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妖怪泡沫蛙性格叫声是怎样的?

  “蛙人”养的泰国虎纹蛙原产泰国,于19 9 6年引进我国海南,它具有虎纹蛙和其他蛙类的共同生物学特性,但经过人工驯化。  李泽军一家。苏多弟一家。淡季时,养蛙人要依靠本地的消费群体,他们大多是当地养蛇人。养青蛙有一套规范程序,养蛙人之间相互传授,基本都使用同一套程序饲养。  佛山的“吉普赛”之养蛙人  开篇语:今天,南都佛山的又一新小伙伴—《纸上纪录片》版亮相啦。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那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佛山人”精神和生活状态。在这里,每一个“演员”都是本色演出,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实的生命印迹,每一份感动都是无法复制的纯粹。细腻质朴的叙述,深度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高远的山顶上空,最后一片红彤彤的火烧云退去,漆黑的夜幕徐徐拉下。墨绿的苍穹,点点繁星探出头,一颗一颗,高清可见。  离最近的一座城镇,车程超过30公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甚至连幢瓦房都找不到。几座七扭八歪的木棉瓦房,一片白色塑料棚子,安静地横卧在翠绿的山脚下。  7月1日晚12时刚过,养蛙人李泽军跟往常一样,走出没有大门的木棉瓦房,头上戴着的探照灯,放出一束强光,他走到屋后白色塑料棚子,给准备孵化的蛙卵补氧气。  他蹲下身去拉开关,过膝的荒草,把他整个人罩住,好似被夜幕吞噬。脚边,一条赤链蛇滑过,瞬间消失在草丛里;身后,是如剪影般的山峦。“旺旺旺”……突然,远处几声狗叫声,撕破了这黑夜的宁静。  这只是一个平常劳作的夜晚。半年前,李泽军和妻子来到这里。狗叫声传出的住处,是几个老乡的“家”。四五年前,这群来自四川、湖南等地的农民,扎根在高明明城镇一处山脚,以养蛙为生。  寒来暑往,50亩蛙场的泰蛙从生出卵粒、孵化蝌蚪、蜕变幼蛙、长成成蛙,最终卖向市场,100天为一轮。而这些养蛙人,似乎也过着泰蛙这五个阶段的“进化”人生。  卵粒篇  李泽军:逃离都市,携妻乡间养蛙  蛙的生命开端于一团团的卵粒,而卵粒的发育需要阳光和氧气。李泽军刚来高明养蛙,他的生活也正如一颗蛙卵,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生命旅程。  泰蛙卵粒每半个月孵化一次,由种蛙在配种孵化棚交配产卵而成。对于新手李泽军来说,他最苦恼的就是卵粒孵化过程。每晚12点到凌晨5点,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给孵化棚加水、增氧,每半个小时一次。  有时他蹲在地上,抽根烟;有时莫名望着山脚的群山发愣。不过他时刻提醒自己:一旦水体缺氧,卵粒死在蛙腹中,一切都是白忙活。这个过程,是泰蛙新生命的开端,也是李泽军新生活的开始。  刚满32岁的李泽军,在养蛙人中总是那么显眼。未到中年,却早已满头白发。之前,他在广州一家医院做120急救护工,为了养家,一天干三工,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  如山的压力,最终熬成疾病,患上过敏性鼻炎、肺气肿。头发没白之前,乐观的李泽军不知道什么是压力;头发白了之后,他每晚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15岁出来打拼,31岁白了头  1997年,李泽军从老家四川内江市隆昌县初中毕业,因父母在广州打工,15岁的他孤身来到广州,爱上了大都市,再也不想回家读书。  熬了16年,白了少年头。李泽军不禁感叹:“我这一生啊,就是劳碌命。”他说,本想攒钱在广州郊外买个小房,不料小孩出生后,一身病,花了十几万。  