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郑州龙门路小学和张黄的小学教材是一样的吗

张黄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张黄:zhānghuáng张贴帝王颁发的命令。黄,黄榜,帝王的文告。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一:“唐凤州东谷有山人强绅,妙於三戒,尤精云气。属王氏初并秦凤,张黄於通衢。”
张黄:它还是一个小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的一个小镇。是2014年全国重点镇之一地理位置
张黄镇位于钦州市东南部,南濒北部湾,东临粤港澳,地处华中、华南与东盟的出海要道,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和《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区域中小城市,国家级重点建制镇,北部湾经济区四级城市建设区,北部湾加工制造业重点配套产业基地,钦州市具有县区功能的两个综合型重点镇之一,浦北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通行钦廉粤语、廉州话、客家话。全镇现有1个社区居委会和23个村委会、470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近10万。张黄镇是北部湾经济区13个重点建制镇之一,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12万。&
张黄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张黄江冲积平原、盘地遍布全镇,多小丘陵,西北部是省级地质公园——五皇岭森林公园,土壤为红壤、细沙土和黑土,地形条件好、开发成本低;城区距浦北县城40公里、合浦县城53公里、北海市区75公里、钦州市区约100公里、灵山县城67公里、防城港市160公里、南宁市区约230公里,与湛江市仅隔100多公里。张黄镇东与安石镇交界,南跟泉水镇相连,西和大成镇接壤,北同龙门镇、白石水镇畔邻,全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1公顷,境内有广西第二大水库——合浦水库。交通条件非常优越,贵合高速公路(贵港至合浦,2010年开建)经过境内并设入口处,距合山高速公路(合浦至山口接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入口处40公里,距玉铁高速公路(玉林至铁山港,已开工建设)入口约35公里,距玉铁高速铁路(玉林至铁山港,开工在建)火车站30公里,浦铁二级公路(浦北至铁山港)、钦张二级公路(钦州至张黄接博白、陆川,规划在建),距北海福成机场65公里,距南流江旧州港口18公里,是国道209线和省道S21845线交汇处,境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周边城镇三级水泥公路贯穿全镇,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据有关史料记存,张黄镇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起初是一黄氏和张氏祖先先后在此设店卖茶、卖粥,后来逐渐成为集市,因圩场起源于张、黄两姓,张黄故此而得名。历史沿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张黄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张黄属象郡辖地。&秦末汉初,张黄属南越国辖地,张黄地名出现。汉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郡、合浦县,张黄属合浦县。三国时期,张黄属吴国,仍是合浦郡、合浦县辖地。&有正式文字记载的是在南朝宋明帝景和年间(公元465年),其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设越州郡,第一任刺史、开州鼻祖为西江督护、广州刺史佐将陈伯绍。其时越州郡管辖东至今广东茂名、南至今广东徐闻(雷州半岛)、西至今广西灵山县与南宁界、北至今广西容县之广大地域20个郡县,时与广州同一省级军事建制单位。越州郡城设在张黄东南20余公里的仰天湖。陈伯绍于当年时常率兵剿匪,征讨地方敌对势力,常驻军张黄,其又为开发张黄农业水利基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今张黄江东岸的大王庙依旧香火不断。大王庙即是为了纪念陈伯绍而建。&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销龙苏郡,复置入合浦郡;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越州为禄州,城治在张黄南部10余公里的南流江畔施渡坡(现泉水镇旧州古城),直至宋朝初年,历时900多年。&唐朝武德五年和贞观八年,几易其郡,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越州为廉州;张黄属封山、合浦、蔡龙辖地一部分,以合浦为最。&五代十国时期,张黄先属楚后属南汉,属廉州辖地。&宋朝、元朝时均属合浦县辖地,廉州于元朝隶属湖广行中书省。张黄同此。&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张黄属广东布政司管辖。张黄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起初由张氏和黄氏先祖在此设客栈卖茶、粥及其他商品,供往返于海上和南流——张黄江的求购合浦珍珠的达官贵人住宿餐饮,此后集市渐大,因地起源于张、黄二姓,“张黄”故此得名。&清朝(公元年),廉州府、合浦县之名不变,隶属广东省,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后与钦州同一行政区,改为钦廉。张黄属合浦、钦廉辖地。&民国十八年(20世纪30年代),张黄镇曾因国共两党纷争划江而治为张黄东镇、张黄西镇两大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中共合灵南区军政府在张黄以西的白石水双埔口成立辖合浦、灵山,解放后改为中共合浦县人民政府。&解放初,张黄仍属合浦县辖地。1949年,属合浦县第四区,称张黄镇,从未设过乡,一直为镇建制。其张黄镇为合浦县第四区中心,辖安石、龙门、白石水、北塞(通)、旧州(泉水)、石冲、马兰七个乡和100多个保。日,经政务院批准,划合浦县北部设置浦北县,改隶广西省,张黄属浦北县辖地。1955年7月又划还广东省管辖。1958年底撤销浦北县,并入合浦县。日,经国务院批准,复置浦北县,重新划拨广西管辖至今,属钦州市辖地,张黄亦此。张黄镇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张黄地处合浦县中部,扼交通要道,乃南北部接壤的咽喉。土匪猖獗的年代,张黄成了粤系剿匪的大本营;及至抗战期间也驻过李宗仁的桂系军队,各宣传队伍也常在这里活动,诞生了不少文人墨客。在中共倡导下,在此和国民党召开过一次著名的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日寇侵占了北海、威胁合浦,张黄成了国民党临时政府和各社会、救国团体的所在地。国民党反对政府曾在此设营四次“围剿”广东南路抗日纵队队长张世聪领导的白石水革命根据地。文化传承张黄人参与了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两广事变、“一二八”抗战和淞沪会战等,张黄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军”第四军、十九路军(均属粤系)将兵黄埔生源地之一,如在山西抗战殉国的原十九路军高级将领陈前等人,民国广东钦廉籍名将陈济棠、陈铭枢、 、邓世增、林翼中、张君蒿、张枚新等都与张黄渊源密切而深远。1932年,著名爱国将领在广州召集旅穗钦廉籍各界名人捐款捐物,在张黄创立了广东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今 、钦州农校前身)。1939年3月在合浦农校旧址,由国共两党共同主办的“广东省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召开,影响整个北部湾地区。抗战末期,合浦、北海失守后,张黄镇一度成为国民党合浦县党部、政府、军队司令部及其他社会团体、救国团体驻地。1951年12月在张黄镇成立“合浦县人民政府中北区政府”,1952年5月设立 时撤销。1965年国务院再次从广东把合浦县中北部划为(张黄镇归属),给广西钦州市管辖至今。张黄镇境内居民主体为广府、客家民系,主要语言为粤语、廉州话、客家话。张黄镇人文底蕴深厚,镇区内有纪念南越王陈伯绍而建的大王庙和五公祠,纪念苏东坡和伏波大将军的文武庙,以及十字庙、妈祖庙、张氏宗祠、岭南骑楼等历史古迹,年久失修,原貌仍现;人才辈出,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广西电视台电视剧中心主任的著名剧作家龚知敏,国家二级作家、钦州市文联副主席黄家玲等一批在文化界、政界和商界取得突出成就的张黄骄子。
