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的纽伦堡大审判审判发生与什么事件后

《纽伦堡审判(精编版)》
名  称:
分  类:
集  数:
导  演:
内容简介: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论纽伦堡审判中的法律文明
1945年的纽伦堡审判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其中闪烁的法律文明的光辉却被其后的东京大审判继承,并在战后西方各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扬光大,对于当下的法律文明建设依然意义重大。本文将主要分析纽伦堡审判所体现的法律文明,并就我国法律文明的建设进行相关思考。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就纽伦堡审判中法律文明的表现展开论述。纽伦堡审判中法律文明的表现较多,重要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们逐渐认识到,用战争手段解决国家利益并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需要建立新的形式缓和国家间矛盾。同时,在这一阶段,战争法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野蛮到相对文明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刚好为国际法的操练提供了绝佳的舞台。盟国关于处置德国的国际协定和纽伦堡审判确立的法律原则,改变了传统国际法的战争责任认定和惩罚模式,创立了新的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从而将追求国家利益置于公正的法律调控之下。  此外,纽伦堡司法审判过程中确立了惩罚罪恶而非复仇的原则,破解众多法律难题,在新自然法学复兴的理论支持之下,尝试在法的诸多价值目标中寻求新的平衡。同时,纽伦堡审判过程中,贯彻并始终坚持了程序正义原则,确保了辩护律师的自由选择与法官的相对独立性,保证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保证了纽伦堡审判为崇尚理性的德国人的信任和接受。  本文第二部分就纽伦堡审判对东京审判和西方法治的影响展开论述。  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跨国的法庭以法律的名义给战争的密谋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公开的、公正的审判。比较而言,纽伦堡审判在以下两个方面奠定了其重要的地位,并对随后进行的东京审判和西方法治建设起到了长远的影响。首先,就是它确立了正义对邪恶审判的性质,而非战胜国对战败国报复的目的,其次,则是在于它确立了新的法律原则,并为后世所沿用。  针对纳粹势力产生的背景,以及在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背景下,纽伦堡审判承担起了相当现实的作用——彻底根除纳粹在德国政治生活中的势力,并消除纳粹在德国民众中的影响。与同为二战法西斯当事国的日本相比,德国在近代之所以能够深刻反省,纽伦堡审判的相对彻底性与“去纳粹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纽伦堡审判中,许多新的法律原则得到确立。这些原则在国际法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并被《联合国宪章》、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48年的《灭绝种族罪公约》所继承确认并发扬光大。正如杰克逊法官所言:“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的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诫未来”。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就纽伦堡审判所受到的批判进行反省,并结合中国司法实践进行分析。  我们应当看到,国际刑事审判成功的尝试不能掩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刑事审判带有战胜国对战败国战犯进行审判的“以法律手段”进行复仇的色彩。例如这几项罪名的审理仍然是针对战败国的,而对于盟国战争罪行,以及苏联严重侵犯战俘权利等等方面置之不理,甚至明文宣示这些事实“不属于审理范围”。也有许多学者认识到,纽伦堡审判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法律上的胜利,而是政治上的胜利。它们对于纽伦堡审判的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基础无疑有着一些疑问。  然而,更应该看到,尽管前述问题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纽伦堡审判依然在众多方面闪耀着法律理性的光辉。首先,纽伦堡审判所取得的一个即刻效果就是以有条不紊的程序,在个案中惩处罪恶,把惩罚权从直接受害人手中夺走,取代了私人的、不受控制的报复。其次,盟国通过司法程序或仪式来宣布自己的胜利,以及一场大战的结束,基本适应了为后世设立更加符合人类对于正义追求价值理念规则的需要。再次,纽伦堡审判的公开举行,披露了大量纳粹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极大地震撼了德国人民,它使德国人民清楚的看到了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促使人们对于根本上的问题进行更深一部的反思,这更证明了纽伦堡审判在当时的环境中所表现的先进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纽伦堡审判的伟大意义弥久愈新,日益突显出价值,其法律文明的价值更是日渐被人认识,成为人类历史中理性和正义的标志。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要求,并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昭示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文明,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的法律文明建设依然存在若干严重不足。其一是公权力机关欠缺“合法行使职权”的法治理念,其二则是诉讼过程中权利的保护失衡,片面强调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轻视民众的自主性和私权利的保护。纽伦堡审判在这些方面对我国的法律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文中提到的纽伦堡审判发生与什么事件后_百度知道
