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课时工作量统计上报体测成绩有算工作量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需求说明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专任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我的图书馆
专任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三江学院专任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
&作为民办大学,三江学院实行高质高效高薪政策。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成高额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才能实现高额的薪酬。为有效地统计专任教师的工作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额定工作量标准
参照国家教育部的标准,每位教师全年的额定工作量为1680工作时。结合我院实际,教学线上的教师基本上按3:1分配教学工作量和教辅工作量(含进修工作量),我院规定专任教师的额定工作量为
额定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
工作时/学年
教辅工作量
工作时/学年
若按1标准课时=3工作时折算,则有
额定工作量
单&&&&& 位
教学工作量
标准课时/学年
教辅工作量
标准课时/学年
说明:教学工作量可以充抵教学辅助工作量。但是教学辅助工作量一般不能充抵教学工作量。
二、减免额定工作量的范围和规定
1.依据各系、部、公共学科组的规模,系主任全面负责本系领导工作,可减免70—80%的教学工作量;以教学为主的系副主任可减免30—40%教学工作量;部主任、公共学科组组长减免20—40%教学工作量。
2.经学院批准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在学习期间可(平均)减免30%的教学工作量。
3.新引进的教师,第一年的教学任务应由系主任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安排意见,报人事处审定后可酌情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用于听课、答疑、辅导和备课。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为便于核算,本规定统一用工作时为计算单位。与标准课时的折算公式为
1标准课时=3工作时
1.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课堂教学工作量=计划学时数·(课程类别系数+修正系数)&& (单位:工作时)
课 程 类 别
修&&& 正&&& 系&&& 数
公共基础课
以8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专业基础课
以8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以8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公共外语课
以5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外文写作课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外文精读课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外文听说课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外文泛读课
以4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以12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以5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双语教学课
以80生/师为标准,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15
注一:作为特色课程,“读与写”课按系的要求,每学期至少要布置18篇作文。且要全部批阅。每少1篇,课程类别系数减0.2。
注二:其他中外文写作课和翻译课,要求每两周至少布置作业一篇。全部批阅。每少1篇,课程类别系数减0.1。
注三:中文系的各类写作课可按专业基础课处理,系数为3.3;到三、四年级时可按专业课处理,系数为3.5。
注四:三、四年级的外文精读、泛读课按专业课处理,系数为3.5。
注五:每次课后都布置作业,作业量需学生用1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学生数达60人以上,且每次批改50%以上的基础理论课,经检查属实,课程类别系数再增加0.3。
以上注一、注二、注五平时由系、院(教务处、督导组、人事处)抽查,期末由学生所在系秘书统计报人事处。
2.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1)指导实验及指导计算机上机实习的工作量计算
指导工作量=K·计划学时数·学生人数 [单位:工作时]
&其中,指导计算机上机实习时K=0.05;指导仪器实验时K=0.1。
由2名教师共同指导同一实验(或上机实习 )时,其工作量按上式计算后,再按主次分配,或平均分配。
指导实验工作量包括实验准备和实验报告的批阅与评分。
(2)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量计算
指导课程设计,每位教师指导12名学生为一组,每周指导7学时,按30个(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指导毕业设计,每位教师指导10名学生为一组,每周指导7学时,按30个(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b.计算机系
指导课程设计:每位教师指导30名学生为一组,每周指导15课时,按每生每周1.2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指导毕业设计:每位教师指导8—12名本科生为一组,每周至少指导8—12课时,按每生每周3工作时计算工作量;每位教师指导10—15名专科生为一组,每周至少指导8—12课时,按每生每周2.4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c. 电气系、电子系、土木系、机械系
