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6两会经济热点话题发展六大热点问题怎么看

这名医生忙碌一天,累得虚脱,喝葡萄糖补充体力。
盛开的鲜花茂盛蔚为壮观,像印在墙上的鲜花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编者按: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导读:
  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实、改、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重磅信号频现
  前瞻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经济将如何前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怎样影响A股
  近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回顾
  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实、改、松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不必讳言,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
  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这种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2016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安排变得更加引人关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无论是全面小康要求还是社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继续推进稳增长+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稳:稳增长仍是头号议题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改革的基础,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
  “2016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还是稳增长和保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担还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保增长。所以,明年上半年是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调动地方积极性,包括给地方政府、地方官员正面激励,树榜样,破格提拔,鼓励创新,鼓励多试。通过这些办法把已经批准的、已经立项的项目落实下去,这些事在明年一季度会密集布局,到明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会逐步发力。这是一个因素会导致明年的增长前低后高。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则认为,库存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将使中国经济继续面向下行压力,在此状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推出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定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都陆续对经济工作进行战略布局。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稳定工业增长、消费升级、优化结构等议题。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2016年稳中有进大基调不会有太大改变,稳增长在经济目标中仍处于优先次序。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结合目标与现状,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空间并不算很大,正如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所言:6.5%~7%的增长速度能不能实现?我们看淡GDP不是不要GDP,发展还是第一要务。“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回落至6%~6.5%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
  李稻葵预计,2015年GDP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点。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但更需着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巴曙松认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改革需以市场化为原则,更加重视调整供给面,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具体到金融改革,将聚焦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实:供给侧改革将出实招
  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供给侧加强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表示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高层领导人先后两天连续阐述宏观调控的同一理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先是国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可以肯定的是,改革的宏观思路愈发明晰。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把更多笔墨用于供给侧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预测,“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还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但不会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改革,而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在改革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将改革落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所在。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变成现实,离不开政策落地的改革“实招”。尽管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行政部门或其他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生活与百姓利益相关的诸多领域。
  比如眼下正在推进的出租车改革、医疗、教育等,上述领域中普遍存在供给抑制造成了打车难、入学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民间资本能否顺利进入并参与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直接关乎高效率供给的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期待能否顺利完成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勇气。
  “供给侧改革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经济改革往往是针对问题进行的,中国经济的改革亦是如此。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也将重点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
  在潘向东看来,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从降低过剩产能、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过剩产能不仅本身不具有发展潜力,还占据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过剩产能,很有可能错过这一实现转型升级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其次,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行政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可采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行业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垄断行业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打破行政垄断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有就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脚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优化的体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溢出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国企、财税、金融改革将深化
  深化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在过去短短的两年内已经得到了集中体现。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而且在2016年将继续深化,而且也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中国一直在进行的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各项改革事实上都是“供给侧改革”,借由这个新名词,这些改革将更受重视。
  俞平康指出,结构改革是目前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议题,但考虑到经济刺激可能会延缓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央经济工作工作会议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如何把握好结构调整和经济刺激的关系”。
  以国企改革为例,自日针对六家央企的“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国企改革逐步推进。2015年9月以来,国企改革措施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开始,此后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的改革方向。