文中提到的纽伦堡审判发生与什么事件后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另外3个则无罪,其中3个判决为犯罪组织。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纽伦堡审判发生在德国 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纽伦堡审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纽伦堡大审判》 -
《纽伦堡大审判》
讲述二战后在纽伦堡提审德国纳粹计划的法律关系者,三个被告提审的原因是给犹太人施行断种手术。担任主审判长的是美国人赫鲁特,他主张其中两个被告无罪;而德国司法部长亚林克竟对此事保持沉默,但检查官罗森上校却激烈的指责被告,因此三个人展开激烈的辩论。审讯继续进行下去。而美国的高级官员们希望能在审判中获提德国所犯罪行的良好证明,因此对审判施以极大的压力,但赫鲁特坚守法律的正义立场,给予了最公正的判决。在宣布判决结果时,只有亚林对赫鲁特审判长的态度表示赞赏。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将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搬上银幕,拍摄而成的,以突出的演技来表现伦理与伦理间的纠缠关系。此片获得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及最佳改编剧本奖。
《纽伦堡大审判》 -
对作品的评论
约瑟夫·E·珀西科是一位大师级的作家。他对纽伦堡审判的记述堪称杰作。这部书读如小说,忠于史实,给人以亲历的感觉。他的这部书永远也不会过时,因为战争罪行总是和我们人类形影不离。
——吉姆.莱勒
珀西科的《纽伦堡大审判》摄人魂魄,极具可读性。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众多参与者。这是一部辉煌的纪实文献,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每个对二次大战的后果和大屠杀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读这部书。
—Jeshajahu.温伯格 馆长
珀西科对纽伦堡审判的描述和扣人心弦,融缜密的研究和法庭小说丝丝入扣的叙述风格于一炉。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生动地重现了现代历史上这一创举所蕴涵的戏剧性和悲剧性,以及它的胜利。
——亨利.基辛格
《纽伦堡大审判》 -
混音&  单声道&   
制作成本&  $3,0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  Copyright&1961&Metro&Goldwyn&Mayer&Studios&Inc.&  
拍摄日期&  1961年1月&-&1961年4月
斯宾塞·屈塞&Spencer&Tracy&.....Chief&Judge&Dan&Haywood&  
伯特·兰卡斯特&Burt&Lancaster&.....Dr.&Ernst&Janning&(defendant&judge)&  
理查德·威德马克&Richard&Widmark&.....Col.&Tad&Lawson&(prosecuting&attorney)&  
玛琳·黛德丽&Marlene&Dietrich&.....Mrs.&Bertholt&  
Maximilian&Schell&.....Hans&Rolfe&(lead&defense&attorney)&  
朱迪·加兰&Judy&Garland&.....Mrs.&Irene&Hoffman&Wallner&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Clift&.....Rudolph&Petersen&(prosecution&witness)&  
Ed&Binns&.....Sen.&Burkette&  
Werner&Klemperer&.....Emil&Hahn&(defendant&judge)&  
Torben&Meyer&.....Werner&Lampe&(defendant&judge)&  
Martin&Brandt&.....Friedrich&Hofstetter&(defendant&judge)&  
威廉·夏特纳&William&Shatner&.....Capt.&Harrison&Byers&(Haywood's&aide)&
制作人&  
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Kramer&.....producer&  
Philip&Langner&.....associate&producer
《纽伦堡大审判》 -
摄制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制作公司&  Roxlom&Films&Inc.&[美国]&  
发行公司&  
联美电影公司&United&Artists&[美国]&.....&(1961)&(USA)&(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MGM&Home&Entertainment&[德国]&.....&(2004)&(Germany)&(DVD)&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美国]&.....&(video)&  United&Artists&Europa&.....&(Spain)&  
Warner&Home&Vídeo&[巴西]&.....&(19??)&(Brazil)&(VHS)&  
其它公司&  
Pacific&Title&[美国]&.....&titles&and&opticals&  
Solters&&&Digney&.....&publicity&  
上映日期&  
奥地利&  Austria& 1961年12月&  
西德&  West&Germany&  &  
&  Sweden&  &  
丹麦&  Denmark&  日&  
&  USA&  日&  
芬兰&  Finland&  &  
&  East&Germany&  
《纽伦堡大审判》 -
《纽伦堡大审判》
版本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法官史宾塞屈赛奉命前往,开庭侦办一群德国法官在战时下达不当的迫害命令,需不需要承担杀人的罪状。在双方律师的激辩过程中,我们从法官的眼中看到了对人性的省思……&  
版本二&  
本片是一部群星戏,讲述二战后在纽伦堡提审判德国纳粹罪犯。三个被告提审的原因是给犹太人施行断种手术。担任主审判长的是美国人赫鲁特,他主张其中两人无罪;而德国司法部长亚林克竟对此事保持沉默,但检察官罗森上校却指责被告,因此三个人展开激烈辩论。审讯继续进行下去。美国高级官员们希望能在审判中获得德国所犯罪行的良好证据,因此对审判施以极大压力,但赫鲁特坚守法律的正义立场,给予了最公正的判决。在宣布判决结果时,只有亚林对赫鲁特审判长的态度表示赞赏。
