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k5拆解的平衡输出可以直接推sony的z7吗

查看: 1026|回复: 3
好而不贵的耳放底座 飞傲K5首发评测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6:35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最近一段时间飞傲X7安卓智能播放器可谓是大红大紫,它的亮点不仅在于精致的做工与出色的操作体验,也在于扩展与附属配件上,除去4种不同用途的耳放模块外,飞傲K5扩展底座也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扩展装备。
  飞傲K5最早亮相于今年9月的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它是飞傲全系列播放器的扩展底座,具有耳放、USB DAC、接口扩展、充电多重用途,飞傲K5在与X1、X3II、X5II、X7播放器以及E17K解码搭配时可以作为耳放或者USB DAC使用,其中与X5II与X7组合更可以扩展出平衡输出,可玩性很高。而飞傲K5的上市价格十分亲民,仅为698元,定于12月上市。
  飞傲K5的包装盒设计非常简约,背部清晰的标注了扩展底座的规格参数,它具备耳放与扩展功能,重量约450g,并且由参数可知它的耳机输出口在32欧姆负载是输出功率可达1.5W,300欧姆负载时输出功率可达150mW,相对于K5小小的体积来说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配件非常丰富,包括电源线、电源适配器、B型USB数据线、防滑贴胶以及3.5mm-6.35mm转换插头。
  其中K5的电源适配器为15V/1.5A规格,充足的功率保证了其强大的耳机驱动能力。
  飞傲K5是个边角圆滑的方向小盒子,机身圆润做工精致,前面是一颗硕大的音量旋钮,两边点缀着功能切换拨钮以及6.35mm耳机输出口。飞傲K5的体积并不算大,也算得上小巧,它的机身通体为金属灰色,刚好与飞傲X3II、X5II与X7播放器的颜色相仿,搭配起来会很协调。
  飞傲K5的机身宽度为12cm,长度为13cm,高度为5.5cm,做个桌面解码耳放大小刚好。
  顶部的盖子可以掀开,掀开后刚好可以作为播放器的支架,而内部有一个Micro USB接口,用于接驳飞傲全系列音乐播放器。
  底座的宽度与飞傲X5II、X7吻合,这两部机器与K5最为般配。上图为X5II与K5组合在一起的样子,由于笔者手头的X7正在巡回中,所以暂没有机会体验。
  音量旋钮兼开关,K5选用品质出众的APLS电位器,开机后旋钮边缘会亮起蓝色的光环,与飞傲X7的蓝色光条刚好相配。
  两组切换拨钮,左侧为INPUT切换,共有2档功能, LINE档是AUX输入,通过后面的LINE IN(一组RCA口)输入来接驳其他解码器或是音乐播放器。DOCK档用于配合飞傲音乐播放器,播放器与K5可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播放系统,无需连接电脑或者解码器即可使用。
  内侧的拨钮是耳放的增益选择,共有高增益、中增益与低增益三档选择,分别对应高阻抗低灵敏度的大耳机、中阻抗中灵敏度的普通头戴耳机、高端耳塞,以及低阻抗高灵敏度的小耳塞。
  飞傲K5背部的接口,左边2个3.5mm接口是平衡输出口,它们并非用于直接驱动耳机,而是模拟平衡输出,需要配合飞傲X5II、X7播放器才可以使用,用于接驳平衡耳机放大器。
  中间有两组RCA接口,一组是LINE OUT,一组是LINE IN。若是当做电脑声卡使用,LINE OUT刚好可以用于接驳电脑音箱使用。
  右侧有2组USB口,一组为Micro USB口,一组为B型USB口。其中Micro USB标注的是DOCK IN功能,用于连接飞傲播放器,连接线需要用户自行装备,功能与顶部的USB口是相同的。而B型USB口用于与电脑连接,需要配合飞傲X5二代或者X7播放器的USB DAC功能。
