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书大家都怎么做笔记?写手机放在笔记本旁边,还是写在每页书旁边的空位?

星级专家为您解答难题!
800-820-5114
您尚未登录,请先
遇到问题怎么办?赶快来提问!研发平台专家为您解答!
问题解决中
问题提出时间: 22:51:30
如何做笔记?
上课时如何做笔记?有时听课笔记记不全,或者光顾做笔记影响听课?
行业分类:综合百科类
回答时间: 08:28:52
先主要听,注重理解,如果不懂的在记下要点,课后补充完整。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9:12:25
方法/步骤
1
.不用将老师的话逐句抄下,经由自己的理解后再写下。
2
运用自己的方式缩写,只要自己看的懂就行!甚至采用画图的都行。例如:B4、BD、ET、+、-等等。
3
听不懂或不明白的部份,预留一些空位并在数据上加星号或问号,待下课问清楚后再补充。如:英文单词。
4
当以下讯息出现时,一定要记下内容:
* 将重点写在黑板上
* 当老师说“这是必考题”、“注意喔”、“这个画起来”…
5
上课要专心、认真,有时老师的重点不会写在黑板上,所以要专心听老师的上课内容,记下你认为是重要、关键的部份。
6
整理笔记:
不是把草稿誊写、抄写一遍而已。如果单纯抄写,只是让你的笔记字迹是美观、整齐的。对于理解内容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要用脑筋的,是综合、统整、理解、记忆。
是内容的撮要,必需简单,切不可抄书。
纲要图解有助于在课后整理和复习笔记时使用,你可以设计其他图表来归纳学科中的大观念,以及归纳你的阅读心得。
END
注意事项
不要过渡节省笔记用纸,新的主题和授课内容从新的一页开始写起,且将页数编码。当你一打开笔记本,一目了然的丰富内容,将为你注入更多学习的动力。
笔记要做的简单扼要!请记得,一个词组或成语和一个完整句子的功能是相同的,为避免讯息太多时会措手不及,笔记内容要清楚简单,不宜太过冗长。
?可以写一行,空一行,以便随时增补数据。
可将笔记写在纸张的正面,背面可以空白,以便整理时统整、补充或制作图表。这样的方式,如果一个章节完毕,可以随时插入新数据,不会影响装订。
举出你自己的例证,这将能测试你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做成快速记忆卡。当你有零碎的五或十分钟时,可将随身携带的卡片拿出来复习。
找出适合自己风格的笔记方式,每个人喜欢的做法不同,找出自己阅读时最有效果的方式,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了解别人做笔记的方式、重点标示不同。
挪出一些时间于课后浏览你的笔记。
若你不想在上课前翻阅或研读你的笔记,那么学期尚未结束,你可能就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一大半了。
如果在课后二十四小时内复习笔记,记忆效果最好。即使你无法做到这点,也一定要在下一堂课上课前复习一遍。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借助辅助方式:当你想在课堂上用随身听录音时,可以先和老师商量(务必先征求老师的同意)。 上课录音并不是要取代抄笔记,或让你上课时能思考其他事情,而是要让你不必太专注于细微末节,多去注意相关的一般概念和问题。 这也可以帮助你改进做笔记的技巧,因为你可以反复检查笔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5:51:43
记重点。比如数据、分类、影响因素之类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5:58:49
以听为主,笔记作为纲要,其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笔记重点记老师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课后,可以根据笔记回忆。一般,好的老师会给学生留出重点内容记笔记的时间的。当然,有的老师会不注意。你可以带一个录音笔,在比较重要的课上,使用录音笔记录。当然使用录音笔,不是每节课都录。所有的笔记、录音笔都是辅助作用。上课时,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认真听,并积极和老师互动,这样效果会好!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6:49:11
记提纲一目了然
  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
记思维按图索骥
  曾经有人说,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解题的教学。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数学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数学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记重点有的放矢
  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把握学习中的重点。的确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要想记笔记时突出重点,需要有个积累经验和体验方法的过程。
  首先要关注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误认为,开头不是正文,结尾则是正文的重复,听不听无关紧要。其实,老师讲课的开头,有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言简意赅,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润物无声的引出重点。所以在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结尾虽话语不多,却是这节内容的精彩提炼和复习巩固的提示。总之开头与结尾有前呼后应、互相启迪的作用,密切关注,必有收益。
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重点内容在课堂必会得到反复的强调,有时老师会把有关内容框出、划出,或者用彩色笔写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点。明确了重点,我们的记录就能详略得当,经纬分明。在记录重点时,也要不失时机记下有关解析内容的经典范例和突破重点的巧思妙解。
记疑难追根求源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难表明新学的知识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们发现困难,并克服了困难,无疑是一次进步。否则表明我们的学习没有超越,只是在巩固,增加熟练程度而已。
6
记补充信手拈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妙例譬喻,即补充一个经典的例题或恰当的比喻来引入概念、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说明方法或优化思维。有的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有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记下补充的内容,用到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使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这些补充内容的功能,把知识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7
记总结高屋建瓴
  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学习者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学习者善于归纳和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
8
记感悟标新立异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2:45:36
使用录音笔记录,自己专心听讲。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8:43:39
你看看思维导图,对你记笔记会有很大帮助的。
要是真的抓不住重点,手机录音回来慢慢消化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0:33:29
力求精简,最好写成表列式,不要一整个文章,看了心烦!
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笔来写,那样花花绿绿的看起来比较吸引人(不过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不然乱糟糟的)
还可以加一些图案,表情符号,和“加油!”,“再两天考完试了!”这些字,鼓励一下自己。
最后就是,尽量空多一点位子,不要密密麻麻的,很有压迫感,压力会很大。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5:19:50
不用将老师的话逐句抄下,经由自己的理解后再写下。
2
运用自己的方式缩写,只要自己看的懂就行!甚至采用画图的都行。例如:B4、BD、ET、+、-等等。
3
听不懂或不明白的部份,预留一些空位并在数据上加星号或问号,待下课问清楚后再补充。如:英文单词。
4
当以下讯息出现时,一定要记下内容:
* 将重点写在黑板上
* 当老师说“这是必考题”、“注意喔”、“这个画起来”…
5
上课要专心、认真,有时老师的重点不会写在黑板上,所以要专心听老师的上课内容,记下你认为是重要、关键的部份。
6
整理笔记:
不是把草稿誊写、抄写一遍而已。如果单纯抄写,只是让你的笔记字迹是美观、整齐的。对于理解内容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要用脑筋的,是综合、统整、理解、记忆。
是内容的撮要,必需简单,切不可抄书。
纲要图解有助于在课后整理和复习笔记时使用,你可以设计其他图表来归纳学科中的大观念,以及归纳你的阅读心得。
END
注意事项
不要过渡节省笔记用纸,新的主题和授课内容从新的一页开始写起,且将页数编码。当你一打开笔记本,一目了然的丰富内容,将为你注入更多学习的动力。
笔记要做的简单扼要!请记得,一个词组或成语和一个完整句子的功能是相同的,为避免讯息太多时会措手不及,笔记内容要清楚简单,不宜太过冗长。
?可以写一行,空一行,以便随时增补数据。
可将笔记写在纸张的正面,背面可以空白,以便整理时统整、补充或制作图表。这样的方式,如果一个章节完毕,可以随时插入新数据,不会影响装订。
举出你自己的例证,这将能测试你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做成快速记忆卡。当你有零碎的五或十分钟时,可将随身携带的卡片拿出来复习。
找出适合自己风格的笔记方式,每个人喜欢的做法不同,找出自己阅读时最有效果的方式,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了解别人做笔记的方式、重点标示不同。
挪出一些时间于课后浏览你的笔记。
若你不想在上课前翻阅或研读你的笔记,那么学期尚未结束,你可能就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一大半了。
如果在课后二十四小时内复习笔记,记忆效果最好。即使你无法做到这点,也一定要在下一堂课上课前复习一遍。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借助辅助方式:当你想在课堂上用随身听录音时,可以先和老师商量(务必先征求老师的同意)。 上课录音并不是要取代抄笔记,或让你上课时能思考其他事情,而是要让你不必太专注于细微末节,多去注意相关的一般概念和问题。 这也可以帮助你改进做笔记的技巧,因为你可以反复检查笔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共0条评论&
这个问题已提出一个月以上,回答功能关闭,如需求助可重新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不就是阅读体验当中的一种么?
按时间排序
101 个回答
不做笔记的飘过~
我怎么在纸书上写写画画:一来,字不够美写出来下次看会心好累。二来,书上写的笔记不利于在各种地方随意翻阅,书不见了,笔记也不在了。我会选择笔记在苹果备忘录里。现在苹果备忘录很好,可以建立很多个文件夹,可以新建一个读书笔记的文件夹,以书名开头。文章里读到感触很深的话就摘录下来,附上页码。一本书,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就用最小学生的分类办法:1很打动我的句子2我觉得写的很好的地方,为什么3我觉得有bug的地方4我的感悟5这些内容勾起了我什么记忆。读完之后,还可以把全部复制粘贴进有道云笔记,下次查找很方便,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出来。
看书到某处有情绪波动,有自己的见解,写下便可。要笔记你不嫌麻烦?
