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凤凰羽毛的羽毛古文

科举那些事:八股文到底是历史垃圾还是古文菁华?_凤凰国学
科举那些事:八股文到底是历史垃圾还是古文菁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八股”几乎成为“迂腐俗套”、“陈词滥调”的代名词或形容词。八股文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体,只能写出八股文,尤其是能写出优秀八股文的人真的就是无用的腐儒吗?八股文就真的那么容易写吗?
【导语】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的刚结束,与考试相关的话题无疑是这个夏天的热点。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差别,又有哪些&似曾相识&的地方呢?凤凰网国学频道特邀著名科举史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开设&科举那些事&系列专栏,从备考、应试、阅卷、录取等系列环节,揭开古代&高考&的神秘面纱。本文为该系列第十二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科举的考试内容涉及经、史、文学等方面,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是八股文。到我们现在只要一提到科举,人们就会自然而言地想到了八股文,毛泽东在批评党的文件程式化时也用了&党八股&一词,后来&八股&几乎成为&迂腐俗套&、&陈词滥调&的代名词或形容词。八股文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体,只能写出八股文,尤其是能写出优秀八股文的人真的就是无用的腐儒吗?八股文就真的那么容易写吗?资料图八股文又称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因题目来源于《四书》、《五经》,又分别被称为《四书》文和《五经》文。典型的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从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的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总共八股,故称&八股文&。通篇要求文意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细密,搭配整齐巧妙。八股文的命题,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而答题议论内容必须根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仿摹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虽然八股文形成于明代,但其渊源可追溯到唐代的试帖诗和宋代的经义。唐代进土科考试的五言八韵试帖诗,首联即破题,次联有如承题,然后有颔比、颈比、腹比、后比,讲究对仗工整,结构布局与八股文有类似之处。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用经义取士之后,规定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其作法已与八股文有共通之处,因而王安石常被视为八股文的鼻祖。宋元时文已逐渐演化成从破题到结尾的十个固定段落,为明代八股文的前身。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总结前代科举考试文体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将八股文作为首要的考试文体,只是当时八股文的程式还未成为定式,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才最后定型。不过,后来八股文的程式也非一成不变,也有作六股甚至四股的。清代文童试卷写八股文须兼具经术与文学两方面的才学。如果单纯从文学或者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八股文应当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先生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中对八股文有相当高的评价:&八股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大关键。八股文不但是集合古今骈散的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变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艺,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文学的结晶。&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也说:&由技巧的讲究方面看,至少我认为,在我们国产的诸文体中,高踞第一位的应该是八股文,其次才是诗的七律之类。&那么,八股文的固定格式是怎样的呢?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出题、后股、束股、落下10个部分组成。破题往往是一篇八股文成功的关键,因为阅卷的同考官工作量极大,他们首先最关注的破题是否有创意。承题,是承接破题,进一步阐明破题的意旨,起到补充阐发主题的作用。起讲,又称小讲、原起。需要开始模仿圣人的口气进行议论,进一步发挥题意。