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水泡发现大量单一核细胞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浸润是什么意思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孩子手脚脸都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是怎么回事
匿名用户|女|0岁|
医生您好!孩子手脚脸起些小水泡,手上密密
医生您好!孩子手脚脸起些小水泡,手上密密麻麻的,现在已经开始蜕皮了
患者年龄:26患者性别:男病情描述:孩子出生15天,就是最近几天才出小水泡的,是不是跟孩子长黄疸有关系啊?治疗情况及预期治疗效果:请医生耐心仔细的说说,谢谢医生了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3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35404
病情分析: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上述的宝宝情况,出水泡一般是何黄疸没关系的,黄疸每个宝宝都有的,只是轻重的问题,小水泡一般都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像大家常听到的手足口,就是病毒感染的,但不是说你家宝宝就是手足口了,要看长在什么地方,一般你宝宝的小水泡是没事的,过几天就会好的。指导意见:建议你给小孩涂点阿昔洛韦乳膏,保持皮肤干净,给宝宝吃维生素AD滴剂,多晒太阳,避免受凉,祝宝宝健康成长。医生询问: 提问人的追问
20:47:23可是有的医生说与黄疸有直接关系,我小孩黄疸值有点高,17.求解!!
已帮助用户:35435
病情分析:
病情分析:小水泡,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指导意见:和黄疸没关系,小孩的水泡自愈,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受外界的传染医生询问:
已帮助用户:35721
病情分析: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与孩子出生时黄疸有直接的关系指导意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黄疸比较严重的孩子身上,脱皮以后就没有太大问题了,不需要太紧张医生询问: 提问人的追问
20:41:55那请问医生是不是不需要擦药什么的,蜕皮以后黄疸也就基本没有了呢?
孩子手脚脸都...文章无标题文档
主编 于建渤 王宏伟 郑锦花
主审 李志强 王静芬
编者 (按姓氏笔画)
于建渤 王宏伟 孙江滨 成永霞 李铁灵 安锦丹 郑锦花 岳 辉 郑慧哲 郭素芬 展 涛 曹 永 颜 彬
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编写的《病理实习?CPC?技术》是集病理实习指导、临床病理讨论、病理技术介绍为一体的综合性指导入门教科书,有利于学生们自学参考。
病理实习中学生观看的实物标本数量较多,且均有详细的描述,病变特点突出。增加的融合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通过实习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横向联合,同时将未学的临床知识初步分析,推理、理解、吸收,方式新颖。
临床病理讨论是让同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模式,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充分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医学的桥梁课,是临床诊治的基础。病理实验的中心内容是掌握脏器的形态改变及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脏器的病理变化在临床可通过影像、检验等方式间接印证,而病理则是临床诊断最直接的证据,因此,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病理。此书是掌握脏器病变、临床表现与脏器改变之间关系非常好的教科书。
主审:李志强
《病理实习?CPC?技术》自从2002年第一版应用至今已是第四版本。本版本注重与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五年制本科《病理学》教材的理论知识相配套,删减一些不再使用的名词,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根据实验教学改革的精神与要求,本书增加了融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来说,本版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增加融合性实验:目的是帮助同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横向联合,促进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锻炼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综合分析某一疾病的发生机制、发病原因、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增加创新实验内容:以影响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两个创新实验。通过创新实验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增加临床病理讨论的病例:挑选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参与的几个典型尸体解剖病例加入本书CPC部分;对于病例的讨论问题做了一定的修改,倾向于与基础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进一步突出临床病理讨论的重要性,以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的描述均以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的标本为描述对象;本书中所使用的图片除少数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绝大多数是从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的病理切片中取图,均是选用典型病例,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本书是在全体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教授的指导与帮助,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李志强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王静芬教授的严格指导与审查。此外,本书的编写工作还得到了牡丹江医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些深表谢意和敬意。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水平的限制,疏漏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主编:于建渤
病理学实习介绍
第一部分 病理实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修复DDDDDDDDDDDDD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DDDDDDDDDDDDDDDDDD
炎症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肿瘤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心血管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
呼吸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D
消化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D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
泌尿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D
生殖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D
内分泌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
神经系统疾病DDDDDDDDDDDDDDDDDDDDD
传染病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病理学实习介绍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的一门科学,它是基础课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的研究材料主要来自患病的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组织培养等。人体病理材料是通过尸体解剖和手术方法取得,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病理学实习所用的标本多来自尸体解剖和临床手术取材。
二、目的和任务
病理实习的目的除了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对理论课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实习课要达到以下目标:(1)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掌握观看切片标本的观察方法;(2)观看大体标本时要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疾病的形态特征;(3)初步掌握描述病变特征的技能。
三、实习课要求
1、认真预习实习指导,了解实习内容。
2、复习与实习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如组织学和生理学等。
3、课前检查显微镜,并认真填写显微镜登记卡,如有问题应立即报告教师。
4、用科学的方法操作显微镜,不能随意拆卸。
5、根据所观看的切片内容认真绘图,简要描述其病理特征。
6、实习标本都取之于典型病例,来之不易,必须爱护,谨防损坏。
四、观察标本的方法
病理切片:首先用肉眼观察组织的大致结构,低倍镜观察整体概况,寻找病变特征及分布,然后,用高倍镜观察某些细微的病理改变。
大体标本:首先确定脏器,观察整个脏器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有无局部病变,再观察局部病变的部位、分布、颜色、形状和性质,并进一步考虑形态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从而达到从认识病变到理解病变,掌握病变。
大体标本的形态改变是细胞病变的反映,即细胞病变是大体病变的基础。观看标本时必须二者结合理解记忆。
第一部分  病理实习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修复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细胞和组织在损伤时发生的各种适应性反应、可逆性损伤和坏死;掌握修复的类型、肉芽组织和创伤愈合的病变特征。
大体标本:肾盂积水、肾细胞水肿、肝细胞水肿、肝脂肪变、肺胸膜的透明样变、肾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坏疽性阑尾炎、坏疽性胆囊炎、心脏肥大、心脏萎缩、脾萎缩、脑积水、脾凝固性坏死和脑液化性坏死
组织切片:肾细胞水肿、肝细胞水肿、肝脂肪变、肾脂肪变、肉芽组织、颗粒性固缩肾(血管壁玻璃样变)、肺胸膜玻璃样变和心肌肥大
绘 图:肝细胞水肿、肝脂肪变、干酪样坏死和凝固性坏死
肝细胞水肿:肝体积增大、肿胀、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变钝、包膜外翻;无光泽,颜色发白,似水煮过一样。
肝脂肪变: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肿胀略隆起,边缘外翻,呈黄色,触之有油腻感。
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胸膜脏层与壁层粘连,肉眼观呈现为灰白色较宽的条带状、半透明状(毛玻璃样)。
脾脏萎缩:体积缩小,边缘变锐,色泽变深,表面有许多皱褶。
肾盂积水:肾体积增大,切面可见肾盂及肾盏极度扩张,肾皮质及髓质均高度萎缩变薄,皮质、髓质分界不清。
脑积水:由于长期脑脊液淤积,压迫脑实质,引起脑室明显扩大,脑实质萎缩变薄。
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外膜下血管因心脏萎缩而呈迂曲状,心尖变锐,心室肌层变薄,切面呈褐色,故又称为心肌褐色萎缩。
脑液化性坏死:脑组织坏死,切开呈液态的坏死物质溢出,只留有一空腔。
肾脏干酪样坏死:切面可见部分正常肾脏结构的缺损,干酪样坏死为淡黄白色、均质状,有的区域坏死物已脱落,形成空洞。
干性坏疽(足):坏死的组织呈黑色、干燥和收缩状态,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足趾坏死脱落。
湿性坏疽(阑尾):阑尾增粗,颜色较深,表面可见有黑色的坏死灶,分布在正常组织之间,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阑尾腔内可见呈圆形、灰白色、花生米大小的粪石形成。
心脏肥大:常见于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外观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心脏切面见左心室壁增厚(可达2.0cm,正常左心室壁厚为0.8~1.2cm),心腔变小,乳头肌和肉柱明显增粗。
显微镜标本
肾脏细胞水肿: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大,胞浆淡染,胞浆中充满红染的颗粒,肾小管管腔变狭小。
肝细胞水肿:肝细胞体积普遍增大,染色变浅,胞浆疏松呈空网状或较为透明,细胞核位于中央;肝窦受压变窄,肝小叶结构紊乱;有的肝细胞呈气球状,体积为正常肝细胞数倍大,胞质区透明,胞核略增大,染色亦变浅。
肝脂肪变:肝细胞胞浆中有大小不等轮廓清楚的圆形空泡(此空泡为脂质存在的部位,脂质在制片过程中被脂溶剂所溶解),较大的空泡可将细胞核挤到一侧,肝小叶边缘尚有较为正常的肝细胞,肝窦受挤压变窄。若使用苏丹Ⅲ染色,肝细胞胞浆中的红色颗粒即为脂肪滴。
透明样变(玻璃样变):发生于细动脉管壁的玻璃样变,可见细动脉管壁增厚,呈红色均质样结构,管腔狭窄。
干酪样坏死(肺、淋巴结):组织结构均消失,呈现为一片红染的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坏死组织中可见一些蓝色的细胞核碎片或浓缩的胞核。
心肌褐色萎缩:萎缩的心肌细胞体积变小且细长,在细胞核两端有黄褐色的色素堆积,即脂褐素;有脂褐素沉积的部位心肌原纤维及横纹消失。
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增粗、变长,并有较多分支,细胞核也增大,可见多个细胞核,心肌纤维中的横纹等结构清晰可见。
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构成,可见毛细血管之间有纤维母细胞及炎细胞,细胞排列疏松。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变性(degeneration)  坏死(necrosis) 坏疽(gangrene)
萎缩(atrophy) 化生(metaplasia) 溃疡(ulcer)
空洞(cavity)   机化(organization)
包裹(encapsulation)  
凋亡(apoptosis)   再生(regeneration) 修复(repair)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永久细胞(permanent cells)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二、简答题
何为化生?化生有何生物学意义?