《纽伦堡大审判》 -
斯坦利·克雷默
&Stanley&Kramer
男,&生于&,美国纽约
逝世于&(美国洛杉矶)&
星座:&天秤座
作品年表 & Untitled&Stanley&Kramer&Documentary& (2011)& 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2001)& 多米诺骨牌& (1977)& & (1973)& Bless&the&Beasts&&&Children& (1971)& The&Secret&of&Santa&Vittoria& (1969)&
《纽伦堡大审判》 -
斯宾塞·屈塞
Spencer&Tracy
男,&生于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
逝世于&(美国加州洛杉矶)&
星座:&白羊座
幼年时史宾塞·屈塞曾想成为一名牧师。一战时屈赛加入海军,后作为军官被送到威斯康星大学读书,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些业余演出,并决定成为一名演员。他进入了纽约的表演学院深造,并参加了百老汇的一些演出,还从事了多种工作,丰富的阅历使得屈赛很快在百老汇脱颖而出,在《最后一里》一剧中领衔主演。他因此剧被导演约翰·福特看中,从而正式开始电影生涯,而此前他虽演过一些短片,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帅,演电影不会有前途。1930年的监狱片《在河之上》,他以老道的演技成功的诠释了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氓,片子大获成功,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好莱坞一直出演类似的犯罪分子和粗汉的形象,同时也逐步确立了自己在好莱坞的明星地位。1933年的《男人的城堡》里屈赛的形象开始有所改变,而同年的《力量和荣耀》一片中他更脱胎换骨,扮演一个无情势力而又命运悲惨的工厂主。屈赛又为福克斯拍了不少的类型片直到合约结束。成为自由身的他被米高梅的奇才欧文·萨尔伯格看中,后者认为他可以成为一线巨星们很好的搭档,遂于1935年签了一份长期合约。屈赛因此得以和当时为数众多的巨星合作。1936年他以《圣弗朗西斯科》获奥斯卡提名,转年以《》获得奥斯卡奖,而再转年又以再获奥斯卡奖。1942年屈赛初次和赫本合作,两人长达26年的恋情从此揭开,斯宾塞因宗教信仰一直没有和妻子离婚。他们俩一共合作拍摄了9部影片。五六十年代年代是屈赛的巅峰时期,他的《新娘父亲》(1950)、《黑石边的衰日子》(1955)、《老人与海》(1958)、《风的传人》(1960)、《纽伦堡的审判》(1961)和《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都赢得了奥斯卡提名。但在最后一部影片《猜猜谁来吃晚餐》拍过之后不久,史宾塞·屈赛就因心脏病去世,去世前一直是赫本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出演的其他著名影片还有经典科幻片等。
伯特·兰卡斯特
&Burt&Lancaster
男,&生于日&,美国纽约
逝世于日&(美国加州)&
星座:&天蝎座
生于纽约,原名伯顿·斯蒂芬·兰卡斯特。中学时爱好体育,后获体育奖学金进入纽约大学,不久辍学,与好友成立了兰克杂技团,当杂技演员巡回演出.后又改行参加轻歌舞团和夜总会的演出。后又改行做过推销员和冰箱维修工。二战时服兵役,在意大利和北非参加过战斗。1945年一位戏剧演出人在物色演员时,误认他是演员让他在百老汇演出舞台剧《搜寻声音》。该剧只演出了3周,但兰卡斯特的表演却引起好莱坞一位制片人的注意。1946年,他在环球公司的影片第一次登上银幕。接着主演了《血溅》,并为派拉蒙公司主演了《沙漠情焰》、《电话打错了》等影片,一跃成为相当卖座的明星。至80年代兰卡斯特仍旧活跃影坛,有不少精品问世,代表作是和《再上梁山》。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纽伦堡大审判》 -
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据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拍摄的,先前有一个相同题材的电视剧。影片的主题:当整个社会实施暴行时,个人负有什么责任。除了题材突出,演技也无可挑剔,两位女星更是精彩绝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法律与生活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7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31:4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照片风格各异,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单手托举。
暴雨把房屋淹没,因为走得着急,40万借条没来得及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序言――“海军是智能罪犯”
  从1980年3月至1991年4月,旧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聚集到“水交会”(海军军官的联谊团体),举办了131次名为“海军反省会”的座谈会。座谈会的目的是让这些旧海军军官“在死前说出真话而一扫郁闷”,但该会坚持“在主要发言者生前不予公布”的方针,所以直到最近大概400个小时的有关座谈会内容的录音带才得以公开。①其中引人注意的是,为了逃避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东京审判)对海军中央战争责任的追究,(海军方面)成立组织,专门研究如何应对审判,并且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当时有意散播的海军比陆军“和平、开明和国际化”的“海军好人论”,根深蒂固地成了战后日本人的历史认识。
  (一)军令部参谋们的“第二次战争”
  据“海军反省会”的证言,战败后第二复员省(以下简称“二复”)将避免海军首脑被判死刑定位为“第二次战争”,有组织地就如何应对战犯审判进行了研究。二复作为根据GHQ(驻日盟军司令部――译者注)的指令而解散的海军省的后继组织,为了推动国外的海军军人归国事宜,于日成立。旧军令部成员的一半成为二复的复员官。在二复里面,有太平洋战争期间驻德国的丰田隅雄,因为没有参加对盟军的战斗和制定作战计划,所以无需担心作为战犯受到起诉。因此,丰田成为组织应对东京审判的核心。他们对之前的纽伦堡审判进行了透彻的研究,认为作为甲级战犯嫌疑人被捕的海军首脑岛田繁太郎,可能会被判定犯有以下罪行:1.反和平罪(开战责任等);2.通常的战争犯罪(虐待俘虏等);3.反人道罪(屠杀等)。为了使岛田逃避死刑判决,这些海军军官成立了组织,研究具体对策。他们认为只要在东京审判中避开死刑判决,日本独立后就可以被释放。
  (二)策划岛田繁太郎逃避死刑及其“成功”
