中国足球
霍英东,原名霍官泰,男,汉族,广东番禺人,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卒于2006年10月28日。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国际体育界著名人士。
生前先后担任过中国足协副主席、国际足联执行委员、国际足联女子足球委员会副主席、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首名跻身中国国家领导人级别的港人。
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尤其以足球为最。他从13岁在香港皇仁书院读书时就开始踢足球。1958年他,先后组织了有荣小足球队和卓然足球队,每年参加比赛达300场之多,而且坚持十年之久不辍。1966年已经是四十有三的年龄了,竟成为了香港甲组足球成员,而且有过对杰志队一场比赛连中3元的记录。1960年他出任香港华人球员联谊会副会长,1962年出任出任香港华人裁判会会长1970年担任香港足球总会会长,为发展香港地区足球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中国足球的发展简直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
1958年由于有人故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足协退出了国际足联。由于这一原因,中国足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国际足坛所接纳。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中国足球与国际足球交往的大门,就迫在眉前了。为了回复中国足球在国际足联的合法席位,霍英东先生利用其在国际足球的威望以及与包括阿维兰热等在内的国际足联、亚足联高层的紧密关系,不辞劳苦的奔走交涉,终于在1979年,使得中国足球重返国际足球大家庭。
更早的时间是在中国足球回复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合法席位之前,他就通过一切办法,甚至用打擦边球的方式与国内足球交往,要知道那时凡是与中国足球比赛都要受到国际足联严惩。1975年7月11日他率领香港足球队访问大连,并与沈阳部队足球队进行了比赛。
1977年,霍英东率领香港足球队赴北京参加北京长城杯国际足球邀请赛,突破了国际体育组织禁止会员与非会员交往的禁令。霍震霆回忆说,当时国际足联很恼火,多次责令香港足球总会取消访问内地的计划,他们父子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使得国际足联没有继续采取强硬态度。霍英东等香港体育界人士到内地比赛,一方面把中国受孤立的问题在国际体育组织里明朗化,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另外也有把生米煮成熟饭,在事实上突破国际体育组织禁令的作用。为了将香港与内地的交往用某种形式固定下来,霍英东于1978年提出了创办一年一度的省港杯的设想。至今已成为内陆和香港每一年最盛大的足球交流活动,在当时为中国体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1979年以后,中国足球队又可以参加世界杯比赛了。1980年在香港举行一九八二年西班牙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一到香港,霍先生就去看望球员和教练员,嘘寒问暖安排好一切食宿,中国队的每场比赛他都仔细观看,看完之后还亲自帮助分析球队的出线形势。中国队击败了包括朝鲜、日本等队,获得了分区赛冠军,取得了参加六强赛的资格。
1989年中国队取得了参加1990年世界杯亚洲区6强赛资格,当事人、现任亚足联代理主席的张吉龙回忆说:“我和霍老先生一起在新加坡国立体育场的贵宾间看球。当时,中国队与卡塔尔队的比赛很关键,只要取胜便可进军世界杯。当时,中国队每一次进攻,老先生都会抓住我的手,紧张地问我,能不能得分,能不能出线。结果,中国遭遇黑色三分钟没有出线,老先生的手都凉了。我能体会到他的失望与伤心。”
即使国内地方球队访问香江霍先生都前往关心。1988年春节期间大连队应邀参加一年一度的香港贺岁杯,他也前往关照,并根据他自己从事足球运动的体会,建议大连开展沙地小足球运动。归来后,大连足协就在1988年春天在体育场西外场开设了沙地小足球运动,得益于此的就是成为后来国家队队长的张恩华那批队员。
