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索道滑翔建设价格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客运索道建设项目评价报告.doc1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4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客运索道建设项目评价》缩写版
本课题现场调查评价了36个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客运索道项目。对我国客运索道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的突出环境绩效给予充分肯定。
研究报告提出在节能减排大形势下再认识索道的命题,针对索道,盘山道、栈道以及公路的环境影响比较分析指出索道具有综合优势。并把索道作为环保型交通工具推荐为景区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
研究报告以产品和活动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现代理念为依托,通过对位于澳大利亚热带雨林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环保“天梯”的生命周期剖析,树立客运索道的建设理念新高度。介绍这条获得全球绿色奖的客运索道,经7年论证,施工使用直升机吊运,不修路少占地影响,少量基础占地影响的物种全部移栽,站台与栈道的生态设计,让游客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等等。以上诸多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在索道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揭示出遗产“保存”与“保护”的不同意义,点明这一环保“天梯”成为客运索道世界典范的原由。
研究报告为建立客运索道建设项目技术标准体系做了理念准备,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舒适五要素作为技术标准体系的综合定位,其中安全,包括游客生命安全、公众安全、生态安全、环境风险防范四个方面。环保,包括排放达标、节约能源、减少碳指标三个范畴。舒适,包括形成景区立体交通系统,景观协调,适应不同健康状况游客三个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期望客运索道建设在今后的实践中,通过对技术指标系统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扩展为客运索道技术标准体系的需求框架。
研究报告认为山岳型景区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硬件保证是体现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龙里周讯数字报-综合新闻
星期三 &&&&&
当前版: 07版
土地上“钱景”无限
图为游客在莲花草莓园采摘草莓
  本刊讯&一条条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小路,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大棚中鲜翠欲滴的瓜果蔬菜,让人一饱眼福和口福……一幅现代农业观光图卷展现在前来参观的游客眼前。  这是龙山镇莲花老寨蔬果观光体验农业的美丽缩影。  怎样才能让“黄土地”变成“金资源”?近年来,龙山镇积极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以镇建园、以园促镇、镇园合一”的建设思路,依托莲花湿地公园建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加强龙山镇农业园区建设,花大力使土地长出“钱景”。  该镇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内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以观光休闲助推莲花老寨蔬菜转型发展成为观光体验蔬菜产业,草莓、蓝莓水果自采园产业,成为龙里、贵阳休闲水果采摘、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体系,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实现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该镇在稳一产强二产上三产方面,全力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目前,形成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引进种植大户,发展草莓、蓝莓精品水果和无公害蔬菜、高山冷凉蔬菜、大棚蔬菜、刺梨、西瓜等种植20000余亩,不仅为种植大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还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解决2000余人群众的就业问题。  该镇根据龙里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龙山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今年龙山镇莲花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共获批莲花村何家庄、老寨和莲花集中安置新村3个小康寨建设项目,已获得批复的财政奖补资金1028.41万元。项目建设涉及河道治理、小型引水改造、路灯安装、景观绿化种植、公共厕所、文化广场及其设施配备等多项工程。整个项目推进以“卫生净化、村寨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五化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莲花成为文化设施丰富、环境优美、休闲宜居的自然村寨,使农村面貌得到质的飞跃,为该村同步小康注入强劲活力;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拟计划3年内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2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  据悉,未来3年,龙山镇农业园区发展主要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将充分整合龙里县莲花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莲花洞旅游项目、坝上村改造项目、小城镇建设项目、余下科技园项目以及大草原风景区滑翔伞基地、索道建设等项目,使该镇旅游业连成一线,建设龙山镇成为龙里的后花园,贵阳的城郊花园。(通讯员 姜蕾)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和政县松鸣岩滑翔飞翼、滑索、游乐设施等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一、项目概况&&&&&和政县松鸣岩滑翔飞翼、滑索、游乐设施等项目是由甘肃省和政县云飞游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和政县松鸣岩景区投资新建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滑索管理站(上站、下站)、滑索索道、滑翔飞翼管理站、滑翔飞翼索道、游客服务站及游乐园等设施。项目规划占地11450m2,项目全部位于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松鸣岩景区内。项目建设完成后,便于游客对松鸣岩景区的游览,促进景区的发展,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和运营期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会产生废气、噪声、废水、固废及生态破坏,运营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区域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施工期加强管理、科学文明施工,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运营期加强环保投资,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项目只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严格按照环评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营,则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较小。&&&&&为了降低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团体就本工程进行监督,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二、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⑴建设单位:甘肃省和政县云飞游乐有限责任公司。&&&&&⑵联系人:罗映巍&&&&&联系电话:&&&&&三、环评承担单位联系方式&&&&⑴环评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⑵联系方式&&&&&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225号甘肃环境科技大厦&&&&&邮编:730020&&&&联系人:赵培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四、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⑴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工作阶段;第三阶段为环评报告书编写阶段。&&&&&⑵主要工作内容:资料归纳整理、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现状分析及污染物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图件编绘、环境影响报告编制等。&&&&&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根据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团体、就本工程提出意见或建议:&&&&&⑴您是否同意本项目的建设;&&&&⑵本项目选址是否合理;&&&&&⑶您对本项目建设有关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本公示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采取以上联系方式发表对该项目建设的看法,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的向您反馈相关信息。&&&&甘肃省和政县云飞游乐有限责任公司&&&&&日索道建设的争议与发展
索道建设的争议与发展
(本文是日在中国索道协会培训班上的演讲)
一、六种眼光看索道
关于索道的问题,可以说从开始到现在,始终处在争议之中,我对于索道始终是积极的促进派,很简单,从发展出发,从需要出发。但是看待一个事情总有多种眼光,所以凡事都有多面理,有时候争来争去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为什么没有多几个角度看待问题呢?我们为什么没有把问题看得深一点呢?所以我首先的看法,就是索道建设和发展上一共有六种眼光,六种眼光还都不一样。
今天在座的主要是索道的生产商、建设商、运营商,所以首先从商的角度出发,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作为生产商,大家都有一个志气,希望我们进口的索道设备少一点,国产的多一点,因为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技术,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只局限于生产商,而没有形成品牌商,这就是一种局限。再从建设商的角度,总是希望建设成本低一些,将来我们可能更好处理一些,可是由于过于追求建设成本低,有时候就忽略了一些问题,由于这一些问题忽略了,所以就造成了一些过失,让人家攻击我们。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又是另一个心理,我们希望尤其是旺季的时候量越大越好,也希望越结实越好,越安全越好,同时也希望能更舒服一点,可以说到运营商这个层面,我们的要求就高了,因为运营商直接接触消费者。所以既使是从商的角度,都涉及到一系列的不同出发点的一些不同认识。下一步不能只局限于生产商、建设商和运营商,也包括渠道商和品牌商,我们本身也要做渠道,景区索道不仅是要搭载在景区里一块卖,同时自己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要做成一个品牌商,一说某某地方的某某索道很棒,这就出了品牌了。
从官的角度来看,也有所不同。从基层政府来说,比如这个山处在某一个县里,这个县长毫无疑问一定积极支持上索道,市长也会积极支持上索道,因为索道意味着效益的倍增,意味着一个景区总体边际效益的不断提升。可是再往上一点就不好说了,尤其在有人攻击的情况之下,有一些事情就更不好把握了。比如说到中央政府,有时候专家可以上达天庭,专家的一封信、一个折子,作用可能就很大,所以中央政府就我所接触的很多部门,对于索道发展问题经常是不说话,有时候大家问起来也不说话,因为一说话要不然就得罪其他部门,要不然就得罪利益方,所以索性就不说话。也有的领导说的慷慨激昂,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既使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也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包括不同的方式。这些东西我碰过,而且有很惨痛的教训,所以也实在是觉得有些事情在中国怎么这么复杂?挺简单的一个事,怎么到我们这里就这么复杂了?
