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兴dnf花钱最少的职业打保龄 球的地方吗

OK保龄球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百度糯米
有即将到期的糯米券笔订单未评价笔订单未付款条新的商家回复百度糯米:nuomivip
热门分类中国菜外国菜热门影片热门院线
团购OK保龄球馆
OK保龄球馆
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软件园89号软件园创业楼三层(麦当劳楼上三楼)
查看地图
营业时间:
08:30-24:00
当前商家团购
保龄球畅打时段4选1!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球道标准!有指导员免费指导,易学易打!
双球套餐!环境优雅,设备精良,服务周到,糯米券可叠加使用,免费教练指导
超值套餐,专业场馆,品牌商家,服务优质,地处繁华商圈
价值¥1462
支付宝-特约商家
可信网站 身份验证
网站认证 Web Trust保龄球技术学习——飞碟打法
查看 (800)
寂寞保龄球
积分11205 等级9 副团长
力量与速度=球瓶的运动(Fred&Borden)&&有很多人认为打曲球可以使得球瓶较容易全倒,但是我要警告大家,&球速缓慢的曲球并不会增加&strike的机率!一个曲球选手的球速必须达到17mph+,才能对球瓶拥有足够的破坏力。你必须先&用码表去测量你的球速。当球接触到球道的油区时开始计时,至球碰触到第一支球瓶时停止计&时,重复这个方法5-10次,取这几次的平均值作为你球速的依据。&以下是计算球速的换算方法:&给大家一个球速上的参考,一般的职业保龄球员的球速平均都在17mph&左右。&假如你的球速过缓慢,你可以藉由加速你的后摆来改善,不过你必须在脚步的timing上做配合!&反之亦然。&例如:若是你希望加快你的球速,你就必须提早将你手臂往后摆荡,&并且同时加快你的脚步前&进,若是你希望减慢你的球速,你就要加长你的手肘通过臀部的时间,必且减缓你的脚步。&一个好的保龄球员会兼采快与慢的手臂摆动和脚步的速度,若是你的球弯曲的角度过大,加快你&的手臂摆动与脚步速度,若是你的球弯曲度不足&,减慢你的手臂摆动与脚步速度。但是要切记一&件事,球速来自于手臂的后摆运动,球速快一定会比球速慢来得好,因为球速快可以增加球瓶的&运动&!试试看以上我所说的,那将对你有所帮助!&~~作者:金牌教练&Fred&Borden&(此人为美国金牌教练训练营创始人,并为Enbonite&专属教练)~~&(译者:bluedot)&有关飞碟球&&&------飞碟球的胜利之路----&本文的作者&Bill&Hall&为PBA&明星球员&Norm&Duke&(曾两度来台,东方人的体型&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及&Danny&Wiseman&的专属教练,由于文中提及了数字台湾的&飞碟球选手,因此我把他翻译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个美国教练眼中的飞碟球&---&打从去年从马来西亚归来后周遭的朋友都注意到我改变打法,迷上了源自于台北的&飞碟球。这是在几次亚洲行的机会里我所新学的一种球路,仅管当时和我在一起的&都是世上最好的飞碟球选手,我的飞碟球却还只是初学的阶段,讨论它时如果在技&巧方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容我在此先表示我的歉意。&----&缘起&----&美国的保龄球界对于飞碟球有着各种不同的负面观点,从&这也算是保龄球吗&到&&它真是打击此种运动的毒瘤!&…等。在保龄球界,任何反传统的创新总会引来保&守派人士的反对声浪。&早在1940年代,当有人试图将球上的两个球孔改成三个时,好几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位顶级的选手愿意进行这种新的尝试。