  最右侧的圆形口是DC供电口,飞傲K5无内置电池,使用15V外置直流电供电。
  飞傲K5的使用非常简单,作为耳放使用时,只需要将飞傲X1、X3二代、X5二代、X7播放器,或者是E17K便携解码器置于底座,连接电源开机即可,无需连接USB数据线。播放器会自动识别底座,确认后既可开始享受音乐。
  在搭配飞傲X5二代与X7播放器时,K5还可以作为USB DAC使用,需要将播放器设置为USB DAC模式,插入K5底座,并用USB线连接电脑,之后的操作方法与飞傲X5二代单机与电脑连接相同了,Windows系统需要USB驱动,而在Windows 7或更高版本的系统中驱动安装比较麻烦,飞傲官网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可以查阅。另外,至于目前飞傲X7与K5组合是否可以支持USB DAC,由于笔者手头暂无X7,未能测试,稍后会进行补充。
  另外,飞傲K5与播放器是可以相互同步的,简单的说就是播放器与K5底座组合后,底座开机播放器也会自动开机,关机时亦是如此,同时K5底座还有为播放器充电的功能。但有一点笔者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飞傲K5目前并没有遥控器,音乐播放操作还是要通过播放器,略有不便。
  接下来谈谈飞傲K5作为耳放时的声音表现,它的最大价值也正在于此,因为随身播放器由于体积、供电方面的限制,驱动大耳机的能力有限,并且作为USB DAC时也不太方便接驳多媒体音箱,K5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
  奥思特锐KC08
  森海塞尔IE80
  试听部分笔者使用飞傲X5二代来搭配K5底座,所使用的耳机主要有森海塞尔HD800、索尼MDR-100AAP头戴耳机,森海塞尔IE80、达音科DN-2000J以及奥思特锐 KC08耳塞。
  一款耳机放大器其实比较难说它的声音风格,因为声音如何很大一定程度取决于音乐播放器,比如使用飞傲X1还是X5二代,K5的声音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下面声音描述部分,主要的参照物是飞傲X5二代直推的声音。
  飞傲K5的调音风格与飞傲X5二代、X7(AM1耳放模块)大体相同,依然走到是平白、均衡路线,主要的改变是驱动力的增大。它的三档增益,大体上只是音量大小的改变,其中低增益为0dB加强,中增益为6dB增强,高增益为12dB加强,主要是音量大小的区别,而素质与风格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选择时主要依据耳机阻抗与灵敏度来决定,普通小耳塞用低增益或中增益即可,头戴可以用高增益。
  听感方面,飞傲X5二代配合K5底座后,声音稍微变得松散与温暖一些,但差别不大。声音距离方面,K5会稍稍拉后了一些,使得空间感有一定的增强。飞傲X5二代搭配K5底座后,三频的分布基本没有变化,依然是均衡、中性路线,这套组合的低频量感依然不太多,但得益于更好的驱动力,低频下潜、动态与控制力有一定增强,特别是在搭配森海萨尔IE80耳塞以及HD800一类的头戴大耳机时最为明显。
  中频方面K5组合依旧比较平淡,没有刻意的修饰与突出,这样的调音不是很讨巧,但相比X5二代直推的中频,还是要稍微温暖与松散一些,线条感有所淡化,而这种改变是好还是坏依人而定。高频方面K5与X5二代组合的素质有一定进步,主要还是得益于更足的驱动力而改善的控制力,特别是在搭配森海塞尔HD800时高频不会再发飙与刺激,变得柔和与耐听了不少。
  整体来说,飞傲K5主要的改善就是增大驱动力,而对于声音风格的改变甚少,可以说K5的透明度比较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将,性能出色的耳机放大器应该就是如实的放大信号,增强驱动力,而不会出现失真而改变听感风格。但从听感角度看,不少烧友似乎更喜欢味精多一些、个性强一些的耳放,所以飞傲K5这样的声音设计是一柄双刃剑。
