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沉底时的浮力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

&&&&&&&&&& 解:(1)由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图丙、丁所示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选用图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3)由图甲、丙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N&#N;
浮力:F浮=ρ水gV排,圆柱体的体积:V=V排===4×10&#;
(4)由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浮盐水=G﹣F′=5N&#N=4.4N,
浮力F浮盐水=ρ盐水gV排,盐水的密度:ρ盐水===1.1×103kg/m3;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丙、丁;(3)4;4×10﹣4;(4)1.1×103.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三种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10Ω 1.5A”、B:“20Ω 1A”、
1A”)、开关、新干电池三节、定位电阻R=10Ω、导线若干。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请依照如图22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3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
(填“左”或“右”)端,选样做可以起到
的作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请你写出一种不用变阻器.也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莲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且电路元件完好.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外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任意写出一个)
(2)、小莲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要测出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时所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选填规格的编号即可)
【实验结论】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科目:初中物理
小红为水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处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跟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1&&& S2(选填“&”、“&”或“=”)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A实际上是蜡烛B通过薄玻璃所成的等大的、&&&&&&&
、&& &&&&&&&&&&像。
科目:初中物理
(2015?扬州)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A.B. C.
科目:初中物理
(;扬州)两个电阻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则A的阻值是 5 Ω.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总电流是 0.9 A,两个电阻A、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2:1 .
科目:初中物理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
&&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科目:初中物理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实验者实验序号物体重G(N)浸入水中深度h(cm)弹簧秤读数 F/(N)浮力大小F浮/(N)小科14.82.04.224.03 636.03.0小思44.83.03.654.03.265 02.8(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是一个能吹冷风、温风、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其中M是电动机,通电后能吹风,R1R2是阻值相等的发热电阻丝,通电后能发热.电吹风接通电源且开关S闭合后A.若闭合S1S2,则吹出的是冷风B.若闭合S1S2,则吹出的是热风C.若闭合S1或S2,则吹出的是温风D.若断开S1S2,则吹出的是温风
科目:初中物理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霜是凝固现象 &&&&&&&&&&&&&&&&&&&&&&&&&&&&&&&&&&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象。 (1)图中表示小灯泡U-I...
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象。(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象的是
(填序号)。(2)若它们串联、并联时总电阻的值分别为R串和R并,请在答题卷对应的图上坐标区域内画出它们的U-I图象(R串、R并得 U—I图象分别用③和④表示)。(3)当它们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接在同一稳压电源(已知电源电压不高于10V)两端时,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变化了O.45A。求该稳压电源的电压及并联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1) ② (2)如图 (3)5V、3W
试题分析:(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象的是②,因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U-I图象不是一条直线。
(2)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并联电阻。
由此可知,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R串和R并两端的电压关系为U串>U并。即③在①的上方,④在②的下方。
考点分析:
考点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 &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
W1/W2=Q1/Q2=P1/P2=R2/R1 & & &I1/I2=R2/R1
考点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 &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
W1/W2=Q1/Q2=P1/P2=R2/R1 & & &I1/I2=R2/R1
考点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小于1000V)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大于1000V)带电体。
3.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电路的两种主要故障是短路和断路。
考点4:电功率
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 单位:国际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额定功率:
1. 定义: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它的值为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流。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会损坏;若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无法运行。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补充:实际生活中的照明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并联的用电器越多,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就越小,在总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总电流就越大,因此输电线上的电压降就越大,这样,分给用电器的电压就越小,每个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小。所以灯开的少时比灯开的多时要亮些。晚上七八点钟,大家都用电灯照明,所以电灯发的光就比深夜时的暗。
灯丝通常在开灯瞬间被烧断的原因: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变化几摄氏度或几十摄氏度,电阻变化不过百分之几,可忽略不计,但电灯的灯丝(钨丝)不发光时(温度几十摄氏度),电阻较小,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较高,达 2000℃左右,电阻值就要增大许多倍。在刚接通电路的瞬间,灯丝的温度还没有升高,由于电阻还很小,通过灯丝的电流要比正常发光时大得多,根据P=U2/R,这时实际功率最大,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所以通常灯丝容易在开灯时的瞬间烧断。
相关试题推荐
后端挑着装满道具的“百宝箱”,前端挑着由活动支架与花布组成的“戏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秋林就这样挑着担子四处游走,表演了40多年“一人一台戏”的布袋木偶戏。如图所示,假设“戏台”重100N,装了道具的“百宝箱”重200N,它们的悬挂点之间距离为l.5m,扁担视作重力不计的硬直棒。(1)挑起担子时,“百宝箱”被提高了0.6m,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百宝箱”重力做多少功?(2)假设肩膀与扁担的接触点为D,当手不对扁担施加力的作用时,要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前端悬挂点A与O点的距离多大?(3)当前端的“戏台”卸下后,左手在A点施加力,同样能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若肖师傅是在站立时卸下“戏台”,则卸下“戏台”前后:①扁担对肩膀压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肖师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如何变化?变化多大?(假设肖师傅的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小科家有几盏相同的照明灯,如图甲所示,按要求连接在家庭电路上,并由一个开关控制。(1)取下任何一个灯泡后,闭合开关,其余的灯仍能发光,则这几盏灯之间是
联的。断开开关,装上灯泡。(2)小科觉得连接灯泡的金属导线没有用绝缘材料包裹,可能有安全隐患。如果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220V,要辨别连接灯泡的两根金属导线中与火线相连的一根,请写出检测工具及步骤。
(3)小科用第(2)题的检测方法也无法辨别,于是怀疑照明灯的额定电压不是220V,观察灯泡外包装,上面有如图乙所示信息。请你对这种接线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实验者实验序号物体重G(N)浸入水中深度
h(cm)弹簧秤读数 F/(N)浮力大小F浮/(N)小科14.82.04.2 24.03 6 36.03.0 小思44.83.O3.6 54.03.2 65.02.8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问会
(填“变短”、“变长”或“不变”)。21 
1879年l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竹丝炭化后制成)。(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通电后的灯丝在磁场里受到了
的作用。(2)要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可以改变
方向。(3)碳丝通电后产生高温,在空气中立即烧断,这是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所以碳丝灯泡必须抽成真空。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09:49:53&&来源:
22.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问会
(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22.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问会&&& (填&变短&、&变长&或&不变&)。21
【答案】(1)大气压&&&&&&
【考点定位】大气压强;液体的压强与压力
三、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物体重G(N)
浸入水中深度
弹簧秤读数 F/(N)
浮力大小F浮/(N)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1教育网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手机搜索初中物理答案
初中最新试卷已有1082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5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八(上)部分
201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按章节分类汇编八(上)
第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水的组成第3节 水的浮力1.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庆元县年仅15岁的吴琳俐在T293级女子帆板比赛中荣获冠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帆板静止在水面时没有惯性
B.帆板时以水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C.帆板受到的浮力大于帆板和受到的重力
D.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
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4.(2015台州27)小柯一段丝密度计在漂浮,液面,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重力。小6.(2015杭州35)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m2,高5m,密度0.7×103kg/m3。(g=10N/kg) 未向池内缓慢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7.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体重G(N) 浸入水中深度
h(cm) 弹簧秤读数 F/(N) 浮力大小F浮/(N)
小科 1 4.8 2.0 4.2
小思 4 4.8 3.O 3.6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后,小科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9、(2015温州32)如图是一种简易的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在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5米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牛/千克)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5节 物质的溶解.(2015丽水10)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2015金华12)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