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于不用姆指&(姆指&不伸进球洞)&的打法的评价,仅管Mike&Miller&也曾以这种方式在PBA的比赛里数&度打败了不少世界上最顶尖、最具知名度的选手。&1960年末到1970年代初期,台湾的球道状况对于美国的曲球来说简直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球道的前半部不是很油就是很干,这全得看每隔多久上一次油和油量的多寡而定。&因为很少清洗,球道的后端经常干得不得了,在传统球路无法作动的时空背景下,&飞碟球于焉诞生。此时,一个名叫马英杰的男仕,创造了一种能保持分数的稳定打&法,他以独特的动作配合使用10,11,12磅的塑料球来适应各种球道,此举引来球界&的关注及联想,这种打法无论在干道或油道上,球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因为&它并不依赖球心的翻动来获得球瓶反应,在克服亚洲地区恶劣球道状况的能力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曲球。&----&什么是台北的飞碟球?----&当您第一次看到飞碟球时,一定会认为它是相当反传统的!&因为它那不同于飞碟球&选手口中所称的”重球”的转法,以美国人的观点来看是颇为奇特的。仅管在掷球&助走过程&(approach)&中并无太大的不同,步伐相似,摆荡笔直而轻松。美国人感&到陌生的是球的行进过程,飞碟球在执球时姆指的位置约在五点钟方向,中、无名&指则在11点钟方向,球离手时迅速转动手腕使手心向下后再完成其延伸动作。飞碟&球有二个旋转轴:&主转轴及次转轴,转轴的形成取决于球出手时手腕旋转的方式,&与球本身的动能无关。藉由转轴间的转换,当轴心由约135度的主转轴变换换到轴心&约45度的次转轴的瞬间,将球撞击球瓶以产生球瓶之间的连锁效应,此点实与传统&曲球经由转折点&(break&point)&来获得球瓶反应的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飞碟球的优势&---&假如飞碟球真是一无是处,那么它就不会被不断改良而存活下来,基本上当球道状&况非常严苛时,飞碟球是最好的利器,因为无论在干道或油道上,这种击球方式不&须依赖球与球道的摩擦力,即使在最快或最慢的球道上,也不会影响球的行进路线。&一年多前在二种球道上曾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有人找来了一位PBA名人堂的选手&对抗一位飞碟高手。一个球道采传统前油后干&(Block)&的上油方式,另一道则洗了&四回以确保球道上的油已被剥得一乾二净。在正常上油的球道上,飞碟球选手和名&人堂的曲球高手表现得旗鼓相当,两者都能顺利打出高分。在无油的球道上,飞碟&球选手只须移动两块板便能继续击出全倒,而名人堂的曲球选手则再也无法找到他&1,3的击球点。学习时间的曲线也颇令飞碟球选手振奋,一个新手能在一年内达到&200分的水准,因为飞碟球对于判读球道的要求相对于曲球来说实在是容易太多了!&由于飞碟球球瓶的倒法回异于传统的曲球,技术球(Splits)及其它不利于收Spare的&残瓶较少产生。这对一个想在短时间内便能跃居保龄球高手的球员来说实在有莫大&的吸引力。&---&飞碟球的劣势&---&在今日的保龄球界里,飞碟球是一种相当有效率的打法,但是当它遇到镁合金的球&瓶(金属实体、低重心,PBA曾采用过的3磅14盎司)分数马上急速下跌,只要进点稍&有偏差,留下单支球瓶(Tap)、开花(Splits)、背娃娃(Double&Wood)和种奇奇怪怪&技术瓶的比例大幅提高。事实上飞碟球只有在极为恶劣的球道能占到便宜,在一般&前油后干或大家都认可的球道上,它的优势便不明显。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归纳出来&的通则是:&飞碟球没有传统球路那无与伦比的击瓶力道,飞碟球员确也曾在高分获&胜的比赛里独占鳌头,但此种情形并不常见。&---&误解&---&真的很奇怪!&人类总是会无视于真理而对于自已不了解的事物提出批判。