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范文黄华君有写过书吗

中医经典视频课件电子书免费下载,医学资源免费下载
&&&&&&&&&&
&&&&&&&&&&
?内容简介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内停,脉络瘀阻,血行失常而采取的以改善血液循环、化除体内瘀滞为基点的一种治法。也是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法则。历代医家对此都有不同程序的认识和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在对该法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皆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从临床角度来看,活血化瘀法不仅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科的多种病证,而且在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永嘉县中医公会月刊_潘澄涟编_1932年01月温州徐福生国药号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疑似病证的鉴别与治疗》:  本书选出临床较为常见、且又容易混淆之证,分别对它们的基本概念、疑似诸证、相近表现、鉴别诊断的要点与规律等作了系统阐述。作者:张震编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类别: 医药卫生&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开本:32& 页数:166 页&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书名:疑难病诊治探幽作者:顾丕荣著ISBN:7-价格:4.70发行地:天津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页数:172页开本:19cm顾丕荣,1912年出生,原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著有《疑难病诊治探幽》一书。临床上擅长治疗肝病、肝硬化腹水、肝癌及各种恶性肿瘤和疑难杂症,顾老重用参、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明显疗效,在肿瘤病的诊治中运用三辨、三法、三忌、三要的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书名: 疑难病案讲座集 第一集 作者: 张启基 王辉武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2年08月第1版 ISBN: 14114?6 出版地: 重庆 定价: 0.64(1)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中医古籍出版社本着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抢救行将失传的孤善本医籍,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研、教学人员提供参考资料的宗旨,从1983年起,影印出版了系列医书――《中医珍本丛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等各个方面的论著。由于上述丛书在选择底本上,力求有较大学术价值和文献版本价值,使许多珍贵医书得以面世,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编好这一丛书。但是在连楹充栋的中医古籍中,也有一部分珍本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徐小圃经验谈》为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馆藏抄本。原本一册,不分卷。抄者姓名欠详。丙寅孟春,由陆鸿元研究员商借,恭请小圃先生次子徐仲才教授亲自过目,经审定确认抄本首载四十条部分为小圃先生儿科临证经验的若干要领,或由随诊者加以整理而成,可视为一份简单的诊疗纪实。复经徐老外甥邓嘉成医师逐条笔录。在忠实原始资料的前提下,为保持编写体例的统一,仅对原稿个别文字予以改动。在脉案、处方剂量方面,为适应当前实际悄况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雪雅堂医案》)对风、火、痰在中风中的作用着重说明,指出最终结果是气血壅滞于脑,治法当“潜阳滋降,镇摄肝肾”。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书名: 新编伤寒论类方 作者: 刘渡舟 丛书: 无 页码: 216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84年 书籍大小: 3.5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 书籍完整性: 正文完整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一 概论 1  一 总说 1  二 考证 2  三 对《本草别说的几点评论 6  四 山代医家医著对细辛作用的论述 7  五 细辛传令什用与其用所内应 9  六 细年在入剂中的作用 9  七 细辛之配伍10  八 细辛车用之所慎 12  九 有关细辛的方剂13  十 细聿与方剂顺逆从使 13 二 疑、难、重、奇医案14   癃闭 14   寒吊阳腹痛 14   尿闭 15   颈项软案15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伤寒方论》(以下简称《方论》)系清代伤寒著作,作者至今未定。该书于1984年7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按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书(汪午桥秘藏方书版)印行。《方论》共记载伤寒方112首,分五类,不采《伤寒论》原文,进行逐方研究。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题名/责任者: 奇难杂症求医指南及偏方/蒙梦秋编著ISBN号: 7-出版发行项: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1,3载体信息: 166页 32开 2.30元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作者: 刘继延、孙玉珍 刘怀军/选编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图书简介】-奇难病证验案选萃  本书选择了110余例验案编汇成册。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奇经直指国医病理学之四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内外伤辨惑论》,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唯一一部著作。  该书卷上为辨证,详论阴证、阳证、脉象、寒热、外感八风之邪,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气少气盛,不恶食,不渴,劳役受病,辨证与中热等诸证候内伤与外感之别;卷中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等医论及补中益气汤、神圣复气汤等方论内容;卷下为用药所宜、所忌,以及酒客病,临病制方,随时用药等内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李士懋、田淑霄教授是国家二、三批高徒导师。从医近50年,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特别在脉诊方面造诣颇深。所著《脉学心悟》创造性发展了中医脉学理论,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曾在《河北中医药》、《中国中医药报》等连载,深受读者好砰。《濒湖脉学解索》则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濒湖脉学思想,颇多个人体会,实为中医初学者学习脉学入门之书,可指导中医初学者入门习脉,不入歧途。一书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急性阑尾炎药物新疗法[广东中医研究丛书之五,58年1版1印]作者: 黄省三&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页数: 144 印张:& 开本:& 装定: 平装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东汉)华佗著 彭静山编:华佗先生内照图浅解(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PDF书名:华佗先生内照图浅解作者: 彭静山版本: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85年文件大小:1.37m格式:pdf清晰度:清晰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内科著作。清姜礼(天叙)著。撰年不详。此书名为四大证治,实则包括中风、虚劳、水肿臌胀、呕吐、噎膈反胃和其他杂病共13种。每一病证,详析病因、病机、证候及治法。所论中风,力主非外风所中;于虚劳,本《难经》及东垣、丹溪之说;治臌胀,强调养金以制木,使脾胃无贼邪之害。全书广引前人有关论述,参以己见,理精辞约,条理清晰。此书内容曾在上海医专学校所出中医杂志分期刊出,是名“风劳臌膈论”。1957年由江苏人民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本书之穴位数目及部位、主治仍以“董氏正经奇穴学”内容为主,不做增减。原书每一穴位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依旧照列,特加括号区别,在此之前则按肌肉、务管、神经补入实际之解剖。手术、应用方面根据实际仅作部份变动,说明及发挥原为《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之中心所在,系董师口授心传及个人临床心得精华,此次特将初编遗漏之部分资料,并根据近十年间之领悟补入更完整之内容。为便于更迅速、准确寻找穴位,穴位图片
软件类型:电子文档
软件大小:0 M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共 86 个资源&&首页 | 上一页 | 1
| &20个资源/页&&转到第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老中医程爵堂写过什么书_百度知道
老中医程爵堂写过什么书
我想知道1998年之前写的书,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服食与神秘的..作者.
