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属性取值和css和xsl的区别是什么么

浏览器对于CSS不同类中的同属性不同值优先级问题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5-12 11:18:50
发现了在一个标签中的不同两个类给同一属性设定了不同值的时候,最终属性取值的特点,下面用示例说明一下
自己做点小程序的时候发现在一个标签中的不同两个类给同一属性设定了不同值的时候,最终属性取值的特点: 上面这句话有够拗口的,用例子说明一切吧。 csstest.html: 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CSStest&/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1.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2.css" /& &/head& &body& &!-- 类 a b c d 在1.css中,类 e 在2.css中 --& &p class="a b"&aaaaaaa&/p& &p class="b a"&bbbbbbb&/p& &p class="c e"&ccccccc&/p& &p class="e c"&ddddddd&/p& &p class="d e"&eeeeeee&/p& &p class="e d"&fffffff&/p& &/body& &/html& 1.css 代码如下: .a{ cursor: font-size: 1 } .b{ cursor: font-size: 2 } .c{ cursor: font-size: 3 } .d{ cursor: font-size: 4em ! } 2.css 代码如下: .e{ cursor: font-size: 5 } 最后在浏览器审查元素的时候发现: 1、第一第二段落中,鼠标样式都为move,字体大小都为2em,仅类b发挥了作用。 则说明:无论在标签中class属性里类的顺序如何,最终相同的属性值取css文件中声明位置最后的那个。 2、第三第四段落中,鼠标样式都为progress,字体大小都5em,仅类e发挥了作用,而在加载html页面的时候,先加载1.css,再加载2.css。 则说明:无论在标签中class属性里类的顺序如何,最终相同的属性值取最后加载的css文件中声明位置最后的那个。 3、第五第六段落中,鼠标样式都为progress,字体大小都4em,类e起效,类d由于设定了!important,也起效。 则说明:设定了!important的值会优先被选取。 后来我又测试了一下,把e中的font-size也加上!important之后,字体大小会变为5em,则对于都设定了!important的属性值来说,遵循上面的规律。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dannyy1026 的BLOG
用户名:dannyy1026
文章数:196
评论数:321
访问量:532022
注册日期:
阅读量:5863
阅读量:12276
阅读量:305572
阅读量:1023269
[匿名]51cto游客:
[匿名]51cto游客:
51CTO推荐博文
在DHTML和JAVASCRIPT编程中,都会用到大量STYLE或属性来设置页面效果和元素特性的。比如非常常用的ALIGN、SIZE、WIDTH、FONT-COLOR等,不过其中在CSS和DHTML属性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一些设置出错或无效的时候。
1、 cursor:pointer!cursor: 在TD等HTML元素中作为STYLE属性赋值可支持多种浏览器平台,但在CSS中不被支持。在属性中可以设置CURSOR多种取值,在CSS中也不被支持。
2、ALIGN在DHTML元素中用的比比皆是,且被大多数平台支持(DOM技术),但在CSS中只有TEXT-ALIGN来代替。即便是HR元素,在CSS中也须用TEXT-ALIGN来设置对齐(至少从多浏览器支持角度来说,因为MS IE会做很多不标准用法的兼容和容错,不予作为标准来考虑)。
3、在CSS中对属性取值必须不用双引号括起,否则会引起浏览器平台兼容问题(MS IE又支持了这种非标准用法)。在DHTML元素的属性取值时,双引号是可选的,当然是在不会引起岐义的前提。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了这篇文章
类别:┆阅读(0)┆评论(0)
20:41:05 21:35:17 20:50:34 23:45:26CSS3新增Hsl、Hsla、Rgba色彩模式以及透明属性 》 html5jscss
3,666&阅读
CSS2中色彩模式只有RGB色彩模式(RGB即RED、Green、BLue)和十六进制模式,为了能支持 透明opacity 的Alpha值,CSS3又增加了RGBA色彩模式(RGBA即RED、Green、BLue、Alpha)。
但是不管是RGB模式还是十六进制模式都无法主观感受,所以CSS3又加入HSL颜色模式。当然HSL模式也增加opacity的Alpha值:HSLA模式(HSL模式与HSLA模式的关系跟RGB与RGBA关系一样)。接下来我们介绍 RGBA、HSL以及HSLA这几种新的色彩模式,顺便介绍下Opacity透明属性的区别。