霍先生关心中国女足的故事颇多。通过中国男足在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表现,霍英东感到中国男队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短时间内冲击世界杯难度比较大。这时,霍英东看到了中国女子足球的飞速进步,于是提出了“凤先飞”的中国足球发展战略步骤,就是要让中国的女子足球先在世界上打响,反过来再促进男足的发展。
早在1975年他率香港队访大连时,霍先生鉴于当时国际女子足球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他看到大连女孩身体素质很好,就建议大连开展女子足球运动。其后不久,大连体校、机车车辆厂以及开展足球运动不错、曾培养出徐晖等足球名将的大连长江路小学都组建了女子足球队,大连体委还派遣了谭学高、孙凤玉以及梁新芳等教练前往长江路小学帮助女老师刘英辅导女足,这也是在霍先生建议下大陆最早开展的女足运动。
1986年12月14日,亚洲女足锦标赛在香港举行。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中国女队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得冠军。霍英东非常高兴,在珠城酒家设宴为中国女足庆功。宴会上,霍英东对领队韩重德说:“看来中国女足与中国女排一样,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应该提倡女足,加快发展。他对首届女足世界杯的全额赞助,不仅仅推动了中国女足的发展,更为女子足球进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铺平了道路。
,在国内足球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又是霍先生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才得以落实的。在世界杯决赛前,为了能够让中国女足得到国际比赛锻炼机会,他又出资安排女足出访美国。在出访前,霍先生在北京的代表王先生特意在北京饭店贵宾楼设宴饯行,张吉龙特意安排笔者也前往赴宴。。&中国女足在打出了风格,虽然屈居却是,先生------
2006年霍英东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德高为范之六史万春
北京人、运动健将
出生日期:&1926年8月&
逝世日期:&2010年9月2日
史万春,是中国足球运动的第一代国脚,曾任队长一职,也是北京市足球的开拓者。历任北京队教练、总教练、教研组组长,中国足球教练员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所在的北京队,1954年、1955年两次获全国冠军。任教练后,指导北京队获1963年、1973年全国甲级联赛冠军。
1957年10月作为我国第一位援外专家,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执教该国国家队。后回国协助苏联专家执教北京、沈阳青年联队(国家青年队)。1959年起任北京队主教练,曾获国家级教练和高级教练员称号。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足协教练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北京市足协副主席等职。40年代以后出生的北京足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很多都是史先生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
1956年史万春在广州越秀体育场备战第16届奥运会
解放后,1951年被选入北京队和华北队,参加了首届全国足球比赛。1952年被李凤楼选入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国家足球集训队),同年被评为三十三名国家队选手之一。技术全面,头脑冷静,应变及时,脚法纯熟,球路清楚,传接球、控带球、射门(尤其是凌空射门)意识突出,是进攻的组织者。1956年因在比赛中小腿骨折而退役。&
