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国家林业局局长长叫什么名字

您现在的位置:
沁水县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日 16:29:33&&&&来源:晋城在线
】&&【】&&【】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11日上午,沁水县县委书记范兆森、县长原光辉、沁水县政协主席张桂春,沁水县县委常委郭沁林、梁云辉、李喜红、原健、李咏锋、申连太等沁水县领导来到龙岗公园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沁水大地植下片片新绿,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沁水。
  在植树现场,沁水县领导们拿起铁锹,同在场的干部群众一起,兴致勃勃地将一棵棵树苗植入刚挖好的树坑内,然后挥锹培土、提桶浇水,每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经过一番紧张劳动,新栽下的树木昂然挺立,一排排、一行行,错落有致,顿时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为龙岗山上增添了满眼新绿。
  植树间隙,沁水县领导们一边栽树一边和身边的林业部门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沁水县今年生态绿化、苗木繁育和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情况,要求林业部门要对近年来新栽植的各类树苗精心管护,提高苗木成活率;要切实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要严格按照林业生产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对城乡环境、重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美丽沁水建设。同时号召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支持造林绿化,自觉参与造林绿化,多种树,种好树,真正形成增绿、护绿、爱绿、造绿的浓厚氛围,切实把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巩固好、发展好,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
  李跃龙、张春年、范爱国、刘家育、李韶华、张海芳、张广建、成书梅等县领导参加了植树活动。(供稿:沁水县信息中心
责编:茹妮娜
【】&&&【】&&&【】&&&【
】&&&【】&&&【】
分享到:33.9K
&&相关链接
& 16:49:05
& 16:35:48
& 10:29:34
& 10:28:28
& 11:50:04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您现在的位置:
沁水县从林业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型回眸
日 11:46:02&&&&来源:晋城在线
】&&【】&&【】
城市像五彩缤纷的花园,乡村似绿波里散落的珍珠,公路如绿茵中蜿蜒的丝带,山林更犹如大海中涌起的绿色波涛,这就是沁水人精心打造的生态沁水、绿色沁水、美丽沁水。
&&&&沁水,这个多年来以煤炭为经济命脉的资源型大县,终于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生态最好产业最强景观最美的新沁水正在雄起。&“转”来的荣耀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中国低碳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省级林业生态县”……一项项荣誉奖项挂满了林业局的办公室。
沁水这个曾经以煤炭为经济命脉的资源大县,终于有了新的标签——绿色、生态、美丽。
近年来,沁水县按照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融合、经济高效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狠抓绿色沁水、生态沁水、美丽沁水建设。上海枫彩集团、北京花木公司、江苏春之城等一连串的生态产业龙头企业落户沁水,苗木培育、经济林发展、生态林打造、绿色基地创建等如一股强劲东风席卷沁水大地。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7亿多元,新增绿化面积20余万亩,绿化率达59.66%;森林覆盖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达48.63%,居全省第三,森林面积达194万亩,居全省第一。林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先后捧回了一系列的荣誉奖项,“美丽沁水、绿色沁水、生态沁水”初具雏形。
林业局长刘建国这样形容:“打造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这是依托优势、科学定位的战略举措。联手强援,企地携手,这是苗木花卉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添”上的绿色
漫步碧峰公园,遇到几个身着绿色工作服、正在修剪养护林木的园林工人,一位李姓大姐告诉我们:“现在绿化责任分解到了我们每个人头上,绿化任务、成活率等每一项指标都与工资挂钩。不仅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绿化效果。”
由于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我县围绕荒山绿化、城市绿化、环城绿化、村镇绿化、矿企绿化、通道绿化六大主线,通过沿路增绿、空地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近山植绿等“添”绿措施,让沁水大地喷薄出片片新绿。
“县城、环县城绿化总体战”,打造了绿化覆盖率达40%的绿色屏障。玉皇山、石楼山、碧峰山、龙岗山四处森林公园依山就势,把环城绿化林带提升为山地园林。“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735公里的道路披上了绿装。“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让黑色煤都绽放美丽风景,实现了矿区35%的绿化率。沁水至嘉峰、沁水至中村绿色文化长廊蜿蜒而至,散落的村庄掩映在花的海洋、绿的世界中。一个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衔接的山水园林城和百里沁河风光带已初步形成。
&&&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多对生态建设的啧啧称赞。
&&& “现在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感觉生活真是越来越美好。”
&&& “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心情自然就舒畅了,健康也随之而来了。”