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说:&飞碟球员只是一号瓶的猎人,他们只要将球掷向一号瓶,如果它是&退板飞碟,则便能击入1,3的正口袋位置(Jersey&pocket),如果是进板飞碟,那也&能打到1,2的偏口袋位置(Brooklyn&pocket)&(***&Brooklyn&Bridge&布鲁克林大桥&在纽约曼哈顿的左侧,笔者曾到过纽约,特别为此问过当地打保龄球的球友,才知&道此一名称的由来***)&甚至一流的飞碟球选手也会偶而打到1,2的位置,就好像一&般的曲球选手一样。但是这并不表示它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飞碟球员是须要极&高的准确度的,他们像曲球选手一样也是每颗球都得要求在1,3的正点才能获得球瓶&的侧向倾倒以便造成球瓶间的互相碰撞,飞碟球的全倒和曲球一样,还是可以经由&科学的算计和分析来控制而创造出来的。此外,和一般人的认知不同的是:&球并没&有直接压倒10号瓶,它是有经过10号瓶的位置,但是球还没到达10号瓶以前,已经&被其它的球瓶给撂倒了!&长久以来始终存在一个不正确的说法,认为飞碟球会倒致运动伤害,事实上任何不&自然、不舒适的打法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有太多的曲球选手包括业余及著名的职&业球员都受运动伤害所苦而求助于外科手术或复健,飞碟球员受伤的情形并不比传&统的曲球选手糟!&大多数的美国球员谈到飞碟球选手时总以为他们掷球的方式都大&同小异,实际上飞碟球员有三种不同的出手方式,以手肘掷球者的转速最小,以姆&指旋转的转速稍快,以手指旋转的转速最快。。)&不同的出手方式球退板的程度也略有&差异,这种情形有点像曲球的straighty&(站outside出手,球前直后弯的打法),&tweener&(站中间出手球呈中幅度的弯曲),及boomer&(又称&cranker,站在大inside&球从左侧滑到右侧沟边后再急速转向口袋位置的大角度打法)。只是变化的角度没有&曲球来的这么明显而已。&我常被问到:&如果飞碟球员真的这么优秀,那么他们应该到美国来角逐High&Roller&甚至直接加入&PBA来赢取高额的奖金才是,事实上,对于那些常在国际赛胜出的飞&碟球选手,他们的获利并不亚于参加这些比赛的花红!&他们的收入,部份来自于比&赛的彩金,还有则是国家为了奖励他们为国争光,赢得奖牌后的奖金。很多顶尖的&飞碟球选手在海外赢得的彩金甚至超过美国职业选手的收入,这点可解释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呆在美国打比赛的原因。尤有甚者,基于这个原因,美国的球员也已经开&始漫游海外为了他们的大荷包而奋斗了!&有不少的’纯粹主义’者还将飞碟球视为邪魔歪道,然而飞碟球的确是经得起考验&的,它有其可以被用来作教学的技巧,其动作也能达到可重复的一致性,很多美国&选手在国际比赛时面对飞碟球选手时亦曾败下阵来,当飞碟球选手沈醉于曾经赢得&的二项男、女组的世界冠军时,美国的曲球选手可能很难咽得下这口气而想有番作&为吧!飞碟球的进动性初探人气:51&序号:&&作者:&黑牛(TNT-黑牛)&&&飞碟球要追求怎样的旋转?怎样评价其旋转质量?&下面由飞碟球击瓶倒瓶的力学原理出发,逐一释解。&  一、倒瓶的方式&  倒瓶的力学原理:站立的瓶体倒下的必要条件是:瓶体受球体碰撞力的作用,瓶底一侧产生倾&翻现象,当外力足够大时瓶体重垂线超过其倾翻临界点,则瓶体倒下。&  飞碟式击瓶碰撞有下面几种方式:&  1、正碰撞:球与瓶重心连线之投影线与球前进方向一致时发生的碰撞。&  2、斜碰撞:球与瓶重心连线之投影线与球前进方向有个大于0°小于90°的夹角时发生的碰&撞。&  3、磨擦碰撞:球与瓶重心连线之投影线与球前进方向的夹角约为90°的碰撞。&  这一碰撞方式是球体与瓶体边缘相互滚动磨擦,球体的高速旋转带动瓶体做与球体反向转&动,由于瓶底面是圆面,其倒下是滚动式的,增加了瓶体的滚动能量。带有滚动能量的瓶体在置&瓶区滚动碰撞其它瓶体,使非球碰瓶体倒下的概率增大。这是飞碟球比弦线球、钩球等占优之&处。