垃圾,不要看。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老中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本书名叫《医贯》,是明朝的赵献可写的,让我们来从头谈谈这位赵献可的《医贯》吧。 - 中医养生大讲堂的日志,人人网,中医养生大讲堂的公共主页
【女性离不开5大营养!】①铁:有铁才有血。②钙。③叶酸:防骨质疏松促,进乳汁分泌,对孕妇或分娩后女性尤其重要。叶酸存在深绿色蔬菜中,如菠菜、西兰花、油菜、小白菜等。④维生素B6:预防妇科病。⑤膳食纤维:肠道保护神。主要在全麦面包、土豆、韭菜、芹菜、苹果等食物中。
这本书名叫《医贯》,是明朝的赵献可写的,让我们来从头谈谈这位赵献可的《医贯》吧。
&  公元1772年腊月初一。  京城大雪。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带着两个仆人,踏着厚厚的积雪,悄然来到了北京。  老人显得很虚弱,但却不掩其神采。  他们找了处旅店住下,然后休息。  两天后,老人把儿子和几个朋友请到自己的房间,对他们说:&此次奉诏进京前,我已经知道自己命数已尽,但忠义二字不可违,故不惜残命,冒死进京,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我估计可能无法等到再面见皇上了,就把各位找来,与各位告别吧。&  大家很诧异,但老人的态度却平和,与往日没有什么区别。  接着,他与大家从容议论阴阳生死出入之理,又写了自己的墓前对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至夜,老人谈笑而逝,享年八十岁。  乾隆皇帝知道后,很是惋惜,拨给了老人的儿子路费,让他扶老人灵柩回江南安葬。  这位老人就是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  这位徐灵胎同志是个中医历史上比较搞怪的人,此人完全自学成才,对中医基本全是自己看书看会的,水平还很高,对当时的医生基本上三个字儿&&瞧不起!但是我翻遍了他的书,想给他总结出了学术思想来,感觉非常困难,此人属于杂家的,哪一流派的东西都用。最为可气的是,他除了搞中医之外还什么都搞,五花八门的都会,而且还都水平颇高,能把人的鼻子气歪&&一辈子专业搞中医的人还没他厉害呢。  这位徐同志最擅长的一件事情是跟帖,就是别人写了什么中医书,他拿来,一段一段地跟帖,冷嘲热讽,搞得当时的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在网上发帖子了,但是,他跟帖的水平非常的高,跟帖跟出了巨大的成绩,当时中医的很多不良风气都被他的跟帖给骂回去了。  现在出版的清代著名中医大家叶天士的一个长贴《临证指南医案》就是和徐同志的跟帖一起出版的。  估计叶老地下有灵会很后悔发这个帖子。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对中医学有什么贡献呢?乾隆皇帝为什么两次召他进京呢?  下面,让我们从头来讲述徐灵胎的故事吧。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这位后来的天才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读书人家,他的祖父当年曾举博学鸿词,授翰林检讨,后来曾参与纂修明史,在官场混了四年以后,觉得自己实在不是擅长阿谀奉承,于是称病回家,癸未岁,康熙皇帝南巡,两次下诏书让他返职,但是他都因老病推托了,他是清朝初年一位很有名的辞章家,诗画俱佳。就是这位祖父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灵感,给徐灵胎起了名字叫徐大椿,字灵胎,后来由于康熙皇帝在召徐灵胎入京的诏书中用的名字是徐灵胎,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他就把名字改成了灵胎。  总之这个名字起的虽然怪怪的,但是却无比的准确,显然这位徐灵胎同学就是按照这个名字的思路发展的,所以刚刚生了小宝宝的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接着介绍徐灵胎同学的家长,他的父亲叫徐养浩,对水利工程比较爱好,曾经被聘用修编《吴中水利志》,看来是位理工科的人才,这在当时的中国应该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  徐灵胎同学上学的时候跟大家一样,都是从私塾开始读的,上学的年龄也差不多,七岁进私塾。  徐灵胎同学在私塾的表现如何呢?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段秘史,我们节目组特别采访了他的私塾老师,给大家来个独家爆料。  私塾老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这个学生呢,当时感觉他就有点与众不同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不愿意随大流,喜欢独立思考。至于学习成绩嘛,每天都能背诵几行课文,但最大的特点是记得快好像忘得也比较快(犹复善忘)。&  好的,感谢私塾老师的爆料,感谢前方的记者,下面我们转回到演播室。  话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该考虑科举之途了,这也是徐家上下的期望,于是徐灵胎同学在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八股文,这回学习得还不错,在模拟考试排行榜中还是名列前茅的,于是徐灵胎同学的干劲来了,开始立志要研究经学,就找到了老师,问到:&老师,在诸经里面哪本经最难学?&  老师望着这位不靠谱的同学,轻蔑地回答:&《易经》为诸经之首,经中之经,当然是《易经》最难学了!&  徐灵胎同学非常认真地:&好的,那我就开始研究《易经》了!&  然后留下已经晕菜的老师,走了。  但是他可没过完嘴瘾就算了,他开始行动了,好在徐家书是不缺的,很快,徐灵胎同学就抱出来了一大落的注解《易经》的书籍,放在自己的桌子上,然后像一个研究生一样,开始写关于《易经》的论文。  这个同学真的很不寻常啊,也不知道是谁教给他的这套学习方法,其效果之好出人意表,有小孩的看官和自己正在苦读的看官您注意了,我要在后面讲述徐灵胎同学的这种学习方法,其威力之大难以形容,您若是领会了,那么他日蟾宫折桂,又焉知不是您呢?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着吧,徐灵胎同学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开始了。  在把《易经》已经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十几岁的徐灵胎同学开始对老子的《道德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回干脆不用问老师了,自己来吧,于是他又找来了有关《道德经》的各家注释,开始研究,有问题不懂的就翻这家注释看看,再翻那家注释看看。但并不是这样看就算了,他决定开始着手自己注释《道德经》。  我的天啊,各位看清楚了吧,我们的徐灵胎同学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写书了,他是一边学习一边写,学完了,也写完了。  反正他也不着急,一天写点儿,一天写点儿,这本书一直写了二十年,然后出版了,被收入《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提要》评价到:&其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贯通者;其诠解,主乎言简意赅&&在《老子》注中尚为善本。&  您可别误会了,千万别认为他这二十年什么都没干,光在这注解《道德经》了,如果这样,那就不算是天才了。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说:不要仅仅盯着文科那点东西,要学习一下理工科,我看水利工程这个专业就不错嘛,你可以研究一下。  徐灵胎同学正有的是精力不知道往何处用呢,听了父亲的话后忙问:&水利工程有什么用呢?&  徐父:&当然有用了,水利工程可以使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可以防范洪水,其用大矣!&  徐灵胎同学很高兴,原来水利工程如此有用!于是又拿来了成堆的水利工程专业的书,开始狂读,然后写关于水利工程方面的论文,很快颇有心得(看官中如果有学习这个专业的可以私下里和徐同学交流一下)。  二十岁的时候县庠入泮,补诸生。也就是这个时候,突然对武术产生了兴趣(估计是晚上偷着看武侠小说了),开始拜师学习武艺,两年以后直练得一身武艺,能举三百斤巨石,熟练地掌握了散打母子枪棍技击之法。  