&&& “人在画中游,车在林中行”的诗情画意在沁水已变为现实。
&&& “栽”出的效益
“每年合作社仅工资一项支出就近30万。”郑庄镇孔必村富景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小军告诉记者,“村民人均年可领到近万元的工资,加上土地入股分红,比以前种粮强了许多。”苗木花卉产业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孔必村就是全县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林业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富民,是要助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而连翘生态经济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就是林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林业局长刘建国告诉记者。
沁水县目前已完成核桃干果经济林栽植5.4万亩,完成连翘生态经济林栽植10.9万亩,保存8.69万亩。
有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核桃林5—7年可到丰产期,按每株产量10斤,每亩33株,每斤15元的市价算,每亩核桃林年收入5000元左右。而且核桃过了丰产期后,效益和产量会逐年递增,8—10年头上,按现行市价保守估算,每亩年产值至少可达1万元。”
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育苗状元的端氏镇上韩王村郭宽裕,是一个有名的育苗大户。拥有育苗基地20多亩,核桃、杨树、国槐、桧柏等10余种苗木,因管理科学规范,成活率好质量高,每棵售价比市场价高出1块左右,每亩年产值两万元。在他的裕凡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本村90%的村民搞起了育苗,收入同样喜人。
偏隅全县东南角的中村镇白华村更是上演着“生态经济”改变“山绿人穷”的动人剧目。村支书马拉锁制定了三项入民心制度,让核桃、连翘收入翻了几番。全村集体育苗204亩、个人育苗79亩,共13万株,每株净收益10元。全年纯利润高达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涨了近5000元。新栽植的48万株华山松、6万株白皮松更是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 龙头带动,企地携手,沁水的绿色产业链正在延伸。(供稿:沁水县信息中心
责编:茹妮娜
【】&&&【】&&&【】&&&【
】&&&【】&&&【】
分享到:33.9K
&&相关链接
& 16:59:47
& 10:52:24
& 14:32:58
& 16:34:53
& 16:49:55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第22期 作者:本刊记者;
绿海驰骋写春秋——记沁水县林业局局长焦建国
去年以来,沁水县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据统计,一一沪、甘~一~‘”了四币含右砚目幽肠幽目.幽翻改封曰目,.,闷.如自..翻函告绘吉撇‘亩合招肠跪翻翻匕圈曰.盼奋告告里年多来,全县共完成植树3“万株,造林12.55万亩,育苗3090亩。尤其是国家级世行贷款造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沁水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更离不开林业系统的新的领路人—焦建国局长的辛勤工作。一年多来,焦局长带领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县林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林业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时俱进转观念高瞻远瞩谋发展 2002年5月焦建国局长刚到任,在全县林业系统工作会议上,他就明确要求,林业干部要树立现代林业观念,明确林业奋斗目标,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艰苦扎实的工作作风,掌握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令年年初,根据沁水县的实际情况,他又提出要......(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防护林科技》2002年04期
《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4期
《华东森林经理》2002年03期
《山西林业》2002年06期
《山西林业》2002年06期
《中国林业》2002年18期
《林业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林业经济》2003年04期
《安徽科技》2003年10期
《安徽林业》2003年01期
《湖北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广西林业》2003年03期
《广西林业》2003年04期
《河南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吉林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吉林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河南林业》2003年04期
《内蒙古林业》2003年07期
《山西林业》2003年05期
《山西林业》2003年05期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主办: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出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晋城文明网
 您的位置:
2014为沁水点赞
作风建设的新答卷
——沁水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眸