  “预计国企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突破的领域。”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因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赖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没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难继续推进。改革能否突破,决定中国经济前途,可以预料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陈波也指出,国企改革依然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财政政策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而财税体制改革被赋予创造改革红利、牵动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但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地方举债融资体制、税制等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则表示,目前看,困难比较大的是财税体制改革,也应是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因为财税体制涉及到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涉及到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问题。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是财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增加;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现在思路似乎还不清晰。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财税体制改革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让政府财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同时匹配合理的事权和支出,既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也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来扬弃和升级传统的“GDP锦标赛”。
  在金融改革方面,陈波介绍,现在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把握宏观审慎原则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推进金融对内对外的改革,形成资本的开放,建立人民币的市场汇率机制,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研究的问题。
  潘向东指出,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还不通畅。以股票市场为例,如何有效防范缓解金融风险,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管的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焦点所在。
  “人民币纳入SDR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步,坚信明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改之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如是说。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仍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改革步伐不会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中国领导人最近频频通过外交活动为中国经济拓宽国际市场。习近平在10月的访英行程中,签署了超300亿英镑的中英贸易投资协议。11月初,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达成了20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
  李克强在11月下旬与吉隆坡总理、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会面中,也积极推进中外在高铁、铁路、港口建设上的合作。尽管如此,陈波认为,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将给经济合作增加不确定因素,而中国的内部供给侧改革则以中长期为目标,短期内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
  松: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按照目前的态势,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除了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以外,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一些政策将更加“松”,比如,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在宏观经济探底的进程中,货币政策必须旗帜鲜明地转向“适度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扭转目前的悲观情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加强外部宏观审慎监管”依然是应对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波动的核心,同时应坚持“财政挖渠,货币放水”的原则。
  刘元春建议,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建议财政赤字率可以达到3%左右,总量达到2万亿左右,同时逐步将结构性减税转变为总量性减税,改革现有财政支付模式。
  “未来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特别是在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方面,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支持项目推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疏通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扩张的传导渠道。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短期内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和失业率上升,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依然不可放松。在政策层面,依然要维持货币和财政的“双宽”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拉动基建投资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配合减税等手段来刺激和培养新的消费热点。
  在潘向东看来,宏观政策预计以稳为主,而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需要,预计“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的概率较大。此外,从供给侧进行宏观调控,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减少税费。
  日前,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扩大有效供给。
  “通过减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行政成本的约束,给企业减负是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动力的最短期和最有效的措施。”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假设明年能减税3万亿元,并通过增发国债的形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以弥补财政缺口,未来在经济出现过热或者通胀风险时再通过还债来熨平经济周期,可以实现一箭多雕。
  近期的政策依然在向此方向倾斜。12月3日,三部委发布《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及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通过PPP等多种方式,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园区,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用地支持、税费、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适当放宽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
  我国减税空间仍然较为充足,且需根据经济结构现状进行调整,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一些全球知名品牌、质量领先、行业领先的商品,还有包括农产品、工业品等各国有代表性的特产,都可以考虑纳入消费税减税范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诸多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推进稳增长、深化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证券时报)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编辑部作者:佚名 06:46:02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重磅信号频现
  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本月召开,由于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为明年的工作定调,受到各界瞩目。
  最近一个月来,高层就经济问题频频发声。从中央深改小组和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在外媒发表的文章中,包括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以及“互联网+”和国际产能合作在内的几大关键词比较高频,这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取向。
  供给侧改革:存在严重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的问题
  在昨天召开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及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他称要在供需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实际上,经济无非就两大块:供给和需求。当下,中国经济存在供给和需求错位的问题。以往,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其中出口和投资都事关供给,而消费则是需求。由于近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乏力。为全球市场准备的供给因为国际市场疲软只能面向国内,其结果很明显:供过于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
  产能严重过剩,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在过去一个月当中,中央已经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本质而言,供给侧改革触及的是中国经济的深层结构问题。比如说钢铁,中国的钢铁产能严重供过于求,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污染环境。再比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任务很重。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积压的商品房面积以亿平方米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企改革方面,高层频频提及“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僵尸企业本身提供的要么是无效供给,要么无法提供供给。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也是要消除无效供给。