介绍实质细胞的可逆性损伤和间质成分的可逆性损伤?
坏死的形态学标志是什么?
常见的病理性萎缩都有哪些类型?
玻璃样变分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坏死的结局都有哪些?
肉芽组织在何种情况下出现?其结果如何?在病理学中有何意义?
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伤愈合分几种类型?各类型愈合创口都有何特点?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掌握淤血的概念、病变和后果;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形态特点和血栓的转归;掌握栓塞的概念、类型和栓子运行的途径;掌握梗死的概念和类型;了解水肿和出血发生的机制。
大体标本:慢性肝淤血、慢性脾淤血、肺动脉栓塞、肝门静脉血栓、脾贫血性梗死、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右心房球形血栓、脾梗死机化、脑出血、肺出血和肠出血。
组织切片: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脾贫血性梗死、混合血栓和血栓机化。
绘  图: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用简图绘出血栓形成过程。
肝淤血(槟榔肝):切面见暗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黑色)与黄褐色互相间隔,这种红黄相间的状态与槟榔的切面相似,故名槟榔肝;红色为淤血的肝窦及中央静脉,黄褐色为发生脂肪变的肝组织。
脑出血:标本为水平切面或冠状切面,脑组织内见有出血灶(固定后呈黑色),有单发性和多发性出血,脑组织被破坏。可见两侧脑室不对称,出血侧脑室受压变窄。
血栓形成:右心房附壁血栓,血栓呈片状,灰白色,一端附着于右心房后壁,另一端游离,悬垂于三尖瓣口;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在肝门静脉内,呈灰黑褐色。
脾脏贫血性梗死:在切面上,可见被膜下有灰白色梗死灶,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脾门,周围有一层充血出血带,呈暗红色;还可见几个不十分规则的灰白色梗死灶。
脾脏贫血性梗死(机化):脾表面梗死区凹陷,呈灰白色,切面梗死区呈向内凹陷的三角形,可见纤维走向,周围无充血带。 肺脏出血性梗死:出血区位于肺尖部,呈暗红色,其质地变实,切面梗死区
多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
肠出血性梗死:整个肠管颜色为暗红色或黑色,表面有灰白色渗出物,切开后可见粘膜皱襞肿胀,坏死区肠粘膜组织脱落,无光泽。
显微镜标本
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显著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周边部肝窦扩张较轻;由于淤血压迫和营养不良,肝细胞索变窄,肝细胞萎缩;在淤血严重处有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甚至坏死消失。
慢性肺淤血:肺胞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导致肺泡壁略增厚,部分肺泡腔内可出现少量淡红色的水肿液,有些肺泡腔内可见有心衰细胞;心衰细胞为圆形,细胞浆较为丰富,内含许多褐色小颗粒,为含铁血黄素。
肺水肿: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粉红染色的均匀一致的物质,为水肿液,因含有蛋白质,在HE染色下呈粉色。
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凝集形成的血小板梁在低倍镜下呈粉红染色的波纹状,高倍镜下呈淡红染的细颗粒状,其周边染色较深,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附着;小梁之间有红染的细丝状纤维蛋白网,其间充满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机化:血管腔中可见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即血栓机化;血栓与血管内膜附着处有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伸入血栓中,在血栓中央部分可见凝集的红细胞,此为未全机化的血栓;在血栓机化处见有较大的裂隙,并被覆内皮细胞,即再通现象。
脾脏贫血性梗死:梗死区的组织结构轮廓仍存在,但细胞核消失;有些区域细胞核呈浓缩、碎裂、溶解等坏死改变;梗死区四周有白细胞环绕成带,但多数白细胞胞核已破碎,呈坏死状态。
肺脏出血性梗死:梗死区的肺组织结构消失,因广泛出血,梗死区充满大量的红细胞;血管结构较清楚,但有扩张出血现象;梗死区周围肺组织有出血和淤血改变。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 血栓形成(thrombosis)
栓塞(embolism) 槟榔肝(nutmeg liver) 梗死(infarction)
二、简答题
淤血的病变特点与后果?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
简述血栓的类型,以及血栓形成的结局、对机体的影响?
栓子有哪些种类?栓子的运行途径都有哪些?
梗死与坏死有何异同?
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各有何异同?
水肿发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第三章 炎 症
目的要求: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发生机制;掌握炎症的分类和种类及炎症病变的特点。
大体标本:纤维素性胸膜炎、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绒毛心)、咽白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肝脓肿、肺脓肿、慢性胆囊炎、化脓性脑膜炎、息肉、细菌性痢疾。
组织切片: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输卵管炎、细菌性痢疾、异物肉芽肿。
绘  图: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慢性输卵管炎(绘出各种炎细胞)、细菌性痢疾、异物肉芽肿。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外膜表面有大量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纤维蛋白附着,呈膜状或绒毛状附着在心包脏层和壁层表面,致使心脏表面的结构被覆盖,看不清血管等结构,心包壁层增厚。
咽白喉及气管白喉:咽喉及气管粘膜表面附着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即假膜。咽假膜附着紧密,不易剥离,强行撕脱,易出血并留下溃疡;气管部的假膜与下层组织粘连不紧,易于脱落,可导致窒息而死。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体积增大、增粗,浆膜面血管充血,并附有灰黄色渗出物,即脓液。
脑脓肿:切面见一圆形脓肿,黄白色,脓肿周边组织坏死,脓肿中心坏死物质切开后流出,残留有空腔。脓肿边界清楚,附近脑组织外观正常。
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大脑顶叶及额叶可见一层黄色渗出物覆盖,掩盖了脑表面结构,观看不到脑表面的血管、脑沟和脑回。
肺脓肿:肺切面可见有一脓腔,腔底部还残留一些淡黄色物质。
慢性胆囊炎:可见胆囊体积增大,深褐色,胆囊壁明显增厚。
细菌性痢疾:可见肠腔内粘膜皱襞消失,表面覆盖有假膜,有些区域假膜已脱落。
显微镜标本
纤维素性炎:切片为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渗出物的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红染、纤细网状,大部分融合片状,其间可见少量的炎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靠近心外膜处渗出物已开始机化。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粘膜有缺损并形成溃疡,在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肌层由于水肿,致使肌间隙增宽;浆膜面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同时亦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胆囊炎:粘膜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其它各层均有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异物肉芽肿:异物存在于体内不易被溶解吸收,形成伴有异物巨细胞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切片显示由许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核异物巨细胞等围绕形成结节状病灶。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浅表部分变性、坏死和脱落,有的区域附有一层粉染的网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其中网罗有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整个肠壁明显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尤以粘膜及粘膜下层为重,并可见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各种炎细胞:切片为慢性输卵管炎,可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核为圆形,染成深蓝色,胞浆少;浆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位于胞浆一侧,染色质排列车轮状,胞浆嗜碱性,胞核附近的胞浆染色较浅;单核细胞多为圆形,体积较大,核为肾形,位于中央或偏于一侧,偶见少量中性白细胞。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炎症 (inflammation)
渗出 (exudation)
趋化作用 (chemotaxis)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窦道 (sinus)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瘘管 (fistula)
脓肿 (abscess)
毒血症 (toxemia)
菌血症 (bacteremia)
败血症 (septicemia)
二、简答题
渗出性炎有几种类型?各型有何特点?