张黄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特产有香蕉、甘橙、荔枝、龙眼、酸梅、黄榄、干葛、淮山、剑麻、竹子等,有“竹子之乡”美称,竹编产品质量坚韧,远销欧美等世界各地。瘦肉型生猪、美国皇鸽、养鸡等畜禽养殖业相当发达。境内广泛分布花岗岩和水晶石,储量丰富,质量一级。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超8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财政收入2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张黄工业集中区上规模的企业现有35家,已经形成造纸制糖、农食产品(凉果)加工、烟花炮竹、剑麻和竹编等传统支柱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张黄镇政府适时提出发展目标:“张黄城以工业发展为主,带动商贸和服务业发展,集工农贸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工业强镇。”作为省级A类产业园区,张黄镇工业园区与泉水工业园区连成一片进行总体规划开发,在巩固传统支柱工业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引资开拓造纸、冶金、电子、轻工食品、高新技术、物流交通、纺织服装等产业,现张黄—泉水工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电镀城和五金城,以及完善园区与城区基础设施,正迈向北部湾加工制造业的重点配套产业基地。&张黄镇一直是县经济社会中心强镇,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张黄镇城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自来水厂、医院、供电站、汽车站、酒店宾馆、超市及四大市场、信息网络中心、交警中队、电信邮政、百货商场、银行、省直辖单位东方场等,生活、生产、消费、休闲、通信、交通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程控移动电话和宽带网络覆盖全镇各村。张黄镇每天有班车到北海、合浦、浦北、钦州、防城港、湛江、灵山、南宁、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珠海、玉林、贵港等地。城镇开发建设较早较快,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万,日常流动人口近3万,是1984年广西第一批建制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文教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张黄文化中心曾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镇内有中学四所,县属重点高完中张黄中学,县南部中心初中张黄镇中,广西农垦局东方农场直属的东方中学,镇村联办的大平中学;全日制小学30多所,在职中小学教师1000多人,在校中小学生2万人。张黄医院是县南部一所综合性地段医院,国家一级甲等医院;东方医院直属广西农垦东方农场,设施完善。有添宝、城南、东方等现代居民住宅小区,近年来建有县第一个广场——宽阔雄伟标志性的世聪广场,以及县第一个标准足球场——张黄镇中足球场,建成的还有东方大道、环城东路、张黄二桥、张黄中桥、张黄镇行政信息中心(政府)办公大楼、新世纪广场、步行街等一批先进的城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的有进城大道环城西路、张黄镇汽车客运总站、老城区改造、电镀城、省级A类工业园区等,高12层的“张黄第一高楼宾馆”也于近期奠基建设。这个钦州张黄镇和山东张黄镇有冲突_张黄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0贴子:
这个钦州张黄镇和山东张黄镇有冲突收藏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我想问下龙门现在下雨吗?_浦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346贴子:
我想问下龙门现在下雨吗?收藏
我想问下龙门现在下雨吗?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你不会看天气预报吗?
不下我是张黄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龙谭中学龙门小学是封闭小学吗山东省郯城县,龙门小学,是不是封闭_郯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5,475贴子:
龙谭中学龙门小学是封闭小学吗山东省郯城县,龙门小学,是不是封闭收藏
谢谢吧里各位大爷,爱你们~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不可能封闭
要是公办的就不是。
龙门小学都尼玛消失了,封闭个鸡鸡
龙门小学关门大吉了
现在龙门这边都属于五小,谈国故城旁边马上建谈国中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转载]张黄,廉浦古镇的百科大全
了解家乡的好书
张黄,廉浦古镇的百科大全
张淦侑/编写
&&&&张黄镇,浦北县南部的交通中心和商贸重镇,钦州市具有县区功能的两个综合型重点镇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级城市建设区,北部湾加工制造业重点配套产业基地,国家级重点建制镇,镇域南濒北部湾、东临粤港澳,地处华中、华南与东盟的出海要道,西江地区通往北海港口的主动脉。
&&&&张黄镇东邻安石镇,南接泉水镇,西靠大成、白石水镇,北连龙门镇,行政区域面积240平方公里,合浦水库在境内库区面积23.96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10.12万,其中城镇人口4.01万,居民为汉族,讲客家话、廉州话和粤语。现辖新南社区和23个村委会、470个村民小组,鸡冠村、阳春村、新桥村、山冲村、元坝村、江背村、邓平村、大村村、六罗村、大坡村、普林村、福山村、江平村、马屋村、长岭村、木根村、大平村、合山村、米埠村、学堂村、洋水村、十字村、罗家村。
张黄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约15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财政收入近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张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的企业现有约50家,已经形成造纸制糖、食品加工、烟花炮竹、剑麻和竹编等传统支柱产业。
五年来,全镇共招商引资项目73个,总金额达2.15亿元,其中明洋烟花厂、安利达物流中心、兴南建材市场、张黄造纸厂第二生产线等39个投资额达1.79亿元的企业先后建成投产。至今,已有张黄纸品有限公司、广发食品厂、雄丰实木家具厂和权远木材加工厂等四个总投资6400万元的项目入园建设。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当地政府确定了张黄城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张黄镇以工业发展为主,带动商贸和服务业发展,集工农贸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工业强镇。”争取到2020年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全镇人口达到15—2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0万人以上(含东方农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省级A类产业园区张黄工业园区启动于2006年5月,园区交通方便利;距铁山港60公里,距钦州港120公里、北海港90公里,距沿海高速十字路出口35公里。张黄工业园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位于张黄镇东南向,产业布局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物流中心区。张黄工业园区自启动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通过加强土地资本运作,加大地方财政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快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园区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标准厂房已动工建设,首期已交付使用,后期的工程在建设中。
&&&&张黄工业园区在巩固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近年来不断进造纸、冶金、电子、轻工食品、高新技术、物流交通、纺织服装等产业,正迈向北部湾加工制造业的重点配套产业基地。张黄工业园“五金城”项目,占地32公顷,总投资38400万元。主要生产家电、机械的部件,配件、五金零件的一条龙生产线。