RGB色彩模式: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光学颜色混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用RGB色彩模式来表示某种颜色。颜色最小是0最大值是255,相应位置上是255表示那种颜色最纯,是0没有那种颜色。譬如rgb(255,0,0)纯红,rgb(0,255,0)纯绿,rgb(0,0,255)纯蓝,rgb(255,255,255)就是黑了。
十六进制颜色(简称HEX):则是使用 # 的符号来表示十六进制,形如#RRGGBB的格式,每两位上的值就是RGB上的数字转换16进制后的值。
HSL色彩模式:就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Lightness)三个颜色通道的改变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获得各种颜色,色调(Hue)色调最大值360,饱和度和亮度有百分比表示0-100%之间。
因为人们看到颜色第一时间会产生“这是什么颜色?深浅如何?明暗如何?”这个疑问不是这是多少红加多少绿多少蓝混合而成的颜色,所以HSL色彩模式是人类对颜色最直接的感知。
颜色集中模式知识就了解这么多了,毕竟我们不是艺术家,还是看代码吧:
div{width: 100 height: 20}
.red{background-color: red}
.red_hex{background-color: #ff0000}
.red_rgb{background-color: rgb(255,0,0);}
.red_hsl{background-color: hsl(0,100%,54%);}
.green_hex{ background-color:#00ff00;}
.blue_hex{ background-color: #0000}
RGB十六进制模式、RGB色彩模式、以及HSL色彩模式
HSL被现代浏览器较好的支持,而且不需要任何前缀,IE6-IE7不支持。
HSLA模式和RGBA模式与Opacity的区别
其实HSLA模式和RGBA模式就是HSL模式和RGB模式增加一个opacity值,opacity 的Alpha值表示不透明度,取值在0到1之间。
div{width: 100 height: 20}
.red_rgb_alpha{background-color: rgba(255,0,0,0.3);}
.red_hsl_alpha{background-color: hsla(0,100%,54%,0.3);}
.red_hsl_opacity{background-color: opacity: 0.3}
HSLA模式和RGBA模式与Opacity的区别
HSLA模式和RGBA模式与Opacity的区别就是前两者不回影响子类的透明度;而Opacity会影响子类的透明度,从而导致子类元素的颜色产生色差,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避免在设置Opacity值的div下包含子类(可以用绝对定位加层级解决这个问题)。
HSLA模式和RGBA模式与Opacity在IE6-IE8都不支持,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滤镜实现透明,如下:
.red_hsl_opacity{
background-color:
opacity: 0.3;/*除了IE,但是IE9支持*/
filter:alpha(opacity=30);/*IE都支持,IE6不支持,可以使用Alpha透明图片作为背景*/
Opacity透明
本文源链接:转载请注明《》|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过
热门标签&&.&.&.&&[CSS] 详细解释 @media 属性与 (max-width:) and (min-width) 之间的关系及用法 - 推酷
[CSS] 详细解释 @media 属性与 (max-width:) and (min-width) 之间的关系及用法
现在 HTML5/CSS3 很流行罢,也是未来时代的趋势。在 HTML5 带来的许多实用功能之后,CSS3也同带来了一些牛逼哄哄的功能呢。
动画 animation
转化 transform
过渡 translation
尽快这已足够让我们兴奋,许多之前必须用 JS 或 JQ 写的效果用 CSS 就能实现,现在几行 CSS3 代码就够了。
但是最值得注目的应该是 @media 多媒体查询。
@media 是什么怎么用?
苹果官网对 CSS3 @media 的使用: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是在
,大概这样:
DOM 结构代码:
结构大家都懂,但我们能够很明显注意到 class 的区别,只有 promo-title-0/1/2/3 不同。那么,为什么?
我们看到了 promos li 的 css 代码。
max-height: 200
以及 .large-3 的代码
width: 25%;
以及 column
z-index: 1;
min-height: 2
margin: 0;
padding: 0;
CSS 很简单,大家一目了然其作用。将 section 下面的 4个块写成4个 li 同时给个相对定位和左浮动最小高度和Z轴,Yes so easy.