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
如何区别窦道和瘘管?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局部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脓肿与蜂窝织炎有何不同?
纤维素性炎好发于哪些位置?
炎症时渗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哪些疾病可以形成炎性肉芽肿?(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归纳)
第四章 肿瘤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概念,包括分化、间变、异型性、异质性、癌前病变、原位癌和非典型增生等;重点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大体及组织学特征、如何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方式、扩散方式,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大体标本:纤维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皮肤乳头状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脂肪肉瘤、卵巢畸胎瘤、纤维肉瘤、溃疡型胃癌、骨肉瘤、绒毛膜上皮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阴茎癌和乳腺癌。
组织切片:食管鳞癌、胃腺癌、皮肤乳头状瘤、纤维瘤、纤维肉瘤。
绘 图: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
乳头状瘤:由上皮组织增生形成(包括覆盖上皮和腺上皮),肿瘤组织向表面呈分支的乳头状,有时可呈绒毛状外观,突出皮肤或粘膜表面,有时可见基底部有细蒂与皮肤或粘膜相连。
纤维瘤:外观结节状或球形,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由纵横交错的纤维条索构成。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均可发生。肿瘤为圆形、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肌纤维排列紊乱,可呈条状或束状、漩涡状。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内单个圆形肿瘤生长,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切面瘤组织质实,灰白色;滤泡发育程度不同,发育好者,胶质含量多,发育不好者,胶质含量少。
脂肪瘤:肿瘤有完整的包膜,呈分叶状,质地软,外观及切面均呈黄色,与脂肪组织相似,其中散在少量纤维组织或纤维组织间隔。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完整的包膜,切面为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固定标本呈胶冻状),囊腔内壁光滑,囊壁较薄。
纤维肉瘤:肿瘤呈球形或不规则形,无包膜或有不完整的包膜,切面均匀一致,呈淡粉色,质地细腻似鱼肉状,有时可见出血及坏死。
畸胎瘤:肿瘤包膜完整,呈囊性,囊腔内含大量灰黄色或淡黄白色软膏状皮质样物,内含毛发,有时可见到牙齿。
胃癌(浸润性生长):发生在胃小弯部幽门区,胃粘膜隆起形成的癌组织除突向胃腔外,向下浸润穿破肌层,在肌层可见到白色的癌组织呈细丝状伸入或穿过胃的肌层。
乳腺癌(浸润性生长):癌组织呈灰白色,乳腺脂肪组织呈黄色,可见癌组织似树根状伸入乳腺组织中。
骨肉瘤:病变部位肿瘤破坏正常组织,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结果形成梭形肿块。切面可见骨皮质破坏,并普遍增厚,骨髓腔内充满瘤组织,瘤组织呈灰白色,均质状,其中可见放射状较致密的骨小梁。
阴茎癌:发生于包皮内面、阴茎头和冠状沟部。肿瘤呈菜花型和溃疡型两种类型。菜花型主要向表面生长,高低不平如菜花状,其表面常覆盖炎性渗出物。而溃疡型,其发生部位多被破坏,呈现破碎不整(有的标本整个阴茎头及包皮完全被破坏消失)。
绒毛膜上皮癌:位于子宫底之前、后壁,呈结节状突入宫腔,向肌层发展可穿破浆膜。偶见埋在宫壁内者。癌组织与出血、坏死组织混在一起呈暗红色,质软脆,颇似血肿。
原发性肝癌:巨块型:肝脏明显肿大变形,常于肝右叶见一肿大瘤块,直径约8cm 。切面癌组织为灰白色,质硬,且癌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中央可见坏死出血。肿块周围肝组织受压萎缩,可见散在小的癌结节,肝组织常伴有肝硬化的改变。
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为多发、散在的结节位于肝表面,大小不一,质软常伴有坏死。肝表面可有坏死中心凹陷(癌脐)。不伴有肝硬变,周围组织受压萎缩。
显微镜标本
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向外增生呈乳头状生长,向内形成粗大的上皮脚,乳头中心为间质成分,由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靠近间质为基底细胞层,其外为棘细胞层。这些细胞与正常鳞状上皮颇相似。
纤维瘤:瘤组织由梭形的瘤细胞及多量的胶原纤维构成。瘤细胞为长梭形,核小。细胞与纤维排列成纵横交错之束状,或呈漩涡状紊乱走行,部分区域可见玻璃样变性或水肿区。
纤维肉瘤:组织的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细胞成分较多,弥漫成片。瘤细胞多呈梭形,但许多瘤细胞及核的大小与形状极不一致,胞浆较少,核大常呈圆形或梭形,核染色质的粗细及深浅亦不一致,可见多核的瘤巨细胞和病理性核分裂象。有的区域瘤细胞呈漩涡状排列,血管丰富,此外,还可见出血及坏死 。
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形态不规则的细胞条索状或团块状,即癌巢。癌巢周围是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癌的实质与间质境界清楚。癌细胞为多角形,大小不一,核大,呈多形性,核内染色质增多且分布不均,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分化较好的鳞癌,癌最外层可见与基底细胞相似的细胞,其内为多边形,具有细胞间桥,类似棘细胞样的癌细胞,中心可见红色的角化物质,即癌珠,是分化好的征象。
腺癌:肿瘤向表面突出,并向深部浸润,破坏肌层。瘤组织形成的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有的癌细胞尚未组成完整的腺腔,或呈实体细胞团。癌组织与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大都呈柱状,细胞及其核的大小、染色及形态均不一致,并可见多数核分裂像。
粘液癌:此为胃粘液癌,可见成片分布的粘液糊,之间散在有小群的肿瘤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呈印戒样。
淋巴结转移癌:标本为淋巴结,在被膜下及皮质淋巴窦内、髓质淋巴窦内及窦周围组织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腺腔样结构的癌细胞团,有的癌细胞团为实心状。
平滑肌瘤:此为子宫平滑肌瘤,可见肿瘤实质细胞与间质分界不清,瘤细胞呈编织状分布,瘤细胞较正常平滑肌细胞略粗,两头较钝。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异型性(atypia) 分化(differentiation) 间变(anaplasia)
演进(progression) 转移(metastasis) 肉瘤(sarcoma)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非典型增生(dysplasia)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癌(carcinoma)
二、简答题
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程度,成熟程度之间有何关系?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癌与肉瘤的区别?