  岛田繁太郎,中日战争开始时担任军令部次长,后任中国方面舰队长官,中日战争期间担任海军作战最高指挥官。1941年10月,担任东条英机内阁的海相。东条兼任首相、陆相和参谋总长,岛田则兼任军令部总长。因为岛田协助东条处理军队事务,海军内部暗中讥讽他为“东条的副官”“东条的跟班”等。东条内阁是决定袭击珍珠港的“珍珠港内阁”,其二把手无疑是岛田。如为免除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而出现“昭和天皇独白录”一样,针对前述的第一项罪名,海军相关人士有意散布、宣传“海军是被陆军拖入太平洋战争”这样的“海军好人印象”。深得天皇信任的原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会面时,试探过免除天皇和海军战争责任的可行性。麦克阿瑟为了更容易实施占领政策,与其达成了由陆军东条等人承担全部责任的“私下协议”。
  二复认为,尽管岛田无法推卸第一项罪名的有罪判决,但如果第二、三项罪名也成立的话,他一定会被判处死刑,故必须采取行动使岛田在第二、三项罪名上无罪。如户谷由麻在《东京审判》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就东京审判而言,仅有第一项罪名是不会被判处死刑的,但第二、三项罪名也成立的7个人,最终都作为甲级战犯被判处了死刑。②丰田等二复的成员,为了让岛田第二项罪名不成立,事先把“潜艇事件”(潜艇部队用鱼雷击沉盟国的商船,随后在海上将商船上的非战斗人员射杀的事件)的预定证人找出来进行串供,要求他们作伪证,证明行动并非遵照军令部的指令,而是“现场部队的擅自行动”。伪证工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从日本决定投降到盟军登陆日本之间有“两周的空白期”。这期间海军通过周密谋划,将相关证据文书销毁,同时参与东京审判的国际检察官们在搜集证据方面也存有漏洞。
  在处理“泗水事件”(处死澳大利亚战俘事件)的乙、丙级战犯审判中,尽管特别根据地部队参谋S原多磨夫大佐反复坚持说是遵照舰队司令部的命令而采取的行动,但因为有舰队司令部干部们“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这种统一口径的证词,最终他被认定为“擅自行动,发出处决命令”而获死刑。在乙、丙级战犯审判中,有200名海军军人被判死刑,但其中没有舰队司令官以上的军官。受到有罪判决的海军战犯几乎都是海军陆战队队员。海军有组织地研究出的东京审判对策,可以概括为“保上舍下”。东京审判没有认定岛田繁太郎犯有第二、三项罪名,所以最终判处其终身监禁。海军方面也没有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岛田于1955年获释,1976年92岁离世。③
  (三)“陆军是暴力罪犯,海军是智能罪犯”
  策划海军领导层逃避死刑的核心成员丰田隅雄,在“海军反省会”上对东京审判作了如下发言:“陆军是暴力罪犯。海军是智能罪犯。两者都只知陆海军而不知有国家。战败的责任一半一半。”他出席反省会时是85岁。“海军反省会”中其他的旧军令部参谋们,也认为海军的派别主义是造成第一项罪名成立的主要原因,他们作了以下概括:1.为了对抗陆军,海军司令部想方设法获得尽可能多的军费来扩张军备。海军只考虑自身,而将国家存亡和国民生命置于脑后,偏离了保卫国家这一根本任务,以扩大组织为自己的目的,只有海军而没有国家。2.在海军内部,能够争取到更多人、财、物的军人才会出人头地。为了获得更多军费预算,制造军事冲突的危机是必要的。如果海军的作战计划能被确定为国策,那么海军就能够获得大笔的临时预算。3.之所以会陷入对美作战的境况,是因为很多军费是以对美作战的名义获得的。如果还说“不能和美国开战”,立刻就会招致强烈反驳,“陆军会说削减海军预算交给陆军吧”。为了维护海军的既得利益,只能依靠运气对美国开战了。4.没有预想到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会引起美国极大愤怒,“本意不希望战争,想通过日美交涉解决,但不愿被陆军嘲笑无能”,因此只得根据“战争可以坚持一两年的预测,决意对美开战”。④
  (四)“阴谋&大山事件”的检证
  作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导火索的大山事件,笔者在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中认为:这是扩大派的“阴谋剧本”的绝好时机。⑤读到“海军反省会”的旧海军军令部参谋们坦率地对日本海军组织体制的批判,更增强了大山事件实际上是阴谋事件这样的想法。拙著指出“日本的海军上层干部,由毕业于同一学校(海军兵学校、海军大学校)的人垄断,受天皇统帅权的保护,成为军国日本的特权阶级。垄断海军省、军令部要职的海军大学校毕业生(海大出身),具有很强的精英意识,通过论资排辈、成绩排名等结合在一起,拥有很强的海军组织利益至上的派别主义”等这样的海军特质⑥,海军方面为了军备扩张,特别是对航空兵的开发及扩充,将在华北地区爆发的日中战争扩大到上海、华中、华南,导致全面战争化,这是“日美战争的序曲”。
  “海军反省会”中指出的海军指导部的特点,同拙著的分析与观点有一致之处。那就是,第一,日本海军事实上成为一个组织利益优先于国家命运、国家利益甚至是国防的具有很强派别主义的集团。为对抗陆军,扩充海军军费、军备,在海军势力范围的华中、华南挑起战争,以获得巨大的战时预算为最终目的。基于“为获得预算,军事冲突的危机是必要的”这样的海军首脑的想法,从上述海军派别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证本文“阴谋&大山事件”的假设实际上是可行的。
  第二,海军组织整体是一个由高层控制的秘密保护体制。
  正如上述东京审判对策中看到的,不得向外透漏对海军不利的信息是其不成文的规定。战败前后,海军将与海军战争责任相关的庞大记录、资料彻底烧毁、消灭。然后,只要控制住检举海军战争犯罪、质问战争责任的相关言论或证言,再加强自我约束的体制就可以了。海军在来自其内部检举自身阴谋、侵略、加害事实的“证言封锁”方面相当成功。由于海军上层这种“不说真话”“不让说真话”的体制特征,笔者认为存在根据“口头命令”,相关者无论是谁,一生都没有对外泄露关于大山事件真相的可能。
  第三,如东京审判对策证明的那样,海军为了保护海军中央的领导层,甚至迫使别人作伪证,不以牺牲现场指挥官为耻,具有“冷酷的特质”。海军为制造在上海发动军事行动的“借口”,毫不迟疑地向上海特别陆战队中队长下达奔赴死亡的“命令”就是证据。这种“冷酷的特质”,设计出一旦出击不许生还的特攻武器,即人体鱼雷“回转”和神风特攻队,海军中央对此平静地认可,彻底体现了其“非人性”。
  笔者读了“海军反省会”的证言,强烈感受到现场海军指挥官策划了“阴谋事件”这样的“旁证”。本文尝试对海军的“智能犯罪”,现在堪称“完美犯罪”的大山事件的真相加以检证。
  制造“阴谋事件”,按理说应存在海军事前的作战计划和准备。关于这段历史,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中,以“海军为何成为狼?”“一年前谋划的海军全面战争作战”为题进行了详述,笔者所著《海军的日中战争――通向亚洲太平洋战争的“自灭的剧本”》中也将进一步加以阐述,故在此省略。
  一、“海军必定在上海挑事”――石原莞尔的预言