&&&&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钦州市委原书记张晓钦曾莅临张黄镇调研时指出,必须充分利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给张黄镇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张黄镇地处玉林通往北海交通要道的优势、与合浦相邻的地域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引进各方外商,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争取多引进相关产业、大型实力企业落户张黄,加快推进张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点镇重点发展、率先发展。
交通运输&&&&民国时期至1958年张黄江有木帆船通航,当时群众把待售的竹木捆扎成竹木排顺流而下至廉州、北海等地出售。1933年,北海至廉州、廉州至张黄、张黄至灵山的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冬国民政府下令毁坏,1952年又全线修复。日,张黄至寨圩公路张黄至小江段动工建设,1954年底建成通车。1958年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修建张黄至石埇公路,全长17.7公里。2001年,铺设过境城镇4.2公里水泥公路。2004年7月,张黄镇政府投资146万元,在张黄农具厂旧址修建张黄二桥,日建成通车。同时建设环城东路,连接东方大道。2005年、2006年分别铺设福山至杨屋地、江平至扶良二条村级水泥路。村级水泥公路建设也有重大突破,2008年,罗家路口至大村、张黄至十字、大平中间坝至鸡冠、张黄至米埠等4条村级水泥路同时开工建设。浦北至铁山港二级公路过境路段和坝角大桥的建设,初步构建起张黄城镇四通八达的环城交通路网。&
&&&&张黄镇交通条件非常优越,是国道209线、省道217线的交汇点,浦北至铁山港二级公路、樟家至安石三级旅游公路贯穿南北,规划在建的还有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钦州港至张黄一级公路和灵山武利至张黄、博白东平至张黄、张黄至合浦曲樟(铁路货运线)等二级公路,境内100%村村通水泥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张黄将进入北海半小时、北部湾一小时经济圈。
&&&&张黄城区距浦北县城40公里、合浦县城50公里、北海市区78公里、钦州市区125公里、灵山县城68公里、防城港175公里、南宁市225公里,距合浦至湛江高速公路十字入口40公里,距北海福成机场65公里,距铁山港60公里,东南距湛江港198公里。张黄汽车站每天有班车到北海、合浦、浦北、钦州、防城港、湛江、灵山、南宁、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珠海、玉林、贵港、柳州等地。
&&&&张黄镇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据现存《黄氏族谱》记载,黄氏祖先黄考一郎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从廉州先来定居,以卖茶水为业,曾取名茶水亭。接着张氏到此设店卖粥,以后人们相继到此定居,遂成集市,故名张黄。
&&&&明洪武二年(1369年),合浦县属广东省廉州府,县设典史署及高仰、永平、珠场三巡检司,编户30里,今张黄镇属高仰巡检司蓬莱乡,设有社仑,千总1名,有官兵10名,官马1匹。清道光八年(1828年),合浦县分为十六团四十八局,张黄镇属联安团,管辖安石、马兰。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防城县,钦州升为直隶州,廉州府辖合浦、灵山二县,期间在张黄镇建立上八团学堂。清代合浦县依循明制,高仰巡检司驻张黄镇,管辖大乡十四个。
&&&&民国初年,撤销廉州府,合浦县直属广东省,合浦县有十六个区五十二个局(乡),张黄镇属联安区。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为上八团联安区张黄公局,1930年改为张黄乡,1933年改为合浦县辖三十四区。1930年至1937年,合浦县先后属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张黄改为合浦县辖三区。1943年合浦县第四区署驻张黄镇,分设张黄东镇、张黄西镇,管辖常乐、安石、龙门、白石水、北塞(通)、旧州、石埇七个乡。1947年东、西两镇合并为张黄镇。
&&&&1951年合浦县改属广东省钦州专区,张黄镇属合浦县第十四区,同年12月在张黄镇设立“合浦县人民政府中北区政府”。1952年合浦县北部析置浦北县,张黄镇属浦北县第四区,与钦廉四属同划入广西省代管。1957年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分为张黄、江平两个公社,合浦县东方红公社驻张黄镇,管辖张黄、白石水、大成、泉水、国营东方农场。1958年撤销合浦专区,浦北县、北海市并归合浦县,划入湛江专区。1961年改设区、社建制,合浦县张黄区管辖张黄、白石水、泉水、江平、安石、石埇、大成。1963年张黄、江平合并为张黄人民公社,1966年10月改名为长红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张黄人民公社。1965年7月,把合浦县北部复设浦北县,张黄镇隶属浦北县,与钦廉四属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1984年改称张黄镇至今。
自然环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全年平均气温21.6℃,1月平均气温13.1℃,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雨量1817毫米,夏季多东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多。全镇地貌属丘陵小平原,三面环山,中间低,略成盆地。山脉南北走向,丘陵海拔一般在100~150米,最高峰是单竹尖(通天岭),海拔476米。平原分布在张黄江沿岸。境内广泛分布花岗岩、水晶石等,储量丰富,质量优良。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以红土壤土和水稻土为主,耕地类型较好,适耕宜种。主要河流是张黄江,张黄江发源于龙门镇大坡、新田村委,自北向南流经城镇中心,在泉水镇江口注入南流江,全长54公里,在镇境20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59立方米/秒。
名优特产&&&&主要有张黄爆竹和张黄月饼,天然的绿色食品红椎菌,风味独特的黄榄肉和黄瓜皮,药食兼用的粉葛和淮山,坚韧耐用的竹编制品和剑麻产品等,香蕉、甘橙、荔枝、龙眼、酸梅、剑麻、花生、木薯、豆类、蕃茄、红薯、橡胶、竹子等非常丰富,瘦肉型生猪、美国皇鸽、养鸡等畜禽养殖业相当发达,外贸品在上世纪90年代远近闻名。
农业生产&&&&据《合浦县志》载,清道光年间,张黄等地种植甘蔗“为盛”。解放前,张黄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薯类、豆类、玉米、花生、黄烟、黄麻、桑等,以水稻为主,水稻亩产只有两三百斤。20世纪60~70年代,张黄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种绿肥(紫云英)、冬小麦、黄烟等,在境内的东方农场,开始规模种植橡胶、剑麻、黄麻、黄烟、油菜等经济作物,也种植菠萝、柑橙、黄榄等水果。20世纪80年代以种植水稻为主,甘蔗、花生、薯类和豆类是主要旱地作物。又种植冬种北运菜,主要是番茄、辣椒、四季豆等品种。当时,合山村委的冬种番茄、辣椒最有名,全村种植46.7多公顷,每亩收入高达1万元,辣椒收入8000元。20世纪90年代以后,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香蕉、干葛、淮山、柑橙、甘蔗、黄榄和冬种蔬菜等经济作物。
&&&&张黄自古是合浦粮食产区,地势相对平坦肥沃,水网密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解放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1957年组织修建了保相塘和仁和塘2个小二型水库和一批山塘陂坝,20世纪70代末在张黄江上修筑了8座拦河水坝,在沿江两岸安装了一批水轮泵,抽水灌溉农田,结束了用传统水车提水灌溉的历史。1974年在牛扼湾和1976年在阳春村龙湾江等处组织全公社劳力进行裁弯取直改江排滞工程,减少受淹的农田面积,同时大力改造山坑低产田,努力实现旱涝保产丰收。积极推广杂优等水稻高产良种,实行科学种田,1975年全公社有耕地面积3139.2公顷,其中水田2490.4公顷,粮食总产量17789.6吨,平均亩产212.5公斤。1982年全公社种植面积4722.6公顷,粮食总产量21415吨,平均亩产302公斤。1988年全镇推广博优64号、珍桂矮一号等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科学种田技术,亩产大幅度提高,部分高产田块亩产突破砘粮田。全镇粮食面积4663.7公顷,总产量15834吨,平均亩产达226公斤。1990年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高产值的经济作物,香蕉生产逐渐成为张黄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1995年全镇香蕉种植面积618.3公顷,产量11130吨,总产值2000万元,平均每亩收入达到2160元。2008年全镇香蕉种植面积1400公顷,总产量58968吨,总产值9400万元。1984年学堂村委旱塘肚村首先试种粉葛、淮山,获得每亩收入4300元的显著经济效益。此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426.7公顷,总产量11200吨,平均亩产1750公斤,平均每亩收入1.2万元。1991年农技部门首先在洋水村委黄田垌进行水稻直播栽培试验,推广的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全镇直播栽培面积达1400公顷,占水稻的70%。在此基础上,继续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推广免耕直播栽培新技术。