这次我把协会给我的一堆材料都看了一遍,有一个感觉,索道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严格地说不容他人置喙,但是大家都是索道的消费者,坐过索道就觉得我可以说话。可是我们搞索道的人更多的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怎么运营,在商言商,这是很自然的,如果在商不言商我们的国家就乱了,在什么就得言什么。有时候我听到一些人很愤怒地抱怨,企业只知道追求利益,我听着这种话就觉得好笑,企业就是为了追求利益而产生的,否则就不叫企业,企业不追求利益干什么?反过来说,专家就应该追求学问,不追求学问就不是专家了。要当官就得追求做事情,为人民服务,要不然当这个官干什么?各在其位,但是往往在这些事情上容易搅和乱了。
专家的出发点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在索道问题上至少有三种专家意见,所以专家的意见也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种专家是文史专家,有的对索道深恶痛绝,觉得由于名山大川修了索道,把中华文化的根都挖掉了。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泰山,专家的评价就是泰山修索道是在美人的鼻子上趴了一条虫子。当时这条索道是谷牧同志批的,后来谷牧同志很恼火。后来我去泰山,问当年攻击泰山索道最厉害的专家来过吗?说是来过,而且也是坐索道上去的。你攻击得这么厉害,按理来说来了应该身体力行,坚决不坐索道,一步一步爬上去。后来我碰到那个老先生,我说您怎么也坐索道?他说既然已经建了,我们就要享受,专家在我心目中的威望一下就下来了。文史专家在对待索道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一般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类是环保专家,环保专家一般来说都是搞自然科学出身,或者搞工程技术出身,还有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开始也是攻击得比较厉害,但是只要现场考察过了,了解实际情况,他们的态度一般都会转化。
第三类就是我这样的旅游专家,是从需求出发,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积极地促进,当然我有我的道理。
按照现在的情况,索道公司和景区有的是一个公司,一体化;有的是两个公司,各是各的,景区是一个大景区,索道公司可能是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个索道公司,这是现在的多数情况。景区一开始叫做求贤若渴,觉得建个索道确实是有好处,索道建起来以后,景区的心态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不止一次听景区老总跟我说,这一个索道公司一年的收入等于两个景区,那种嫉妒心就出来了。我一般就会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索道呢?你这个景区还未必有这样的收入呢,可是我们往往就是“恨人有,笑人无”这种心态。这里面不仅是一个出发点和心态的问题,更重要的涉及到索道在整个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配置,涉及到这个过程中索道的地位,也涉及到整个景区的发展,怎么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5、当地居民
按理来说,索道和当地居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修我的索道,你过你的日子,可是一些大的景区,基本上山民紧紧围绕着景区在创业和就业,所以索道的修建实际上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客人来的多了,对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再有一个方面,也有一些老百姓觉得索道直接剥夺了他们的一些从业机会,比如说抬滑竿,现在由于坐索道的人多了,坐滑竿的人就少了,所以也有一些当地的居民觉得不行,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的闹事。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处理不好就会成为问题。
最终的眼光就是消费者的眼光,是旅游者的眼光。之所以索道能够在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有需求。消费者也是各种各样的看法,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况之下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旺季的时候排大队,大家都烦,我们又往往碰到来了要客的情况,要客总不能让他排大队,所以这边排着大队,那边要客已经上了索道了,后面老百姓就开骂,我们是无可奈何,这可以说是在旺季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碰到的事情。另外就是价格方面,因为这些年索道运营成本在上涨,运营价格也在上涨,老百姓也骂,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好不容易来欣赏一次,花这么多钱,本来进门的门票就花了一大把,索道又花了一大把。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是总体而言,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绝大多数旅游者对于索道都是欢迎的,都是赞赏的,只是希望少排一点队,尤其是在有名的地方。比如黄山,尤其是旺季,大家希望能少排一点队,实际上黄山要是爬起来没有累到要死要活的程度,为什么大家还不爬呢?宁可排五个小时的队,坐一趟索道,有五个小时肯定爬上去了,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
对应这六种眼光,每一种眼光里又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研究怎么把这个事情理下来。我参加过很多项目的论证,包括一些学术研讨,有一些东西不是学术研讨,就是工作纠纷,往往都是自说自话。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多看几眼,多几个角度来看,把事情看明白。因为只有看明白了才能干明白,而且我们中国又有一个特点,碰到什么事情就要统一认识,就要提高认识。在索道问题上,提高认识的余地是有的,统一认识的余地不太大,如果老是这样,实际上对发展是一种妨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谋求长远发展,就确实需要把一些事情看的更清楚一点。
二、索道发展需求
备课时看索道材料我有点含糊,因为里面技术性非常强,好多词我都看不懂,和专家们在这儿谈,我这是外行瞎说,我为什么上来就说六种眼光,因为多换几种眼光来看索道这个事,可能对大家会有点启发。另外就是研究需求,市场经济一切要从需求出发。我一年大体上在全国要跑一百多个地方,跑二百多天,这二百多天里要看四五百个景区景点,我刚才看了一下名单,今天来的景区我差不多都去过,这些索道我也差不多都坐过,所以我觉得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1、刚性需求