  达音科DN-2000J
  来简单谈谈耳机的搭配效果,在驱动奥思特锐KC08、森海塞尔IE80与达音科DN-2000J这样的小耳塞时,如果只是听流行人声歌曲,使用K5后并不会有什么提升,甚至X5II直推的人声距离要更近,听感还要更好一些。而在听古典、交响乐以及一些对低音要求比较高的音乐时,K5可以提供更为深沉的下潜与控制力,声音的层次与定位也有所增强,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素质优势。
  索尼MDR-100AAP
  森海塞尔HD800
  在所搭配的2款耳机中,笔者认为飞傲K5与索尼MDR-100AAP的听感最为出色,声音细致、耐听,素质得当。而驱动全尺寸大耳机森海塞尔HD800时,相比飞傲X5二代直推提升很多,控制力明显增强,HD800的素质可以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但飞傲X5二代与K5这种平淡的声音风格与HD800并不太匹配,味道乏味,缺乏音乐的灵魂。
  写在最后:
  飞傲K5是一台十分令人期待的播放器底座产品,它的扩展功能丰富、耳放驱动力强,不过最重要的应该还是K5那平易近人的价格。任意一款主流飞傲播放器都可以与K5相配,实现耳放与更优质的LINE OUT输出性能,若是飞傲X5二代或X7还可以实现USB DAC与平衡输出功能,玩法多多。总的来说,飞傲X5非常适合预算不多、桌面空间有限,或者想兼做电脑声卡的飞傲播放器用户朋友选择。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0:58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性能出色的耳机放大器应该就是如实的放大信号,增强驱动力,而不会出现失真而改变听感风格”
私以为这句话用在k5上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不同的机器,不论播放器、一体机、纯耳放,放大部分的声音特点都是不同的,而k5的耳放模块只是和fiio自家的二代系列播放器风格一致而已,并不能说“如实”地放大信号。
任何一个播放器,如果lo到一个“单纯只是放大信号、不带来任何多余的染色”的放大器上,声音必然是会改变的,因为播放器的po口耳放模块不可能做到完全放大而没有任何染色,fiio家的产品也是如此。
不过如果仅仅是指相对于fiio自家产品而言,称为“单纯地增大驱动力而不改变风格”还是没问题的,但尽管如此,把k5称作“如实的放大信号”还是不太妥当。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6:35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性能出色的耳机放大器应该就是如实的放大信号,增强驱动力,而不会出现失真而改变听感风格”
私以为这 ...
这么说的确,若是搭配其他机器还真不一定就是这样
Powered bySoomal作品 - SONY 索尼 MDR-Z7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 [Soomal?数码多]
SONY 索尼 MDR-Z7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
主观听感/器材搭配
这台MDR-Z7整个煲机时间大概在700小时左右,由于采用了封闭式设计,声音肯定不会像开放式设计那么舒展,开阔,所以总是期待煲机久一些能在这方面带来改善,遗憾的是,有改善,但煲机前后差别不算明显。测试使用的音源,包括乐之邦06 MX、MD11解码器,正在测评中的VentureCraft SoundDroid Vantam[使用它的平衡输出,手中没有其他设备支持]。耳放,使用乐之邦HP11、HoloAudio的一台MAMMMOTH以及HiFiMan的EF6耳放。另外,iPhone 6 Plus、vivo X5 Max、FIIO X5、HiFiMan HM-901等也作为简单参考。