大家方法千差万别,读书笔记无非就是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而已。这个是我尝试关联《引爆点》《长尾理论》《颠覆者:嘉信理财》以及一些互联网思维和我自己硕士毕业论文里面涉及到的模型所做的一页PPT。
从空间盗来的希望别打我……大江苏文科生的笔记等你们赞了继续更!等你们赞了继续更!
分享一个懒人笔记法:关键词→过滤→主动召回记忆。这个方法花费时间极少。放弃耗时耗力的思维导图、综述框架吧,做笔记比读书花的时间还多。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是人文社科类著作、文学作品等书籍的做笔记方法。其他类书籍,应该也有可借鉴之处。此文略长,认真读完,受益终生,哈哈哈哈哈。阅读纸质书时,遇到我所陌生的知识点、新颖的观点、论证过程等,用笔标记出来:①
只标记重要的关键词②
标注出我的问题,或者我的其他想法:与其他事实、现象、观点是否有相似之处为什么这样做:①
在看书的间隙,用笔标记关键词,更为省时间,且简洁干净。②
在复习时,好的做法是不去看大段完整的阐述和论证。而是选择,先只去看关键词。选对了的关键词,会成为这一块知识点有效的触发键。关键词所起的作用,是“主动召回记忆”,这是高效记忆的要诀所在,这样的话理解会更深刻。划线整个段落的不足之处:人文社科类的论点类书籍,一般在涉及到论证时,相对比较长篇大论、细致繁琐。这在我们初次阅读的时候,会便于理解,容易被说服,认为其逻辑严密、论证谨慎、材料详实。但这种阅读体验,仅仅是增加了我们的资讯、信息、知识储备,而且,其中多半信息是我们所熟悉的——不熟悉的话,我们是无法做到很好地理解书本的。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之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发生,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目的。若是做笔记时标注了整个段落,我们会停留于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段知识的错觉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判断。而且,这一段落即使我们多次阅读,也无法在脑袋中留下过多的印记——我想,有过相关阅读经验的人,会明白这种情况。那么,我们要把它背下来么?这绝非人文社科类书籍的正确打开方式。关键词的作用:过滤及主动召回而关键词式的做笔记方式,不仅在阅读时省下划线标注的笔墨和时间,且在当时便做出了对一些知识点和信息的“过滤”(这个词是受到知友的启发)。这个“过滤”包括的是:冗言赘语、连接词之类;我们所熟悉的逻辑;以及所熟悉的知识点。举例来说,如果一段话中谈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其他工农兵方向等知识点,那么我们只需标记《讲话》二字即可,其他有关于时间、内容、影响之类,都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元认知”(再次感谢知乎评论区的知友,也是我校友啦)。而关键词在我们复习时,会起到“主动召回记忆”的作用。我们粗粗浏览一遍所做的“关键词”笔记,主动回想这一段讲述了怎样的观点,大脑中的“记忆重现”和“回想”,是比重新阅读段落,快上许多的。主动召回,意味着记忆和理解的加固。而且,如果仅仅停留在重新阅读段落之上,不过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绍的知识和观点,不加思索的“吸收资讯”,是低效的读书。我并不提倡把段落背下来,即使是考试,也不需要我们把段落和观点背下来,而是提倡我们灵活地引用材料和观点,作为自己推理论证过程的支撑素材。而关键词的有效使用,会真正做到对此段内容的融会贯通。材料和观点,会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浮现出来,做到灵活运用。为什么不做思维导图、综述框架?我从未做过思维导图,或者试图将一本书条分缕析地做出一份综合、精简、规整的框架笔记。这极其浪费时间,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这本书究竟是怎么写的,我只需要理解,以及能够运用——包括事实材料和有效观点,就可以了。大脑是个精密的仪器,远比笔记系统精密得多。在标注出关键词,以及此段观点、素材与何相似,可作何种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脑,它自会建构出错综复杂的思维网络。重要的是,你要对每一处观点认真思考,主动建构出关联性。如果只是做笔记、综述,始终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是被启发、主动理解的层面。读的书,只有在真正用到时,才意味着真正理解。喔唷,如果对你有用,既然都收藏了,别忘记顺手点个赞啊,答主答题的认真是很明显的哇~但是貌似求赞就不会关注了……好难选!——————感谢阅读,一直在持续输出干货。微信公号搜索:高冷冷。写切实有用、有趣的干货,定位是思维、能力、方法、读书、心理等各方面的提升。
(纯手机码大家凑活看我到时候慢慢修改)我的读书笔记总体分为两部分:手写和电子先来手写吧。我记笔记一般的顺序是:书名,作者,出版社,摘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也不是每本都写,小说,文学类的一般都会写,有的写的长有的短,这个主要看自己想说的多不多,比较自由,但我建议大家不要觉得没想法就不写了,你先试着写写往往想法就出来了,有时候不是你没有而是你不知道)----------------------------------------------我很喜欢买好看的本子,因为做笔记心情也好,下面是我自己的用来做不同笔记本子的介绍:(字丑在练,大家不要在意^_^)1.小黑内页这个就是专门为做读书笔记而设计的,排版布局很合理,好查阅,看起来也非常舒心,这张图就是内页的样子,我用来写写笔记不是很多的书,笔记多的一页写不下这个就是专门为做读书笔记而设计的,排版布局很合理,好查阅,看起来也非常舒心,这张图就是内页的样子,我用来写写笔记不是很多的书,笔记多的一页写不下2.小绿内页:内页:这本我用来记Ted 的笔记和公开课,内页排版就普通,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好看!颜控如我就是爱用(●°u°●) 」3.小方格内页这本内页全部都是方格子,我用来记莎翁戏剧了,目标是读完全套,然而现在才读了两本...优点是可以自由排版并把字写平,所以用它来记戏剧的对白,也适合像我这种没有格子一行字就永远写不平的手残...总之!把这本写完也是我的一个读书笔记目标!4.蜂鸟内页这本内页全部空白,适合随心所欲自由发挥~5.我的真爱内页这本是我最开始用的,就是普通的横线本,这本被我记的密密麻麻,全部记满的第一本笔记本超有成就感!?───O(≧?≦)O────?6.其他一些我喜欢还没用的本子至今没用的原因是它太貌美我字太渣这本超爱!吴冠中是我很喜欢的画家!内页是他的画和文字,还有大片空白,总之,我会好好珍藏永远不会用我的渣字来玷污它的!笔:我喜欢用钢笔写字,只要是手写的笔记几乎都是用这一支,细,手感好,反正我都用出感情了也不打算尝试别的笔,牌子是英雄的,哪个系列我忘了,墨水我都我都用的蓝黑彩色的笔是必备,muji 这只低重心本来没打算买的,随手拿着试了一下就放不下来了...彩笔大家都用啦,牌子都没什么差,这个便宜好用下水也不多不少刚刚好----------------------------------------------第二部分:电子版工具:1.印象笔记:随手摘录2.涂书笔记:实体书笔记整理成word时用点评:总的来说还是非常非常好用的,方便快捷,但需要注意图片转文字的时候可能会有错误,转完一定记得检查一下!我有时候没检查后来整理会出现中间衔接不上的情况,"原文说了个啥来着?中间漏掉的词是个啥来着?",真是一脸的懵逼...3.kindle mate :kindle 上做的笔记全部都用这个导入电脑再整理成word这是Blink (●°u°●) 」,因为刚买觉得闪屏略严重了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这个是我整理的读书笔记word 文档每本书的笔记都是整理好后再分门别类放入各个文件夹中,方便查找大概每3个月会整理一次我看的书,因为我看书挺快的所以工作量还是蛮大的,笔记也是会经常翻的,没事儿就拿出来看看,毕竟笔记这东西怎么做的不重要,你能看懂看的舒心就行,记得多少比较重要暂时就这么多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_^,想到别的我会来更新哒~希望你们今天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最后安利一下我的公众号:Bunny 的读书时间在那里我是一个每天一篇文章,"专注怂恿人类读书的girl "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们每个人读了这么多的书,真正记住的内容有多少呢?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读书亦是一门艺术,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否能融入身心,变成无形的财富?我们所期待的读书效果,便是在读书过后,甚至十几年后,那些内容依旧不断发酵,还会因为一些触动被重新回忆起来,让人再一次受到感动,再一次想要拥抱那本书,重温当时的情感体验。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这是人人所期待的。想要达到这一目的,读书笔记是制胜的不二法宝。★笔记本中的四大胜地在你喜欢的笔记中,可以记录下以下四种:1. 随想日记——平时的感悟:走在街道上、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甚至刷微博时都可能因为外界的信息刺激而获得思维的灵光一现。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所言的“触发”一般。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脑海中闪现的点点滴滴都是别具一格的素材,它们飘忽不定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记录下来,像是放置在布袋中牢牢地扎紧,这样想用的时候便能信手拈来。2. 购书清单——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便是选购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为此,你可以利用Excel制作表格,将书名、作者、出版社等记录下来,这样,不管你是在地铁广告还是报刊末端、友人推荐下发现好书,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不会出现“之前好像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如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情况了。把列清单的过程也作为读书方法的一部分的好处,一是培养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而非毫无计划地站在书架前发呆,或者被畅销书的海报所诱惑,冲动之下购书。二是它能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3. 各种报道的剪报——在《学会学习》一书中,介绍了16种牛人独特的学习方式。其中便有剪报学习法!作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印象中该是满腹经纶、天赋异禀之人。直到阅读了高信先生的《鲁迅的剪报》一文,才知鲁迅先生做学问、写文章也使用剪报,这个习惯也被妻子许广平证实。鲁迅先生的剪报内容,包括重要的社会事件的报道、社会各方面对这些事件的反应,还有文坛信息以及敌友对他的作品的评论甚至攻击,再就是一些光怪陆离的市井新闻等。这些剪报大多为写作杂文之用。事实上,亦正因为鲁迅杂文“所涉事实,剪报为证,宗宗件件,有案可稽”,故“文章所论,则有的放矢,弹无虚发。嬉笑怒骂,风水生起,摇曳多姿中,显现娴熟的斗争艺术和强大的战斗威力”。4. 读书笔记——当你读完一本书后,你可以随意地在笔记本上进行照抄、写下感想,或者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像是一座未经修饰的花园,等待着你的装饰与开垦。与写日记一般,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便是坚持下去,即便是寥寥几语,也留下你当时最直白坦率的感受。没有思路时,不妨翻看笔记本中的剪报、相关主题的书评、随想,一连串的思考或许能让你茅塞顿开,完成思想上的飞跃。★对于读书笔记,分享了几个实用的小窍门:1.笔记本一元化打个比方,如果同时用三四个钱包,即使认真整理,你也可能想不起哪个钱包放着医保卡。