“滥办酒席变少了”“拉风车队不见了”“吃请应酬少多了”“干部下访变勤了”……有感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变化,基层干部群众用真诚的话语为活动成效“点赞”。&  扑面而来的新风,发端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八个多月的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上好群众路线“必修课”,念好从严治党“紧箍咒”,种好管党治党“责任田”,经历了一场触及思想和灵魂的党性“大考”,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作风建设成绩单。&  以上率下,真学真改贯穿活动始终&  每个周一的晚上,当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县四班子领导、县委中心组成员却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中学习,他们轮流登台谈体会,他们一起聆听乡镇书记上党课,或者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来,从未间断。&  “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纵观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从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到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再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县委常委班子亲力亲为、亲身示范,推动形成了以上率下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强大力量。在领导带头、向我看齐的态度引领下,“每一根蜡烛都应擎起光明”,各级党员干部行动迅速,补精神之“钙”、查作风之弊、除行为之垢,激扬清风正气。&  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每两周一次的中心组集中学习,县委坚持把理论武装贯穿全过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以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为镜子加强党性教育,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身上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全县126个活动单位、683个基层党组织、13931名党员共开展调研20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12万份,收集意见建议67974条,其中“四风”方面意见建议45371条。一次次对照典型照镜子,一次次敞开大门敞开心扉听意见,一次次正视缺点正衣冠、洗洗澡,激发了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主动深入,问题导向领航整改落实&  南郎村今年苹果又丰收了,村民们一致点赞,这离不开县农委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查边改,我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秉持着抓住要害、找准靶子、点中穴位,立说立改、即知即改、边查边改的工作基调,对“四风”问题打出了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各类会议次数同比下降28.2%,发文数量同比下降16.2%,评比表彰项目精简38.8%,取消审批事项2项、简化9项,领导干部调研次数同比上升15.7%,调研天数上升14.8%,公务接待经费同比缩减43%,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人……一组组直观的数据不断刷新人们的习惯认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一种崭新气象。&  离群众越近,群众就对你越亲。广大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走出机关大楼、走出文山会海,下基层、接地气,带着深厚感情、敬畏之心,原汁原味体察民情民生,真心实意解决民忧民困。&  中小企业局查不足找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期盼;农委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把果农的忧心事变成开心事;种什么、怎么种,帮什么、怎么帮,蔬菜办让菜农心里更亮堂;“在这里,信用真管用!”群众对信用联社转作风竖起大拇指;大山深处的农民、大病初愈的患者、大事特办的沁水籍北京市民用一封封热情的感谢信告诉我们,民心是杆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着力抓好惠民实事,全县各活动单位共解决实际问题1662个,确定整改项目2002个,已完成整改项目217个,正在进行的整改项目1335个,正在研究的整改项目450个。&  变化昭示党心凝聚民心,不断拔高为民服务的高度。不少领导干部反映,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也把自己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了。许多群众感慨,“人情负担轻了,办事成本低了,风气确实好多了!”&  敞开大门,群众呼声检验长效机制&  一位从事木料加工的小企业主谈起现在到主管部门办手续的事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到主管单位盖个章,腿都要跑断了,现在好多了,上次到林业局办事,走进办公室就有人接待,手续不全,他们就一次性发给你告知书,最多第二次去,就一定能给你盖上章。&  要“治病”,更要“防病”。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了刚性的制度制约,改作风不再是“一阵风”。&  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班子先后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完善了《县委工作规则》、《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县四班子联席会议事规则》三个规则,完善了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委常委联系点制度、党政班子值周制度、调研制度、会议报批和谈心谈话制度,在县委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县各单位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共清理废除制度399个,已制定制度2551个,正在制定的制度747个。&  “制度抓得越紧、干部改得越好、老百姓越满意。”这是群众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真心期盼。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筑牢防治“四风”坚固堤坝,扎牢约束权利的制度笼子,作风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为推动我县各项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2014年活动收官,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丝毫不能放松。2015年整改进行时,祛除灰尘、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的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打好党的建设“三打硬仗”、抓好“两项创建”,在弊革风清、富民强县的接力征程中,用“为民务实清廉”的生动实践,标注执政为民更新的高度,谱写“中国梦”崭新的沁水篇章。(沁水报社 张星星)