考虑到测试要具有一定参考性,Z7使用原配线进行,不过专门会谈到DIY平衡线的听感。对比的耳机包括AKG K701、森海塞尔HD650、拜亚动力DT990[感谢网友送测特许不归还]和森海塞尔HD800.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类似封闭式设计的型号AB对比,例如天龙、铁三角类似型号。
整体印象:在Z7刚刚发布时,我曾经在北京音响展上简单试听过Z7+PHA3平衡+ZX1 Walkman的组合,由于对PHA2的清淡风格有心理准备,所以以上那套组合带来的还是偏重高频解析力的极为清淡的风格。不过这台网友送测的Z7,我们在测评之前也听过它在HM-901、乐之邦08MP、06MX下的表现,整体来说,Z7的解析力作为一款2014年发布的新产品来说是绝对的优势项目,而配合合适的音源也不会让它像搭配PHA3时那么冷淡。70mm的单元可以、低阻抗以及比较高的灵敏度都可以让它在手机音源上可以获得很好的动态,这是K701、SHP9000同样低阻抗耳机,以及HD650等无法比拟的。当然,封闭式的设计让它的中高频以上有相对更好的表现,低频部分却不易控制,这对于手机级别的音源来说是比较大的问题,整体来说表现是不够好的。所以接下来测评还是基于更优秀的音源以及耳放。
高频表现:索尼Z7的封闭式设计和新型的扬声器在高频方面有很好的解析力,一般来说封闭式耳机的高频可能会更加直白、有很快的速度和密度,但会略显生涩。而Z7的高频整体表现却非常均衡,内敛,在HP11、EF6等各类耳放下都有比较一致的表现。对于Monitor 06 MX、MD11这样以解析力见长的音源来说,配合耳放更能表现出Z7高频的素质优秀。
与开放式耳机相比,封闭式设计的Z7的高频表现出不一样的声场和高频形态。它在中高频和高频部分的动态很好,这点要优于K701、HD650,我们觉得它也优于Soomal曾经测评过的铁三角W1000和天龙D5000[测评时我们说它的动态不如Q701,而Z7肯定动态优势明显]。所以Z7的声场纵向感更好,声音更显立体,结像更为清晰,但封闭式耳机明显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听感,甚至HD650的高频都要比Z7更松弛一些。所以,宽度上Z7要稍弱一些,但仍然是封闭式耳机中表现较好的。
Z7在极高频的延伸方面似乎并没有W1000味道那么浓,也没有像拜亚动力DT990高频上明显拔高痕迹,这其实在“日本声”中有些少见[但Z7搭配PHA系列恐怕就是这种声音了。]。在弦乐表现上不缺少密度和动态,同时又非常的饱满,有厚度,只是宽松感要比K701、HD650差一些,而K701的高频精致程度已经有些稍落后于Z7了。
在与不同耳放搭配中,无论是稍偏修饰感和宽阔声场的MAMMMOTH,还是偏暖一些的EF6、以及中性偏暖一些的HP11,Z7的高频都很好控制,这甚至比HD800都好伺候的多。哪怕音源质量不是太高,Z7也很少有毛刺感、尖锐感,大动态下仍然可以表现出非常饱满的声音,却几乎没有失控的表现。但个人认为,正是太在乎控制力,也让Z7的高频在封闭式耳机中略显拘谨。可是全新的振膜技术带来非常好的解析力又中和了一部分这个缺点。
中频表现:Z7的中频相对饱满,人声表现比较靠前,声音厚度并不存在太多问题,与开放式耳机相比显得动态、厚度有余,而比较拥挤的问题仍然突出。从整体均衡程度来说,我们觉得Z7的中频不会出现天龙D5000、铁三角W1000有些脱节的问题,它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均衡。只是人声对中频要求很高,不够舒展、不够松弛尤其显得不好听。虽然Z7的人声甚至要比HD650更扎实、饱满一些,但在偏中低频部分,细节还是缺失的太多了点。