肿瘤扩散的途径有哪些?转移瘤有何特点?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请举例。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冠心病;掌握冠心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掌握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和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后果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发生、发展及其后果;了解亚急性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比较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风湿性心内膜炎。
复习正常结构:心脏、瓣膜和血管的正常结构。
大体标本: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形态特点。
组织切片: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绘 图: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绘出风湿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和泡沫细胞的模式图。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发生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主动脉的内膜面有散在的浅黄色斑纹,微微高出表面,此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另外,还可见内膜上大小不等的黄白色蜡滴状的突起为纤维斑块,隆起于内膜表面,系脂质沉积和纤维增生反复交替发生的结果。部分标本上尚可见斑块破溃形成粥样硬化溃疡,同时在其表面有红褐色的血栓形成或黄白色钙盐沉着,质脆,甚至有坚硬鳞片状的钙化或骨化灶。病变严重者可形成主动脉瘤,是由于病变部位中膜平滑肌萎缩,弹力板断裂,局部管壁变薄弱,受血压的影响管壁向外膨出所致。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Willis环和大脑中动脉最显著,表现为动脉粗细不一,动脉管壁厚薄不均,动脉增粗,可形成动脉瘤样病变。
管壁变厚处透过外膜可见到深部的灰黄或灰白色粥样斑块。切面斑块向腔内突出,内膜呈不规则增厚、变硬、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相应的脑组织明显萎缩(脑沟变深,脑回变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病变可见少许脂纹和脂斑,重者粥样斑块多且广泛,常伴钙化,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动脉迂曲变长,横切面上见粥样斑块呈半月形隆起,管腔变窄;有时,在硬化的冠状动脉内可见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注意,有时可在心肌中见到灰白色细条纹状纤维化(如何形成?)。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多数发生在近心尖的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的前2/3,梗死区心壁明显变薄,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质软,灰黄色无光泽。较陈旧的病变由于纤维化而呈灰白色;少数标本见梗死处心肌因壁薄,质软而穿破(心脏破裂);大部分标本梗死灶都较陈旧,已纤维化而呈灰白色,心内膜面可附有混合血栓;有的标本上可见梗死心肌变薄处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内有附壁血栓。
风湿性疣状心内膜炎:病变的心瓣膜和心内膜肿胀、增厚,失去光泽,在瓣膜闭锁缘上出现单行排列的细小赘生物,直径约0.1~0.2cm,灰白色半透明,附着牢固,不易脱落,呈疣状。
二尖瓣狭窄:瓣叶联合处相互粘连,二尖瓣口径变小;从左心房往下看,则见二尖瓣口径高度狭窄呈鱼口状或钮扣洞状的裂隙;左心房明显扩张,左心房内膜纤维性增厚而变得粗糙。二尖瓣狭窄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病变的瓣膜轻度增厚,仍有弹性,辩叶轻度粘连,瓣膜口轻度狭窄;中度病变的瓣膜明显增厚,弹性明显减退,瓣叶明显粘连,瓣膜口明显狭窄;重度病变的瓣膜极度增厚,完全失去弹性,瓣叶广泛粘连,膜瓣口明显缩小如鱼口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的腱索融合,明显增粗、缩短,将瓣膜往下拉,瓣叶间无明显粘连;瓣膜亦增厚、卷曲、变形,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不能完全关闭;左心房和左心室均有一定程度的扩张,随病情发展右心房和右心室亦扩张,呈球形心。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膜增厚、变形,上有黄褐色或灰棕色的赘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多个,形状不规则,或呈息肉状、菜花状,或呈鸡冠状突出于瓣膜的表面,干燥质脆,易于脱落成为栓子而引起栓塞。瓣膜可有轻至中度增厚、纤维化等变化,相应的心室肌肥厚及心腔扩张。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叶上见灰红色或黑褐色的赘生物,体积较大,粗糙、质脆易碎;病变的瓣膜破坏严重,无明显的增厚粘连;有的瓣叶被破坏而形成穿孔。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左心室肌壁明显增厚,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左室乳头肌及肉柱明显变粗。部分标本可见左心室心肌肥厚,但心腔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说明心脏尚处在代偿阶段。部分标本除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外,心腔亦扩张,表现为心尖钝圆(称离心性肥大),二尖瓣、主动脉瓣环周径变大,说明心脏已失去代偿。升主动脉内膜面常可同时见到轻重不等的脂质斑纹和表面隆起的黄色或白色斑块,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病继发肾脏病变):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单侧肾重量小于100克,双肾表面呈均匀、弥漫分布的细小颗粒状小突起。切面皮质变薄,一般在0.2cm左右,皮髓质分界不清,肾小动脉壁厚而硬,呈鱼口状。肾盂粘膜光滑,周围有脂肪组织填充。此外,部分标本肾动脉主干、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因管壁增厚而哆开。
高血压病继发脑出血:脑出血是高血压晚期常见并发症,也是致命的合并症,多为大出血灶,常发生于基底节和内囊部,其次为大脑白质、桥脑和小脑。出血区域的脑组织被完全破坏,形成囊腔,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凝固血块。有时出血范围甚大,可破入侧脑室内。
显微镜标本
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并有玻璃样变(称之为纤维帽);在中央最厚部(内膜下)可见浅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物,其中有许多呈斜方形、菱形及针形空隙(为胆固醇结晶,在制片时被溶去后留下之空隙),其内可见蓝染的钙盐沉着;其附近尚可见许多圆形胞质似泡沫状的细胞,胞核呈蓝色,有的核位于一边,有的在中央,这些都是吞噬了脂类物质的泡沫细胞,中膜肌层有粘液样变和轻度萎缩,外膜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内膜不平,向管腔内呈半月形突起,使管腔变窄达Ⅱ级,其局部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淡染部分为脂质沉积,在脂质沉积区域可见胆固醇结晶裂隙及泡沫细胞;斑块表面有血栓形成;斑块边缘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病继发肾脏病变):肾小球附近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呈淡红色均质样结构,为玻璃样变。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即小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呈洋葱皮样,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相应的肾小管也萎缩消失;另见部分肾小球代偿肥大,肾小管扩张,而上皮细胞仍完整,间质有纤维组织增生。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血管扩张、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稀疏)。在血管周围可见到由成簇细胞构成之梭形或椭圆形病灶,即为风湿小体。在高倍镜下可见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无结构物质为纤维素样坏死(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外为形态特殊的单核细胞(即风湿细胞或称Aschoff细胞),此种细胞体积大呈梭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略带嗜碱性,呈淡蓝色或紫色、核大而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核膜清楚,整个胞核形态似“鸟眼状”, 有时可见阿少夫细胞核为双核或多核。此外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浆细胞浸润。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镜下见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构成。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炎性细胞和少量坏死组织构成,呈现一片淡红染色的血小板和网状纤维蛋白,内有多量白细胞,还可见细小弥漫、浅蓝染色的细菌团及块状的紫蓝色钙化灶。赘生物底部可见肉芽组织自下而上地生长,赘生物基底部的瓣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复习思考题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如何产生的?在心脏和全身可引起那些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可诱发何种疾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哪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是什么?可引起那些严重后果?
高血压时累及哪些血管?其病变特点是什么?
高血压时心脏改变的进展及脑出血原因的分析?
为什么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时易并发血栓形成?如果有血栓形成,好发于那些部位?为什么?如何将血栓、昏迷以及下肢坏疽联系起来?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硅肺、肺癌、鼻咽癌等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综合上述疾病的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所见,进一步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相互联系及由此引起的临床表现。
复习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气管和肺脏的结构特征。
大体标本: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硅沉着肺、肺心病和肺癌的形态特点。
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癌
绘 图:大叶性肺炎的四期变化、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绘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肺癌的大体模式图。
肺气肿:肺组织明显膨胀,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可见肋骨压痕,组织柔软而失去弹性,色灰白,切面肺组织呈海绵状或蜂窝状,可见肺大泡形成。肺表面及切面可见黑色斑点散在,此乃炭末沉着。
肺心病: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外观球形,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壁增厚(超过0.5cm;正常右心室壁厚0.3cm~0.4cm),肥厚的右心室内乳头肌,肉柱增厚,室上嵴增厚,动脉圆锥明显,各瓣膜无明显异常。
支气管扩张症:肺内支气管(下叶Ⅲ级以下支气管)呈囊柱状扩张,可见管壁部分增厚、部分变薄,支气管内膜粗糙,有横行皱襞形成,管腔内有黄色渗出物(脓液),支气管粘膜可因萎缩而变平滑,或因增生肥厚而呈颗粒状。
大叶性肺炎(灰肝期):病变肺叶肿胀,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质实如肝。此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而充血消退,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而纤维素渗出显著增多,故实变区呈灰白色。
小叶性肺炎:肺内有许多散在的实变灶,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色暗红或带黄色,质实;可见病灶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个别区域病灶互相融合成为较大的不整形病灶。
肺硅沉着症:肺组织明显纤维化,胸膜增厚,肺组织质地变硬。在肺的切面上可见到灰白色、约粟粒大小、境界清楚、触之有砂粒感的硅肺结节,呈散在分布,随着病变的不断进展,硅结节逐渐增大或互相融合成团块状,中心常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液化,形成硅肺性空洞。
肺癌(中央型):癌肿位于肺门部,由主支气管发生。癌组织破坏支气管向周围侵袭,以致在肺门或其附近逐渐形成形态不规则的灰白色巨大肿块;可见癌组织侵入支气管,导致管腔狭窄。
肺癌(周围型):癌发生于段以下支气管,常在近胸膜的肺周边组织形成孤立的癌结节,直径2~8cm,与周围肺组织界限较清楚,但无包膜。此型肺癌淋巴道转移较中央型晚。
显微镜标本
肺气肿:大部分肺泡膨胀,间隔变窄、断裂,互相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气囊腔;细支气管有慢性炎症改变,肺间质内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于血管周围还可见到碳末沉着。
小叶性肺炎:病灶呈局灶状分布,病灶中心常见小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白细胞浸润;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白细胞以及脱落、崩解的粘膜上皮细胞;临近周边的肺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可见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呈实变状态,肺泡腔充满渗出物,有丝状的纤维素和弥漫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组织呈弥漫性实变状态,肺泡壁毛细血管由于受压而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相邻肺泡中纤维素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个别区域的肺泡腔内还可见到少量红细胞。
间质性肺炎:病变主要位于肺的间质,病变比较弥漫,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少许渗出物。
硅肺:肺组织内可见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增生及许多大小不等的硅结节,硅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这些胶原纤维呈同心圆状或漩涡状排列,结节内偶见内膜增厚的血管,结节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呈代偿性气肿状态。
肺癌(燕麦细胞癌):镜下癌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很少,核呈圆形或短梭形、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癌细胞呈巢状分布,条索状或编织状排列。肿瘤的边缘可见少量肺组织,其肺泡腔内可见有癌组织浸润。
复习思考题
肺炎有几种类型?