林产种植&&&&解放前,群众就有在房前屋后和荒坡江边种竹的习惯。20世纪60年代,张黄镇因地制宜,在十字、马屋、鸡冠、福山、山埇、元坝、江背等大队大力发展山上种竹,全公社种植面积达933.3公顷,在禾仓水成立三级联营竹场。20世纪70年代末又在元坝大队的竹山上改种柑橘,面积26.7公顷,成立公社水果场,1991年又改种速生桉。1993年后下放给原山岭所属的生产队。1992年,全镇实现造林灭荒达标,1995年,全镇实现绿化达标。农民主要种植湿地松、速生桉、酸梅、剑麻、荔枝、龙眼等。1999年,全镇有林地面积1.11万公顷,其中用材林1.1万公顷,经济林713.3公顷,其他林133.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1.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2001年,全镇划为国家级公益林740公顷,地方公益林3020公顷。随着林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生产、加工一条线,张黄镇2979公顷红椎林,年产出红椎菌1.84万公斤,产值700多万元,生产加工野生红椎菌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护林积极性大大提高。全镇竹子面积1807.7公顷,竹制品加工基地25个,主要加工竹篾、竹制成品,年收入534万元。水果年收入502万元。1997年以来,全镇发展种植良种桉2800公顷。2008年,全镇有林面积已达1.1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5.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7%,林业年总产值2000万元。
&&&&1964年以前,农民养殖以私养为主,主要养殖猪、鸡、鸭、牛,规模不大。1964年,成立兽医站。年,全公社畜牧业以集体养殖为主,各生产队都办有集体猪场,大的生产队还办有集体养鸡场。1977年后,畜牧生产又以私养为主。到1988年,生猪存栏26874头,其中母猪1085头,牛5621头,家禽19万多羽,生猪开始实行凭免疫耳标上市流通。年,推广科学养殖,开展生猪品种改良,开始养殖“杜陆杂一代”二元杂黑猪。到1992年,全镇生猪存栏32665头,其中母猪2405头,母猪人工授精率达到95%以上;牛存栏5950头。规模养殖开始兴起,全镇共有养鸡专业户18户,饲养家禽93400羽。1996年,建成第一个规模化生产私营养猪场庞宗月猪场,存栏母猪160多头。1999年,建成第一个规模化鸽场梁茂海鸽场,存栏种鸽4000羽。在庞宗月、梁茂海、李德才等经济能人的带动下,全镇规模化养殖逐步兴起,到2002年,全镇畜牧业生产达到历史上高峰,生猪存栏58586头,其中母猪8807头;牛存栏2387头;家禽存栏42.3万羽。种鸽养殖是该镇的特色产业,2007年是养鸽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许多原在广东等地工作的养鸽技术人员纷纷带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全镇养鸽业初具规模,在桂南地区形成影响力较大的产业带。到2008年种鸽存栏15.2万羽,年出栏乳鸽110万只,年创产值1500万元以上,成为全镇畜牧业的新兴产业。2008年,全镇有年饲养母猪5头以上、出栏肉猪2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62户,年出栏禽5000羽以上规模养禽户118户,存栏种鸽500羽以上养殖户76户。全镇有规模猪场3个,养猪专业户256户,养禽专业户136户,年出栏商品仔猪14.5万头,家禽出栏125万羽。张黄镇成为浦北南部最大的商品猪繁育基地和肉鸡生产基地。活猪及活禽销往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全镇生猪饲养量14.8万头,其中存栏4.3万头,出栏10.5万头;家禽存栏43.6万羽,出栏109万羽。水产养殖面积达455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96.67公顷,水库养殖258.3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3990吨。
乡镇企业&&&&20世纪80~90年代,全镇拥有爆竹厂、建筑公司、预制厂、竹器厂、农具厂、农机厂、红砖厂、副食厂、罐头厂、拖拉机站、柑橘场、农场、竹场、造纸厂、饭店等一批厂场。1990年末有镇办企业17个,村办企业22个,个体企业4089个,从业人员12135人,年产值4747万元。以竹芒为原料的工艺编织企业和家庭作坊遍布全镇城乡。张黄建筑公司闻名全广西(区),分别在南宁、北海、钦州等地设有工程处,有职工1650人,1990年实现建筑产值1500万元,承建的各类工程遍及广西各地,直到1997年时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资不抵债,而被拍卖公司办公综合楼还债。张黄爆竹厂的产品内销海南、广东、湖北等十多个省区,出口远销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90年实现产值1340万元,产品雷宇牌500头全红电光排炮获得广西区优质产品称号,出口烟花“三角笛彩花”、“响天雷”双获广西区新产品百花奖,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和广西区先进企业单位。至1992年时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分为3个厂进行承包经营。其他镇办企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全部停产倒闭。2001年以后,张黄镇把招商引资工作当做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兴办了华宇、华源、大黄岭、明洋等6个烟花爆竹厂和张黄造纸厂、东昇剑麻厂、瑞华工艺厂等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全镇形成烟花爆竹、造纸制糖、剑麻生产、工艺编织、凉果加工和特种养殖等几大支柱产业,全镇各类企业达1062家,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1.4亿元。&
城镇建设&&&&解放前,张黄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即今解放路和工农街和一条狭窄简陋的塘面街,总长度约有500米,街两旁的房屋是砖瓦结构的平房。解放后,1952年设立张黄卫生院时,建设卫生路,1954年建设人民路。1958年由县水电局投资建设张黄排灌站,是当时张黄最高最大的建筑物。1966年建设百货大楼,整个城镇建设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实行改革开放后,张黄城镇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1984年建设新兴开发区,建设蔬菜副食市场和成衣市场。1987年在阳春村委宝子塘生产队的水田开发建设了浦北路小区(即今建设路),1992年由浦北县工商局投资开发建设了洋水水果批发市场(后来该市场转让给北海商人先后建设纸箱厂和海利工艺有限公司,2008年又改设为兴南建材市场)。同年,开发建设新南小区。1993年开发建设灵山路北向(即今灵秀路)和浦北路西向(即建设路)小区。1994年由钦州北部湾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添宝小区,浦北教育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了教育大道小区。20世纪80~90年代,城镇建设主要是在过境公路沿线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面积超过20公顷,安排了居民住宅700多户。20世纪90年代,自来水厂、供电站、电信大楼和财政所、派出所、国税分局等单位的办公综合楼相继建成。2000年,张黄镇被自治区建设厅批准为全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年,张黄镇的城镇建设加快发展。2001年,开发建设文化中心小区,拆除了原物资站综合楼和信用社相邻的民房,把新城区与旧城区连接起来,建设文化街、城东路和东方市场(食街)。铲平东方农场气象山,修筑东方大道,改造建设东方农场居民区和建设东旺市场(饭店),捐资扩建世聪烈士陵园为世聪广场。2003年开发建设文化东区,修筑城东一街和建设城东市场。2004年,修筑环城东路,建设张黄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广场。2006年,在洋水村委屋地山,规划建设张黄新客运站和车站开发小区,新南社区在下低坡组织开发建设了城南小区。城镇面积扩大了20多公顷,增加居民500多户。2007年,镇政府旧址和竹器厂旧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2008年,分别建成张黄第一条步行街和商住街,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2005年至2012年,张黄镇连续参加广西区第五、第六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荣获先进奖和优秀奖。2008年,张黄镇被确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级城镇建设区。