同样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用了半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天文学,学习的方法同样是把汉晋以来的天文著作拿来,一边研究一边找星星,于是徐家的人就经常发现一到晚上徐灵胎同学的眼睛就开始放光,拿着书跑到庭院里,对照着书本开始在天空中寻找星星。  大家不要以为徐灵胎同学找到星星就算了,那种层次太低级了(当然,现在不是一定级别的天文爱好者基本上这个级别也都做不到),他还考证了各个星星的运行状态,&经度行次&,也就是说,真正系统地研究了一下天体的运行状况。  传说中的&夜观天象&的功夫就这么练成了!  估计您该晕了,这位爷这根本就不是向着医学家的方向发展的啊,该不是写错了人了吧?  是啊,按照这样的课程安排来看是好像和中医不搭边儿了,我以前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只知道徐灵胎是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等到后来看到他的学习经过也是目瞪口呆,更离谱的是,有一次偶然翻中国音乐史,看到其中写着:中国古代音乐家徐大椿(徐灵胎),我更是诧异不已,仔细一看,他的音乐著作《乐府传声》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搞水利工程的同学可以帮助考证一下,估计在中国水利工程史上这位徐同学也该有个位置。实际上终其一生,他都在搞水利工程,为当地的老百姓造了许多福。  不但您晕,我也晕啊,做学问做到这种所向披靡、无往不利、落地开花、处处结果的地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难道这个人是个天才吗?难道他有什么学习秘诀吗?  为了解开各位心中的这个谜团,现在让我们来连线前方记者,采访一下相关教育专家,请专家帮助分析这位徐同学的学习秘诀。  教育专家:&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这位徐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如此顺利,是由于他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自主学习的理论,这种自主学习的理论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不知道徐同学是怎么搞到这种秘诀的。&  记者:&那么请问,什么是自主学习模式呢?& 教育专家:&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咱们打个比方来说吧,这传统模式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那就是一个&灌&字儿,就是老师狂讲,同学狂记,然后回去狂背,最后狂考,这路讲法儿老师讲十成,学生记住往大了说也就是十成,一般铆足了劲儿记住有个七八成就不错了,而且往往不会举一反三地应用,而美国的学校也讲,但是课后让你写有关这个知识的论文,你自己取查阅资料,然后把资料搁到你的论文中,这与徐同学的学习方式比较类似,这样论文写完以后,估计你翻阅的资料已经大大地超出了老师讲的范围,老师讲的是十成,你翻阅的资料甭说十成了,可能已经是三十成四十成了,就是说,你会举一反三了,有论文做的好的同学,可以说已经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了。美国的教育基本以此为蓝本,幼儿园给小朋友留的作业就是回去写关于大鲸鱼什么的论文了,小朋友和家长去图书馆检索,上网检索,最后连鲸鱼的叫声、种类、分布规律等等全都了解了,就是说小学前就已经会自主学习了。在澳大利亚文科硕士研究生的作业基本上每周都是两公尺厚的书籍,回去自己翻去。&  记者:&那么,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您能给仔细谈谈嘛?&  教育专家:&这个问题问的好,记者小姐,您总是切中要害!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是构建主义的思路,也就是说要由学生自己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知识是你自个儿的,因为你是在应用中学会的,现在构建主义教育思想占欧美教育的主流;而在灌输式教育体系中,知识是老师的,你在背的过程中并没有应用,所以会忘记的很快,等到真正应用的时候,要再翻一遍书,再走一遍构建主义的道路。&  记者:&好的,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各位,今天我们专家谈的什么什么主义的教育思路非常重要,这帮助我们理解了徐灵胎同学为什么学习效果如此之好,各位如果也能掌握了这个秘诀,相信一定会功力大增!好的,现在返回主播。&  各位听明白了吧,原来徐灵胎同学成绩突出,是因为人家方法好啊!不过我倒是对教育专家的论点有点不同意见,说这个构建主义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欧美教育的主流,好像是他们发明的似的,实际上我们的徐灵胎同学早在清代不就开始搞了吗?建议徐灵胎同学回去写个教育学论文,论述一下我国清代的构建主义萌芽。  让我们再来看看徐灵胎同学吧,二十几岁的他已经比较有学问了,而且八股文作得也不错,似乎应该走上科举之路了。  这个时候,古代医生成长过程中一再出现的悲剧再次上演  徐灵胎的家人开始患病了。  徐灵胎一共哥五个,他是老大,他的二弟叫如桐,三弟叫如彬,四弟叫景松,五弟叫景柏。  先是三弟病了,家里一片忙乱。  来了很多著名的医生,给看病开方。  徐灵胎好奇地看着这些医生看病,他的眼睛睁得很大。  医生们开出的药方,在煎煮的时候,徐灵胎都要亲自动手,这个时候,他对中医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他的四弟景松、五弟景柏也都病了。  医生们手忙脚乱,水平的不足显示出来了。  很快,四弟、五弟病故。  然后父亲因为过度悲伤,也病倒了。  最后三弟也病故。  什么是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在你的面前瞬间被毁。  生气勃勃的徐家五兄弟,现在只剩下孤单单的徐灵胎和二弟两个人了。  往日热闹的景象成为了过去,不会再有兄弟间欢笑嬉闹的快乐场面了。  面对着空空的庭院,徐灵胎的心里满是悲愤。  医术,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这种学问是如此之难吗?  这些医生以这样的医术行医,世界上不知道会有多少兄弟失去手足!  难道历代的医术都是这样的吗?还是现在这些医生有问题?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对难题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的徐灵胎觉得全身上下都紧张了起来,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在糊里糊涂中失去生命!  于是,他决定一定要把医学的问题搞清楚!不弄清楚决不罢休。  就这样,他这架功能极其强大的学习机器重新开动了起来,目标是:医学。  这架机器一旦开动,雷霆万钧。  从此,中医历史上多了一位了不起的中医批评家和中医学家。  他如一阵狂风,摧枯拉朽,向中医界的某些腐朽之处发起了强烈的猛攻。  中医应该怎么学啊?中医可是很难搞的一门学问啊,别担心,如何学习是人家徐灵胎特擅长的东西,人家还是采取的这个策略&&自主学习,他把家里的书翻了个底儿朝上,找出了全部的医书,嘿,还真不少,于是拿出《难经》,还是那个路子,找来各个学问家对此书的注释,然后参照这些书籍,开始自己写一本注释《难经》的书。  当徐灵胎同学抱着厚厚的参考书走过厅堂的时候,家里人都知道他要干嘛了,纷纷问:&灵胎,又要写书了?&  徐灵胎同学低头默默地走过,眼里闪着为弟弟们复仇的光。  《难经》是本什么书呢?它是把中医里面的一些基本问题,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总结出来,共八十一难,徐灵胎先是看了一段时间的这本书,发现里面有些问题,&此书之垂已二千余年,注者不下数十家,皆不敢有异议,其间有大可疑者&,于是就用《黄帝内经》来做参照,参考各家,对《难经》进行注释。还是那个路子:起点特别的高,从写书开始学(这话写出来特别扭,没这么干的),一边写一边学,等写得差不多了,也学得差不多了。  这本《难经经释》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出版了,此时的徐灵胎对中医的了解估计已经比其他的同志强了。  然后他还很不满意,击鼓再进,又顺手注释了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也不能说叫注释,应该说是对《神农本草经》中一百种他比较熟悉的药物进行了研究。  这本书后来也出版了,叫做《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出版的。  