我的看法索道就是刚性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一个大环境,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山地又多,就形成了对索道的刚性需求。
第一个刚性需求格局就是地质构造复杂,山地多,河谷多。这可以说是中国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走到哪儿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说到底我们就是三个平原,剩下全是山地,山地要发展旅游离不开索道,这是必然的,山地多河谷就多,所以中国也是最早使用索道的国家,就是云溜索,一直到现在怒江大峡谷还都靠这种索道。
第二个格局就是13亿人口,面临老龄化社会。我们叫未富先老,比如上海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北京即将进入,越是大城市,越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老龄化来的越早。可是这种所谓的老龄化就面临着一个新格局,就是老而不衰,原来一说60岁了,够老了,所以该退休了,现在60岁看着就是50岁,这是普遍的状况,基本上至少比以前要年轻10岁,这是很正常的。老而不衰就意味着有钱了,有时间了,同时有精力和体力来玩,这就产生了第二种对索道的刚性需求。
第三种格局就是城市化发展,扩张迅速。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半个世纪以内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因为基本上在四五十年之内我们五六亿人口要进城。从索道的角度来说,就产生了、推动了这种需求。在城市里憋久了要跑出去,城市生活娇惯了,又练不动了,这就是索道的需求。比如说我这个人喜欢玩,我之所以干旅游,是我自己选的,所以我小时候就有一个志愿,走遍三山五岳,三山五岳大体上都爬下来了,年轻的时候爬可以,现在不灵了,真是觉得费劲了。我记得我第一次爬华山的时候,当天上下,而且在山上走遍五峰,早晨五点钟出发,大概晚上八点钟下的山,很累,但是走下来了。前年我又去了一趟华山,坐索道上山,就在山上转了一圈,转的都腰酸腿疼,一个是年龄的问题,另外一个现在确实是娇贵一些了,这是很自然的。所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潜在的需求,而且是刚性的需求来说,增长是必然的。
第四个格局就是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舒适。这也是很自然的,就是大家又想玩,但是又想舒服一点,我们原来觉得旅游就是受累,现在不同,又要玩的好,又要看的多,同时又要舒服。尤其是现在的一代年轻人,我们有点老观念,年轻人可完全没有。我记得1986年我第一次去峨眉山,汽车到接引殿,再12里走上去,倒也无所谓,在山上住了一晚。第二天下来的时候,到了洗象池,吃了一顿饭,挺高兴,还喝了三两酒,后来我就有一个经验了,爬山绝不能喝酒,喝酒腿就软了,无论如何下不了山,跌跌撞撞走,一堆抬滑竿的围着我转,说抬下去没多少钱,我当时就说,我的观念接受不了,我不能接受人背人、人抬人,后来没办法了,中间在又住了一晚,最后才下了山。但是到后来,走来走去就不行了,既使是我的观念不接受,有时候滑竿上来也得坐,到梵净山,八千个台阶,看着就含糊,到那儿滑竿都准备好了。抬滑竿的极有经验,我刚才为什么谈了这么一个观点,索道对他们的就业是一种冲击。北方就不行,北方山民吃苦精神比南方差很多,我在山西的绵山,那天不舒服,老板非得希望我去看一个地方,我说实在走不动,弄了一个椅子,弄了一个棍子,八个人扛,最后我还是下来自己慢慢走,要在南方,两个人的事,他们还需要八个人这么抬。我说的意思,就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既然变化了,就形成了对索道长远的刚性的需求。
2、深层次需求
(1)城市生活。城市生活现在是四个问题,第一太急了,车流滚滚,人流匆匆,越是特大型的城市情况越严重,尤其是北京。第二太挤了,水泥森林,高楼峡谷,狭窄空间,所以我们就得问一问,城市生活就是这样吗?第三太忙了,挣扎奋斗、无早无晚。第四太脏了,高度污染,远离自然。虽然现在城市比较注重环境了,但是再怎么注重,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解决不了,高楼大厦造成的光污染解决不了,无数的人、车凑在一起,形成的噪音污染解决不了。所以这种城市生活就使人要找一种出口,逃离城市,逃离日常,逃离污染。之所以现在有一点时间大家就得窜出去,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原来理解不了,认为现代化就是高楼大厦的堆积,越是这样越好,现在才发现我们追求的现代化根本不是现代化,是工业化,我们追求的只是工业化目标。比如说到北欧,自然环境中国再过一百年也赶不上,西欧那种人文环境同样我们再过一百年也赶不上,我们现在无非就是大家拼死拼活,以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环境污染密集为代价,谋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什么可牛的?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逃离,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我们是在创造幸福,我们是一个走向幸福的通道,这样一个幸福的产业和简单的经济产业就完全不同了。
(2)山地生活。正是因为有城市生活的压迫,所以就有一个山地生活的追求。人类的生活之地,大体可以分成平原、山地、水滨三大类。在历史过程中,人们总是趋近于向平原和水滨聚集,因此山地被长期边缘化。也由此形成了山地居民坚韧,平原居民深入,水滨居民开放的不同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形成了对平原和水滨居民的巨大吸引力。现在客观说起来,海的吸引力还是比山大,但是我们的海越来越脏,这成了一个大的问题。比如说很多湖也不错,可是现在的湖的污染也越来越厉害,这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山的面积太大了,要想把山污染了,就像污染沙漠,污染大戈壁一样,现在的可能性还不太大,破坏是有的。所以总体而言,山地生活构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恰恰也是大的山地景区包括索道建设的刚性需求。