指导课程设计:每位教师指导30名学生为一组,每周指导15课时,按每生每周1.2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指导毕业设计:每位教师指导10—15名本科生为一组,每周至少指导8—12课时,按每生每周2.4工作时计算工作量;每位教师指导15—20名专科生为一组,每周至少指导8—12课时,按每生每周1.8工作时计算工作量。
注:1.教师在指导期间,应排出指导日期,时间与地点,以备检查。
&&& 2.凡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超过上限时,将不增加工作量。
3.该工作量包括了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的审阅和答辩。
4.初级职称教师第一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必须在高、中级职称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指导工作量的1/5计入担任指导工作的高、中职称教师工作量之中。
d.文科系、管理系
指导毕业论文,每位教师指导本科生不超过15人,指导专科生不超过20人。每周指导不少于15个工作时。包括批阅论文和答辩在内。
指导1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量=K·周数[单位:工作时]
其中,指导专科生K=2;指导本科生K=2.5。
注:1.指导1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量有上限,最多为15个工作时。
&&& 2.该工作量中已包含批阅论文和答辩的工作量。
3.初级职称教师第一次指导毕业论文必须在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其指导工作量的1/5计入担任指导工作的高、中职称教师工作量之中。
4.当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超过上限时,不增加工作量。
(3)指导实习的工作量计算
实习以40人为一组进行活动,超过40人时若仍以一组活动,每增加1人,工作量增加2%;超过70人可以分组,每组不少于35人。
指导实习工作量=3·K1·实习组数·天数& (单位:工作时)
其中K1为折算系数,工地实习、工艺实习K1=3.0;车间实习、毕业实习K1=2.8;其他实习K1=2.5。
注:这里的“天数”系指师生共同活动的时间,不包括学生写实习报告和教师批阅报告,以及测验、阅卷的时间。
每位教师只能指导一个组;当一个组有几位指导教师时,系主任可按教师的工作轻重,按比例分配工作量。
(4)指导社会调查的工作量
指导社会调查工作量=8·天数& [单位:工作时]
3..研究工作量&&&&
(1)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a〉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按90工作时计入教学工作量;
〈b〉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按60工作时计入教学工作量;
〈c〉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按30工作时计入教学工作量;
〈d〉在校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按18工作时计入教学工作量。
(2)发表科研论文
与教学研究论文同级别刊物发表,相应工作量增加50%。
(3)引进课题
对于教师引进的纵向或横向课题。将按课题经费到款的多少、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以及获奖情况来折算工作量。由课题组长提出工作量分配方案,报系主任审核,最后由主管副院长批准。
4.其他教学工作量
负责毕业前积欠考的出试卷、阅卷、评分、报告成绩,每门课程按5个工作时计算工作量。当考生人数超过20人时,每增加1人,工作量增加0.1工作时。
四、教学辅助工作量的计算
(1)教学法研究的辅助工作量
a.听课&&&&&&&&&&&&&&&&&&&&& 1.5工作时/节
b.常规教研活动&&&&&&&&&&&&& 1工作时/节
c.教学观摩[外出或主讲]&&&&& 8工作时/节
d.教学方法经验总结&&&&&&&&& 8工作时/份
e.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8工作时/份
(2)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教辅工作量
a.制订新专业教学计划&&&&&&& 32工作时/份
b.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16工作时/份
c.制定新课程教学大纲&&&&&&& 16工作时/份
d.修订原课程教学大纲&&&&&&& 8工作时/份
e. 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16工作时/份
f.修订原实践教学大纲&&&&&&& 8工作时/份
g.制订教学进程表&&&&&&&&&&& 8工作时/份
(3)编写工作量
a.编写教材&&&&&&&&&&& 计划时数·6工作时
b.编写讲义&&&&&&&&&&& 计划时数·4工作时
c.编写指导书&&&&&&&&& 计划时数·2工作时
(4)新开课与开新课的前期备课工作量
备课工作量=计划时数·3(单位:工作时)
(5)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或进修的工作量
a.制订学期指导计划&&&&& 16工作时/份
b.指导教学或进修&&&&&&& 40工作时/学期
(6)参与实验室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工作量
建设工作量=核准天数·K(单位:工作时)
其中K在4—8中取值,由系主任根据工作内容确定。
&&& 注:以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为主要工作的教师不属此列。可按本规定中的《六、实验线上的教师工作量》处理。
(7)其它教辅工作的工作量
除上述工作外,教师完成的有关教学的活动,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辅导、本职任务外的教学辅导、学生社团活动辅导、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各种竞赛的评判(评委、评卷等)、与外单位、外宾的联络等等。均可按核准的实际花费时间记入工作量,一天按8工作时计。
