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社交关系 新浪微博 insragram 百度贴吧 或者其他这种社交互动平台那个阅读量比较

社交网站(SNS)行业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社交网站(SNS)行业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在​分​析​国​内​社​交​网​站​的​行​业​概​况​的​基​础​上​,​重​点​通​过​与​F​a​c​e​b​o​o​k​的​对​比​分​析​了​人​人​网​的​优​劣​,​对​人​人​网​的​未​来​提​出​建​议​。
大小:3.7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 Facebook 领先 Twitter,而新浪微博用户量却超过人人?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形态的 SNS 在中美的差异,这种差异又反应了什么?
按投票排序
Facebook 领先的原因:1. 时间早于 Twitter2. 在此之前没有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熟人网络3. 更适合大众使用(不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习惯)4. 国际化的更成功(Facebook 的文化壁垒小于 Twitter 的)5. 更娱乐6. 社交深度更高人人、开心没有足够成功的原因:1. 中国已经有 QQ 这一强大的人际网络(而且已经偏于熟人社交网)2. 人人针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把握欠佳,并未解决真实用户需求; 开心兴于游戏,这让它一定程度上迷惑于自己的下一步,在 2008 年下半年以来行动缓慢──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切入中国社会的最本质需求新浪微博的崛起1. 与 QQ 等其他腾讯产品的属性差异2. 满足中国社会的最本质需求:语言是当下中国反抗现实的最佳方式及最佳娱乐3. 成熟的运营4. 比人人、开心更容易获得明星效应──明星们嘴里也淡出鸟来
很简单,美国没有QQ,那个可以让1亿人同时在线的基础设施。(小声说,新浪微博刚刚5000万用户,说超过还稍微早了点,明年几乎一定会超过人人。)
1、不是自己的事,看热闹的事,在TWITTER上干,自己的事到FACEBOOK上。放在国内亦成立。(据统计,在威廉王子婚礼24小时内,在社会化媒体上有270万提及,其中94.7%是在TWITTER上提及的,而FACEBOOK上只有3.0%)2、对于名人战略的微博,IT从业者【很容易体会到名人产品带来的快感。如果你的Title不是总裁、CEO、也没有V,那么你发的东西除了你的真正线下好友,没几个人关注。】这点我非常赞成光芊源的观点。知乎的人有多少在用微博、有多少在用人人?3、微博的媒体属性使其成为IT行业精英的个人品牌载体,大量“评论家”在这潭水里你来我往。而人人的用户大多都是学生及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白领,关注的都是自身或者身边小事。他们的话语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是人人吃闷亏的地方。所以你不觉得他火。4、行业精英们希望自己的个人品牌传播越广越好,而不是通过隐私设置把一大群粉丝拦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之外。那样不符合他们上网发表言论的需求。于是,各位选择了微博。5、最哭笑不得的事,很多第三方的开发者甚至都没有人人的账户、尚不清楚人人的运作机制就着手开发。这是非常盲目的。总结:适用人群不同,不要因为自己身在互联网圈,就对很多网站或者应用妄下结论。看中文互联网流量排名前100的网站,有一半可能都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别人闷声发大财。不能用自己的见识、阅历、阶层、行业、学历、爱好来片面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未来。建议看这篇文章文章结尾说【不管看这个BLOG的各位精英们是否承认,我们和某些人——一群数量比我们大得多的人(中国的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等,大概3亿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能关注那一群人,还会有很多机会。但很有可能,我们永远都走不出自己呆的洞穴。】
我觉得新浪微博比开心人人更像Facebook
新浪微博成功原因:1.搭上新浪的媒体基因,名人微博的策略是新浪博客产品积累的运营经验。2.之前做新浪“朋友”,放弃掉,但积累了SNS底层技术,使微博比Twitter多了一条人际关系的维度,不只是时间维度,增强了微博的SNS概念。3.时间点,正好是其他几家微博被整治未完全恢复,其他大互联网公司又犹豫不敢做的时间窗口。4.曹国伟带队MBO之后,团队士气支撑公司战略转型。5.新浪09年业绩不错,广告市场复苏,有条件实验。6.信息安全方面,管理严格,一直没出什么大事。7.运气好。
说说另一个因素:开心网(和人人网)照搬了 Facebook 的“在线上再现真实社会中的社交关系”的理念而采取真名制,却没有想到,大多数中国用户更希望用匿名的方式来展开他们的网络之旅。大多数中国互联网用户也许生活是并不开心的(程炳皓倒是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取名开心网),但真名,这一映射现实社会中的身份的标志,却把大多数中国网民(或者严格来说,大多数不带V,或者生活得并不“成功”的中国网民)在某种程度上禁锢在线下身份所限制的关系网中,无法让他们找到一种新的,创造性的,真正能让他们开心点儿的网上社交体验。从这点上来说,开心网和人人网使中国的大多数草根网民始终摆脱不了自己在真实世界里的熟人关系。与此相比,豆瓣让网民开始方便地展示品味,而由于饭否无公共媒体属性,新浪微博是第一个真正让草根网民开始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指点江山的感觉的地方。
这算是挖坟么?受邀题。facebook为咩赢了twitter?因为它没有诞生在中国,否则也搞不过QQ。另外:1、海外没有一个几乎垄断的SNS市场。2、言论的畅通、种族的个性,导致他们对于交流的兴趣比表达的兴趣更大。3、FB好像生的比TW早那么点吧?围脖为什么搞定了人人和开心?因为人人和开心的对手是QQ,而围脖没有对手。另外:1、中国的SNS市场只能是QQ的,真是不好意思。人人只能做细分市场,开心已经被QQ投资了,下一步可能是整合朋友,目前不明确,如果是,人人就只能继续维护现有的学生市场了。2、新浪的运营成熟,明星战略太抢眼了。3、言论不畅通、种族个人,导致每个人都期望成为自媒体,加上万恶的社会化营销的炒作,耶!最后,我还是没明白比较的基数是什么?用户数?活跃用户数?UGC质量?关系黏着度?