而相反只用一个钱包,便简单多了。只要把所有东西都倒出来,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同样,为了能够长久地坚持,而不被繁琐的整理或搜寻吓跑,笔记一元化是最符合人性的方式1.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作品主题、台词、书名、研究者作家名字等)2. 按时间顺序书写3. 附上日期(六位数字格式,年月日)4.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化繁为简,首字母缩写等)5. 可以粘贴(剪裁报刊有用部分,粘贴)2. “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写完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便可以加些料: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用○表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用★表示如人与人的相遇,人与文字也会有相见恨晚之感。看到那些让你或怦然心动、或为之一怔的文字,摘抄便能长久地保留那一瞬间的美好体验。在摘抄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和理解,日后某个瞬间,你会不自主地回忆起当时文字描述的场景。在摘抄过后,趁着还有回味的余韵,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不一定是系统成形的东西,几句感叹“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人事发生动摇,每读一次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摘抄才是有意义的。
我自己做的
我自己做的葱鮪火锅式笔记正如我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发现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不似传统诗歌、作家把美和美好的事物当作赞美和歌颂的对象而贬斥丑恶的事物一般,他背道而驰,从恶中发掘美,以丑入诗。这种新的诗学和美学原则的诗歌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3.做好标记,重读笔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一次重读,都掺杂着新的经历、见闻、心情,因此重读笔记也是一次崭新的旅程。正如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所言,8岁时伤感于美丽的公主化成了大海的水泡;18岁时情窦初开,被人鱼公主对王子坚贞浓烈的爱所触动;28岁做了母亲,开始将心比心,体谅人鱼公主母亲的悲伤心情;38岁开始写小说,目光不自觉地放在小说技巧上;到了48岁知天命的年龄,开始懂得这是一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同样,我们可以在重读读书笔记提高自我。1.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2.养成重读的习惯(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3.在重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随着时间的积淀,你的阅历增长,过去觉得美好的文章会更加美好,过去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可以彻底理解了。1.简单回顾——重读笔记2.回忆更多——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3.从头开始看起——重读原书当你通过读书笔记“厚德载物”,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命,更可以帮助他人。这一切都来源你的兴趣,让你乐在其中,怡然自得。江苏有一名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学生王云飞,其父母均为农民,但凭借对古文的热爱,自购《史记》、《尚书》,狂热到曾把《资治通鉴》翻烂。他的文学修养和造诣甚至让古文专家汗颜。对于真正热爱的事物,虽会疲乏,但绝不会厌倦。真正热爱读书之人,阅读便是一场饕餮盛宴,读书笔记是回味无穷的香茗。日复一日的积累,不断的回顾,会让书籍中的那些思想镌刻在你的脑海中,在生活的每一个画面自然地跳跃出来。籍和生命相融在一起,从此生命有了质感、浸润了书香。而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坚持和勤奋的根基上,心动远不如行动,愿读书笔记在这条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摘抄的批注,然后对全书进行凝炼。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自己看的书不在少数,但是每到写文章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肚子里面没有墨水。总有很多成语或是好的典故,刚好跟自己想写的事情有相通之处,但就是干着急却想不出出处。有的人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多,于是又继续埋头读书去了,读完一本觉得好爽,跟作者也有很多共鸣,有些道理,有些例子自己看过也都懂,为什么就是自己写的时候总是打结呢?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读过的书往往跟新买的差不多。他们舍不得在上面写写画画,也总觉得边写边记太影响读书速度。当读后觉得每个故事都记得很清楚,每个细节也有印象,就懒得去记。后期当用到里面的例子时,根本就找不到是在那本书上有,而且也没有时间去一一查找。如果你是以上这种情况,那么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著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解决你 这样的困惑。整本书分五章内容,总流程就是从我们开始如何选书,如何购书,如何读书、如何记录、如何活用。如果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流程,我们便能有目的而且高效的去阅读一本我们想读的书,而且通过我们读书的时候所记录的读书笔记,能过对于书中内容加深印象记忆。通过经常翻看得到温习,那么在以后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我们便能信手拈来。整本书框架清晰,文字流畅,方法也是经过作者长期实践而来,简单而且实用 。关于如何选书,如果对于爱读书,经常读书的人这件事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往往不经常读书但又想开始读书的人却很头疼,他们进到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书往往不知所措,或是被一些广告宣传语而吸引,盲目买了自己不喜欢或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书。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笔记本,在日常生活中随手记录你听到好书的推荐或是某方面的内容,你刚好想深入了解这方面。可以是直接书名,也可以是相关内容,只要不断积累,便会从被动看到书的介绍到主动有目的的在书店选择感兴趣的书。就想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列了清单一样,很快便能找到自己有用的物品。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怎么不会读书.因为他们只是把读书当做一种消遣,读完了觉得印象深刻,便束之高阁。等到某一天真的自己写东西要用到相关内容,有印象却总也想不起来是在那本书里,再去一本一本的翻更是麻烦。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吧。《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中就提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可以用笔记本去记录我们看过的书。具体需要记录什么呢?“需要记录:要买什么书;要注意书中的那个部分;想到了什么。”如果场地环境允许我们可以选择边看边记,避免看过之后又回头来找不到重点。使用笔记本是为了“我们能够带明确目标的主动去读”并且“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还可以理解书中的要点,随时拿来参考。最终达到活用的目的。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不需要分很多本,这样只后也会比较混乱,记不清到底记在那个本上。像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随想、看到好的文章、读书笔记、购书清单等都可以记在同一个笔记本上,只要用如“160529”这种格式标注清楚时间,便于查找。不同信息之间可以用横线隔开。我们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去写不同内容,这样在视觉上更容易欣赏。日常生活中,我们想到的好点子或是跟别人交谈过程中碰撞的思想火花一定要随时记录在笔记本里面。作者奥野宣之表示“要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打个比喻,没有经过加工的想法就想是雾,容易消散,而经过加工的就像是用袋子装好的种子,随时可以取用。我之前也会经常高估自己的记忆而流失了很多好的点子。如果之前没有写笔记的习惯,会经常因为思想上觉得麻烦而坚持不下来,书中提到了三个小窍门。我们可以将写笔记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刷牙洗脸一样;可以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可以将你的读书笔记用创新的方法记录,这样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书中介绍了一种读书笔记的方式,但是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们一定要将“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这三项关键信息记录下来,方便你能想起是什么时候读的这本书。如果刚开始不知道要写写什么,可以先从摘抄做起,将你在读的过程中觉得有意思的,有深度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慢慢的之后,可以变成摘抄+感想。要注意摘抄和感想要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这样在以后如果用到这些素材,你才知道那些是摘抄的,那些是自己发挥的。当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想记下写什么,不管是摘抄还是感想这样的目的读书时,而我们在读书这个思想输入的过程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就像 这次,我在读这本书时是不仅仅是为了学几个方法,更多是为了写出读书笔记,那么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用心。由于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读书是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提到一个比喻,像是骑山地自行车。我们有骑过山地车的都知道,不同齿轮的速度和用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读书时,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当我们掌握方法后,就是开始记读书笔记了,在记的过程可以利用像“书要”、“信息卡片”,“书签”等相关事物,因为这些更形象,可以加深我们印象,会了解到在何种情形读的这本书。如果你觉得记在本子上不方便,也可以在看到过程中,用便签纸去记录,粘在旁边。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将书读三遍,第一遍时可以通读,在读第二遍重读时,遇到难懂的可以将这也折角。当读第三遍时,只读折角的这部分,如果还是有深意,很难理解,我们就要选择做标记,或是记在便签纸上。当我们写好了读书笔记,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我们可以重温读书笔记,重温的过程,也是再次思考书中内容的过程,或许你会得到更深层的理解。为了让我们能过更好的书写读书笔记,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作者奥野宣之还是非常用心地列出了一种他用过的比较方便实用的记读书笔记的工具。但是由于作者是日本作家,书中提到的一些牌子,你不一定能够找的到。我们可以用我们身边常见的工具,只要顺手就好。当你学会了这些,写读书笔记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方法就在书中,关键我们一定要行动,一定要去用。[微信公众号:dayuxiaoyu88