但是按住 Ctrl 同时移动鼠标滚轮放大网页,we will find everthing has changed.
这里的 section 变成了两格占一排,再看样式 large-3 被划上了删除线.
取而代之的是 medium-6 。
width: 50%;
Question 1: So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1068px) 是什么鬼?
为什么这时候 @media 下定义的样式让 CSS 发生了变化,从 large-3 变成了 medium-6 那么 small-12 会发生什么?
我们再缩小来看一看,
这里 section 变成了一格占一排,之前的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1068px) 变成了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35px) ;再看 class 又由 medium-6 变成了 small-12 。
width: 100%;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的值改变,则对应 class 改变。
large-3 是四个 li 的共同样式,值为 width: 25% 。所以 float: left 在一起就是其父元素 section#promos.promos.row 的 width: 100% 。
medium-6 { width: 50% } 则相应的是 每2个 li 左浮动在一起为一行( width: 100% )。
small-12 { width: 100% } 则一个 li 便左浮动占据一行。
所以它的响应式设计思路与 bootstrap 的
同样原理。
所有的一切都由 @media 控制,针对不同媒体类型(或者说屏幕宽度)自适应采用不同的样式规则。当你重置浏览器大小的过程中,页面会根据浏览器的宽度和高度重新渲染页面。(不明觉厉咯)
@media 如何使用?
通常这种类型的文档在
类型的网站代码属性收集最全最权威,当然还有国内山寨但更强大版
与修改,当然为了更便于各位理解。
CSS3 多媒体查询
CSS3 的多媒体查询继承了 CSS2 多媒体类型的所有思想: 取代了查找设备的类型,CSS3 根据设置自适应显示。媒体查询可用于检测很多事情,例如:
viewport(视窗) 的宽度与高度
设备的宽度与高度
朝向 (智能手机横屏,竖屏)
目前很多针对苹果手机,Android 手机,平板等设备都会使用到多媒体查询。
自适应视窗
必须在 &head& 中添加一个 &meta& 标签: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代码原意翻译过来既是: 视窗的宽度等于设备宽度,原始比例始终为 1:1 。这样在改变 device-width 的时候任意变化修改都能自适应了。
多媒体查询语法
多媒体查询由多种媒体组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表达式,表达式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返回 true 或 false 。
如果指定的多媒体类型匹配设备类型则查询结果返回 true,文档会在匹配的设备上显示指定样式效果。
除非你使用了 not 或 only 操作符,否则所有的样式会适应在所有设备上显示效果。
方法一: 直接写在 CSS 样式中让其根据设备判断:
@mediamediatypeand|not|only (mediafeature) {
方法二: 针对不同的媒体设备外部链入不同的 stylesheets: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mediatype and|not|only (media feature)& href=&mystylesheet.css&&
not / only / all
not: not是用来排除掉某些特定的设备的,比如 @media not print(非打印设备)。
only: 用来定某种特别的媒体类型。
对于支持 Media Queries 的移动设备来说,如果存在 only 关键字,移动设备的 Web 浏览器会忽略 only关键字并直接根据后面的表达式应用样式文件。对于不支持 Media Queries 的设备但能够读取 Media Type 类型的 Web浏览器,遇到 only 关键字时会忽略这个样式文件。
all: 所有设备,这个应该经常看到。
多媒体类型 mediatype
用于所有多媒体类型设备
用于打印机
用于电脑屏幕,平板,智能手机等。
用于屏幕阅读器
多媒体特性 media feature
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个数。如果不是彩色设备,则值等于0
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条目数。如果没有使用彩色查询表,则值等于0
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高度。
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
用来查询输出设备是否使用栅格或点阵。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高度。
max-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比率。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最大个数。
max-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最大条目数。
max-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比率。
max-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的最大高度。
max-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最大可见宽度。
max-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高度。
max-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最大单色原件个数。
max-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最大分辨率。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宽度。
min-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与高度的最小比率。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最小个数。
min-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最小条目数。
min-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小比率。
min-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最小可见宽度。
min-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的最小可见高度。
min-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小可见区域高度。
min-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最小单色原件个数
min-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最小分辨率。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小可见区域宽度。
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单色原件个数。如果不是单色设备,则值等于0