当然,这种风格对人声表现负面影响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例如在古典音乐器乐或小编制弦乐表现中,Z7的适应性就很不错,氛围感虽然不是K701带来的那样开放,宽松,但却是一种非常宁静、紧凑的感觉。高频虽然细腻,但也不缺少圆滑感,乐器的瞬态质感表现很好。爆发力也表现不错。在大编制的交响乐中,Z7可以表现出不错的立体感和声音层次,当然,高频和中高频部分好于中低频和低频。Z7和非常多封闭式设计耳机有些类似,声音有些偏紧,精致细腻,但Z7的优势在于声音的均衡,中高频部分并不做作,并没有刻意修饰和拔高,或者减少中低频厚度,突出声音清秀的一面,Z7并没有这样。
与拜亚动力DT990的中高频修饰感以及中频稍显单薄、AKG K701比较轻薄的中频相比,Z7显然要厚实不少,尤其是配合耳放时在大动态音乐中的爆发力,一定超越HD650.而在高频和中高频部分细腻的素质也胜过相对修饰感明显的DT990,不过与HD650、K701相比,仍然显得拘谨,其实大动态下,Z7表现很强的控制力和大声压下的厚度、均衡性。而小动态下,就会觉得Z7的细节上还是不如开放式耳机来的自然。这个差别还是非常明显。
低频表现:作为拥有70mm巨大尺寸的封闭式耳机来说,低频想必是比较恐怖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比较恐怖的低频动态和下潜,不是普通随身听播放器可以带来的。一台台式耳放和一台优秀的解码器都是非常必要的。此时,Monitor 06 MX与台式解码器在低频上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增加扬声器口径从原理来说一定会带来更好的低频响应,这在音箱产品中更容易体验得到,耳机方面可能还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例如腔体环境、耳机结构、振膜刚性等等。所以,70mm低频比较好的状态,并不那么容易体现。此时,平衡输出的驱动、大功率的耳放、优秀的解码器都会在此时体现它们的价值。
Z7的低频在06 MX级别直推时下潜和动态已经不错,但非常深的下潜。对于普通下潜的低频,例如大提琴、电声类的低频乐器等,Z7的低频量感和厚度都是比较好的,只是声音有些发糊,速度确实有些慢,但又是比较紧凑的风格,所以细节表现一般。与HD650、SHP9000级别耳机相比,量感一定是Z7占优,而大动态Z7也具有优势,遗憾的是,解析力并不好。而对于下潜较深的低频来说,Z7可以有很好的展现,例如大鼓的表现,Z7的下潜就会比HD650、甚至平板耳机更深一些,爆棚式的低频也可以非常稳定的爆发出来。而鼓皮震动的细节表现也是不错的。所以,简单的说,它的优势仍然在动态,而不在解析力,对于低频更是如此。而中低频部分的表现,对于2000元级别耳机来说,确实谈不上优秀,只属于二流水准。但这种风格又与天龙D2000、D5000有些“放开不管”的设计有些差别,那种浓重的口味虽然舒展,但会显得非常粗糙,而Z7没有这种趋势,却非常拘谨。
动态、声场与线材:一个70mm单元带来整体明显更好的动态并不奇怪,正如Westone W60也可以比普通动圈小耳塞动态好得多一样。对于喜欢爆棚音乐的发烧友来说,Z7的很多优点都非常适合拿出来炫。网友送测时定做的那根金银混编线价格不低,可以让Z7的整个声音紧凑起来,为什么是紧凑?紧凑可以在动态范围变化巨大时,更好的表现微弱的细节,但却并不能让声音明显的舒展。在声场上,Z7与开放式耳机相比,声音宽度和宽松感明显不足,不过出色的解析力和动态让声音立体感很好,结像更为清晰立体。金银混编线也让高频更显得精致,但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宽松感,反而是原线的铜材质声音更显的柔和,舒展一点。
搭配不同音源与耳放:索尼Z7的解析力出众,这也是索尼公司听音观下最为看重的,幸运的是我们没有为Z7搭配一台索尼的ZX系列Walkman或者PHA系列解码器,否则你会得到比这篇文章差很多的Z7的评价。不幸的是,很多人已经这么选择了?