  供给侧的问题不少,如何出实招、出哪些实招将是一大看点。
  消费升级:品质消费、个性消费等有很大发展空间待挖掘
  供给侧一方出现产能过剩,但需求侧这一方有很大潜力可挖。消费已经占我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但与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七成左右相比,我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消费领域会不断出现。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以及个性消费潜力巨大。11月19日和23日,国务院连续发布指导意见促进消费,意见中就特别提到品质消费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消费潜力虽大,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需求国内还不能满足,也就是无法通过国内供给来提供。每逢节假日,国人海外旅游时大包小包买东西的现象让人记忆犹新。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但一些高端钢材仍然需要进口。甚至,国人曾一度将日本的马桶盖买断货,这引发很多讨论。如何有效发挥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国内实现需求和供给更加匹配?这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
  “互联网+”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再平衡
  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道路在哪里?李克强总理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已经明确,就是要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互联网+”可以让消费者直连生产者
  梳理李克强总理过去的多次讲话,我们会发现有两大方式。一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匹配,这实际上也是总理提出的品质消费、个性化消费的内在需求。从理想的概念上讲,每一件产品进行私人订制、按需生产以省去中间环节是最节省资源的,这也能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也在逐步走向现实。一些电商和网络应用APP已经完全可以让需求变得“必要”,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直接建立起连接关系。这样一来,消费者上这样的网站购买东西就不是简单的下单买货,而是下单订制。而且,“必要”的C2M(用户直连制造商)模式还能降低商家的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最终把商品价格降下来,让消费者获益。
  在昨天的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也再次明确要通过“互联网+”等行动计划,同时实现供给和消费升级,让二者更加匹配起来,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供需平衡
  其次就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来转移过剩产能。如果说“互联网+”是连接“必要需求”和“有效供给”的理想之道的话,那么转移过剩产能则是解决当下问题的现实途径。总理每次出访都会谈到产能合作,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对外经济合作是解决中国旧动能存在的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等矛盾的关键。
  事实上,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对外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还将对提升中国制造市场空间和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过去一年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以及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取得良好成果,可以预期2016年仍会大力推进产能合作,将过剩的国内产能疏解到国外,与国外的需求对接,实现供需匹配。
  供需双向发力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
  从高层释放的诸多信号可以看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已然逐步清晰,那就是继续深化改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相向而行,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和“互联网+”手段,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再平衡,让中国经济真正走上依靠内需拉动、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结构调整和换档升级。
  思路清晰之后,具体做法和实施细节值得期待。(央视新闻)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编辑部作者:佚名 06:46:02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关注
  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前行
  专家表示,2016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宽财政+稳货币”仍将是2016年的政策主基调;在国企改革“发力”的同时,财税改革将作为“先行军”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转型期结构性问题不能只靠需求端刺激,同时需要配以供给侧的改革。
  距离2015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级别最高、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来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由于该会议将为明年经济发展勾勒出框架,因此也被坊间喻为“中国今年的最后一件大事”。
  2016年经济“画卷”将如何展开?改革又将如何突破?专家表示,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宽财政+稳货币”仍将是2016年的政策主基调;而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转型期结构性问题不能只靠需求端刺激,同时需要配以供给侧的改革。
  稳增长仍是主要议题
  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对于全面实现小康以及社会发展都是重要命题。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任务第一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分析预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依旧会是今年会议的主要议题。
  2015年以来,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延续回落态势;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不少专家在采访中表示,2015年经济是承压前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备受期待。按照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来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在6.5%以上。
  但从客观上看,2016年所面临的增长环境也难言乐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在不断加大。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所说,“十三五”时期实体经济还要调整,尤其是前几年,总体将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2016年和2017年恐怕会比较艰难,因为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或成政策焦点
  “供给侧改革”是近期的政策高频词,它在1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被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随后的多个场合中,供给侧改革被高层多次提及,勾勒出在改革创新新框架下的经济调控新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探底,决定了2016年必须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再定位,应当借助经济探底的契机,重新审视和评估现有的改革,在大破大立之中寻找到大改革的突破口,并根据该突破口来重新梳理改革方案,寻找改革的可行路径。
  报告建议,一方面要利用供给侧调整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阻断内生性下滑的各种强化机制,防止微观主体行为出现整体性变异;另一方面在强化监管基础上关注可能出现的各种“衰退式泡沫”。
  与以往的思路相比,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率以及激发经济长期发展的活力,也因此被看做是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近期最重要的信号。“‘三驾马车’的拉动效应不再明显,这是供给侧改革被置于前台的另一个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分析说,投资边际效应正在明显递减,追根溯源,在市场经济发生变化时,会发现供给侧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宜市场需求侧的变化。“住和行的需求慢慢饱和,需求正在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型,但是我们的供给结构还是老的,而且这个结构调整很难。”
  在王一鸣看来,供给侧改革就是让要素再流动起来,让资源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领域转移到更有需求的领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特别是要能够有效解决那些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劳动力、土地甚至银行贷款的“僵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要素和资源重新流动起来、重新再配置,这是很关键的一环。”
  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将同时“发力”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在此关键节点,哪些领域的改革会被重点突破?专家认为,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将成为引领改革的两面大旗。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其中,国企改革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突破的领域。
  自2014以来,国企改革逐步推进。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的改革方向。但“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仍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也正因如此,“国企改革依然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宋清辉如是说。