我严重反对"大学生用人人远远超过用微博"说法,这说法只是停留在一个时代上的看法;现在初高中生一代知道的只有微博(通过明星、各大媒体的宣传);,我寝室的从刚开始只有一个人有微博到现在6个人有微博,而人人一直都是3个人,而且比我们小的师弟师妹之所以开通人人,因为师兄在人人,,而新生代在大学之前已经在微博上建立的人际关系,不会轻易被抹去
因为中国的Facebook是腾讯,而不是人人网。
因为魏神离职了
我觉得Facebook与Twitter,应该是相对QQ与新浪微博。个人认为人人网的运营不够给力。
因为新浪微博存在“千粉八元”这个逆天的东西存在。
1.不同人会体会到同样一个产品的不同价值2.对于名人主打的weibo,业界观察者和评论员很容易体会到名人产品带来的快感。如果你的title不是总裁,ceo,也没有v,那么你发的东西除了你的真正线下好友,还有谁会关注?3.大学生一手一个人人帐号,又有几个人有微博帐号呢。加了人人代表线下关系的确立,还可以偷瞄暗恋女生的照片并进而搭讪,这套流程在微博上走不通4.归根到底,产品面向的人群不同
起码目前,我们还没法界定超过的意义。按照注册用户来说,两者应该差不多,如果按照有效参与互动的用户而言,新浪围脖应该在总体基数上还没有追上人人。这个可能DBA更有发言权。我们有时候身处的圈子,和我们看事情的眼光,决定了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新浪围脖的成功,是积累10年的互联网品牌的成功。确实,新浪围脖的推广策略在我了解之后我的感觉是一拍大腿,牛逼,原来还可以这样。太高端,太先进。这和人人不一样,人人是一个小公司,这种玩法玩不起。所以他只能一个一个的做用户,一直做到了7,8000万开始到达阀值能够自我滚动。老互联网公司,老而且大的公司,比如说微软,虽然人们都批评他怎么怎么,但是谁敢小觑呢、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一个理由:同样是140字包含的信息,中文要远远多于英文,所以在Twitter上用英文发推经常感觉字数受到限制而无法把话说全,但Facebook没有这种问题。这是我的一个亲身体验,不知老外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其实虽然Twitter和Facebook都是社交网站,但是Facebook比Twitter更加专业化,而Twitter有较强的媒体化的倾向。
至于开心网,已经变成一个游戏网站,人人网给人的印象依旧是学生用户居多,没有借机扩大知名度,而新浪微博在这两个方面做的都比开心和人人好。
新浪微薄领先我觉得最大的因素是新浪对于移动设备的支持比开心和人人网更完美,或者说更贴切用户的需求。而且新浪对于如何使用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零碎的时间把握得非常的好!
呵呵~这个问题已经被回答得很成熟了,但我想加多一点,新浪微博不能等同于Twitter,其实新浪微博已经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Twitter,是近年中国IT行业创新的一个标志。相反,人人网和开心网却只是紧跟Facebook的步伐......说白一点,中国IT行业虽然模仿性较强,但大家都是向往着创新的,因而创新的公司和产品当然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较多用户的体验!试想想,假如中国能诞生一家像谷歌、Facebook等可以引领整个IT行业发展的企业,该会如何?
对普通用户来说,“维持”微博相对facebook,要轻松一点
看人人官方的数据他们是1.6亿用户,微博应该有点差距。但是微博在社交上已经超越了人人,人人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扩展功能而新浪微博能在同一页面内完成浏览多媒体信息和互动,他的互动性因此已经超越人人。
1,围脖没有加好友限制2,围脖没有访问痕迹3,由于1,所以围脖可以方便地跳跃人际纽带4,图片、视频等分享更简单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新浪微博的未来:新闻or社交?