由于Z7的解析力很好,所以如果你喜欢PCM1704、TDA1541这样级别的古董DAC,就不能完全发挥它在高频上的细节优势。而MD11、Monitor 06 MX甚至X5 Max等都比较容易发挥Z7解析力优势以及中高频部分很容易获得的大动态的表现。中低频部分如果需要松弛的表现,暖声耳放或音源是比较理想的搭配,但这还要考虑到它的中高频和低频是否非常的松弛,或者低频是否可以牺牲一些量感,而更加追求控制力。这些趋势的音源都对Z7的表现有正面帮助。而在线材方面,我们不认为DIY的这根银线为主的混编线有非常好的表现,不过平衡接口对于搭配平衡耳放来说非常有用,尤其是便携式播放器、便携式耳放。
索尼MDR-Z7的整体表现很难说完胜传统品牌,如AKG、森海塞尔在元价位的开放式型号,当然,也完全达不到森海塞尔HD800的高度。不过,对于耳放的依赖程度,声音解析力,以及一些特定音乐表现上,MDR-Z7相比HD650、K701已经具有比较明显优势,只是你能否接受它不够松弛的听感。个人认为,偏重高频的小编制音乐,以及非常大动态的爆棚音乐这两个极端Z7表现是比较擅长的,高音听起来虽然没有K701那么飘逸,但却更加立体、精致、质感更为饱满。而爆棚的效果,自然比HD650震撼不少。而偏重中频的人声或者追求柔美的中音类的音乐类型,Z7则格外不擅长。与更高价位的铁三角W1000、天龙D5000等相比,由于Z7是一款新产品,虽然我们没有AB对比,但基本可以确认Z7的水准已经超越它们和与它们类似定位的型号。整体来说,索尼Z7的价位在2700元左右,是一款比较有诚意的中高端耳机。
而我们知道,在Z7之前的旗舰型号SA-3000与SA-5000,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开放式设计,索尼Z7的声音上拘谨的问题可能是封闭式耳机根本无法解决的。以索尼对耳塞类产品的每年至少一次更新的速度来看,期待索尼有开放式耳机产品推出。
第02页 - 主观听感/器材搭配
本文的相关书签:
208810302020
相关的文章
4241191376130
本文一共有 162 条评论
111.164.173.***111.164.173.***
061.231.046.***061.231.046.***
124.079.137.***124.079.137.***
014.192.213.***014.192.213.***
221.204.035.***221.204.035.***
117.136.075.***117.136.075.***
112.109.245.***112.109.245.***
042.100.039.***042.100.039.***
113.006.251.***113.006.251.***
171.108.236.***171.108.236.***
014.017.034.***014.017.034.***
218.082.097.***218.082.097.***
122.013.245.***122.013.245.***
123.125.193.***123.125.193.***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9580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02-20◆【产品交流】飞傲x7或k5输出能否接hifi音响_飞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02-20◆【产品交流】飞傲x7或k5输出能否接hifi音响收藏
各位大侠,本人数码播放器初哥。以前玩hifi。已经退烧很久了。家里还有音箱、功放、cd机和各种线材。搬家以后就放在杂物室很久没开声了。现在又想慢慢的玩起来。想请教飞傲厂家和各位大侠,飞傲x7或k5输出能否接hifi音响台式功放,当做替代CD的数码音源?如果可以,是什么接口?左右声道rca插头还是平衡输出?如果不能直接台式功放,是否可以在x7或k5后面加个转换设备实现?谢谢各位!