后来他快马扬鞭,在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写了著作若干。  我一直觉得写其他的医家比较容易,写这位徐灵胎比较困难,不知道怎么下笔,这位徐同志的路子鬼神莫测,与别人大相径庭,学习什么东西也没见他怎么着,就会了,而且还成了专家了。  别人都是拜个老师吧,我还可以写写师生情谊什么的,到这位徐同志,好嘛,整个一个拿着书自个琢磨,如果写,我只能反复地写着一句话:&夜深了,他还在拿着书思考着,脑中灵光闪现&,别的基本什么都写不出来。天啊,我怎么选了这位高人来写啊!  他到底是在多大年龄的时候开始成为一个能够看病的医生的,到现在大家也没搞清楚,反正没几年就成高手了,但如果真的按医生的标准来衡量,他又似乎一辈子都不是医生,因为他一直在搞政府的水利工程,看病是业余爱好,谁有病了就找他看,似乎也不怎么收钱,有时候还自己搭钱进去,比如后来那位江南大才子袁枚来看病,病还没看呢,徐灵胎先搭上了自己家那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煮了给人家下酒吃了,外加酒钱若干。  从他写东西的内容来看,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对中医的理解已经很牛了,并且这名气也已经很响了,当时一个著名的医学大碗儿尤在泾写了一本叫做《金匮要略心典》的书,就是请徐灵胎来写的序,如果当时徐同志的影响不大的话,这是无法想象的。  而且从这个序中观察,徐灵胎对中医的理解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比如他就指出了《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不都是张仲景创的,&其方亦不必尽出仲景,乃历圣相传之经方也,仲景则汇集成书,而以己意出入焉耳&。这种认识较中医界一味尊崇的风气则更加深刻与客观。  徐灵胎同志难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该同志长袖善舞、四面开弓,总是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且这几件事情还互不相干,让我这个习惯于一根杆子叙述到底的后辈无法兼顾,比如说吧,三十二岁的时候,本来这边好好的学着医学呢,突然听说县里面要修运河,徐灵胎同志就开始高兴了,这是好事啊,为百姓造福啊,心里感到很痛快,还为此多喝了几杯小酒。  徐灵胎就是这么个热心肠的人,对老百姓好的事情,没有不乐意做的,这是其他同志们的客观总结。  可是,等到听说了修整的方案,徐灵胎觉得有些问题。  毕竟是专业学过的,比起县衙门里那些业余水准的师爷们还是要强了不知几倍,很快,徐灵胎就看出了问题,于是把中医书往旁边一放,研墨、铺纸,开始给县太爷写信。  看来人家徐灵胎同志是真有学问,信写得是条条在理。  原来县太爷的意思是,在运河里靠近堤坝的位置挖,越深越好。这也不知道是哪位笨蛋出的主意,反正确实省事,距离岸边近好挖啊,挖完了土往旁边一放就可以了。  徐灵胎写信告诉县太爷,您被蒙了,千万不能在堤坝边上挖!这样水来了冲来冲去这个堤坝就容易毁了,现在您省事了,到时候您还得修!  还有,挖深是为什么?是为了运粮的大船走啊,您见过什么河两边深,中间浅,大船贴边走的吗?  县太爷看信也傻了,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啊,那小徐同志你说该怎么办呢?  徐灵胎又说了:应该在河的中间,远离堤坝的地方挖,从那个地方取土,不用挖那么深,因为河中心本来就深些嘛,这样就省力气了,大船走河当中,小的船走两边,多好啊,而且您别忘了,这样堤坝也安全啊,不用担心被水冲垮了。  县太爷一想,也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嘿,这位小徐同志有两把刷子啊,这样吧,打今儿个起,县里面有什么水利的工程,你就帮助参谋参谋吧!另外,前面那个主意是谁给我出的?拉出去打个二十大板,如果以后还出这样的主意就把你的劳保给扣了!  结果是,这个工程下来,&工省三成,塘以保全&。  我说过,这位徐灵胎是位两面开弓的同志,按照一根筋的路子写他是不行的。他这边水利工程搞得热火朝天的,您想我就干脆好好写写他,都是怎么搞水利来利国利民的吧,您转过身来一瞧,他这边又给人看上病了!  这天,徐灵胎同志在县衙里,感到很不爽,因为东山那边的一个搞水利的同志(东山水利同知),把徐灵胎的水利书给借走了(借余水利书),按说是好借好还啊,可这位兄台,一去不复返,跟没那回事儿似的,托人带了几次口信,都装不知道,徐灵胎这回决定亲自出马,跑到东山那边去跟他要,唉,早知道不借他好不好啊!  徐灵胎同志坐着马车刚一出县衙门,只见一个人影飞似的扑了上来。  大家都吓了一跳,但见来人扑通跪倒在车前,口中大喊&救命&。  徐灵胎心里纳闷,我又不是县太爷,有什么冤屈对我讲没用啊,找错人了吧您呐!  来人高喊:&没错!找的就是您,我不是来告状的,我是来要救命的仙丹的!&(我非告状,欲求神丹夺命耳!)  徐灵胎这才松了口气:&是啊,告状找我也没用啊,怎么着?谁病了?家在哪里?&  &家就在衙门口对面,人已经死了三天了。&  徐灵胎差点没打马车上掉下来:&我靠,人都死了三天了!还来找我!&  &您听我说啊,本来都死了三天了,等要入棺的时候,死者的眼睛和嘴突然动了一下(方欲入棺,而唇目忽动),都说您能起死回生,您就帮忙救人一命吧!&  徐灵胎心里话:这回该我喊冤了,这都哪位造的谣啊,说我能起死回生,这不是害我吗?!  来人一看徐灵胎犹豫了,就拼命地磕头,搞了一脑袋的土。  徐灵胎这样的古道热心的人哪儿受得了这个啊,一想,死者的眼睛和嘴动了一下,也许还真的有可能没死?  &得,你也甭磕头了,快起来,我随你去!&  于是一行人来到了死者的家,徐灵胎诊视一番,有刻意将手放在死者的胸口,果然感觉有一丝暖气,本来想推掉不治的,当他手在胸口摸到暖意后,心里开始有了谱了,于是对家属说:&我的神丹在我的小舟里呢,你随我来拿吧。&  患者家属乐坏了,果然有神丹!  于是乐呵呵地跟徐灵胎回到了舟里,徐灵胎哪儿来的什么神丹啊,就是一种叫做黑神丸的成药,是用来&产后安神定魄去瘀生新&的,是活血化瘀的功能,主要成份是陈墨,我们的徐灵胎就给患者家属拿了两丸,告诉他们回去用水化开,给患者服下。  徐灵胎心里琢磨啊,他认为这个患者不过是瘀血冲心,昏迷过去了而已,此药应该虽然不是治疗这个病的,但应该是对证的。  虽然到底能不能救活,徐灵胎心里也不是完全有把握,但值得一试。  结果药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就活过来了。  这事儿,徐灵胎想起来也后怕啊,他说,对这些急救的药物:&医者苟不预备,一时何以奏效乎?&  有的时候出差,也会碰到各种患者,那天出差到扬州,乘着小舟路过苏州,肚子饿了,得上岸吃饭啊,就叫船家把小舟停到桐泾桥边,然后上岸。  谁也没有想到,这船停的位置,正好是挡在一家人的门口。  这家姓倪,是以卖柴火为生的。  此刻他们家的老爷子已经病危,家里人看病人已经不行了,就哭哭啼啼地开始准备后事了。  船家恰巧看到了,可怜不过,就跟人家说:刚上去吃饭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灵胎,你们还不赶快求求,没准儿能活呢!人家刚救活了一个死了三天的!  徐灵胎可真冤啊!  倪家的儿子一听,有这么巧?我们已经听说过这事儿了(谣言传得真快啊),这位高手请都请不来啊!天哪,我老婆昨天烧的香还真灵哩!  晚上的时候,徐灵胎回来了,正要登舟,倪家的儿子拦住了他,&哀泣求治&。  徐灵胎听完,二话不说,进了屋子来诊视患者。  诊视的结果是,这个患者患的是伤寒,已成阳明腑实之证,应当用泻下之法,但是由于没有使用,结果邪热内炽,&昏不知人,气喘舌焦&。  徐灵胎说:&这是大承气汤证啊,就用原方,不必加减!&(大承气汤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主要功能是通过泻下来清阳明腑实之邪热与燥结的)  然后提笔写了大承气汤的方子,告诉患者:&喝了一副药如果大便没有泻出来,就接着服,一旦患者泻了,就千万不要再服用了!&(一剂不下则更服,下即止)  然后登舟,扬帆而去。  当在扬州办完了事儿,回来仍旧路过苏州。  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巧的是,小舟仍然停在倪家的门口(不知道是不是船家故意的)。  再看倪家老爷子,正扛着柴火干活呢,&其人已强健如故矣&。  一家人忙拜谢徐灵胎。  徐灵胎微微点头笑了笑,又踏上了归途。  水波中,小舟已经荡出好远了。  还可以依稀看到一家人在那里招手呢。 多年以后,当徐灵胎在记录这则医案的时候,还在感慨,张仲景那个时候的古方,如果方子与病、证相吻合的话,那效果真是如神啊,可是周围的医生往往不会用,就是因为总是不能踏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伤寒杂病论》啊。  各位看官,您看我写他诊病写的热闹吧,实际上我们的徐灵胎同志忙里偷闲,一转身,又去搞水利工程去了。  因为政府又要修整运河了。  