讨论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支气管炎可引起什么后果?能否从观察标本切片中得到提示。
通过这次实习能否归纳出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肺部原因以及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根据病理变化分析弥漫性肺气肿和硅肺如何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后果和并发症;了解消化道肿瘤病理形态的共同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掌握各种肝硬化的发生、发展、病变特点及其后果;了解原发性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病理形态特点。
复习正常结构:主要复习消化道和肝脏的正常结构。
大体标本:慢性胃溃疡、溃疡型胃癌、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结肠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形态特点。
组织切片:慢性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胃高分化腺癌。
绘 图:慢性胃溃疡、门脉性肝硬化。
胃慢性消化性溃疡:多发性溃疡较为少见,此标本有两个胃溃疡病灶:下部溃疡为圆形,较深,直径在1cm左右,边缘整齐,底部平坦,表面有少量灰色渗出物,溃疡周围胃粘膜粗糙,向溃疡集中,皱襞呈放射状;上部溃疡灰白色的瘢痕组织修补完成,溃疡边缘的粘膜向中心靠拢,能够汇合形成辐凑现象。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部(近幽门处)有直径0.5~1cm 大小的不规则形溃疡。有的标本见溃疡底部已穿孔,局部浆膜面与附近组织有粘连。
溃疡型胃癌: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粘膜见一个巨大溃疡,直径超过2cm,溃疡边缘粘膜增生隆起,不规则,呈火山口状,粘膜皱襞消失,溃疡底部凹凸不平;切面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向深部浸润,破坏胃壁,侵润胃壁各层。
浸润型胃癌:幽门区胃壁弥漫性增厚,胃腔变小,胃壁僵硬,形如革囊(皮革胃)。切面见灰白色癌组织向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性生长,广泛破坏胃壁各层,癌组织无包膜,其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脂肪肝:是较为严重的肝脂肪变,脂肪的重量达到肝脏重量的20%以上;病变肝脏颜色发黄,质地细腻,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肝癌:巨块型肝癌的肝脏显著增大,切面见一巨大肿块(在右叶),直径大于10cm (有的标本其巨块由成堆的结节融合而成),肿块中央出血坏死,周围肝组织受压萎缩,但无明确包膜存在,巨块的周围常可见多个小癌结节(肝内转移),多数标本中,癌灶外肝组织有肝硬化改变;结节型肝癌的肝脏增大,表面见多个癌肿结节,结节大小不等,切面见结节呈灰白色,无包膜,癌结节之间肝组织示肝硬化改变(试与转移性肝癌的形态作比较);弥漫型肝癌的肝脏体积增大,癌结节灰白色,结构松散,呈弥漫性分布,与肝硬化结节难以区分;小肝癌的癌结节小,一般为单个,直径小于3cm,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纤维包膜。癌外肝组织常见肝硬化。在各型肝癌标本中,还常见门静脉或其肝内属支有瘤栓。
转移性肝癌:肝脏肿大,切面可见肝内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结节大小不等,多位于肝脏边缘。
坏死后性肝硬化:结节大小相差较明显,最大结节直径达5cm以上,故可称为巨块型;肝脏体积缩小明显。
门脉性肝硬化:属于小结节型肝硬化,肝体积缩小不如坏死后肝硬化标本明显,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均可见弥漫分布的结节,结节直径多在0.5~l.0cm之间,结节大小较一致。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下段近胃底贲门处的粘膜下静脉明显扩张弯曲,形如蚯蚓;有的标本胃底静脉亦有曲张,有的标本粘膜表面糜烂或静脉破裂出血。
食管癌:肿瘤在食管壁内浸润性生长,使食道壁均匀变厚,累及食管的全周或大部分,管腔变窄;切面癌组织为灰白色,质地较软似脑髓组织,表面可形成浅表溃疡,癌组织多已侵透肌层达食管外膜。
肠癌:肿瘤向肠腔内突出,有的肿瘤表面形成明显较深溃疡,外观似火山口状,中央坏死,溃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于粘膜面,肿瘤底部向肠壁深层浸润,此为溃疡型肠癌;部分样本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肠壁增厚,可使肠管形成环状狭窄,此为浸润型肠癌。
显微镜标本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变薄,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上皮萎缩,腺体可有囊性扩张;主细胞及壁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由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取代,似肠腺样结构,故称为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胃溃疡:切片中凹陷处即为溃疡灶,镜下观察溃疡底由上至下分四层:①炎性渗出物层:白细胞纤维素覆盖;②坏死组织层:结构不清,呈淡红染色,之间可见蓝染的坏死细胞核碎片;③肉芽组织层;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一定炎细胞浸润;④瘢痕组织层: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部分发生玻璃样变。疤痕内常见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疤痕深达肌层或浆膜。溃疡边缘结缔组织增生,将肌层推向表面,与粘膜肌相邻近。
病毒性肝炎:1)肝细胞体积普遍增大,胞浆疏松透亮,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比正常大2~3倍,呈球形,称气球样变;2)部分肝细胞胞浆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呈小灶状散在于肝组织内为嗜酸性变;3)肝组织中散在的点灶状坏死,肝细胞完全崩解。有时只见残留的网状支架,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浸润;4)肝细胞索、肝窦或狄氏间隙中常见嗜酸性小体形成;5)窦内星形细胞增生,间叶组织增生;6)汇管区中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亚急性黄色肝萎缩:本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大片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纤维化,致使残存肝细胞再生时,因失去原有的依托而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失去原来的小叶结构和功能。小叶内外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周边部小胆管增生。较陈旧的病变区,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
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由再生的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取代。假小叶内的肝细胞索及肝窦失去正常放射状排列,排列紊乱,或无中央静脉,或有时偏位,或呈多个。有的肝细胞体积增大,核大而染色较深(肝细胞再生表现)。假小叶间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间隔较窄,而且厚薄较均匀),间隔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的小胆管。
肝细胞癌:多数癌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一致,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圆形,大小不等,浓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偶见瘤巨细胞。癌细胞团多呈条索状,或片状排列,间质较少,但瘤细胞索间或癌巢周围常有较多的血窦。肿瘤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肿瘤边缘肝组织受压萎缩,并伴有肝硬化改变。
胃印戒细胞癌:癌细胞散在分布,其胞浆内可见浅染有粘液样物质,细胞核偏于一侧。
胃腺癌:部分胃粘膜正常,部分胃粘膜由癌组织代替。癌细胞团形成大小及形态不一的腺样结构,其癌细胞多为低柱状,细胞排列及细胞大小皆不规则,核浆比例失调,表现核大而深染。可见到癌组织侵及肌层。
食管癌:癌组织为鳞状细胞癌,在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鳞状细胞癌巢散在分布,其癌巢有的呈索状,有的为片块状,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癌巢周围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
复习思考题
根据胃溃疡的病理形态特点,试分析溃疡不易愈合的原因和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从消化道肿瘤的病理特点出发,考虑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包括不同巨体类型之间的差别)
以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为基础,解释临床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些什么特点?试讨论其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从形态所见分析,为什么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易发展为肝硬化?