orientation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高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宽度。
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分辨率。如:96dpi, 300dpi, 118dpcm
定义电视类设备的扫描工序。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
至此,我们解释之前 apple 官网 的 Question1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1068px)
仅电脑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宽度为 1068px 时显示其定义的样式。所以当设备宽度小于 1068px 采用 medium-6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35px)
仅电脑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宽度为 735px 时显示其定义的样式。所以当设备宽度小于 735px 采用 small-12 。
这个时候小伙版你也一定机智的想到了如果我想做一个 平板 和 手机之间的 @media 属性怎么办?当然有办法了。 办法就是:
@mediascreen ( max-width: 1068px ) and (min-width: 765px) {
@mediascreenand (max-width: 640px) and (min-width: 481px){
那么屏幕 retina 分辨率怎么办?看看 apple 怎么做:
这是完整代码: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1.5) and (max-width: 735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068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ax-width: 735px){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735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ax-width: 735px){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068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ax-width: 735px){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ax-width: 1441px){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441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是不是很有趣? apple 将设计化简为繁,但这背后的代价却更大。但为了给用户最直观明了和完美的呈现,这些都不足为惧。
但如果你以为 copy 上面代码就够了? Too young too naive! 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你会发现有时候写入 CSS3 @media 属性没卵用。
比如: Quesition2: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是个什么鬼?
@media 细致深入理解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宽高,不同分辨率,不同的DPI,不同的长宽比,如何区分?如何针对?它们对应的 @media 属性功能怎么写入呢?
上面表格中其实全部有标明方法 但你真的理解了吗?这样更简单一些!
不同的宽高:
width/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高度。
max/min-width/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小可见区域宽度/高度。
device-width/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高度。
max/min-device-width/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最大/小可见宽/高度。
不同的分辨率:
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分辨率。如:96dpi, 300dpi, 118dpcm
max/min-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最大/小分辨率。
不同的长宽比:
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max/min-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小比率。
max/min-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小比率。
那么 Question2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是个什么鬼?
它得意思是:Gives the number of device pixels per CSS pixel. css px 和物理 px(device px) 之间的比率即设备像素比率。
iphone 的物理分辨率是 320X480,但是呈现的内容却是 640&960,但其实我们设置的 css px 是相对于物理分辨率的,即 320&480,但是因为我们设置的 css px 要显示在更宽阔的 640&960 的内容区域里头,所以10个 css px 在 640&960 的呈现效果就相当于5个 device px 在 320&480 的呈现效果。
所以如果图片得大小是100&100,那么到iphone里头就会被放大2倍,于是图像会变得比以前模糊,通常得解决办法是,用 background-size 设置为50%,以前的一半,然后再在 iphone 放大2倍,等于没变化,恢复到正常效果,不模糊了。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441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
则是一种兼容写法,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跟 min-resolution 意思一致, 我们发现每个逗号间除了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唯一的不同是什么?
dppx dpi 单位,所以这里的兼容这是兼容不同的浏览器的计算单位。
@media 注意事项
写作顺序问题
这简直是个小技巧,一开始我也十分纳闷。为什么写的有些 @media 没有起作用。原来有这么回事:
min-width 表示最小即大于等于, max-width 表示最大即小于等于;
但我们也很清楚 CSS 样式 跟 DOM 结构 跟 JS 一样 从前往后加载,后面重复代码会覆盖之前代码。
那么这样的顺序有问题吗?
@media (min-width: 320px) {
&&.container{ width: 92%; margin: 4%; }
@media (min-width:320px) and (max-width: 640px){
&&.container{ width: 86%; margin: 7%; }
@media (max-width: 640px) {
&&.container{ width: 80%; margin: 10%; }
会发生什么?