&  4、磨撞混合碰撞:由于飞碟球旋转有个侧翻产生侧面正或斜碰撞,同时又具有磨擦碰撞,两&种碰撞是混为一体同时产生的。当球触瓶厚时正或斜碰撞效果显著,当球触瓶薄时磨擦碰撞效果&显著。&  二、侧翻的力学原理&  在飞碟球圈内常听到这番话:他的球很傻,尾端不扫瓶。要解释尾端不扫瓶的原因,实质是&个侧翻问题。侧翻是飞碟球固有的特性,若没有侧翻球击瓶的效果会暗然失色。&  在讨论侧翻之前先讲述孩时的玩具陀螺。&  我们用鞭子抽打玩具陀螺时,它产生高速旋转,抽打力量越大它旋转的越快,观察它所发生&的现象:&  1、轨迹线:近似一个圆周形的弦线。&  2、转径:轨迹线的弦径远大于陀螺的直径。&  3、晃动:陀螺中轴线与地面有一个夹角,并且顶端有摆动现象,其轨迹线呈圆锥体。&  4、延续性:当陀螺转动后,停止抽打陀螺它要转动一定的时间后才停止转动。&  玩具陀螺与飞碟球的转姿极为相象,这些现象如何解释?可以采用理论力学中的陀螺近似理&论加以解释。由于该理论涉及许多抽象概念及高等数学,我们舍去演算过程,取其结论应用于我&们飞碟球的打法。&  飞碟球的侧翻特性:&  1、定轴性:当球体转动时,主转轴在惯性空间指向不变。它表明:飞碟球行进线路一致性&好。&  2、章动性:当球体受到扰动时(如磨擦)主转轴偏离原位置,并在原位置附近作高频微幅的&圆锥运动,而主转轴的平均位置始终保持定轴性。它表明:飞碟球行进线路受球道干扰性小。&  3、进动性:主转轴顶部转动呈圆锥体摆动。它表明:飞碟球产生侧翻旋转时无形中增大了球&体直径。&  三、飞碟球的进动性探论&  飞碟球能使球径增大,怪事?实事就是如此。我们只要用几何三角及三角函数知识均可计算&出来。由于受网络的限制几何图形无法显示,故将计算结果告知:&  设进动角β为3°~5°时,球体半径为R,球体直径增加量D则为:&  D3=2Rtg3°≈0.1R D5=2Rtg5°≈0.17R&  即β=3°时,球径增加约10%,β=5°时,球径增加约17%。&  打飞碟球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其进动特性。如何利用呢?&  1、球径增大:球撞击瓶横截面积增大,相对缩小瓶间距离。&  2、掌握进动角度的尺度:要使十个瓶全部倒下,球要直接撞击最少4个瓶,若进动角过大则有:&  a、撞一个瓶的正或斜碰撞能力增强,有利于一路的瓶体倒下,这是利。&  b、撞一个瓶后,球的反弹力度减小,球撞击其反向瓶(第二个瓶)的能力减小,这是敝一。&  c、正或斜撞碰能力增大,磨擦碰撞的能力相对减少,即减少了滚动倒瓶体在置瓶区的滚动碰&撞能力,这是敝二。&  d、球体正好偏向被击瓶的反向,则撞击不到应碰撞的瓶体时机不当,适得其反,这是敝三。&  e、由于球体与球道接触面的磨擦,球体的章动性增大,&表现为摆动性增大,球体容易偏离预定&击球线路,这是敝四。&  f、摆动性增大时,由于球体直进力及球体与球道的磨擦力的作用,球体易产生直线球式的滚&动,这是敝五。&  对其敝有所认识,才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进动性的优势。在此建议:&  1、球体直进速度控制在2.5秒~3秒。&  2、球体转速控制在11.5~13圈。&  3、进动角控制在3°~5°。&  4、直进速度慢时,增大进动角;直进速度快时减小进动角。&  四、进动角产生的指法&  指法与《飞碟球立体翻转之探讨》一文的指法相同在此不赘述,异点:&  1、球体的锥点球迹线与中指无名指的转动轨迹应平行。&  2、以大拇指为轴心,整个手掌面及中指无名指绕球孔面做逆时针的1/4圆锥弦面运动。圆锥&弦面动作越剧烈则进动角越大,反之越小。&  现在回答开篇的两个“?”。&  飞碟球要追求:有进动的旋转。&  旋转的质量:转速11.5~13圈,直进速度2.5~3秒,进动角3°~5°。&  上述观点对错与否敬请批评指示。&        & 2003年3月5日于深圳&认识&timing&的重要性的定义。当我们滑步的那只脚(也就是最后一步的那只脚)进入滑行的阶段时&,若是球的位置在脚&踝之下时,我们称之为EARLY&TIMING;假如当你的脚进入滑行的阶&段时,球还在后摆的的最高点&时,你将持续的推球往前摆荡,我们称此为LATE&TIMING;&假如当你的脚进入滑行阶段时,球的&位置在另一只没有滑步脚的膝盖旁边时,这是最佳&的情形,我们称此为PERFECT&TIMING。