外界为新浪微博设计了无数种商业道路,仿佛微博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最近阿里巴巴会入股新浪微博的传闻,更是添加了对于新浪微博未来道路的无限猜想。
新浪微博令人牵肠挂肚的商业模式前景到底在哪里?新浪CEO曾列举了六大盈利点:广告、游戏、搜索、无线增值、电子商务及内容收费。诚然新浪微博这些都可以兼做,但没有核心竞争点,必然变成一个各个领域都浅尝则止的大杂烩。
笔者认为,新浪只能选择两条主导道路,一为媒体,二为社交。二者很难兼顾兼容。媒体和社交表面上交融的地方很多,但本质上无法兼具。媒体方向需要广告+搜索产品,社交方向需要广告+IM产品。而且,新浪如果不能补上技术基因和产品经理的短板,想发展成为比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平台公司,是不可能的,最终仍将止步于媒体、而非平台。&
目前,新浪微博可以在媒体和社交上进行摇摆和试探,但需要明确自身用户平台的唯一主题属性。一旦确定方向,就开始在产品(而不是销售)上聚焦、专注、深挖、死磕!
&以下是笔者为新浪微博构想的,在两种不同路径下的商业化可能性:
&新浪微博一开始就走的是媒体道路&&自媒体聚合平台。这条道路最符合新浪自身的媒体基因和资源禀赋。媒体对应的平台就是广告为主的模式。其中,展示广告太简单,而且想象力有限。资本市场对这个不兴奋。新浪需要的是精准的广告模型,这需要建立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基础上,涉及到对用户行为和用户喜好的判断。新浪微博需要建立精确的流量导航和广告展示。
&可以划分一下新浪微博容易赚的快钱:展示广告、营销活动、社交游戏分成、无线增值服务。难赚的慢钱:互动精准广告、数字内容收费、搜索、电子商务平台。
&快钱容易赚也容易一下子把潜力挖没,增长率曲线属于一步到位就停滞型的。拿游戏来说,游戏是中国互联网最大变现方式,腾讯、搜狐和网易的营收最大比例无一不是游戏,唯独新浪没把自己的游戏做起来。新浪如果想在游戏上分得更多的钱,在媒体模式下很容易遭遇瓶颈,其转化率不会比垂直的游戏网站高。就连电子商务的转化率也会比游戏乐观。
&从慢钱来看,新浪可以做的事情有:
&互动精准广告技术。这是全球互联网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其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只划分一下性别、地域、收入等就算是达到&精准&的程度,那太初级了。真正的精准要可以准确的掌握用户行为心理,以及猜你喜欢。此领域可谓路无止境。
&谷歌、Facebook、亚马逊、百度和阿里都在此领域上下求索。而新浪在这一方面并不领先,如果自身开发不顺,进行收购也是不得已的方向之一,好耶和易传媒太贵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是可以考虑的方向。至于阿里是否能够给新浪带来这方面的技术提升,要看双方合作深度到底能到何种程度。
&搜索。这其实也是新浪微博的突破点之一,连360都敢于尝试,新浪微博也应该勇于亮剑。而搜索技术,阿里巴巴本来是可以很好对新浪进行支持的。因为淘宝的搜索量估计可以进入前三,仅次于百度和谷歌中国。新浪内部人士透露,新浪微博每天的搜索请求量,跟搜索引擎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也可以争夺前五名。而且这还是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并没有被重点打造和加以很多限制的情况下。只要略加提升,改善搜索体验,搜索量就会有明显提高。这就要看阿里跟微博的合作可以谈到什么程度,是否肯毫无保留的将五年摸索的搜索利器授予新浪微博。
&既然新浪随便在微博上弄了个站内搜索的搜索框就有如此自然流量,设想一下,如果新浪微博可以开放搜索框的合作,将会多有吸引力。事实上,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将搜素从一个站内搜索拓展成几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如涵盖音乐、新闻,甚至电子商务,再向通用搜索发展。
总之,在媒体模式主导决策下,新浪微博在广告产品方面所需要花的力气并不需要很大,因为媒体模式广告位相对有限(多为展示),广告主相对有限(多为大型品牌商),广告模式相对简单(按时间和位置收费)。新浪需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媒体内容的聚合,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内容搜索产品。事实上,就指出,百度的本质是媒体。这个媒体应该如此理解:通过搜索入口让更多的用户更长时间的停留在自身平台,来了就不要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内容。而不是来了就走尽快走。
&对于以媒体为导向的搜索,用户发起搜索请求就自然暴露了其诉求,比如一个用户搜索某种疾病,最有可能就是有治疗需求。如果一个广告主只需要少量的关键词,这就并不需要复杂的挖掘和匹配技术。
&电子商务平台。新浪应该不会也做不到打造自主电子商务,仍只是通过广告、导航、搜索等方式从电子商务处获取广告费和分成。
&在社交道路下,新浪就要充分借鉴Facebook的做法,并与QQ和微信进行更直接的碰撞。新浪微博正在推进的新版改版,也是向更社交属性的方向进行探索,这受到了不少喜欢旧版跟媒体化界面的用户的反感,但新改版确实创造了更多的广告位。新浪微博已经掌握了用户的主要属性数据,这都是更多借鉴Facebook进行社交平台广告投放的基础。
&精准广告系统。在社交模式下,更需要精准广告系统,而且任务比媒体模式艰巨,更庞大。媒体模式下,广告体系可以更多采用按位置和按时间收费。而且主要锁定小几千家左右的大型品牌广告主。而在社交模式下,新浪需要容纳更多的中小企业,广告主数量级可以达到几十万家,纳入按点击、按效果甚至按销售收费等一系列广告模式,并可以让企业主像投放搜索引擎关键字一样自助下单,实现从品牌广告模式到社交广告模式的转型。
&在这方面的技术挑战,新浪在短期内没有给外界看到可以拿出成熟方案的希望。
&社交IM平台。在社交道路下,新浪微博需要发展的另一大平台是,将私信功能拓展为类似QQ、微信等横跨PC和移动互联网的社交IM平台。新浪推出过微博客户端,也推出过微友,但因为缺乏产品经理文化,目前还无力将产品打造成可以与腾讯对抗的程度。
&适逢MSN退出市场,其实对新浪来说是很好的市场拓展机会。如果这个IM客户端能借助新浪微博对中高端城市人群的覆盖,取代MSN在白领和城市工作人群中的地位,微博就有了跟QQ对抗的基础。进而,在移动互联网端也能跟微博协同联动,有所作为。
&明显可以看出,在社交道路下,新浪需要应对的技术挑战更大。
&向阿里巴巴借力?靠不住
&可以预计,阿里巴巴即使入股也不可能主导新浪微博(何况当下号称资本合作已经中止),双方的合作能否超越阿里巴巴跟搜狗的合作深度,并不乐观。