五、科研线上教师的工作量
首先,教师一学期工作以科研为主,应事先提出申请,经院长批准后,在人事处师资办备案。
以科研为主的教师仍应有1/3的时间投入教学工作,即每年需完成560工作时的教学工作时,相当于每学期需完成70课时的教学任务。而1120工作时的科研工作,应该有计划、有阶段工作小结、科研结束时应有结论,或成果鉴定。系主任每学期对之要有考核结论。
六、实验线上教师的工作量
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首先应由系主任会同实验室主任确定该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一般不超过40%。其于时间应参加实验教学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凡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达到50%及以上的人员,则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任用。
七、本办法从2005年2月起试行。其解释权属人事处。
馆藏&2468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规章制度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
(一)实践教学工作包括指导实训(实习),批改实训(实习)报告、考核,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量+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答辩工作量+校外专业实习指导工作量+停课在校内集中进行的技能训练指导工作量&质量系数(K3)
(三)计算标准
三、其它教学工作量
(一)其它教学工作指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的关于期末考试、各类补考的课程命题、阅卷和监考工作。
(二)标准:每课时按20元计发,不与教师的职称标准挂钩。
(三)年度监考工作量定额:专任教师不低于10课时,双肩挑(行政兼教学)教师不低于4课时。
四、超课时费
(一)教师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
1、专任教师年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量总定额为342课时。
2、在学院正常教学周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期间按9.5课时/周的标准核减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
(1)按国家规定且经人事处核定休产假。
(2)经学院批准借调到外单位工作。
(3)经主管教学工作院领导批准,从事学院其他工作不能参与教学工作。
3、教师外出挂职锻炼、短期培训的,按《教师短期培训管理办法》(长商职院行发〔2008〕24号)相关规定实施。
4、为保证教学质量,专任教师周教学工作量一般不超过18节,如确有特殊情况,须由教研室申请,系部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可放宽至20节。
5、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按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公式
1、专任教师超课时费=(年度教学工作量&质量系数-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职称超课时费标准
2、行政兼课人员超课时费=年度教学工作量&职称超课时费标准&质量系数(超过上限部分按规定打折)
兼课工作量上限:行政上班时间内,原则上学院领导及中层干部不超过4课时/周,其余人员不超过6课时/周。情况特殊的,由系部申报,教务处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行政上班时间内兼课的课时实行分段计算。在兼课工作量上限内的,兼课系数为1,超过上限1-4课时/周的课时和超过5课时/周以上的课时部分,兼课系数分别为0.8和0.5。
3、外聘兼职(课)教师学期课酬分两种形式发放
(1)月课酬=周实际完成计划学时数&人数系数&课酬标准&授课周数&80%
(2)期末课酬=学期完成教学计划课时&人数系数&质量系数-每月发放课酬总额
(三)课时费标准
1、学院教师超课时费标准
超课时费标准(元/节)
2、外聘兼职(课)教师课酬标准
教师系列职称(元/节)
在读研究生
备注:1、行(企)业专家、大师兼课的或举办讲座的,由系部申报课时费标准,经学院审批后执行。2、根据学费标准确定专业类别。
(四)计算办法
1、质量系数(K2、K3):每学期末,各部门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对本部门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分班级划分质量等级,教学质量评定的依据为学生满意率占70%,系部督导与检查占20%,同行评教占10%。
2、质量等级评定中的系部督导与质量检查,由系部根据本部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制定本部门督导、检查、评定的办法和评分标准,在系部教职工会议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
3、毕业顶岗实习、校外专业实习工作由就业实习处统筹,过程监控及工作量审核由就业实习处负责,审核结果交教务处汇总;毕业设计(作品、论文)、停课校内集中实训工作由教务处统筹,其过程监控及工作量审核由教务处负责。
4、学院教师超课时费
(1)系部每周统计本部门教师教学工作量,经教师和授课班级所属系部核准,报教务处备案。
(2)教师未完成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的,按学院相关分配制度执行。
5、外请兼职(课)教师课酬
(1)实际完成计划学时数的80%按月发放(教学差错与事故则当月按规定扣除),其余20%的课时将结合质量系数在学期末统一发放。
(2)不再计发交通补助。
(五)发放办法
1、系部在学期末将本部门在职教师超课时费统计发放表交教务处,教务处会同人事处对超课时费进行审核后,交主管院领导审批,年底由财务处发放。
2、系部对外聘教师分月制课酬发放表,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后,交人事处。