&一个power型的选手,或是cranker打法的选手为了要创造后摆更大的杠杆作用,因此&后摆会比一&般选手高,所以当滑步时球的位置将在腰和膝盖之间。&一个roller型的选手&将会有earlier&timing的情形出现,所以当他们在滑步时,球的位置是在钟摆动作的底&部,这会导致较少的杠杆&作用及较少的旋转圈数。&你可以藉由好几种方法找出自己最协调的timing,我们希望大家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最&后的滑步&时,你球的位置在哪里?假如你有一部V8的话,把你掷球的动作拍下来,这可&以帮助你了解当你&在助走到掷球期间,球的位置分别在哪里!假如当你最后滑步时,球&的位置是在靠近你另外没有&滑步那只脚的膝盖时,这表示你有一个好的timing,但是当&然也可以随着你打球的风格将timing&稍微调早或晚一点。&从物理的角度浅析弧线球与飞碟球的不同------弧言飞语&如果我们假定一个纯粹的直线球(假定条件是在油区球没有任何转动)来进行观查,&那么这个球&在球道上的运行型态应该分为三个阶段:&1。在油区几乎匀速的滑动阶段;&2。在薄油区开始由滑动转化为滚动的阶段(球开始滚动但滑动状态并未完全停止);&3。在无油区的自由滚动阶段(是否有加速的效果要根据球速出手和球道状况来判定);&如果我们假定球与球瓶的碰撞是纯粹的弹性碰撞,&那么第一次碰撞的1号瓶的运动方向应该是球和瓶在碰撞时的中心点的连线方向而球的运动方向和&1号瓶运动方向的夹角取决于两者间的质量比。以斯诺克台球为例可发现如果两者间的质量相同,&其碰撞后的夹角必然是90度(正碰除外),而质量差越大夹角越小。&而从弹性碰撞的定理可看出质量差越大碰撞后球所能保持的能量越大。&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10磅以下直球击中1,3位留五号瓶的机率较大的原因。&从滑动到滚动的转化运动模式上,弧线和飞碟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1,弧线选择的是完全利用和加强这种转化,让球在滑动过程中带有较高的转动势能,在无油区能&利用转化过程使球形成弯曲并有明显的滚动加速---油区的油量越高,尾段越干净,效果越明&显。&2,飞碟选择的是部分利用但抵抗这种转化的方式,让球水平旋转可以使球在出油区后仍曾滑动状&态前进,而利用无油区的阻力使球的转轴产生角度变化---控制这个角度变化的结果是很重要的,&油区的油量越高,尾段越干净,转轴角的变化越突然。&从控制一次碰撞的结果上,弧线和飞碟也走了不同的路:&1。从斯诺克的技巧我们可以发现,使母球和子球碰撞后运行轨迹的夹角缩小的最高方法是“跟&杆”(击打母球上部),也就是让母球有强烈的向前滚动。-----弧线球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除&了球重因素外更重要的就是强烈的向前滚动,加上几何角度的作用,使球碰撞1号瓶后仍向5号瓶&方向斜入,经过第二次碰撞后还能切入8,9号瓶之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有些尾段无力的球&打入1,3位后会留5、8号而一些过厚而尾段急的球会留9号的原因(右手为例)&2。而飞碟第一次碰撞时的运动状态是右上旋(右手为例),右上旋也是保持碰撞后轨迹夹角的方&式之一(可用斯诺克做实验),所以理想的飞碟球在一次碰撞后能向着3号瓶方向运动,而经过二&次碰撞后撞入10号瓶位置。-----观查录象(曾素芬)发现左侧放点进1,3位的飞碟球1号是连续&撞击2,4,7号;3号瓶撞击5,8号瓶;六号撞击9号,球经三次碰撞后击中10号。&对于弧线球来讲,如何在与1号瓶经过第一次碰撞后还能以保持一定角度和能量击中5号瓶是全中&的关键。&我们可以假设一次碰撞后的1,2,4,7瓶完全不参与其它的球瓶运动,那么剩下的六支瓶依然是&一个缩小化的三角形---3号瓶为尖,第二排是5,6号瓶,第三排是8,9,10号瓶。