喜看沁水绿成荫
——沁水县从林业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型回眸
城市像五彩缤纷的花园,乡村似绿波里散落的珍珠,公路如绿茵中蜿蜒的丝带,山林更犹如大海中涌起的绿色波涛,这就是沁水人精心打造的生态沁水、绿色沁水、美丽沁水。&  沁水,这个多年来以煤炭为经济命脉的资源型大县,终于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生态最好产业最强景观最美的新沁水正在雄起。&  “转”来的荣耀&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中国低碳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省级林业生态县”……&  一项项荣誉奖项挂满了林业局的办公室。&  沁水这个曾经以煤炭为经济命脉的资源大县,终于有了新的标签——绿色、生态、美丽。&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融合、经济高效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狠抓绿色沁水、生态沁水、美丽沁水建设。上海枫彩集团、北京花木公司、江苏春之城等一连串的生态产业龙头企业落户沁水,苗木培育、经济林发展、生态林打造、绿色基地创建等如一股强劲东风席卷沁水大地。&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7亿多元,新增绿化面积20余万亩,绿化率达59.66%;森林覆盖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达48.63%,居全省第三,森林面积达194万亩,居全省第一。林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先后捧回了一系列的荣誉奖项,“美丽沁水、绿色沁水、生态沁水”初具雏形。&  林业局长刘建国这样形容:“打造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这是依托优势、科学定位的战略举措。联手强援,企地携手,这是苗木花卉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添”上的绿色&  漫步碧峰公园,遇到几个身着绿色工作服、正在修剪养护林木的园林工人,一位李姓大姐告诉我们:“现在绿化责任分解到了我们每个人头上,绿化任务、成活率等每一项指标都与工资挂钩。不仅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绿化效果。”&  由于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我县围绕荒山绿化、城市绿化、环城绿化、村镇绿化、矿企绿化、通道绿化六大主线,通过沿路增绿、空地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近山植绿等“添”绿措施,让沁水大地喷薄出片片新绿。&  “县城、环县城绿化总体战”,打造了绿化覆盖率达40%的绿色屏障。玉皇山、石楼山、碧峰山、龙岗山四处森林公园依山就势,把环城绿化林带提升为山地园林。“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735公里的道路披上了绿装。“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让黑色煤都绽放美丽风景,实现了矿区35%的绿化率。沁水至嘉峰、沁水至中村绿色文化长廊蜿蜒而至,散落的村庄淹映在花的海洋、绿的世界中。一个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衔接的山水园林城和百里沁河风光带已初步形成。&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多对生态建设的啧啧称赞。&  “现在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感觉生活真是越来越美好。”&  “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心情自然就舒畅了,健康也随之而来了。”&  “人在画中游,车在林中行”的诗情画意在沁水已变为现实。&  “栽”出的效益&  “每年合作社仅工资一项支出就近30万。”郑庄镇孔必村富景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小军告诉记者,“村民人均年可领到近万元的工资,加上土地入股分红,比以前种粮强了许多。”苗木花卉产业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孔必村就是全县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林业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富民,是要助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而连翘生态经济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就是林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林业局长刘建国告诉记者。&  我县目前已完成核桃干果经济林栽植5.4万亩,完成连翘生态经济林栽植10.9万亩,保存8.69万亩。&  有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核桃林5—7年可到丰产期,按每株产量10斤,每亩33株,每斤15元的市价算,每亩核桃林年收入5000元左右。而且核桃过了丰产期后,效益和产量会逐年递增,8—10年头上,按现行市价保守估算,每亩年产值至少可达1万元。”&  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育苗状元的端氏镇上韩王村郭宽裕,是一个有名的育苗大户。拥有育苗基地20多亩,核桃、杨树、国槐、桧柏等10余种苗木,因管理科学规范,成活率好质量高,每棵售价比市场价高出1块左右,每亩年产值两万元。在他的裕凡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本村90%的村民搞起了育苗,收入同样喜人。&  偏隅全县东南角的中村镇白华村更是上演着“生态经济”改变“山绿人穷”的动人剧目。村支书马拉锁制定了三项入民心制度,让核桃、连翘收入翻了几番。全村集体育苗204亩、个人育苗79亩,共13万株,每株净收益10元。全年纯利润高达130万,村民人均收入涨了近5000元。新栽植的48万株华山松、6万株白皮松更是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龙头带动,企地携手,沁水的绿色产业链正在延伸。(沁水报社 张俊)
爬坡路上的精彩
——沁水教育发展回眸
“十二五”以来,我县高考成绩一路飘红,在2010年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263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台阶,2011年达线人数409人,人,人,2014年更是一举突破700人大关,达到729人。从263到729,这一连串的变化,不仅记录下了沁水人一次次的惊喜,而且如实地记录了我县教育在爬坡路上的精彩。&  