  关于日爆发的卢沟桥事件的应对,参谋本部内部围绕动员、派兵、武力行使的问题,出现了所谓“扩大派”和“不扩大派”的对立。与陆军相比,如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中详细论述的那样,前一年即1936年按照计划准备发动日中战争的军令部,于7月12日制定了《对支作战计划内案(作为当前统帅部腹稿内部传看)》,包括进行中国沿岸海上封锁、攻击中国海军舰船、由海军航空部队实施城市轰炸等,开始为战争扩大作准备。值得注意的是,“作战行动开始,空袭部队基本同时发动突袭。用第一、第二航空战队空袭杭州,用第一联合航空队空袭南昌、南京。其余的部队在以上空袭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完成作战部署。第二联合航空队最初在中国北方使用,空袭以消灭敌人的空军力量为目标”。⑦这样,“关于对美作战用兵研究”⑧中的突袭作战就可以用于实战了。
  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如当时被称作“北支事变”那样,作战区域扩大到了整个华北。然而,无论是参谋本部第一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还是近卫文磨首相,都命令战斗仅限于华北,为尽早解决事件而开始筹划和平工作。昭和天皇也对此赞同。8月7日,除患病的近卫首相外,外相、陆相和海相共同确定了“日华停战条件”,并秘密派遣在华纺织业理事长船津辰一郎为和平使者。南京国民政府方面也派高宗武到上海,8月9日与日本特命全权大使川越茂(驻上海)之间举行了预备性的第一轮会谈。
  配置于中国方面作战的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在此前的8月3日向军令部提交了“考虑到华中作战的必要事态,不仅最初需要航空部队的突袭,而且也绝对需要同时考虑陆地作战的突袭”这样的长篇意见书。于是,8月6日,军令部向长谷川发出增派联合舰队所属的第八战队、第一水雷战队、第一航空队归其指挥作战的命令。7日,长谷川命令增派部队在佐世保等待时机,第一联合航空队进入台北和长崎的大村基地。8日,基于已经计划好的第三舰队作战计划方案开始兵力部署。⑨根据军令部的强烈要求,长江流域汉口下游的日本侨民撤到上海和日本的行动于8月9日顺利结束。
  在政府和陆海军的首脑下决心采取调停方案,并期望通过外交交涉取得和平之时,当地的海军则稳步进入了为在华中、华南发动全面战争,并在开战的同时使用海军航空队进行突袭的临战态势。于是,在川越茂与高宗武进行第一轮会谈的8月9日傍晚,发生了大山事件。对于等待发动全面战争契机的第三舰队来说,必须想方设法阻止和平交涉发展为达成停战协定。于是,很有必要出现一个事件作为发动战争的“正当”借口。
  反对日中战争扩大化的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察觉卢沟桥事件以后当地海军和军令部的动向,明言:“海军必定在上海挑事。那种场合,陆军应坚持不派兵的方针。即使出现万不得已的状况,必须要出兵保护日本侨民,数量也只能限于一两个师团。”⑩阴谋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已经察知到海军将在上海制造阴谋事件,发动第二次上海事变。
  二、釜贺一夫少佐的证言――解明大山事件真相的线索
  解明大山事件真相线索的重要资料,是由对前述拙著中的“大山事件的发生,就像为扩大派的‘阴谋剧本’制造的绝好时机”这样的记述感兴趣的长谷川顺一交给我的。长谷川长期担任新宿区议员(现在已经退休),主持“漫游东京的战争遗迹之会”,以志愿者身份担任靖国神社的和平导游。长谷川把原都立户山高中的数学教师、曾任“早稻田九条会”代表委员的武藤彻介绍给我。(11)
  武藤彻,1925年5月出生于神户,1944年秋考入东京大学理学部数学系。翌年即1945年5月,与数学系一年级20名同学被以“学生征用”的名义调去长野县上诹访,分别住在诹访湖畔旅馆鹫湖庄和茅野的澡堂“上川浴池”的二楼。白天在铁道教习所的建筑内从事破译密码工作,一直持续到8月15日战败。在武藤的记忆中,6月的时候,结束上午的工作,学生们吃午饭,在休息的房间里,参谋本部第二部第三课的釜贺一夫少佐过来了,与学生们闲聊。根据武藤所言,该少佐从事监听和破译外语密码,懂俄语,是可以全部解读苏联密码的人物。(12)那时,釜贺少佐批判说:“在日本,外务省、海军、陆军相互窃听密码,破译后再争吵,如此能赢得战争吗?”之后,关于大山事件,说了如下的话:
  大山勇夫中尉接到上司命令“请你为国捐躯,我们会照顾你的家人”就出发了,被要求“不要攻击”,然后没带武器就出去了。中国方面的防卫线有三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顺利冲过,在第三道防线被射杀了。
  因为当时流传的是中国军队的非法行为导致大山中尉牺牲这样的说法,所以武藤听了釜贺少佐的话后非常吃惊,并反驳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吧,会是海军陆战队的阴谋吗?”武藤还清楚地记着这件事情。在神户出生的武藤,因为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自孩提时便开始信奉基督教,这个原因使他不适应被强制地崇拜天皇,也没有做过赞美、礼赞日本战争之类的事情。因此,他才会对釜贺少佐的话记忆犹新。(13)
  三、《大山勇夫日记》和釜贺一夫证言的吻合
  因为当时陆军、海军、外务省之间相互监听、破译密码和争吵,所以釜贺少佐或许认为对象是学生没有太在意,就把自己破译的海军情报轻松地说出去了。(14)釜贺少佐的话是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中所谓“阴谋剧本”的证据,虽然我认为这肯定是事实,但如果没有史料和证言证明上司曾口头秘密命令大山勇夫中尉“请你为国捐躯”的话,是不能写在历史书里的。因此,我写了《历史书和历史小说》(《图书》第739号,岩波书店2010年9月)一文。如果是历史小说的话,基于釜贺证言和拙著中得到的“旁证”(15),大山事件可以写为海军的阴谋。
  之后,笔者获得了《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殉职海军大尉大山勇夫日记》(以下简称《大山勇夫日记》)(16),发现其中有和釜贺少佐的话(证言)相吻合的下列事实。大山勇夫中尉在事件发生当时是上海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第一中队长)。(17)
  (一)在事件前日接受“密令”,决心一死
  《大山勇夫日记》中“8月8日(殉职前日)”的最后一篇日记,以“大队长视察整备状态”结束,但添加了用括号标注的附注――(此处附有头发、千人针以及书写的“断”字。大山半平)。大山半平是大山勇夫的长兄。送回老家的大山中尉(事件发生当天的8月9日特别晋级为大尉,本文通用“中尉”)的遗物中有“日记”。用日本纸包着大山中尉的“遗发”和母亲送的半纸宽的用绢布做的千人针,包装上书有“家人云:尽忠义”,与“上海丸”的明信片一起,夹在事件前日的8月8日这一页中。(18)
  “上海丸”的明信片的背面,中央大大地写着一个“断”字,下半部记有:“自戒一、即临战场须全力戒备。二、去除杂念盯住敌人。三、切勿关心女人的事情。四、士魂。五、锻炼身体,使体从气。六、任务就是力量。七、大丈夫唯丹田之气。八、战斗一般的目的是把敌人压倒性歼灭,迅速取得战争胜利。9日。”(该明信片的凹版图片上的原文是片假名)