1957年10月作为我国第一位援外专家,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执教于该国国家队。次年回国协助苏联专家执教北京、沈阳青年联队。1959年起任北京队主教练,其后15年间,为北京市培养了大批优秀选手,其中运动健将26人,还为国家队输送了5名队员。1963年和1973年率北京队两度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75年至1977年、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足球队总教练,教研组长。1977年至1981年在北京体育科研所从事科研工作。曾多次主持全国性的足球教练员学习班和考评工作,发表过科研论文和评论多篇,对推动北京市足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足球活动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足球运动员之一。1964年起任中国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1983年获“高级教练员”称号。2010年9月2日1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德高为范之七孙福成
&&&&&&&&一位十分值得缅怀的老国脚---凌空射门绝技是这样练出来的(2003年作品)
&&&&&&&&&&&&&&&&&&&&&&&&&&&&&&&&&&&&&&&&――小记孙福成
又到了清明节了,按照中华民族的习俗是要祭扫坟墓缅怀古人的时刻。20年前的1983年4月3日清明节前,带队到先农坛体育场打比赛,北京队的大连老乡告诉说,孙福成指导走了。早年他患着耳癌,但他一直坚持在训练岗位上。一听说这个消息在场的大连人无不悲痛不已,这是一位太受人们尊敬的老足球工作者了。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孙指导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周年了。
孙指导那个当年活跃在绿茵场上的雄姿,至今也令人难忘。
1958年《新体育》在一期封面上,登载了国脚孙福成教子打凌空球的照片,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人们经常感叹,说现在的队员不如过去。这是不对的,不能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那样,唠叨着今不如昔。其实,今天的身高、速度、力量、技术、营养、科学水平、媒体等等,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时代在前进,“青出于篮而胜于篮。”以现在足球激烈对抗程度,过去才是无法对上茬的。但有些老队员刻苦自练出的绝招,形成自己的特有的动力定型,则是现在年轻队员应该学习的。如大连足坛老将孙世宽,从右路的传中和射门,就很有特色。他练罚角球,往往一上午能千锤百练地练着,其熟练程度简直可以指哪打哪。韩文松的左脚抽射,往往不用抬头就会奔向对方球门死角,这就是熟能生巧的结果。孙福成的凌空绝活,也是如此。
1927年生的孙福成,在西岗公学堂读书时,就喜欢踢小皮球。他和丛安庆、袁吉发(后来都是国脚),经常组织西岗街头的孩子们与沙河口街头的马绍华、陈勤兄弟比赛。几年后,不想和马绍华又成为华青、大连日报、国家队队友。那时,孙福成为了练好绝技,和袁吉发两人在博爱旧货市场买了一双旧球鞋,两人一人一只。袁吉发穿左脚的,孙福成穿右脚的。不想,孙福成在比赛中,右脚被踢伤。但他能走路时,就用右脚支撑着,慢慢用左脚踢球,待伤好后,左右脚竞能同时自如处理任何球了。因为他和袁吉发个子都不高,是大连足坛上的矮脚虎,所以就得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奔跑,所以人们称他为“小驹子”,因为他象一匹小马驹一样在场上异常活跃,他的跑位飘忽不定,被称为狐仙步,变化非常灵活,总是能抓在第一时间抢到战机。孙福成不仅在场上积极,而且技术、意识、作风都非常好。为了摆脱对方,能出其不意地破门得分,他在一中操场上,没少练凌空射门。有时有队友在,就让队友传球,他从各个角度、正面、背面、两个侧面左右开弓地射门。一个人单独时,就自己抛球练凌空球。在有月亮天的夜晚,更是他练这一绝招的好时候。“梅花香自寒霜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他屡屡利用凌空绝技破门,为中国和大连的足球增了光。孙福成1951年12月,代表东北队参加全国足球比赛就入选了国家队。他在那次大会上,不仅攻城拔寨,屡屡破门得分,而且宁失一球、不伤一人,从对方守门员身上跳过去的良好作风,受到大会的表扬。整个50年代,他一直在国家队效力。就连年维泗都一口一个“孙大哥”地叫着。他为人朴实,生活俭朴,很受队友尊敬。他是大连籍早期国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是大连籍第一批国脚,也是第一位入党的国家队员。他从来都服从组织安排,那是1958年10月6日晚上,他接到父亲病故的消息,但球队却要到上海打比赛,他送走了来通知消息的领队柯轮,自己大哭了一场,让老伴回大连料理了后事,自己赶往了上海赛场。