(3)山地关系。在世界范围内,与山地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国,由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碰撞,整个中国就是在燕山运动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发育的地理环境,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山地景观,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成长环境。客观评价,全世界的山都比不了中国,中国山地的地质构造、山地景观、山地物产方方面面都是最棒的。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山地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现在来说实际上培育了另外一个格局,就是城市生活和山地生活的相互沟通。决不是说到了乡下就没有污染了,污染在中国是躲不开的,就像食品不安全一样,很难躲开,确实如此,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记得有一次到瑞典的斯德歌尔摩,从飞机上往下看,看不见这个城市,只看见森林和湖泊,直到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才看到这个城市几栋房子,当时感触实在是太深了,这是他们的正常环境,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太珍贵的资源。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特点,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欧美人最看重中国的文化,对于兵马俑、故宫包括贵州的民族文化他们兴趣都特别大。而日本人、韩国人对中国的大山大水非常感兴趣,比如说在日本,没去过中国的黄山就说明你已经落后了,在韩国如果没去过中国的张家界没面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偏好的差别?就是因为欧美的自然环境没的说,日、韩的自然环境相应来说还差一点,毕竟一个是岛国,一个是半岛,没有大山大水,对大山大水有追求。总体而言,我们这种山地景观的丰富性,全世界实在是太少了。我也算跑过不少地方,有一些地方看完了,感慨一下而已,但是想一想,真论景观,还是中国第一。所以就意味着在这些方面将来的刚性需求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
3、新兴需求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总的生活形态在发生变化,我们原来的一句话叫做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现在我们的说法叫做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玩,就是为了休闲,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变化。也有人不同意,我这几年讲休闲,有一次人家跟我讨论,中央提出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你老提休闲是什么意思?我反过来问一个问题,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吗?怎么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还有人不痛快呢?现在这一套东西在变化,尤其是新一代人在成长,新一代消费者起来了。
现在80后基本上全面进入市场,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就变成市场的主流,就变成社会的中间骨干。这时候90后就明白了,他们是消费主义的一代,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包括吃饭别剩,屋里的灯开着就难受,我们都是这么一套生活习惯,形成本能了。年轻人可不一样,他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追求户外,很自然,户外运动、山地运动就会变成下一步休闲度假的一个主流的方向。这种主流方向就创造了一系列的新型需求。也包括一些新型的方式,比如说滑雪、滑沙、滑草,滑雪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起来了,所以现在有了新的说法,就是高尔夫球叫绿色鸦片,滑雪叫白色鸦片,称之为鸦片就是人容易上瘾,一般来说,门槛不高,学会挺容易,但是玩起来无止境,包括下棋、打牌都是这样的,越是这样的事越容易上瘾。这一套东西自然又会创造一系列的新型的对索道的需求,只不过方式不同。
归纳下来,现在新的方式很多,大体上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缆车,这不是新方式,已经多年了。第二是溜索,现在主要是一种娱乐工具。第三是拖牵,滑雪、滑沙、滑草都需要这些东西。第四类是电梯,张家界观光电梯也有很大的争论,后来我专门去了一趟,之后记者就追着问,我说我非常赞成,只不过是现在有一些文章还做的不太到位,比如说和自然更贴切一点就好了,无非就是这点东西,没什么新鲜的。现在有一批电梯都在开始搞,包括在河南的王屋山,也有一个悬崖电梯,悬崖电梯我在国内看到大概有个七八个了,就说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第五是直升机,我刚才说了一个案例,直升机真正做观光的不多,但是做航空运动的很多。而且有一些完全是爱好者,我有一个老朋友,原来是浙江旅游局的一个老处长,今年66岁了,他60岁退休之后开始玩动力伞,跟我描述动力伞好玩,难度很大,又要求体能,又要求技能,但是一旦进入,太上瘾了,买一个动力伞20多万,和买一个汽车一样,而且每次玩还要向空管请示。实际上我们很多山地,将来都可以做动力伞这种项目,包括热气球、飞艇等,在国际上这种方式现在都有了。航空运动一共有23个项目,将来有很多东西都会用到景区中,这就意味着将来山地型的景区会形成非常丰富的组合。比如说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是世界自然遗产,就是一个电梯下去一百多米,然后在天生三桥里走,那个景区弄得跟城市公园一样,太舒服了,差不多两三公里,一个索道上去了,就形成了电梯、步行和索道的一个交通组合,实际上不仅是一个交通组合,是一个体验型的组合。将来各种组合会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会形成一个发展方向。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次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我们的方式就是先坐直升飞机在山上看,落到一个点休息一下,之后步行到一个点,五月份还可以滑雪。欧洲人穿着T恤杉滑雪,真是觉得不可思议,阳光灿烂,很舒服,雪也很好。之后坐一个电梯,这个电梯是一个冰川电梯,因为有永冻层,大体上沿着冰川下去一百多米,后来我专门问了一下,一个电梯就投资一亿三千万美元。从电梯里出来,底下就是一个冰的宫殿,有冰的大厅,有几个冰隧道,有各种雕塑,看完了又坐电梯上来了,之后坐索道下山,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当时就考虑,就是这么一个折腾法,怎么没有环保专家来抗议呢?尤其是冰川,这是永冻层,永冻层弄一个电梯下去了,不可能没有经过讨论,肯定是得到环保专家共识了。项目很大,价格也不便宜,我们那一套节目大体上平均一个人两三千美元,就是从直升飞机开始,包括各种活动,一直到晚餐。这就是高端,但是这种高端就给人非常丰富的体验。这就是一种新兴的方式。有一些东西我们现在还没有,但是将来一定会有,而且一定会形成丰富的组合。
4、发展需求