作者应当把自己当作圣贤的代言人,摹拟孔子、孟子或孔子的弟子等所谓圣贤的语气,在这一部分都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词开头,称之为&入口气&。破题、承题和起讲这三个部分合起来也被统称为&帽子&;入手,又称入题、领上等,是用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过渡性的句子将文章引入正题。入手之后,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后四个部分是全篇的主要部分,需要尽量发挥题目的意蕴。这四个部分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起股,又称起比、提比等。用四、五句或七、八句排比文字开始发表议论,要提起全篇的气势。起股以后用一、二句或三、四句将全题点出,称为出题,出题之后是中股;中股,又称中比、中二比,字数多少没有规定,可以比起股略长,也可以比起股短,它是全篇文字的重心,要充分展开议论,将题目的主旨说透。后股,又称后比、后二比、后二大比,句式长短不固定。一般是中股长则后股短,中股短则后股长。这一股要将中股所没有完全阐发出来意思说明白,是全篇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束股,又称束比,束二小比。用来阐发前六股所没有阐发完全的意思,呼应前文揭示全篇主旨。束股可以放在起股或中股之后,也可以省略。清代岳麓书院学生试卷八股和六股都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正格,此外还有10股、12股、14股甚至16股、18股等八股文的变体,但是这些变体中的破题、承题、起讲、落下、收结等仍应按八股文格式,不能擅自改变。八股文的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不过趋势是越写越长,字数不断增加。明代科举程式规定《四书》文每篇200字以上,&五经&文300字以上。清初《四书》文、&五经&文限每篇550字,超过字数则不予誊录。为能更好地表达语义,康熙二十年(1681)规定每篇八股文增至650字。乾隆四十三年(1778),每篇增至700字,遂为定制,一直沿用至清末。从这些要求看来,八股文是非常复杂的文体。出色的八股文不仅需要符合八股文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对仗工整、合于声律,顺序要敷畅,气势要宏厚,起承转合一丝不苟,最好还能做到委婉而不直率,富丽而不浮华,言之有物。要写出这样的八股文,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是最基本的,然后深刻理解其中的每一句的含义,还要精通音韵学、文史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写好八股文,必须具备哲学、史学、文学方面的知识,难度是相当大的。《儒林外史》一生受困于科场的《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对八股文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肯定的,他在《儒林外史》中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进士出身的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也说过,八股文的作法&由简而繁,确是一种学文的方法&。经过写八股文的严格训练之后,再去作其他文体,就显得较容易了。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现在很多批判八股文的人可能连一篇八股文都没有读过。更不要说写八股文了。以我们现在学者的文学、史学方面的知识和积累,包括我自己在内,全国恐怕都没有几个人能写出一篇像样的八股文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不要说写长篇的八股文,就连写一幅对联都很难符合音韵学的要求。在批评八股文时,能否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是&苛求&古人呢?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播放数:688757
播放数:2276045
播放数:330992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偶然发现了凤凰的原型——琴鸟
澳大利亚琴鸟形似野稚,有着长长的美丽的尾羽,叫声悦耳,十分像是凤凰的造型。我认为中国古代很可能也有这种鸟儿,只是随着放火烧山,开垦梯田的社会活动,气候发生变化,琴鸟绝迹了。
首先,中国古代的疆域南面曾到达过印度洋,与澳大利也比邻。人们看到琴鸟,甚至捉到琴鸟,进贡到中原,都有可能。
其次,人们历代传说的东西不会无中生有。至少连龙都有原型。
再者,世代相传的图像与琴鸟十分近似,只是加入了野稚的艳丽羽毛和孔雀的翎毛。
而且凤鸣岐山被认为是吉祥的,起码有琴鸟说明生态很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凤凰的叫声好听。这一特点与琴鸟吻合。
所以,我认为凤凰的原型是琴鸟。
已投稿到:高三生写千字文言文自荐上武大被录取(附全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读:在今年武汉大学的自主选拔中,安庆一中高三学生程鹏以历史学院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录取资格。程鹏的班主任苏家友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他自己提出用文言文写自荐信,“我们觉得想法很好,也鼓励他写。