  在国企改革“发力”的同时,财税改革将作为“先行军”继续在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也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传递的财税改革迈向“深水区”的积极信号相一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当前财政体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仅仅依靠修补性调整已不能解决改革“深水区”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适应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目前看,困难比较大的是财税体制改革,也应是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因为财税体制涉及到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涉及到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问题。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是财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增加。另外,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现在思路似乎仍不清晰。
  延续“宽财政+稳货币”政策主基调
  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以及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多重影响,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这是自2009年以来GDP增速首次跌破7%。中国经济承压前行的态势不言自明。
  为了营造更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宽财政+稳货币”仍将成为2016年的政策主基调。
  “2016年稳增长的压力犹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坚持以往的基调。”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分析说,此前3年,由于经济增速下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2016年政策仍将延续“宽财政+稳货币”这一主基调。(金融时报)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编辑部作者:佚名 06:46:02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猜想:将怎样影响A股
  按照惯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于12月上旬或中旬召开。据统计,以往会议期间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于上涨,不过12月行情在开会前却表现很强势,在会议结束后到12月31日,股市表现又有所低迷。
  关键词猜想
  A、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在11月中旬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被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为各界热议。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入手,解放生产力,改革创出新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减税和减少政府干预是供给侧的典型做法。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内地经济界,凯恩斯主义本来占着主流,而新供给学派不断崛起。
  习近平主席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李克强总理亦在11月的《中国经济的蓝图》一文中指出,我们将很多政策工具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
  诸多分析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经济调控新理念应该会在中国年度最高级别经济会议上得到体现。
  B、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新常态这个词汇,本身就包含了GDP增长速度下滑的预期,更加强调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与往年相比,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加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更加关注如何扩大内需,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改革和政策风向标,预计“新常态”将成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C、国企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中旬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将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
  中央通过发文的方式推进国企改革,可见国企改革亦是近期高层关注焦点,亦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国企改革也将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将是明年能看到明显效果的一项改革。混合所有制的“底线”和“红线”以及国企分类问题都将在中央经济会议中有具体的讨论,会进一步明确。如何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并且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层面酝酿的政策或会出台。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赖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没有突破,其它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难继续推进。改革能否突破,决定中国经济前途,可以预料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D、金融改革
  十八大报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务被明确表述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事实也证明,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推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一个月的征求意见后,有望在明年1月正式推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进需要这样的制度保障。
  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从日起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占比将达到10.92%,超过英镑和日元。
  此外,部分地区的金融改革试点也在稳步推进。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浙江省台州市、吉林省等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申万宏源李慧勇指出,金融改革重点是打破刚性兑付,推进普惠制金融、资产证券化、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F、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财政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面体现,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愈显迫切。
  财税体制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方方面面的权益调整,情况复杂、矛盾交织。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改革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营改增全面推行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消费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改革事关百姓和企业切身利益;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更是关系全局性调整。
  财税体制改革被赋予创造改革红利、牵动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但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地方举债融资体制、税制等改革,更是吵得热闹。从这个意义上说,财税体制改革可能也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关注此项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A股的关系
  据统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于上涨,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除了2012年为周末外,另外9次,股指有5次下跌,只有4次上涨。
  不过12月行情在开会前却表现很强势,剔除2005年在11月底会议开幕,9次的12月会前行情中上证有7次上涨,2次下跌,而深证更是只有1次是下跌,其余8次均上涨,上涨概率都很高。
  在会议结束后到12月31日,股市表现又有所低迷,10年中股指上涨和下跌各占一半,但上涨幅度却远高于下跌幅度。
  可见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之前,12月的市场行情较明确,一旦会议开幕后,股市将有所走弱,整体看行情分界线很明显。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编辑部作者:佚名 06:46:02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关注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回顾
  2014年
  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3年
  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2年
  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2011年
  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0年
  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2009年
  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8年
  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
  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2006年
  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05年
  提出2006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金融时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新华网是中国主要重点新闻网站。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
33941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两会经济热点话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