&事实上,就算资本合作有实质进展,阿里巴巴的投资甚至都不太可能换来微博上更多更便宜的广告位。比如核心数据方面,阿里巴巴的投资想换来新浪微博用户数据对其开放,这更加不太可能。因此,阿里巴巴必定会看重财务回报,价格方面不能指望阿里巴巴头脑发热不计代价。
目前双方的势力格局是:淘宝和天猫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每天上淘宝系平台购物的人流过亿;新浪微博作为平台,用户规模同样高达4亿。根据新浪微博内部人士透露,双方的用户重合度超过40%。
双方是否可以打通共享这些用户数据,开发出一套精准掌控用户行为的模型和系统,甚至共同开发搜索、IM产品?笔者认为20%的股权投名状还达不到让双方推动这种互相门户开放的深度。
如果没有用户数据的开放,本地服务和O2O也只能浮于表面和浅层的探索。至于阿里对新浪微博的媒体公关需求,属于把芝麻说成西瓜。
图片推荐123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
原创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为什么美国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站是 Tumblr 而不是 Facebook ?
根据 Y Combinator 的一项新调查显示:59% 的青少年经常用Tumblr,只有 54% 的青少年经常使用 Facebook。难道是因为 Tumblr 比 FB 更酷吗?
按投票排序
应该说是“去facebook化”:实名制、私密的关系链、安静无监管区。PS:原本按照“去QQ化”的设计思路成长的话,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还是有机会的。可惜他们试图包容大众,试图和腾讯一样建立大关系圈。所以现在人人网画虎不成反类河马,渣浪45度仰望着直到眼球突出。而豆瓣却很好的抓住了那么一部分文艺青年,成了一个深度耕耘产品的慢公司。
我一直不愿意相信美国青年用tumblr而不用facebook主要是因为家长监控(建个小号不就解决了),就像我不相信他们用tumblr是为了看黄图一样。也是为了工作需要,就从quora上找到了几个tumblr相关问题。这篇回答写得很像那么回事,又用了特别特别多的定语从句,就不嫌麻烦地翻译了下:这个网站令人惊讶!为什么?因为不像facebook,我可以有个干净的空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重新塑造一个身份,与我名字或者真实生活息没有关系。没有人知道那个页面是我的,除了一部分朋友和我的粉丝。但是tumblr不是看朋友的地方。事实上,我关注的博主中真正认识的不过几十个。正因为这样,它可以用来发现并关注那些能分享给我有趣内容的人,而不是只会给我带来无聊内容的朋友,让我知道他们每天的生活发生了什么,至少在这个学年。那些我在现实中并不认识的博客读起来很舒心。他们发布着我关心的内容,在其他地方很那找到以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内容。他们分享了我的朋友很少知道的最新的东西,我转载它们主要是为了传递我喜欢的内容。我的粉丝依赖我发现好内容,就像我依赖我关注的人一样。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否则我会有失去粉丝的风险,而这会影响看我原创内容的用户数量,比如当我想写一些我自己的东西或者发一张自己的照片或者我找到的视频时。所以我会花费几个小时浏览我的动态,我也在寻找那些那些我认为放在我的博客上,可以让我的粉丝感兴趣、想看到、或者让我的博客看起来更美好的内容。当然,这事是无止境的,我花在这个网站的时间不断增加(滚动是动态的,当鼠标移到页面底部,会自动加载更多内容)。而且在动态里我一定要看到我上次看到的位置,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潜在的有趣内容(可能是适合博客发布的或者仅仅是我感兴趣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在tumblr上的风格开始有所不同,最近几周,我开始写更多原创内容而不再是单纯转载。我跟我的朋友会在facebook上或者面对面聊天,关于我们的生活、朋友、计划和趣事,所有的那些我的粉丝不关心的事。我的粉丝们也有像facebook或者其他的社区,但是只有tumblr是不同的!我会发布自己关于科技的看法,这些事很少有朋友关心,我的粉丝却很感兴趣。我运作着一个不属于我的名字,吸引和连接着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如果你也希望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变得受欢迎的话,你也可以这么做。我很谨慎地使用了“受欢迎”一词,因为这并不是一件酷炫狂拽霸屌炸天的事,而只是成为一个有越来越多人阅读和评价你的观点的博主。所以嘛,原因就是这些了。对,毫无疑问这是在浪费时间。我不能把它写在简历里,这对我将来的生活也没有好处。也就是说,当我在tumblr上发表观点或者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时,我是自由的,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当我写文章时,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因为我在向那些会感兴趣并且懂得其价值的人表达我的观点。就像你的女儿那样,我甚至不能自拔。这就是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说过我必须要说的。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影响或者改变什么事,相反我只是为了表示支持tumblr而不吐不快。我在tumblr上写东西是因为我喜欢我的观点被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人听到,至于哪些人在读,我完全不关心。人们关心或者认同我说的东西给我带来了很大乐趣,这种感觉我真的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了。从父母角度看,这可能像是诡辩。但是作为年轻人,我从拥有自己的观点开始真正找到了自我。很多时候,这些观点与我的亲人朋友等大不相同,尽管他们曾给我带来巨大影响。这么说吧,我的tumblr是我与那些对此感兴趣的人分享新鲜观点的方式,他们不可能完全闻所未闻,让我觉得这些徒劳无功。从社交和生产力方面来看,tumblr可能贡献不大,但就当下和短期内来看,它让我感觉很好,这就够了。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就是我当初从人人网转向豆瓣的原因啊!!!