他也是第一批被批准的足球运动健将之一(1957年,另一位是丛安庆),也是第一批被评为全国观众所喜爱的十名足球运动员之一(1958年),他还是大连籍队员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打入对方球门的第一人(1957年对印尼)……。在孙福成身上,有好多大连足球之最,他是那个时代大连籍足球队员中的优秀代表,先后出任过国家队副队长、队长一职。他先后代表中国参加过1952年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因到达过迟而未能比赛,但和队友完成了把五星红旗升起在奥林匹克上空的任务),1956年,墨尔本第16届奥运会(因反对有人制造两个中国而未能成行),1957年对印尼的第6届世界杯小组预选赛,并打入一球。当时,年已30的孙福成,首场在在印尼雅加达,并未被教练戴麟派上场。结果,中国队以0比2告负。回到主场后,担任左内锋的方韧秋主动让贤,力荐孙福成出场担任他的位置。结果,老孙不负重望,攻中一球,为中国队以4比3获胜立下了战功。第三场双方在中立的缅甸仰光加赛一场。虽以0比0战平,但外界评价,中国队打得最好的就是年岁最大,已过30的孙福成和盯防他的印尼队员陈龙虎。总之,50年代一系列国际重大比赛,你都可以看到孙福成上场比赛的镜头。特别是1958年,他和队友以1比1逼平了16届奥运会冠军、打入世界决赛的苏联队。1958年,国家队曾因为他已年过30,把他放到了二队。结果,在一场国际比赛中,他的一记凌空射门,精彩无比攻入对方死角,技惊四座,令人感到他宝刀不老,又马把他调回一队。每谈此一精彩入球,后来的国家队队长、大连人陈家亮都很感慨。再进国家一队时,他仍是绝对主力,1959年,对匈牙利二队的那一战,就是个典型。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举行的国际足球比赛中,以1比0力克当时的足球强国匈牙利二队(回国后大部份就入选了匈国家队),而那一球,正是在他紧急逼迫下,对方后卫解围,自摆乌龙的。他生前常说,能为中国足球在世界体坛上称雄死而无憾。即使在病危期间他还是不忘那难以割舍的足球。挂靴后,国家队下放给了北京队,他任副总教练兼队员,一直到1963年还披挂上阵。一大批大连籍队员被他带进了北京队、国家队。现在在云南红塔队的李辉教练,当年许多教练都看不中,但他慧眼识珠,一招一式地带他,把他培养成了国脚。孙指导那矮小的个头,再加上后来的疾病,更显得瘦小,但他带队从来都是身体力行,一便便地做着师范动作,那些凌空绝技毫无保留地教给了队员,而他则在作动作倒在地上时沾满了全身泥土,让任何关着都为之动容。他十分眷恋生他养他把他培育成足球健将的故乡大连,十分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那牵肠挂肚的足球。但他的孩子长大后,他就想回大连,从事足球教练工作。但疾病终于没让他实现这一夙愿。从1952年到国家队到1958年最后一次代表北京队(实际是国家队)回大连打比赛,再也没有机会作为运动员上场在故乡的土地上表演那手凌空射门的绝技了。孙指导最后一次回家乡是1982年的时候了,他在家乡还为少年队示范过凌空技巧。可惜后来耳癌转为肺癌,第二年春天就去世了。他一生生活非常简朴,一件军用大衣就是他长年不离身的行装。临终时身上也是盖的这件大衣。生前虽然没能实现回故乡的愿望,但在各方的努力下,特别是大连体育界的支持下,在他去世三周年时,他的骨灰终于安放在了故乡,他终于回到了大连,这生他养他抚育他成长的地方。从来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但孙福成的球风、球技、球德,一直为大连人乃至那一代足球人所传颂着,足球情怀浓,风范益后人,他堪称大连足球也是中国足球的一位楷模。
&德高为范之八
德高为范之八
姜杰祥1932出生于大连
&还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当年11月,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即宣告成立。苏军驻在大连是根据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属于军管。苏军进驻大连对我军有好处,条约规定不准中国在大连驻扎军队,共产党、国民党的军队都不准进驻。国民党虽然在大连公开挂牌子(两个月后即被苏军当局取缔),但苏军不准他们进政权机关。如何才能保住旅大不落入国民党手中保住民主政权?在苏联驻军的支持下成立了共产党控制的公安局。韩光、陈云涛等时任大连的负责人就想出一个妙招:扩大警察部队!那时旅大公安总队竟多达一万余人。于是苏联驻军中将高茨洛夫司令笑称“这是他见到的世界上拥有最多警察的一个城市!”要知道当时全大连才60万人口,而日本桥名就多达20万人左右,约占1/3,当时旅大公安军总队确实对于保卫红色政权作用极大。