这时球经过一&次碰撞后理想状态是击入3,5号瓶之间(如同1,2位),并能控制在击入5号瓶后继续击中9号瓶&左侧。&所以:&如果球尾段无力,在击中1号瓶前转动势能耗尽,将容易过厚的击入3号瓶位,就如一个1,5位入&角的球打入剩余六支瓶所行成的小三角形,容易导致5号和6号瓶横倒,留下5、8号,10号(有时&会同时留下形成分瓶)如果球的翻转角度过大或切入1号位过厚,击入1号瓶后容易过薄地切入剩&余六瓶形成的三角形,使球最终向8号位运行,容易留下9号瓶(过厚入点时产生4,9分瓶的原因&在此)。&其实小弧线和大弧线入袋和全倒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一个BANANA轨际的大弧线不见得比一个推得较深而后急转的小弧线入袋角度大。弧线球最关键的&杀伤力来直于一定角度和滚动势能,也就是必须控制入袋的时机,弧线是否优美,弧度是不是很&大是意义不大的。&在前一篇的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出,弧线球是利用了斯诺克的“跟杆”原理控制入袋后的轨际的,&而弧线球本身在球道上的运行分为5个阶段:&1,滑行阶段(在油区滑行,球的强烈自转保持了运行姿态的稳定和滚动势能)&2,翻转初期(又称起勾前期,在薄油区或无油期前段,球受到球道磨擦阻力,球的自转和球心偏&重开始起作用,开始翻转和形成滚动但仍以滑动为主,球的运行的减速起弯)&3,加速翻转期(球已完全离开油区,球道的磨擦力使球的自转和球心偏重形成的惯性矩作用增&强,球的滚动趋势成为主要运动方式,球滑行段方向惯性作用逐渐减弱,球开始加速)&4,直线加速期(球由于自身惯性矩的作用,自转方向和运动方向趋向一致,球呈直线运行,但球&的自转所产生的滚动势能尚未消耗完毕,球仍呈加速状态)&5,直线减速期(球球的自转所产生的滚动势能消耗完毕,球呈自由滚动状态,并不断的减速)&在上速5个阶段中只有把球控制在第3阶段中后期或第4阶段入袋,才可能真正使球在一次碰撞后向&着1,3,5,9的方向运行。过早和过晚进入都没有“跟杆”的效果。&现在有部分球友过于追求大的弧线而违背了弧线球的最基本有素----尾段加速。。。。。。球的&弧度越大,越要求有高的初速和转速!!!因为大的弧线其实等于是加长的球道,球在滑动期的&损耗和滚动入袋的距离都加大了很容易形成在减速状态下入袋(俗称前弯后直或早起早衰),这&样的大弧度是毫无意义的。。。。。。PBA选手的大弧度是建立在高速高转速的基础上的,只有在&确保入袋时机正确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现有能力和球道状况来决定弧线和勾曲板数才有意义。&弧线其实不存在大小曲线的本质曲别,右侧入点的宽位球,在干道时为了防止球早转(向1号瓶左&侧运行),往往要提高前速以增加滑长,这样有时会使转动势能减弱,入袋时加速期提前结束,&留8,10的机会增加,控制的不好又会打得过厚,这时就需要向左调板,外放来加大弧度&了。。。。。。&其实分析球入袋后的走向和瓶间关系并不复杂,&按现在的趋势是采用剥离法分析的,也就是不考虑球瓶间过多次的碰撞和乱飞乱扫的偶然性-----&因为现在国际比赛正在向重瓶化发展,在国内球馆常见的球瓶飞上半空或巡逻兵式的横扫一片是&偶然性越来越小了。&我们把瓶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1,第一次碰撞前的1-10号瓶为一个三角形。&2,第二次碰撞时的3,5,6,8,9,10为一个三角形。&3,第三次碰撞时剩余的三个瓶为一个三角形(弧线5,8,9;飞碟6,9,10)&这几个三角形是依次发生作用的:&1,弧线球和飞碟球在1,3位和1号瓶一次碰撞后1,2,4,7号瓶沿连线角度依次倒下,不再参与&剩余球瓶的运动----在这个阶段,由于弧线球携带的能量较大,入袋角度较大(属斯诺克的厚&球)传递给1好瓶的能量较大,1号瓶运动角度较易控制,相对来说7号的击倒率略高;飞碟球理论&上要求的点位更准,应为它入袋角小(属斯诺克的薄球)为了保持运行的姿态和二次碰撞的效&果,不能传递过多的能量给1号瓶。