微博@大禹小渔简书:大禹小渔 ]
生活中,很多事情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睡觉、走路对成年人而言,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但对新生儿、幼儿还是有点陌生。经过漫长的摸索与实践,人才会在困乏之刻,主动睡觉;在走路时,有意避免摔跤。即便成年了,人还是不断地去练习。读书之路,也是如此,需要日益精进。《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从事传媒行业多年,阅“书”无数,自然有一套读书的方法。书中介绍了读书的19个小窍门,适合每位对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这本书不是教你单纯的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也许,你会觉得我说起来有点夸张,但接下来的案例可以让你的脑洞大开。一、做好笔记是一切的基础作为书评人,我也有做笔记的习惯,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几页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之前,我并没有看这本书,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整理、归类一些零碎的知识,为写作提供一些原始素材。言西小熊的中文读书笔记言西小熊的英文读书笔记以上图片,我摘抄了重点内容,并按序号依次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有二点:一是,给笔记一个量的分析;二是,短小的片段容易辨析与拓展。而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更具有普适性。它可以概括为:三项信息+两大要素。三项信息为: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这个要素很简单,可以迅速让你回忆起自己读书的场景。两大要素指:摘抄重要内容评论和感想摘抄可以用一种符号“&”,评论可以用另种符号“@”。摘抄不用省略,保持原味。评论可以是对摘抄的感想,或是对文本的体验。这是思想的仓库,为以后写作输出屯粮积谷。二、创意来自读书笔记的重构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说过:“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接下来,看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如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首先做了一个课题,名为“只用一本书提高工作能力”。一个月后,他信心满满地读完了三本书,记录了以下要点:A:倡导保持工作与生活之平衡的书,作者是一位女性管理者(已婚)B:讲解如何与异性交流的书,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C:提倡“让婚姻为工作提供助力”的书,作者是一对会夫妇。接下来,作者做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用C书的观点解决A书、B书想对立的问题,再以A书的角度观察B书、C书的事例。总之,就是让三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的裁判是作者本人。最后,他写了这样的笔记:.论点一: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要点+评论)论点二:该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要点+评论)论点三:没异性缘的人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受欢迎?(要点+评论)结果,他真正做到了“读书是一剂良药”,因为他不仅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也帮助了他人摆脱了生活里的困扰。三、给读书笔记找个“家”我读书的时候,会选择一支流畅度高的水芯笔,一个书写体验较好的本子。至于读书笔记,就杂乱的堆在书桌上。这种窃喜之情,很快被《如何有效阅读书》的作者打破了。他在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屋子,来安放读书笔记。笔记本大大小小30来本。他想重读一本书,要先重读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笔记就是检索的线索,按着这跟线,不断地扩充内容。因为规划了这么一个地方,他节约了很多时间,所有的精华都在读书笔记上,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从笔记里“按图索骥”。这样的读书生活,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读书“生产力”提高了,读书人的寿命不就相对延长了么?后记在爱书人眼中,书就是睡前陪伴的温馨恋人。它不会抛弃你,只会滋养你的容颜与身体。每次遇到一本好书,每次写下一段深情的话语,都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我们需要面包、空气、阳光,也需要更深层次的灵魂生活。而读书,做一次读书笔记,就是改变思考方式的起点,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挫败之时,你读过的书,做过的笔记,就是最好的一剂精神良药。不要等到心理受到困扰,再去找心灵鸡汤,那时候收效甚微。
上了这么多年学为什么越来越不爱读书,读了这么多书为何感觉依然不会读书。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归属文化环境和学习技巧两类,实际只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周末从省城回家,由于一时兴起没有选择灵活快速的高速路而是买了张临客火车票,想要体验一下久违的坐火车回家的感觉,可上车才发现这趟车居然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绿皮车。记忆中小时候火车上昏暗的灯光,摇头电风扇和用锅炉烧开水的一幕幕都重新变成日常现实,这让习惯了高铁动车空乘级别服务的所有乘客既感慨又难以适应。老旧的车厢没有春运时的拥挤吵杂,零星的乘客各自找空位或坐或卧倒也自在,就着慢慢摇晃向前的火车,我看完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路上,偶尔合上书喝口水看看窗外飞驰而过的乡村静谧图景,心里突然涌上一种踏实幸福的感觉,慢悠悠的火车上,一本书似乎成为别无选择的消遣,实则是一次美好的读书体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整理介绍的读书方法看起来死板苛刻,实际上饱满丰腴。快速发展的通信和交通让我们对距离和速度失去了敏感的体察,正如高铁的出现让人默认五六个小时横跨祖国南北理所应当,即时通信和网络让我们习惯了200字以内的消息式阅读。读书做笔记似乎成为阅读起步阶段孩子的专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人读书,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感觉并没有什么深入心灵的体悟。这里并不像探讨社会发展和科技变革对文化环境的冲击这样宏大的社会学命题,个人体验反而认为技术的进步为阅读带来的享受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仔细体会便发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总结的“笔记读书法”可以完美的匹配6款常用手机APP,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阅读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
笔记管理读书→锤子便签《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利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管理读书,实际上就是对阅读需求、目标书籍、阅读体验及读后感的一种记录。这样的笔记本就像一个大纸盒,可以将一切与个人阅读相关的讯息扔进去保存起来。此时,强调的是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要求将这些看起来杂乱的信息一一归档整理,对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倡的“能坚持下去为先”的态度我也深表赞同。对于许多习惯的养成,一开始都追求完美想要做到最好,实际上繁琐的步骤和冗长的整理总会在习惯养成前将耐心消耗殆尽。对于不喜欢随身装笔记本且手机依赖的我来说,锤子便签是我钟爱的笔记记录工具,主要因为锤子便签界面简洁、使用方便、不仅能记录文字还能添加图片。这样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笔记本一元化所提到的“一闪而过的想法”、“书的主题、作者、书名”、“简报图片”等等都能用一个简单的APP一次搞定。关于锤子便签的使用,锤子论坛加精的一个【一分钟系列】简单明了的进行介绍。2.
购书清单→亚马逊、豆瓣
对于读书这件小事儿,很多时候当头脑中好不容易闪过“看本书吧”的念头时,紧接着另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就是“看哪本书呢?”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从这个源头开始教会我们如何找书、选书、买书、读书。他介绍的“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方法详尽,书中所提到的亚马逊心愿单是一种记录想读书目的常用方法,就像我的淘宝购物车一样,时不常的上去看看想下单的心水小物。结合我的购书习惯,不禁让我想到豆瓣。相比较亚马逊心愿单,豆瓣读书中的“想读”更容易成为我收藏欲购书目的shopping
list。在平时刷豆瓣看到精彩书评或者友邻推荐时,点击该书的“想读”自动收录到自己的shopping
list中,准备买书之前在想读书目中挑选近期的阅读计划书目即可。豆瓣提供的书籍交流平台更能帮你在对新书进行一番初步认识后再决定要不要读下去,而不是逛书店般被畅销书、某某大V推荐、或夺人眼球的海报封面吸引,冲动之下买回一堆翻不了几页的书。结合我的购书习惯,不禁让我想到豆瓣。相比较亚马逊心愿单,豆瓣读书中的“想读”更容易成为我收藏欲购书目的shopping
list。在平时刷豆瓣看到精彩书评或者友邻推荐时,点击该书的“想读”自动收录到自己的shopping
list中,准备买书之前在想读书目中挑选近期的阅读计划书目即可。豆瓣提供的书籍交流平台更能帮你在对新书进行一番初步认识后再决定要不要读下去,而不是逛书店般被畅销书、某某大V推荐、或夺人眼球的海报封面吸引,冲动之下买回一堆翻不了几页的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对购书过程进行了很大篇幅,十分细致的讲解,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略微有些啰嗦,但看到后面发现,其实读书过程中对于一本书详细的读书笔记都是建立在购书时对这本书强烈的好奇和渴望的基础上的。阅读本身就是私人并且充满个性的事儿,书单不是别人列出来只需照单购买即可,而是自己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给自己列出的购书清单。3.