我希望我关注的是我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我认识的人带来的内容——他们发的东西我不一定感兴趣,我关注他们是因为我认识他们,而且作为联系方式的一种,我不得不去通过关注他们来达成双向好友关系。而tumblr是纯粹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站,产品形态好用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只关注我感兴趣的人和博客,而且不必为了维持真实好友关系和自己被期望的网络形象而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比如逃避家长监控),而在facebook还是基于线下熟人关系的真实社交网络,需要扮演与现实中相似的自我。quora那个答案最后已经升华到了自我提升层面。如叔本华所说,“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如果你沉迷于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天天看着你的同学秀恩爱晒婚礼晒孩子,恐怕很难培养自己独立的兴趣,挖掘潜在的自我。而tumblr可以让人有空间去发现兴趣、挖掘潜在的自我,获得更好的自我提升,比如建立个兴趣聚合博客(就像微博营销帐号、豆瓣小站),或者建个独立博客自己写东西,与粉丝探讨,是自我提升也是观点的分享。可以说,人们在网上从熟人社交转向兴趣社交上个必然的过程,从发现他我到发现自我。但facebook一时也不会死,毕竟二者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tumblr为代表的兴趣社交模式在国内有没有相似案例?有。先是豆瓣,后来是新浪微博。原文放在了建在tumblr的个人博客:
Pew 有一个类似的调查(),只是少年 (13 - 17 岁),样本数是 1066,结果和 YC 的差别很大:所有 social media 的占有率(YC 的调查允许多选,应该和这个类似,不过 YC 的调查中是使用较多的网站,既一周使用数小时,Pew 的则只是问“你用下面哪个社交媒体”,这点上略有不同)最爱用的 social media(只有使用上述具体社交媒体的人才回答,共 930 人):这是如果按家庭收入细分的话:Pew 的调查还有其他不少内容,比如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等,就不列举了,有兴趣者自己去查。另外,Pew 的调查也对相关家长进行的调查,于是有了此图:证实了的确家长更爱在 facebook 跟孩子。证实了的确家长更爱在 facebook 跟孩子。我看了一下 YC 的 Garry Tan 的调查(),发现他的文章其实是在为 YC 投的一个做网络调查的创业公司
做宣传,大约就是 Garry Tan 自己用 这个网站做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值得注意的是,Tan 强调的是调查结果出得快,只用一晚上,廉价(I was impressed with how the data came back just overnight, and how it ended up costing so little to get such useful data. ),但没有质疑结果的准确性。他也没有说整个调查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也没有给出足够多的用户信息,只是欢迎大家也来用。对于民调,采样本身极其重要。在没有更多的细节之前,我对这个结果的可信度表示怀疑。Pew 自己有一篇文章(),就谈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民调有哪些困难,比如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这样的。
谢邀。几个美国人给的简单明了的答案是:Teens need a place to hide from their parents.They don't want to be caught by their parents when using social network.They hate it when their parents comment on their every single post.(解释说明下就是,因为现在很多的父母开始上Facebook,所以青少年每次上FB发东西甚至只是上线都会被抓到,没有个人空间)Facebook的全民化发展很快,但看来其中还是有弊端的。-------更新,看到很多人提到Tumblr中涉及的色情内容,在美国要看点色情内容太方便了,你所想到的任何内容都没有被屏蔽,随手输入站点,诸如, , , 等等都能进入相关站点(我真的是根据语义随手打的几个网站,之后验证了确实都是)所以不用因为国内的人只能可怜的通过Tumblr看色情内容,就觉得美国青少年也这么可怜。
我对这个调查的可靠性深表怀疑。WSJ的blog介绍说,这是个“unscientific, a small survey”()。更不清楚背后是否有动机。应该就是通常所说的“Lies, Damn Lies, and Statistics"的最后一种吧。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is awesome translation!)看完了Sheldon的回答后(),我不得不同意,题主提出的这个调查结果是无效甚至误导的。去年秋天Facebook用户达到了十亿,一个样本为一千个青少年的调查并不足以展示全局。而且,“可多选“的设定让数据重叠,如果调查中每个用Facebook的人都用Tumblr, 那就说明他们(这里的both我的理解是指facebook和tumblr)都是受欢迎的。我认为调查用户增长率会是一个更好的界定受欢迎程度的方法。- - - - -如果让我想个为啥在有Facebook的情况下还要用Tumblr,我会说Facebook和Tumblr是两个并不相同的网络社交工具。就像锤子和螺丝刀都是工具,但是他们有不同的作用。Facebook的一个缺点就是我在同一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当我发送东西的时候,所有我的好友都能看到。我可以选择去排除一些人,设定不同的群组,然后只让特定的群组看到,但是在Facebook的用户界面进行这种操作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如果我在别人的空间留言我会遇到更大的麻烦——所有我的好友,以及他的好友都能看到,这是我没法控制的。这种情形之所以麻烦,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好友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有些好友是我真正的朋友,有些是我最好的朋友,有些只是以前的同学。所以如果我想在我最好朋友的空间上发一个荤段子的话,我必须考虑我们共同的朋友中有些并不了解我,他们会怎样理解我的段子,又会怎样看待我。