商贸发达&&&&张黄是合浦北部重镇,自古便是交通商贸要地,明朝开始便有人在此卖茶水、卖粥为业。清代道光年间,“糖厂林立”,今县境各地的农副产品均在此集聚,是蔗糖、土纸、稻米、食盐、竹织品等产品的主要交易地。1938年,日寇侵占北海涠洲岛等地,沦陷地区的人们纷纷疏散到这里,圩场顿时畸形活跃了起来。解放后,张黄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集市贸易市场活跃繁荣,是浦北县南部乡镇的中心集镇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1953年,成立张黄供销社,设有百货商店,车站饭店、旅社,生资公司,副食加工厂,农产品收购部,肥料仓等门店,经营的商品种类涵盖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用品。20世纪80年代前,张黄街小巷窄,以路为街,把街当市,市场少,仅有砖瓦结构的谷米行、鸡鸭行和猪肉行等3个小市场。1984年,县工商局投资建设副食品综合市场,设有猪肉行、海味行、蔬菜行、熟食行、鲜鱼行、饮食行和成衣行,安排个体工商户350户800多人从业。此外还有竹木制品行和水果行、鸡鸭行等在街边路旁设摊摆卖。猪苗市场由本地猪苗经纪人直接到各家各户为外地客商代购外销。香蕉等水果购销店遍布城乡沿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供销社建成购物大楼,有职工200人,年商品零售总额超千万元。1993年后,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除拍卖部分门店房产外,所有门市部均由职工承包。2003年引进外商兴办亿客来超市。2008年,供销社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除供销社经营的2个百货大楼外,上规模的超市有4家,摩托车经销公司4家,钢材销售店6家,家具商场4家。旅馆、饮食服务行业繁荣。沿路临街各种店铺星罗棋布,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经营活跃,生意兴隆。有瑞丰贸易有限公司、兴南建材市场,安利达物流中心等大型商贸企业落户。全镇有个体工商户达1610户,集市圩日人流量达3万多人次,全年贸易额达4亿元以上。&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廉州邮政局在张黄开设代办所。1951年,合浦县邮政局架设一条从石康至寨圩的线路,其中在张黄邮政营业所安装10门电话交换机1台。1991年3月,开通300门HTD-1全电子交换机。1998年,接入钦州局网管中心的NOMA系统,改变了过去只能采用音频专线实现远端交互操作的落后局面。1999年,开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通信业务。2000年改用S1240上海贝尔程控交换机。2002年7月,小灵通业务正式开通。同年,开通“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改选光纤传输网络和ADSL的宽带业务,2006年又改用华为程控交换机。至2008年底,全镇固定电话装机11143部,小灵通用户460户。千兆光纤宽带接入已覆盖全镇各村委,有宽带用户1119户。中国移动张黄营业所拥有用户21000户;中国联通张黄营业所有用户9000多户。
财政税收&&&&1985年3月,成立张黄财政所,主要负责征收农业税、特产税。1991年,全镇财政收入515万元。各类企业特别是烟花爆竹、工艺编织等企业的蓬勃发展,为财政收入开辟了新的税源。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达到1077万元。2004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镇完成的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元,达到2577万元。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3035万元。
金融储蓄&&&&清末至民国时期,张黄有安利当、文德当、文丰当等当铺,办理农民群众生活困难时用物品抵押典当。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合浦县支行在张黄设立营业所。1954年末建立张黄信用社。195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合浦县支行张黄营业所改称为浦北县农业银行张黄营业所,2005年又改称为中国农业银行浦北县张黄支行。1987年10月开办张黄邮政储蓄点。1988年,建设银行浦北县支行在张黄设立办事处,2001年10月撤销。2008年,全镇有农业银行张黄支行、张黄信用社和张黄邮政储蓄所3个金融网点。农行张黄支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785亿元,贷款余额2亿元。张黄信用社设2个营业网点,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5亿元,贷款余额0.96亿元。&
教育事业&&&&清代,张黄有汇英书院、志德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宋安枢在广东合浦县上八团学堂原址创办张黄镇中心小学。民国21年(1932年),合浦县立第一初级农业学校在张黄成立,解放后迁并钦州农校。1933年,香翰屏将军等一批知名人士创办了张黄中学(前身为广东省合浦县农业学校)。1952年2月,浦北县初级师范学校在张黄成立,1955年7月停办。1984年,创建张黄镇中学。建校之初,有4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十多个教职工。1991年,张黄中学有教学班24个,学生1725人。1995年实现普及9年义务教育达标。1996年“两基”教育经自治区检查验收达标。2004年,张黄中学被广西教育厅定为浦北县南部乡镇中学的县属重点高完中。2007年8月,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2008年,全镇有村级小学27所,镇中心小学1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有231个教学班,学生8102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206人);在职小学教师340人,其中拥有小学高级职称203人,小学一级职称132人。&
&&&&张黄镇中学占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有教学大楼2幢,学生宿舍楼1幢,学生公寓楼2幢,教工住宅楼3幢。有水泥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运动场1个。有28个教学班,学生2072人,教职工11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3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
&&&&张黄中学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有教学班40个,学生2724人,任课教师150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中学教师107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27人,研究生4人。&
文化建设&&&&1977年,在白坟岭建设文化中心,1981年建设张黄文化站。全镇有业余粤剧团、曲艺团、篮球队、舞狮、舞龙队等文化团体。张黄粤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曾到广西各地巡回演出。1991年和1993年张黄镇2次参加全自治区建设城乡文化中心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1993年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全区乡镇文化站长挂职交流培训基地。1994年,张黄文化站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003年以租赁的形式,引进资金200多万元对文化综合楼进行扩建完善,并更名为“文化山庄”。2004年建设文化中心广场。2008年,镇文化中心有综合楼1幢,面积3500平方米,设有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科技讲座室、书画作品展览室、棋艺室、舞厅茶座等,还设有灯光球场和老人门球场。&