读书笔记→思维简图、语音识别常见的两种读书误区是要么平时压根儿不读书、要么利用业余时间疯狂看书但看过之后并没有什么收获。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主要针对后一种误区开出良方。他对于读书笔记的详尽解读真的应该成为中小学语文课的一堂标准化示范教材。对于他所提到的“笔记读书法”我更愿意结合两个APP进行操作:思维简图和语音助手。上图是我在阅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用手机上的思维简图记录的简单读书笔记。而思维简图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小伙伴儿就是语音助手。在读书过程中停下来拿起手机记录本来是很容易打断阅读节奏的,用语音助手进行语音录入就可以省略放下书本拿起手机打字的阅读尴尬,直接对着手机话筒说出想要记录的文字,语音助手的高效识别能力不仅提高了记录速度而且不打断继续阅读的流畅感。常常看书的人可能都会体会到看到某个精彩处,大脑中偶然蹦出一个感受,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后来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一瞬间的感受。我用语音助手成功治好了这个尴尬,就像给朋友发一条微信语音一样,点一下那个小话筒,将读书体会记录在笔记中。在读书过程中停下来拿起手机记录本来是很容易打断阅读节奏的,用语音助手进行语音录入就可以省略放下书本拿起手机打字的阅读尴尬,直接对着手机话筒说出想要记录的文字,语音助手的高效识别能力不仅提高了记录速度而且不打断继续阅读的流畅感。常常看书的人可能都会体会到看到某个精彩处,大脑中偶然蹦出一个感受,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后来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一瞬间的感受。我用语音助手成功治好了这个尴尬,就像给朋友发一条微信语音一样,点一下那个小话筒,将读书体会记录在笔记中。4.
重读笔记→豆瓣、简书读书笔记之所以能让我们高效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它能让我们在回顾时有据可查,重新找回阅读时当下的体会。奥野宣之希望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而我的体会是,通过重读笔记和书评见证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练习写书评不单单是读后感的记录,更是思维发展的体现。豆瓣和简书,是两个比较多远和开放的读书交流平台,在这里记录自己的读书经历,使阅读不仅是一个输入更是一种输出过程,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能完善自己的阅读视角和理解深度。这样的二次甚至三次阅读才是将读书笔记转换为智慧的秘密通道。古语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太多人因为没有掌握黄金屋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放弃了对于古训的笃信,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的是一种方法,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种勤勉务实的读书态度,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一个笔记本一支笔甚至一部手机就能开展一段独特的阅读体验。
看到前面各位的分享收获很大。谢谢啦(=^▽^=)我打算写一个长期贴,记录不同时期做读书笔记心得,请多多指教。高中时时间紧,读书时间不多,但是读书如饥似渴,读什么都认真,都觉得是好书。所以,读书笔记都是名人名言,小鸡汤,甚至做阅读理解题时觉得不错的文言文,现代文都会贴在笔记本上。后来到了大学,读到一些专业性稍强一些的书,这些书本身就非常有条理,语言是说明性的。只是略微枯燥,读完一遍后,知识不能完全消化,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有遗忘,这时我做读书笔记,是希望起到帮助理解,巩固记忆,方便以后复习的效果。后来到了大学,读到一些专业性稍强一些的书,这些书本身就非常有条理,语言是说明性的。只是略微枯燥,读完一遍后,知识不能完全消化,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有遗忘,这时我做读书笔记,是希望起到帮助理解,巩固记忆,方便以后复习的效果。这类书有《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情节与人物》(杰夫-格尔克)《诗词格律》(王力)等。读书笔记步骤如下:把目录抄在第一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然后根据目录,做每一章每一小结的读书笔记。这里用《情节与人物》举例。然后根据目录,做每一章每一小结的读书笔记。这里用《情节与人物》举例。《情节与人物》是别人发给我的电子版书,所以看起来不方便,读书笔记就做的多一些。《情节与人物》是别人发给我的电子版书,所以看起来不方便,读书笔记就做的多一些。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作家教别人如何写作。作者文风比较风趣幽默,运用了很多比喻例子俏皮话。只是与理论类书相比不够条理。所以,我把概念或定义(很少)全部记了下来,对于补充说明(前有●)只记关键词和难以理解的。另外,这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很多帮助理解记忆的图,我觉得这是精华所在,都画在本子上了。作者在书的最后,专门总结了一本书的内容,所以总结工作非常省力。但是读完书后,自己的整合应该是不能少的。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做《诗词格律》读书笔记时,声调部分可以与《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互为补充,方便理解。所以我觉得做读书笔记可以多拿之前读过的书对比,还能复习之前读的书。在读《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时,我记笔记的方法有些不同。这本书有很多经济学术语,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大。我对这本书的观点很感兴趣,希望用这本书学习一些经济政治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了解一些之后,再看专业基础经济学书籍。所以,我不要求弄懂吃透,只是把书中提到的术语都百度明白了,再抄到笔记本上,因为对作者的观点感兴趣,所以没觉得枯燥。就是这种画风。就是这种画风。读《道德经》时,因为书要慢慢悟,所以做笔记(抄书)是希望能够静下心,慢下来看书。有的句子能给我启发,我就抄下来。看不懂的不抄。第二遍看时就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抄,第三遍也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两句感悟。到现在还没把《道德经》全抄完,还没有全部理解,有些话不知所云。看散文杂文我一般不写笔记,除非句段语言很好或者观点精彩。小说看得很杂,有的小说会把人物描写的非常丰满,一些经典的作品大多如此。有的小说人物则非常别致,大多见于现代一些小说,网文也有很别致的人物。比如《天长地久》中的沈星辰,她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时代决定的。所以这个人物不老套,很现实,也不俗套。时代和环境不同,人格相似的人物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于以上两种人物,我会给他们写人物小传和内心独白。可以化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情节出彩的也会解构一下。
做读书笔记的作用大概是达成“效益最大化的阅读”,每读一本书,都应该有扎实的收获。以前别人鼓吹“人丑就要多读书”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人丑就去减肥健身整容啊,书又不是万能的!况且许多畅销书让人感觉根本就不应该被印出来啊,笑。读书太少,就会流于“碎片化”,难以高效阅读,难以构架知识体系,看书就像看知乎豆瓣朋友圈,猎奇和走马观花,那么收益必然也是大打折扣呀。当然我想这里的“有效阅读”和做笔记的也应该是有价值的书,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凑字数的书再怎么也读不出花儿来呀。青春伤痕类读物和晚安鸡汤,这里就不点名了啊。以下,即是对深刻书籍阅读笔记的指南。我们的目标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那如果看完一本书,不能说出其中: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时间一久,阅读只记住了其中1%到2%的内容,虽然看起来好像也就够了,但是啊,为什么不能记住100%或者90%呢,往好处想,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产生新的感悟,那是不是可以达到120%的收获呢?想要记住书中的信息,可以反复的读,但是要把书中的知识化为“智慧”,并且得心应手的运用,所谓生活,不过是做人、做事,从书中汲取知识到汲取智慧,岂不快意?利用一元化笔记。利用笔记,可以达到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效果,不仅仅是读过,更是与书相处,增进互相的了解。而一元化,则是一本笔记写下各种资料,更加容易执行、方便易懂,自由度高,可以直接记录、参考。因为“杂乱无章”,反而能够灵活运用。让笔记为人所用,而不是让人被笔记的形式化所绑架。1. 带着目的和主动性去阅读很多人在书店大概就只是看热门、畅销榜,看装帧、看封面来选购书籍,而用笔记制作选书书单,帮助你找到真正想读的书,看清阅读需求,掌握主动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他所感兴趣的书、网络上建议相关领域需要深入了解的书籍,寻找记录,很有必要。2. 深入理解,拿来参考和思考想起来,我们上学念书备考的时候肯定也做过笔记,但是让大家做笔记肯定觉得“太麻烦了吧,坚持不下来”“做这种事情有意义么”。但是正如你给别人解惑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你给别人讲述书中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它。以思想输入为前提去读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举例:*.漫无目的的读书,感想是:原来是酱啊~~(是不是很像翻知乎的时候)读完之后很难再读,在记忆里面没有留下痕迹,获取的信息及其有限。*而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应该想的是“要在读书笔记里写点什么呢”,可以自由调节读书节奏,确认重点,书中内容清晰的留在笔记和大脑中。3.真正消化,使之为自己所用为自己所用,看起来是比较功利化的一种读书方法,但是,毕竟“有用”是基础性原生动力嘛,如果干一件事情有多重支线的动力,是不是感觉做起来元气满满?《重版出来》中的元气编辑所以,要做到“为自己所用”,就要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标记、缩写、略写、寻找重点。好的idea不会凭空出现,读书所产生的感想正是我们原创思考的源泉。让笔记成为阅读、甚至生活的小伙伴,可以记下看书的思考,还可以充当起“金句小本本“的作用,记录下脑子里面一闪而过的念头。这大概就是起到了朋友圈和微博的作用了吧,偶尔的灵光一闪,迸发出的小机灵,想看的书、想了解的事物。通过系列性阅读(书评、相关主题报道、过去思考、和小伙伴的讨论)来达到思想的进一步飞跃。事实上,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深入的、连续性的思考,也会让我们流于浅薄。用笔记记录、标记,就好像装袋,建立数据库一样,让原本松散的思想和思考交流迸发出来的火花能够被扎起来,形成书面化的思考,需要的时候更方便信手拈来。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白,笔记,是为阅读服务的,而阅读,则视为给人提供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提供指导的。笔记虽好,切忌形式化哟。引用