  明信片最后记的是9日的日期,夹在日记8月8日的位置。这大概可以看作是写于8日或真的如字面那样是写于9日的“绝笔”。“断”这个大字,可能包含着为“为国捐躯”这个任务而“果断执行”,以及其结果是“了断”自己生命这两方面的意思吧。
  “去除杂念盯住敌人”这句话,让人想起没拿手枪,为了被射杀而盯着敌人(中国士兵)驱车疾驰的大山中尉的样子。“切勿关心女人的事情”,这大概是指《大山勇夫日记》内名为“女性来信”中记载的在上海“三幸”工作的麻生和子(本文引用时用的是假名)吧。大山家在其死后的12月6日收到一封信,其中这样写道:“我每月有一次休息,那天你一定会带我去吃饭。(7月)25日见面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见到你。因为你说今天一定是要永别了,我非常不愿意,尽管想着31日是见不到你了,但是因为今天我还活着,忽然非常在意你怎么样了,就过来了。7月25日见面的时候我曾说剪发的时候留了一点头发,想一半留给母亲一半留给你,你说下次带来吧。”(19)
  从所说将自己的头发作为遗物给母亲和女友每人一半来看,想来也不是一般的关系。根据信件,7月31日相逢是最后一次见面。死前书写“切勿关心女人的事情”,想来是说给自己听――“不要思念她”。顺便提一下,当时26岁的大山中尉还是单身,朋友圈和周边的人传说“中尉还是处男”。(20)
  最后一句“战斗一般的目的是把敌人压倒性歼灭,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可以解读为大山被“密令”“为国捐躯”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大山被杀为借口,使第三舰队迅速“攻击中国军队,压倒性歼灭,取得战斗胜利”。介绍题为“回忆之记”明信片文章的长兄大山半平写道:“虽然字形都已经不像是勇夫的字了,但我保证这是勇夫写的字。”不难想象,恐怕在慷慨赴死前书写绝笔的兴奋和动摇的心理状态中,字都“不像勇夫的字”了。
  担任大山中尉卫兵的宫崎政夫(海军一等水兵)的信中写道:“(8月8日)吃过晚饭,整理文件。虽然他命令我们将不要的文件随时烧掉,但那天他自己烧了。烧完后他去洗澡,只擦拭了身体。之后他走到外面,把手放在腰间仰望天空。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上了和式内衣和兜裆布。”(21)
  从事件前日的8日傍晚开始,进行文件整理,自己烧毁文件,可以解读为决心明天赴死而进行身边整理。最后,洗澡之后,换上和式内衣和兜裆布可以理解为是为了次日的死。
  正如上述,事件前一天大山中尉所做的事情,特别是从为了把“遗发”“母亲的千人针”“日记”送回老家而进行的整理来看,大山是从上司那里接到了“请你为国捐躯”的“口头密令”,并下定了决心。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大山勇夫中尉的上司,是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更高一级的上司是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我想“密令”是长谷川中将下达的,为了严守秘密,以“口头密令”的形式通过大川内向大山传达。
  (二)“没有武装出发”――8月9日基于“密令”的行动
  从《大山勇夫日记》中收录的大山中尉部下们的书信,可以发现8月9日大山中尉异常的言行举止。
  大山第一中队麾下的小队长池田忠太郎写道:“8月9日早晨,中队长起床后在浴室用冷水擦洗身体。”(22)从武士道来看,在前一天夜晚换上新的和式内衣和兜裆布,早晨进行“斋戒沐浴”的大山的行动,可谓他决心赴死的佐证吧。接着,大山在那天的上午,集合中队的全体人员,命令他们闭上眼睛。大约一分钟。他说:大家今日即使战死也没有任何挂念的请举手,“很好,放下”;对死或者对故乡没有什么挂念的请举手,“很好,放下”。全体成员睁开眼一看,大家都下定了决心,十分振奋地举着手。中队长不停地感谢,说这才是真正的奉公。说到这里,中队长感怀至极,竟一时没了言语,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我们大家也在那一瞬间感到眼眶发热,大家更加深了以死报国之心。
  (23)大山中队长的讲话,可以理解为收到“为国捐躯”命令的他,为自己下了“最后的决心”。“感怀至极,竟一时没了言语,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是对大山兴奋状态栩栩如生的描述。关于这一讲话,村田廉平写道:“当日的整个上午,在中队长的精神讲话中包括恭读军人敕谕、军人选择赴死之地点非常重要等,这些都增加了大家的紧张程度,还有关于之前上海事变的内容。听了两个小时受益颇深的讲话,然后结束。”(24)在上海的战斗还没有开始时说“军人选择赴死之地点非常重要”这样的话,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说服自己接受“密令”慷慨赴死。
  8月9日晚饭之后,大山中尉出去了,无论是着装还是行为与平时都有不同。部下的书信中有如下记录。
  “当时,一般情况下小队长(原文如此)会穿便服,带着一名下士官出去。当天却是着军服,佩长剑,只和驾驶员两个人出去视察(村田廉平)”。(25)
  “平时去租界外都是着便服出去,而且去哪里都会说一下。那天什么都没说。可能是穿军服去本部方面吧,我也没有问。问身后的卫生伍长,他说去租界外视察。我想穿军服去那多危险啊(宫崎一等兵)”。(26)
  《大山勇夫日记》的凹版照片中,印有几乎一整页大小的大山中尉照片,配文为“战死当时的服装”,而在页面左下角,有一张大山中尉着一身军装、戴头盔敬礼的小照片,旁边为“左为陆战队军装”。在“战死当时的服装”那张照片里,大山中尉一身军装,头顶军帽、戴白手套、持军刀、着长筒军靴,唯独没有佩带手枪。大山中尉就是穿着这套军装,去上海西部租界外的中国军队所在的虹桥机场“视察”的。(27)
  大山中尉平时到租界外“视察”时,为隐藏日本军人身份,常常着便装,仅带着小队长和下士军官前去。而在8月9日,大山中尉却穿了能让人一眼认出的陆战队将校的军装,没带手枪,也没透露目的地,只和司机斋藤兴藏一等兵出去“视察”了。釜贺少佐的话:“被要求‘不要攻击’,然后没带武器就出去了。”也证实了这一点。
  收录在《大山勇夫日记》中的《母亲的感谢信――大山静》里这样写道:
  昭和十二年(日6点半,去往上海虹桥机场的牌坊路上和斋藤三等士官一起战死的勇夫,清晨用冷水净身,奉读了(天皇)赐给军人的敕谕,做了耐人寻味的讲话,整理了文件,书写了“断”字。唯独在这一天,穿着军装却不带武器就出发了。我不清楚这是会出事的一种莫名预感还是早已作好牺牲的准备。后来我收到的遗信中,信袋里的信纸被分装在四个信封中,且留有他的头发。(28)
  母亲认为,儿子在8月9日出发时已有战死决心。
  (三)“在中国方面防卫线的第三道防线被射杀”