卫生医疗&&&&镇境有张黄医院(今称中心卫生院)和东方医院。东方医院是国有东方农场所属的医院。张黄镇医院始建于1952年12月,称第四区卫生所,1958年与东方农场卫生所合并称张黄镇公社卫生院,设病床15张。1997年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1998年获爱婴医院称号。2007年改称为浦北县张黄中心卫生院。至2008年,卫生院占地面积9532平方米,建筑面积8582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5691平方米,全院职工179人,其中卫技人员15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39人,初级以下110人)。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大中型医疗设备,能开展内、外、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各种危重症抢救,能进行颅脑、胸、腹等大中型手术,是浦北县南部急救、医疗、护理、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中心。2008年,全镇有村级卫生室64个,社区个体诊室54个,从业医务人员160人,其中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站38个,担负预防保健任务的乡村医生57人,保健员26人。每年免疫规划冷链接种6次,儿童“五苗”接种率95%以上。
人民生活&&&&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72年,全公社人均收入78元,人均有粮388.5公斤。1976年,全公社人均收入82元,人均有粮379公斤。199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24元。全镇农民拥有大卡车(包括客车)164辆,后驱动汽车219辆,小汽车275辆,勾机、推土机49台,铲车40台,摩托车13294辆。有833户农民进城买房建房安家定居,还有6362户农村居民新建了钢混结构的楼房。
东方农场&&&&张黄镇是广西军区原生产师的驻地。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指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生产师,师部设在张黄镇,以橡胶种植为主业,按正规部队编制,共设六个团、五个独立营,其中一团在龙州,二团在东兴,三团在合浦,四团在浦北,五团在博白,六团在陆川。在师、团一级有现役军人任职,到营一级则全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1971年8月,来自全区大小城市1.4万余名中学毕业生,参加了广西军区生产师的建设。1974年,由于体制变化,撤消了广西军区生产师军垦农场建制,建立广西农垦局国营农场建制,场部依旧设在张黄至今,改称广西农垦局国营东方农场,所编人员则落地生根,成为张黄镇的新移民。&
&&&&宋安枢(),字星恒,合浦江城(今浦北)人,晚清将领。光绪七年(1882),考取廉州府学生员;十一年,补增为廉州府广生员;十六年,报捐广东省贡生。二十四年,为报捐同知,创办进诚书院(今浦北中学)。二十七年,在广东省账捐局报捐蓝翎,赏换花翎。同年,参加阻击太平军,因功保任知府。二十八年,为振新八营统领,出兵廉州府各地剿匪,在张黄镇创立廉州府上八团学堂(今张黄镇中心小学),得升道员留任,加二品顶戴。三十年七月,改任管带广东续备军第十营钦(州)防(城)帮统、廉(州)防(城)续备营统领。三十一年四月,奉朝廷令,参加镇压孙中山、黄兴组织的钦州三那(那彭那丽那思)抗捐暴动。三十二年,两广总督岑春煊保奉为“清字勇号”,穿黄马褂,吏部议叙加一级记录。三十三年,接任廉防分统,不久卸任,奉请从优议叙。宣统元年九月,北上进京面圣,奉旨发往广西以道员叙用。翌年二月,分统广西泗、镇、邕各营,三月统领广西中部各营,驻防平乐府、梧州府。同年十月,拥护武昌起义,响应广西独立。民国元年(1912),出任田南道尹兼新军第四统领,晋衔陆军少将,仍驻平乐府、梧州府,延达左右江地区,管治广西水陆交通防务。民国四年,退役归隐。著有《盾鼻录》。
&&&&香翰屏(),别名桂祯,字墨林,合浦(今浦北)石埇客家人,中将加上将衔。民国元年(1912),就读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加入国民党。五年任广东海防司令部文职,八年转学广东护国军第五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到阳江护国军充下级军官。不久,编入孙中山建国粤军邓仲元第一师,在陈铭枢、陈济棠第四团任连长、副营长、少校副官、中校营长等职。十五年,第一师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称第十一师,任第三十二团团长。期间,率部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东征和南征战役,奉命参加汤坑之役。十七年,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次年,实施编遣,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旋又扩编,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六十二师师长。期间,在蒋桂战争中大败侵粤桂军。二十年起,历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军长、广东省会公安局局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区绥靖委员、南路军第二纵队司令、惠州河源警备司令。期间,胡汉民被囚于南京,宁粤分裂,蒋介石密电请香任第八路军总指挥职,被其公开驳回。又,在陈济棠与朱德的保境安民秘约下,让江西红军借过粤境。二十三年,以国难日及,因不满陈济棠施政,倾向陈铭枢闽变,辞职乡居。二十五年,两广事变后,出任广东绥靖副主任、第四路军副总司令,率粤军高级将领北上各省宣示广东归附中央之诚。抗战军兴,受命为第三战区中央军第九集团军代总司令、副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率部转战淞沪苏浙各地。旋回粤仍任第四路军副总司令职,兼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训导粤省抗日民团。二十八年,第四路军撤销,调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战区挺进纵队东江指挥所主任,与张发奎、余汉谋、蒋光鼐、蔡廷锴等通电全国声讨汉奸汪精卫。二十九年,改任闽粤赣边区上将总司令,支援粤北会战,坚守岭东一带,迂回击垮大批日军,保住广东半壁江山免于战火。战后复员,连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受命为广州行辕副主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三十五年,因不愿介入内战,获准退役。三十六年,续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三十七年,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任广州红十字会会长。1949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同年夏御任本兼各职,移居香港,专事书艺。应张发奎邀,参加香港崇正总会理事。1978年8月在港病逝。以一介书生之身,力行军旅三十年,关怀地方文教,奖掖有志青年。妻曾素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嫡亲;儿香灼玑,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前主席,两岸四地著名教育家、建筑师、书法家。著有《香翰屏将军草书初集》。
&&&&李海东(),字渭川。张黄镇十字桥头圹村人。1913年受聘于张黄上八团学堂(今张黄镇中心校旧址)任校长兼教语文。他爱好文学史地,热心培养学生文学情趣,对学生作文大力鼓励。他将学生优秀作文分为贴堂、荐堂、留堂三种,贴堂的张贴出来给学生参考学习,荐堂的在课堂加以推荐,指出文章优缺点,供学生理解,留堂的推荐后存留于校。这些作文均详加眉批、总评。他是张黄农校创建发起人和扩建组织者之一。在上八团学堂教学30余年,后期还兼教合浦县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校址今张黄中学)高农科语文、经训、历史、地理。抗战后期曾任合浦县参议员、合浦县第四区国民党党部书记、合浦县第四区国大代表、合浦县张黄镇副镇长等职。他执教期间,治学严谨,自学不倦,每天写日记,数十年如一日。他是国民党军长香翰屏的老舅公,谋一官半职易如反掌,但他却以教育为毕生事业。其终祭奠之日,张黄父老及文教系统送葬者逾千人。
&&&&李英敏
(),笔名李毅生,原名何世权。京族。北海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历任中共合浦地下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及特派员,六万山粤桂边地区抗日游击队指挥员、政委,海南琼崖纵队、区党委宣传部长,《海南党报》主编,新华社海南分社社长,北京中央电影局支部书记、局长,文化部社文局第一副局长,国家群众艺术馆馆长,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文联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影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集《南国红豆集》、《李英敏电影剧本选》,短篇小说集《海里的月亮》、《椰风蕉雨》,散文报告文学集《五月的鲜花》,综合选集《李英敏作品选》,报告文学《奋战二十三年海南岛》,长中篇小说《敌后女交通员》等。电影文学剧本《南岛风云》获1956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短篇小说《夜走红泥岭》、报告文学《五指山上飘红云》等四篇均获1979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民委优秀作品奖,长篇纪实文学《椰岛英风》获1987年广西铜鼓奖,《群众文化论文集》获文化部群众文化学会荣誉奖,论文集《群众文化大好春光》获1984年文化部特别荣誉奖。