导读:在今年的自主选拔中,安庆一中高三学生程鹏以院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录取资格。而一封助其获得武大青睐的千字文言文自荐信,也在当地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佳话。谈到自己的学生,罗祖基也非常自豪。&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过,很有思想。&在罗祖基眼中,程鹏在国学上可谓是天赋异禀,&悟性最高,很多问题一点就通,而且过目不忘。&
7月29日,安庆一中应届毕业生程鹏如愿以偿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前在今年武汉大学的自主选拔中,这名酷爱古文的文科男以一封千字文言文自荐信,敲开武汉大学自主选拔的大门,并获得历史学院总分第一名。
&巍巍武大,吾國有志于學者鮮有不慕,而余亦不外。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在今年武汉大学的自主选拔中,安庆一中高三学生程鹏以历史学院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录取资格。而一封助其获得武大青睐的千字文言文自荐信,也在当地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佳话。
三天写了封文言文自荐信
在武汉大学官网公布的&武汉大学2014年获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名单(历史学院)&上,程鹏排在总分第一名。按照武大规定,程鹏只要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安徽一本线,就能被该校历史专业录取。取得这个结果,除了优秀的笔试和面试成绩,一封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写就的千字自荐信也帮了大忙。
程鹏的班主任苏家友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他自己提出用文言文写自荐信,&我们觉得想法很好,也鼓励他写。&不过,此举能否得到武大老师的认同,程鹏心里也没底,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可以发挥我的特长,而且文言文也跟历史专业紧密相关。&程鹏说花了三天时间,基本没有修改。
记者看到,自荐信分成四个部分。首先是个人介绍及就学经历,第二部分则概述对史学的兴趣和理解,&余特好其中兩端:一則上古史,且尤重其間之思想;二則宋明之儒學。&在第三部分,程鹏表达了对武大的向往,&三鎮之地,素稱人文淵藪,江漢之汭,長見名士薈萃。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牆,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最后程鹏&附曰&了自己的其他爱好,&尚醉心于皮黃,且最喜余派。&
用文言文比白话文还顺溜
能写出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自荐信,与程鹏自幼对国学、史学的热爱有关。在程鹏最珍视的房间,那一排排木制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成套古籍,以及国史经典书籍,藏书达近千本。
从小开始,读书就成为程鹏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从最初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语》,再到后来的《周易》、《孟子译注》、《左传》、《国语》,几年时间,各种经典书籍程鹏已经读了不下四百本。
程鹏还喜欢做笔记,读过的书都被他用铅笔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标注。程鹏尤其喜爱古代史中的思想史,对孟子更是&情有独钟&。《孟子译注》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书上基乎找不到一处空白的地方。
一些国学、史学经典,看一两遍很难全部领会,程鹏就自己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如今,对程鹏来说,文言文就像母语一样,写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障碍。&有时候,写白话文甚至感觉没有文言文顺畅。&
国学大师赞他&天赋异禀&
程鹏的&国学之路&,除了自己的痴迷和努力,也离不开名师的指点。
大概在初一时,程鹏幸运地遇到了在安庆教书育人的&古史辨派傳人&罗祖基先生,并受业于先生门下,开始系统的阅读和学习。程鹏说,他跟罗老师学习,不像课堂的教学,而是以&入室之答問&的形式进行,有时候只言片语不能详述。罗祖基还会在自己的博客中给予程鹏以指导。&先生教我应当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如何分析。&
谈到自己的学生,罗祖基也非常自豪。&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过,很有思想。&在罗祖基眼中,程鹏在国学上可谓是天赋异禀,&悟性最高,很多问题一点就通,而且过目不忘。&听说程鹏参加武大的自主选拔,罗祖基还专门写了一封推荐信,&他获得录取资格我并不意外,他有这个实力,希望他能坚持下去。&
喜爱京剧和动漫的年轻人
程鹏成长于安庆市区的一户普通人家,父母在学习上很难给予程鹏以指导,但总是提供言语上的鼓励和宽松的环境。程鹏爱看书,父母就把整套整套的书买回家。程鹏的妈妈说,&我们对他的要求不高,只希望他能快乐成长。&