除了这些不熟悉的人,还有我的家人,逛Facebook的未来雇主等等;所以我只能展现一个能被社会接受的,政治正确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再看看Tumblr。 在Tumblr上就像网络时代早期一样,除非你想告诉别人,你的真实身份对其他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就像reddit)注:reddit是美国的一个门户网站,你可以理解为贴吧)我可以有无数个Tumblr——一个用来发照片,一个用来发认真的想法,一个用来发我做的晚餐,一个发很逗的猫咪gif,一个发一些书呆子记录(我认为这里的meme应为memo,有误解请指出),一个发男性时尚,然后再来个发所有乱七八糟无法分类的东西。那些我不同Tumblr的粉丝,他们并不是“我”的粉丝。我能在一个Tumblr上面分享一个星际争霸(注:暴雪的一款游戏)玩笑,在另一个Tumblr上面评论曼德博随机模型,并且在这两个Tumblr上都收到合适的回复。我巧妙地分类了我的世界。- - - - -那些Tumblr上随机蹦出来的女孩图片,我怎么才能去掉?- - - - -After reading Sheldon's answer , I'm going to have to agree. The survey result is inconclusive and possibly misleading.Facebook just passed the 1 billion user mark last Fall. A survey of 1000 kids can't represent the full picture. Also, "Multiple answers were OK." So the data could be completely overlapping. If every Facebook user in that survey also used Tumblr, that means both are alive and healthy.I think what's a better measure of popularity is the growth rate of each site. - - - - -But if I had to think of a reason why I would even need Tumblr when I already have Facebook, I'd explain that they're not really the same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just like how a hammer and a screwdriver are both tools, but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One drawback of Facebook is that I have to be the same person to everybody at the same time. When I post something on my wall, all my 'Friends' will see it. I could try to exclude people and make groups and only post to different groups, but it's a lot of work and the interface wasn't designed for it. An even bigger problem occurs when I post something on somebody else' then all of my friends and all of his or her friends will all see it, and I have no control over that. This is troublesome because not all 'Friends' are equal. Some of my 'Friends' are my actual friends, some are my best friends, and some are really just old classmates. So when I'd like to post a nasty joke on my best friend's wall, I have to consider how our mutual friends, who might not know me as well, will interpret it and what they'll think of me or my friend. Add to that the family members and potential employers snooping around Facebook, and I can only present a socially acceptable, politically correct image of myself, not my true self.Then we come to Tumblr. It's like the old days of the internet where your real world identity didn't mean anything to anybody unless you wanted to show it off (similar to Reddit). I can have as many Tumblrs as I one about my photographs, one about my serious thoughts, one about the dinners I cook, one about silly cat gifs, one about nerd memes, one about men's fashion and an extremely messy one that holds everything that doesn't fit into any of those categories.And people follow my separate Tumblrs, they don't follow me. I can share a Starcraft joke in one Tumblr and a commentary on Mandelbroit's stochastic models on another Tumblr and expect appropriate responses on both. My world is neatly categorized.- - - - -Yeah, those pictures of random girls on Tumblr - how do I get that out of my feed?