回眸教育爬坡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连串看似偶然的数字攀升之中所蕴含的必然。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到城乡办学硬件条件的巨大改善;从大批高素质人才引进,到全县教育资源向全县广大农村倾斜;从教育部门抓队伍建设、抓常规管理,到全县教育人倾力于课堂教学、致力于塑造教风改善学风,沁水教育人以其充满生机的春雨点亮了21万沁水人心中的希望。&  从县城到乡村,最靓的建筑是学校&  走进胡底乡中心小学,校长告诉我们,过去,娃娃读书许多都在破旧的危房中,现在他们不仅搬进了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教室,而且有了最新的多媒体教学仪器,课间活动,也有了标准的操场和各种功能齐全的体艺器材。&  为了人民满意,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县委书记范兆森提出,“要用心办教育,按规律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工作中,县委县政府一手抓教育条件改善,一手抓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注重把发展重点向农村和一线倾斜。&  连续几年加大投入,对农村学校危房进行彻底改造,全县先后完成危校改造24所,广大城乡学校彻底告别危房。&  连续几年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加快乡镇幼儿园建设步伐,在全县14个乡镇实现了幼儿园全覆盖。&  连续几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学校改造工程,为所有农村学校配备了最新的电脑投影一体机等教学仪器,为30所农村学校配备了体艺器材,并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网络建设校校通、班班通工程。&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城乡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沁水广大农村的娃娃也开始享受良好的现代教育发展成果。&  从幼儿到高中,最大的民生是教育免费&  日,从县“双特”奖助学金工作领导组获悉,我县2014年又有10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得到人均4000元至5000元的资助,从而圆了困难家庭学生的大学梦。&  为了人民满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之一,紧紧抓在手上,致力于让全县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读得上书。&  2011年秋,筹集资金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高中三年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高中三年免费教育。&  2013年春,再次实施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  2014年县政府再次出台“双特”奖助政策,拨付专项资金,用以奖励特优大学生和资助特困大学生。一项项教育优先、民生优先的惠民政策,使得我县的娃娃实现了有学上、有书读、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条件,铸就了我县教育的振兴之路。&  从校长到教师,最美的乐章是争气歌&  在沁水中学校园里,每天早晨最先亮起灯光的总是校长办公室,每天晚上最后熄灭的还是校长办公室的灯光。&  为了人民满意,近年来,全县从县教育局到广大中小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沁水教育人变压力为动力,自我加压,自我鼓劲,在全县兴起了振兴教育的热潮,他们只为争口气,一改沁水教育落后的现状。&  县教育局创新举措抓管理,以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一是抓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提高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狠抓了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二是教学管理,采取新课程改革和常规管理相结合,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在常规上求严格,在实验上求突破,在科研上做文章,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抓人才引进,先后三次招聘各类优秀教育教学人才17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60人,为沁水教育注入了极大活力;四是采取安全管理和和谐创建相结合,一手抓安全工作责任落实,一手抓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校园环境。&  全县各个学校,则是采取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关爱催生活力、以考核激发动力,以作风带动教风,以教风带动学风,即,以校长从严过实的过硬作风影响教师的日常行为,形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教风;以教师爱岗敬业、奉献三尺讲台的职业操守潜移默化,养成学生勤学好问、积极上进的良好习惯,以学生互敬互爱、互学互助的良好学风构建学校向善向上、生动活泼的校风。&  严密的管理制度、公平的竞争环境,逐步在全县中小学形成了校长以上率下,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比学赶帮,活动塑造品质的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进而使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增幅连续四年以年均超过百人的速度递增,一路领跑全市,声震全省。(沁水报社 张建军)
大棚里飞出增收歌
&——沁水县蔬菜产业发展回眸
大棚连着大棚,笑脸映着笑脸。蔬菜长得热闹,菜农忙得乐呵……&  “每天都有大卡车来拉走绿油油的蔬菜。”&  