而在苏家友看来,程鹏不仅喜欢读书,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比如书法、绘画,他都喜欢,而且做得不错。&另外,就像程鹏在自荐信里写的那样,他还喜欢京剧。在一般年轻人耳中晦涩难懂的京剧,程鹏听起来却是一种享受,&京剧是国粹,我是受到了老师们的影响。&程鹏下载了几百首京剧段子,没事就会听一听。不仅如此,程鹏还非常喜欢动漫,曾经还特地买回来印有他钟爱女主角像的抱枕。
现在,程鹏仍与平时一样,一心忙着准备高考。在他的书桌上,他亲手抄写的座右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注视着他的每一步成长。
致武汉大学自荐信全文
癸巳年十一月廿六日,安慶後學程鵬,謹奉書于武漢大學諸公:
余姓程名鵬,乃皖省宜城人也。祖居徽州,因經商之故遷居安慶,已有百年矣。少好舊學,性喜讀書。然年幼之時,矇昧無知,但憑一時之興,雜閱群籍,而不曉學問當以何而入焉。後幸受業于古史辨派傳人,童丕繩太夫子之徒湖北陽新羅祖基先生門下。先生雖以故謫居安慶僻壤一隅之地,然未嘗有憤懣之心,授余學問亦未嘗有毫厘之爽,使余得識學問之正道。自己丑仲春入羅師門下以來,初以《三百千》及《幼學故事瓊林》開蒙,再以如《四書》之諸要籍識舊學之大體,後受羅師親點,讀《史記》、《左傳》、《國語》及諸子書等以攻上古史,尤好窮其間之思想,亦稍涉漢魏以下。至於所讀近人之書,蓋皆關乎此倫。余從羅師,非比課堂之受學,而代以入室之答問,如有片言隻語不能詳述者,則先生以每日之博文授余。先生之所授者亦非句讀之細,而誨余當讀何書,如何讀書,如何作文,如何分析之屬。今方近五載,謹致余受學所屬之文(余按:即《谈孔孟的几点差异》)于後以供諸公斧正。
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國史浩瀚,不能窮盡,至於世界諸邦之故事,則更不待言。故余特好其中兩端:一則上古史,且尤重其間之思想;二則宋明之儒學。其前者何故哉?余好古史,非但師承之故,亦本性之使然。上古史史料甚少,故史識尤要,需于眾人皆讀之史料中見他人未見之事,如錢賓四先生據《漢書》作《劉向歆父子年譜》以駁康南海之謬說。《漢書》人人可讀,然《年譜》舉世無二。余言此例,非敢自比于錢賓四先生作《年譜》一事,然于先生《年譜》此一特點,則甚表拜服且心嚮往之,乃以为天授余之所长在于兹矣。其後者又何故哉?蓋理學為吾國最近西洋之&哲學&者,而明末儒學本為吾國宜行之大道也。茲兩者于今世之意義甚顯而重。又以紫陽余姚之所化逾中國而布東亞故,則其又關乎中國學術與世界之聯繫矣,不可謂不重,此余所以欲涉此道也。
巍巍武大,創立有年,三鎮之地,素稱人文淵藪,江漢之汭,長見名士薈萃。湖廣總督倡學于前,中研院長執鞭于後,聞子佈道,周公登壇,吳唐並舉,名重一時。金聲震乎中南,令名揚于神州。凡吾國有志于學者鮮有不慕,而余亦不外,自受學于羅師以來,思慕已久,知欲為實學,難脫大學而有,勉成國器,豈舍高校以得,將變所好為所工,一扫為學之陋習,武大其康莊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牆,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
附曰:余攻學之外,尚醉心于皮黃,且最喜余派。
安慶後學程鵬謹再拜
姚远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项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卜范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4876
播放数:134802
播放数:225903
播放数:102542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江神子①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
江神子①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1.上阕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赏析下阕“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以景喻人,用芙蓉的美丽,比喻少妇的美丽;“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景拟人,表面上写白鹭在欣赏少妇仪态之美,实则写出了作者对少妇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少妇的倾慕之情。(意对即可)2.哀伤、悲苦。直接抒发感受,写自己听到了哀怨的筝曲,但又不忍心去听;拟人手法,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意对即可)3.写弹筝人飘然远去后,只看见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化用名句,创造了深远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也对眼前的景与情进行了升华。(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江神子①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主要考查你对&&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一、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发现相似题
与“江神子①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8801666272662952659933074092716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的羽毛 的文章

 

随机推荐