不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喜欢tumblr反正我上tumblr就是想看黄图tumblr上的黄图真的很赞,老外就是有艺术细胞,构图,色调,姿势,角度都很赞,堪比艺术品,不仅仅满足肉欲,还有艺术欣赏的满足感。当然也有很多中国人开的tumblr帐号,也有一些成人的内容,一般大陆看不到的,你都可以看到。别问我怎么找黄图,在tumblr搜索“sex”“make love”等敏感词是被屏蔽的。但搜索汉字就不会,比如搜索一下“做~爱”。
Tumblr 可以看黃圖和黃片……俺tumblr follow的全是porn。。捂臉逃走。。=============更新===============受ls更新的啟發……Tumblr porn的還有一個特色是擁有許多不同口味的專題blog,比如戀物,拳交,人妖,人獸等等。針對這些小眾化口味的色情站點通常不多,而且更新較慢,使用tumblr訂閱則可以及時迅速獲取大量更新,這應該也是吸引點之一。。=============分割線==============lz真是在用生命刷湯不樂- -
用户联系: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以QQ空间举例,相信在中学时代大部分青少年都会使用这个社交网站,但是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辈也加入了QQ社交中,相信那些加了他们爸妈为好友的孩子,应该不会再在空间上发些什么私密的东西了吧…(新浪微博新推出的密友功能,在宣传的时候就主打的是这种类似情况)内容性:Tumblr的内容确实要丰富些,相比于为晒照片狂和刷赞帝量身打造的FB,Tumblr更像一个慢节奏的信息空间,整理清晰,设计清新,更像是基于兴趣内容而不是基于人际联系。我并不了解美国的青少年现状,不过姑且猜测这应该是挺受欢迎的。至于楼里有人说看H什么的… 啊反正我是什么也不知道… 捂脸…各有长短:以这个数据来看,FB和Tumblr相差并不多,并不能说Tumblr胜在哪,因为显然大部分Tumblr用户都会用FB,而且应该没有人会没有FB,只不过多了5%的青少年“更经常”用Tumblr。这一点还是放在国内类比,我相信没有人会没有QQ,但是如果还是统计这个“经常用”的数据,我相信在大学生群体中,人人网的数据会和QQ相当,在工薪阶层中,微博的数据也绝不会比QQ低,当然QQ立足于客户端,这和FB的情况不一样,拿来比较只是权且一说,并不十分贴切。但FB作为实名制的社交,在美国多少也有了用户名片和社交存在感的意义,几乎全民都在用,这就给了其他很多类型的网站很大的机会,瞄准一块用户,自然会有不错的发展
我觉得以上的回答都没有切中实质····
很简单,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去玩tumblr····作为一个在汤不热社区泡了一段时间的人,我觉得汤不热上最重要的存在,大概就是一个词 fandom
用汤上某个用户的说法就是 你要不是某个fandom里面的,你来汤不热上干什么?个人觉得如果解释起来,就是tumblr实际上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网络圈,在这里重要的是分享创造你所感兴趣的东西,而粉丝文化绝对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汤不热和facebook的分割略像国内的新浪微博和人人网 简言之就是,facebook是实名真人,用来社交的 而汤不热上,是用来展示和与其他粉丝一起交流你所热爱的东西的比如你喜欢一个剧 如果你想真正的去就剧进行讨论,在国内你会发人人还是微博? 人人是以真实的人际关系联系的,而微博上你认识的更可能是兴趣联系的,明显你获得的讨论也会更多
举这个例子也许有不恰当的地方,因为汤不热相对微博来说,其实更注重原创和每个用户····所以你要是青少年你会想选择什么? 两个网站各有不用,但是汤站的吸引力绝对是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我是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回答之后一两年已经过去了
回答的时候正是比较大量投入时间在汤上的时候
现在冷静了下来
使用了汤、微博、和基本是汤国内翻版的lofter之后
反而有了更多的感触和思考
有时间想好好过来写下
比较下汤、微博与lofter
关于他们本身和他们发展呈现的一些形态
推特不加入进来
因为一是相对用的不多
二是在我看来
推的发展已经很前面提到的分开岔路了
人性本“色”。
Facebook注册到一半就烦到果断恼羞成怒关闭网页!