喜欢足球的大连人,许多单位都组织了足球队,譬如市政府和关东公署即现在称为公务员的单位联合组成的球队叫“公仆队”,这个球队名字多形象啊!旅大公安军也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起名就叫“铁流队”,像一股红色铁流击碎了各种反动势力的逆流,保卫了民主政权。这支球队主要安排在消防队,有不少大连足坛宿将加盟,譬如段全图、杨振富、孙秋波、赵鲜凤、薛吉竹等,曾在全市足球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称号。当时只有16岁的少年姜杰祥也参加了公安军,由于自小喜爱足球,后来也被选入了铁流队。1951年解放军足球队作为新中国第一次出国比赛的足球队先后以1比9&和1比17的悬殊比分输给了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足球队。为了打好新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全国足球比赛大会,全军在北京举行了一次选拔赛,当时属于军队序列编制的旅大公安军以绝对优势取得冠军,赛后六名大连人姜杰祥、薛吉竹、刘正涛、赵鲜凤、潘延令和朱锡祚入选了解放军足球队。姜杰祥在解放军队司职右前锋,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季军的好成绩,他也被选入了30名1951年队全国足球选手,即第一批国家队。从此一直在八一队效力,不过位置改成了左后卫,是50年代国内鲜见的实力派左后卫,尤其他那出色地飞铲动作,屡屡化险为夷,加之他的作风勇猛顽强,被称为绿茵场上的“拼命三郎”。所以在1957年中国队参加世界诶备亚预选赛的主场比赛中,被教练戴麟经委以重任出场,结果4比3完胜对手。文革前八一足球队是全国足球劲旅之一,也是观众喜爱的一支足球队,在一系列国内、国际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姜杰祥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已故國腳姜傑祥的照片
从小姜杰祥就迷恋足球,自家做的布鞋没几天就被他踢得前后漏眼了,甚至有时两脚都出血了他还接着踢。即使到了成年时,由于物质条件奇缺,队员养成了个个都有一门手艺---缝鞋。即使像八一这样的足球强队,也专设了专供掌鞋的诸如钉拐子、锥子、皮子、大针、麻线等等工具和材料,休息时个个都得缝补球鞋。别看姜杰祥踢球时虎虎生风,干起来针线活,也绝不是粗手大麻线,而是梁柱上插针,这话怎讲?粗中有细。那细针细线宛如绣花妙手一般细腻,成为全队公认的巧手匠。难得的是他还是个热心人,小队员刚来时不会补鞋,他就如同兄长般的帮助修补,如同球场上传帮带一样,致使当年八一队的晚辈们至今还念念不忘他的为人。
&&&由于他是前锋改打后卫,技术全面,视野开阔,后来成为了八一队和国家队最出色的左后卫、后防榰柱(ZHIZHU)。足球比赛是勇敢者的竞技项目,绿茵场上谁人都知道八一足球队当时就是驰骋国内外的一支铁打的队伍,作风特别勇猛顽强。有些球队凡是遇到八一队不待比赛有些队员已经打怵,惧怕这位虎将三分。姜杰祥在球场上就是一个特别能拼善战的勇者。八一体工队当年的老领导曾经如此评价姜杰祥的三招鲜:“对手的前锋难挡姜杰祥三板斧,一铲二带三长传。”八一足球队的勇猛顽强作风,很多就是从他赛场上的表现体现出来的。几乎每场球都是这么拼下来,他的身上没有一块好肉,从头到脚全是伤---&--“能拼善拼、勇猛顽强,上了场不考虑自己,不怕受伤,敢拼命的球员”,等都是称赞他的溢美之词,观众自然就喜欢他。那时国内的球队大凡打国际比赛,往往都借用他客串左边后卫,用东北话讲,因为确实“好使”,就是管用的意思。1957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第6届世界杯外围赛,5月12日在雅加达虽然上半时占尽了优势,但是却屡屡失掉良机,下半时雅加达的酷热天气令中国队体力消耗过大,被对手连进2球,0比2告负,那场比赛,姜杰祥没有上场。戴麟经教练是安排高筠时打左后卫的,由于打惯了中卫位置,高筠时不习惯这个位置,经常无意中回到了中卫位置,遮挡了守门员张俊秀的视线,也是失球原因之一。回到北京后,于是大家建议让他打左后卫,临危受命,他与孙福成两位大连人出场后的两场比赛,不辱使命,结果是1胜1平。但因净胜球少印尼队一个惨遭淘汰。没能为中国足球争得出线,好强的他,深感苦闷,竟沉默了很久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其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怀、拳拳之心。