发展需求既涉及到景区的发展,涉及到地方旅游的发展,也涉及到索道公司的发展。现在是第一个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各个方面都希望把索道作为一种竞争的工具来提升。地方竞争也非常普遍,所以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对索道是比较积极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县里很积极,市里未必积极,或者说县、市积极,省里不积极,也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可能涉及到部门之间的不同看法,也可能涉及到某些领导之间的关系,这些情况都存在。第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的要求就是升级,尤其是这种商业性景区,现在要是没有一个索道,还让大家爬山,够爬的,所以这几乎成为一种必然。有一次到四川凉山州的螺髻山,第一次去的时候上不去,因为山很大,号称螺髻山五绝,当时上山的方式还是步行加骑马。第二次去的时候,索道通了,所以很舒服地就上去了,还是两条索道,一条还不够,两条索道深入到景区的核心,真是感觉到如果没有索道,基本上只有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能够上去。他们当时开发景区的时候,17个人走了一个礼拜,才算考察清楚,所以大家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必须得有索道,否则的话,只有资源,没有产品。第四个叫品牌竞争,现在品牌竞争都比较夸张,动不动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甭管什么事也造出一个老子天下第一来,实际上第一不重要,唯一才重要,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特质挖掘出来。
这样一个竞争所形成的发展性需求,集中到索道领域,就是全面需求的持续增长。归纳下来,简单地说就是这么几句话:第一就是人多了,意味着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第二是想玩了,意味着市场扩张余地越来越大。第三是人懒了,还要玩。原来我们叫穷旅游,真是不含糊,什么山都爬。第四叫人骄了,要求高了。这是市场,这不是理念,市场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比如说泰山索道,很多人就说泰山历史上这么构建下来,一路上去,就是让你有最深的人文和历史的体验,我爬过,有体验。现在索道一修,把这种人文的感受完全抛开了,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不修索道,那就意味着有很多人无法享受。在这个现实面前,我们更多的应该研究市场,研究需求,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人就会产生一种更高的精神性需求,这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人从山下一步一步地这么走上去。泰山现在每年都要搞一次登山比赛,最快的大概40分钟就上去了,走有走的感受,索道有索道的感受,所以我们不必有排他性的想法,非此即彼。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习惯,很容易变成非此即彼,包括毛主席的矛盾论,一分为二,我觉得在思维方法上是不对的,凭什么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一分为八不行吗?就变成我们习惯性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要不然就是敌人,要不然就是朋友,所有事情就是这样,这实际上是不符合现代理念的思维方式。同样,在索道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
三、索道的发展
截止到2009年12月,我国已建成各种类型客运索道462条,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索道30-40条,还有许多索道已使用了20多年,正在筹划更新改建,索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是目前的规模,换一只眼睛来看,这个规模基本上还是从生产者出发,这样论证前景十分广阔,更重要的是需求。如果我们反过来推一个数,需要多少索道呢?我没有做过调研,但是我感觉两万家景区,至少十分之一需要建索道,这就是两千条索道,如果一条索道平均投资5000万元,就是1000亿元投资。有的景区不是建一条,黄山就三条,一个Y字型。另外就是新兴需求,滑雪之类的需求有多少?而且现在索道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不是动不动就是那种大索道,我估计需要两千条,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市场前景。正因为有广阔的需求,才使得索道的前景更加广阔。
从类型来看,大体上有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里应该说也形成了一个结构。单线循环式固定抱索器索道,占70.5%,单线循环脉动式索道,占9.2%,往复式索道,占8.6%,脱开挂结式索道,占7%,客运地面缆车,占4.6%,这五种加起来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了。拖牵是另外一种类型,将来拖牵不知道要发展多少,这取决于将来我们的滑雪场之类要发展多少。北京郊区现在是13个滑雪场,围绕北京,河北、张家口、承德又一批滑雪场出来,之后就是东北的滑雪场,黑龙江一省前几年是52个,现在已经超过百个滑雪场,吉林一个长白山就要建几十个滑雪场,就是一个大发展的格局。一开始北京周边建滑雪场,他们还有一点紧张,但是因为北京周边的滑雪场只是培养第一代的滑雪者,滑到一定程度就要去河北,河北滑到一定程度就要去东北了,东北滑到一定程度就要去加拿大,去韩国这些地方。一代一代消费升级,换句话说我们有顶级的滑雪资源,为什么要去加拿大、去韩国、去阿尔卑斯山呢?阿尔卑斯山一圈大概五六个国家,索道的总量1.4万多条,所以才培育了全世界滑雪规模最大,也是最好的目的地。达沃斯就是一个滑雪小镇,现在变成世界知名了,这种前景就是我们未来的前景。这样的类型和结构也符合现在的情况,但是如果从下一步发展来看,有些结构可能还会变化。这方面我说不清楚,都太专业了,我估计可能单线循环式固定抱索器索道相应来说成本比较低,安全系数也还不错,所以这样的索道占了大头。
2、主要问题
(1)规划缺失。索道的建设和整个景区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同步,基本上是先景区,后索道。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景区格局基本上已经定了的情况下,索道到底怎么搞?如果开发一个新景区,一开始索道建设同步纳入规划,事情就好办多了。但是现在多数状况都是索道在后面补充,往往引发争议也是在这一点。所以,调整的方式就需要全面规划、统一规划。即使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也田野需要。因为景区到了一定程度,也有一个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如何更新换代的问题,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重新规划。景区一定要从单一的观光型转到复合型,在转的过程之中,重新规划中索道就必须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现在我们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需要索道建一条,过几年说这个索道位置不合适了再拆,换个位置再弄一条,现在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格局。这个格局相应而言,负面影响比较大,这不是索道公司的问题,实际上是总体规划的问题。