3、其它教学工作量中的命题阅卷费由系部每学期制发放表,教务处审核;监考费由教务处分学期制表,系部组织教师核对。其它教学工作量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后,交人事处。
(一)本计算与发放办法内未能考虑的特殊情况,由有关部门与教务处商定,经教学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
(二)现有规定与本办法不符者,以本办法为准。
(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1111|回复: 0
教师工作量统计管理系统设计
&B/S三层体系结构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实际上B/S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S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Web服务器单独组成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减轻了,把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的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客户机把事务处理逻辑部分分给了功能服务器,使客户机一下子&苗条&了许多,不再负责处理复杂计算和数据访问等关键事务,只负责显示部分,所以维护人员不再为程序的维护工作奔波于每个客户机之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能服务器上程序的更新工作。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2.2 B/S三层体系结构的不足经过近年的应用,B/S体系结构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浏览器只是为了进行WEB浏览而设计的,当其应用于WEB应用系统时,许多功能不能实现或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都是比较困难和不便的。(2)复杂的应用构造困难。虽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但是相对于发展已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应用工具来说,这些技术的开发复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供使用。(3)HTTP可靠性低有可能造成应用故障,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系统的维护是非常不安全与不方便的。(4)WEB服务器成为对数据库的唯一的客户端,所有对数据库的连接都通过该服务器实现。WEB服务器同时要处理与客户请求以及与数据库的连接,当访问量大时,服务器端负载过重。(5)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程序一般由java script等嵌入式小程序实现,分散在各个页面里,难以实现共享,给升级和维护也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源代码的开放性,使得商业规则很容易暴露,而商业规则对应用程序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2.3克服不足& 在原有B/S体系结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体系结构,在该种结构体系中,一些需要用WEB处理的,满足大多数访问者请求的功能界面(如信息发布查询界面)采用B/S结构。后台只需少数人使用的功能应用(如数据库管理维护界面)采用C/S结构。组件位于WEB应用程序中,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WEB SERVER。WEB SERVER将请求传送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将数据请求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WEB应用程序。然后再由WEB SERVER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对于一些实现起来困难的功能或一些需要丰富的HTML页面,通过在页面中嵌入ActiveX控件来实现。采用这种结构优点在于:(1)充分发挥了B/S与C/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优势,弥补了二者不足。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保证浏览查询者方便操作的同时也使得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2)信息发布采用B/S结构,保持了瘦客户端的优点。装入客户机的软件可以采用统一的WWW浏览器。而且WWW浏览器和网络综合服务器都是基于工业标准,可以在所有的平台上工作。(3)数据库端采用C/S结构,通过ODBC/JDBC连接。这一部分只涉及到系统维护、数据更新等,不存在完全采用C/S结构带来的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并且在客户端可以构造非常复杂的应用,界面友好灵活,易于操作,能解决许多B/S存在的固有缺点。(4)对于原有基于C/S体系结构的应用,可以非常容易地升级到这种体系结构,只需开发用于发布的WWW界面,可以保留原有的C/S结构的某些子系统,充分地利用现有系统的资源。使得现有系统或资源无需大的改造即可以连接使用,保护了用户以往的投资。(5)通过在浏览器中嵌入ActiveX控件可以实现在浏览器中不能实现或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功能。比如通过浏览器进行报表的应答。另外,客户端ActiveX控件的加盟,可以丰富HTML页面,产生另人惊奇的效果。(6)将服务器端划分为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两部分。WEB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实现三层体系结中的商业逻辑部分,达到封装源代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Internet应用程序大部分属于分布式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处理能力能够随着用户数量、数据量所需性能的提高而增加。