我接的Jbl 305,莲花分叉转3.5口。连接lo明显比po好很多,只是不能用X7调节音量不太方便。
请问飞傲厂家及各位大侠。x7加k5能否做高品质音源取代以前的cd机。我原来的cd机已经好多年没通电了,不知还能不能用。如果x7或加上k5可以取代cd机,相当于什么档次的cd机呢?一万、2万、3万?请教各位了。
这种需求为什么不买数播?虽然我也是这样用的,x5 的lo接功放。
数播的话无损音源文件获得方便,几乎不要成本。便携和台式体积摆在那里,个人觉得台式比便携好,如果有便携需求那还是买便携的吧。
我不用cd,没法比较。
耳机有源无源一路玩下来,个人还是觉得大口径无源好,耳机有源便携这样的,差不多玩个玩吧块钱就够了,再高了,也没啥翻天覆地的改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非同意义的跨界 飞傲K5台式耳放试听”相关的热门头条:非同意义的跨界 飞傲K5台式耳放试听
(原标题:非同意义的跨界 飞傲K5台式耳放试听)
第1页:玩跨界的不止有车,还有耳放[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飞傲这个牌子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很不错,这是一个谦虚而务实的品牌,很少看到负面的消息,也很少看到它在网上打嘴仗,但它的产品却一年一年稳步推出,而且每次推出的新品都能让人感觉到明显的进步。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飞傲的努力,带来的是它惊人的销量,具体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非同意义的跨界&飞傲K5台式耳放试听飞傲的产品都不算贵,但其用料和工艺却在国产品牌里是数一数二的,这显示了飞傲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而且飞傲的产品是国产品牌里综合表现最好的,你很难给它加个“之一”。它不是一个偏科生,而是一个非常均衡的优等生。它被人说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声音达不到最顶级水准,确实如此,但那又如何?即使没到顶级也已经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况且在同价位里综合素质还有谁能比飞傲做得更好?在之前的横评里我就已经说了,飞傲是一个深谙木桶理论的厂商,不留短板才是一个成熟的厂商的体现。2015年飞傲发布了一批新产品,我在去年9月上海音响展上已经简单体验过这些产品,其中小型台式耳放K5就是新品之一。由于报导展会时间关系,我没能细细把玩这款产品,但其仅698元的售价还是让我觉得很意外,按这机器的出色做工来说,这个价还真不算贵。一开始我总以为这款耳放就是一个简单的DOCK,前段时间飞傲将K5给我们送测之后,研究一番发现这个小耳放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前卫的跨界产品。说到跨界,我们想到最多的可能是类似宝马X6、雪铁龙DS5这样的跨界车。耳放也玩跨界似乎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飞傲的确就做了这件事。K5跨的是便携与台式系统的界,为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架起了一座桥梁,也进一步扩展了耳放的设计思路,这样颇具探索意义的创新让人看到了飞傲不俗的研发实力。
第2页:外观设计与功能解析外观设计与功能解析飞傲K5的体积并不大,也就比一本缩印版牛津英汉字典稍大一些,你可以把它摆在任何地方。机身材料是铝合金,整个机子的外壳是无缝一体的,工艺相当不错,没有锋利边缘,哑光金属灰磨砂漆喷涂均匀,手感细腻。飞傲K5音量旋钮周围一圈蓝光机器顶部的dock上有个盖子机器顶部的dock机身的最顶部是一个dock接口,可以接驳X7、新老X5、新老X3等飞傲播放器,使播放器实现扩展功能。机身前面板的正中是一个大大的音量兼电源开关旋钮,这个旋钮阻尼偏小,手感顺滑,开机之后会在旋钮周围亮起一圈蓝色的灯,灯光亮度控制得很好,不会发生刺眼的情况。输入源切换拨杆和增益调节拨杆6.3mm耳机接口旋钮左边是两个拨杆,一个是切换输入源拨杆,可以在line&in和dock之间切换;另一个是增益拨杆,总共给出了高、中、低三种增益调节。旋钮右边是一个6.3mm耳机插孔。飞傲K5的背板接口K5的接口集中在背板,有一对3.5mm平衡line&out输出接口、一对RCA&line&out接口、一对RCA&line&in接口、一个USB接口、一个电源接口,还有一个dock&in接口,这个dock&in与机身顶部的dock接口功能完全相同,使用双公头micro&USB线即可连接飞傲播放器。称K5为耳放其实并不是特别准确,其妙处就在于它既是个耳放,同时又是个播放器dock。作为dock,它可以接入飞傲X7、X5Ⅱ、X3Ⅱ这些播放器,在播放器机内菜单将USB模式设置为DAC,通过USB线连上电脑并在电脑上装好相应的播放器USB&DAC驱动之后,播放器就相当于一个解码器,与K5共同组成一个小型一体机。