因为父母都在facebook上
都别瞎分析了,年轻人就是叛逆而已,不喜欢那些大多数人在用的玩意儿,tumblr可能是刚好做的还不错监管又松而已。
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认识的人都在facebook,这样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乐趣不在,需要一个能过不同自己的地方而已。
这个答案之前已经做媒体报道过了啊。因为变的不酷了,为什么不酷了?因为被一群老娘们占领了,天天发孩照片。所以年轻人们逃离了。
简化来讲,Facebook是三次元社交,Tumblr是二次元社交
先不说数据真实与否,下面这个 teenager讲为什么用TUMBLR的原因非常详尽,对行为的分析也很有意思:I am a teenager and also have a fascination with Tumblr. I will try my best to explain this from our perspective as teens.This site rocks! Why? Because unlike Facebook, I have a clean slate.Instead of being associated with my name and my real life being, I am a newly foundedpseudonym if I so choose. No one knows that page is mine except for the selective friends I may choose or ask to follow me. But Tumblr isn't about seeing what my friends are up to. In fact, I know the creators of less than a handful of the dozens of blogs I follow. Because of this, it turns into a tool for discovery, following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who share my interests versus my friends who can get boring seeing as, at least during the school year, I know what's going on in their lives every day. But these bloggers, who live lives I don't see first hand, ar they voice opinions that I care about and are hard to find organized anywhere else in such a way, and they share new things that few of my friends know about (which is why I mostly reblog: passing along the things that I love). Another note on reblogging content:Reblogging is a great and made-easy way to define my newly-established online self. It is how I quickly pass along the things that I care about and keep my followers interested in my blog. Despite it not consisting of all-original content, my blog is the equivalent of making a portfolio to sum myself up. I spend much time and care making my blog unique and look good. My followers rely on me for discovery, as I rely on the people I follow. So, I feel responsible not doing so would run the risk of me losing followers, which will impact the amount of users who see my original content when I choose to write something myself or post a photo of mine or a video I found. So as I am browsing my feed for hours and hours, I am also looking for things that I think my followers would be interested in, like to see, or content that would go nicely given the other stuff on my blog. And, yeah, it is endless, which only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time I spend on the site (the scrolling is set up so that as I near the bottom, more content loads). And I see it as crucial that I search through everything in my feed since my last visit to Tumblr, as I wouldn't want to miss anything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that may make good blogging material or just suits my own interests).I for one speak very differently on my Tumblr – I have began to write more original content versus reblogging in the recent weeks. I talk with my friends, on Facebook and face to face, about our lives, our friends, our plans, funny stories, all things that no follower they have their own Facebook and social lives for that – Tumblr is something different. I voice my opinions on Tech that few of my friends would care about, but my followers are intrigued by. I operate under a name other than my own and appeal to and associate with an entirely different group of people, hoping to become 'popular,' if you will, in a completely new setting. I use 'popularity' with discretion, though, because it's not about being impressive and cool and manipulative, but rather about becoming a blogger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reading and value the opinion of. So that all is the "why?" factor. But yeah, it's wasteful, no doubt about it. I cannot put this on a resume and it doesn't earn me benefits later in life. That said, as I sit infront of my Tumblr, with an opinion and defined set of interests, it seems like a freedom, as weird as that may sound. I do not think of it as wasteful by any means while I am writing a post, but instead as a way of voicing my opinion to those who are most likely to care or value it. I can't vote, I can't even – like your daughter – drive yet as of this writing, so this is how I say what I have to say. I don't do it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an impact or changing anything, but instead just to say what I have to say for t I like the idea of my voice being heard somewhere where people care, so I make it heard in an environment with users who will curiously read what I have to say solely out of interest. Doing so brings me a sort of joy, that people care or agree with the things I say, that I really can't get anywhere else. This may sound like shenanigans from a parent perspective, but as a teenager, I really have found myself starting to have my own opinions. These, in some cases, greatly differ from relatives or friends, people who used to greatly influence my opinions. My Tumblr is my way of sharing my new opinion with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earing it, if that makes more sense, so they don't go completely unheard and leave me feeling useless. Socially and productivity-wise, this may be less than productive, but in the short term and while living in the present it makes me feel good and of importance. I hope this is of help.答案来自QUORA,原问题在此:
tumblr的UI很好看,也可以认真的在上面写blog。互动什么的也很方便吧。要说「色情」真的不用tumblr,server在美国的色情网站一堆,连我国家防火墙都有漏的!而且美国这个是legal啊!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cebook新浪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