他随后来到广州一家医院做120救护工,这是他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也是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份工作。每天随车去事故现场急救,把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带回医院抢救,李说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信这个理。不过有时也有无奈:跳楼的、火灾的,一个一个年轻生命逝去,救护车赶到,已无能为力。  来自农村的李泽军,性格勤奋乐观,曾想过以后要在广州安家。在做救护工时,他兼职做巡逻保安、送外卖工,一天工作19个小时。  患病之后,积蓄都快花完了,但一直治不好。原本计划好的生活,被一场病打乱,回到原点。  鼻炎,鼻塞说不了话,觉也睡不好,又染上肺气肿,气喘,最终变成忧郁症,病情一天一天严重。想到未来和孩子,李泽军和 妻 子 决定,逃离属于他们的大城市。  养蛙半年,身体变得健康了  乡间空气好,还能养蛙赚钱。李泽军联系上在高明养蛙的叔叔李公富,2014年元旦,他和妻子带着两车行李,把新家安在高明的山脚下。  刚到高明那天,李泽军穿着西服,身高一米七,体重18 0斤,白白胖胖,活像个老板。在田间养蛙半年,他体重降到130斤,皮肤黝黑,呵呵一笑,像个非洲球星。  “如今我整个人很放松,睡眠好了,不再吃药了。”他抱起看家护院的金巴狗姗姗,一脸幸福模样。半年时间,过敏性鼻炎竟莫名好了。人健康了,吃再多的苦,他都觉得值。  承包8亩地,定下10年租期,每天起早摸黑,夫妻俩如同太阳与月亮,早晚轮班看管,丈夫夜间巡视,回来吃饭,凌晨4点再出门,妻子5点40分起床,扛上一包包40斤重的饲料,定时给泰蛙喂食。  从开始辨认每种饲料的功能,到亲自下棚子配种孵化卵粒,这是一个精耕细作的活。刚开始时,李泽军睡过头,忘记给卵粒加水,结果孵化的批次接不上,“又要喝西北风啦”,两夫妻捶胸顿足,抱怨之后,又重新来过。  经过几次的失败,渐渐掌握孵化技术的夫妻俩开始上手。在蛙棚,李捧起一掌泰蛙卵,他说自己的新生活好像这卵粒,才刚刚开始。  蝌蚪篇  苏多弟:80后男孩长成“两娃”父  卵粒孵化成蝌蚪约需一周,尾巴慢慢膨胀,先长后腿,再长前肢……群居为主的蝌蚪,每天都在蜕变。80后的苏多弟不仅要喂养泰蛙,还要照顾儿子;生活在蜕变,他也在成长,逐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熟男人。  在蝌蚪未变成幼蛙前,需要在水中生活20天到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25岁的养蛙人苏多弟把它们当成孩子般抚养。与家里8个月大的儿子相比,他说,照顾蝌蚪的时间更多。  撕开袋子,苏多弟把如面粉状的饲料轻轻放入水中,喂过两天之后,看到蝌蚪慢慢长大,苏多弟翻开养殖笔记本,按照上面记录,此时要转成0 .8号饲料。  “每天隔一个小时加水、加氧;此外,0 .8号饲料一天喂4次。”合上笔记本,苏多弟看一眼老婆怀中的儿子,无奈地摇头苦笑。  在这段时间里,好像要做两个父亲的他,觉得亏欠儿子。儿子喝的奶粉,他不曾泡过;而对蝌蚪的照顾,他却花了十分心思,几乎每天寸步不离。“稍不留神,蝌蚪苗就死掉了,这个家又该怎么养呢?”每次喂完蝌蚪回来,看到妻子在帮儿子洗澡。他总要凑过去,亲吻下母子俩。  前年,他与90后妻子艾梅相识两天就闪婚,到处流浪的他,那时开始变得“老实安分”。随老乡来高明养蛙,他得意地自我夸奖:“养蛙两年,我变得成熟,有责任感了。”他自夸这是他的“进化论”。  亲人分居三省,因养蛙相聚高明  苏多弟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只有几亩地,人多地少,根本不够养活8个人的大家庭。