COM的无逢扩展集COM+,有着如内存数据库、负载平衡等强大功能。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采用B/S结构软件的设计方法,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其他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一般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询自己以及别人的各种相关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包括相关的学校领导)通过浏览器对其他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为了便于维护、升级和实现分布式应用,在实现过程中,将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分离开,ASP页面不直接调用数据访问层,而是通过业务逻辑层来调用数据库。3 ASP简介3.1简介: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即我们所称的 ASP ,其实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ASP 内含于 IIS 3.0 和 4.0 之中 , 通过 ASP 我们可以结合 HTML 网页、 ASP 指令和 ActiveX 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 WEB 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了 ASP 你就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运行你所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 HTML 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 以下罗列了 Active Server Pages 所独具的一些特点:1.使用VBScript、J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2.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3.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即可进行编辑设计。4.与浏览器无关(BrowserIndependence),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ctiveServerPages所设计的网页内容。ActiveServerPages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pt、Jscript)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用户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5.ActiveServerPages能与任何ActiveXscripting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REXX、Perl、Tc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COM(ComponentObjectModel)物件。6.ActiveServerPages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7.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8.物件导向(Object-oriented)。9.ActiveXServer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Basic、Java、VisualC++、COBOL等编程语言来编写你所需要的ActiveXServerComponent。3.2 ASP运行环境&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version 3.0/4.0 on Windows NT Server&Microsoft Peer Web Services Version 3.0 on Windows NT Workstation&Microsoft Personal Web Server on Windows 95/983.3 ASP访问数据库的方法ASP是服务器端的脚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 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请求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调用ASP引擎来执行ASP文件,并解释其中的脚本语言(JScript 或VBScrip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完成数据库操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有数据查询结果的HTML主页返回用户端显示。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此外,ASP是面向对象的脚本环境,用户可自行增加ActiveX组件来扩充其功能,拓展应用范围。3.4 ASP的页面结构Directives指示 &%@ .... %&两大类Page/ImportPage Directives页指示语言指示&%@ Language=&C#& %& &%@ Page Language=&C#& %&跟踪指示&%@ Trace=&True& %& &%@ Page Trace=&True& %&Trace class的方法: Write() and Warn().两种方法都可输出文字,区别在于方法1是正常显示,文法2是红色显示.示例页面 Listing 1.11 Trace.aspx调试指示&%@ Debug=&True& %& &%@ Page Debug=&True& %&Import Directives导入指示默认情况下,页面会自动导入了一部分命名空间,如果需要其它命名空间,必须显式的导入,如导入System.Web.Mail命名空间 &%@ Import Namespace=&System.Web.Mail& %&示例页面Listing 1.12 ImportNamespace.aspxCode declaration blocks 代码声明部分代码声明区包含了页面对应的应用程序逻辑,所有的公用变量定义,子过程,函数.