【多图预警】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每当看到一本好书,无论阅读之时有多么心潮澎湃、醍醐灌顶,一旦放下超过一星期,那种激情与启发就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悲催地说:爱过…… 为了避免阅读失忆症的出现,我在大学时养成了趁着激情在赶紧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一直持续至今。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令我欲罢不能的读书笔记法,顺带着推荐几本好书。纯文字型笔记这一本杨眉老师的《送你一座玫瑰园》(现已更名《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这一版感觉没有原来的好),心理学科普书籍。在读研期间我曾有过一段非常迷惘的时期,这本书就是当时遇到的,阅读一遍之后就成了我的自救宝典,引领我走出了那段彷徨的日子。当时也是因为太珍爱此书,干脆就把那些对我有启发的篇章字句都抄录在了笔记本里(请叫我学霸)。实际上有很多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不一一放出来了。我几乎从来不看鸡汤类书籍,要看也是看这种心理科普类,至少不是在胡扯。如果你问我现在这本书里的内容你还记得多少?我可能根本回忆不出什么来,但翻开笔记后会惊奇的发现:哇,原来我真的有按照这些去做耶!这才是做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totally brain wash!类似于这种傻傻的单纯抄录方式的笔记还有《笔记本圆梦计划》,这是在刚开始工作时,给我以实际指点的职场读物。这本书,日本人写的,如果你要问我学到什么实质性技能?老实说,没有。但里面的“理念”算是真正植入了我的脑子里,加深了我坚持用笔做笔记的信念。如果说这些职场理念类书籍是鸡汤的话,那么我们手中的笔就是舀汤喝的勺子,通过一笔一划的书写,让能量真正滋润进心田。OK,这些都还是比较实用的书,后来读了《欲望的教育》、《如何培养美感》等设计、美感类书本,虽然不是实用书籍,却帮我撩开了“美感”的神秘面纱,所以这类书在单纯抄录之外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设计,也表达了书给我的阅读感受。除了有简单的设计之外,这些笔记还会列出由阅读内容启发而来的行动计划。比方上面这页图片,记录的内容大概是“清洁是美感的起点”这个意思,我当时写完这句就想:可否在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课堂上让学生们领悟到这一点呢?我可以设立500块钱的美感基金,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后面这个计划得到了落实,整整一学期的课程都拥有了一个整洁、美好的学习环境。这一类读书笔记也见证了我笔记风格的变化,从它们开始我的读书笔记越变越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激起阅读时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智力交互,才会真正还原甚至增强文字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会诱惑自己不断对笔记进行回味,甚至将阅读体验和他人进行分享。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笔记完全可以成为一次再创作。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对做读书笔记上瘾了。加入理解,图文涂鸦我的涂鸦读书笔记是从《重来》这本书开始的,因为里面的文章和插画都太棒了。只是眼睛看过无法表达我对此书的一往情深,于是每天下班泡在咖啡馆记读书笔记。也许大家觉得只是抄抄词句,临摹插图,并没什么高深的地方。对,外表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在凝神贯注临摹、抄写的那个当下,这些词句蕴含的理念会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与现实的状况产生激烈的碰撞,并激发出后续的行动计划。好吧,其实还是自己给自己洗脑。同时,这种涂鸦风格也会影响到我做其他作品的风格,比方我做课件的风格就从以前的大图风变成了这样
同时,我的工作笔记也变成了这样:如果说《重来》这本书笔记的形式还停留在临摹+抄录的涂鸦层面,下面这一本书就是加入更多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这是一本英文原版书,讲教学开发实践的,我当时读这本书是为了给学生上课时作参考。无奈英文水平有限,读的时候虽然能勉强明了作者意思,但合上书本过个几天那真是粒米不剩,忘得干干净净! 可是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对我太有用,必须把它吃透,于是我决定做笔记。对于英文书来讲,单纯的文字抄录无法直观传递其内涵,毕竟这是一本讲到了操作层面的书,纯粹地抄内容用处不大。如果能把行动指南直接画出来,那就一举两得了!于是机智如我,开始涂鸦! 怎么涂?先精读某一部分书本内容,然后标出关键词句,接着把它转化成形象语言(比喻、联想)画在纸面上,再辅上英文备注;如果是逻辑性较强的,那就画出它的内在逻辑来,类似于思维导图但比思维导图更漂亮;如果是带有操作性的,那就直接画出行动计划。嘻嘻,就是把小雪老师做PPT课件那一套搬过来咯(此处可去各大网店搜索《听故事,学PPT设计》一书)。什么?你问这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这还用你说!那当然咯!天天上班已经快要被搞死,哪里还有时间留给自己去做美美的读书笔记呢?BUT,没时间也要抽出时间来做啊,不往高处提升自己,难道要一辈子给别人打杂?anyway,时间宝贵,你要为自己留一点。我当时也是火了,总是没时间,一气之下干脆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每天吃午饭那一个半小时省下来,去泡咖啡馆,吃一盘鳗鱼炒饭,吃完就做笔记,每天中午一页,直到把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都啃完。所以这些笔记上至今还有鳗鱼饭和咖啡的味道。慢悦读
绘笔记看完专业书,再来一本生活情趣的书吧。《茶味的初相》,也是看的时候好喜欢,没多久忘得干干净净。好在杨老师对好书总是藕断丝连,不忍抛弃,索性去年年底翻出来做笔记,算是给这段情的一个交代吧。 这份笔记在形式上,文字抄录,加插图临摹、创作。看上去挺有书香气是吧?那是因为用了新工具,软头勾线笔,毛笔的触感。 那么,这份笔记在内容上与其他几本有何不同呢?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书本本身的内容,加入了从其他渠道(百度了啦)获得的学习资料,一部分绘画也取材于家里的茶具,一些个人的喝茶感悟也有写进来。做这份读书笔记带给我的收益就是人整个静了下来,每次喝茶时,虽然还是同样的器物,但感受到的心境已经不一样。总结谁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是你没有读到对的书,又也许是你所谓的阅读只是云烟过眼,蜻蜓点水,根本没有经过你的思考消化,又谈何影响行为、改变生活?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对于一个脑袋迷糊的视觉系双鱼座来说,还有什么把书本阅读变成美美的笔记创作更有趣的阅读方式呢?最后的最后:请欢迎关注我的“恋恋笔记本”公众号,分享我用笔记改变人生的故事。
我承认对记笔记曾有过偏见。一是认为笔记没有意义,是对脑子不灵光的一种妥协。二是认为用处不大,打断阅读浪费时间(你也可以说是懒)。三是喜欢在书上乱写乱画,找的时候也方便。后来做出改变是因为以下原因:1、当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分类归纳、编号归档,来记录杂七杂八痕迹。2、慢慢感觉使用权更胜于归属权,越来越体会“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3、对表达能力提高的需求,对书籍的架构、立论、细节、辩证等的深化。但现在还是不会做笔记,于是收集了一些如何记笔记的干货,然而并没有卵用。举个例子,做笔记就像编一本个人阅读辞典,久了便成了一本工具书,再强大也抵不过搜索引擎。那么到底怎么做笔记呢?当然是优先稀缺性,其他的自己把握。
借助于一个App「Mindnode」进行管理你的读书笔记其实也是一个思维导图的软件不过我觉得是我见过最好用的一款思维导图软件无图无真相哈这是我逛知乎时看到大神们推荐的一本书就买了(很厚啊,现在都木有看完)不过呢只要我每看完一章就把这一章的重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写进mindnodeApp呢也支持多种导出方式哈比如PDF啊,PNG图片啊等等导出后在电脑上看也很不错的同样也支持icloud重装软件后开启icloud同步后你原来的笔记会自动下载下来还是很不错的推荐一下手机上还有好多效率的App最主要的还是要去用最后呢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平台「潮玩应用汇」有好多好玩又有用的App推荐哟
作为一枚笔记狂人,本人对一切关于如何记笔记的话题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在超过10年记笔记的生涯中,我自己构建了一套记笔记、管理笔记的方法体系。在它的帮助下,我现在几乎所有的图片、文字资料都已经实现笔记化,并且基于笔记搭建了自己庞大的知识库和素材库。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我出版了两本书,目前第3本即将出版,第4本也已经签约。在这个过程中,本人认为自己的笔记系统功不可没。通过这套方法体系,你将能了解到:1、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工具2、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3、如何通过笔记系统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素材库4、如何有条理、高效率地管理自己的笔记下面的内容会很长、很具体,但强烈建议你认真读完。通过它,你能够学习到一套系统的记笔记和管理笔记的方法,大大提高未来的学习效率,甚至可以将你的笔记系统作为你的第二大脑,完成很多以前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上图所示,我会从4个方面来说记笔记这件事情:1、工具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笔记本?不同工具的优劣性如何?2、笔记体系的构建我们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笔记体系,方便后面的整理、检索和使用。3、记笔记实操我会以一些具体的例子,从感性的层面介绍自己是如何记笔记的。4、笔记的整理和检索当笔记库越来越庞大之后,如何方便地进行整理和检索?下面正式开始:一、工具的选择笔记的载体可以有很多,比如纸质的本子,又比如像有道云笔记、Evernote之类的在线笔记工具。假如你是一个重度笔记使用者的话,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我知道这个观点肯定会得来很多纸质笔记爱好者的强烈反对。而且确实有些时候,我们也不方便记电子笔记:比如有时候在外不方便用电脑和手机,又比如有些人不喜欢看纸质书的时候打开电脑记电子笔记,而喜欢在纸上记笔记的感觉。这样其实也没有问题。大家可以先按平时的习惯记纸质笔记,在后面我还会介绍如何将自己的纸质笔记数字化,更加方便后续标注、管理和检索。之所以强烈推荐电子笔记,是因为纸质笔记的缺点太多,而电子笔记的优点太多!纸质笔记的缺点:1、记录速度慢无论如何,写字的速度是很难比上打字的速度的,假如你每天记笔记的量比较大,采用纸质笔记无形之中会增加很多记笔记的时间。2、不方便携带纸质笔记本时代,我一年下来记录的笔记最少都超过10本,几年下来随便几十本。