这次是大修,不仅仅是县里的小动作了,声势浩大的。  徐灵胎听说后,心中又兴奋了起来,政府终于要为百姓做好事了。  于是也兴致勃勃地赶到了现场,看看各路修河大军云集的大场面(估计他是代表县里面来的)。  果然是大场面,督办大员的气魄很大,指挥得挥洒自如。  看到那些运河上泄洪用的涵洞,督办大员手一挥:全部给我添死!  徐灵胎差点没一头扎到河里去,把泄洪涵洞堵死?别是我听错了吧?  忙问问别人,大家告诉他:您的听力正常(看来古代也有很多拍脑门做决策的官员)。  徐灵胎急了,这不是开老百姓的玩笑吗?于是跳将起来,直奔督办大员。  同事们吓坏了,忙死死地拉住他:疯了吧你,这是朝廷派来的督办大员!人家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不想在圈里混啦!  徐灵胎:我就是不混了也不能让他这么胡来啊,这里关系着周边四个地区的百姓安危(此四府咽喉),能说堵死就堵死?不行,我得让他收回命令!  大家直吐舌头,得,您自个儿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徐灵胎直奔督办大员,直指堵死涵洞的错误。  督办大员哪儿下得来台啊:你哪位啊,这么跟我说话,我下的命令就是朝廷的命令,你算老几啊?  徐灵胎见人家不听,好,你给我等着,我虽然是一介草民,但我说的是真正的道理,我还有一支笔,你就给我等着吧!  一转身,腰杆挺直地走了。  徐灵胎回到家里,再次铺好纸,又拿出笔,开始狂写。  于是,一封封上访信如同一支支利箭,从徐灵胎的家中射了出去。  好嘛,这位督办大员还没反应过来呢,身上已经和刺猬差不多了。  好在政府里也有为老百姓考虑的官员,各级领导开会一讨论,人家徐灵胎说的有道理啊,这泄洪涵洞堵死了,大水来了怎么办啊?我们不也得喂鱼了吗?  于是,这个堵死泄洪涵洞的命令就被取消了。  徐灵胎同事们吐出的舌头这才缩进了口中。  徐灵胎同志也感觉很爽,转身又给人看病去了。  我说过,这位同志长袖善舞,我只能尽力把事情按照医学和水利工程两条线索来叙述,如果再把他在音乐方面的杰出工作,还有勘探地理方面的一起搞进来写,这事情就乱了,您看着也一定发蒙&&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写到这里,我就代替大家一起问一个问题吧,这位徐灵胎同志到底想干什么啊?难道他真的是个天才吗?  如果按照我这么写下去,那他在我的笔下的确就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天才(反正从各种资料来看他也的确是个天才),他兴致勃勃、在各个领域都是专家、他凡事必出头、他紧张忙碌,他成了一个永动机,他成为了一个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但这些似乎又都是表面现象,凡事都总是有缘由的,他的动力在哪里?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让我们来仔细地琢磨一下吧。  首先,从他的性格来看,这位徐灵胎绝对是一位热心肠的同志,他长得身材魁梧,宽宽的额头,上了岁数后还留了一缕长须,有练武之人的侠义之风,好打抱不平,看见不合理的事情非管不可。  以上是从性格方面来分析,但是并非所有的侠义心肠的人都像他这样学问特好,更多数的人都走上了好勇斗狠的道路,动辄掀桌子亮兵器,一言不合便动手,最后成为了武侠小说人物的原型,其结果往往是在各种比武的场合中挂了。所以,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徐灵胎学习的最初阶段都学了些什么吧。  像大多数的人一样,他学的是如何写八股文,主要是以四书为学习内容的,这四书大家都熟悉,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里面讲得都是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可能一般人、通常的书呆子学了有的会成为死读书本的典型,但像热血心肠的徐灵胎不但没有读死书,反而把书中精细的道理都理解了,成为了他做人的准则。  估计徐家对四书中的《孟子》情有独钟,因为徐灵胎同学的父亲,徐养浩同志的名字就出自《孟子》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徐灵胎同学也深受影响,那么孟子的思想是什么啊?  这位孟老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重视老百姓。  徐灵胎深得其要。  我们纵观徐灵胎的一生,凡事没有不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的,为人看病,那是因为老百姓病了,诊病可以解除老百姓的痛苦;兴建水利,那是因为水利可以老百姓得以丰收,家园不必被水冲垮。袁枚记载他:&葬枯粟乏,造修舆梁,见义必为&。也就是说他平时为人就是这样,别人家丧葬没有钱了,谁家的粮食没了揭不开锅了,他都觉得自己的心里难受,能帮忙的一定出手;乡里修造了桥梁道路的,此类方便百姓的事情,他是见义必为。  他对朋友讲的是个&忠&字,对家里的父母讲的是个&孝&字,他之所以还研究了一下音乐,那是因为他的母亲年龄大了,眼神不好,他就花钱聘了昆曲演员为母亲唱戏来让母亲开心,他觉得演员唱得需要改进,就捎带地研究了一下昆曲,结果研究成了音乐家,实际上全出于一片孝心。  这份孝心有多大,您自个儿衡量一下吧。  这就好比说是您的母亲就喜欢商店里的那个雕刻工艺品,您就说了,妈,他们雕刻的那个还不够好看,我给您雕吧,然后您就为了母亲的欢欣开始狂雕,结果废寝忘食,天长日久,雕出来东西一看,您都够雕刻家了。  您说这份孝心有多大吧。  人家袁枚是大学问家,他总结得好,他说:&《记》称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重德而艺轻。不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人但见先生艺精伎绝,而不知其平素之事亲孝,与人忠,葬枯粟乏,造修舆梁,见义必为,是据于德而游于艺也!&  得了,我啰嗦了半天的事情,人家袁太史几句话就给解决了。  就是这样,如果单单看历史文献的记载,那么这位徐灵胎就是一个天才,太潇洒了,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但是如果您切入这些文献的内部,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一切表面现象的内核是一个人的德行,如果这个人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所做的所有的这一切就都是合理的了,他不但不会觉得自己太忙了,还会觉得自己忙得不够&&怎么时间不够用啊!我们就不再会说他天生就是一个天才,而只能说他为了心中的信念,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天才。  这就是隐藏在纸面下面的真相。  如果没有这些道德层面的内核,那么我觉得我是在写一个精力过剩的躁动狂。  而有了这些内核,我才感觉自己是在写一个正常的人。  一个心中充满了信念的正常人。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徐灵胎是如何给人诊病的吧。  这一年的夏天,天气尤其的热。  江南之地,更是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有的时候在太阳下里走一段路,仿佛都能被热昏过去。  有个叫毛履和的人,他的儿子毛介堂病了,是因为感受了暑热而病,这种病在中医里面是归入温病的范畴内的,当时身上发热(暑病热极),大汗不止,但是脉搏微弱,四肢冰冷(脉微肢冷)。  这时候把徐灵胎请来了。  徐灵胎来了一看,前面的医生判断是热证,仍然在使用清热的药物呢。  没错儿啊,这么大热的天儿,当然是热病多了。  徐灵胎诊断后,告诉患者的父亲毛履和:&的确是暑病,但是你的儿子的阳气马上就要消失了,应该赶快用人参附子之类的温热药物来回阳救逆!(这一幕看着眼熟,在李东垣诊病的时候也出现过)&  毛履和听了,面有难色,小声嘀咕:&人家医生都说了是温病了,应该用清热之药啊。&  可见此时温病的概念在老百姓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徐灵胎急了:&这是温病没错,可是温病也有变证啊,病情变化了,药物也要随之变化啊。&  这位毛履和还是觉得不对:&您看这患者身上还发热呢,还出汗呢!&  徐灵胎可真的急了,因为病情正在变化啊,他走上前,抓住毛履和的衣服,瞪着眼睛说:&我们是朋友啊,所以我不能坐视不管(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如果我没有把握的话,又怎么敢随便拿这种病重的人来做试验呢(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  毛履和被吓呆了,傻傻地望着变得陌生的徐灵胎。  徐灵胎接着说:&如果您不相信我,那么患者服了我的药后,假如死了,我情愿以身偿命!&(死则愿甘偿命)  这不是徐灵胎好打赌,而是因为病情太急,迟则晚矣!