K5也可以不连接电脑,dock接入飞傲播放器之后,播放器就相当于一个数字转盘加解码。在dock模式下,K5可以为播放器充电,并且其电源开关也与播放器联动。底部的四个脚垫作为耳放,K5当然可以脱离飞傲播放器使用。把输入源拨杆拨到line那端,再通过line&in外接解码器或数字播放器,这时它就是一台纯粹的耳放。K5还可以通过RCA&line&out连接有源音箱,想同时听音箱的朋友也可以兼顾。K5还有一对双3.5mm平衡line&out输出,不过这个不是直接接平衡耳机用的,用小三芯转大三芯或XLR平衡线,可以将其连接具有平衡接口的有源音箱、功放或具有平衡输出的耳放,也算是间接弥补了目前飞傲播放器不具备平衡耳机输出的缺憾。可以看出,K5在可玩性方面还是非常高的,既可以搭配飞傲播放器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耳放使用,这正契合了飞傲一直以来推崇的“好玩”这一理念。电源适配器USB线3.5转6.3mm转接头备用脚垫两个dock橡胶靠垫配件方面,K5是以实用为主。随机配备电源适配器一个、USB线一条、3.5转6.3mm转接头一个、四颗备用脚垫,以及两个不同规格的dock橡胶靠垫。
第3页:宽松中性的声音表现宽松中性的声音表现本次试听我们为K5搭配的播放器是飞傲X5二代,这款播放器刚刚参加了我们的播放器横评,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参考耳机方面,我们使用了拜亚动力T90、AKG&K701和AKG&K3003这三副,兼顾了大耳机和小耳塞。同时为了进一步挖掘K5的潜力,我们还使用了Auralic&VEGA解码器,与K5搭一套西装进行试听。拜亚动力T90AKG&K701AKG&K3003Auralic&VEGA解码器K5的声音总的来说属于宽松中性的风格,无论是搭配X5二代还是VEGA都是如此,这倒与飞傲的播放器的声音倾向非常类似。在搭配X5二代的情况下,我们能感觉到在K5的驱动下,耳机的三频变得更加均衡,X5二代略偏下盘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这倒不是说略偏下盘不好,而是说K5下耳机本身三频的特色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出来。以低频为例,在驱动三副耳机时,低频由少到多依次是K701、T90、K3003,这个反映还是比较准确的。不过X5二代下K5的低频控制力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使用两副大耳机聆听比较激烈的摇滚乐时,低频就显得比较忙乱;在播放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时,K5的低频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在量感上一般,但下潜还是有一定深度的。K5搭配飞傲X5二代X5二代下K5的高频控制力非常不错,对K701的高频控制尤其值得称道,不过令人不解的是,驱动T90时反而高频控制力变弱。相对于X5二代的中频表现,K5驱动下的中频比X5二代要来得更加舒展自如一些,声音密度更加紧实,尤其是K5低增益下的K3003,中频还是有点小毒,听女声的时候非常受用。K5的解析力在K3003上表现最好,细节适中,相比之下驱动两副大耳的时候解析就略差一些。声场的表现K5比X5二代有了一些改善,突出表现在纵向声场的层次感更强了。人声不再像X5二代那么平,距离甚至稍微有一点点远,结像稍小,在T90上有一些齿音。飞傲K5在搭配VEGA的情况下,K5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低频的控制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弹性变得更好,下潜也更深。声场又扩大了一圈,人声贴近了不少,结像也更大更清晰,但T90下齿音仍然存在。声音的整体动态表现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耳机的声音变得更加饱满。T90声音的密度提升最大,在表现弦乐时非常过瘾。K3003则是整个声音全都拉近了距离,不过横向声场依然保持了一个比较开阔的水平,纵向层次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中低频的包围感更好,解析和声音密度继续维持着优秀的表现。写在最后:飞傲K5总体来说是一款极具性价比的小耳放,多种玩法使其适配面非常广,如果用户本身就是飞傲播放器的使用者,那么与播放器组合起来即可拥有一套完成度相当不错的系统。当然,这款小耳放也有一些细节还值得改进,比如那个3.5mm平衡输出,其实平时用到的情况比较少,倒不如改成3.5mm或2.5mm平衡耳机输出接口,这样既不占地方,又能使用户直接接驳平衡耳机进行聆听,岂不是更方便一些?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王珏_NT283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傲x7索尼z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