他家四代同堂,上有82岁的奶奶,下有8月大的儿子,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  从父辈开始,家族便舍弃耕种,常年在外做生意、打工,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父亲心疼儿子,特地辞掉在云南帮人种香蕉的活,来高明帮忙;孩子几个月大后,妻子也从湖南来到高明料理家务。  本来漂泊的日子,没想到因为养蛙,让分居三省的祖孙三代团聚在佛山。多了父亲一个帮手,苏多弟苦累的养娃生活,开始有了一点轻松。  有时他开着摩托,行程一个小时,给妻子买点零食,作为生活中的一点小惊喜。而更多的时间是,早上5点和傍晚5点,他和父亲去蛙棚喂蛙。  为减轻妻子的家务负担,苏多弟会提早回来,帮忙烧菜煮饭。做好饭菜,一家人边吃边聊。一向有说不完话的多弟打开话匣子:“老了之后,还走得动的话,我就带老婆到世界各地旅游看看。”夹上一根咸菜,装作津津有味,他接着说道,“那才叫生活!”  想带妻儿去广州闯荡  2012年,刚成家的苏多弟一人来到高明开蛙场,这本是追求稳定生活的开始。可是,养了两年蛙,他觉得亏欠妻儿太多,他还想带着他们再回广州。  “哪怕是开个烧烤档,能养活一家就好。”他做了最坏的打算。蛙场,他决定让父亲一人打理,毕竟,养得不多。  对于他这个想法,妻子表示赞成。“养蛙实在太辛苦,又没多少收入。我和他还年轻,还想出去闯闯。”到高明住了一段时间,妻子深感大山脚下的不适应。  住在野外的木棉瓦屋内,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晚饭过后,等小孩睡下。想找丈夫聊聊天,可是转身一看,丈夫早已去了蛙棚。  唯一团聚的时刻,便是一家三口吃完晚饭的那半个小时,他们玩会斗地主,在温度达37℃的屋内,短暂的娱乐,一家子笑声爽朗。  谈起再回广州,苏多弟满怀期待。他抽上一口烟,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刚做父亲时的故事:结婚前,他在妻子面前许下承诺,孩子出生时,一定在场陪她。去年11月,老婆在老家临产,一通电话,让他顾不得蛙棚的蝌蚪,丢下手中活,身上的脏衣服都没换,马上赶着回去。可刚到高明车站,孩子就出生了,他挂掉电话,眼泪哗哗直流。  “打道回府吧,回蛙场继续工作。既然事已至此,我就赚点钱再回去。”慢慢成熟的他,横下一条心。  幼蛙篇  李公彬:20多万全投进,今年老本都没了  蝌蚪经过20天到一个月时间,最终长成幼蛙。幼蛙开始学着跳跃,从水中开始上岸,独自觅食。八弟的养蛙生活,需 要“ 上岸”,需要跟幼蛙一样,再次学着跳跃前进。  幼蛙成形后,人称八弟(家里排行第8)的李公彬,拿起工具装好,把它们分棚饲养。从蝌蚪变成蹦蹦跳跳的蛙,养蛙人的神经更加绷紧。因为这个阶段,泰蛙最容易得肠胃炎。  八弟眉头紧皱,拿着一个大盘子,里面装着颜色仿似蛋黄颜色的液体,他不断用手捣鼓调均匀,然后洒在颗粒状的饲料中。  “有一棚幼蛙先前喂料太猛,得了肠胃炎。”他解释说,这些是人吃的肠胃炎药,是中成药,“兽用的药太假了,不敢买。”  幼蛙的喂料一天三次,遇到下雨天气,要减少喂量,控制好饲料的分量,这对已经在高明养蛙近4年的八弟来说,还是棘手。他有7亩蛙棚,年产7万多斤泰蛙,这是他一家全部的家当。  坚持、再坚持今年吧  留着平头的八弟,说起普通话来,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他来广东打拼10年,干过杂工,摆过地摊。最终听人说养殖好玩,便开始养殖塘鲺,后转养泰蛙。  “好玩个屁啊,辛苦打工的钱全投进去了,如今连水漂都没见着。”个性鲜明的八弟坐在门口,今年蛙跌破3元,他说感觉好像上了贼船,“这回完蛋了,再也下不来了。”幼蛙食量多,要买饲料,他又跟人贷了几万块。  想到今年泰蛙价格便宜过青菜,他叫妻子每天抓来几个泰蛙,以前不舍得吃,现在吃着自己养殖的泰蛙肉,心头却五味杂陈。“不吃了,我去看看幼蛙苗。”放下饭碗,八弟扛上一包饲料,走出门外。  为经营这7亩蛙场,八弟先后投入了20多万,这是他多年的老本钱,有一次他给儿子寄钱,卡进柜员机,余额不足,又吐出来。