&&&&张世聪(),字学明,合浦(今浦北)大成人,中共钦廉四属早期负责人之一,白石水武装起义革命主要领导者。其父早逝,由母抚养成人。民国十七年秋(1928),进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廉州中学)读书。二十四年九月,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文史系。大学期间,任广州合浦学会理事,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经历了荔湾惨案。二十五年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二十六年秋,弃学从戎,奔赴抗日前线。二十七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八月,回合浦与朱兰清、许家骅等人建立中共白石水党支部。是年十月,从廉州、北海抽调知识青年二十多人,组建合浦县白石水区委,任统战委员、党支部书记,与何世权(李英敏)从事革命活动,以小学校长、白石水乡长的公开身份,宣传抗日,发展党员,参与地方建设。二十八年,在国共两党召开的张黄镇“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公开发表演讲。二十九年夏,日军占领钦防、邕横,逼近灵山,合浦由前线转为敌后,遂领导组织两千多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任白石水武装大队大队长。三十年十一月,部队解散,到遂溪县教书,继续组织游击队在雷州半岛一带抗日,身负重伤。三十四年春,返合浦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兼领二支队、合浦大队及南路总指挥。是年五月六日清晨,在浦北大窝山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1950年公布牺牲消息,1954年在张黄镇建烈士墓,1984年扩建烈士陵园,2003年改建世聪广场,用以纪念白石水革命英灵。
&&&&陈前(),原名陈致中,系张黄街人。祖籍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因祖辈经商,迁居张黄开设当铺。1925年,他偕同妻子到广州谋生,得到同乡陈铭枢的支持。1931年,他毅然送妻回乡后投身当时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的陈铭枢部下,尔后,跟随十九路军调往京沪。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时,在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陈前和战友们跟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十九路军奉命调往福建“剿共”,他却留在上海做地方工作,与中共地下人员取得联系,并积极参与地下党活动。1936年,他被送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六团参谋股长、副营长、副团长。日,在河北易县钟家店西北山顶的战斗中牺牲。
&&&&张进煊(),合浦白沙人,中共钦廉四属早期负责人之一,合浦县委前书记。民国十三年(1924),读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廉州中学)。1930年,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1934年毕业后,到广东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1936年,参加中国青年抗日同盟,任《时事周刊》编辑,通过广州合浦学会从事地下活动。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合浦五中开展革命。同年10月,调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19382月,回廉州中学任教,领导建立合浦党组织,任县特支书记、工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相继发展成立廉州、北海、白沙、西场等支部。1939年5月,奉命重建合浦县委并任书记,领导建立白石水农村根据地,发展党员和组织武装。1940年夏,调南路特委委员兼茂名县工委书记。1941年冬,到湛江赤坎特委培训干部。1943年春,因病返乡。1945年2月,带病参加钦廉四属武装起义,任合浦大队副大队长、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等职。1946年8月,到越南任广南华侨中学校长。1948年夏,第三次出任合浦县委书记,领导军民,迎接解放。次年6月,病重休养。1950年1月,任合浦县征粮总队政委,大力组织支前工作,不久因病离职。1958年,被划为“地方主义头子”,开除党籍和公职。1961年7月,恢复公职,任合浦县皮肤病防治站副站长。1968年2月,含冤逝世。1979年4月,获钦州地委平反,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是年9月,合浦县委为其举行追悼大会,重立墓碑。
重大事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叛乱。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交趾反汉,攻掠合浦等城。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发兵合浦,山海开道,西进平乱,途径今张黄镇长岭村周边,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所以后世给他立祠。1958年因建合浦水库,千年汉城古镇沉于水底,仅剩三帝庙存在,至今香火旺盛。
&&&&南朝南越王陈伯绍启立越州郡。时任广州刺史佐将的陈伯绍,因讨伐刘嗣祖有功,即被封为龙骧将军,宋泰始四年(468年)领兵再讨刘恩道晋升西江督护、东莞太守,随之又被派往交州平乱。陈军船行南流江,来到“夷獠丛居,寇盗不宾”的合浦北界安营扎寨。伯绍某日外出探察,忽现青牛两头消失于草丛,即派人遍寻不见其踪,惊呼“此地当有奇祥”,而立志置郡越州。宋泰始七年,划广州、交州九郡归越州属。后南齐越州领郡增至二十个,属县五十五个,辖域与两汉合浦郡相当。元徽二年(474年),任命陈伯绍为越州郡最高行政长官、交越军区总司令,兴建州城,“威服俚獠”,增加编户。陈伯绍即以此城与广州、交州平起平坐,绥靖地方,开荒垦田而使风土变、人口增。陈霸先追封他为“南越王”,百姓建庙敬奉他为神明。张黄镇有纪念陈伯绍的大王庙存在。
&&&&明朝中叶闽粤汉民迁徙廉郡开基。明代两粤狼烟四起,史载永乐皇帝始,广西贼流劫廉州府各地,到崇祯十七年“山贼劫石康圩”,百年不得安生。其中尤以成化朝匪情最恶劣,致使廉州府石康、合浦二县地域数百里无人烟。是时广西大藤峡瑶族、八寨僮人反叛,破廉州、陷石康、犯灵山,石康县令罗绅被杀,罗鉴战死。罗绅被害后,石康县民“家祭巷哭,如丧考妣”,立祠庙长祀。天启年初,廉州府建顺塔于石康,显然与罗绅之死有关。廉州知府刘恒临危受命,与高雷联军,一举驱逐多股盗贼。尽管日后略有余匪犯境,但匪情已不足为患。时人议论道:“冥顽昔为饥寒迫,礼义今由富足生。”所以成化七年(1471),京师裁撤石康县入合浦县,广东布政司榜召闽客入廉,重建秩序,复兴经济。粤闽庶士移民张黄,极擅工商农事,不出年月,否极泰来。随之,人口大增,百业兴旺,市井繁荣,奠定往后数百年基业,深深地影响了张黄镇。
&&&&清朝两广天地会起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左江镇总兵进剿龙门时被杀。广东合浦方晚、广西博白刘八等起事,占据石康,进逼张黄,官军围剿。翌年四月,合浦方晚、博白刘八由石康围攻合浦县城,后又围攻钦州城八天八夜。五月,署廉州知府李山荣因合浦、灵山被围时不亲自前往救援而被撤职查办。十月,护理海口营参将黄天广在合浦常乐打败方晚,杀死60人,生擒3名,受伤致死百余名。咸丰元年(1851年)6月,
天地会方晚、刘八中清军反间计,复攻张黄,自相残杀,清军乘机围捕,方晚在石康多蕉被擒,刘八在大曲岭被擒,余部2000余人投奔太平军。