1964年初夏,巴西著名的足球俱乐部马杜雷拉这支劲旅来华访问,因为当时两国关系处于微妙阶段,巴西扣押了我新华社记者等九名人员,而我国此时已经退出国际足联,凡与我国进行足球比赛的球队,往往要受到国际足联的重金罚款。能与这样的强队交流比赛,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我们是在付出了昂贵代价才得到这样的交流机会的。包括邓小平、贺龙和陈毅等高层领导都很关注这次比赛,当他们听说原来的预定方案没有安排八一队出场参加在北京的两场比赛时,表示了不同意见。据知情人后来很形象的透露,贺老总当时“哼!”的一声,组织者明白了,立刻安排八一队打比赛,而且是在首都第一个出场迎战巴西队。当时全国优秀的足球队以及足球工作者都被邀请到了北京观摩学习,而且座位都是在视角最好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主席台对面的第六看台上观看比赛。果然马杜雷拉甫一亮相,其风格超逸的先进足球技战术水平,就令中国足球界大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足球控球技术,中国足球界第一次看到了脖颈停球的动作,于是我们才懂得了足球不仅仅是只有13部位的停球,内涵很多。
就是在这场比赛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八一队表现的相当顽强,其中姜杰祥更是令观众敬仰不已。他盯防的对手右边锋,是个技术甚是了得小个子,两人一攻一守踢得甚是精彩。下半时,这个小个子前锋一次近距离的劲射,直奔姜杰祥而来,他类同黄继光堵抢眼似的,当场就被类似炮弹般的皮球打中腹部,自己慢慢的倒跪在草地时的一个无意识前滚翻动作躺在球场上,昏厥了过去,但却力保了球门不失。过了一会,当他苏醒后又爬起来示意可以继续参加比赛,这种受伤不下火线的硬汉精神,简直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当时在场全神贯注观看比赛的观众都惊讶的一片鸦雀无声,一时竟没反应过来。过了大约几秒钟后,全场立即爆发出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无需语言,这是送给这位拼命三郎的最好赞叹!比赛最后结果双方打成了0比0,其中八一队左前锋朴光哲有一次极好的单刀赴会机会,可惜过于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失之交臂。赛后巴西队教练评价说:八一队的防守是固若金汤!能得到足球强国教练如此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后来的中国足球可以说少之甚少,但是姜杰祥和他的八一队队友们文革前的1964年,就有过如此殊荣。
足球比赛属于轻对抗强烈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运动员受伤是难免的,但是像他这样勇敢顽强拼搏的队员受伤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必然既多也很严重,但是就连他的家人也没想到他受伤到了何种程度,还继续坚持带着钢板继续又打了多年的比赛。直到病逝后火化的骨灰里发现有钢板,那是早在56年打比赛受伤腿骨断裂,接在身上的骨钉,才解开这位硬汉的身上之谜。曾率领中国足球打入世界杯的米卢教练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之动容,这位世界级的教头压根儿就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像姜杰祥这样的足球铁汉。
更让足球人难以忘怀的是这位足坛骁将,挂靴后一直念念不忘关心着中国足球的发展。盼望着他自己壮志未酬的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事业能在后来人生上得以实现。当他患病自感去日不多时,嘱咐家人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撒放在他曾经多次代表国家打过比赛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先农坛体育场的左后卫位置上,即使在天国也要暗暗助中国足球一把力,早日冲出亚洲。1990年姜杰祥去世后,他的爱人董妙音在足球宿将的陪同下,带着儿子姜越来到先农坛体育场和工体的草坪上,分别在球场南侧的左后卫位置上埋下了丈夫的骨灰,完成了他的夙愿。
关于姜杰祥在足球场上的许多可歌可泣故事,后来的八一队负责人、大连小老乡、著名国门李富胜知之最为详细。作为八一队的负责人富胜经常用这个铁人的故事来教育八一队,也讲解给国家队员和媒体记者们听。闻知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怀念和尊敬的一位足球先辈啊!