故徐灵胎置个人的利益于不顾了!  好说歹说,才劝患者的家人同意,把药给患者喝了。  结果是一副药下去,患者的汗就止住了,四肢也暖过来了。  然后徐灵胎再调换了方药,最后用了十天的时间,这个患者痊愈了。  徐灵胎在医案里记录的他诊断的依据:&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清末著名温病大家王孟英在后面评注道:&舌润二字,最宜切记&。  学习中医的朋友可以详细体会一下。  后世的王孟英很喜欢徐灵胎,对徐的医案爱不释手,一方面是因为学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是古道心肠的医生,在王孟英的行医生涯中,也多次出现过在危急情况下愿抵命来救治的事情。  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医生。  这是获得了至高的境界的医生,有了至高的境界,让他们获得了至高的医术,有了至高的医术,他们才能做出如此至情之事。  他们做得都是小事,也就是给人看看病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他们的身上,有某种东西,让人的心里觉得感动。  这种境界还体现在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  这一天,苏州市里又来人请徐灵胎了。  徐灵胎跟着来人就上路了,患者的家还比较好找,就在当时苏州衙门的旁边,姓杨。  出了什么事儿呢?  原来这杨家的儿子是个浪荡公子,都三十多岁了,还不务正业,整天往那个烟花柳巷里钻,这不,前些天又偷了自己父亲的一千两银子,跑到妓院给花光了(以狎游私用父千金),事情不知怎么就暴露了,把这个杨老爷子气的,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通打,这位杨公子本来就又丢人又现眼的,再加上这么一顿打,郁火没处发泄,就病了。  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症状呢?先是有点儿像感冒似的,然后精神不振,身体感觉沉重。  先请了位医生,这位先生一看,这是个大虚之证啊,于是就用大补之药,方子里面每天都有人参三钱,结果病不但没好,还把身体搞得硬的像尸体一样(身强如尸)。  这下可坏了,这杨家上下以为这位杨公子要挂了,就悲痛万分,杨夫人还痛责杨老爷子,儿子不就花你点儿钱嫖了一下吗?至于打成这样吗?  杨老爷子没办法,只好请来了徐灵胎,心想,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徐灵胎到了杨宅,一进内室就被下了一跳:一家人正围在窗边痛哭呢,跟遗体告别似的。  徐灵胎还得劝:别这样啊,我还没诊脉呢,大家先强忍悲痛,等我诊完脉再说吧。  于是众人让开,徐灵胎诊了脉。  然后又按了按患者的身体,发现他浑身上下有许多的痰核,在皮肤里,肌肉外,有大有小,上千个吧(大小以千计)。  诊完以后,徐灵胎哈哈大笑。  当时杨家上下都晕了,有几个手快的已经捡来砖头准备扁徐灵胎了。  徐灵胎把脸转向大家,问:&你们都是在哭他要死了吧,现在你们可以到边上的衙门里,把行刑用的大板子借来,再打他四十大板,他也不会死的。&  杨夫人已经气得大脑短路了,杨老爷子强忍着表示不相信,说:&我儿子,现在他吃人参的钱已经有一千两银子了,如果能痊愈了,我愿意再出一千两银子做为给你的酬金!&  徐灵胎止住笑容,淡淡地说:&这种许诺可以打动别人,但是对我没用,我就是尽我的道义而已。&(此可动他人,余无此例也,各尽道而已)  杨老爷子一看,这位说话不同寻常啊,看来心里真有东西。  于是冷静下来:请先生开方吧?  徐灵胎开了些极其平淡的清火安神的方子,然后用一种神秘的粉末药物来冲服。  大家都傻了,这么简单的方子,能行吗?  先别议论,或许行呢,没看见人家有那种神秘的粉末秘方吗?  徐灵胎在众人疑惑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  三天以后,患者就可以讲话了。  五天以后,患者就可以坐起来了。  一个月后,患者就行动如常。  真是神了!杨家老小喜出望外,正好赶上牡丹花开的季节,杨家的牡丹花开得也分外地好,于是杨家的亲戚组织了一次赏花宴,也把徐灵胎给请来了。  在宴会上,徐灵胎同志郑重地提出了诊费的问题。  他对杨公子说:&你服用了一千两的银子买人参,使得病重了,服了我的粉末药却康复了,我的药的本钱能不给我吗?&  杨公子的舅舅急忙说:&当然要给的喽,您就说个价吧!&(必当偿,先生明示几何)  徐灵胎微笑着说:&使病情加重的药的价值是千金,我的去病的药的价格当然要翻倍了。& 杨公子吓得差点打椅子上翻过去&&嫖妓用了千金,人参用了千金,这又来了两千金!我不活了!(病者有惊惶色)  徐灵胎看到杨家张皇失措的样子,安慰道:&别害怕,逗你们玩儿呢,不过八文钱而已。&  大家又傻了:&啊,什么秘方这么便宜啊?&  徐灵胎:&萝卜籽啊(中药叫莱菔子),还有些服剩下的,大家可以看看。&  于是从兜子里拿出些剩下的莱菔子,大家纷纷抢过来看,果然是萝卜籽啊。  大家纷纷大笑(杨公子的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从两千金降到了八文钱)。  原来这位杨公子身上的痰核,都是误服人参后,一身的痰邪(这是中医里特殊的概念,中医称体内液体不正常地粘稠者为痰,与平时吐的痰不是一回事)被补住凝结而成,服用莱菔子半年后,全身的痰核方消。  (注:莱菔子炒用药性下行,可以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生品药性上行,可涌吐风痰。朱丹溪谓莱菔子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意其力大。)  其人性情至真若是,本来确实可以奇货可居的事情,却淡然处之,还颇为有趣地逗逗那些有钱却仍小气的富贵人家,真是爽啊。  我在前面说过,我把徐灵胎划入中医批评家的队伍中,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这么想。其实他的对某些名医的怀疑从他弟弟的治病过程中就开始了,后来,随着他自己的阅历日深,他越发地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他给人看病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被庸医治坏的患者,所以他的怀疑与愤怒与日俱增,最后终于无可抑制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批评家徐灵胎是如何炼成的吧。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偏偏是徐灵胎成为了中医批评家?  是啊,天下古往今来的中医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这个徐灵胎这么突出呢?  我的答案之一是:首先因为他不是圈里人。  许多事情,自己如果身处其中那是看不清楚的,有的时候糊里糊涂地就随波逐流了,可是如果您身处其外就不一样了,您可能看的特清楚,哪件事好哪件事坏的。  长期以来,中医是有圈子的,大家互相维护着,互相担待着,有时候这是好事儿,有的时候可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有位患者,前面那个医生没看好,患者到您这来了,您也别说是前面那个医生的毛病,千万别互相骂,因为没准哪天某个患者您没瞧好,他又跑到前面那位医生那里了,这如果要是结过梁子,那人家可就不一定说什么了。  如此之类的事情很多,所以中医不擅长自我批评,您什么时候瞧见哪位中医怒火冲天地骂前面的大夫了?一般的老中医都是慈眉善目的,即使您抱怨,说前面给我瞧病的那位大夫不怎么样,吃了两个多月了还没见效,这位老中医也都是笑眯眯的:方子开的还行,就是火候上&&然后微微一笑,谁都不得罪。  过去圈子里这些事情讲究着呢!  正因为我们这位徐灵胎他不是圈里的人,人家归水利部管,所以他可以不用顾忌地批评别人,而且,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家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他的角度比较特殊。  徐灵胎同志等于是打入中医圈内部的圈外人。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有一天,有位大官的公子,觉得自己身体搞得太厉害了,这么下去可不行啊,该保养一下了,就请来了两位专家,来专门请教一下养生的问题。  两位专家一位就是徐灵胎,另一位就是一个圈里的老中医。  徐灵胎步入这位公子家大门一看,嘿,这个气派啊,雕梁画栋的,真是有钱。  等两位落了座,大家先是客套了会儿。  然后这位公子进入正题了,他很虚心地请教徐灵胎:&先生,这次我把您请来,是想麻烦您件事。&  徐灵胎看人家真虚心,也挺客气地回答:&什么事啊,尽管说。&  贵公子:&我想向先生要一下长生不老之方!&(向余求长生之方)  徐灵胎差点儿打椅子上跌倒,气得鼻子都歪了,心想:这位白痴吧?  