坚持、再坚持今年吧,他自我鼓励。  父母已不在,他的妻子跟他一起来到高明,起早摸黑,从不习惯早起晚睡的生活,两人如今开始慢慢适应。  寒假暑假 儿子从四川过来帮忙  幼蛙阶段,会引来天敌捕食者:蛇和鸟。有时为了防止这两种捕食者,八弟和其他养蛙人会在蛙棚周边拉上网,撒点防蛇药。  每到寒假暑假,在家乡隆昌读高一的儿子总会过来高明,分担父母的辛苦,这份阻挡捕食者的活,则由儿子来负责。  有一次儿子告诉他,自己成绩排在年级前100名,而学校前300名就可以考重点本科了。对如此优秀的孩子,八弟开始舍不得他来蛙地干农活。  可是懂事的儿子总告诉他,干完活,也一样可以完成作业。终于卖出一批泰蛙,八弟多拿出了一点钱,塞给儿子。“你都没钱,家里又不够用!我还有呢。”儿子又劝他,养蛙没出路,“要不去打工算了。”  “养完今年吧,再没价钱,就准备收工。”看到儿子越来越懂事,八弟觉得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  今年,八弟又把老家的女儿转来高明读书。看完女儿数学不及格的考卷,八弟拿了纸笔,写了一封信给女儿数学老师,“请不要用粤语教课了,我女儿听不懂,拜托!拜托!”  成蛙篇  泰蛙3元一斤卖出“青菜价”埃及嫂落泪  泰蛙从幼蛙长到250-650克的成蛙,需 要6 0天时间,成熟的泰蛙,仍喜欢呆在水中生活。“ 埃及嫂”彭孝英从养塘鲺到泰蛙,22年打拼,像一只离不开水的成蛙,靠水生活,靠天吃饭。  成蛙每天喂食两次,每隔七八天,从1号饲料到5号饲料依次换着喂,成蛙上市时候,这是养蛙人最开心也最揪心的日子。  7月1日下午,所有养蛙人来到埃及嫂彭孝英(以前养埃及塘鲺被人称埃及嫂)家的蛙棚,齐手帮忙捕捞成熟的泰蛙上市,1900多斤泰蛙装上车,埃及嫂显得很揪心:3元一斤,如青菜价格的泰蛙。  埃及嫂戴着斗笠,脖子上挂着一条金项链,她性格豪爽,一副老板娘的派头。  因今年有省外媒体称,一小孩患病,是因吃了有寄生虫的泰蛙。见到记者,她便上前打听。“是不是他们不会煮啦?我们的小孩也吃泰蛙,哪里有寄生虫嘛?”她抱怨,这报道对他们的不公。  心疼丈夫 一起放弃18年行当  17岁那年,埃及嫂进厂打工。后来与丈夫李公富认识成家。两人来到广州养殖埃及塘鲺鱼,一干就是18年。  从养殖到送货,他们一手操办。凌晨5点起床,与丈夫抬着一箱一箱塘鲺,装进车厢,埃及嫂手驾三轮车和丈夫出城,挨家挨店去送货。  有一年大风大雨,怀孕的埃及嫂一人去送货。回来整个人淋成了落汤鸡,丈夫捂住腰,劝她别一个人去。她看出端倪,拉着丈夫去看大夫,一检查,丈夫落下腰椎和颈椎病。医生建议不要再搬搬抬抬。“做塘鲺养殖,哪里能不搬搬抬抬呢?医生说得好搞笑哦。”回来路上,埃及嫂一直沉默不语,丈夫李公富开口逗她说话。  第二天,埃及嫂就请来一个帮手工人,希望减轻丈夫负担。可是干了不到两天,因为太辛苦,工人辞工不干。丈夫搬上最后一箱塘鲺,腰椎受不了,累倒在地。  “阿富啊,我们还是不要做了,小孩还很小,未来可怎么办?”话到口中想忍住,埃及嫂还是说出了口。  放弃18年的老行当后,埃及嫂听说来佛山养泰蛙赚钱又轻松。和丈夫商量下,两人来到高明,下了血本,养起了泰蛙。  让子女体会养蛙父母的辛苦  一批成蛙卖完之后,另一个棚子的幼蛙接着又会长大。来到高明养蛙,埃及嫂看到丈夫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搬搬抬抬,虽然泰蛙价格不好,但她的心也放松了。  上个月,泰蛙价格一再暴跌,让埃及嫂和丈夫大受打击。白天,她和丈夫到处打听蛙价和市场,电话联系多个卖家,最终相中广州一家,价格给到3元的低价,没办法,再不卖,资金也周转不过来。  晚上,在家乡读高二的女儿打来电话,诉说自己考大学的愿望,还想去上补习班,女儿成绩一直在班级排第二。埃及嫂装作很认真地说:“还是不要念大学了,妈妈没钱供你们读书了。”  “那怎么行,我还想读!”女儿说。“可是下个月,你爸跟人借的钱就要到期,现在泰蛙都是青菜价。”话说出口,原本打算逗女儿的埃及嫂,自己的眼睛却开始慢慢湿润。“孩子是不是生错家庭了。”