姜杰祥的这一故事,鼓舞了后来的足球晚辈去努力奋斗,为国争光。这种精神是大连足球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他将永铸中华足球灵魂。
德高为范之九张宏根
张宏根,1935年出生于上海,日病逝于北京。
大凡了解张宏根的人都知道,他是创下新中国足球之最的第一人,第一位打入世界杯的前锋、第一批被授予足球运动健将、第一位被外国邮票采用的中国足球运动员、第一批被授予全国最佳射手之一、第一位中国足球教练委员会主任、第一位率队夺得职业联赛冠军的金牌教练------,不一而足。
他7岁时开始踢足球,1953年是上海参加全国青年联赛获得冠军的主力前锋,同年入选中央体训班(国家)足球队。是1954年第一批留学匈牙利足球的队员之一。被匈牙利教练称为中国足球未来的灵魂人物。归国后入选国家队,参加了1957年世界杯外围赛,并打入中国队的第一个进球。1957年被授予第一批运动健将称号,1958年以得票第一的身份又被评为全国十佳足球运动员,1962年获得全国最佳射手称号。退役后,先后担任过国家青年队、国家二队、中国队等主教练。职业联赛开始后,担任大连万达队主教练,获得第一个职业联赛冠军,被授予1994年甲A联赛金牌教练。生前曾担任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教练委员会主任等职。
看过张宏根踢球的人都公认他当年马林被称为中国足球的第一中锋,当时张宏根指导带过马林,以马林的体验,张指导即使年过半百较小功夫也很了得。而马林带后来的职业联赛最多进球者前锋李金羽时,李金羽的感觉是马林指导的过人技术是自己无法企及的,由此不难看出张宏根的较小功夫精炼的程度如何了。
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也不难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是一位涵养性很高、待人处事极其和蔼的老好人,谁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张宏根指导退役后大体经历如下:
足球人能得到如此尊重,实在难得。
德高为范之十国门李富胜
得知富胜去世当天,曾应大连晚报约稿写下了回忆他的点滴文字。近几天看了人们对富胜去世的反响,近日又见到了富胜当年加入成都部队时的教练、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的60年代辽宁队名将王瑞林以及富胜加入大连工人队的队友、也是他1976年同时第一次入选国家队的队友于景连的哥哥于景刚等人谈论富胜的成长经历,竟彻夜难眠,仍感言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富胜走后,老教练年维泗、张俊秀等对他赞赏有加;国家队的老大哥迟尚斌高度评价他;队中的小弟弟林乐丰敬仰他;大连人说他好,外地人沈祥福、古广明、陈熙荣等也无不交口赞誉他。总之不管是否与他共过事、打过交道,也不管是否认识他的,都是非常佩服他,金杯银杯不如人们的口碑。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富胜就是臧克家笔下的这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做人达到这份地步,不枉来到世上一生,值了。
人们难忘富胜,不仅是因为他是师级大校军官曾先后担任过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和军博副馆长等要职,当然在这两个岗位上富胜干的也很出色,比如在八一体工大队任职期间就出现了多名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得主;前年他在大连结识著名陶艺大师邢良坤后,去年就成功地将大师制作的精品陶艺吸纳到了军博。1992年他主动请缨承办了被称为足球的遵义会议的红山口会议,从此拉开了足球改的序幕。1996赛季没有外援的八一队取得了仅仅次于大连万达和上海申花两强的第三名好成绩。赛季结束后我俩在广州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再次协商海东转会事宜,他告诉本人青岛派了一位市副秘书长来要刘国江教练回乡执教,富胜大度,最后都点头同意了。97赛季八一队名次降到了第十名,这与刘教练和海东的离去关系太大了。但是人们更铭记的是国门李富胜。
挂靴,离开绿茵场是自然法则,每一个足球队员的必然经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是退役20多年后人们还能念念不忘富胜,足见他的成功。足球改革职业化以后,队员的钱是多了,媒体的多视野报道名声也大了,可以说名利双收,这也许不全都是坏事,但是有谁在挂靴20多年后还能像富胜这样令人难忘?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位了。
富胜那一批国家队强啊!打日本队不在话下;打朝鲜队4比&2拿下;首战沙特0比2落后时硬能4比2反超,再战2比0完胜;主场3比0大胜科威特,那时是如何振奋全国人们精神啊!北京甚至喊出了足球万岁的口号,那场球正是富胜扑出了一记点球,致使中国队士气大振,大胜了后来参加世界杯决赛的当时亚洲老大科威特队。只是客场虽0比1小负拥有石油美元做后盾的对手,令人惋惜。苏永舜教练没有地区和门户之见,谁好就用谁。那届国家队主力阵容中大连籍队员多啊,经常可以占据半壁江山:李富胜守门,迟尚斌、林乐丰、臧蔡灵组成防线,黄向东位居中场,快马杨玉敏冲锋陷阵,许建平、刘志才、盖增臣上谁个个都能胜任自己的位置。和苏永舜教练、容志行(再纠正一遍,此处读ZHIXING,意思是志在必行,不读HANG,别再误读)以及古仔多次交流过,他们对大连籍国脚印象都很好,尤其佩服大连队员的吃苦精神。富胜可以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作为守门员身材并不十分理想的他,那双惊人的弹簧腿以及永不疲倦的训练劲头,谁都会伸出拇指大加夸奖,他的百米速度11秒多,固然有遗传因素的额原因,但谁又能否认了富胜付出的艰辛努力才取得如此的成果!