结节性肝硬化是怎样发生发展的?试从它们的病理改变来解释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第八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恶性淋巴瘤的大体类型,霍奇金病的病变特点;掌握白血病的概念及主要类型;了解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复习正常结构:复习骨髓和淋巴结的正常组织结构。
大体标本: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胃恶性淋巴瘤和肠恶性淋巴瘤
镜下标本: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淋巴结肿大,质软,边界清楚,淋巴结肿大或多个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较大的结节状肿块,瘤组织侵犯周围组织,表面有包膜,切面灰白色鱼肉状。
胃恶性淋巴瘤:胃体积增大,胃壁增厚,胃粘膜结构消失,但可见结节状肿块突出于粘膜,胃壁切面见到胃壁各层皆被淋巴瘤细胞浸润呈灰白色,切面较均匀一致。
肠恶性淋巴瘤:发生肿瘤处肠壁增厚,瘤组织向肠腔和浆膜面呈浸润性生长如手拳大,切面为灰白色,质地均匀一致,瘤组织与四周境界不清。肠腔变狭小,可被肿瘤阻塞。
白血病(骨髓):肉眼可见长骨的脂肪性骨髓被瘤细胞取代,使骨髓组织呈灰红或灰白色;早期,肿瘤浸润为局灶性,以后可变为弥漫性。肝脏: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肝脏常明显增大,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有时可见灰白色细小结节。脾脏: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脾脏增大尤为显著,大者可突入盆腔,重量可达克。脾脏切面可见脾小体和脾髓因大量粒细胞增生而结构消失。有时因瘤细胞增生十分显著,可压迫血管引起脾坏死。
显微镜标本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包括淋巴滤泡和淋巴窦已被破坏消失,由大量单一性弥漫浸润的瘤细胞所代替。瘤细胞由体积较大的淋巴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似淋巴母细胞。瘤细胞胞浆较少,细胞核大小不等,核分裂像多见,细胞核多呈圆形,有时不甚规则。核膜清楚,染色质较粗。核仁小,但清晰可见。有时淋巴结包膜和包膜外组织可见到瘤细胞浸润。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消失,代之以大量瘤细胞,瘤细胞形态多样,其中可见到有诊断意义的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该细胞体积很大,形状不规则,胞浆丰富,可为双色性或略嗜碱性,核大、多核或双核,双核并列者即为镜影细胞;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稀疏。核内有一个较大的嗜酸性核仁,核仁边缘光滑整齐;周围有透明区环绕。此外,还可见到一些不典型的R-S细胞,该细胞除单核外,胞浆、胞核的形态均与上述细胞相似,瘤细胞中还混有多种其它细胞,如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肝脏):肝脏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于肝窦内可见到弥漫性或局灶性的白血病瘤细胞浸润。细胞多数为较成熟的中性杆状核或晚幼粒细胞,有处可见少量分叶核和幼粒细胞。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肝组织切片中,可见白血病瘤细胞主要在汇管区浸润,肝细胞索间的浸润很少。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结):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正常淋巴组织被白血病瘤细胞取代。瘤细胞主要为较成熟的淋巴细胞,但有较多核分裂像。需注意与淋巴结原发性淋巴瘤鉴别。
复习思考题
急、慢性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各有何特点?
恶性淋巴瘤如何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霍奇金病如何在组织学上鉴别?
在病理上如何区别慢性淋巴性和粒细胞性白血病?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了解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复习正常结构:肾脏的正常组织学和解剖学结构。
大体标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癌、膀胱乳头状瘤。
组织切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乳头状瘤。
绘 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描述病变特征。
急性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可有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如蚤咬状,称蚤咬肾;肾切面可见皮质由于炎性水肿而增宽,条纹模糊与髓质分界明显。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脏体积明显缩小,颜色苍白,质地坚实,硬度增加;表面呈弥漫的细颗粒状,颗粒大小比较一致,形成颗粒状固缩肾;切面因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口哆开。
肾盂肾炎:肾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可见散在黄白色病灶(即脓肿);病灶周围有充血、出血,病灶之间的肾组织基本正常,切面见皮髓质均有大小不等的脓肿灶,可见脓性渗出物流失形成脓腔,周围有充血及出血;肾盂粘膜粗糙,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覆盖。
肾癌:肾体积增大,于肾的上极可见一个圆形肿物,与邻近的肾组织分界明显,有假包膜形成;切面癌组织呈灰白色,常因伴有出血、坏死、软化和钙化而呈红、黄、灰白相间的多种色彩,但由于标本固定时间较长,这种多色性并不十分明显。
膀胱癌:肿瘤可有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在膀胱粘膜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分化差的无蒂,基底宽,并向壁内呈不同程度浸润,肿瘤表面可有溃疡形成。
肾母细胞瘤:肿瘤呈圆形,有假包膜。切面上,肿瘤和残存的肾组织被假包膜分隔开,因此境界清楚;肿瘤质地和颜色多样化是本瘤的特点,瘤组织一般呈灰白色、均质性、柔软、鱼肉样,与肉瘤相似;有的区域呈实质性、蓝灰色、透明软骨样;有些肿瘤可有多少不等的钙化、出血和液化性坏死,有时形成囊腔;肿瘤较小时,仍可在其一侧看到原来的肾组织,但如肿瘤体积巨大,则肾脏可全被破坏、消失;有时肿瘤可穿破肾脏被膜而侵犯肾周围组织。
显微镜标本
急性感染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为弥漫性,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大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主要以肾小球的增生性变化为主,表现为肾小球内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明显;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结构模糊,染成粉红色似纤维蛋白样渗出物;少数肾小球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有粉染的细颗粒(玻璃样变),管腔见粉染的蛋白管型或颗粒管型,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和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相对集中、靠拢,大部分肾小球体积缩小、纤维化并伴有透明样变,后者为粉染无结构的毛玻璃样物,称为“玻璃球”;周围相应的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而且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另一部分结构尚正常的肾小球体积肥大,其所属肾小管也呈代偿性肥大扩张,部分肾小管管腔内有时能见到蛋白管型和颗粒管型,间质小动脉管腔变小,管壁增厚,内膜纤维化。
急性肾盂肾炎:肾组织中可见灶状分布的炎性脓肿病灶,病灶内肾小球、肾小管均已坏死,被大量中性白细胞所代替,其间可见坏死组织碎片;部分病灶可形成较大脓肿,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部分肾小管管腔内积有大量炎细胞和坏死组织的碎片,少数肾小管内有蛋白管型;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肾癌:肾癌细胞排列多种多样,可呈孔头状、腺管状、条索状或实性团块状。癌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两种:1)透明细胞癌,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轮廓清楚,细胞浆淡染,空泡状或完全透明,细胞核小,深染,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2)颗粒细胞癌,细胞体积较小,呈立方形、圆形或多边形,轮廓也很清楚,细胞浆呈伊红色并含有细颗粒,细胞核小、圆形、淡染。这种颗粒细胞形态比较规则,似肾小管上皮细胞。
膀胱癌:镜下主要为移行细胞癌,癌细胞排列层次明显增多,细胞分化差,细胞核的大小及形状不一,核深染、核分裂像多,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但仍能辨认移行上皮来源;若分化不好,很少观察到乳头状结构,并可向深部组织浸润。
肾母细胞瘤:肿瘤有两种主要成份组成,一种是梭形细胞,胞浆稀少,核呈梭形或圆形,深染,这种细胞呈弥漫性、束状或实体团块状分布;另一种是肿瘤细胞组成的肾小球样和肾小管样结构,若分化较好,在大小和结构上和正常肾小球相似,甚至有类似肾球囊腔的结构;若分化差时,则仅见圆形、大小不等的未分化细胞团;肾小管样结构可为1~3层细胞衬覆的管腔,甚至有基底膜样结构。
复习思考题
肾病综合征主要由哪几个类型的肾炎所引起?它们的主要病理改变有哪些?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与病理上有些什么特点?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有哪些?用病理知识来解释肾炎病人临床出现的高血压、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有什么不同?
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其病理基础有什么共同点?
