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神武120物理一线属性属性。就这个

羽毛球与物理学-我之浅见 - 技术讨论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2|回复: 27
羽毛球与物理学-我之浅见
我不是搞专业研究,只是借用一些物理学原理来分析羽毛球运动,从而帮助我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欢迎拍砖,期待引玉。1.
拍线的弹力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拉伸的长度成正比。这个比例就是弹性系数,用K表示。即F=K*(L-L0)由此公式可知,把一根弹簧截短,弹性系数就会变大。从中间截两段,则每段的弹性系数为原来的2倍。拍线拉高磅时,由于拉得紧,最后多出来而剪掉的线,比拉低磅时要长。也就是说,剩下的线短了。因此,拉高磅的线的弹性系数大。也可以说,在同样的变形量下弹力大。而缠好的线,由于串线孔处很大的摩擦力,相当于把它剪成了很多段,他们又编织成1cm左右的网格,相当于弹簧更短了,K值更大。 举个例子,锻炼用的拉力器,你要将那个弹簧拉长1公分是很费力的,可能需要100公斤力。可是,如果将这个弹簧做成100倍的长度,那么3岁小孩就可以很轻松地将它拉长1公分。因为只需要1公斤力。 2.
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定律,可以列出以下2个方程式:1)
m1v1+m2v2= m1v1’+ m2v2’2)& && &1/2 *m1v12+1/2 *m2v22=1/2 *m1v1’2+ 1/2 *m2v2’2& & 其中,m1,m2分别为球拍与羽毛球的质量;V1,v2分别为球拍与羽毛球的碰撞前速度;v1’,v2’分别为球拍与球碰撞后的速度。现假设羽毛球击打前为静止,即v2=0, 则根据上面式子,可分别计算出击球后球拍与球的速度:V1’=[1- 2m2/(m1+m2)]v1V2’=[2m1/(m1+m2)]v1 可见,击球后羽毛球的速度v2’,关键在v1,即球拍的摆速。及拍头的质量m1(实际上还要加上最后击球时握紧球拍所产生的附加质量。)当m1远大于m2时,即球拍远重于球时,击球后球速接近于2倍v1。(注意,即使你用地球那么大质量的球拍,也不会让球速达到2倍拍速。)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球速与拍线弹性无关。但,根据冲量公式&&I=F*t,即,冲量等于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力是动量的变化率。发力击球时,高磅线弹力大,作用时间短。效果就是,线易断,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短。而低磅线理论上也能击出相同的球速,但由于弹力小,作用时间长。而我们通过握紧球拍等形成的最大速度和最大的附加质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维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击球后球速会比高磅线来得低。接杀和放网时,可以看作飞行的羽毛球击打静止的球拍。根据前面的公式,球速变成了v1’,而v1’趋向 - v1(当m2 远大于m1时),即球将以同样的速度反弹回去。所以,在放网时往往需要卸力以降低反弹速度。 3.
“甜区”的选择大家都知道打羽毛球和打网球相似,在拍上有一个击打“甜区”。甜区的选择,我认为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
击打位置应该在拍头的重心,才能充分发挥“质量”m的作用。2)
线速度要大。3)
便于抢高点。4)
弹性系数K要大。(拍子线短的地方,弹性系数大。) 综合以上机种因素,“甜区”就选择在拍头中心偏上的位置。 4.
能量波的传递不少球友用“鞭打”作用来解释羽毛球的发力,即“鞭梢效应”。因鞭头越来越细,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能达到2倍音速。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有道理的。下面我想用能量波的传递来分析一下羽毛球的发力。发力时,从蹬地,转胯,扭腰,转肩,挥大臂,小臂,到旋腕,手指发力,到拍头,实际是一个能量的波动传递。上面说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能量波,他们会互相干涉。如果协调得好,他们会通过叠加而增强,协调不好的话,会互相消减而“内耗”掉了。大家知道,鞭子非常柔软,十分有利于波的传递。而人的身体则有很多大骨头,很长很硬,都可以看作是波动传递的障碍物。而波的传递要绕过这些障碍物,就要进行很好地衍射。条件就是,波长要大于障碍物的尺寸。如何控制波长,就要在练习中找感觉,提高协调性。另外,在波的传递过程中,身体要放松。过于紧张而发硬的话,就形成障碍物而阻碍传递了。 5.
圆周运动与离心作用挥拍打球,做的是一连串的圆周运动。在最后阶段,是2个圆周运动的叠加。一个是小臂向前上方挥动的圆周;一个是手腕(或者说小臂)内旋转动球拍。击球时,球应该沿切线方向飞出。但是由于离心作用,球会向外偏。像打高远球时,你向前方发力,球拍垂直地面,球不是向前直飞,而是向前上方飞,要不怎么叫高远球呢。杀球时也一样。16.
拍杆变形与弹性势能观看球赛录像慢镜头时会发现,球拍在高速挥动时会向后
弯曲得很厉害。这实际上是蓄积了一个弹性势能。要掌握好合适的时机将这个弹性势能发挥出来,以增加击球速度。
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基本上没一个能打好羽毛球的。
沙发了,有点意思,不过规律还是少数的,因为人是活的
理论 与实践 是两回事&&理论大师往往 心有余 而 力不足
我再补充一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是物理学家。 哈哈,开玩笑了, 楼主写的真是很学术。
这些理论都是理想状况下,实际差很远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写的很有道理,从理论上搞清楚了击球速度的来源。是个很用心的楼主,顶起!
LZ&&你确定把弹簧截短后弹性系数会变?这是初中物理吧。。。
多谢Scholety,我去找出来看一下。
LZ 写得很好 除了一开始拍线弹力和弹性系数概念有点模糊。。。支持技术贴
有道理,但弹性系数的事情,我还是不太明白,如同9L。
弹性系数是固定的。。真心不变。。
其中的第六点很好解释了击球点的作用!
没有看懂。。。
弹性系数对同一个弹簧是不变的。但你把它截短了,就不是原来那个弹簧了。弹性系数就大了。你想一想,你可以将1m的弹簧轻易拉到1.1m,即拉长0.1m.&&可是同样的弹簧,如果只有0.5m长,那你要拉长0.1m,到0.6m,必须付出2倍的力。
写的不错,顶一个
物理太差,看起来头晕
&&楼主你真心搞错了。弹性系数是一个弹簧本身的属性,与这个弹簧的长度无关。举个例子:设现有一弹簧弹性系数为k(单位N/m),弹簧处于自然伸长(既不受外力作用下)状态下长1m,将这个弹簧拉伸到1.1m,需要F1k*(1.1-1)=0.1k的拉力,把它截成一段0.5m,另一段还是0.5m,这样就是两个小弹簧与原来的弹簧弹性系数一样都是k,将其中一段拉长0.1m,这时需要的拉力为F2=k*(0.6-0.5)=0.1k。这是很明显的。弹簧的弹性系数和这个弹簧的长度无关。。。 弹性系数K=Gd^4/8D2^3,其中G: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为8×104MPa,青铜为4×104MPa) d:弹簧丝直径;D2:弹簧直径;很明显与弹簧长度无关。如果楼主能证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 弹簧长度就能导致弹性系数改变请给出公式,或者请你做个实验。。。
Powered by羽毛球的物理属性。就这个_百度知道初二物理试卷(18)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二物理试卷(18)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武100物理一线属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