(2)管理混乱。整个景区管理在中国就是乱七八糟,九龙治水水更大。比如说这一座山海拔300米以下是国土部门管,300米到800米是林业部门管,800米以上是环保部门管。实际上这个事这么多年也始终在争论,争论的最厉害的就是建设部和旅游局,当年我们搞了一个景区A级标准,出台之后,建设部、文物局、环保局、林业局四个部门联合下文件,禁止地方的和他们这些系统的景区采用这个标准。我当时管这个事,就先找了环保局和林业局,说这个事和你们没多大关系,这个事情不是旅游局在争权,是我们帮助景区在升级,因为就是一个国家标准,又不改变现在的管理关系。我当时就说,过十年这个事肯定没有争议。现在全国的A级景区已经有4000多家了,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很好,确实推动了景区的发展。但是管理混乱的局面实际上并没有解决。
我的一个看法,部门是功能性管理,真正的管理是地方的属地管理,如果说把属地管理落下来了,部门就是一个功能性的划分,关系就好处理了。比如说建设部门是景区规划管理,旅游部门是景区的质量和市场方面的管理,环保部门就是环保的管理。公安部门、工商、税务也都管,但是为什么他们从来没认为这个景区是自己的,因为职能性很强。这种管理混乱和规划的缺失是连在一起的,最终的解决恐怕还是要靠属地管理,强化地方的属地管理。
(3)争议不绝。基本上有索道项目,从来都有争议,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我一直处在争议的另一方,有一次我说的很清楚,凡事都有两面理,我们不能只说一面理。那次开会就吵了一个索道问题。先是文化专家、环保专家、建设专家说了一番,后来我就说,先不论破坏不破坏的问题,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事情的发展都要付出代价,我们要研究性价比。换一个思路,如果不修索道,那就意味着得有其他的方式,一是盘山公路上去,盘山公路对山的破坏是最大的,基本上一条盘山公路修上去,这个山就破坏了。二是登山步道,大家都很赞同登山步道方式,古人也是这种方式,可是登山步道很难对应大流量的客人,而且登山步道造成一个结果,上山的时间太长,人在山里停留的时间太长,停留的时间长了,就意味着吃喝拉撒睡在山里都要解决,这就不破坏吗?这就不污染吗?第三种方式就是人背人、人抬人,这是最丑陋的中世纪景观,我们付出了一点自然景观的代价,但消灭了丑陋的中世纪的人文景观,不值吗?不能只讲一面理,各种方式进行综合比较,比较下来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索道可以搞。我发完言就走了,后来听说那天下午整个会议都在批判我,我不怕批判,我觉得我的理是对的。之后碰见涉及到一些索道项目的论证,我的观点凡是碰到索道项目一般可以修,但是怎么修这是学问。
直到现在为止,这种争议还是不绝。我分析下来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真正从环保,从文化出发。另一种情况说句不客气话叫做“挂羊头,卖狗肉”,专家就没有利益吗?有些专家是部门利益的代言人,有些专家就是以标榜保护形成自己的利益,所以保护的调子唱的越高,自己的利益越强。一说专家讲保护,没有利益,我才不信这句话。我也是专家,清楚这些事情,比如我碰到一个专家,三流的地理学家,可是因为唱保护唱的震天响,就变成一流的保护专家了,有几次论证论不下去,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这对矛盾要统一到发展上,旅游要少说开发这两个字,我们要多说利用。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清谈误国,书生误国。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话,实事求是。这种争议还会长期下去,但是我们做索道自己要有一套道理,这套道理不能自说自话,要老是说自话也没劲,把所有的道理都说了,然后再说这个事,很自然的结论就是大家会觉得你客观、公正、全面、深入。
(4)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涉及到安全保障机制,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大家对安全问题都非常关注,一有安全问题,就变成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马上就全国关注,所以在这点上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有一次在玉龙雪山,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那里召开,局长们都上去了,大家在索道上还看冰川,觉得很棒,下来时到中途停电了,这时候我的位置已经可以看到索道站了,下面还挺深,还挺冷,好在我们上去的时候,每人发了一件大衣,有人就慌了,后来等了半个小时下去了。可是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况,客人慌,发生过这种事,客人就往下跳,摔伤了,摔死的都有。所以这种事故隐患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的重点领域,因为这是特种设备。
(5)季节变化。这也是索道最大的问题,忙的时候排大队,一塌糊涂,设备恨不得加倍运转。闲的时候没人,偶尔来几个客人,要求把索道开开,花的这点钱还不够成本。所以我们往往采取在淡季的时候停运,旺季的时候超量,这对我们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制约。也涉及到成本效益,搞索道都挣钱,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我原来也不知道,听到一个数,搞索道一年接待60万人盈亏才能平衡,后来碰到三特的张总,他说20万人就可以平衡。这倒真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困惑,因为原来按照60万的概念,我到好多地方都建议不能搞,因为搞了就亏本,这就说明在这笔帐有时候我们自己算的都不是很清楚。既然有一个淡、平、旺季的变化,一方面要研究争取淡季少淡点,淡季不淡不可能,淡的程度低一点,争取在旺的时候客流量能够均衡一点,这就是一种方式。再有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旺季的时候也可以形成一些替代性方式,比如延长运营时间,或者登一半山,坐一半索道,类似这样的方法都可以替代,就可以把这个问题缓解一下,绝对解决是不可能的。
(6)产业培育。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一个大市场,提高群众的旅游质量,满足需求。其次需要构造一个大产业,包括索道的制造、设计,一直到运营、维修,重置。现在我的感觉像点样的就是进口设备,要不然就是法国,要不然就是奥地利。严格说来,索道不是高端产品,如果说中端产品我们都要完全靠进口,那我们自己这个产业如何培育?所以从国家来说也有一个产业政策问题,中国现在制造能力很强,有这么多人闲着没事干,如果说供求各个方面能够很好地衔接在一起,这个产业就培育起来了。对运营来说,用国产的东西毕竟便宜,而且方便。但是确实涉及到品质如何、安全如何这些问题。
3、总体定位
