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形容美女朋友见利忘义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
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16届初二上期末文言文答案&&&&&&&&&&
发布者:&|&
浏览(2111) 评论
&|&发布时间: 20:04:29&最后更新时间: 20:40:07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独家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一、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4.全石以为底为岩& 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5.如鸣佩环 &&&&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二、1.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2.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即石潭的概貌。二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三段:写潭的水源。四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3.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6.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7.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8.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课内外连读答案
(一)1.2题略3.清& 伟(或:疾)
(二)1.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2.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附:《观第五泄记》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右溪记》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一.理解性默写。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3.点明作者夜游承天寺原因的句子是:&&&&&&&&&&&&&&&&&&& 。二.课文内容理解。1.请概括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记叙作者与好友在寺院中散步,共赏月景(寻伴夜游)。 第二段:描写庭院月色(庭院月色)。 第三段:抒写作者感受(月下感叹)。<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line-height:150%;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 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寻的结果怎样?&&&&&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 & ①
&&&& “积水空明”以水喻月,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以藻荇喻竹柏倒影,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 <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line-height:150%;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该如何让理解? && 作者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物所累,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务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等复杂的感情。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思念、想念)无与乐者     水尤清冽(凉)B.凄(使……凄凉)神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
而含有深长的意味。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小&&&
石潭记》。C.《小石潭记》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
写的。D.《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
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示例: &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赏析: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
&&&&&&&&&&&&&&&&&&&&&&&&&&&&&&&&&&&&&&&&&&&&&&&&&&&&&&&&&&&&&&&&&&&&&&&&&&&&&
。&7.《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这两篇文章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完成下列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乐者:   &&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⑶ 相与步于中庭: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3.根据甲乙两段文章的内容填空。(1)这两则短文都是写景散文,,一个写解衣又起,一个写___________,使读者随作者自然地步入景中,两则短文都写得情景交融,毫无雕琢之感,苏文以“积水空明”,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月光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张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写雪色之白和雪世界的广袤,“痕”“点”“芥”“粒”用词精妙,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复杂而微妙,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月下漫步的悠然,都体现在文中的一个“_________”上。张岱作为明朝的遗民,心绪颇为苍凉,他寄情于上水,透过《湖心亭看雪》,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孤独与天地自然的融洽沟通,这可以用文中的一个“_________”字来概括。4.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人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二.1.B &&&&&2.A&&&&&&& 3.D&&&&&&& 4.略5.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6.《小石潭记》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清冷,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的大观等都包含其中。&三.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2.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⑶痴情3.⑴乘舟下湖;月光的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地之广阔。⑵闲;痴。4.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5.“闲人”是指那些愿为国效力却被贬官闲赋在家,饱含贬谪的悲凉与当时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的人;“痴人”是指所处的朝代亡故后不愿为官(不仕),入山著书终老,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饱含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心中充满淡淡的愁绪。& 两者都是:①郁郁不得志②不做官③淡泊名利④寄情山水。《治水必躬亲》一、 1、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2、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②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3、①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②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③躬亲、清廉(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④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⑤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⑥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 正确的意见。 &5、“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这是海瑞同志所写诗句,后来成为海瑞墓中的一幅对联。我&& &&&&&&认为这就是海瑞这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为了所谓的“冰霜操守”,非人刻薄地对待着自己和官场&&&&& 的同仁们。他所展现出的伟大情操,居然连进化了几百年的中国的现代官僚们难以企及项背,这&&&&& 是对“人性进化论”的无情嘲讽。&二、译文: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1&观察估量。&“左准绳,右规矩。”&
2&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
3&都江堰—李冰父子&;宋代的范仲淹&;唐代的白居易治理西湖(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治理太湖时,提出了&&& “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式。)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星星&( 21:05:38)&
1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图文】说理文言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说理文言文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说&#8203;理&#8203;文&#8203;言&#8203;文&#8203;详&#8203;细&#8203;解&#8203;析
大小:12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言短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小人的文言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