这样想着,嘴上也没客气,就回答说:&公子您的问题真的不同寻常,这样吧,您先帮我找到一个长生不老的人,给我看看,然后我再帮您配一个长生不老的方子,如果您没法儿找来长生不老之人,那我的长生不老之方也就没法儿弄了。&  这位贵公子听了很不高兴,就开始想身边那位是长生不老的呢?打街坊开始想,想出好几十里地了也没想出来,这就开始翻白眼了,很不高兴(其人有愠色)。  于是就把那位老医生拽到了一旁,又跟这位老同志讲:这位徐灵胎很不够意思,干脆,您就把长生不老之方给我吧。  老医生也没谦虚一下,就把长生不老之方给了这位公子。  于是这位公子回到大堂,手里拿着这长生不老之方,来气徐灵胎来了:&这长生不老之方人家老先生已经给我了,你还真小气,这有什么吝啬的啊?我给报酬啊。&(乃傲余曰:长生方某先生已与我矣,公何独吝也?)  徐灵胎眼睛瞪得跟铃铛似的,心想我不是做梦吧:&那您把这长生不老之方让我见识一下呗?&  贵公子:&看就看,我可比您大方,拿去看吧!&  徐灵胎接过来一看,原来都是些血肉有情的温补之品(估计一定包括些鹿鞭驴鞭之类的),只是故意把制作方法搞得非常的复杂,使得看上去很不同寻常罢了(估计有找原配的蟋蟀这一项)。  徐灵胎差点喷了出来,今天可真是开了眼界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等到没人的时候问这位老先生:&大哥,您的这个长生不老之方,是哪位老大传授给您的啊?太让我开眼界了!&  老同志很惭愧,小声地说:&老弟,你别笑话我,你不是靠行医来吃饭的圈里人(子非入世行道之人耳)。&  徐灵胎:&这跟圈里人有什么关系啊?&  老同志:&凡是富贵之人,什么都不缺,就是怕不能长生不老永远纵欲罢了,所以一遇见名医,就要问长生不老之方,如果不知道这个方子,就显得你学问很低,人家别人都知道,你怎么不知道啊?还怎么混啊,我不是故意要骗他啊,实在是人在圈里混,身不由己啊。&  徐灵胎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秘方都是这么回事儿啊!(余因知天下所传秘方皆此类也)  果然,在告辞的时候,贵公子给了那位老医生一大笔银子。  回去以后,徐灵胎同志也没客气,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他把这件事写进了他写的书里,书名叫《慎疾刍言》,后来出版了。(这有点儿像现在的记者化妆成小贩打入制造假货的圈子,取得第一手资料后予以曝光。)  也不知道这位贵公子在吃了那么多的驴鞭后智商是否有所提高,看了这本书以后是什么感想。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位老同志一定很不爽:太不够意思了!这不等于把我的行业秘密给曝光了吗?我以后还怎么给人家开长生不老之药!  可是徐灵胎同志一定是不怕的,因为:我不是圈内人。  成为一个中医批评家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必须要博学。  也就是说,您看的书必须多,您得见识比别人的广,否则您没法儿批评人家。  看书这对徐灵胎不成问题,他在这方面有严格要求自己的毛病,他在《慎疾刍言》的序言中说他自己在学习了中医以后,看过的中医书&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这可不得了啦,这句话算是把徐灵胎的成才秘诀都给泄露了!  您说他是怎么就成了天才了?您说他怎么没有拜个老师就成了国手了?人家下了苦功了!人家读过的书,比你专业搞医的人读得都多不知道有多少倍!您说人家能不成才吗?  当时另外还有个名震天下的医生叫叶天士,他比徐灵胎年龄大些,他们算是当时的医界双碧,这位叶天士是圈内人,他和徐灵胎正好是两个路子,他是拜老师出来的,一共拜了十七位老师,尽得其学,终成一代大家,有一次叶天士曾对门人讲:吴江来了一位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太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后来,叶天士得到了宋版《外台秘要》拿来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又对门人说:&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不可轻量也。&  看到了吧,连专业搞中医的叶天士都有没读到的书,而人家徐灵胎却读了,不但读了,还使用的颇为得力,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人家的见识太广了,批评你几句那是顺手的事情,您就别冤枉了。  而且像徐灵胎这种无门无派出来的最适合做批评家,人家公平啊。  这中医界一直以来有个毛病,就跟这武林有点儿相似,分门派,一见面,您是哪派的啊?搞不好一言不合就吵起来,其惨烈程度比武侠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古代就开始了,几派之间互相掐,斗得满地羽毛脸儿通红的,现在好点儿了,但该现象仍存在,什么火神派和清凉派的。  您该问了,您不是说中医界大家都互相维护着吗?怎么又说互相掐了?  是这样的,在每一派里面,是互相维护着,对待别的派别,那是互相掐。  这可就给人家徐灵胎机会了,人家是圈外人啊,人家无门无派啊,所以,人家可以把所有人的缺点,一齐都给批评了。  再说一遍,您别搞混了,派别之间那可不叫批评,那叫掐架,那是出不了批评家的,因为可能初衷是好的,话说着说着就过头了,最后就改抬杠了。  无门无派的才能做到公平些。  成为一个中医批评家的最后一个条件是:他的心一定曾经被愤怒的烈火烧伤过。  这种愤怒的烈火我们一定感觉熟悉,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徐灵胎的弟弟们相继去世后,当他抱着一堆厚厚的书走过中庭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曾经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股火焰我们似乎看不到了。  但是,它们并没有熄灭,它们仍在他的内心深处继续燃烧。  而且,一再被庸医所刺激,最终它们变成了徐灵胎向庸医开火的动力。  说句实话,这种被庸医所刺激的故事我有点儿不愿意写,太伤心了,但是我也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话说有一天,有人来请徐灵胎来了。  来的人是谁呢?是嘉定的张雨亭。  只见他行色匆匆,满脸憔悴,进屋就冲着徐灵胎说:&徐先生啊,帮帮忙,救命吧!&  徐灵胎忙问:&怎么了您这是?急成这样?&  张雨亭说:&我的姻亲家姓施,原来是崇明的,现在住在盘门,他的儿子患上了血痢,这个病可不得了啊,这一昼夜拉了有上百次了,痛苦得要死了!您快去给瞧瞧吧!&  徐灵胎一听,那是病得不轻啊,搁谁这么拉都受不了啊,赶快吧!  于是二人雇了小舟,一路来到盘门。  徐灵胎诊了患者的脉后,告诉家属:&这是热毒蕴结于肠中啊,应当用黄连、阿胶等药来调治。&  于是开出了方子,给患者服后,很快就感觉病去了十之七八分,肚子不再那么痛了。  大家都松了口气,于是徐灵胎告别回来了。  等到第二天出诊,徐灵胎看见患者&神清气爽,面有喜色&,诊脉后又开了方子,于是就又走了,临走的时候,约好隔一天以后再来。  结果还真的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就来狂风,估计是个小型的台风吧,这小舟水路可就中断了,徐灵胎干着急,没办法。  到了第三天水路才通,于是就赶快雇条小舟,到病家去看看。  一进门,徐灵胎就发现这屋子里的气氛不对了。  因为徐灵胎发现这位患者正怒气冲冲地瞪着自己呢。  奇怪啊,这可与前两天的态度截然不同啊。  徐灵胎就问:&您这两天怎么样啊?&  患者厉声回答:&都是你开的好药,病已经重了!&(用得好药,病益重矣)  然后劈里啪啦故意摔打着手里的东西。  徐灵胎仔细琢磨了一下,没错啊,应该见效了?怎么成这样了呢?  没办法,见患者不理睬自己,徐灵胎又看看患者的父亲,问:&除了我这个药,患者曾经服用别的药了吗?&  患者的父亲面色尴尬,低头不语。  好嘛,我们徐灵胎同志长这么大也没被人如此给吊过脸子啊,得,什么都问不出来,那就告辞吧。  刚刚走出大门,就看见两个医生正在往门里进。徐灵胎心里明白了,这是请了别的医生了。  于是就跟这位张雨亭说:&劳您驾,您回头就给我打听一下吧,怎么回事儿,看了这么多病这还是头一回呢。&  没几天,这位张雨亭先生回来了,叹着气对徐灵胎说:&您知道他为什么恨您吗?&  徐灵胎:&为什么啊?&  张雨亭:&他父亲因为您没去,就给他请了当地的名医,结果名医说患者阳虚,不能解毒,就开了人参、干姜等药补阳,然后骗患者说这还是您开的那个方子,结果服用后更痛了!所以恨你入骨啊。&  徐灵胎很着急:&果然如此,那么现在患者呢?&  张雨亭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他服药以后,口干得像冒火一样,特别想吃西瓜。医生说:痢疾吃西瓜必死。他想喝口凉水,那更是坚决不给喝,于是他就骗书童说要取井水嗽口,然后抢过碗,喝了一半,最后号呼两日而死,惨啊!