当 device-width &= 640 时 样式3 起作用
当 640 &= device-width &= 321 时 样式2 起作用但无效
当 device-width &= 640 时 样式1 起作用
Question3: 为什么上面代码不起起作用但无效?
min-width:320px 即 width &= 320px
max-width: 640px and min-width: 32px 即 640 &= width &= 320px
max-width: 640px 即 width &= 640px
Answer3:根据 CSS 从上至下执行的规律以及我们的分析:
当视窗宽度大于等于 320px 时候执行样式1,(有效)
当视窗宽度小于等于 640px 大于等于 320px 时执行样式2,有效但无法使用,因为被 样式3 覆盖。( CSS 解析器跟 JS 一样在相同方法上覆盖之前定义的方法 )
当视窗宽度小于等于 640px 时执行样式3。(有效)
解决办法:
调整顺序并适当修改,
当 width &= 320px 时,执行 样式1;
当 640px &= width &= 321px 时,执行 样式2;(给 min-wdith 的值 +1px 以让 devic-width 值等于320时 样式2 不会覆盖 样式1)
当 width &= 641px 时,执行 样式3;
代码如下:
@media (max-width: 320px) {
&&.container{ width: 92%; margin: 4%; }
@media (min-width:321px) and (max-width: 639px){
&&.container{ width: 86%; margin: 7%; }
@media (min-width: 640px) {
&&.container{ width: 80%; margin: 10%; }
所以是不是很简单?万能了也。任意分辨率混搭啊。
注意事项总结:
1, 适配顺序
max-wdith: number0 小于等于 分辨率从大写到小 如果同一选择器样式在更小分辨率下没有重写则会沿用 CSS中定义的基本样式
mW &= 320; mW &= 480; mW &= 768; mW &= 960; mW &= 1080; mW &= 1280; mW &= 1440;&&/*@media 则会根据 `` max-width `` 的大小变化从小到小取值 */
(min-width: number1) and (max-width: number2) 大于等于number1 同时满足 小于等于 number2
写完 max-wdith 则开始写其中间值;
number1 必须在 number0 的基础上 +1px 以避免覆盖之前 width &= number0时的样式,
number2 则不要求必须在 number3 的基础上 -1px (因为后面定义的 width &= number3 就算 width 的 number 相等也会根据先后原则覆盖这个样式) 。
min-wdith: number3 大于等于 分辨率从小写到大
如果同一选择器样式在更大分辨率下没有重写则会沿用之前 @media 定义的样式 其次再是 CSS中定义的基本样式
mW &= 1440; mW &= 1280; mW &= 1080; mW &= 960; mW &= 768; mW &= 480; mW &= 320;&&/*@media 则会根据 `` min-width `` 的大小变化从大到小取值 */
说了这么多,但我们都最喜欢福利了。彩蛋如下:
Bootstrap 的 @media 属性写法
@media (max-width: 767px) {
&&// col-xs
@media (min-width: 768px) and (max-width: 991px) {
&&// col-sm
@media (min-width: 992px) and (max-width: 1199px) {
&&// col-md
@media (min-width: 1200px) {
&&// col-lg
apple 的 @media 属性写法 ( 含 Retina ) PS:前文顺序不同 因为其定义的选择器不是同一组 下列代码笔者已经修改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441&; }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441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441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441 Retina&; }
@mediaonlyscreenand (min-width: 1068px) and (max-width: 1441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068 - 1441&; }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068&; }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1068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068 Retina&; }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1068px) and (min-width: 735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735 - 1068&; }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735&; }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735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735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container::after{ content: &735 Retina&; }
@mediaonlyscreenand (max-width: 340px){
&&&&.container::after{ content: &340&; }
@mediaonlyscreen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5) and (max-width: 340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340px) and (min-resolution: 1.5dppx), onlyscreenand (max-width: 340px) and (min-resolution: 144dpi){
&&&&.container::after{ content: &340 Retina&; }
@mediaonlyscreenand (min-width: 1441px) {
&&&&.container::after{ content: &1441&; }
推荐阅读材料:
笔者心得:
@media 用好了做自适应网站手到擒来,而且极其方便。值得你花时间深入研究学习。
如果文章有错误或者纰漏敬请指正,非常感谢。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性的取值范围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