包含有类似&Script Runat=&Server&&的标记.参数1 Language表示语言类型,可选参数2 SRC可以指向一个外部文件.&Script Runat=&Server& SRC=&ApplicationLogic.aspx&/&&Script Language=&C#& Runat=&Server&&&/Script&&& &Script runat=&Server&&Sub mySub&&&&& ...subroutine code&& End Sub&& &/Script&ASP.NET controls ASP.NET控制区包含有类似&form Runat= &Server&&的标记.可以分区到整个页面各区域.子元素包含有类型&span Runat=&Server&& and &ASP:Label Runat=&Server&/&的标记.对于&form Runat=&Server&&的标记是很重要的,表示你不可能在一个页面中包含多个Form.Code render blocks 代码块有inline code and inline expressions 两种用&% %&&% strSomeText = &Goodbye!& %&& The value of strSomeText is:&& &%=strSomeText%&&Server-side comments 服务端注释& 用&%-- xxxx --%&表示.&& &%--&& This is inside the comments&& &asp:Label Text=&hello!& Runat=&Server& /&&& &%= strSomeText %&&& --%&&Server-side include directives 服务端包含指示可以包含外部文件,文件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远程的.所有的包含代码被先执行.&& &!-- #INCLUDE file=&includefile.aspx& --&&& &!-- #INCLUDE virtual=&/myDirectory/includefile.aspx& --&&& 不合法的 &!-- #INCLUDE file=&&%=myVar%&& --&& 注意:可以替代服务端包含指示的是用户控件.&Literal text and HTML tags 文字及HTML标记区& 可以在这部分包含ASP.NET的HTML标记, 静态部分可以使用旧的HTML标记和文字.可以使用 LiteralControl 类.& &Script Runat=&Server&&&&&& Sub Page_Load&&&&&& Dim litControl As LiteralControl&&& For each litControl in Page.Controls&&&&&&&&&& litControl.Text = strReverse( litControl.Text )&&&&&&& Next&&&& End Sub& &/Script&& &html&&& &head&&title&Literal.aspx&/title&&/head&& &body&&& &b&This text is reversed&/b&& &/body&&&/html&3.5 ASP提供的六个内建对象ASP提供了六个内建对象,供用户直接调用:  1) Application对象:负责管理所有会话信息,可用来在指定的应用程序的所有用户之间共享信息。   2) Session对象:存贮特定用户的会话信息,只被该用户访问,当用户在不同WEB页面跳转时,Session中的变量在用户整个会话过程中一直保存。Session对象需cookie支持。  3) Request对象:从用户端取得信息传递给服务器,是ASP读取用户输入的主要方法。  4) Response对象:服务器将输出内容发送到用户端。  5) Server对象:提供对服务器有关方法和属性的访问。6) Object Context对象:IIS 4.0新增的对象,用来进行事务处理。此项功能需得到MTS(Microsoft Transcation Server)管理的支持。3.6 ASP的主要内置组件1) Ad Rotator组件:用来按指定计划在同一页上自动轮换显示广告,用于WWW上日益重要的广告服务。2) Browser Capabilities组件:确定访问WEB站点的用户浏览器的功能数据,包括类型、性能、版本等。3) Database Access组件:提供ADO (ActiveX Data Objects)来访问支持ODBC的数据库。4) Content Linking组件:生成WEB页内容列表,并将各页顺序连接,用于制作导航条。此外,还可安装Myinfo、Counters、Content Rotator、Page Count等组件,用户也可自行编制Actiive组件,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3.7 Database Access组件ADO对象与集合WWW上很重要的应用是访问WEB数据库,用ASP访问WEB数据库时,必须使用ADO组件,ADO是ASP内置的ActiveX服务器组件(ActiveX Server Component),通过在WEB服务器上设置ODBC和OLEDB可连接多种数据库:如SYBASE、ORACLE、INFORMIX、SQL SERVER、ACCESS、VFP等,是对目前微软所支持的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最有效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ADO组件主要提供了以下七个对象和四个集合来访问数据库。  1) Connection对象:建立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2) Command对象:执行SQL指令,访问数据库。  3) Parameters对象和Parameters集合:为Command对象提供数据和参数。  4) RecordSet对象:存放访问数据库后的数据信息,是最经常使用的对象。  5) Field对象和Field集合:提供对RecordSet中当前记录的各个字段进行访问的功能。6) Property对象和Properties集合:提供有关信息,供Connection、Command、RecordSet、Field对象使用。  7)Error对象和Errors集合:提供访问数据库时的错误信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工作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