假如你外出的话,显然是不可能将这些笔记都随身携带的,万一在外要查找某些笔记资料,基本上就不可能了。3、不方便检索笔记的量一旦大起来,如何快速从中检索出所需的资料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纸质笔记本你当然也可以制作各种检索工具(比如标签条之类的),但整体还是非常麻烦。电子笔记的优点:纸质笔记的各种缺点,恰好是电子笔记极具优势的地方。电脑打字(甚至是手机打字)的速度要快过提笔写字,而基于云端的笔记,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和随身设备(手机,iPad等)之间实时同步,并且数字资料的检索天然占据优势。除此之外,电子笔记还有以下天然的优势:1、记录的形式更加丰富除了单纯的文字和手绘表格、图像之外,我们可以用电子笔记来记录照片、录音甚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防丢失就算保管的再好,纸质笔记本也有可能遗失或者损坏。而现在主流的云端笔记工具,只要你别脑残地忘记密码,资料永远都丢不了。3、协同和分享功能现在大部分电子笔记工具,都可以很轻松地将笔记内容分享给他人,有些工具甚至可以在团队内部进行协同编辑记录,这点是纸质笔记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下面介绍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电子笔记这一工具来开展的,尤其重点介绍本人最喜欢的Evernote(印象笔记)这个工具。说到这里,大概也说一下,现在好用的笔记工具其实蛮多选择的,比如说: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乃至一些强大的Markdown工具如MAC上的Ulysses等等都是非常棒的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我都使用过,最终选择了Evernote,是因为它在整体满足性上程度最高。对这些笔记工具,我简单做了一下对比总结:因为很多工具都是早期用的比较多,只靠记忆难免出错,假如哪里不正确还麻烦大家提醒我。之所以说Evernote整体满足性最高,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它的如下特性:1、全文检索(貌似需要付费会员才有)功能:用来检索资料绝对是必需的一个功能2、图片文字OCR智能识别:这个功能的意思是,假如你的笔记中有图片,而这些图片中有文字,那么Evernote可以智能识别图片中的文字,用这些文字作为关键词,你同样可以检索出这些图片资料,简直不要太好用。3、强大的碎片知识和素材搜集功能:利用Evernote的剪藏功能(需要安装拓展),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电脑浏览器的文章或者部分内容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我的印象笔记”这个服务号,我们在微信看到喜欢的内容一键分享到“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永久保存(微博里面则只要@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此外,基本上所有的主流APP都有将内容保存到Evernote的功能选项。利用这个功能用来搜集网络上碎片化的文章和素材超级方便!4、离线收藏功能(貌似需要高级会员才有):举个例子,微信是自带收藏功能的,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就将它收藏。但是假如原作者将这篇文章删除的话,我们就打不开了。而Evernote的离线收藏功能,相当于将文章新建一个备份保存到你的笔记里面,即便原内容被删除了,也不影响我们自己笔记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后面我不用Pocket这个稍后阅读工具的原因。虽然Pocket也提供离线收藏功能,但一年的服务费很贵,并且它的功能太单一了不划算)。这里再简单说一下Onenote,作为微软家出的笔记软件,其实Onenote也是非常强大好用的。但是它对内容的组织方式是“笔记本+页面”,这种组织方式适合用来撰写组织架构非常明确的内容(比如写一本书),但是用来记零碎的笔记,特别是碎片知识整理就不好用了。所以我现在的习惯是:写自己要出版的书的时候我会用Onenote,其他时候更多是用Evernote。其他诸如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因为后期实在没有用,所以没有发言权。用过的朋友也可以介绍一下。二、笔记体系的构建选择了一个好工具,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这种体系,宏观来说就是我们如何分类笔记、管理笔记、使用笔记的方式。每个人记笔记希望达到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人的笔记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就是记日记),有些人只记读书笔记,还有些人把笔记当成待办事项来用,等等。就我个人而言,主要通过笔记来完成如下工作:其实之前我还用Evernote来记录待办事项以及撰写书稿、记日记。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有更好的独立工具来完成这些事情,比如现在我用Wunderlist来记录待办事项,用Dayone来记日记,用Onenote来写书。灵感记录方面,第一首选工具也变成了Clear。下面分别简单说说上面的这些分类:读书笔记:这是我记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读一本书,内容很快就会忘记,这时候我们回头再看一遍又太浪费时间。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书的精华内容和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是非常好的方式。运营心得:因为现在在运营一个公众号,中间会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操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我都会及时写运营笔记,然后时不时回过头去复习,还是非常有帮助的。讲课讲义:经常会收到邀请,给网友做线上分享。我会先在Evernote里写好讲稿,并且记录下每次分享的时间点等关键信息。文章搜集:这是我的笔记里面最多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每天都会通过网页、微信、APP等渠道把大量的好内容收藏到Evernote里面。语音记录:现在参加培训或者重要的洽谈,你一直在电脑上打字或者手机打字是很不礼貌的,用录音笔又不方便后期管理。现在我都是打开Evernote里面的录音功能来进行声音记录。扫描资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扫描或者拍照的方式,将纸质的资料数字化,非常方便后续的管理。这点后面我也会详细说。素材搜集:和文章搜集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把可能以后会用到的图片、文字片段等建立一个单独的分类管理起来。生活信息:就是私人相关的一些有必要记录的信息。了解了这些笔记需求,下面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构建笔记体系”的环节了。首先我们来看看Evernote是如何管理笔记的(因为个人笔记涉及比较多敏感内容,下面临时建立了一个账户来演示,仅作示意):我们看到,Evernote里面最基本的内容单元叫“笔记”,然后主要通过笔记本、标签和地图集3个属性来管理笔记。这3个属性,地图集是我用得最少的,它主要是通过地点来管理笔记。比如某条笔记你是在广州记录的,另外一条是在北京记录的,那么可以集中查看某个地点记录的笔记。我个人用的最多的是笔记本和标签两个功能(其实也是不得不用)。笔记本是一种强组织属性的笔记管理方式,适合将某一类强共同属性的笔记放在一个笔记本里面。同时,一条笔记只能同时归属于一个笔记本。标签是一种弱组织属性的笔记管理方式,适合将具有某些共性的笔记打上同一个标签。同时,一条笔记可以同时有好几个标签。了解了这种笔记组织管理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构建体系了。构建的核心理念:笔记本尽可能扁平化组织(数量尽可能少),标签尽可能立体化组织(数量尽可能多且具体)以读书笔记为例,我们看的书可能五花八门,种类很多。那么每一类书假如都新建一个笔记本的话,笔记本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加,以后我们一打开笔记软件,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本,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最适合的方式应该是:我们就建立一个笔记本,名字叫“读书笔记”。但是以后每写一条读书笔记的时候,都要尽可能给它打上具体化的标签。比如说我们读了KK的《失控》,我们的笔记大概可以记成以下样子:又比如文章搜集,因为还包括了:新媒体运营、营销推广、活动策划、公众号相关等细分类目,但分类又不是很多。这些文章假如只新建一个“文章搜集”笔记本,以后阅读起来就会稍微有些杂乱。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根据这几个子分类,各自建立一个笔记本。但是每条笔记,可以打上更加细化、具体化的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他体系的构建与此类似,不再一一细说。通过这种方式,相当于给我们的所有笔记搭建好了一座存放内容的大楼,大楼里有很多房间。以后我们记录内容或者搜集的内容,只要分门别类地存放到房间里面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1、有条理:很多人喜欢记笔记,但是所有的内容都不分类的放在一起。这样的话以后浏览起来乱七八糟,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样的笔记效果就不好了。2、使用方便:以后温习笔记的时候,我们既可以按照笔记这种强属性统一浏览某一分类的内容,又可以通过标签浏览同一细化属性的文章,效率倍增。这里有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点:虽然标签是弱属性的组织方式,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标签数量太多。所以在新建标签的时候,最好还是给自己制定一些原则,避免以后标签多到完全不可用。我建议的方式是:标签记录到比笔记所属的分类层次再下一个级别就可以了,不要太过具体。举个例子:“读书笔记”是顶层分类,再下一个层级可能是“科技类读书笔记”或者“小说读书笔记”,但你如果新建一个“《失控》读书笔记”那就太具体了。读的书一多,你的标签就会多到不得了。三、实操技巧下面我会以读书笔记和网络知识搜集整理两个分类为例,具体介绍如何记笔记。A、读书笔记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读一边记笔记,我认为是不好的习惯。毕竟人的思维是单线条的,很难同时做两件事情。你阅读的时候记笔记,相当于打断了阅读思路,这样读起来就会断断续续,效率很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的(仅限于比较重要的书籍阅读,如果是小说之类娱乐类书籍另说):第一遍:快速浏览目录和书籍内容,内容不必深究,主要建立起对书本内容的整体认知第二遍:根据第一遍的快速浏览,我认识到了书籍里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哪些章节是次要的。哪些章节对自己有用,哪些章节可以忽略不看,哪些章节是次重要的。哪些章节的内容自己之前已经了解了,哪些章节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然后按照重要程度排个优先级,重点阅读优先级高的内容。第三遍:根据实际需求和自己的时间,阅读次优先级的内容。第四遍:如果有必要有时间,再完整阅读一遍全书。