索道到底是什么?我一开始就在想这个事,我们一般把索道只当成一个交通工具,实际上不完整、不完全。我的总体看法,索道是一个复合型的工具。首先是交通工具,然后是观赏工具,第三是体验工具,第四是娱乐工具,是四种工具的集合,这就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索道怎么体现复合型工具的定位。如果只是当作交通工具,有时候就不大考虑客人的舒适型、方便性,如果比较强化观赏工具,就得考虑索道的选线,因为在索道上能够看见的许多景观,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甚至在山顶上也看不到。所以索道是一个过程性的产品,而不仅是达到目标性的工具。这样一种复合型的定位一方面提升了索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建设、运营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特殊的功能。
我记得有一年我到吉林市北大湖,那是冬天,索道往上一走,大家就开始兴奋了,漫山的雪景,真是林海雪原,一路上去,又到林海雪原里去玩,玩完了大家又下去。这种时候,索道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已经完全淡化了,观赏工具、体验工具、娱乐工具的功能就非常强了,后来基本上以索道站点为核心,周围的一圈就构成了大家活动的范围。这个时候就缺乏经营,因为大家在那里玩的时候,有很多需求,比如说能不能在这里摆一张桌子,来一杯热咖啡喝一喝,或者找个地方体验林海雪原,来点小酒喝一喝,来点小菜吃一吃。国外很多索道站点都是多功能的,所以站点就不是站点了,是一个站房,有的是两层,有的是三层,有的卖一点东西,有的就是吃喝玩乐,自然而然就形成复合功能,这就是一种提升。
4、六个特性
第一,环保性:方式比较。这种环保性从方式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各种方式都可以用,我最反对的就是盘山公路,有些地方还得修30米宽的盘山公路,以便于旅游大巴盘山,还得研究两个大巴之间能错车,还得保障安全,这样基本上山就毁了,仅山石的堆积就解决不了。这涉及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问题。另一种方式就是登山步道,现在基本上变成少数人利用的方式,登山步道有他的优势,走起来悠悠闲闲,觉得挺好,但是要真是爬大山,爬不动,现在没几个人这么爬了,所以现在很多登山步道完全变成一种摆设了。各种方式比较的时候,我们看一看,真正具有环保性的还是索道。
第二,安全性:事故分析。我们把这些年名山大川出的事故分析一下,有几个是索道的事?最大的一次事故是1984年华山,当时形成了一个华山抢险的英雄群体,原因是人多的已经站不住了,一个一个被挤下来了,谁也不想挤,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说那时候有索道,这种大事故肯定不会出。包括有些地方走迷了路,从山上摔下去,这种事故很多,可是索道的事故极少。所以如果做事故分析,就会发现索道的安全性很强。当然,碰到高峰期,大家都很头疼。严格地说,现在不是真正的高峰期,真正的高峰期是在八十年代上半期,1983年的时候八达岭长城一平方米四个人,五一颐和园一天进去31万人,那才是真正的高峰期。现在要说起来好多了,因为现在可以分流的东西很多。当然要论证一下,实际上安全性也是索道最好。
第三,方便性:纵览河山。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是好看,大家都是感同身受,坐索道时经常觉得目不暇接,但爬山往往观赏不到,爬山两边都是树,甚至有时候爬到山顶的时候都不行。有一次爬五指山,非常辛苦,到山顶什么都看不到,都是大树,最后是当地一个人爬到树顶上给我们描述,辛辛苦苦爬山,真是不值。索道没有这个问题,缆车是另外一回事,索道基本上就是纵览河山的感觉,增加了空间的可视性。
第四,舒适性:综合配置。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学学国外,凡是一个站点都要变成站房,而不只是点,站房比较充分地利用空间,当然有些地方不宜往上多盖,但只要能够盖,应该多盖一点,或者站房的面积扩大一点也可以。这样才能够使客人通过复合型功能达到复合型体验,突出舒适性。世界上最长的索道,就是澳大利亚的索道,七千米,还是世界自然遗产,我当时也问这个问题,世界自然遗产修了七千米的索道,自然遗产评价是怎么通过的?当地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通过索道和栈道两种主要的方式来解决大家的体验。坐索道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到了一个中转地,有时候顺着栈道再走,对自然基本上没有损害。而且每一个中转站电视里都在播放索道是怎么修的,基本方式是需要建桩的地方伐几棵树,然后用直升飞机吊装。不必争论能不能修索道,要讨论怎么修索道,这是核心问题。但是整个的过程非常舒服,七千米距离,一点都不累,到哪儿都标着这是什么树,完整的生态感受。
第五,覆盖性:老少皆宜。说句老实话,如果没有索道,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些风光。但是有索道,老弱病残都可以享受,确实是极大地扩展了国民的消费层次和空间,基本上可以达到全民覆盖的程度。当然,我们可以说为了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用最传统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文化的本质,这种高调可以唱,问题是这种高调唱完了有什么意义?尤其是有很多老人,现在趁着身体还凑合,还可以看一看,老人很感动。有的人甚至是癌症,一定要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死了都值了。这样的愿望不打动人吗?但只有靠索道才能实现。
第六,保障性:国民权利。我反对有些专家以保护的名义,实际上否认国民权利。有人说美国如何,英国如何,这叫富人理论,人家的国家多少人,中国多少人?把他们的做饭直接搬过来能行吗?美国900万平方公里,3亿人口,我们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如果把美国模式往这里搬,能搬吗?而且凡是服务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排队,按照所谓的保护理论,我们最好的东西或者大官享受,或者大款享受,这不叫保护,叫剥夺国民权利。
索道和类似这样的工具有这六个特性,这使我们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就需要把这种特性进一步挖掘出来,以对应市场大的需求。
5、交通结构
第一,交通体系,多元配置。一个大景区必然有一个交通结构的问题,其中包括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外部交通不用说,从内部交通来说,一方面是主体方式,包括登山步道、盘山公路、索道和特种方式;另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就是大巴、小车、专用车、骑马、滑竿、背负。现在无非就是这些方式,这样的话就涉及到交通体系的问题,需要多元配置,同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应该是不同情况,不同方式。总体而言,我最反对的是盘山公路,这是一个工业化的思路,但旅游是后工业化的需求,所以用工业化思路来对应就不行。已经搞的尽量少用,已经用的路尽量窄,这才是真正的保护。30米宽的盘山公路弄下来,这个山基本就毁了,别的不说,炸山炸的这些垃圾一百年都消除不了,还谈什么保护?比如说天门山索道,是国内最长的索道,也是7000米,还有一条曲曲弯弯的路,如果当时修索道,这条路就不应该修,这个路修完了,严格来说索道的必要性就不强,但是由于路太陡了,太难走了,所以索道必要性反而突出。现在这条路变成了一个景,那个索道我坐了两次,两次都是看那条路,猛拍照,真是变成了一个景,也挺有意思。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一个交通体系的问题。