&  徐灵胎瞪着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  悲愤之情油然而起。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这个人,他有父亲,有母亲,有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转眼之间,人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怒火,怒火开始燃烧了!  后来,徐灵胎在记载这个医案的时候总结到:&近日治暑痢者,皆用《伤寒论》中治阴寒入脏之寒痢法,以理中汤加减,无不腐脏惨死,甚至有七窍流血者,而医家病家视为一定治法,死者接踵,全不知悔,最可哀也。&  又一天,有位朋友来邀请徐灵胎出诊,说是嘉兴的朱亭立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位朱亭立同志(怎么像个姑娘的名字啊,实际是个大男人)曾经当过广信太守,徐灵胎很高兴,就跟着朋友来到了朱宅。  进了屋子后,大家见面,都很高兴,朱亭立比较虚弱,精神头也差了点儿,说:&早就听说先生的大名了。&  徐灵胎也客气:&哪里,业余搞搞,业余搞搞。&  接下来问问患者的情况吧:&您觉得怎么不舒服啊?&  朱亭立叹口气,说:&我一直&病呕吐,时发时愈,是时吐不止&,现在已经有三天粒米不下了,别的医生都说我患的是膈证(中医的四大重症之一,与现在的食道癌胃癌类似),难以救治,连个药都不开就走了,先生您给看看吧。&   徐灵胎给诊了脉,说:&得,您别怕,这是翻胃证啊,不是膈证。先别把您自个儿给吓死了,这膈证是胃腑干枯,翻胃是痰火上逆,两种病的轻重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的,您先别害怕!&  朱亭立同志一听,来了精神头,忙说:&那您赶快给开个方子吧!&  徐灵胎遂铺开纸墨,开了个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的方子。(半夏泻心汤: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用来治疗中焦寒热错杂,气机逆乱)  开完了方子,嘱咐了如何煮药,这位医圣张仲景的方子的熬药方法都是有说道的,比如这个方子,那是要用十分的水,煎熬成六分后,把药渣倒掉,然后剩下的再煎成三分,就可以了,每次喝的量是一分,每天喝三次。  然后才告辞。  再来出诊的时候,这位朱亭立同志可就精神多了,拉着徐灵胎的手,告诉他:自己慢慢可以吃饭了。  再过些日子,就恢复到了健康时的状态。  从此两人成为知己。  这个病并没有完全好,有的时候还小小地发作一下,而且吃饭不是那么特别的能吃,但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这样平稳地度过了几年。  在这几年里,全靠着徐灵胎的调理,朱亭立同志是有病就找徐灵胎,非徐灵胎的方子不服。  后来,有一次徐灵胎没事儿,路过朱亭立的家,就顺便进去坐了坐。  朱亭立对徐灵胎说:&我遇到了一个杭州的名医,他说我的身体虚啊,说我非服用些人参附子等温阳的药物不可。&  徐灵胎慢慢地皱起了眉头:&那您服用了吗?&  朱亭立:&服了!现在服用了他的方子以后,感觉身体强壮了很多,胃口也大开,能吃东西了。&  徐灵胎说:&此乃助火以腐食,元气必耗,将有热毒之害啊&。  朱亭立笑而不答,脸上带出的意思是:您说的不对,您别不是嫉妒这个医生了吧。  言谈之间,透露出恨不早遇此医的意思。  徐灵胎见他已经痴迷如此了,也不好说什么,就告辞了。  事情很快就过去两个月了。  突然有一天,徐灵胎家有人急促地叩门。  徐灵胎大开门一看,是朱亭立的朋友,跑得大汗淋漓,满脸焦急地。  徐灵胎忙问:&怎么了您这是?&  朋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跟我走吧,朱亭立不行了,让我来请您啊!&  徐灵胎的心里,感觉到了一丝凉意,连衣服都没披好,就赶快登上了小舟,到傍晚的时候,到了朱亭立的家里。  一进朱亭立的寝室,徐灵胎吓了一跳,只见床前血污满地,忙问怎么了?(骇问故)。  这时朱亭立已经无法说话了(亭立已不能言),只有在那里流着眼泪,和徐灵胎在做绝别的动作(惟垂泪引过,作泣别之态而已)。  徐灵胎问了一下周围的人,别人告诉他,吐血吐了有一斗多了。  徐灵胎悲痛不能自已,盖血涌斗余,已经无药可施。  到天刚亮的时候,朱亭立就去世了。  痛彻心肺,这是一种失去朋友的悲痛。  徐灵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用手使劲砸着门旁的柱子,眼泪喷涌而出。  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名医啊!害人之药锋利如刀!  后来,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十年幸活,殒于一朝,天下之服热剂而隐受其害者,何可胜数也!&  关于这个病,可能性有多种,也可能朱亭立患的就是一个重病,但是徐灵胎用平淡的方式告诉他不用担心,去掉了他的心理负担,然后用药使得他在平稳的最佳状态中存活了多年,但庸医不明轻重,只用两个月就破坏了这种平稳,使患者丧命于一朝。这是今天也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在临床中不断地遇到这种悲剧,徐灵胎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他的怒火终于要喷发出来了!  此时,愤怒的火焰正在徐灵胎的心中燃烧,他正准备找个地方开火呢,一本书很不合时宜地跳入了他的眼睛。  这本书算是倒了大霉了,被徐灵胎这样的高手撞上了。  徐灵胎从此开始了他的勇猛的跟帖生涯。  这本书名叫《医贯》,是明朝的赵献可写的,让我们来从头谈谈这位赵献可的《医贯》吧。  话说明朝初年有位太医叫作薛立斋,是位高手,尤其外科那是真厉害,但他看内科病有个特点,就是总那么几个方子,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逍遥散、补中益气汤等等的,但他高明的地方就是,在这些方子里面来回的加减,出入其间,效果还不错,虽然他不太擅长用寒凉之药,但总没出大格。  后来的赵献可一看,这好啊,这么来看病省事啊,学会这几个方子就该差不多了,于是就设计了一套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只用这几个方子就够了。  其中他还尤其重视补阳,认为命门之火在人的身体中至关重要,所以大力提倡温补命门之火(说白了,就是补肾阳)。  这书当时影响很大,很多人照着做(其中估计就有我们前面故事里的庸医们)。  当然,后来此书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因为徐灵胎同志开始跟帖了。  徐同志跟帖的方法和现在网上的跟帖差不多,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拿来你的书,你写一段我跟着驳斥一段,一段不漏,全部给你贴上。  赵献可同志在九泉之下如果知道有这么个跟帖的主儿,一定脑袋都会气爆的。  现在让我们来把原帖和跟帖节选若干,来看看当年网络大战的盛况吧。  赵献可写到:&余所以谆谆必欲明此论者。欲世之养身者治病者。的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他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如此絮絮叨叨的来回讲这个补阳的道理,是想让世上喜欢养生的同志和治病的同志,都要知道肾阳的重要,要随时注意在补火上下功夫。)  徐灵胎同志马上跟帖到:&养身补火已属偏见,况治病必视其病之所由生,而一味补火,岂不杀人乎!&(徐同志跟帖马上说:用补阳来养生已经是偏见了,看病就更需要看病是怎么得的,您用一个火字就全给盖了,您就不怕害死人吗?)  得,赵献可算是白写了。  赵献可又说了,如果您把命门火这事儿搞明白了,那&明乎此。不特医学之渊源有自,而圣贤道统之传,亦自此不昧。而所谓一贯也,浩然也,明德也,(徐灵胎同志此处跟帖:假如孔子云参乎吾道是火,孟子云吾善养吾火,《大学》云在明明火,岂不绝倒耶!)玄牝也,空中也,太极也,同此一火而已(徐灵胎同志此处跟帖:太极是一团火?有是理耶?)。&  得,赵献可同志又被人抓住短处了。  再来看看。  赵献可又说:&人之初生,纯阳无阴,赖其母厥阴乳哺,而阴始生。&  徐灵胎同志跟帖到:&如此说,则小儿止有命门,并无左肾,直待乳哺方生出左肾来?&(中医认为左肾属阴,右肾属阳)  赵献可同志一定很后悔&&说话不严谨点儿是不行的啊。  赵献可在《医贯 伤饮食论》中写到:&经曰:下焦虚乏,中焦痞满,欲治其虚,则中满愈甚;欲消其痞,则下焦愈乏。庸医值此,难以措手。疏启其中,峻补于下,少用则邪壅于上,多用则峻补于下。所谓塞因塞用者也。&  徐灵胎同...
阅读(1107)|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