第十章 生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子宫颈癌、乳腺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熟悉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增生症、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的病理变化、蔓延和转移,临床病理联系。卵巢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复习正常结构:复习子宫、卵巢、乳腺、胎盘的正常组织和解剖结构。
大体标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
组织切片:子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
绘 图:子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乳腺癌。
子宫颈癌:在子宫颈前、后唇近子宫颈外口处可见有灰白色肿物,肿物表面呈凸凹不平状;如肿物以外生性生长为主,其肿物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如癌肿以内生性生长为主,其肿物多沿宫颈组织向内浸润生长,但表面常因癌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大部或全部纤细分支的绒毛水肿,形成大量成串的半透明水泡,状似葡萄,水泡大小不一,小者肉眼勉强可见,大者直径可达1cm左右。
绒毛膜上皮癌:多位于子宫底之前、后壁,呈结节状突入宫腔,或向肌层发展并可穿破浆膜。偶见埋在宫壁内者。癌组织为灰黄色,与出血,坏死组织混在一起。肿物呈暗红色,质软脆,颇似血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子宫呈对称性球形增大,且子宫底增大往往尤为明显,子宫质地变硬。切面可见部分肌纤维束增粗,并呈漩涡状排列,其中有一些囊性小孔散在。
乳腺癌:乳腺癌标本皮肤呈“桔皮样”外观,乳头下陷。乳腺切面可见较大的灰白色癌组织肿块,无包膜,与乳腺组织境界不清。在较大癌肿组织周围还可见到粗细不等条纹向四周伸延,这说明癌组织在乳腺内呈浸润性生长。
卵巢囊腺瘤(粘液性):卵巢囊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单侧,多房性,表面光滑,灰白色。切面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充满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囊壁内面光滑,一般不形成乳头。
卵巢囊腺瘤(浆液性):充满清亮浆液的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小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囊内壁光滑,或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
卵巢囊腺癌:肿瘤组织为囊性结构,其中也有实体性成份,实体性区域中可见坏死,出血。乳头较多,质地松脆,常向囊腔呈菜花状突出或向囊肿表面穿破,并浸润或接种到附近组织。
卵巢畸胎瘤:肿瘤为囊性,表面常光滑,呈球状或略带结节状隆起。切面囊壁较厚,多为单房性,新鲜时囊内容物是淡黄色糊状,含脂肪等成份,肿瘤离体后,由于温度下降,其内容物可凝固为黄色牛油样,呈球状,大小不等,分布于囊内。此外,囊内常含有毛发,有时见小块骨,软骨或牙齿等。
阴茎癌:肿瘤位于包皮内面、阴茎头、冠状沟等部位。肿瘤多呈菜花和溃疡两种类型。菜花型主要向表面生长,高低不平如菜花状,其表面常覆盖炎性渗出物。而溃疡型,其发生部位多被破坏,呈现破碎不整(有的标本整个阴茎头及包皮完全被破坏消失)。上述各型肿瘤在切面上,皆可见癌组织向阴茎深部侵犯,致使阴茎海绵体被癌组织占据或伴有出血。
显微镜标本
子宫颈原位癌:为鳞状细胞癌,癌变部位的宫颈上皮失去正常分化,全层的层次紊乱、极性消失,细胞出现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增多,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向侧方浸润,但基底膜完整。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为鳞状细胞癌,切片标本可见癌细胞形成大小及形状不等的癌巢,癌巢周围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其中有淋巴细胞湿润。癌巢中的癌细胞为多角形,大小不一,核大,多形,核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分化较好的鳞癌,癌巢周边癌细胞的排列与正常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相似,有时也可见到癌细胞间桥和中心部角化珠;个别癌巢内可见坏死及囊性变。
葡萄胎:肿大的绒毛在镜下可看到三种改变:1)绒毛间质高度水肿;2)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3)绒毛膜滋养叶上皮增生,外层为合体细胞,内层为郎罕氏细胞,这两层细胞均明显增生,并偶见核分裂像或核多形性。
绒毛膜上皮癌:癌组织主要由两种肿瘤细胞构成:一处癌细胞为多角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核膜清楚,核染色质较深,似滋养层的细胞滋养细胞;另一种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红染呈合体性,形态不规则,核深染,多核,似滋养层的合体滋养细胞;这两种癌细胞互相混杂成片块状或条索状排列,无绒毛结构;癌细胞团向子宫肌层浸润生长,并可见到多处出血和坏死区域。
乳腺癌:为实性癌,癌细胞排列为不规则的实性条索或细胞团,少见典型的腺样排列;癌细胞体积小、核大、浓染、染色质较粗,可见核分裂像;间质丰富,为大量增生的结缔组织,有些部位可见透明样变;若间质量多,癌细胞少,3~5 成群分散于间质内者,称为硬癌;若间质量少,癌细胞多,胞浆丰富呈片块状分布者,称为髓样癌。
乳腺囊性增生病:切片中见病变有三种改变:1)在导管及腺泡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2)小导管增生,可明显扩张形成囊腔,大小不一;3)腺泡上皮或导管上皮增生可呈乳头状或腺瘤状突向囊腔或填塞管腔;有时可见大汗腺上皮化生,并呈顶浆分泌现象。
卵巢畸胎瘤(囊性畸胎瘤):镜下见囊壁内表面有表皮被覆,其中可见皮肤附属器,此外还可见中胚层成份,如脂肪、肌肉、软骨、骨组织等(往:这些成份不一定在一张切片中都能见到);也可见内胚层成份,如胃肠道腺体,有时可见甲状腺。(卵巢畸胎瘤,一般是由三个胚层成份构成,但切片标本中,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这与取材部位有关)。
浆液性囊腺瘤: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知或不明显,无核分裂像出现。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砂粒体)。
复习思考题
结合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大体标本、切片试述它们的浸润和转移规律。
试述绒毛滋养细胞肿瘤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转移规律。
良性葡萄胎镜下改变有哪些?良、恶性葡萄胎如何鉴别?
原位癌病理诊断依据是什么?原位癌能发生在哪些器官?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形态特点;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
复习正常结构:复习甲状腺、胰腺和垂体的正常组织结构。
大体标本: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
组织切片: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癌和甲状腺腺瘤。
绘 图: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无结节。包膜完整,质地较坚实,切面半透明;部分略呈分叶状,滤泡扩张,充满棕红色、半透明胶性物质。
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发生于弥漫性甲状腺肿,随着病程发展,甲状腺内不同部分的滤泡上皮增生与复旧变化不一致,从而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结节。因此甲状腺除肿大外,表面可形成大小不等结节,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结节境界清楚。无明显包膜,结节常发生出血和囊性变,出血或坏死处可被机化进而发生纤维化,呈灰白色分布于甲状腺内,有的囊腔壁增厚,内容物呈巧克力色。
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但不会达到巨大的程度。一般为正常甲状腺的2~4倍;质较软,切面灰白,胶质含量少,无结节形成。
甲状腺腺瘤:单发,有完整包膜,肿块直径从数毫米到3~5厘米,略呈灰白色;切面包膜完整,境界清楚,其周围组织受压而变致密;有的腺瘤切面可有囊腔。
甲状腺癌:正常甲状腺组织内可见略呈圆形的灰白色肿块,境界不清楚,无包膜,质硬,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显微镜标本
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呈充血状态,滤泡高度扩张,小泡腔内充满大量胶质,上皮细胞为低立方或扁平状,偶见上皮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
结节性甲状腺肿:镜下所见,大部分为胶样甲状腺肿之形态,伴有结节形成。少数结节有腺瘤样改变。囊性变区,可见不同程度出血,因此,滤泡胶质中能见含铁血黄素之吞噬细胞。滤胞本身亦可破裂,胶质进入间质中引起巨噬细胞反应。部分滤泡上皮,有时可见增生呈乳头状。增生滤泡结节间结缔组织分布极不一致,大部分呈透明变性,其中可能有散在之增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有时聚集成团,无滤泡或有极小之滤泡形成。
毒性甲状腺肿:滤泡弥漫增生,数目增多。滤泡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位于底部,并可增生呈乳头状突向滤泡腔内。滤泡内胶质少而稀薄,吸收空泡较多。还可见到新生滤泡密集在一起,滤泡腔胶质极少。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有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滤泡性腺瘤和乳头状腺瘤两种:(1)滤泡性腺瘤又可分为1)胚胎型腺瘤,肿瘤细胞小而密,排列成条索状,偶而也可排成滤泡样,但不含胶质;2)胚儿型腺瘤,由多数小滤泡构成,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滤泡腔内多不含胶质,间质水肿;3)单纯型腺瘤,由与正常甲状腺相似之滤泡形成,包膜完整;4)胶样腺瘤,或称大滤泡腺瘤,滤泡明显扩张,充满大量胶质;5)嗜酸性细胞腺瘤,瘤细胞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核小,胞体大,胞浆中有嗜酸性颗粒,瘤细胞排成条索状或团块状。(2)乳头状腺瘤,滤泡结构不太完整,而形成大小不等的乳头,突向腔内,多数伴有囊腔形成,故亦称囊性乳头状腺瘤。肿瘤常并发出血,坏死,纤维化等改变。
甲状腺癌:有下列四种类型: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细胞核染色质稀少,常呈透明或毛玻璃样,无核仁。间质中常有砂粒体存在。②滤泡性腺癌: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滤泡结构较规整,细胞异型性亦较低。③未分化癌: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小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④髓样型: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小细胞,排列成簇状,索状,偶见小滤泡形成。
复习思考题
单纯性甲状腺肿与甲亢在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预后上有哪些不同?