第二,交通结构,此消彼涨。有些东西强化了,有些东西必然弱化,现在有一些东西一时还不好调整,但是长远来看,逐步会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交通结构。大流量的客人主体还是应该走索道,其他的一些特殊需求,人少了反而好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也少了。另一方面,索道形成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山上游,山下住,原来没有索道,就只能山上游,山上住,实际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更厉害。
第三,特色交通,关系处理。好多东西还不仅是交通方式的问题,更重要的就是复合型。比如说到了一个站点,这个站点一方面是交通需要,另外一方面可以再修一个观景平台,就是一个最佳的观景地方。设计几处这样的地方,索道就丰富了,就摆脱了单一交通工具的概念。
第四,规划先行,建设补充。现在的很多景区不光要做景区规划,同时要做特色交通规划。到现在为止,看到很多景区的规划里都有交通规划,但是没有特色交通规划,没有特色交通规划就意味着把景区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地区,这显然不行。所以就需要规划先行和建设补充,有些规划已经做了,但是建设补充更多的是要突出特色。索道本身应该增加景观、美化景观,而不是影响景观,我们不能老说这山里有索道不好看,可能山里有索道更好看,这个山本身很静,有索道就动起来了,动静结合不是很好吗?好多事情换一个角度,结论就会不同。
6、建设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分析、地段选择。二是景观条件,看山看水,林木覆盖,都涉及景观。三是市场条件,一方面是客流总量,另一方面是单位时间的集中。以上这三个方面的条件是决定索道建设的基本条件,然后才是各种各样的选择,什么类型,长度多少,诸如此类。我们一般做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基础评价和环境评价,我觉得以后建索道不妨自己增加几个评价,实际上有利于索道的定位,也有利于我们讲道理。包括环境评价、地质评价、技术评价、安全评价,这是四个基本评价,同时包括市场评价、体验评价,最后是经济评价。如果说我们把这些评价都做了,甭管别人说什么,也打不倒,因为所有人的不同道理我们都已经论证完了。反过来说,这不仅是应付争论,更重要的是通过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自己有数,而且可以扩充发展余地。
专家告状,不能只是听着,他有他的偏颇之处,我们是从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把方方面面都论证下来了,而且不是单纯地说自己好在哪里,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比较,这样就能立得住。什么东西达到原教旨主义,一定是偏激的,除了宗教有原教旨主义,技术也有原教旨主义,环境也有原教旨主义。我觉得有些人的说法就是原教旨主义,中国这么多人,大家有这种需求,不满足能行吗?中国这么多人,不发展能行吗?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我们在具体操作中,最好每个索道都有一篇大文章出来,用一篇大文章指导我们的发展,而且这么一篇大文章,专家看完了没话说。
7、建设方式
(1)四种选择。第一,方式选择。这就不是要不要建的问题,而是怎么建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索道建设的主体就是索道,实际上除了主体之外还有配套建设,形成组合。大家也在摸索,当然有些东西涉及到环境,可能不好扩充,但是一般而言都可以扩充。这里的核心是要有一定之规,有相应的标准,有相应的评价因子,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第二,站点选择。站点选择的原则就是三条,一是便利,如果不便利,去站点本身就非常复杂,还不如直接爬山去。二是环境,站点选取什么样的环境,当然不能过于暴露,应该比较隐蔽一些,而且站点建设包括建筑风格的建设应该和环境协调。三是成本,成本太高也不行。
第三,建筑选择。盖什么样的房子,不仅涉及到风格,也涉及到功能,应当尽可能形成复合型工具,形成多元化选择,建设多功能的建筑。第二是和环境的协调,和文化的协调。第三是风格,也涉及到协调,各种风格都行,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选择。
第四,塔架建设。我不知道国内现在开始没有,国际上的方式是好方式。我们一般修索道是一条路砍上去,确实留了疮疤,这个疮疤不是短期的,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成本低。,如果我们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方式,塔架和森林融为一体,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个事需要精耕细作,我希望将来能够采用这样的方式,而且越是这种方式,反而越形成了品牌,这是一个长远效益的选择。我们现在成本最低的方式,长远来看未必最好,所以必然有眼前和长远的比较,这种对比,必然涉及到这些方式。
(2)创造核心竞争力。作为交通工具,一般二十分钟,长的坐四五十分钟,上去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复合型工具,就涉及到细节和人文的问题,阻碍我们的体验。大家喜欢进口设备,一是舒适,二是进口的玻璃什么时候看都是清清楚楚的。因为人在索道上,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需求一个是观赏,一个是摄影,如果玻璃花了,主体需求都满足不了,就变成交通工具了。座椅式的无所谓,但也有能不能把椅子设计的舒服一点的问题。所以在这方面第一要满足多种需求,第二就是要研究各种细节,符合以为人本的要求。比如有的索道从头到尾,喇叭都在不停地讲,有的声音还很大,在里面想聊天都聊不成。类似这些细节,之所以考虑不周全,就是只把它当作交通工具看待。第三要研究怎么衔接站房的关系,有的可能没有这个意识。国外索道运营,这些东西想的非常周全,包括色彩,包括一些儿童的活动空间,都考虑到了。这些方面确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比如在索道里设置几个标识,那个方向是什么山,海拔多少,这个方向是什么,加几个标识花的是小钱,但这就是一种文化性体现,类似这样的东西恐怕都需要我们在细节方面更多地下一点工夫,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真正讲竞争力就是这些地方。我们如果在细节上真正落实,大家会形成一流体验。简单地说,坐国内的一些索道,感觉是坐公共汽车,坐国外的索道感觉是坐奔驰,就是这个比较,我们是一星级,他们是五星级。而且这些细节往往是日常的功夫,而不是投资的力度,最终索道的发展也需要创造核心竞争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雷滑翔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