她想。  今年卖完第二棚泰蛙,埃及嫂走在8亩的蛙场喂料,喂着喂着,想起自己和丈夫20多年的艰辛,远离自己在家乡的子女,再看着眼前不值钱的泰蛙,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种蛙篇  蔡昌莲夫妇宾馆老板沦落到养蛙人  每半个月,养蛙人会把公母种蛙放在一起,交配产卵,孵化卵粒,繁殖下一代。养蛙人蔡昌莲夫妇,5年中,发展了一家又一家新的养蛙人,他们是养娃人中的种蛙。  在这群养蛙人里面,保留种蛙最多的,是蔡昌莲一家。她和丈夫李勇,在高明养蛙的时间最长,达到5年。像埃及嫂他们,当初想养蛙时,也是跟蔡昌莲一家联系。在她和丈夫带领下,大伙养殖超过了50亩,占据了高明养泰蛙产量的半壁江山。  儿子来帮忙被爸妈“赶回”大城市  在这群养蛙人中,蔡和丈夫是养蛙的能手。但在来佛山高明养蛙前,蔡和丈夫李勇原是开宾馆的老板。在四川省城成都,开了一个50多间房的民营宾馆。  正当他们想扩大经营规模时,政府说要拆迁。当最后一道墙壁倒下的那刻,在现场的夫妻两个,心都碎了。打了两年的官司胜诉了,可是赔偿款却迟迟不到位。  说起这些往事,47岁的李勇摆摆手,表示不想再提往事。他把5包饲料扛上斗车,推着200斤的重量,走在田野中,几次打个趔趄。“我喝醉了,喝醉了。”  去年,25岁的儿子来高明帮忙,得知儿子还没对象,他们夫妻又随后叫儿子离开高明,去大城市打工吧。“大山里又没姑娘,呆着犯傻!”  养蛙把人养笨,短信都不会发了  在一年9个月养蛙的时间中,除了1到3月份,是养蛙的休息期外,剩余的时间,他们几乎都守在蛙棚里,哪里也去不了。比在公司打工,还更不自由。  来高明5年,蔡昌莲和丈夫从白白胖胖的小老板,变成黑黑的农妇农夫。她娴熟地拿起饲料盆,挑选好5号饲料,给刚孵化的蝌蚪喂食。一抓半拳,分散抛开。她像一个专家一样说道,其实,蝌蚪变态的时间,也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  她说,养泰蛙最花钱的,就是饲料。最担心的,就是价格。最耗精力的,就是孵化蝌蚪。从幼蛙到成蛙,60天时间里,她和丈夫要扛几十万斤的饲料,来回蛙棚500多次。几乎所有时间都耗在里面。  听着她滔滔不绝地讲述养蛙经历,记者不禁佩服他们。“有啥好佩服的?养蛙把人都养傻了!”随后,她掏出刚买的一部智能触屏手机。  她说,多年不发短信,如今连手机中如何发短信的操作都忘记了。她腰间侧抱着饲料盘,站在草丛中,显得不好意思。  还有一次,她和丈夫出来高明市区逛街。在街上走着走着,蔡昌莲突然拉住丈夫,“上午忘记喂蛙了!”于是,夫妻两个马上赶着回去,身后的繁华都市在身后隐没,城市的生活,似乎与他们沾不上边了。  02-05版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曾群善 实习生 张家欣  摄影:南都记者 郭继江  作者:郭继江口袋妖怪永恒之沫泡沫蛙怎么得到梦特性_百度知道
口袋妖怪永恒之沫泡沫蛙怎么得到梦特性
其实这个古力蛙没什么特别从小刚抓来时就这副德行每次小刚发呆时都打他一下搞到他麻痹然后倒下应该算一个恶搞镜头要说聪明其实每个都挺聪明的没有绝对的区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宠物小精灵xyz里长的像青蛙的小精灵叫啥_百度知道
宠物小精灵xyz里长的像青蛙的小精灵叫啥
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e85a7bbfac17a2ed8d72/6f061d950a7b020800bdaad765d9f2d://d;
叫做甲贺忍蛙(日文︰ゲッコウガ Gekkōga,英文︰Greninja),是第六代御三家泡沫蛙的顶级进化。
只是知道是卡洛斯地区的三只初代神奇宝贝之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泡沫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