  在《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中有这样的记载:“8月9日18点30分左右,上海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长(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8月9日升为大尉),乘坐由一等兵水手斋藤兴藏(8月9日升为三等士官)驾驶的陆战队汽车去附近视察,以及与陆军本部联络的途中,在距位于上海西部的虹桥机场东南角西门以北约100米处,即跨界道路的牌坊路上,被中国保安队射杀,斋藤一等水兵则被带走后杀害。”(29)
  另一方面,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在9月9日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密电中有如下报告:
  今天下午5点左右,在虹桥机场附近,两名日军将校驾驶汽车侵入我警戒线,径直朝机场方向行驶。他们不听我方制止命令,反而向我守备士兵开枪。我守备士兵最初没有还击,该车进入牌坊路,该处的保安队听到枪声后赶了过来,因为日本军官再次开枪,保安队开始还击。一共有四声枪响,最终该车前轮陷入路沟停下。车上一名日军军官在下车后向田地逃跑时被击毙。另一名军官在车外被击毙。搜查随身物品发现有两张名片,上面印有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的字样。我军也有一名士兵中枪阵亡。(30)
  日本方面的记述是下午6点30分左右,中国方面的记载是下午5点左右,中国和日本有1小时的时差,大体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射杀现场一致,在接近中国军队所驻虹桥机场东南角一门口的牌坊路。虹桥机场就是现在的虹桥国际机场,是距当时的公共租界及法租界相当远的外围区域。
  根据中国方面的密电报告,斋藤水兵驾驶的汽车强行突破,并侵入中国军队为守卫虹桥机场军事设施而设立的警戒线。似乎和釜贺少佐“中国方面的防卫线有三道,第一、第二道防线顺利突破,在第三道防线上被射杀”的证言大致相符。从没有携带武器出门,由斋藤水兵开车来看,中国方面密电中提到大山中尉等人发动的攻击并非事实。这可能是为了掩盖对没有抵抗的日本军官连续射杀的行为,而故意描述为一边开枪一边强行突入。中国士兵的死,可能是误中保安队射击日本汽车的子弹所致。
  这是在充分了解该地属于中国军队高度军事机密场所,侵入会被射杀的基础之上而采取的“为国捐躯”行动,从一起被射杀的驾驶员斋藤兴藏水兵在事发之前给他父亲的信中也可推测出来,其文如下:
  (8月)2日傍晚,(大山)中队长没带武器与下士官两人乘车出去视察状况。查看了上海可以作为战场的各个地方,沿着突角阵地的前方行进有敌人严密坚固的防御阵地。道路上摆满了沙袋和铁丝网以阻止车辆的通过,向田地中间看去,有大块土堆修筑的机关枪阵地,在阵地道路的两端有允许士兵逐个进入的战壕,各个战壕阵地里都有两三名哨兵站岗,而道路周围的民宅、学校以及寺庙里驻扎了不知有几万人的保安队。我们乘坐汽车一个接一个地仔细勘察了各个敌阵情况,哨兵们看起来心不在焉。在勘察一个敌阵时,哨兵起身似乎发现了我们,我们正要驱车离开时他们想要朝我们射击。此时大山中尉队长下车手持日本刀大吼你们是什么人时,他们吓坏了,跑了半条街之远。
  再次乘车准备出发时,这次遇到了真正的射击。原以为是空弹实际上却是真枪实弹,很幸运没有被击中。就凭中国军队的枪法无须担心会被射中。到处都有便衣队出入,中国军队认为敌人随时都可能来犯,所以一直在修筑阵地……这次就是一点小事引起的冲突。(31)
  从斋藤水兵的信件很容易看出,虽然只是8月2日的“视察”情况,但当时中国军队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存在着“随时开战”这样一触即发的危险状况。在临战态势更加严峻的8月9日,如果身着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装,接近并试图进入配备中国军机的虹桥机场的话,必然要遭到射杀,大山中尉出发时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四)“请照顾我的家人”――国家的厚待保障
  釜贺少佐证言中有“上司命令请你为国捐躯,我们会照顾你的家人”这样的话。上司“命令”大山中尉“去死”,作为报偿,约定“对家人充分保障”。
  从《大山勇夫日记》中所附的“海军大尉大山勇夫年谱”可见,上司确实履行了约定。具体情况如下:
  1.昭和十二年(日,内阁追任其为海军大尉。宫内省授予正七位勋章。海军省“因忠于职守特赏赐两百四十五日元”。从天皇陛下和皇后陛下处得到祭祀费二十日元,死亡抚慰金七百零六日元,丧葬费六十七日元五十钱。
  2.昭和十二年(日,根据扶助金第四一四一九号从厚生省处得到每年一千九百八十元扶助金。
  3.昭和十五年(日,根据奖励国债第一号得到一千日元,第二号得到两百日元。但是,昭和二十年(日的终战之日起被废止。(32)
  大山勇夫生于明治44年(1911)3月,事件发生时26岁。其父已去世,家里还有64岁的母亲和大哥半平(41岁)及其妻子儿女。二哥(32岁)是教师,入赘到别人家。姐姐(38岁)嫁在本村。勇夫作为三子还是单身。(33)阅读《大山勇夫日记》中收录的“纯情坚忍的日记”就能发现,大山勇夫热衷于头山满的国粹主义思想,是“忠勇至诚”的壮士型军人。上司之所以选择了他,可能就是因为他更容易接受“请你为国捐躯”的密令,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单身,无妻子儿女等“后顾之忧”。
  釜贺证言中提到和上司约定“照顾家人”中的“家人”,就是指大山勇夫的老母亲和作为一家之主的大哥以及他的妻子儿女吧。在昭和10年(1935)至昭和19年(1944),巡警的初任工资是45日元,昭和8年(1933)小学教师的初任工资是45―55日元,昭和16年(1941)是50―60日元的年代里(34),大山勇夫从海军省得到的奖赏是245日元,从天皇、皇后处得到死亡抚慰金706日元,国家支给每年1980日元扶助金,以及累计达1200日元的奖励国债保障金,从这点可以看出上司的约定已经充分履行。
  综上所述,我们将釜贺的证言和《大山勇夫日记》对照起来加以分析,可以判明所有记述都是符合事实的。
  表彰方面受到了破格待遇。8月25日,在佐世保水交社举行上海战役16名战死者合葬仪式的前一天,大山中尉的三名遗族(母亲和大哥夫妇)在万松寺参加了葬礼,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代表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和佐世保镇守府长官盐泽幸一中将进行了吊唁。(35)同时,大山作为“海军七勇士”之一,其照片被放入靖国神社游就馆,据说还展示了近卫文磨首相、米内光政海军大臣、联合舰队第一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大将,以及大山中尉生前十分敬仰的右翼分子头山满等人给他的题词。(36)
  对于如此破格的表彰,大山的母亲大山静在《母亲的感谢信》中写道:“给没有战功的人如此深切的同情,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37)大山中尉是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长,但担任第二中队长,且与大山在海军兵学校同期(第60期)的贯志金吾中尉,于8月15日率领手下士兵进攻中国军队阵地时牺牲了。(38)说到“战功”,贯志金吾中尉的战死可能更加符合,但他却没有受到大山那样的表彰。