&2,弧线球和飞碟球在第二次碰撞时的点位完全不同:&弧线球击入的是第二个三角形的“1,2”位;而飞碟球理想情况下是击入第二个三角形的“1,&3”位。&二次碰撞后对于弧线球来说是将3,6,10号瓶依次向连线方向击倒;而飞碟是将3,5,8号瓶依次&击倒。(注:飞碟球进入1,3位后的走向不尽相同,本文举例为左侧放点入1,3位的退位)&------由次可看出,第二次碰撞的效果是最关键的,它决定弧线的10号瓶和飞碟的5,8号瓶。&3,第三个三角型(弧线5,8,9;飞碟6,9,10)相对来说容易些,因为只有三个瓶,只要角度&不是太薄或正切其中两瓶,都能全部击倒-----这就解释了弧线的5,8号瓶,飞碟的10号瓶比对方&命中率高的原因。&我们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个三角形和第二次碰撞的重要性:&1,弧线球为了能较好的切入第二个三角型的3,5位,不至于过厚的击中3号瓶,必须在一次碰撞&时有一定的角度并且带有较强的转动势能。&2,飞碟球为了能切入第二个三角形的3,6位,并使3号瓶向左前方运动并能有效击倒5,8号瓶,&必须在一次碰撞后保持较高的能量(飞碟球的动能相对较小),现在多数飞碟高手选择偏左侧放&点斜向右方进入1,3位,目的就在于减少一次碰撞的能量损耗和确保二次碰撞时不至于过厚击中3&号瓶。&(注:以上分析均为理论化分析,实际中有较多偶然性)&其实弧线和飞碟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高速自转的方式来保持球在球道中运行的姿态:我&们知道,一个静止的或自由滚动的球体,只需很少的外力就能使其的运动方向和资态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一个旋转中的物体有抵抗这种外力和保持自身轨迹的能力。&以直球为例:&我们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前文假设的理想化的直球存在,任何直球的出手或多或少会使其在油&区滑动时带有一定的自转。这种自转假设为三种方式;&1,略微侧向旋转:这种直球很边常见,由于侧向旋转的作用,球在理想的无油区会发生一定角度&上的偏转,也会影响入袋时的角度和碰撞后的走向。但这种偏转是不定性的,由于其侧向转动的&转速小,在无油区损耗大,难以保持入袋和一次碰撞后的姿态,稳定性是高不了的。&2,向后倒转:这类回旋球在一般的娱乐球道有一定的杀伤力,理想入袋后的效果有时类似飞碟。&因为其象斯诺克的低杆一样,入袋后加大了球-瓶运动轨际的夹角,常常能在1,3位后切入3号瓶&的右侧产生全中。但由于低杆的特性,夹角控制不稳定,而且一但过厚会在一次碰撞后损失大部&分能量,并使1号瓶厚压5号瓶,产生分瓶的机率很高。另外,由于其的自转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能量的运动中损耗和受球道的影响也最大,是不可取的运动方式。&3,向前正转:理论上这种球最象曲球,但由于转速不足和入袋角度问题,一次碰撞后直切入3号&瓶的机率很大,5,8,10的残瓶率较高,厚位分瓶的机会也大。&为了能使直球减少受自身转动的负作用,并提高球的动能,不少球友选择了高速。但高速的结国&往往是球在没有完全转化为滚动状态时已滑入袋,这样的姿态会使球在一次碰撞后损失多的能&量,增加球速的效果被弱化。&在提高球的动能方面,弧线和飞碟各有其不同的方式:&1,弧线靠的式无油磨擦和自转作用在一次碰撞前形成加速,并争取在入袋时仍能保持转动势能,&这种加速受球道的状况影响较大。&2,飞碟球在无油区翻转后形成的右上旋也有一定的转动势能,使球有一定的加速和横切(进退不&同),加速不明显,但其自转能使其在一次碰撞后产生加速横移,使转动势能在二次碰撞时发挥&作用。这种加速受一次碰撞的角度和效果影响较大。&发表日期:2003年8月1日23:25: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钱最少的网游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