这4次阅读,也会对应我们读书笔记的不同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的读书笔记会包括下面几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主要是对全书的框架和核心内容做一个梳理,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对一本书建立整体认知。这张图,其实在第一遍“速读”阶段就可以画好了。第二部分:重点内容总结罗列全书的重点章节和推荐阅读章节信息,以及简单总结这些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及自己阅读这些章节和知识点的个人总结。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二遍“重点阅读”阶段完成的。第三部分:书评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完成后,自己写的对这本书的简单评价和核心总结。以小米的《参与感》为例,我当时阅读完后做的读书笔记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这是第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这部分内容即和原书的目录有些相似,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判断做了一些删减和提炼。一般我的习惯是只记录下自己需要的核心内容,把相对没那么重要的部分去掉,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对内容进行二次总结提炼。有了这张图,不管什么时候看到,我们马上可以在脑海里快速建立起对《参与感》这本书的整体认知,并且知道每个重要部分的核心内容。这是截取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核心内容的精要提炼。基本上这种非精细化实操的书籍,我都会把每个小章节的内容提炼成几句话的内容。这样温习的时候,你一看这些话,马上就Get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也能回想起书里的内容。实在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翻原书进行高效率的快速复习。这是截取的第3部分,主要是从顶层角度对全书内容进行简短精炼的总结。假如书中有些观点自己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写下来自己的反面意见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的读书笔记,质量和可用性都是非常高的。有总体框架、有精华内容、有全面总结,该具体的具体,该精炼的精炼。即便是从未读过这本书的人,只是阅读这篇读书笔记,都能够快速建立整体认知,并且Get到精华点。假如先看了这篇读书笔记(比如发给朋友),再去看书,效率绝对得到极大的提升。B、网络知识搜集整理Evernote提供了多种手段,帮助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浏览器内容、微信内容、微博内容以及APP内容分享到自己的笔记里面。以浏览器为例,假如你使用的是Chrome浏览器,可以安装Evernote的剪藏插件,利用这个插件就可以很方便的保存网页内容了,如下图所示:一般我的习惯是这样的:建立一个笔记本,名字叫“网络文章暂存”,所有的搜集的内容先保存在这个临时的存放地。保存好后,集中一段时间阅读这些文章,并且给每一篇文章打好相关标签,再移动到相应的笔记本里面去。这种集中处理的方式效率更高,特别适合集中搜集整理大量同类信息。在微信上,只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这个公众号,并且绑定你的Evernote账号,微博上关注@我的印象笔记,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内容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四、笔记的整理和检索如果你希望将你的笔记打造成你的“第二大脑”,那么除了记笔记之外,一定要做好笔记的整理工作,并且善于利用笔记的检索功能。下面是我个人给的几个建议:1、所有的笔记都要有分类,有标签一旦你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那么你的笔记数量一定是飞速增长的。很多朋友喜欢记,但是却不喜欢严格地按照分类存储笔记,以及给笔记打上精准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的数字笔记就相当于一座你私人的图书馆,而你记录的笔记就相当于一本本图书。任何一座图书馆,如果不建立起良好的分类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的话,实际上都是不可用的状态,想要从海量的存储中找到你要的那一本书是件不可能的任务。我们记笔记和建立图书馆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一件事情,记笔记固然重要,但是管理好这些笔记同样重要。因为Evernote之类大部分笔记工具都不提供树状分类管理功能,所以我们去建立自己的分类索引系统的时候尤其要用心(这点上面也提到过)。什么分类适合用笔记本,什么时候适合用标签,一定要提前设计好。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每天清理你的笔记,把暂存笔记本里的内容分门别类移动到相应的笔记本里面去。每阅读完一条笔记,都要给它加上相应的标签。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你会很不适应,但一旦习惯了一定会爱上它。说实话,看到自己的知识库分门别类,井然有序,本身就是一件超级有成就感的事情。2、将你的纸质资料数字化尽管数字笔记已经很普及了,但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面临在纸质材料记笔记的情况:比如有些课程老师是不允许你用电脑的。此外,我们在过去的岁月也会积累大量的纸质笔记资料。如果我们同时要维护纸质笔记和数字笔记两套系统,其实是非常麻烦且效率低下的。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你的纸质资料数字化。这样统一在一个入口管理,弥补了两套系统管理的割裂感。同时利用Evernote的OCR图片文字识别功能和PDF标注功能,纸质笔记数字化后管理起来其实更加方便。将纸质笔记数字化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扫描仪,二是拍照。假如你有扫描仪的话,可以定期将纸质笔记扫描成图片格式或者PDF格式,然后分门别类导入到Evernote里面。假如你没有扫描仪,也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导进去。在这里再安利一下Evernote的智能拍照识别功能,只要将相机对准要拍的材料,就能够自动识别文件边缘,拍照后还能进行锐化等处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强烈推荐!所以,方便使用电脑或者手机的时候,我们尽量记录电子笔记。不方便不习惯的情景,我们可以记录纸质笔记,但是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将自己的纸质笔记数字化存储管理。比如之前曾经记录过一页化学专业的纸质笔记,我用Evernote的智能拍摄功能拍照后存储下来效果是这样的(仅截取部分):我们会看到,经过智能处理之后,整个部分显得非常清晰,很像扫描仪扫除来的效果(以上截图是用iPhone版的Evernote拍摄的),以后使用是非常方便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标注功能,很方便地在图片上添加箭头、方框、高亮、文字注释等元素:标注的界面和样式:由此可以看到,将纸质笔记数字化后,在后续温习、标注、更新上也是很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图片资料,只要字迹不是很潦草,后面我们都可以通过相关关键词找到图片,这点会在下面部分详细介绍。3、定期清理和更新笔记资料如果我们的笔记库永远“只进不出”的话,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庞大臃肿,而且里面很多信息可能是重复的、陈旧的、不可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新自己的笔记资料。清理的情况: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又比如有些过去需要,但现在以及以后都不再需要了(比如你换工作、换行业之类的);再比如有些内容高度重复的。那么我们应该及时把它们清理掉。更新的情况:比如第二次读书有了新的体会,可以及时更新你的读书笔记。比如有些技巧出现新的版本和应用情况;再比如你在使用某个方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感悟,都可以及时更新你的笔记。最后说说笔记的检索:Evernote里面,主要通过笔记、标签和搜索功能来完成笔记内容的检索。如果你买了付费会员的话,提供全文检索功能,否则只能标题检索(其实付费会员也不贵)。可以按笔记本浏览特定分类笔记内容。可以按标签分类浏览笔记内容。全文关键词检索功能。只要平时整理工作做的好,利用这3个功能,基本上可以快速地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下面说下Evernote里面比较逆天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OCR技术,我们可以搜索到含有特定关键词信息的图片。举个例子,我有这样一张图片(随便截取的):新建一个笔记,把这张图片保存进去:保存之后,需要过一段时间(Evernote要识别图片,并且建立索引).我们查看笔记信息,如果发现状态时“全部图片已添加索引”,表明就已经识别完成了,可以索引了。我们尝试用“这样用Word”作为关键词,进行笔记搜索:发现搜索出来的第一条就是这个笔记,并且Evernote还自动在图片里高亮显示了你的关键词,是不是很逆天呢?这也是我之所以强烈建议:将你的纸质笔记本数字化的主要原因!我现在最期待的,是Evernote推出音频自动识别功能,能用关键词搜索到相关音频~以上便是我分享的个人关于记笔记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何阅读一本书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论笔记
我通常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
以书名为中心主题;以该书的目录为枝干,建立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系统;其实从一本书的目录系统是否清晰可以大致判断这本书怎么样。优秀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主题。而平庸的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有很清晰的思路,有时候自己把自己绕晕了;所以看起来会感觉很乱。
我读书一般都是同类的书一起读,这样更容易形成这一类的系统的知识体系(非小说类),而且也可以提高效率。
读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如果纸质的书,就把关键的一些信息抄录到思维导图;即便是电子书,我也比较少用复制粘贴;本身自己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虽然这样可能看书慢了点,但效率却比较高,基本上看一遍能把所有的信息和知识点都消化保存。记录的同时会进行信息的过滤和重新组合;等到书看完了,也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读书笔记。
有时候看书,可能会针对某个知识点在网上大量查阅信息,直到弄清楚。所以我一般不会太在意多久看完一本书。关键是看完之后你能学到什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充电线旁边的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