&&&&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在张黄农校召开。日,日军首次侵占北海涠洲岛,北海成为前线地带,钦廉地区东部屏障被破坏。10月21日,广州沦陷。年底,国民党合浦县党部、政府、军队和其他社会团体、救国团体迁往张黄镇,廉州中学、合浦一中迁往县北部山区小江。中共钦廉党组织转入六万山、白石水、小董、十万山等地活动。1938年11月,国民党革命军一七五师政治部主任林增华与中共建立了合浦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何世权(李英敏)任总队政治部主任,在合浦县廉州、公馆、白沙、闸口、西场、龙门、寨圩等地均建立抗先支队,开展抗日宣传、军事训练、防奸防谍、查缉日货等工作。1939年5月,中共钦廉党组织与抗敌后援会和抗先总队等抗日团体联合倡议,由驻军一七五师政治部主办,在张黄农校召开了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到会各界代表100多人,中共钦廉党组织负责人张进煊、何世权、张世聪、朱澜清等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军民合力惩办贪污、严惩走私、防奸和“保卫大北海”等有利于团结抗战的决议,标志着钦廉青年抗日群众运动掀起了新高潮。时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路军副总司令、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香翰屏先生发回七绝诗歌
《为合浦健儿请缨杀敌壮行二首》:“三廉英杰数刘冯,保卫家邦建伟功。桑样奇男欣董武,此行端不愧英雄。”(其一)“请缨杀敌保乡邦,卫国干城器难量。杯酒壮行歌易水,瞩望岂止是廉阳。”(其二)
&&&&广东省合浦县立第一职业学校。合浦农校全称“广东省合浦县立第一职业学校”,俗称“张黄农校”,生源以合浦县为主,含灵山、钦州、防城以及廉江等地。1933年2月由香翰屏将军发起募捐,召集旅穗钦廉籍军政商界人士及地方乡贤出资,划拨合浦县和北海区部份税捐,合浦县长廖国器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傍址清光绪年间的上八团学堂,于同年8月正式建校。为解决长期经费问题,张黄农校兼营农场,范围北抵卖笋破岭和社学岭、东南至营盘岭及周边田园、西隔张黄江。农校首任校长蔡李楠,初设农科、工科,填补合浦职业教育空白,后来造就了众多农工人才。1958年夏,张黄农校迁钦州,原址并入合浦县立第四中学(今张黄中学)。
&&&&1933年4月,合浦农业职业学校在张黄成立,1952年迁至钦州。&
&&&&1939年5月,合浦抗敌后援会抗日先锋总队等组织联合倡议,在张黄农校召开“合浦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全县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共产党人在会上宣传团结抗日主张。&
&&&&1952年,自治区农垦部门在张黄成立合浦垦殖所张黄垦殖场(今国有东方农场)。&
&&&&1954年6月,建设张世聪烈士墓,1984年改建成烈士陵园并添葬了张广南、张世柏、张体宽、朱菊清、黄家祚、方上智、梁标等烈士的遗骨。2002年又改扩建成世聪广场。&
&&&&1959年7月,中南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到张黄视察农村工作。&
&&&&1974年,浦北县在张黄建设日榨甘蔗500吨的张黄糖厂。&
&&&&199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视察福山小学。&
&&&&1994年10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赵富林到张黄镇视察工作。&
&&&&1994年,张黄文化站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同年被自治区文化厅定为全自治区乡镇文化站长挂职交流培训基地。&
&&&&1997年6月,中共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曹伯纯到张黄视察企业工作。&
&&&&1997年,张黄镇被广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
&&&&1998年,张黄派出所被国家公安部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称号。&
&&&&2002年,张黄镇政府被自治区基层政权建设办公室授予“广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称号,同年阳春、福山被授予“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称号。&
&&&&2004年,张黄中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自治区一级学校。&
&&&&日,张黄二桥建成通车。&
&&&&2005年,张黄镇参加广西区第五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荣获乡镇类先进奖。&
&&&&2007年,张黄镇被评为钦州市经济发展十佳镇。&
&&&&日,张黄镇党委、政府搬迁至新址办公。&
&&&&2007年,获得广西区第六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乡镇类优秀奖。
游在张黄&&&&张黄客家傩舞(跳岭头)。跳岭头是“傩戏”的一种,由古老的中原祭祀仪式演变而来,客家人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活动从中秋节到农历九月中旬在各村轮流举行。表演者一般为本村的乡贤或道士,身着古装,头戴帽子,脸挂面具,手执刀、斧、棍、锄、铲之类的农具兵器,以开擅、扯大红、跳三师、拜四师、舞五雷、五雷灭妖、庆丰收等内容为主,还伴着琴鼓笛等乐器。戏中人物栩栩传神,时而诙谐有趣,时而神秘诡异,其客家话幽默说词经常会引发观众一阵阵笑声,其阴森森的气氛充斥整个山坡有时不禁让人有种凉飕飕的感觉,观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时不时窃窃私语,谈论着戏中角色。“跳岭头”一般从头天下午开始,到次日上午结束,上午结束的那场表演,当地叫做“赶老虎”,应该是驱邪避灾的意思。每到岭头节,公路就成了圩市,两旁摊点密密麻麻,琳琅满目,衣食住行玩,应有尽有。到了晚上,放露天电影、粤剧演出。岭头节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连海鲜都摆上了,再拿出珍藏的美酒,款待客人。一般家庭会摆三两桌,宽裕点的甚至摆上十桌,宜多不宜少,不能怠慢,以免尴尬。
&&&&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五皇山,原名叫“五皇岭”,五皇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钦州市浦北县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五镇境内,距离张黄20多公里。五皇山在张黄一地,百姓称作“单竹尖”,又分下单竹、中单竹、上单竹,下单竹即是在山脚到丛林覆盖之地,中单竹即为出了丛林到草坪接石山一带(海拔大致与对面的通天岭对等),上单竹就是五皇山主峰。五皇山自然风景区是由高山草坪、高山茶园、高山梯田、溪流瀑布、亚热带季雨林、花岗岩奇石等自然景观和傩舞(跳岭头)人文景观等构成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具有“山高林茂、草绿石奇、谷幽水秀、雾浓云美、民俗奇异”的特点,是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越州天湖旅游景区。越州天湖据张黄镇20公里左右,主体景区在张黄镇境内,地处合浦水库区,南北走向,纵距最长达52公里。湖区面积79平方公里,库容12亿立方米以上,湖内有小岛百余座。这里的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远近山色碧黛,环湖荔枝、芒果园已成规模。内有仙鹤岛、东坡渡、伏波滩、望夫岭、清浊湖、对歌坡、三帝庙等自然景点。仙鹤岛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还有天湖大渡槽和香翰屏将军故居等人文景观。香翰屏故居建筑艺术中西合璧,亭台楼阁依山傍水而建,据故居2公里即是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越州古城。
&&&&清朝年间,圩镇南大门建有一座贞节牌坊,高十多米,气势宏伟,下面有三个拱门,中间能过汽车,抗战时期已拆毁。此时,所剩的只有几座古庙祠堂,如大王庙、妈祖庙(天后宫)、文武庙、观音堂、三官堂及土地祠、百家祠。可惜这些古建筑在解放前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已拆毁或损坏,尚存的是上八团学堂,由清朝道台大人宋安枢创办,其时是合浦县北部最高学府。学堂最有特色的是所有支柱全部用一丈多长的花岗石凿成,有圆的、有方的,而每对石柱都刻有对联(凹字),字体刚劲秀丽,可惜年久失修,已经面目全非。2005年,张黄老城区改造时拆除上八团学堂、合浦农校遗址。
&&&&张黄老街骑楼区。老街风貌多以民国特色建筑为主,二层骑楼楼挨楼,迄今还发挥它们的作用。在老街上八团学堂遗址旁,是广东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爱国名将香翰屏创办),但已被拆除。从其大理石、花岗岩及不少广州来源的建筑材料来看,已明证了当时这所农校为钦廉地区所作出了的历史贡献及一定的宏伟规模,门口左侧立有一块“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遗址”碑记。张黄小吃有炸肉粉、冷粉、毛蟹粥、甜笋、黄榄、瓜皮、花籺、饭包籺、水籺、发籺、凉粉籺、槐花籺等等,形成品牌的是张黄月饼。解放路(当地称“死食街”)是张黄小吃的主要聚集地,每入夜,食客便纷涌而来,好不热闹,店铺经常通宵达旦经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龙门路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