  海军中央对大山中尉像军神般表彰的过程,如实地反映了“为给第二次上海事变寻找借口,请服从命令很好地去捐躯”这样的海军高层意图。
  结语――成为海军“自灭的剧本”第一幕的大山事件
  日的柳条湖事件后,关东军立刻有计划地开始行动,这一事实证明满铁铁路爆炸是关东军的阴谋。大山事件也是一样。这里只能做简单的论述,军令部当局在收到大山事件报告后,做出了以下《大山事件应对方针和局势处理方案》的决定。(39)
  要求事项
  一、事件责任人的谢罪和处置
  二、未来保障
  (1)停战协定内限制保安队人数、装备以及驻军地点
  (2)撤去事件地区内阵地防御设施
  (3)设置对该地区进行监视的日中军队委员会
  (4)严厉取缔一切排日抗日活动
  以上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无法接受的“项目条款”,内容等同于在上海开战的宣战布告。该要求由时任上海总领事的冈本季正在8月11日向上海市市长俞鸿钧正式提出。关于日方的这些要求,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于8月1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作了关于“上海虹桥事件”日方要求的报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表示“不可能接受”,予以拒绝,同时“命令准备战斗”。(40)
  8月13日傍晚“下午5点,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下达了《作好全军战斗部署,严密加强警戒》的命令,上海方面的战斗(第二次上海事变)就此爆发了”。(41)
  以大山事件为契机,长谷川第三舰队司令官根据前述对华作战计划方案开始着手准备战争。8月13日傍晚第二次上海事变的战斗开始,同日夜,日方下达了第二空袭部队突袭南京、广德、杭州,第三空袭部队突袭南昌,第十战队以及第一鱼雷战队飞机轰炸虹桥机场的命令。8月14日,针对中国空军十几架轰炸机对停泊在上海的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以及海军陆战队进行的轰击,海军宣布为了严惩“违法”“暴戾”的“支那”,开始正式全面作战。然而,比中国战机更加提前地坚决执行先发制人的突袭作战、做好渡海轰炸准备的却是日本海军。
  8月14日,预定从长崎大村基地出发,利用远距离轰炸机进行的渡海轰炸,由于当天东海海域的台风,推迟到了第二天。当天,从台北基地出发的第三空袭部队的18架轰炸机在恶劣天气中对杭州和广德进行了轰炸,之后宣称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渡海作战”,“航空战斗史上前所未见的渡海轰炸的伟大功勋”。
  8月13日夜,米内光政海军大臣催促近卫文磨首相连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在会上斥责了提出财政问题的贺屋兴宣财政大臣,决定派陆军出兵上海,并发表了“给南京政府以严厉惩罚”的《帝国政府声明》。该声明发表于8月15日凌晨1点30分这个非常规时间,但14日晚11点30分就已经向鹿屋航空部队(台北基地)和木更津航空部队(长崎大村基地)下达了“明早出击,分别进攻南昌和南京”的命令。因此,8月15日凌晨发布的《帝国政府声明》,只是给预定的8月15日海军渡海轰炸南京赋予大义名分而已。
  如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所详述的那样,之后海军航空部队连续数日进行了渡海攻击,对海军力量能够达到的华中、华南等地的大城市进行轰炸,中日战争的战场扩大到整个中国。同时海军肆意夸大战果,终于成功地大幅增加了海军尤其是和航空相关的临时军费。(42)
  日,在大山中尉的故乡福冈县朝仓郡安用村举行村葬的那天,曾给大山中尉“口头密令”的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撰写了如下碑文:
  君……在昭和十二年八月九日作为上海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在负责地区视察任务中,于上海虹桥机场前方的路上遭到暴戾的支那兵的凶弹而殒命。悼念。不能让君白白牺牲。你的牺牲已成为推动帝国崛起,讨伐暴戾的支那之开始。特此为大尉叙勋六等。君可安息。(43)
  文中已经暗示出,为“推动帝国崛起,讨伐暴戾的支那之开始”,而口头传达“请你为国捐躯”这个“密令”的就是大川内。
  正如本文证明的那样,大体可以清楚,大山事件是军令部、第三舰队司令官、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这一条线策划出来的,甚至海军省等海军中央机关也有所了解。“口头密令”的事实使相关人员没有说出和泄露这一秘密。虽然今后发现相关史料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没有,但至今仍未发现记录下来的个人文书。海军组织从上到下能够彻底执行“严守秘密制度”的这种“智能犯罪”,让人惊叹不已。
  文章开头介绍的在“海军反省会”上提到的出于对抗陆军的海军派别主义,以军令部为中心的强硬派,主张扩张战舰主力军备的“战舰派”和主张扩张航空兵力军备的“航空兵力派”,都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军备扩张竞赛。尤其是,“航空兵力派”很早就开始准备日中战争,策动日中战争的全面化,通过航空部队炫耀“战绩”,像计划的那样成功地获得了大笔军事预算。关于坚持派别主义的海军,企图利用战时体制、总力战体制进行军备扩张的经过,拙著《日中全面战争与海军》中已有详述。
  对中国不宣而战,把日中战争扩大到全中国的日本海军,过度夸大了航空兵对中国全境轰炸的战果,成功地获得了大笔和航空有关的军备预算,于是大量增加海军兵学校的定员,以中国空军为对手进行实战训练,依据对中国全境实施战略轰炸的目标改良战斗机、轰战机,扩充军备,提升战力,目标是在空战中战胜假想敌美国。但是,正如“海军反省会”上所说的那样,大叫对美航空决战只是为了获得军事预算,他们深信对美战争可以避免。主导南进的海军没有预想到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会引起美国极大愤怒,结果导致美国的对日禁运政策。不过,在与陆军的对抗中已经无法退缩,海军开始上演“自灭的剧本”――根据“战争可以坚持一两年的预测,决意对美开战”。
  笔者所著《海军的日中战争――通向亚洲太平洋战争的“自灭的剧本”》,预定2015年6月由平凡社出版。该书第一章“海军制造大山事件”,是本文的修改稿。这部著作意在说明“海军是被陆军拖人太平洋战争”这样的海军战争责任“免责论”是错误的。大山事件就是日本海军“自灭的剧本”的第一幕。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微信订阅号:shz100_com(微信名:水煮百年),中国...
601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伦堡大审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