“像这些大棚,每周都有几千元的收入,和在银行存钱的感觉一个样。”&  这样的场景,在我县的设施蔬菜大棚里随处可见。这是我县大打农民增收硬仗中的一个个缩影,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大棚成了“香饽饽”&  “我抓的有,是125号大棚。”&  “唉,我的手气真差,没抓住,是个空号。”&  ……&  这是中乡蔬菜大棚基地承包现场村民“抢大棚”的感人一幕。&  2011年开始,我县围绕大打农民增收硬仗,出台了一系列设施蔬菜扶持办法:春秋大棚和日光温室分别享受每亩0.3万和1万元的补贴;达到50栋以上规模的,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亩0.5万和1.5万元;达到100栋以上规模的,除享受补贴外,春秋大棚每栋按0.2万元的标准、日光温室每栋按0.5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于连片发展日光温室达到200栋以上的便可由县财政解决基础配套设施……&  为了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龙港镇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邵双龙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在他给县委范兆森书记的短信中就曾说过:“遇到很多困难,流过很多泪”。&  为了建大棚,他跑项目、跑资金,吃过很多苦,为了鼓励农民承包大棚种菜,他甚至向农民承诺,挣了钱是菜农的,赔了钱则由他本人承担。&  如今,青龙村已发展300余栋大棚蔬菜,户均蔬菜收入达3.5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成了我县蔬菜产业中一个激昂跳跃的音符。&  张马村又是另一番景象,设施蔬菜鼓了农民腰包,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村支书张军生说:“我们建棚初期,政府帮助改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解决了发展设施蔬菜的重要前提条件。”&  “起初,我们虽然对设施蔬菜的高收益很感兴趣,但是资金方面实在是遇到了困难,县里给予每亩最高5万元的贴息贷款,这对我们农户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菜农张管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截至目前,我县已累计投入设施蔬菜扶持资金3300余万元。县财政巨额资金的投入、惠农政策的持续实施,助推了设施大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设施蔬菜大棚近3800亩,其中现代日光温室1700亩,每亩年均收入4万元;春秋大棚2100亩,每亩年均收入两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  管理成为“熟套套”&  “餐桌一道菜,年头连年尾,萝卜小人参,吃出百种味。”这对中村人来说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的中村人已经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西葫芦、西红柿、彩椒、豆角、黄瓜、香菇……菜篮子天天花样翻新,餐桌美味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发展,我县积极鼓励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将零散大棚“打包”“捆绑”经营,依托规模来提高效益。&  如今,中村镇煜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程序”和“熟套套”。&  煜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苗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维修大棚、统一打包销售,县里为合作社的规范运行保驾护航。&  储藏区门口,几个工作人员正在麻利地装车、过秤,然后再联系销售车把这些蔬菜“统一打包”运往各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开发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和新常态。&  蔬菜办主任任魁胜告诉我们:“在技术方面,已和瑞克斯旺公司晋城片区技术总监宫峰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技术人员会定期到园区进行培训指导。”&  2014年开始,县蔬菜办加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对全县蔬菜基地和园区的140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对于新建设施蔬菜达到50栋以上的基地和园区,每月给予每人5000元技术补贴,聘请山东寿光、长子等地12名有丰富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常年驻村指导。”&  菜农吃上“定心丸”&  2014年,面对广大农民高涨的种菜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冷静思考,果断决策,出台了一系列让菜农持续受益,延伸绿色产业链的决策。&  我县率先在青龙设立了蔬菜可持续发展基金试点。该资金一部分是以农户年销售记录为依据按比例提取,另一部分由政府进行1:1的配套扶持。&  有了蔬菜发展基金的保障,菜农积极性更高了。&  菜农裴末善告诉我们:“蔬菜基金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连阴天、风雨雪等极端天气,对蔬菜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了。蔬菜基金还可抵御市场风险,若是蔬菜市价低于成本,‘基金’还可确保保本不赔钱。”&  “有了蔬菜基金,遇到自然灾害,县里会按照相关规定核定菜农的损失并给予适当补偿;若是遇到市场风险,‘基金’还可起到调节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蔬菜基金可有效应对单个农户难以克服的难题,诸如大棚的墙体、塑膜、卷帘等各种设备的后期维护修缮等。”菜农曹国斌很称心。&  目前,政府已根据青龙村菜农的年销售记录配套扶持了50万元资金,这将给予合作社极大的资金扶持,同时激发菜农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蔬菜产业中。&  除了资金保障外,我县及早谋划、快步推进,在更高层面的技术支撑上来助推产业发展。&  固县安上村的大棚是我县智慧大棚试点,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等,都有专用探头测控;摄像头可以定位到一个叶面,来观察其长势状况。&  “亲和力”公司员工告诉我们:“他们依托移动公司开展了三个智慧大棚试点,可通过探头和摄像头的监测,将具体数据传送到棚内监控系统或者农委的监控平台,这实现了蔬菜的水、温、光、二氧化碳的远程观察控制和远程病情诊断。”&  尝到甜头的菜农告诉我们,智慧大棚除了操作简便外,更重要的是它可通过实时智能监测,及时发现蔬菜病情,做到及时防范;同时,控制适宜的温湿度也有助于蔬菜质量更高。&  2014,菜农们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精彩剧目。&  2015,他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告诉你:菜农的未来不是梦。(沁水报社 张俊)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