坦率地讲富胜那届国家队有种种原因也没能冲出亚洲,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一直为人们传诵,真正做到了胜固可喜,败亦欣然,这在成者为王败者寇的竞技体育领域里,确实鲜见。之所以如此,就是因那一代队员表现出了为足球事业奉献、拼搏、奋斗、献身精神。
富胜本是个性格率直的人,每每和富胜交往,他都能很尊重人,这体现了他的高素质。富胜的成功,有他从小因为家贫历练的一笔宝贵财富,树立了远大志向,艰苦奋斗的原因。也有进入北京后接受京城文化熏陶的结果。笔者始终认为大连的足球运动员,除了自己的足球天赋外,凡是在国家队、北京队、八一队甚至北京部队队呆过的,都自然而然地接收到皇城根文化的培育,尤其北京天坛公园东面的那条体育馆路,抛去负面的东西,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体育尤其足球文化的精华,这里是大连籍国脚升华自己素质的阶梯。帮助富胜成功的还有他多了一种经历,那就是他是个职业军人。要想踢好球,必须先做好人,军队的球员还必须当好兵。那批国家队富胜来自成都部队足球队,黄向东是昆明部队,臧蔡灵出自空军,刘志才是沈阳部队,迟尚斌和林乐丰也分别有过北京部队、沈阳部队的经历,部队的素质养成教育和打造的军魂更促使了他们的成长。
富胜的前辈、50年代八一队和国家队中有一位出色的边后卫叫姜杰祥,球迷送他的爱称是“拼命三郎”,打比赛尤其国际比赛那是非常勇猛的,那种飞铲动作令对手见之生畏。在与印度尼西亚争夺世界杯小组出线权以及与来访的巴西劲旅玛杜雷拉比赛中,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1958年第一批被观众评为全国最喜欢的十名足球运动员之一。更可贵的是这位老将去世时嘱咐后人把自己的骨灰埋在北京的足球场他打左后卫的位置上,他要在天堂保佑中国队取得胜利。那也是一位八一队、国家队培养出来的大连国脚,他的事迹简直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时期我们的足球报道负面的东西多了些,今后这些正面的好传统应该多加弘扬。
目前,人们很关注中国队能否进军南非世界杯决赛,尤其担心除夕之夜客场失利于伊拉克。这准备那准备,本人认为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一定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手,未战先衰就别当国家队员,别还没打就泄气了。
富胜不在了,不妨就找迟尚斌、容志行、林乐丰、臧蔡灵、黄向东、沈祥福、陈熙荣、左树生、陈金刚、古广明、杨玉敏等等,去讲讲当年战朝鲜队前,全队如何立誓做好了&“竖着进场横着出场&的准备,击败朝鲜队的战例就很管用。有了庞德抬棺决一死战的气概,亚洲杯冠军伊拉克不可怕,亚运会冠军卡塔尔不可怕,大洋洲冠军澳大利亚也不可怕。巧合的是福家军这次也是遇到了西亚的两支球队和大洋洲的冠军队,只是科威特、沙特换成了伊拉克和卡塔尔,新西兰换成了澳大利亚,假如能像当年苏家军对亚洲两支球队取得3胜1负的战绩,再对澳大利亚拿到一分,这样的10分积分,中国队出线还难吗。
退后一步讲即使输掉了比赛,只要全力拼搏了,国人也可宽容。
80年代我们宣传过志行风格,现在太需要弘扬富胜那一代运动员的精神了。对于中国足球也应该是“不抛弃、不放弃”,中国足要努力完成富胜的未竟事业,就从弘扬富胜精神开始。
富胜亲朋节哀,家人保重。
此文写于2007年冬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