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如何区别?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患者在后期为何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基本病理变化特征和颅内疾病常见并发症;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病理形态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了解神经组织常见肿瘤的形态特点。
复习正常结构:复习脑和脊髓的正常组织结构。
大体标本: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胶质细胞瘤。
镜下标本: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胶质细胞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脓性渗出物分布广泛,以大脑两顶叶及两侧面最为明显。严重时,渗出物可将脑沟脑回完全掩盖。
流行性乙型脑炎:大脑脑膜明显充血、水肿,脑回变扁,脑沟变浅;切面有充血水肿,重者有点状出血及粟粒至米粒大的软化灶,其境界清楚,弥漫分布或聚集成群。
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呈结节状,质地较正常脑组织稍硬或稍软,呈一致性灰白色或灰黄色,有时可见部分脑组织液化而形成囊腔,腔内含有胶冻状或水样液体,瘤组织境界不清楚。
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位于脑白质,浸润范围较大,有时可穿过胼胝体浸润到对侧,肿块边界不清;有的由于周围脑组织被压,边界看来似乎清楚。肿瘤切面为灰白色,其中常有出血、坏死和液化等改变,肿瘤向外可侵及软脑膜,向内可侵入脑室。
显微镜标本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切片为脑组织,软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伴有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脑实质除有水肿和神经细胞变性外,无其它明显病变。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有的血管周围可看到淋巴细胞呈袖口状浸润;神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严重者神经细胞固缩或外形不整(此即神经细胞坏死),可看到卫星现象(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神经细胞)和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侵入神经细胞内);脑实质内还可见到多个圆形的筛状软化灶,软化灶内神经组织溶解消失;还可见到增生成堆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结节。
星形细胞瘤:瘤细胞由分化较成熟的纤维性或原浆性星形细胞构成,纤维性星形细胞瘤的瘤细胞比较小,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为一致,染色较深;瘤组织中胶质纤维丰富,原浆性星形细胞瘤胞浆丰富,嗜酸性,胞体圆形,胞突少且短,分枝也很少;瘤细胞分布均匀,间质疏松似网状,其中纤维很少;瘤组织常有变性,细胞间空隙很大,可形成多数小囊腔;瘤间质血管很少,血管内皮及外皮细胞很少有增生现象,出血及坏死现象也很少。上述纤维性和原浆性星形细胞瘤皆为Ⅰ级星形细胞瘤。若出现星形母细胞(细胞体积较星形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常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假菊形团)时,可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分化差时,可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细胞密集,呈明显异型性,瘤细胞大小、形状及染色极不一致,常见有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在分化较好区域仍可见到类似成熟的星形细胞。瘤细胞形状的多样性是本瘤的主要的组织学特征。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瘤组织内常有大小不同的坏死和出血区,在坏死区边缘部常有许多瘤细胞包绕、呈栅栏状排列,为本瘤组织学改变特点之一;瘤内血管丰富,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及外膜细胞有明显增生和肿大。
复习思考题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其严重后果是什么?
试比较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和乙型脑炎的病因、病变部位、主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第十三章 传染病
目的要求: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熟悉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梅毒、艾滋病、淋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大体标本:肺原发综合征、肺门淋巴结结核、粟粒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淋巴结结核、肾结核、溃疡性肠结核、肠伤寒髓样肿胀期、细菌性痢疾。
组织切片: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绘 图:结核结节、伤寒性肉芽肿、细菌性痢疾,描述组织学特征。
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综合征):肺上叶下部近胸膜处见一圆形直径约1cm左右的干酪样坏死灶,灰黄色,质地致密,干燥。病灶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支气管旁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呈干酪样坏死。结核性淋巴管炎在标本中往往不易查见。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上叶可见一较大的陈旧性厚壁空洞,空洞内壁附有干酪样坏死物,其外有较厚的纤维组织增生,空洞附近肺组织纤维化,胸膜纤维性增厚。其余肺组织,尤其是肺下叶,见到大小不一、新老不等的多个纤维干酪样病灶。(试考虑这些病灶和空洞的关系)
干酪样肺炎: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灰黄色的不规则形干酪样坏死病灶,其结构松散,部分区域已彼此融合成片,部分病灶中央液化,形成边缘不齐、形态不一的空洞(急性空洞)。
粟粒性肺结核:肺表面及切面均可见到粟粒大小灰白色略带黄色的小结节,呈弥漫均匀分布,结节大小基本一致,形状相似。(若是原发肺结核的播散,还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呈干酪样坏死)。
结核球(结核瘤):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病灶直径大于2cm,有(或无)明显包膜,病灶呈分层结构,形似洋葱皮样,层层包绕(试讨论这种分层状结构是如何产生的?)
肠结核:溃疡型肠结核,于回肠一段的粘膜面见多个溃疡,呈腰带形或椭圆形(溃疡长轴与肠的长轴垂直)。溃疡边缘不整齐如鼠咬状,溃疡底部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其相对的浆膜面有纤维蛋白渗出;增生型肠结核,可见肠壁增厚,肠粘膜增生形成许多大小和长短不一的息肉状物突向肠腔,致使肠腔明显狭窄。有时粘膜可见浅在溃疡。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包括视神经交叉、大脑脚、桥脑和延脑)表面之蛛网膜呈灰白色混浊似毛玻璃样且略有增厚,有时在侧沟两旁能看到少量灰黄色结核结节散在。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脑回变平,脑沟变浅。
肾结核:肾体积肿大,切面见皮质、髓质境界不清,肾实质内有多处较大范围的干酪样坏死病灶,并形成空洞状,部分坏死物质液化破溃穿入肾盏、肾盂,致使肾盂粘膜粗糙或附有坏死物质。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标本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包膜尚完整,切面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呈灰黄色,均质状,如凝固的奶渣一般,又似干酪样,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肠伤寒:(1)髓样肿胀期:肠粘膜面见肿大之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并形成椭圆形或圆形隆起,其长轴与肠之长轴平行,肿胀的集合淋巴结表面凸凹不平,外形如脑回状,孤立淋巴滤泡呈较小的圆形隆起;(2)溃疡期:髓样肿胀的集合林巴结和孤立的淋巴滤泡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椭圆形或圆形溃疡,但其边缘仍膨胀隆起,底部粗糙。集合淋巴结坏死后形成的溃疡长轴亦与肠管长轴相平行。
细菌性痢疾:结肠粘膜表面覆有一层灰黄色糠屑样膜状物(即假膜),几乎累及整个粘膜面。部分假膜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形态不规则,其底和边缘较平整,整个肠壁充血肿胀。
显微镜标本
结核结节:切片中可见许多圆形的结节状病灶,即为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被染成粉红色无结构物质,有时可见少量细胞核的碎屑;干酪样坏死组织的边缘可见到郎罕巨细胞,周围是上皮样细胞,再外围能见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肺切片组织内散布大量结核结节,有时可见数个结核结节融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结节;有的结核结节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有的结核结节内可见到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的郎罕巨细胞,结核结节周边部为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肺间质血管扩张充血。
结核性脑膜炎:可见蛛网膜下腔内炎性渗出物主要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干酪样坏死,偶而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形成;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皮质而引起脑膜脑炎;此外,于蛛网膜下腔内可见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肠伤寒:切片取自伤寒病髓样肿胀期的回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内网状内皮细胞大量增生,成为单核巨噬细胞,此种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染色较淡,核圆形或肾形,常偏于胞体的一侧;胞浆中常吞噬有受损害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组织的碎屑,称之为伤寒细胞;这些伤寒细胞聚集的团块为伤寒肉芽肿。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肠粘膜部分坏死并脱落形成溃疡,肠壁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浅表部分变性、坏死和脱落,有的区域附有一层粉染的网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其中网罗有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整个肠壁明显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尤以粘膜及粘膜下层为重,并可见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复习思考题
肺原发性结核与继发性结核的病变和转归有何不同?为什么?
就所学过的病理知识总结归纳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见哪些疾病?形态上有何区别?
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肠结核的病理形态有何特点?为什么?
通过标本和切片的观察试解释麻风患者为何会造成肢端毁损、毛发脱落等现象?
伤寒的肠道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的哪一段?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脸部大量补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